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夏末浅念 15983楼 2013-08-23 08:43:32
-----------------------------
@thomas_zqq 16004楼 2013-08-23 20:41:12
-----------------------------
刘光世率军赶到后,他们一起翻山越岭,向南取道松子岭,绕过天门关,走得人困马乏,终于到达了太原西南的交城。
完颜粘罕一发现他们,立即乘其原来劳顿,对之发动了进攻。折可求、刘光世两军背靠吕梁山,占据有利地形与金军交战。上午,两军的杀伤相当。到了中午,宋军渐渐体力有些不支。此时突然又一支金军绕到折可求的身后,发起了奇袭。折可求还在奋力招架,而刘光世一看势头不对,望风而奔。
宋军本来是据地分守,刘光世一跑,防线就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折可求军也随之崩溃。他们被金军一路追杀,死伤无数。此战使河外兵将十丧七八。

——————————————————————
附录 《封氏编年》
知府州折可求并军马使韩权、知晋宁罗称、延安路援兵刘光世与金人粘罕大战于太原之郊城。自早至日中,胜负相偿,而我师等各据地分守。至日中,金人兵忽自可求寨后开生山而出,劫其家计寨。刘光世望风而奔,可求乃溃,罗称、韩权死于阵。自是,河外兵将十丧七八。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夏末浅念 15983楼 2013-08-23 08:43:32
-----------------------------
@thomas_zqq 16004楼 2013-08-23 20:41:12
-----------------------------
宋人对折可求、刘光世此次出师的评价是——虽有援太原之心而无援太原之术。
完颜粘罕南下时,几乎是倾巢出动,他后方的大本营云中(今山西大同)兵力极为空虚,而其士兵的家属老弱和钱粮财宝都在云中。
折可求在府州,此地去往云中的路程比到交城近,并且道路平坦,没有险隘阻挡。如果折可求和刘光世会兵,渡黄河直接向东,取道武州、朔州,直扑云中,完颜粘罕岂能不回师去救?则不但太原之围自解,张孝纯、王禀之军还可以尾追,或许还能乘机夺回雁门关。
宋人感叹:这两位出自名将世家的人,怎么就不知道围魏救赵、转客为主呢?他们居然纡回山险,弄得人疲马乏,结果反而被完颜粘罕捡了以逸待劳的便宜。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从卫星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府州去往云中道路相对平坦,而到太原、交城必须翻越吕梁山脉的崇山峻岭。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16174楼 2013-08-30 10:48:09
为什么会有淮西之战

淮西之役,其实就在淮河南北,“虏寇聚于淮西”,“金贼头首皆在淮西”,“今兀术与诸头领尽在庐州”,那么岳飞的攻击目标就应该瞄准庐州、寿春、濠州(安徽凤阳附近)
-----------------------------
军事盲:看看上面宋人对折可求、刘光世的评价,想一想“瞄准庐州、寿春、濠州”是不是很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6194楼 2013-08-31 09:19:16
将从中御,中央的计划甚至路线都做好了,前线将帅就是具体执行。而且诸路分进解围,一路改变方向,是不会被允许的。搞不好,还要担失败的责任。记得汪某说什么不要和将帅商议军机。皇帝和宰相执政决定一个大战役如何进行。这就是后果。
宋廷被金兵震慑丧胆,自守不暇,增援太原已经是很勇敢了,哪还敢进攻金国地盘?
-----------------------------
折可求、刘光世此次出师应该不是接到朝廷的命令,似乎是接到张孝纯的求救信后采取的行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14

此前对霍明的任命又成了一纸废文,于是,赵构和宰执大臣们只得重又像猜谜一样来判断襄阳府那边的形势,苦思相对周全的对策。在一番绞尽脑汁之后,他们发布了新的决定——江西安抚大使李回暂时先将霍明招致麾下;武节大夫、荣州团练使、知邓州李横升任襄阳府、郢州镇抚使兼知襄阳府;武德郎、閤门宣赞舍人、知随州李道升任邓、随州镇抚使兼知邓州。
朝廷把桑仲原来的镇抚使辖区一分为二,分别封给了李横、李道两个人。这种做法表明了赵构和朝廷大臣们的心理——哪里还敢指望将他们作为北伐的中坚力量,能够不继续生出事端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然而,要生事的人总是不肯消停,就在朝廷下达任命的同一天,李横已经率兵到达了德安府城下。此前,霍明逃出郢州后,曾到德安府投奔陈规,陈规并未收留,而是以好言将其劝走了。但李横以为陈规把霍明藏起来了,所以他带兵到德安府要人。
陈规哪里交得出人来?他在城上向李横喊话,告诉李横霍明已走,请李横不要同室操戈。陈规还送给李横一百斛米,以示和好之意。李横收了米,却不相信陈规的话,也不肯退兵,宣称不交出霍明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他命令士兵在城外伐木制造天桥等器械,摆出了要攻城的架势……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五
辛丑,武节大夫、荣州团练使、知邓州李横为襄阳府、郢州镇抚使兼知襄阳府,武德郎、閤门宣赞舍人、知随州李道为邓、随州镇抚使兼知邓州。

