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唯识学之万法唯心 康德哥白尼革命 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

唯识学之万法唯心 康德哥白尼革命 不是知识依照对象而是对象依照知识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那认识一切而不为任何事物所认识的,就是主体。因此,主体就是这世界的支柱,是一切现象,一切客体一贯的,经常作为前提的条件;原来凡是存在着的,就只是对于主体的存在。每人都可发现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主体,不过只限于它在认识着的时候,而不在它是被认识的客体时。而且人的身体既已是客体,从这观点出发,我们也得称之为表象。身体虽是直接客体,它总是诸多客体中的一客体,并且服从客体的那些规律。
同所有直观的客体一样,身体也在一切认识所共有的那些形式中,在时间和空间中;而杂多性就是通过这些形式而来的。但是主体,作为认识着而永不被认识的东西,可就不在这些形式中,反而是这些形式总要以它为前提。所以,对于它,既说不上杂多性,也说不上杂多性的反面:统一性。我们永不能认识它,而它总是那认识着的东西,只要哪儿有“被认识”这回事。
================
注解
主体不是个体,主体不是存在者,主体只是人类的整体的意识空间。主体不是肉身,但也脱离不了肉身构架。身心关联才形成意识空间,才有主体的认知。AI机器人的意识活动,不属于人类的意识空间。但是合成生物学,正在改变主体的概念。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存在与时间
作者:(德)海德格尔,陈嘉映,王庆节 合译
导论 概述存在意义的问题
第一章 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

这种存在之领会不管怎样摇曳不定时隐时现,甚而至于仅流于单纯字面上的认识,但这种向来已可供利用的存在之领会的不确定本身确是一种积极的现象,虽然这种现象还有待廓清。探索存在意义的工作不宜在开端处就来阐发这种现象。只有凭借成形的存在概念,阐释通常的存在之领会的工作才能赢得它所必需的指导线索。借助于存在概念以及这一概念本身所包含的明确领会这一概念的诸种方式,我们将能够弄清楚:变得晦暗的或尚未照亮的存在之领会意指什么?有哪些方式可能或必然使存在的意义变得晦暗,可能或必然阻碍鲜明地照亮存在的意义?


平均且含混的存在之领会复又浸透着流传下来的关于存在的理论与意见。这些流传下来的理论作为这占统治地位的领会的源头,却又始终暗藏不露。——存在问题所寻求的东西并非全然陌生,虽然在最初的确完全无法把握它。

在这个有待回答的问题中,问之所问是存在——使存在者之被规定为存在者的就是这个存在;无论我们怎样讨论存在者,存在者总已经是在存在已先被领会的基础上才得到领会的。存在者的存在本身不“是”一种存在者。哲学领会存在问题的第一步在于“不叙述历史”,也就是说,不要靠把一个存在者引回到它所由来的另一存在者这种方式来规定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仿佛存在具有某种可能的存在者的性质似的。所以,存在作为问之所问要求一种本己的展示方式,这种展示方式本质上有别于对存在者的揭示。据此,问之何所以问,以及存在的意义,也要求一种本己的概念方式,这种概念方式也有别于那些用以规定存在者的意义的概念。
==============================
注解

存在者总已经是在存在已先被领会的基础上才得到领会的。存在者是在特定的意识空间中的存在,这一特定意识空间是存在着的生命的延续进程,由过去时间点之存在者对存在的领会导致的特定意识空间的演化,指向现在时间点之存在者对存在的领会,存在者永远处于动态的对存在的领会当中。如同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永远是莫扎特对存在的领会过程中,莫扎特的特定意识空间运动中,诞生了莫扎特的音乐作品。

哲学领会存在问题的第一步在于“不叙述历史”。存在者的存在本身不“是”一种存在者。历史本身就是存在者。存在者领会存在的路径,不是通过历史的记载与文献的挖掘,试图炫耀与依据历史文献的记载的文字符号本身,就说明存在者在拒绝领会存在,因而是一种存在者更加遮盖存在本身的行为。以史为鉴,就是一种永恒的遮蔽,一种戏剧的造作。

存在作为问之所问要求一种本己的展示方式,问之何所以问,以及存在的意义,也要求一种本己的概念方式。

存在问题的追问,一定是一种时间射线从外部世界回归存在者本身的聚焦的过程,一切的疑惑最终都源于存在者的本几,屈原的问天其实是应该问自己,他者的【天】不是存在者的天,因此屈原为楚怀王而投江的行动,就是一种更大的疑惑,屈原作为一个存在者最后还是死的很糊涂。

只有诗人海子,才是存在着对存在的本几的质疑,海子通过历史文献的本身符号彰显的存在之痕迹,领会到存在的意义,海子的问之所问,海子的诗歌,远远超过屈原的汨罗河的行为。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存在与时间
作者:(德)海德格尔,陈嘉映,王庆节 合译
导论 概述存在意义的问题
第一章 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


