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也是曹雪芹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也是曹雪芹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也是曹雪芹

中国学者 09年7月27日

一,后四十回的作者不是高鹗.二,兰桂齐芳贾家复兴情节合乎曹雪芹一贯的佛道主题思想.三,后四十回精彩不让前八十回.



一,后四十回的作者不是高鹗.

据说,(作者)高鹗说始于胡适.此前,也就是清代和民国早期,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仿佛是没有争议的.据说,胡适在哪个犄角旮旯看到一句话:"后四十回俱兰墅所补."兰墅是高鹗的字.这句话是张问陶说的,仿佛张问陶是高鹗的妹夫.于是,胡适就以为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作品,而是高鹗的作品.俞平伯也附和其说.于是,此后,(作者)高鹗说大行于世.

"后四十回俱兰墅所补",高鹗的妹夫张问陶的这句话也是一句实话.据说"红楼梦"最早是程伟元和高鹗在曹雪芹死后发行的,首版只出版发行了前八十回.发行后,读者纷纷要求出版全本,于是,若干年后发行了一百二十回全本.程伟元和高鹗都在序文中有所交代.大意是:后四十回的原稿丢失,后来大部分都找到了;两人对后四十回的部分章节进行了修补.

为什么程伟元和高鹗在序文中都没说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写呢?1,当时的读者想看的是曹雪芹的原著,不是高鹗的续作。2,程伟元和高鹗在序文中说的是实话,后四十回确实不是高鹗所续写。

“后四十回俱兰墅所补”,为什么胡适会误解这句话呢?这个我也不猜测了。我只是认为胡适误解了这句话。大概就在胡适误解这句话时的前后,世上突然出现了多种所谓的“脂砚斋批评的手抄本”,这些手抄本都只有前八十回,也有个别的不足八十回。于是,胡适的(后四十回的作者)高鹗说仿佛得到确证。于是,(作者)“高鹗说”大行于世,以至于今日。

胡适的(后四十回)“作者高鹗说”出来后,得到了俞平伯的响应。但是,也有对他此说表示不屑的。林语堂就表示反对。林语堂的态度很坚定,他认为,后四十回不可能是其他任何人的续作,因为在他看来,也只有曹雪芹才写得出来后四十回那样的作品。林语堂是小说家,他是从小说创作的经验的角度来说的。在他看来,续作不可能写得那样好。据说,俞平伯晚年,对于自己以前的无知感到无限悔恨,他说,程伟元和高鹗是有功的,而他却是一个罪人。前者保全了“红楼梦”,后则割裂了“红楼梦”。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二,兰桂齐芳贾家复兴情节合乎曹雪芹一贯的佛道主题思想.

在一百二十回全本“红楼梦”中贯穿了曹雪芹的佛道主题思想。“一僧一道”,开头处就出现了,仿佛结尾处也出现了。中间处也曾多次出现。这且不说,只从内容来看,佛道思想也很明显。这个不用细说了。

佛家和道家都表现了强烈的虚无思想,认为世界如梦似幻,对现实秉持一种否定的态度,批判的态度。但是,表面上这是一种十分彻底的否定态度,其实也并不那么完全彻底。例如,如果佛家完全彻底地否定现实,那么,谁来供养他们呢?佛家宣扬因果轮回,如果完全彻底地否定现实,那么,还何必因果轮回呢?道家也不是完全彻底地否定现实。道家宣扬福祸相倚。好运和厄运相间。否极泰来,物极自反。佛家和道家都不宣扬一败涂地。如此说来,贾家在经历了厄运之后,还有可能迎来好运。那么,贾家时来运转,兰桂齐芳,也就合乎自然之理了。

仿佛佛家也有万劫不复之说。也许那是对不肯悔罪之人来说的吧。只要悔罪,真心向善,就不会落到万劫不复的地步了。贾政这个人还是不错的。被抄家后,到外地做官,还是奉公守法的。相比之下,贾赦就差多了。也许因此贾赦的结局不如贾政吧。

许多读者对贾家时来运转兰桂齐芳的结局表示不满,特别是一些青年读者,对这样的结局不满。他们很有些当年的红卫兵小将的心态,对于凡是自己反感的东西,都希望它们一败涂地,不再复起。例如,有些青年读者表示,喜欢老版的电视剧的安排的结局。这种愤世嫉俗的心态也是正常的。只是对事物的看法比较偏激。

