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读小说

读小说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奥丽芙·基特里奇》可以说是短篇小说集,也可以说是长篇小说,因为奥丽芙在所有的篇目中都有出现,有好几篇还是以她为主要人物来展开叙述的。像这种有内在关联的小说集,在现代应该是以乔伊斯为滥觞,他这一生就只写了这一个短篇小说集,就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他的徒子徒孙真是不少,美国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出版于1919年,乔伊斯的《都柏林人》于1914年发行,他们之间不知道有影响否,但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肯定是受乔伊斯的影响,而且是最成功的继承人。国内年青作家受乔伊斯有影响比较大,那些小镇写作几乎都有《都柏林人》的影子在,艾伟的短篇小说集《整个宇宙在和我说话》也是相对成功的继承。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昨晚读了两个短篇,一个汪曾祺的《大淖纪事》,一个王祥夫的《婚宴》,都非常棒。《大淖纪事》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收获,刚读时,为巧云失身的遭遇而愤恨、而惋惜,这回读却读出了她身上的坚韧,似乎还隐喻着中华民族坚韧顽强的精神。他的如诗般的语言和行文的腔调淡化了小说的社会矛盾,这一点可以看到沈从文《长河》的影响,而小说的结尾,完全就是《边城》直接地移植,但相当的自然,没有一丝的违和感。
《婚宴》在没有读到高潮前,总认为父子俩准备婚宴的过程,和对食物制作细节的描绘过于繁琐、过于卖弄,拖漫了小说叙述节奏,有些令人生厌;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也埋下了伏笔:正当青春的儿子的性苦闷和父亲的愧疚。当父子俩知道如此排场婚宴,却是为冥婚准备时,前面所有的一切都顺理成章了。一定要让气球吹到极致,它爆炸的效果才最有震撼力。不过对父子收拾家伙什跑路,我觉得还不是最好的结尾。但什么是最好的结尾呢?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我读书有个求全的毛病,当看到自己喜欢的小说时,总希望将他所有的小说都收集起来一起读。有的作家好收集,如中国大陆作家一般都好收集,要是外国作家那就麻烦不少,有的国内只翻译了一两本,大部分都没译过来,像这种情况就只能等了,还要看出版社的脸色行事。有个叫托拜厄斯·沃尔夫的美国短篇小说家,很早以前都说要出版他的三个短篇小说集,后来出了一本《北美殉道者花园》(孙仲旭译),另两本死等不出,估计是跳票了。
外国作家中也好好收集的,比如村上。那天读了他的两个短篇,觉着有点意思,就动了收全他短篇的念头,在新书新旧书网上淘、买,没多长时间就收集齐了,可热切想读的兴趣又消除了,因为手头上正在读其它的书。他的书读是肯定要读的,但得等契机,不知道那天又谈起村上,又拿起来读呢!像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想读的书是越来越多,可读书的时间就只那么多,怎么办呢?看机遇吗。与遇到一生中意的人一样,遇见哪本书也是缘分。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便会说:“嘿,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干一件叫不出名堂的事。”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卡罗尔·希尔兹是加拿大著名的女作家,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艾丽丝·门罗齐名,但在我们国内的名声远不及这俩位同胞来得响亮。我记得她的两部长篇,一部是《拉里的家宴》,一部是《斯通家史》,但这两本书我都没有读过。这回在《世界文学》2019年第五期上读了她的几个短篇,典型的北美短篇小说风格,多以家庭生活琐事为题材,揭示人们庸常生活中的困惑、忧虑和脆弱,当然了还有其中一篇访谈中说到的“也洞察其中的黑暗”。或许是女性作家的缘故,这几个短篇在风格上作品并不冷峻,在看似漠然的表面之下还不乏温情。《盛装共赴嘉年华》,一系列平凡小人物精心地装扮自己,其实对抗这个世界、对抗孤独的一种自卫手段,也是对爱的呼唤。其中一个八十岁的老人,为了改善与儿媳的关系,买了一束水仙花,而当他手持鲜花出现在银行、药店、俱乐部、餐馆等公共场所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他也自认为自己并不像以前那样的不足轻重,而像一名有人等待的绅士。