只要问之所问是存在,而存在又总意味着存在者的存在,那么,在存在问题中,被问及的东西恰就是存在者本身。不妨说,就是要从存在者身上来逼问出它的存在来。
但若要使存在者能够不经歪曲地给出它的存在性质,就须如存在者本身所是的那样通达它。
从被问及东西着眼来考虑,就会发现存在问题要求我们赢得并事先确保通达存在者的正确方式。
不过我们用“存在着”一词可称谓很多东西,而且是在种种不同的意义上来称谓的。我们所说的东西,我们意指的东西,我们这样那样对之有所关联行止的东西,这一切都是存在着的。
我们自己的所是以及我们如何所是,这些也都存在着。在其存在与如是而存在中,在实在、现成性、持存、有效性、此在中,在“有”中,都有着存在。
我们应当从哪些存在者摄取存在的意义?
我们应当把哪些存在者作为出发点,好让存在开展出来?
出发点是随意的吗?
抑或在拟定存在问题的时候,某种确定的存在者就具有优先地位?
这种作为范本的存在者是什么?它在何种意义上具有优先地位?
如果我们确实应该突出地提出存在问题,并且充分透视这个问题,那么,依照前此所作的说明,可以知道: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把审视存在的方式解说清楚,要求把领会意义、从概念上把捉意义的方式解说清楚,要求把正确选择一种存在者作为范本的可能性准备好,把通达这种存在者的天然方式清理出来。
审视、领会与形成概念、选择、通达,这些活动都是发问的构成部分,所以它们本身就是某种特定的存在者的存在样式,也就是我们这些发问者本身向来所是的那种存在者的存在方式。
因此,彻底解决存在问题就等于说:就某种存在者——即发问的存在者——的存在,使这种存在者透彻可见。

作为某种存在者的存在样式,这个问题的发问本身从本质上就是由问之所问规定的——即由存在规定的。这种存在者,就是我们自己向来所是的存在者,就是除了其它可能的存在方式以外还能够对存在发问的存在者。我们用此在这个术语来称呼这种存在者。
存在的意义问题的突出而透彻的提法要求我们事先就某种存在者〔此在〕的存在来对这种存在者加以适当解说。

===============
注解

要从存在者身上来逼问出它的存在来。存在问题要求我们赢得并事先确保通达存在者的正确方式。
存在者,就是存在的动词完成形态,汉语语言缺失了动词的时态的表达,因而汉族的意识空间就以为所有的意识与思想都是固化的、停止变化的。
我们自己的所是以及我们如何所是,这些也都存在着。在其存在与如是而存在中,在实在、现成性、持存、有效性、此在中,在“有”中,都有着存在。这些【动词表达的准确性】,恰恰是动词形态才予以呈现的。

我们活着是一种动词时态,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是一种追问是一种动词时态。存在者的存在,在其存在是一种现在进行时态,【如是而存在中】是一种将来进行时态。汉语中的将来时态,就是现在时态,也就是过去时态。
【在实在、现成性、持存、有效性、此在中,在“有”中,都有着存在。】汉语中,是很难表达的。

彻底解决存在问题,就是面向发问的存在者的存在,使这种存在者透彻可见。也就是说,发问者必须反思自身,通过对自己的【当下的此在】【当下活着的现实时态】进行反思、追溯源头、查找逻辑关系、推翻掩盖自己【现实存在时态】的所有无形与有形的的限制范畴。
存在的意义问题必须一针见血而透明的,解说【存在者之我】的当下,如何给出某种解读,而这一解读必须不是历史的、他者模式的复制,是一种【我的存在】之意识空间的展露。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电影,汉娜·阿伦特,值得反复思考。

艾希曼这些纳粹分子,停止思考停止思想,试图用一种完全的服从现行的法律制度,为他们的广泛的、整体的反人类罪行开启一扇巨大的遮盖天空。

希特勒等纳粹分子的领袖,也正是通过纳粹德国民众的普遍停止思想与思考,实施了整个人类的迄今为止的大屠杀。纳粹的大屠杀,摧毁了整个欧洲的道德秩序。纳粹的大屠杀,远远超过成吉思汗大军的屠杀的危险性。世界各地的类似纳粹大屠杀行为,还有很多很多。伊斯兰教的恐怖分子,发起的斯里兰卡大爆炸,就是纳粹大屠杀的延续。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汉娜·阿伦特:平庸之恶




汉娜·阿伦特是世界级人文知识分子,她有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因为她的智慧,更因为她的勇气。汉娜·阿伦特在纳粹战犯艾希曼的审判报道中史无前例提出“平庸的恶”这一概念,挑战了人们对战犯的惯常评价,也让自己深陷于巨大争议。有人说,你可以不这么写的。她却说,我不可能以第二种方式写。

汉娜·阿伦特:
我从来不会爱一个抽象的民族,
我只会爱我的朋友。
以责任和判断去爱这个世界,
是阿伦特教给世人的最好的事情。

这件事要从一个叫艾希曼的人说起,艾希曼是执行屠杀数百万犹太人的纳粹战犯,双手却没有鲜血。“我会笑哈哈地跳进我的坟墓,因为一想到我已经处理掉了几百万犹太人,我就感到到极大的满足。”艾希曼中校的官阶不高,他的工作是负责执行屠杀犹太人的方案。
二战中艾希曼被美军俘虏后逃脱,逃亡到阿根廷。1960年,以色列特工将其绑架并运至以色列。1961年4月11日,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受审。