很多青年读者诋毁后四十回,其理由是,后四十回水平低,不是曹雪芹创作的。一方面,现在出版的“红楼梦”,都把后四十回的作者署名高鹗,他们有了这样的先入为主的心理;另一方面,相对来说,前八十回更合乎青年读者的心理,招惹青年读者的喜爱。对于青年读者来说,前八十回更富有情趣。例如,在前八十回里,描写大观园,简直就是仙境,童话世界。吃喝玩乐,吟诗作赋,都是青年读者所欣羡的。但在后四十回里,正经事就比较多了。贾政俱不把诗赋当做正经事。他自己就不擅长诗赋。他想到宝玉的将来,也是让他进学堂念书。亲自送到学堂,很郑重。又嘱咐老先生一番。后来,还让宝玉特意去学堂把作业拿来,亲自审看,指指点点,看他是否懂得了。这些东西在青年读者看来显然是乏味的 。并且在后四十回里,黛玉死了,宝玉也没那么多心思玩耍了。正经事,青年读者当然就不喜欢了。于是,他们最容易响应胡适的“作者高鹗说”了。“圣教序”有云:真教难仰,莫能一其指归;曲学易遵,邪正于焉纷纠。此之谓欤?总之,在青年读者看来,后四十回一无是处了。贾家时来运转兰桂齐芳也不对了。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各位好。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作者:307712882 提交日期:2009-7-27 18:20:03
这个…真不是…
呵呵 不是我和 学者 叫板 我是一名部落的新成员 我只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如果有不足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在《红》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中有这样的判词
[收尾 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与之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呵呵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据 脂砚斋评本 透露 这首判词总写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等的不幸结局和贾府最终“树倒猢狲散”的衰败景象。贾府“事败抄没”后,“子孙流散”,“一败涂地”。主要人物贾宝玉“悬崖撒手”,“弃而为僧”,盘里了封建家庭。这与曲终所云“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完全吻合。而续书写宝玉中举,贾府“沐皇恩”,“延世泽”,“兰桂齐芳”,“家道复初”,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个人意见 这一点完全有能力证明 续书非曹雪芹所写
参考资料:《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版)


作者:zhongguoxuezhe 回复日期:2009-7-27 20:12:39
哈哈,各抒己见,应该争论。
贾家衰败了,也可以说是彻底衰败了。与这个判词是一致的。等到兰桂齐芳,那是若干年后的事情。与这个判词无关了。
贾政沐皇恩,也是合理的。他这个人不坏,为什么不能对他宽厚一点呢?

================================
转载。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作者:zhongguoxuezhe 回复日期:2009-7-28 19:21:02
作者:307712882 回复日期:2009-7-27 19:59:29
呵呵 脂砚斋评本什么时候出来的先不用说
我只是觉得脂本的评说很有说服力 很有根据
基本上是根据前八十回的一些情况 其中以诗词判词居多 来推断个人结局或者经历
而后四十回却不是按照这个套路来的 可能是高鹗当时没用看懂前八十回的各种伏笔吧!呵呵
-------------------------------------------------------
听说王熙凤结局与判词不符。还有谁呢?
秦可卿结局也与判词不同。她在前八十回就死了。这表明什么?这表明前八十回也不是曹雪芹的著作?
所以,不能从判词来看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应该从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来看。

====================================
转载。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作者:zhongguoxuezhe 回复日期:2009-8-1 08:09:31
感谢各位关注!


作者:qitaotianxia 回复日期:2009-7-29 20:44:20
觉得"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也是曹雪芹
-------------------------------------------------
理由?



作者:zhongguoxuezhe 回复日期:2009-8-1 08:13:39
作者:sun风中沙 回复日期:2009-7-30 13:38:09
听说有人从用词、句式方面考证了前八十回跟后四十回存在差异,佐证了前后不是同一个人写的结论!本人也这样认为!
-----------------------------------------------------------
我也听说了,但与你听说的不一样。据说就是华裔美国人陈林进行了这样的验证,前后没有差异。于是,他在学术交流大会上宣布了自己研究成果。



作者:zhongguoxuezhe 回复日期:2009-8-1 08:42:57
作者:忘_川彼岸 回复日期:2009-7-30 13:49:16
个人觉得,如果后四十回为曹先生所作,也有多种矛盾之处。
首先,在辞赋曲令行文流畅方面,个人觉得后四十回远没有前八十回来得荡气回肠,楼主可以再细体会。
-----------------------------------------------------
与剧情有关。前半部是喜剧居多,后半部是悲剧居多。并且,前半部,多是描写孩童的玩耍之事,后半部,多是描写成人的正经事。谁喜欢正经事呢?