这是一位伪装的男人,也是一位渴望爱的男人,我们又何尝不是这个男人呢?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哪里有问题,又不见了。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我自认文章没有任何问题,如有请说明。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当爱毛姆短篇小说的读者,在等广西师大的《毛姆短篇全集》第四册《绅士肖像》时,人文社悄然推出了《毛姆短篇小说全集》,但分为了7册,且是多人所译,显得有些不太地道。当然了竞争是无处不在的。陈以侃的译文已经深受毛迷的喜欢,可“全集”第四册却姗姗来迟,令人翘首期盼,等候的滋味也是不好受的。其实人文社的这套全集,完全可以做得更精致一些,至少也做个精装什么的,而且封面花里胡哨的,给人印象不太好。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据了解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集的新版要出了,名为《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收录短篇61篇)。该小说集于1979年获普利策奖小说奖。契弗曾在《纽约客》上发表短篇小说121篇,是其御用作家,被誉为“美国城郊的契诃夫”。契弗是国内许多短篇小说家的师傅,其地位曾是高于另一个“佛”——卡佛的,而一般读者通过他笔下的中产阶级生活,了解了一个真实的美国。
但他的书国内翻译得并不多,截止到2015年,总共只有三个短篇选集和一部长篇小说。短篇集是:《契佛短篇小说选》(1984年,外国文学出版社),《绿阴山强盗: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2003年,译林出版社),《德国黑啤与百慕大洋葱》(201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长篇小说是《猎鹰者监狱》(2007年,重庆出版社“经典重现”丛书)。直到2018年译林社才又推出了他的两个长篇《沃普萧纪事》《沃普萧丑闻》,这是“约翰·契弗作品丛书”中的两本,这套丛书共计五本,《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中其中的一种,另还有两个长篇《恰似天堂》《欢迎来到弹子村》。
《约翰·契弗短篇小说集》是契弗的自选集,收录61个短篇小说,国内的这本《绿阴山强盗》是从这部自选集选取32个短篇,由张柏然翻译译林社出版的,深受读者喜欢,在旧书网上标价不低。如果这部短篇自选集以全貌出版,估计又得掀起一阵小的热潮。
这书说是今年8月会上市,我就准备买一本来读。我昨天就做好预热,拿起了《契佛短篇小说选》读了两篇。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读一位国内先锋小说家有关短篇小说的讲话,总共选取了十三位中外作家的短篇小说逐一讲解。由于是先锋作家,所选作家除像契诃夫、莫泊桑、博尔赫斯、卡夫卡几位必选的外,其他所选相对小众一些,有些作家其实并不是以短篇见长的,如:贡布洛维奇、克里玛等。初读,没有读出其中的妙处,或许是一时无法适应跑野马的写作方法;但其中谈到了意大利的莫拉维亚,而且选了一篇写梦境的小说《梦游症患者》,这就引起了我的兴趣。
莫拉维亚应该算是大师级的作家了,但没有他的同胞卡尔维诺知名,一部分原因或许是其创作方法造成的。卡尔维诺是因其新现实主义和后现代小说的创作手法,创作出《树上的男爵》《看不见的城市》《寒冬夜行人》等新奇烧脑的小说,吸引着全世界年青作家的目光;而莫拉维亚是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罗马女人》和《罗马故事》绝对是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但因创作手法不够新颖,引不起先锋作家足够的兴趣,虽然他的中后期作品也加入了现代小说的成分,有心理分析,也写梦境,可毕竟现实主义成分厚重,并没有那些现代和后现代作家来得迷幻和晦涩。
国内的那批先锋作家,我只读到苏童谈过莫拉维亚,这是我第二回听到有作家谈他,都不认为他是那种超一流的作家,我也有此看法。可尽管如此,我依然喜欢他,还不时拿出他的短篇集来重读,而且每次都感觉有收获。