获悉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受审的消息,阿伦特作为《纽约客》的特派记者前往审判现场进行报道。旁听过程中,阿伦特发现艾希曼和舆论宣传描绘的那个极为邪恶,罪大恶极的杀人狂魔完全不同,阿伦特在法庭上见到的艾希曼中等身材,前脑门半秃,牙齿不太好,近视眼,脖子干瘦。整个审判过程中,这个纳粹战犯一直朝法官席的方向探着脖子”。阿伦特觉得艾希曼不像是一个极端邪恶的人,他对于自己所做的行为极为冷漠,只是觉得在执行上级命令。

阿伦特发觉:
被关在玻璃笼子里的凶残战犯,
怎么看都是一个普通人。
一个普通人为什么会如此邪恶?
阿伦特给的解释是“平庸的恶”。

阿伦特记录之下的艾希曼就是为纳粹制度效力的一颗齿轮:官僚心态,盲目服从,麻木执行。正是这一点,令阿伦特意识到,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在 统治下,如果缺乏思考力和判断力,
每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恶的代言人。
“艾希曼既不是伊阿古也不是麦克白,更远远不具备查理三世那种“成为恶棍”的决心。除了不遗余力地追求升迁发迹,他根本就没有别的动机;就连这种不遗余力本身也没什么罪,他肯定不会杀害他的上司而取代其位置。”

“平庸的恶”这一高度原创性的观点,由此在阿伦特有关艾希曼的审判报道中被首次提出。
“如此的远离现实、停止思考,对一个人造成的灾难可能要比这个人自身具有的所有罪恶动机加在一起还要严重。”

阿伦特认为:唯有始终应该坚持辨别善恶的能力,坚持倾听内心的道德律令,个体才有可能在 主义统治下抵御“平庸的恶”。
因为“平庸的恶”的提出,更因为阿伦特指出许多犹太领导人也是大屠杀的帮凶,她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巨大争议,一度令她众叛亲离。



今天,在一个点击就是行动的互联网时代,匿名作恶已经毫无成本,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毫无门槛,人人都可能成为一个平庸之恶的凶手。如何能保证自己不是屏幕之后的“艾希曼”呢?

法律可以遏制这种平庸之恶吗?非常困难,司法机构本身也官僚机器,很难及时并准确完成责任判断。平庸之恶潜伏在道德、法律、制度三者的边缘。尽管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邪恶的化身,但当人们生活在一个对社会撒谎,对自己撒谎的状态里,道德人格都不具有确定性。
没有建立在独立人格之上的思考,每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平庸之恶的工具。汉娜·阿伦特的思想对今天这个世界依然十分重要。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一个种族,顽固的拒绝对自身进行反思,也就是进行存在本身意义的思考,这个种族就处在灭绝的道路之中。

德国日耳曼民族,虽然他们在纳粹德国时期放弃了思考与思想,但是二战以后的德国人的彻底反思,使得德意志民族重新焕发了活力。

高丽民族,虽然他们在日本殖民时期坚持反抗,但是今日的朝鲜与韩国截然不同的面貌,正是揭示了高丽民族内在的邪恶与内在的光明力量的竞争,可以导致骨肉的血腥相互屠杀,所谓抽象的民族的概念彻底的瓦解。只有活生生的个体的思考,才是一个种族的希望。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禅观最新的存在形式是后现代主义思想
禅观,只是存在者的【你我他】对存在问题的追问,由此你我他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彰显出来。

所谓印度禅,中国禅,日本禅,欧美禅,只是存在者的【你我他】对存在问题的追问的【存在者的一种外在形式】,禅与存在问题的追问,在现代智人与尼安德特人时代就已经产生,6万年前古老的岩画就是存在追问与禅的记载。

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禅观最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后现代主义思想,但这一思想只属于欧美文化圈,与东亚大陆文化圈没有关系。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我对存在与禅的论述,在公开的讨论中,很少涉及,张祥龙教授有类似的思想。张祥龙教授把握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数学的特质,人的意识空间的内在时间性。但是张教授却忘记了,人类的诞生就是一种对于存在的领悟,现代人类的诞生是宇宙生命意识空间的运行与选择的结果。当今比人工智能技术更加逼近人类智力的技术,是合成生物学技术,这一技术可以直接改造与创造新的生命形式与物种,转基因粮食就是例证,以后可以改造人类,此一例子就是深圳的具有看艾滋病基因的婴儿诞生。
但是人类的演化过程,就是一种禅观的过程,一种对存在的领会,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分支与人属的物种,不断进化,有不断被消灭,尼安德特人、田园洞人、山顶洞人就是例子,他们都不是现代东亚大陆亚洲人的直系祖先。
现代人类的种群,不是铁板一块,也在不断地分化与演变,对于非洲、亚洲、大洋洲的某些部落与种群,必然被淘汰而灭绝事件,是不值得惊奇的。

现代人类的意识空间与智慧,对于整个宇宙的生命意识空间而言,还是十分渺小的。张祥龙教授对于人类的理解,迷失于中华文化的意识空间中。
===========================================