其次,前80回里贾宝玉是个“愚顽怕读文章”的富贵公子,尽管家政也常逼着贾宝玉读书,但宝玉总是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法子逃避读书,何以80回后,宝玉突然开窍认真读书甚至赴考?
------------------------------------------------------
后时的宝玉与先时的宝玉相比变化很大。仿佛是在黛玉死前他就进学堂读书了。他父亲特意送他去的。他父亲特意嘱咐了贾代儒,严管宝玉。尽管宝玉不爱读书,但还不是那种愚笨的人。并且,有一节叫“警顽心”,很有成效。宝玉不是那种不开窍的人。老师对他的教育很有成效。(这个地方描写很细致,很精彩。很多读者都没太注意。)并且,贾宝玉也不是完全不考虑自己的未来。并且,贾政还检查他的学习的效果。检查它的作业。这段买描写也很细致,很精彩。
贾宝玉为什么赴考呢?他此前是做了充分的准备的。他打算赴考,是因为他父母很希望他博取功名。他可以世袭职位的。但是他父亲希望他为贾家争光,走考试的途径。宝玉是个不孝顺的儿子,他在赴考前就打定主意出家了。这个是不可更改的。他知道这是不孝的。但是,他还是想多少报答一下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的,于是,他决定努力一下,参加考试,争取榜上提名。给父母一些荣耀。这是他仅能做到的吧。





作者:zhongguoxuezhe 回复日期:2009-8-1 08:50:59
作者:江南儒士 回复日期:2009-7-30 14:35:22
有点意思了。。。
继续围观。。。。
-----------------------------------------------
:)儒士啊。



作者:erloy9 回复日期:2009-7-30 15:54:28
管它作者是谁,不就那么点破事,看别人的书,哪里比得上自己真正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的好!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
没道理。名著都不知道是谁写的。



作者:贾君鹏已吃饭 回复日期:2009-7-30 20:31:05

楼上几位好耐心,你们看看楼主以往的发帖与内容,就知道这位“学者”肚子里有多少斤两了。

说真的,这位“学者”有没有读过《红楼梦》我都感到怀疑。
-----------------------------------------------------------
你厉害~



作者:aafjzvm 回复日期:2009-7-31 10:01:36
????????不解!!!!!!!!!!!
-------------------------------------------------------
有问题请举手。

====================================
转载。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作者:zhongguoxuezhe 回复日期:2009-08-01 09:19:22
作者:大小金乌 回复日期:2009-07-28 21:27:15
后四十回的作者不可能是曹雪芹,
后四十回读起来很乏味,远不如前八十回精彩.
不可能出自一个人的手笔
-------------------------------------------
把我在别处的回复贴给你看下吧:

与剧情有关。前半部是喜剧居多,后半部是悲剧居多。并且,前半部,多是描写孩童的玩耍之事,后半部,多是描写成人的正经事。谁喜欢正经事呢?

====================================
转载。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作者:zhongguoxuezhe 回复日期:2009-08-01 09:29:01
三,后四十回精彩不让前八十回.

此文的前两个部分都写了,还就剩下这个部分没写了。这个部分迟迟没有动笔写,是因为这个部分容易些,但是却又很麻烦。我只记得后四十回很精彩,不让前八十回。但究竟具体怎么狠精彩,还须再翻阅一下原文。这岂不是很麻烦?