作者选取这篇小说,也并不是因为这个短篇是莫拉维亚的代表性作品,而认为这个写梦境短篇,是通往卡夫卡和博尔赫斯的一座桥梁,它的意义在此不在彼。的确,相对于莫拉维亚众多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这些带有梦幻色彩的作品,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并不具有代表性,是他实验性的作品。作者选取这一篇的目的性很强,可如果我来选,我更愿意选那篇《出于嫉妒的玩笑》,写一名男子,怀着强烈的嫉妒心理,怀疑老婆与自己最好的朋友偷情,但总是拿不出证据,又被自己的老婆所愚弄的故事。这个短篇也是写梦境的,也正是因为男子将现实与梦境相混淆,又加之老婆的欺骗,令男子苦恼不已。小说带有嘲讽的意味。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今天是契诃夫逝世116周年,但他的短篇小说我却没有读完,只读到了第八册。当然了他的那套平民版的六本我是读完过的,人民文学厚厚的选集也读完了。其实契诃夫是读不完的,即便读完,也时常会重新拿起来,重读。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这些天没读翻译小说,拿起了《儒林外史》和《今古奇观》,有一眼无一眼地读了几天,还真读出些趣味出来。于《儒林外史》,鲁迅先生言:“虽云长篇,颇同短制。”其小说没有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为贯穿,皆由某一人物和故事引发另一人物和故事,如同串连一般推进小说的叙述。这手法也如同中国山水画之散点透视之法,符合中人的欣赏习惯。《今古奇观》乃“三言二拍”的选本,所选文四十篇,尽展世态人情,读来可悟人生真实之面目。小说多讲因果报应,虽则这是弱者报复不公正遭遇的主要手段之一,只能求得心里安慰;但在某种意义上,多少可以震慑那些心地还不是太恶的人的。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有位先锋小说家曾提出过一个阅读条忌讳:一忌提炼中心思想,二忌寻找教育意义,三忌对号真人真事。对第二条和第三条,我完全同意,我读小说本不是想去受教育,也不是去猎奇的,也从不曾认为某某写某小说是影射某某的,如果作者有意无意间透漏,评论者索隐那都是广告推销的一种方式,当不得真的,与我也无关;所以说,我成功的避开了这后两条忌讳,还算是个不错的读者。但关于这第一条,我觉得说话要说。其实我懂这位先锋小说家的意思,这第一条和第二条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提炼中心思想,就是为受教育而准备的,不然谁会去干这无聊的事情。在上学时,在语文课上,我最怕的就是提炼中心思想,但又想正确地提炼出来,以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佩服(特别是女同学),对中心思想,我真是我怕又爱,心情复杂而矛盾。现在读书纯粹是喜欢,不需要提炼什么中心思想,但读一本书,最起码要懂明白它讲什么、表面什么吧?讲什么就应该有个态度(中立也是种态度),而这个态度就应该是小说的主题相关。小说和其他文章想要表达的东西,其实他们的主题,而这个主题,我们在中学阶段都叫它是中心思想,意思是一样的。先锋作家的第一忌,我理解为,是程式化的、标准化的、教条化的行文格式和定义,并不是否定其小说和文章的主题的。没有主题的小说是没有的,这是小说的主要元素之一。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我是完全容忍出轨的,前提是只要不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当然了,我也不会看别人的笑话。有关情感上的事情,没有对错可言,发生了就发生了,就像山在那儿,你想登山就登,找什么借口。
读到小米对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说《出轨》的细读分析,让我想到了他另一个有关出轨的短篇《房间》。这两个短篇都是以出轨关系的完结为结尾的,这是否暗含着人们对婚外情普遍的看法——这种关系脆弱而短暂。事实是这样吗?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房间》带有点通俗小说的情节,但特雷弗并未以此来展开小说的写作,他只是以此为前提,来探讨人们的婚姻关系。这里面涉及到爱与同情、忠诚与背叛、诚实与谎言、直面与逃避等命题。威廉·特雷弗以他洞幽烛微的笔触,来描摹世情下痴男怨女的悲欢离合,其中不含任何道德上的评判,而是以上帝般悲天悯人的情怀来观照、来抚慰人们的精神和肉体上的伤痛。
女人凯瑟琳的丈夫牵扯到一桩谋杀案之中,被谋杀者是一位交际花,裙下之臣无数,男人只是其中之一。丈夫在交际花被之前去过她的公寓,恰巧又被邻居看见,而且交际花的帐务上有男人支付的支票,交际花被害的那天,丈夫又比平时晚回家90分钟,这一切都指向了凯瑟琳的丈夫。
当有天早上警察找上门时,丈夫承认了他与交际花的关系,但他否定了自己谋害了交际花;当警察询问凯瑟琳时,她此事没有一丝心理准备,但问前几天他丈夫有否晚回家时,她凭着对丈夫的爱和了解,为丈夫做了伪证,说丈夫每天都是正常时间回家的,其实有天晚上丈夫比平时晚回了90分钟,说是下雨,交通了点麻烦。