张祥龙教授到中国佛学院作《人工智能与广义心学》专题讲座

2018年7月10日晚7点,中山大学张祥龙教授应邀于中国佛学院大礼堂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广义心学》的专题讲座。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宗性法师及全院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自从控制论出现后,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已经被争论良久,但之后也无太多进展。近些年人工智能崛起,启发我们认识到人类正在面临着一个新的生存方式新时代的来临,尤其是2006年Hinton提出“深度学习”概念后,激起了强烈的轰动。以往的人工智能只是单纯的以模拟人的神经网络为主(如“深蓝”),而随着深度学习的提出,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由之前的单一的、线性的方式转化为多层的、非线形的,从输入到输出有多层乃至隐藏层的,由参数参与的嵌套联系的结构,这也就是Hinton“贪心逐层无监督学习机制”提出对人工智能领域带来空前发展之处。此次讲座,张教授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来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并对它与人类智能的关系展开讨论。


张教授认为人工智能的哲学背景是“数学因素”。毕达哥拉斯主张“数”是万物的本原,这导致了西方哲学主流唯理论的诞生,海德格尔称这种塑造西方思想主流,包括现代科技的力量为“数学因素”。人工智能的新进展,是毕达哥拉斯之数或数学因素达到的一个新阶段:过去的数学是一个线性处理的、合理得到的、中间没有断裂思考的,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即将过去传统的数本源推向为非线性的、有裂缝的、中间会有停顿的连续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数学理性的广义线性思维。

人工智能简言之即人为制造的机制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像人一样行动”。关于人的智能,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所以人工智能又可以理解为它能够“合理地思考和行动”。此处的合理性,应该是毕达哥拉斯之数的“比率”(ratio)所构造的“合理性”(ratio-nality)。

人工智能的新进展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可用数据量的扩张、计算机速度的提升和深度学习方法的获得。而深度学习的提出最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其促使了人工智能的跨跃性发展,也最具有哲学含义。深度学习的特点在于其将对象解剖为嵌套的层次概念体系来分析,从没有人为标签的样本分布中自己提取信息,理解数据。深度学习算法特点为在一层或浅层难于处理的复杂映射或函数运算,分解为多个嵌套层次的简单映射,比如在输入层与输出层之间加入三层或多层乃至隐藏层,这即是深度学习促使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所在。

人类心智的深度:广义心学中的内时间维度

人类最突出的特点即获得了极为深长的内时间意识,有了巨大的想象力和筹划力,还有感受深刻情感、道德、美感和神圣的能力,从生理上表现为一个复杂丰满的大脑和体魄。人类一个重要的转折即为人们开始发现这种整体的生命意义感受的源头不在外边,而是首先存在于我们的心智或意识之中,这显著的表现在古印度文明的圣典和瑜伽修行传统中。乃至后期《奥义书》中提出的“梵”,佛教中提出的“阿赖耶识”等,而只要讲心、识、意,就离不开原发生与保持的时间,即原本的心识。意识的根本就是内时间性,我们的意识是一个不断前进的流,流经的任何东西都会保留,犹如种子一样,被储存。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我的存在之意识展露,这句话不容易理解

我活着,就是存在着。我活着,就有意识活动。我的意识活动,必然包含着对于活着的意义的理解,或者是金钱美女,或者是权势名望,或者是追溯禅的大智慧。这些,都是我的存在之意识展露。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伊朗,俄罗斯,朝鲜,已经牢牢的联系在了一起。

因为他们的底层意识空间,都是成吉思汗帝国的子孙。

这就是一种意识空间的存在活动的时间相续,从过去,到现在,直到某一天的未来,直到意识空间发生了演化。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艺术中可能形成一种抵抗的力量吗?吕佩茨《为艺术制订规则》编译后记 尼采 孙周兴


吕佩茨性格狂放,非常类似于哲学家尼采。确实,吕佩茨背后的哲人,就是19世纪后期的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虽然吕佩茨经常在一些场合拒斥和贬低哲学家,但其实他就是一个“尼采粉”,比如在本访谈中,他引用的文献多半是尼采的,给人感觉他只读尼采书;又比如他的表达方式,自觉不自觉地也带着一副尼采的腔调——在当代艺术家中间,大概只有这位吕佩茨,是公然声称自己是“天才”的,让人想起尼采的自我期许和规定。疯子尼采在《瞧,这个人》中是怎么夸自己的?这个自传体著作开头中有三节竟提了三个惊人的问题:1、我为什么如此智慧?2、我为什么如此聪明?3、我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好书?换了吕佩茨,大抵也是一般的口气:我是天才,我是天才艺术家,所以我能画出如此好画。让旁人听了,自然是不会高兴的。但尼采是因为病,而吕佩茨是因为什么呢?是因为他身上的波希米亚血统么?——我猜。

说到底,“天才论”并不可怕,因为人人都可能是天才,或者说人人都是潜在的天才。历史悠久的“艺术天才论”现在不一定就已经过时了。只是今天是一个平民社会,表面上自我中心的天才论才会受到人们的置疑和批评——吕佩茨也坦承,自己的天才之说在德国受到了广泛误解和曲解。人们难免会嘀咕,你是天才那我是什么呀?然而我想,大家不一定真正理解了天才论。