===============================
转载。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作者:秋墨0 回复日期:2009-07-28 02:32:11
那个先生啊 我早几年听说一个美国的医学专家发明了个机器
非常偶然的啊,把她医学上的技术发现应用到计算机科学上,就是编写了一软件,这软件可以如同分析掌纹一样分析作品的相似度,
最后应用到文学上的结果就是:鉴定出来莎士比亚的作品不都是一个人写的 ,同时: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不是一个人的风格。
--------------------------------------
把我在别处的回复贴给你看下吧:

我也听说了,但与你听说的不一样。据说就是华裔美国人陈林进行了这样的验证,前后没有差异。于是,他在学术交流大会上宣布了自己研究成果。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作者:李蕉皮 回复日期:2009-08-01 15:05:30
这个贴子才看到,中国学者的这个贴子就要比那篇“反动”贴正经多了。我就来回复几句。
老实说,《红楼梦》我至今只粗读了一遍,未有详细阅读。后四十回是不是曹作,我的看法比较倾向林语堂先生。
------------------------------------------------
感谢蕉皮发言。


《红楼梦》又不是一天两天写成的,有过创作体验的人都知道,小说家是不可能没有“整稿”(腹稿)”而信马由缰地先去创作的,后四十回的故事梗概在曹先生生前就应早已定之,所区别者在于这四十回是(腹稿)提纲、草稿还是定稿?从高鹗和程伟元流传出来这后四十回,以及他们的说辞看,曹雪芹的四十回应该已经先有,但尚未最终定稿,还须修修补补,这样就存在两种极端的可能:曹的四十回已基本成稿,但需要修修补补,高鹗的工作就是修补,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后四十回就是曹的创作;另一种情况是,曹没有完成四十回文稿,但只留下了提纲(没有提纲是不大可能的,不符合创作的规律),高鹗在此提纲下做了重新创作,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后四十回其实是高鹗的再创作,但故事结构、情节思想仍遵照曹的原著。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曹的后四十回不慎遗失,然后高鹗独立完成了续作,这种情形可能有,但概率应该很小。
-----------------------------------------------
存在多种可能的情况。有人以为后四十回写的不好,于是,就认为不是曹雪芹的作品。但是我却以为后四十回写的很好。


作者:李蕉皮 回复日期:2009-08-01 15:08:14
另外补充一句,说后四十回不如前八十回精彩,从而否定是曹的创作,就好像在讲《三国演义》在诸葛亮五丈原死后不精彩从而认为“后三国”不是罗贯中写的一样,这不是否定的理由。
------------------------------------------------
感谢。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作者:五花肉特洛夫 回复日期:2009-08-01 17:04:16
前80回,几乎篇篇有诗,页页有词。当时黑市卖到20金(20两银子)。并说,开口不谈红楼梦,纵读诗经也枉然。而后40回,诗词几乎是见不到了
-----------------------------------------
剧情发生了变化。前半部分是兴高采烈作诗,后半部分是万念俱灰焚稿;前半部分生机勃勃,后半部分诗人都幻灭。


作者:五花肉特洛夫 回复日期:2009-08-01 17:52:56
金陵12钗副册,说香菱那段,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有的版本是生金木,两地是两个土字,孤木是木字旁,合起来是个桂字。不管生金木还是生孤木,反正是指金桂来了,香菱就死了。
但是后40回是金桂死了,香菱扶了正。
-------------------------------------------
不能这么看。据说,秦可卿的死法也与判词不符。她在前八十回里就死了,那么,前八十回也不是曹雪芹写作的了?
另外,虽然香菱扶正了,但是,没多久也死了。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李蕉皮提到“提纲”问题。有些人把“判词”看做“提纲”。另外,我觉得,即使原稿丢失,也总有人看过,不难得知原作的情节。
但我觉得,后四十回写的确实好,因此,我认为它是曹雪芹的原作。狗尾续貂,历来都是困难的,谁能“续貂”续得那么好(恰到好处)?也正是因为谁都不能,才有了狗尾续貂这个词了吗?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作者:zhongguoxuezhe 回复日期:2009-08-02 07:47:40
据说,刘心武也想“续貂”,但是,为什么还没续出来呢?也许他自己已经感觉出来自己是狗尾续貂了,不敢拿出来献丑。狗尾续貂有几例是成功的呢?
-------------------------------------------
转载。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作者:zhongguoxuezhe 回复日期:2009-8-2 8:00:36
作者:sanshiyitian 回复日期:2009-8-1 20:03:16
我感觉后四十回文学色彩没有前八十回浓,基本没有什么诗词歌赋,更多的是流水账似的交代各自归宿与全文大结局。
--------------------------------------------------
词赋只是文学色彩的一个角度。后四十回,诗人都凋零了。还活着的,也都感慨世事的变迁,没有作诗的兴趣了。
流水账也不是那么好记的。很精彩。

