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aasamiya 16290楼 2013-09-05 09:35:17
先生你好,
吕思勉先生的学术观点受其所处的历史和政治环境影响,似乎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我读其中国通史绪论,对汉以后中国历史上军事屡屡失利不能隐讳,但又强提出一个不应视为耻辱的观点,这只能理解成在抗战环境下勉为其难地激励人心,未必客观。您说吕先生对两宋之交的观点也是从纯学术角度出发而无政治动机(且不论此动机好坏),未免有些武断?
-----------------------------
大家还是以兄弟相称。这个问题容我稍后作答,此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今天更新正文,明天回复“文武之治”兄关于宋朝官员俸禄的问题。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28

吕颐浩自然是不会就此罢休,八月十一日,他又就朱胜非的事问了赵构的态度。赵构道:“朱胜非拜相才三日,就遇上苗傅、刘正彦作乱,当时多亏他周旋调护,这些事朕岂不知?现在不得已取消了对朱胜非同都督的任命,朝臣中也颇有人上章为朱胜非鸣不平,只有一、二个台谏官持不同意见。可以先给朱胜非安排一个临安府的宫观闲职,并让他当经筵官。”
吕颐浩闻听后心中大喜,赵构这是换一个方式召朱胜非入朝。
吕颐浩立即拟好了任命朱胜非为提举醴泉观兼侍读的文书。按朝廷的正常程序,此任命书应当下到中书门下省,省内的官员如果有异议,可以行使封驳之权。而胡安国此时任给事中之职,他有权把任命书压住不发,申请再议。因此,吕颐浩特意避开了胡安国,把任命书交给了自己这一派的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黄龟年,让黄龟年走完流程,发了下去。
吕颐浩做得的确是不够光明磊落,胡安国得知后,勃然大怒——吕颐浩不仅是剥夺自己的职权,更是破坏朝廷纲纪。胡安国立即上了一道措辞严厉的奏章,以辞职的方式表示强烈抗议: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七
戊戌,观文殿学士、知绍兴府朱胜非提举醴泉观兼侍读。是日,吕颐浩进呈胜非还任。上曰:“胜非入相三日,值苗刘作乱,当时调护有力,朕岂不知?近因罢同都督,士人疏论胜非功甚多,惟一二台谏不与。可除在京宫观,留侍经筵。”盖颐浩必欲引胜非,故有此命。
颐浩恐胡安国持录黄不下,特命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黄龟年书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29

“因为臣的愚陋,竟然导致朝廷中出现了侵紊官制、隳坏纲纪的过错之举。孟子云:‘为官有操守者,如果没法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就必须离开。’臣待罪这么长时间,对朝廷的错误之举,不能有丝毫的纠正,这是严重的失职,显然应该引咎辞职。何况朱胜非乃是臣弹劾、论列之人,现在朝廷却称其在苗刘之乱时保护陛下之功,这与原来朱胜非罢相时的制词大相径庭,是非乖异(按:朱胜非罢相时的制词中的确列举了他不少罪状,但其实为了保住天子的颜面而为赵构承担了所有过错。这一点胡安国不可能不知道,但他故意抓住不放)。往昔,公羊氏曾说祭仲废君是不得已而行权宜之计,但先儒严厉驳斥此说,因为权宜之计绝不能用在君父废立的大事上,所以《春秋》大法对此尤为谨慎。
“自建炎改元以来,朝廷对失节的大臣不仅放过不问,还要加官擢升。这样的做法一旦形成习俗,对君父是大为不利的。臣蒙陛下睿奖,刚刚为陛下侍读《春秋》,却要与朱胜非这种失节的人同列,有违经训。如果臣贪图禄位,不顾失职之错,则实为无耻;纵使臣有如此无耻,天下公论又将如何?”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七
安国言:“由臣愚陋,致朝廷过举,侵紊官制,隳坏纪纲。孟子曰:‘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臣待罪五旬,毫发无补,既失其职,当去甚明。况胜非系臣论列之人,今朝廷乃称其处苖刘时能调护圣躬,即与向来诏旨责词是非乖异。昔公羊氏以祭仲废君为行权,先儒力排其说。盖权宜废置,非所施于君父。《春秋》大法,尤谨于此。,凡失节者,非特释而不问,又加进擢。习俗既成,大非君父之便。臣蒙睿奖,方俾以《春秋》入侍,而与胜非为列,有违经训。傥贪禄位,不顾旷官,纵臣无耻,公论谓何?”不报,遂卧家不出。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30