在本访谈中,吕佩茨采用了康德的“天才”定义,并且以之作本书的书名:《为艺术制定规则》。在康德看来,天才乃是为艺术制定规则的才能(自然禀赋)。[3]康德所谓“天才”并不是——并不仅仅——指某个伟大的个人,而是一种才能,一种天然的禀赋,是天生的。在康德看来,“天才”的特点是创造性、典范性和自然性。就最高的“理想美/艺术美”来说,康德强调的是:想象力与知性的结合才是天才之作。这差不多是在另一个言语框架里预先表达了尼采说的艺术-哲学观,而且似乎也已经在当代的观念化艺术中得到了某种应证。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艺术中可能形成一种抵抗的力量吗?吕佩茨《为艺术制订规则》编译后记 尼采 孙周兴

在本访谈中,吕佩茨还引用了尼采关于天才的说法:“何谓天才?”——“意愿一个崇高的目标以及实现此目标的手段。”[4] 尼采此说有点儿令人费解,从表面上看,仿佛天才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吕佩茨给出的一个解释是:“对自我的要求表现在创造的意愿中”。[5] 这里的“意愿”(Wollen)是在尼采的“权力意志”意义上来说的,而“权力意志”可以被理解为艺术家的创造力(vis creativa)。我们知道,晚期尼采不断地思考和表达“作为艺术的权力意志”,显然是因为对生命之本质的哲学沉思使之重归艺术,重新像在他前期的《悲剧的诞生》中那样,赋予艺术以一种形而上学的意义。

在“为艺术制定规定”的意义上,吕佩茨作为所谓“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当然已经成功了,发挥了自己的天才。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追问:吕佩茨为这个时代的艺术制定了哪些规则?虽然“德国新表现主义”未必是个好名字,但现在毕竟指称着一个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共同体。它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哪些?特别是与20世纪上半叶的表现主义相比较,它有哪些区别性特征?这些都还是有待追问和思考的问题。[6]

如前所述,吕佩茨是对尼采哲学关注最多的当代艺术家。关于艺术,尼采大致有两个看法:前期的悲剧艺术论,后期的权力意志艺术论。当然两者是有一致性的,一致之处在于尼采对生命意志的强调。在前期的《悲剧的诞生》中,尼采形成了关于自己的艺术理解,基本套路是阿波罗-狄奥尼索斯的二元性或二重性,并且把希腊悲剧艺术标举为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艺术的典范样式。后期尼采着眼于权力意志,强调艺术的非真理性和非道德性。尼采有一句名言:“真理是丑的:我们拥有艺术,是为了我们不因真理而招致毁灭。”[7]因为艺术的“非道德性”,自称为“第一个非道德论者”的尼采最后仍旧倒向了艺术,重归“艺术形而上学”。

不难看到,无论是前期尼采的悲剧艺术论还是后期尼采的权力意志艺术论,都在吕佩茨的思想和创作上有所传达。这种影响甚至表现在吕佩茨艺术创作的题材上,他的许多作品动用了古希腊神话(以及古罗马神话)的元素和形象,如系列作品《酒神颂歌》《帕西法尔》《大力神海格力斯方案》等等,特别是1960-70年代的《酒神颂歌》系列,尼采的印迹尤为明显和重大。甚至可以认为,酒神精神是贯穿吕佩茨的全部艺术创作的。

然而如何理解“酒神精神”?它难道不是一种音乐和抒情诗的精神吗?吕佩茨怎么把它运用于造型艺术了?就尼采本人而言,“酒神颂歌”(Dithyrambus)的艺术样式依然是抒情诗的,比如他称自己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夜歌》(Das Nachtlied)就是“酒神颂歌”,其中有歌如是:“我是光明:啊,但愿我是黑夜”(Licht bin ich: ach, dass ich Nacht wäre!)在尼采那里,“酒神颂歌”体现的是这种“二元性”(Duplicität),后者并非传统哲学中常见的“二元对立”,尤其不是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中的“对立性”和“对象性”关系,而倒是接近于海德格尔所思的“二重性”(Zwiefalt)的差异化内在运动。所以需要注意的是,在尼采所区分的阿波罗精神与狄奥尼索斯精神之间并不存在隔离的对立性,而倒是一种差异化交织的关系。

吕佩茨用造型艺术来表现“酒神精神”,无论如何算是一大创举。传统的造型艺术的基本倾向是阿波罗式的,然而为什么不可能有酒神式的造型艺术呢?尤其是在经历了印象派或者现代主义艺术之后,以明快、规则、和谐为艺术理想和准则的传统造型艺术日益式微,而狄奥尼索斯式的酒神精神正是这个进程的助推力量,这时候我们的确需要重审艺术的现代性本质,也需要追问一种酒神式的造型艺术的可能性。