================================
转载。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作者:zhongguoxuezhe 回复日期:2009-08-02 08:14:00
作者:大小金乌 回复日期:2009-08-01 11:40:39
不要拿剧情来说事,和剧情没有任何关系,文笔的问题,如果您老文笔上欣赏一篇文章区分不出好坏来,您老就别来评书了.
----------------------------------------------------
文笔真是那么不好?如果文笔那么不好,林语堂也应该能看得出来。也许他看出来了?但是,他为什么还坚持认为那是曹雪芹的作品呢?
因为你不相信我,所以,我就拿林语堂来说事了。

=================================
转载。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五花肉特洛夫:
对王熙凤这个判词,好像有不同的理解。“哭向金陵事更哀”,什么意思?抽签的时候,也暗示回金陵。为什么没写回金陵呢?可能后四十回被改动了。与秦可卿的情况一样,也是与判词不吻合,她在前八十回里就死了,但是不能据此就认为前八十回不是曹雪芹写作的一样,也不能据此就认为后四十回也不是曹雪芹写作的。
还没等到回金陵,王熙凤就死了。她是在操办贾母的丧事时死的,死因是又病又累。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作者:五花肉特洛夫 回复日期:2009-08-02 08:25:02
再说凤姐,判词说,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一从二令三人木,是指从令休,是说贾琏,一纸休书把王熙凤给休了。但是从令休,是从谁的命令而休,有几种可能。
因为凤姐棒打鸳鸯,整出两条人命,后来事情可能闹大了。有可能是更高一级的官府判的休书,也可能是皇上知道了,通知元春,元春下令休的凤姐。贾琏长辈下令休凤姐,可能性不大。
-----------------------------------
贾母的丧事显然是应该由王熙凤来主持操办的。作者让她在丧事中又病又累地死了,于是,省去了“回金陵”等许多情节。可以看到,书中人物的死都是比较仓促的。王熙凤也不例外。为什么都那么仓促呢?也许是为了压缩情节。因为还有许多值得书写的东西需要交代。
即使真是高鹗的续作,难道他不注意这个判词吗?他不会让她再多“坚持”一下,回金陵之后再死吗?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作者:五花肉特洛夫 回复日期:2009-08-02 08:37:00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也是说凤姐。
这可以勾画出一个轮廓。凤姐被休之后,郁郁寡欢,加之前面说有下部滴血之事,曾好强爱面子不说不治。此病越来越重,最后不治身亡。
这些在后40回也为涉及。
---------------------------------------
这些在前边都交代了,就无需再在后边重复了。总之,她“必须”死。其实,在操办贾母的丧事时,也提到他身体不好了。
从判词来看,并未“让”她死。没说她回金陵后就死了。但是,作者“让”她在贾母的丧事中就死了。这表明作者够“狠”的。
但是,与判词不吻合,就表明不是曹雪芹的作品吗?
后四十回里,很多人物都死得仓促。实际上,这部书本来就象是一部诗剧。因此,也就不显得仓促了。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作者:五花肉特洛夫 回复日期:2009-08-02 09:37:18
哭向金陵事更哀,应是和一从二令三人木,有联系的。王熙凤被休之后,哭着回娘家,事情更不妙。
----------------------------------------
也许后边该写的东西太多了。这是作者始料未及的。于是,未等贾琏休她,就“让”她仓促地死了。这比休她更严重吧。
楼主:zhongguoxuezhe  时间:2019-11-10 21:51:53
高鹗做些修补工作是比较容易的吧。因为,即使原稿丢失了,也还有些口头相传的梗概吧?这也可以被看做是李蕉皮所说的“提纲”。那么,高鹗做了一些修补,就说后四十回是高鹗的作品,这显然是不妥的。
据程伟元和高鹗说,后四十回,大部分是原作。那么,就凭这点,也应该说后十四回事曹雪芹的作品。

楼主:zhongguoxuezhe

字数:29202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09-07-27 18:10:00

更新时间:2019-11-10 21:51:53

评论数:25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