胡安国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相当强硬,这道奏章不仅措辞严厉,并且公开宣布自己决不与朱胜非同列为官,一副“有我无他,有他无我,留我留他,悉听尊便”的架势。
赵构对胡安国的辞职采取了不理睬的方式,这一来是因为吕颐浩故意绕开胡安国发任命书的做法,确实是违反了朝廷的纲纪;二来是胡安国祭出了《春秋》大法,要依据《春秋》之法来辩论,没人是这位道学夫子的对手。
胡安国得不到答复,往家里一躺,不出来了。
朱胜非此时在离临安府不远的绍兴府,他很快就听说了朝廷里发生的事。久历官场、心机细密的朱胜非马上明白了这里面的山重水复,可能是不愿意卷入左丞右相之间这场越来越激烈的斗争,他也立即采取了一个措施——把绍兴知府的官印交了出去,然后避走旁郡,连续上了十几道自请罢职的奏章,请求赵构给只留给他一个宫观的闲差。
赵构坚决不允,为此还给朱胜非下了一道抚谕诏:“卿所作所为,于礼义并无违背,大可不必在意他人的流言;君臣之间相互信任,纵使有人议论,又何伤大体?”
这道诏书表明赵构已经铁了心要召回朱胜非,胡安国的力阻已经起不了作用了。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七
胜非皇恐,亦上会稽印,走傍郡,乞奉祠。诏曰:“礼义不愆,于人言而奚恤?君臣无间,于大体以何伤?”章十数上,卒不许。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31

如果朱胜非重返朝廷,以胡安国那种道学夫子的倔强,即使你不罢他的官,他也肯定会弃官。如此一来,秦桧面临着十分棘手的难题:如果自己还不出来说话,看着胡安国罢官,自己此前礼贤下士的美名必将大打折扣,恐怕鄙薄吕颐浩的那些洛学名士从此对自己也会甚为鄙薄。等到朱胜非重返朝廷的时候,这些人还可能一个接一个地被吕颐浩挤出朝廷,则秦桧花费一番苦心经营起来的一切就会付诸东流,并且必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只怕很快就会一败涂地。但是,此时站出来为胡安国说话,又很可能被吕颐浩顺势抓住,指为一党。
在第二回合的较量中,吕颐浩已经获得了赵构的全力支持,明显占据了上风。他现在就等着秦桧从幕后走到前台,席益的计策就成功在望了。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吕颐浩的计划,动摇了赵构的决心。
八月十六日,朝廷突然接到了刘光世的奏报——此前被扣押在金国的通问使朝奉郎王伦被放回来了。据王伦说:完颜粘罕派都点检乌凌阿思谋向他表示金国已有息兵议和之意,让王他南方通知赵构朝廷,再次派遣使节去金国商议。王伦路过东京时,还见了刘豫,刘豫派专人把他护送至边境……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七
(癸卯)淮东宣抚使刘光世言:通问使朝奉郎王伦还自金国。始,朝廷遣人使金,自宇文虚中之后,率募小臣或布衣借官以行,如伦及朱弁、魏行可、崔纵、洪皓、张邵、孙悟辈,皆为所拘。既而金左副元帅宗维在云中,遣都点检乌凌阿思谋至馆中,言息兵议和之意,俾伦南归,须使人往议。……于是,皓、弁皆得以家问附伦而归。伦至东京,与刘豫相见,豫遣伪閤门宣赞舍人马某伴押至境上。光世以闻。诏伦赴行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更正——
正文 3—8—231中“让王他南方通知赵构朝廷,再次派遣使节去金国商议。”应为“让他回南方通知赵构朝廷再次派遣使节去金国商议。”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夏末浅念 16311楼 2013-09-06 10:08:45
湖东兄,祭仲废忽立突之事只知道一点,可不可以抽空讲几句,给小夏普及下知识……
-----------------------------
关于这件事,我见到的记载也很简略,估计和兄台看到的差不多。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帝国崩溃》其实已经写完,并且在天涯发的时候,该书已经签了出版合同,当时是出版社让我不要把全文发完,以免影响书的销售。
有这么多的朋友关心书的出版,在这里我想向各位说一下此书前后的情况:
我原计划写的是《两宋之交》,一共十册——《末世繁华》、《帝国崩溃》、《北天折柱》、《泥马渡江》、《穷海飞龙》、《风云再变......