从早期的酒神系列,到90年代的帕西法尔系列,一直到近期的创作,吕佩茨的艺术贯穿了神话主题。熟悉德国艺术传统的读者对此是不会惊奇的。我们且不说德国神秘主义传统,光说瓦格纳以后的德国现代艺术(以及现代哲学),始终隐含着一条神话-神秘的主线,从瓦格纳和尼采,到阿多诺和博伊斯,直到海德格尔和基弗。吕佩茨显然可归入这个传统,虽然他本人未必完全自觉和认可。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艺术中可能形成一种抵抗的力量吗?吕佩茨《为艺术制订规则》编译后记 尼采 孙周兴

从早期的酒神系列,到90年代的帕西法尔系列,一直到近期的创作,吕佩茨的艺术贯穿了神话主题。熟悉德国艺术传统的读者对此是不会惊奇的。我们且不说德国神秘主义传统,光说瓦格纳以后的德国现代艺术(以及现代哲学),始终隐含着一条神话-神秘的主线,从瓦格纳和尼采,到阿多诺和博伊斯,直到海德格尔和基弗。吕佩茨显然可归入这个传统,虽然他本人未必完全自觉和认可。

就现代艺术神秘主义而言,我们知道理查德·瓦格纳构成一个起点。瓦格纳把失去神话视为现代文明的病根所在,主张通过艺术重建神话,而且也通过自己创作实现了这一艺术理想。正是在这一点上,尼采追随瓦格纳,两者都拒绝马克斯·韦伯意义上的“祛魅”,认为正是全面理性化导致人类精神生活的贫乏困境。瓦格纳说诗人或艺术家的任务只是“解说神话”。尼采进一步把神话称为“浓缩的世界图景”,认为“要是没有神话,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失去自己那种健康的、创造性的自然力量:唯有一种由神话限定的视野,才能把整个文化运动结合为一个统一体。”[8]


在非神话时代重提的“神话”主题其实涉及这样一个问题:人类生活以及人类生活世界是可以完全启蒙的吗?如果我们生活中只有光明,只有理性和规则,只有数据和逻辑,那么这种生活是值得一过的吗?换句话说,科学-技术-工业能解决人类所有问题吗?或者倒是反过来,将把人类带向毁灭?在瓦格纳和尼采看来,对现代文明中的人类生活来说,要紧的恐怕不是“祛魅”,而倒是“复魅”。所以,这里涉及现代性反思和批判中的启蒙与反启蒙之争。

熟悉尼采哲学吕佩茨当然是知道这个背景的。在本谈话中,我们看到有两个关键词:“神秘”(Geheimnis)与“谜团”(Rätsel)。关于艺术与神秘,吕佩茨说道:“保持神秘,这是艺术最本己的特性。保持神秘,也是一种冒险,它把艺术从其他所有指明方向的筹划中分离出来,把它单独拿出来,而使它成为独一无二的东西。”[9]吕佩茨这个说法充分表明他的艺术创造和思考的属性。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神秘主义的艺术主张,吕佩茨便与尼采一道,把艺术家称为“寻找谜团的人”:“唯在谜团中,艺术才能持存。因为艺术永恒的真理只能在神秘中保存下来。所以,正如尼采所要求的那样,艺术家必须是寻找谜团的人,因为有许多人是解谜者。”[10]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艺术中可能形成一种抵抗的力量吗?吕佩茨《为艺术制订规则》编译后记 尼采 孙周兴

这样一种思索使吕佩茨艺术获得了某种哲学性。吕佩茨在很大程度上既是诗人、艺术家又是思想家。在本访谈中,吕佩茨也不断地追问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在博伊斯之后,当代艺术的观念性越来越强,当代艺术家有的动用新媒体技术,有的则采用传统造型元素,但无论如何都透露出了一种脱手工化和观念化(哲学化)倾向。或者我们至少是可以说,传统文化中一直被固化的艺术-哲学对抗之势已经处于改变中。这当然仍然跟尼采相关。艺术与哲学关系的深度重构以及可能的文化效应,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索的。

这种深度变化是与现代技术的加速进展联系在一起的。
今天我们必须在新的文明语境里追问:艺术何为?思想何为?
吕佩茨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人类文化在技术面前濒临死亡,绘画成为拯救这一危机的有效方式。绘画为人类服务,不为科技,也不为市场,它是一种文化力量,帮助人们享受深层次的沟通和理解。”
[11] 他的意思是说:绘画应该能对技术危机有拯救之力。这样一种对艺术的高调要求,非常类似于吕佩茨所服膺的尼采的主张。如果可以低调一些,我们在此宁可不说“拯救”,而说“抵抗”。在技术统治全面获胜的今天,在自然人类文明萎靡而技术人类文明快速生成的未来,艺术的使命需要重新界定:艺术中可能形成和保持一种抵抗的力量吗?