(待续)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贴两次删两次,门罗也不能谈?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修改后,再贴一次。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下午读门罗的《淘气》(《你以为你是谁?》),似乎找到了门罗小说的写作路数。读起来顺利多了。我边读边猜测小说发展的方向和结尾,虽然在细节上面有所出入,但也没有大的偏差。
小说讲述了一个婚外情的故事。一个妻子爱上了女友的丈夫,俩人接触了半年时间,只停留在相互亲吻和抚摸的阶段,因为没有机会。有一回女友的丈夫要到另一个城市去演奏(他是乐园的小提琴手),他们相约在那个城市见面,并缠绵一夜。女人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带上了计生用品和私房钱。当她几经周折到了那个城市,与男人见上了面,但男人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只是个玩笑,是他的一次淘气的行为。爱是没做成,女人带着屈辱回到家里,向丈夫坦白了这次没有肉体关系的出轨。这之后,她还是与女友及她丈夫保持着正常的关系,不时来往。二十多年后,那个男人在事业上有所成功,摆脱了贫困,成为了中产阶级;女人与丈夫离了婚,当上了一所大学的老师,独身一人住在乡下。在一次女朋友家聚会结束后,三人都喝得差不多了,无聊地坐在客厅里,男人提议,既然都不想睡,不如我们做爱吧。没想到两个女人竟然都同意了这一提议。“烟顺着烟囱上。”男人对两个女人都很关照,但最后却和她发生了关系,而自己的妻子还发出了满足的声响,其愉悦似乎还在俩人之上。第二天早上女人匆匆离开了女友家,想回家写信结束这一荒唐的关系,却发现,在有些时候,人们真的会需要这种关系,而继续与他们交往。
小说的这个结尾,与我所猜测的有所偏差,我认为他们的这种未完成的出轨,终会发生一次肉体关系,但没有想到竟然会是一次与他们夫妇间的三人行。门罗还是比较前卫的女人啊!
小说在结构上分为前中后三个时间段,而且在时态上是过去时,使作者能够完全掌控整个故事的发展。这是门罗惯用的写作手法。
小说以女人与自己的丈夫去女朋友家参加聚会为开头,再倒叙与女友的结识过程——俩人是生孩子时认识,并产生友谊的。再回到写聚会和聚会的场景,期间与女友丈夫产生暧昧。接下来是俩人的交往,这期间穿插女人去女友家去帮忙等等。中间阶段,时间跳跃到六个月之后,写俩人的那次异地未完成的约会。下半段,时间已经至少二十年后,进入中年时期,女人到女友家做客,三人像朋友一样相处。期间闪回到中间阶段,穿插那次不成功的约会的后续:回家后,女子向自己的丈夫坦白出轨的场景,但她并未说出女友丈夫的名字。继而时间又回到女人做客的同一场景。结尾他们之间三人行的这一时间段,应该是在这个场景之前。
如此自由的运用时间,足可证明门罗高超娴熟的写作技巧。她将一个平常、虽然也带有点奇情的出轨故事讲得这么有声有色,确实值得借鉴。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卡佛的老师约翰·加纳德采用一条简单的原则来评判所有的短篇小说:“如果小说的语言和感情不实在,作者就是在瞎编,就是在写他关心或不相信的东西,那么,永远不会有人对这样的小说感兴趣。”卡佛《约翰·加纳德:当教师的作家》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0-09-10 20:44:21
今日读了蒲宁《林荫幽径》的三个翻译版本,是戴骢、冯玉春、陈馥三位的译文。我最早接触的是戴骢所译的《林荫幽径》(花城的“慢读译丛”),也就是从这本书慢慢喜欢上了蒲宁,开始收读蒲宁的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在这一点上,多少有些先入为主的意思在里面。蒲宁有诗人气质,而且也写诗,内容大多为俄罗斯优美、深沉的自然风光和伤感的爱情,文字美且忧伤。苏联时期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对蒲宁是推崇备至、酷爱有加,他在那本著名的《金蔷薇》里说:“在俄罗斯语言的领域内,蒲宁是一位无出其右的巨匠。”我不懂任何一种外语,俄语当然更不懂了,但能够在一种语言中能称得上大师的人,其语言一定是够丰富、够优美的,这一点,我想是不会错的。这三家的译文,在“信”上做得怎样,我不知道,但在“雅”上,戴骢的译文,比冯和陈更优美、更具有的文学性。毕竟是文学作品,语言上的美感一定是要有的。

楼主:一石三鸟2016

字数:83201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5-17 03:38:19

更新时间:2020-09-10 20:44:21

评论数:84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