-----------------------------
@laoniu7168 16307楼 2013-09-06 09:44:57
也就是楼主目前没有一本纸质书出版?
-----------------------------
呵呵!这是一套书,《末世繁华》、《帝国崩溃》都卡住了,后面的还怎么出?并且《末世繁华》是揭露北宋亡国的真实原因,《帝国崩溃》展示北宋亡国的具体过程,并且重要人物如赵佶、赵桓、赵构、李纲、宗泽、岳飞、秦桧、完颜粘罕、完颜斡离不、完颜挞懒都在这两卷中出场……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32

这个消息给了赵构多大的震动可想而知,金国是真的有息兵议和的诚意还是在继续使用以和谈佐攻战的故伎?这是不是此前秘密派往金国的高益恭已经取得了某种进展的结果?这是不是能够证明秦桧的判断是正确的?这是不是……
对于这一系列的疑问,赵构都还没有办法做出确定的判断。他立即下诏命王伦火速赶往临安府,他迫切需要从王伦口里知道更多、更详细的情况。
本来,赵构已经倾向于吕颐浩的意见,准备用朱胜非取代秦桧,并且事情已经十分做到了八分,但现在他又犹豫了——如果金国真有息兵议和之意,那还是把秦桧留下为好,或许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只是用这个人的时候,必须严加提防……
吕颐浩觉察到了赵构态度的微妙变化,他也开始忧心忡忡。如果赵构为了议和又转而决定留下秦桧,则他的一切努力都将白费。于是,吕颐浩又多次在赵构面前游说,设法坚定赵构的决心。
罢免胡安国的决定终于在八月二十一日公布了:
“此前屡次召请,胡安国都不肯前来;现在刚刚到了朝廷,又数次自请辞职。起初说朱胜非不可以任同都督,于是朝廷改命朱胜非为经筵官,而胡安国又说不行。这岂不是因为畏惧时运艰难,不肯为国家鞠躬尽瘁,所以想故意犯个小错离开朝廷?胡安国为自己打算可谓周到细致啊!如果文武百官以此为榜样,国家将会如何?!胡安国落职,提举建昌军仙都观。”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七
戊申,给事中兼侍读胡安国罢。安国以论朱胜非不从,力求去。……吕颐浩言于上,是日诏:“安国屡召,偃蹇不至;今始造朝,又数有请。初言胜非不可任以同都督,改命经筵,又以为非,岂不以时方艰难,不肯致身尽瘁,乃欲求微罪而出?其自为谋则善矣!百官象之,又如国计何?可落职,提举建昌军仙都观。”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33

这份罢官制词与翟汝文此前的罢官制词颇为相似,罪名都是完全无根无据的“诛心之论”。然而,这样做是有精密的算计的。制词巧妙之处就在于只说胡安国是“想避战乱,谋身不顾国家”,迄今为止,吕颐浩还从来没说过胡安国和秦桧是一党,没有公开指责他们结党营私,他要把一直隐身于幕后的秦桧逼出来,让赵构真真切切地看一看秦桧的庐山真面目。
第二回合的较量,吕颐浩取得了胜利,如愿以偿地挤掉了洛学的党魁。外围战已经结束,第三个回合即将开始,左丞右相将在这最后一个回合里分出胜负。
秦桧大概是觉得王伦之归使自己又有了筹码,在反复权衡之后,决定宁冒被指为一党的风险,也必须保住支持自己的势力。他上了一道奏章,请赵构收回成命,将胡安国留在朝廷。
此章一上,自然是正中了吕颐浩的下怀,他立即提醒赵构——由此足以证明:秦桧尊崇洛学的目的乃是为了结党营私。而赵构看到的比吕颐浩说的还要严重,他发现秦桧还不止是一般的结党营私。别人也许还不清楚,一直在与秦桧偷偷商议议和的赵构不可能不清楚:秦桧和胡安国的政见其实是有根本冲突的。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七