(《为艺术制订规则——吕佩茨与海尔的对话》,梅宁译,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收入孙周兴主编《未来艺术丛书》第二辑。)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一切皆数,就是你说的秩序。数就是秩序的一种映射。数,只是一种理念,不是存在的本身,他只是存在本身的反射。这一点,张祥龙没有搞清楚。孙周兴搞清楚了。

孙周兴对于存在问题的思考,在大陆是走在前沿的。张祥龙从现象学的研究,直接回到了儒家的意识空间。
人类被人工智能奴役的时代,已经正在进行中,不是吗!大数据的威力,你没有感知嘛。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只有创造性的生活才是值得一过的 [1]
·孙周兴·
(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

刚才陈嘉映教授念了我的“获奖理由”,不知是谁写的,大家可以看屏幕:“历时六年,30卷《海德格尔文集》于今年6月正式出版,‘中文世界海德格尔研究终于有了完备的文献积累,主编孙周兴居功至伟’。孙译海德格尔‘独树一帜,自上世纪90年代起便深刻影响中国知识界’。而他并未止步于此,循着现象学的脉络,转向尼采研究,艺术哲学、技术哲学多点开花,探望未知的未来世纪。在象牙塔内,他用规则保障学术自由,用行动捍卫学术尊严,创造着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个总结写得蛮好的,总的讲不算太夸张,但也有少数夸张的地方,比如说“历时六年”,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其实应该加上20年、30年,而且也不是我一个人做的,而是一批中国学者共同完成的,包括在座的陈嘉映教授在内。这是必须补充说明的一点。我当然做了不少,大概一半是我完成的。听起来蛮吓人,30卷海德格尔著作,大概有1100万字,读完它们得有几十年。所以不建议大家读。

因为今天颁奖大会的主题是“创造”,所以我要来说说我关于人的定义,就是:“人总是能够重新开始”。我自己觉得这个定义不算差,就用作我微信号上的个性签名了,写的是一句德文:Immer neu anfangen zu können, ist das Wesen des Menschen。这句话要译成中文,意思就是:人与猪的本质差别在于,人总是能够重新开始。这是我的真心话,是我跟自己的小孩说的,她当时成绩不好,我就跟她谈话,当场蹦出来这么一句话,莫名其妙。她听懂了,后来成绩就好了。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兄弟,对于人是谁,对于存在的问题,还没有深入思考。

AI机器人,是人吗!猪狗,是人吗!当然不是。区分的界限在哪里!

200万年的的直立人,远比AI机器人有创造性。AI机器人,如果没有人类教导他,可以制造石斧吗!当然不能。AI机器人,底层逻辑构架还是人类赐予他的,你在制造AI机器人的过程,就是赋予AI机器人人类逻辑关系的过程。AI机器人,由此开展逻辑推理。张祥龙,绝大多数中国人是不明白这一点的。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但是,你的创造力,你对活着意义的探索,你对存在的探索,你的禅观,AI机器人是无法探知的。

你听说过,南京牛头山法融法师的故事吗

贞观年间,四祖道信禅师正在蕲州黄梅双峰山弘法。有一段时间,四祖经常遥望金陵一带,发现那儿紫气缭绕,知道必定有奇异之士在那儿修行,于是亲自前往寻访。

四祖听了,于是策杖入山,来到石室跟前,只见法融禅师正在打坐,神情自若,目不他顾。



四祖于是问道:“在此作甚么?”



法融禅师回答说:“观心。”



四祖又问:“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法融禅师一下子被问得无言以对。于是便站起来,向四祖作礼。

四祖发现,庵的四周尽是虎狼之类,于是,顺势举起两手掩面,作出害怕的样子。



法融禅师道:“犹有这个在。”法融禅师的意思是说,没有想到你这位大名鼎鼎的祖师,还有恐怖心或者说执相的心在。



四祖反问道:“这个是甚么?”四祖的意思是想提醒法融禅师注意当下,看看现前一念究竟是个什么?



法融禅师于是默然无语。



过了一会儿,四祖在法融禅师打坐的石头上写了一个“佛”字。法融禅师见了,心里畏怕,不敢上坐。



四祖趁机点拨道:“犹有这个在。”四祖的意思是说,你学佛那么久,还没有达到无相的境界,还有佛相在。



法融禅师不明白个中的妙旨,于是向四祖顶礼,并请他宣说法要。

法融禅师问:“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四祖回答道:“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离开了心,不要谈佛;谈佛,不能离开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法融禅师问:“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既不许作染净、善恶等二边分别观照,那么请问,当境界起来的时候,如何用心对治)?”



四祖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



四祖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一切好丑善恶等二边差别,完全是心的妄想分别所致,并不是实有。只要我们的心一落入二边分别,我们就会产生取舍心理,作种种对治,而这恰好是跟解脱之道相违背的。因此观心的最要紧处,就是要作平等观,不取不舍。这种平等观源于对诸法性空的体认。



四祖将祖师禅的顿教法门传给法融禅师之后,随即返回了黄梅双峰山,再也没有出来过。从此以后,牛头法融禅师的法席大盛,学者云集。法融禅师因此而被尊为牛头宗的初祖。显庆二年(657),法融禅师入寂于江宁建初寺,春秋六十有四。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生活本身就是创造,就是艺术。我们要在创造中完成抵抗,抵抗是普遍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抵抗,我们往前走要抵抗,往回走也要抵抗。我们要抵抗无聊,但也要抵抗奢华,抵抗乱哄哄的喧哗,在抵抗当中保卫个体自由。但是我不能再说下去了,还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只有通过创造,世界方可忍受,未来方可期待。