会闻新除镇抚使霍明为横道所破,走汉阳,乃令江西李回勾收使唤;而以四郡分授二人。时横已命别将桑立守邓州,道不敢拜。(降黄榜在五月壬申,令李回勾收霍明在此月庚子,今联书之。李道明年正月乙亥改命。)
初,横闻明奔德安府,聚众数千人,以是日围德安。规登城以好语谕之,且申和好,仍送米百斛。横受之,规请退兵。横曰:“襄阳之兵至矣,无可议者。”遂造天桥为攻具。规竭力捍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15

襄阳府的局势演变得离奇而荒唐,更有几分黑色幽默的味道——原本是桑仲想北伐收复失陷的州郡,现在却成了李横南下包围德安府。
尽管吕颐浩此时还不知道李横已经开始“南征”,但已经知道的消息足够他受的了。但总不能一直称病在常州赖着不动吧?六月,吕颐浩咬着牙、硬着头皮从常州率军往镇江府进发,准备去和刘光世会和。
在半路上,刘光世就预先向吕颐浩泼来一盆冷水——本军钱粮告乏,已向朝廷如实奏报,至今未得到解决。丞相要来太好了,请务必先把这事妥善安排了。
吕颐浩心里窝火可谓是窝到了极点,你刘光世一军现在每月费钱二十二万缗,朝廷已经拨付了其中的一半,另一半由镇江一郡的财赋来负担,怎么还总是哭穷?你到底要多少钱粮才够?吕颐浩给赵构上了一道奏章,请朝廷再派台、部、堂得力官员各一名,到刘光世军中一起稽核此事,一定要将此事查清。
接到吕颐浩的奏章之后,赵构虽然派殿中侍御史(台官)江跻、尚书度支员外郎(部官)胡蒙去了刘光世军中,但似乎对此事并没有抱多大希望。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五
丙午,遣殿中侍御史江跻、尚书度支员外郎胡蒙点检刘光世军中将士告帖,具每月合请钱粮实数以闻。
时都督吕颐浩至镇江,而军中告乏。颐浩言:“光世军月费钱二十二万缗,除取拨镇江一郡财赋外,朝廷已应副其半。望令台、部、堂各一员考究,如有阙数,乞尽行支降;如无阙数,亦乞行下光世照会。”故有是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16

赵构对刘光世这个老滑头是越来越了解了——他不怕你查,交给你一堆乱帐让你慢慢查,让你怎么查也查不清;即便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查出个一、二、三来,他也不过是扔出一、二个替罪羊,而到那时出兵的时机早已过去了。想让我北伐,等来年吧!
刘光世的事还没料理下来,吕颐浩军中又有士兵患了寒热病。起初,吕颐浩还没太在意,可没想到这病一下成了“烈性传染病”,军中士兵很快就病得一塌糊涂。至于哪些人是真病,哪些人是因为不敢上战场而装病,那就不得而知了。
刘光世在看吕颐浩的笑话:你还出兵北伐,你以为这些士兵会给你卖命?
吕颐浩沮丧到了极点,一盆接着一盆的冷水把他泼了个透心凉。自己总督八路之军誓师北伐,力图恢复中原,本应成为气吞山河、轰轰烈烈的壮举,但是现在不但丝毫没有一点气吞山河、轰轰烈烈的气势,反而弄得像一场闹剧,留下的是一个十足的笑柄。让李弥大随军,李弥大为了逃避不惜挑拨离间;指望襄阳府那边的镇抚使,他们自己打得你死我活;指望忠锐军,他们有人马上要改回盗贼的老本行;想号令统兵大将,最终还是拿刘光世这个混世高手毫无办法;现在连自己最信任的嫡系部队,也一到长江边就“病”得东倒西歪……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五十一
吕颐浩之出师也,方至常州,前军赵延寿以本将兵反于丹徒;至镇江府,闻桑仲被霍明所杀,颐浩不能支;又师病寒热,乃归行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17