右仆射秦桧三上章乞留安国,不报。遂家居不出。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3—8—234

赵构对秦桧有了更深的认识——他的心计和手段非同一般。秦桧私下里在秘密策划议和,但走到外面,他却能让政见不同的胡安国认可、赞许自己,能让王居正这样的名士 “心服其言”,能让他们全力支持自己。显然,秦桧把洛学名士荐引入朝不是为了有助于解决国内的一系列问题,更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对金策略,而纯粹是想利用他们来排挤吕颐浩。联系一下此前范宗尹罢相、翟汝文罢职、王居正的离朝,赵构发现秦桧对损之可以利己的人、失去利用价值的人、不能为我所用的人是丝毫没有手下留情的……
对于秦桧的上章,赵构也采取了不予回复的态度。吕颐浩则将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黄龟年擢升为殿中侍御史,尚书右司员外郎刘棐擢升为右司谏,以加强自己一派在台谏中的力量,为驱逐秦桧做准备。
秦桧连续三次上章之后,也往家里一躺不出来了,以此表示对罢免胡安国的抗议。秦桧的支持者仍在努力,侍御史江跻在赵构面前反复论述朱胜非不可用,胡安国不可罢;左司谏吴表臣也上疏说:“胡安国是带病入朝辅佐陛下,欲行其所学,现在无故将其治罪,必致天下人议论。”
对此,赵构仍然是那一招——不予回复。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七
己酉,以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黄龟年为殿中侍御史,尚书右司员外郎刘棐行右司谏。颐浩用二人,将以逐桧也。

庚戌,侍御史江跻入对,极言胜非不可用,安国不当责。上不听。左司谏吴表臣上疏言:“安国扶疾见君,亦欲行其所学,今无故罪去,非所以示天下也。”奏皆寝。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文武之治 16015楼 2013-08-23 23:33:17
楼主治文的严谨我深感佩服!
我有一事不明:时下流行一种说法,文人倾慕于宋朝因为他开放的文化、自由的言论、高薪的福利等等!
其实前二者,我觉得看大宋虐心的历史史实,就知道虚幻的多!
至于第三点,我不是一个专业研究历史的人,我只是看到很多杂史,一会举例包拯和寇准等名臣说他们多么高薪水、高福利,基本现代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他们全是白色收入,应有尽有!但也看到说包拯之子、之孙却很清贫,除了一车船的书籍,别无余物!
怎么这么矛盾呢?宋朝的基本薪资制度到底是怎样的?假如于今天相比,他从9品到1品分别什么收入,相对于今天什么级别公务员的收入?他们那些收入在宋朝的消费水平,换算到今天的情况,到底属于十分富裕、一般富裕、小康、中农、贫农?
-----------------------------
十分抱歉!让兄台等了这么久!
兄台想要了解的问题,看杂史是不行的。要看《宋史*职官制》和《宋会要辑稿》。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讲述“基本薪资制度”之前,我想先说明一下,宋朝官员的收入不仅仅只有俸禄,所以仅看俸禄还无法了解其全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文武之治 16015楼 2013-08-23 23:33:17
我只是看到很多杂史,一会举例包拯和寇准等名臣说他们多么高薪水、高福利,基本现代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他们全是白色收入,应有尽有!但也看到说包拯之子、之孙却很清贫,除了一车船的书籍,别无余物!