创造尤其是现代人的本质,因为现代人更自由更长生,不创造怎么行?难道让我们等死吗?我们不能等死,人活着就是创造。

哲学的未来使命是:如何保卫个体自由?尤其在今天,在技术统治的今天,个体面临技术的同质化、虚拟化和全面监控的威胁,个体性和个体价值越来越难以保护和保障。

我们已经失掉了神性的信仰,但必须有生活世界的信念——信念是一种定力。我们已经不能指望超验的信仰了,但必须有信念,信仰是绝对的,而信念是相对的。我们还得相信世界会好的,是有意义的,事物是稳重的,是可以感触的,旁人是可以接近的,人间是温暖的。这样的信念我们都应该建立起来,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我们的生活会崩溃的。


只有创造性的生活才是值得一过的
·孙周兴·
(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

作为可能之在,人要通过创造来完成自己。人要向未来开放,向可能性开放,人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存在,每个自由的个体都是一个创造性的个体。我们时刻都在创造。创造是什么?所谓创造就是奇思妙想,就是制造奇异性和神秘性。现在有人担心我们人类将被机器人取代,我说不可能的,因为机器人不可能有这样一种奇异性和神秘性。人类的本质就是创造的奇异性,而机器人不可能具备。比如说此时此刻我在跟你们讲话,但我心里想着我的夫人,或者别的什么人和事,机器人恐怕做不到这一点。人总是能跳跃到无比遥远的地方去,这就是人类存在的本性。我认为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很多学科和行业会消失,但是人文科学,艺术和哲学这种创造性的学科将依然保留下来。这就是人的创造,创造是每时每刻的,创造是每个人的。创造尤其是现代人的本质,因为现代人更自由更长生,不创造怎么行?难道让我们等死吗?我们不能等死,人活着就是创造。

但这个世界还会好吗?我们分明看到,世界乱了,自然人类的传统价值日益崩溃,人类进入技术统治时代。我们得搞清楚这个时代到底发生了什么情况,已经一个多世纪了,我们2500年的文明建立起来的传统宗教、传统哲学和传统艺术慢慢没有力量了,它不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为什么?因为技术-工业-商业时代开始了,文明中主导性的东西已经变了。人类文明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裂变中,我把它描述为自然人类文明向技术人类文明过渡。我们的物质环境、甚至我们的身体被全面技术化了,我们的心灵和精神也一样,变成了技术工业的对象。这时候,我们的生活世界,以及我们的生命经验都需要重塑,而以我的理解,这样的重塑就是创造。这是我们的人文科学特别是艺术和哲学存在的意义,需要通过创造重新理解我们的世界。
且不管这个世界会不会好了,哲学的未来使命是:如何保卫个体自由?尤其在今天,在技术统治的今天,个体面临技术的同质化、虚拟化和全面监控的威胁,个体性和个体价值越来越难以保护和保障。这时候,如果哲学还有用,未来还有哲学,就必须是一种从个体出发的生命哲学。我的问题是:如何保卫个体自由?这也是我对自己、为自己提出的问题。


第二、需要发动一种创造性的时间经验。传统文化是建立在一种线性时间观念上的。所谓线性时间观,就是认为时间是一条河流不断地流逝,我们每个人都是等死者。今天中午诗人多多跟我讲了一句特别好的话,应该是从佛教角度来讲的,他说时间是轮回的。是的,线性时间令人绝望,在传统宗教社会里,人们最后不得不用一个宗教的彼岸归宿来给线性无限的时间做一个解决。今天已经不再这样,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启动一种新的时间经验,这是人类创造性的时间,因为对创造性的活动来说,更重要的是我们创造的时机,是我们展开生命的契机。创造性的圆性时间才是生命本体的时间——时间是圆的,生命才有望。这也是我自己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三、必须把我们的生活理解为创造本身。生活本身就是创造,就是艺术。我们要在创造中完成抵抗,抵抗是普遍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抵抗,我们往前走要抵抗,往回走也要抵抗。我们要抵抗无聊,但也要抵抗奢华,抵抗乱哄哄的喧哗,在抵抗当中保卫个体自由。我想这是我从事的哲学的任务,也是我现在慢慢转向的艺术的基本使命。
但是我不能再说下去了,还有一句话送给大家:只有通过创造,世界方可忍受,未来方可期待。
最后我要感谢刚刚谋面的《南方人物周刊》,主编、副主编和记者朋友们,还有赞助商别克汽车,准备回去马上买一辆别克;感谢我的颁奖嘉宾陈嘉映教授,他是我的兄弟,是我点名让他来的,其实我自己领也行;感谢我生命中出现的亲人和朋友们,你们多半不在现场,但我坚信,要是没有你们的爱,这个世界就真的不好了。谢谢大家!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时间:2019-04-29 21:58:52
据说,西方的公务员制度是参照科举制度演化而来的。这是一种美妙的神话故事。很美,但还是虚幻。


儒学,拒绝对我是谁,对存在问题进行追问,自然儒学是禅观的对立面。

楼主:爵士猫大懒虫

字数:177675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05-30 17:02:14

更新时间:2019-04-29 21:58:52

评论数:28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