这些事也让吕颐浩清醒了许多——喊起报效国家来,从上到下都会喊得声振屋瓦,但真正到了要舍去生命和利益或冒舍去生命和利益的风险的时候,多的是人不肯向前。并且,现在还有人在后面等着自己受挫失败。
风闻到秦桧的一系列作为之后,吕颐浩隐隐感到了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他觉得现在已经不是能否建功立业的问题,而是能否保住宰相之位的问题。北伐计划实际上已经夭折了,他必须转过头来对付秦桧了。
吕颐浩命参谋官傅崧卿率军继续向建康府进发,自己给赵构上了一道奏章,请求罢职。当然,罢职是假,想请皇帝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是真。
赵构接到吕颐浩的奏章后,直接就退了回去。随后,吕颐浩又请求退居闲职,赵构领会了吕颐浩的意思——我现在是进退两难,想回来又无法开口!
于是,赵构下诏命傅崧卿暂时在建康府代管都督府的职事,吕颐浩则“回朝奏事”。
在返回临安的路上,吕颐浩将北伐的事放下,专门考虑回朝后如何对付秦桧,但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个周全之策。路过平江府时,他就此事请教了平江府守臣席益。
席益给了吕颐浩一个重要建议——要搬倒秦桧,最好的办法是指其为结党营私,而下手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设法把洛学的党魁胡安国排挤出朝廷。
吕颐浩一听,连呼妙计。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五
甲寅,诏尚书左仆射都督江、淮、荆、浙诸军事吕颐浩,令赴行在奏事。
初,颐浩甫出师,而其前军叛去;又闻桑仲死,颐浩不能进。遣参谋官傅崧卿以所部之建康,因引疾求罢。上手诏封还所上章,颐浩复乞祠,乃命还朝。以崧卿权主管都督府职事。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七
吕颐浩自江上还,欲倾秦桧,而未得其要。过平江,守臣席益谓之曰:“目为党可也,然党魁在琐闼,当先去之。”颐浩大喜,乃引胜非为助,故以胜非同都督诸军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五鲤鱼 16215楼 2013-09-01 12:56:55
那个弓很长,请求删他自己贴了。
-----------------------------
呵呵!丑态毕露。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夏末浅念 16221楼 2013-09-02 10:01:25
好容易有空,迫不及待上来看原来楼主还没更新,哈哈,金戈兄真是有才,这个贴子里除了楼主,小弟最喜欢看兄台的回贴了,妙不可言!
-----------------------------
“金戈”兄擅长杂文,我再请他写几篇短文,给傻黑们画个像。呵呵!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16186楼 2013-08-30 22:15:16
折可求在府州,此地去往云中的路程比到交城近,并且道路平坦,没有险隘阻挡。如果折可求和刘光世会兵,渡黄河直接向东,取道武州、朔州,直扑云中,完颜粘罕岂能不回师去救?则不但太原之围自解,张孝纯、王禀之军还可以尾追,或许还能乘机夺回雁门关。
-----------------------------
@二更桥头 16226楼 2013-09-02 15:45:11
一、远近问题:
1.折可求从府州到云中的路程,不比从府州到太原、交城近,图上查量便知。
2.刘光世从延安经府州再到云中的路程,几乎是延安到太原、交城的两倍。
故,远近是个伪问题。
-----------------------------
哈哈!又是这种下三滥的手段。
1、先偷偷歪曲篡改,然后振振有词地反驳——“折可求在府州,此地去往云中的路程比到交城近”这句话有问题么?你改成“折可求从府州到云中的路程,不比从府州到太原、交城近”,偷偷加进去一个太原。哈哈!
2、在自己的知识盲区找别人的茬——“图上查量便知”?你从哪个图上查量的?

给你一天时间去查量,查清了、量完了自己认错,认了错,再告诉你第二个错,认了第二个错,再告诉你第三个,以此类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18

吕颐浩也觉得胡安国虽然实权不大,但声望极高,影响力非同小可,并且正以侍读官的身份在皇帝身边,不能任他在士大夫之间和皇帝面前“扬秦抑吕”。而只要动了胡安国,秦桧自然是不得不从幕后站出来,然后……
绍兴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吕颐浩回到临安觐见了赵构。
吕颐浩回来的正是时候,因为刚刚发生的几件事让赵构对秦桧的疑虑越来越重。
首先是修政局的设立并未产生什么实效,赵构特别秦桧说:“在卿的建议下设立了修政局,效法周宣王内修政事,外复疆土,最近文武百官分析当前形势的奏章,有不少颇有见地,其中关于抵御外敌之事尤为重要,卿等理当认真研究,付诸实施。”
秦桧答道:“臣敢不奉诏!”
说归说,做归做,秦桧虽然口里说奉诏,可实际上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也没有做。原因是文武百官那些看似合理的建议,其实有很多是空谈,例如:有人说现在必须减轻百姓的负担,否则将会如何如何,这是实情;有人说当前保证军队的钱粮供应千万不可有半点差池,否则将会如何如何,这也是实情。但是,两件事情放在一起该怎么办——军队的钱粮归根结底靠的是百姓的税赋,如何能既减百姓负担又保证对军队的充足供应?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六
乙卯,上谓秦桧曰:“周宣内修政事,外复疆土。近设修政局,令百官各条具利害,甚善,所谓修车马、备器械以及外御之事,卿更宜讲求。”桧曰:“臣敢不奉诏。”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19