怎么这么矛盾呢?宋朝的基本薪资制度到底是怎样的?假如于今天相比,他从9品到1品分别什么收入,相对于今天什么级别公务员的收入?他们那些收入在宋朝的消费水平,换算到今天的情况,到底属于十分富裕、一般富裕、小康、中农、贫农?
-----------------------------
先拿蔡京、王黼举例——
陆游《老学庵笔记》中说“蔡京赐第宏敞过甚”,“蔡京赐第有六鹤堂,高四丈九尺,人行其下望之如蚁”。
宋刘子翚《汴京纪事》诗云: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月夜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还有宋人笔记中说东京城里蔡京的太师府方圆达十几里。蔡京的太师府占地面积如此之大,还要引水入园,修建亭台楼榭,园中奇石珍秀,小桥流水。那么,这么大的“宅基地”从何而来呢?《宋会要辑稿?方域四》记载了这类地产的由来——
“徽宗大观四年正月二十一日,诏太师楚国公蔡京赐苏州南园充第宅”。
“(政和六年)十一月六日,诏赐宣和学士王黼昭德坊第宅第一区。”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文武之治 16015楼 2013-08-23 23:33:17
我只是看到很多杂史,一会举例包拯和寇准等名臣说他们多么高薪水、高福利,基本现代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他们全是白色收入,应有尽有!但也看到说包拯之子、之孙却很清贫,除了一车船的书籍,别无余物!
怎么这么矛盾呢?宋朝的基本薪资制度到底是怎样的?假如于今天相比,他从9品到1品分别什么收入,相对于今天什么级别公务员的收入?他们那些收入在宋朝的消费水平,换算到今天的情况,到底属于十分富裕、一般富裕、小康、中农、贫农?
-----------------------------
东京城里这些风水宝地可不是一直荒在那里的,这些地方原来居住着大量东京百姓,但是为了建太师府、王傅宅,他们只好“拆迁”了。这种拆迁毫无例外的是“强拆”。
当时就有臣僚上言说:虽然给了居民一些补偿(相当于现在的拆迁费),但逼得百姓毁屋迁徙,怨声四起。请赵佶止绝此事。
当然,止绝是不可能,实际情况是愈演愈烈。
宣和二年,御史中丞翁彦国上奏章给赵佶:这些年来这些蒙皇上赐第的官员们往往以低价补偿,强行让百姓拆迁,多的占到整个坊巷,少的也要拆掉几十家民房。而这些升斗小民之家,被拆成一堆瓦木,纵使在别外买到了地,也没有能力盖房,其为害甚大。请赵佶不要再轻易给臣子“赐第”,以称爱民节用之意。
当然,这说了也是白说。
第二年,赵佶又下诏赐第给三衙殿帅高俅,高俅本是无赖出身,欺负平民百姓是他的“强项“,他对“强拆”工作可谓是驾轻就熟,被他逼迫迁徙的百姓达数百家之多。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文武之治 16015楼 2013-08-23 23:33:17
我只是看到很多杂史,一会举例包拯和寇准等名臣说他们多么高薪水、高福利,基本现代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他们全是白色收入,应有尽有!但也看到说包拯之子、之孙却很清贫,除了一车船的书籍,别无余物!
怎么这么矛盾呢?宋朝的基本薪资制度到底是怎样的?假如于今天相比,他从9品到1品分别什么收入,相对于今天什么级别公务员的收入?他们那些收入在宋朝的消费水平,换算到今天的情况,到底属于十分富裕、一般富裕、小康、中农、贫农?
-----------------------------
上面的举例是想说明,宋朝官员的收入不仅仅只有“基本薪资”,这一点是要注意的。
宋朝的官员俸禄制度其实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在宋初,官员的俸禄并不高,基本上沿袭后周的俸禄标准,发放俸钱时还要打折扣,以8分为10分(扣2分,只发80%工资)。有时,官员俸禄一部分给现钱,另一部分用茶、盐、酒来充抵。有些官员还不发俸禄,如秘书郎就是这样,到了至道二年(公元1996年),秘书郎才开始有了俸钱。
有些官员的俸禄相当低,如三班奉职,其俸钱为月七百文、肉半斤。所以有这样一首发牢骚的诗:
三班奉直实堪悲,卑贱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钱何日富,半斤羊肉几时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文武之治 16015楼 2013-08-23 23:33:17
-----------------------------
至道二年(公元996年)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文武之治 16015楼 2013-08-23 23:33:17
我只是看到很多杂史,一会举例包拯和寇准等名臣说他们多么高薪水、高福利,基本现代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他们全是白色收入,应有尽有!但也看到说包拯之子、之孙却很清贫,除了一车船的书籍,别无余物!