赵构自己想不出办法,于是希望辅佐他的大臣们能找出良策,而包括秦桧在内的朝廷大臣们也并无从长远战略角度对南宋经济、军事做出规划的能力,绝大多数官员都不知道如何去解开这个循环节。但是,他们图起表现来却一个个都不甘落人之后。他们有应付这种事的“官场智慧”——把复杂而又紧密关联的国家大事单独抽出一项来评头论足,高谈阔论,以显示自己不是尸位素餐,正兢兢业业忧国忧民,对得起朝廷的俸禄。
那种对百姓一边上麻醉药,一边割肉吸血的方式还将继续下去。赵构不是不知道这种方式的短效性和危险性,正因如此,他对秦桧的修政局寄予了厚望。但是,秦桧自拜相以来,至今也没有做出任何可圈可点的政绩。
终于,除了胡安国等人对秦桧的赞许之声外,赵构的耳边开始出现第二种声音——有人在赵构面前说秦桧的“坏话”,并且说“坏话”的人还是素来与秦桧关系要好的起居郎王居正。在一次面见赵构时,王居正直言讲出了他对秦桧的看法:“秦桧曾经对臣说:‘中国之人,必须先解决吃饭穿衣,然后共图中兴。’(按:意为先稳固长江以南的农业生产,摆脱经济困境,才可能有钱粮养兵用武。)臣当时心服其言,他还说过:‘如果能使秦桧任宰相,则必将。’现在他拜相将近一年了,却也只这么点作为。希望陛下用臣的话去问一问秦桧,问他到底做了什么的大事。”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六
起居郎王居正充右文殿修撰知婺州。居正素与秦桧善,桧为执政,尝与居正论天下事,甚锐,及拜相,所言皆不讎。居正见上曰:“秦桧尝语臣:‘中国之人惟当著衣啖饭,共图中兴。’臣时心服其言。又自谓:‘使桧为相数月,必耸动天下。’今为相,施设止是。愿陛下以臣所言问桧所行。”于是,桧始恨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20

秦桧任参知政事时,经常与王居正谈论国事,慷慨说事乃是秦桧的强项,由此赢得了王居正的赞赏和佩服。所谓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现在,王居正渐渐对秦桧有了新的认识。
赵构真的把王居正的话拿来问了秦桧。秦桧自然是只有“做检讨”的份,而暗地里对王居正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恨得咬牙切齿——我全力保举你升官,吸收你进修政局,还特意把你安排在皇帝身边,你居然乘机在皇帝面前进我的“谗言”!
如果王居正操守不正,愿意阿附秦桧,那秦桧就可以利用他来窥探赵构的心思和宫中的机密。可是现在却变成了往皇帝身边安插了一个说自己坏话的人,秦桧是无论如何也要设法把王居正从赵构身边赶走的。
很快,秦桧找了一个理由,让王居正以充右文殿修撰知婺州,离开了朝廷。不过,此事实在是做得太明了,赵构不可能看不出来。
王居正虽然走了,但他给赵构的提醒却不会也随之离开。不论秦桧如何擅长慷慨说事,也不论他如何机智善辩,他的政绩却是无法掩饰的致命伤。
不久,赵构又面谕秦桧:“有言官说内诸司有些可以省罢,此事就由修政局先拿出个方案。”
秦桧答道:“此乃陛下盛德之事,大观、宣政年间屡次想裁减冗官冗费,都最终没能实施下去,现在陛下拿出圣断,谁敢不听?”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六
癸酉,上谕秦桧曰:“内诸司可省者,令修政局条上。”
桧曰:“此盛德事也,大观、宣政间屡省冗费,终不能行。今断自渊衷,谁敢不听?”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16153楼 2013-08-28 21:20:31
正文 3—8—207
王安石当时是因为变法而引发了权力斗争,所以才采用了这种手段,而秦桧这么做实际上为了乘吕颐浩外出督军之机,快速另立起一个权力核心,以控制朝廷大权。
屯田员外郎曾统有些纳闷,他问秦桧:“相公,宰相之职本来就是事无不统,有何必要再设个什么修政局?”的确,这些紧急重要的大事不设修政局不是一样讨论吗?何必多此一举?
秦桧没有回答曾统,因为他的真实用意是不能说的。
绍兴二年......
-----------------------------
@lhr817 16238楼 2013-09-02 17:09:15
秦桧这么做,太着急了吧?
-----------------------------
秦桧这次在内斗中惨败,有两个原因——
1、金国对他的议和请求反应太迟;
2、秦桧抓权实在是太急,暴露得太快。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21