怎么这么矛盾呢?宋朝的基本薪资制度到底是怎样的?假如于今天相比,他从9品到1品分别什么收入,相对于今天什么级别公务员的收入?他们那些收入在宋朝的消费水平,换算到今天的情况,到底属于十分富裕、一般富裕、小康、中农、贫农?
-----------------------------
此后,在真宗、仁宗朝都曾经提高官员的俸禄,到了神宗朝,仍然有些官员的俸禄较低,如县尉,月俸仅5贯950文,于是又有人写诗发牢骚:
妻儿尚未厌糟糠,僮仆岂免遭饥冻?
赎典赎解不曾休,吃酒吃肉何曾梦?
在低俸禄之下,不少官员渐渐地开始动脑筋,想办法先富起来。当然这一部分人能想的办法无非两个——搜刮民脂民膏和贪污挪用公款。
历代的腐败都是从嘴上开始的,宋朝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其腐败也从用“公使钱”吃喝开始,他们以招待为名迎来送往,靠俸禄吃不肥,就靠“公款吃喝”肥起来。天子脚下的官员还有所顾忌,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官们的贪赃愈演愈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文武之治 16015楼 2013-08-23 23:33:17
我只是看到很多杂史,一会举例包拯和寇准等名臣说他们多么高薪水、高福利,基本现代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他们全是白色收入,应有尽有!但也看到说包拯之子、之孙却很清贫,除了一车船的书籍,别无余物!
怎么这么矛盾呢?宋朝的基本薪资制度到底是怎样的?假如于今天相比,他从9品到1品分别什么收入,相对于今天什么级别公务员的收入?他们那些收入在宋朝的消费水平,换算到今天的情况,到底属于十分富裕、一般富裕、小康、中农、贫农?
-----------------------------
虽然当时确有少数清官,但这只能保证他自身的清廉,对官场的风气起不到多大作用。例如:范仲淹在当地方官时,招待吃喝必不可少,他对此深感不安,“吾遇夜就寝,即自计一日食饮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果自奉之费与所为之事相称,则酣息熟寐;或不然,则终夕不能安眠,明日必求所以称之者。”以求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但是,像范仲淹这样清官实在太少。
宋仁宗时,包拯说:“官吏至众,黩货暴政,十有六七。”
宋神宗时,王安石在《上皇帝万言书》中说:“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其能讲先王之意以合当时之变者,盖阖郡之间,往往而绝也。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
让官员们“艰苦朴素”看来是不行了,只有尝试新的解决方案——“高薪养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冰花六盾 16334楼 2013-09-07 15:50:59
@湖东隐士 楼主您好!我是百度作家吧的吧主无心,
觉得您写得很好,佩服您的学识,希望能让吧里的小孩们多看看这样的文章,所以望您应允转载。
感激!
-----------------------------
不必客气!可以转载。不知这种文章小孩们吃得消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冰花六盾 16337楼 2013-09-07 19:16:05
和楼主说句实话,我不奢望这些90后小孩能有您的见解,只是希望他们多看一些这样的作品,从中学会您的认真、踏实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一点对他们以后做人做事是很重要的。
谢谢您答应我的请求,言不能尽,只道多谢了!
还有就是,希望楼主加油,不用在意一知半解的人的胡搅蛮缠,我支持你!
-----------------------------
转载的时候,请注意一下我发的更正,最好能帮忙在正文里改正过来。发到天涯的文字无法修改,不少网站转载时把更正略掉了。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