赵构和秦桧这次简短的对话,旁人如果不去深想,会觉得平平常常。然而,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们二人心里却是都已经知道了对方在想什么。
通过精简机构来节省费用,就意味着有人要丢官、丢俸禄,这种得罪人的事谁都不愿意去干。作为皇帝,赵构自然是希望永远保持对大小官员都皇恩浩荡的形象,所以他想把这事交给修政局,让秦桧等人出来当这个“恶人”;而秦桧却不愿意冒这个风险,范宗尹不正是因为讨论滥赏而被群起而攻之,最后狼狈地下台吗?秦桧的回答也实在是足够滑头,一开口将这种得罪人的事定性为“陛下盛德之事”, 接下来又话里有话地说大观、宣、政年间屡次没实行下去,言下之意是这事只能陛下发话才管用,最后来了一句“陛下拿出圣断,谁敢不听”?把球踢了回去。
赵构下了口谕,秦桧不能全无反应,他将此事事先放了风出去,算是“认真对待”皇帝交待的任务,但却不采取实质性的行动,这也是一种官场套路——不好办的事就拖,大事拖小,小事拖了;能拖多久拖多久,看能否找个机会转移视线,到实在拖不下去时再说。
秦桧应该是料到了赵构会有所不满,但让他没有料到的是有人借机来找修政局的不是——要精简机构,首先就应该把修政局精简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22

这对赵构是甚为有利的——你秦桧再推来挡去,那朕还要你这修政局有什么用?现在已经有人建议废罢了修政局,你看着办吧!
秦桧有点慌了,他马上授意修政局检讨官、尚书右司员外郎林待聘给赵构上了一道疏:
“陛下即位六年以来,所任命、更换了的宰相已经有八个了。而此前每任宰相都未做出显著的政绩,这没有别的原因,乃是因为人无常责,所以各怀其心,如此岂能治理好国家?现在朝廷的一些言论,正沿袭了以前的失策。积弊理应革除,但人又往往喜欢乐于因循故习;冗官滥赏理应裁减,但众臣又害怕损害到自己的利益。臣以为:如果废罢了修政局,则朝廷大臣又将回复到人浮于事,拖延混日,不求作为的故态。”
监察御史刘一止也就此事上了奏章,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秦桧建议设立修政局时,口口声声称是为了认真讨论如何节省费用、积蓄钱粮、富国强兵、安宁百姓这些迫在眉睫的大事,现在却什么具体可行的措施也没拿出来,他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被动的境地。从皇帝到大多数同僚都越来越怀疑他的为政治国能力,以及他设立修政局的真实动机。
而正在这时,吕颐浩回来了。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六
时有议废修政局以摇桧者,检讨官、尚书右司员外郎林待聘闻之,上疏言:“陛下即位六年,更用八相,而绩用弗著者,此无他,人无常责而各有心,则治何以立?今廷论犹前日也。积弊宜更,则乐于循故;冗滥当裁,则恶于损已。臣知修政之局废则亦玩岁愒日而已。”
监察御史刘一止亦言:“陛下闵宿蠹未除,念颓纲不振,政烦民困,用广财殚,置司讲究,德至渥也!会未闻有所施行,恐有以疑似之说欺陛下曰:‘如此将失人心。’夫所谓失人心者,刑政之虐、赋役之多则失百姓之心,好恶不公、赏罚不明则失士君子之心;若无,则所失者小人之心耳,失小人之心而得百姓、士君子之心,何病焉?愿审其利害,当罢行者,断自圣衷,勿贰勿疑,则事之委靡不振者举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更正——
正文 3—8—219中“他还说过:‘如果能使秦桧任宰相,则必将。’”应为“他还说过:‘如果能使秦桧任宰相,则必将耸动天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文武之治 16249楼 2013-09-02 23:52:06
兄台,已经过去许多时日了,其实我每天都有来看,但就是不追问,亲就不指教了吗?!
-----------------------------
抱歉!抱歉!让兄台久等了,讲完刘光世就回答兄台的问题。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