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华夏新语 17685楼 2013-11-25 09:44:46
是啊!遇到赵构这个极品皇帝,岳飞真是不值!
-----------------------------
在一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中,有些因素是可以凭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的,有些则无法改变,不管你多么不愿意,还是必须面对、必须去承受。
对于岳飞来说,皇帝不是他能够选择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16

赵构设想的是在得到金国的确切答复之前,不对伪齐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同时尽量避免遭到伪齐的攻击。在他看来,李成此时已是刘豫手下最重要的爪牙,如果能够策反李成,则刘豫就失去了一只有力的臂膀,一时间就难以发动有效的进攻。如此一来,就可以拖延一下时间,拖到韩肖胄那边有回音时,再做决定就不会这样左右为难了。如果金国愿意议和,则伪齐自然不会轻举妄动;如果金国不愿意议和,那赵构就横下一条心起兵对抗。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赵构自然不可能答应岳飞请缨出战的请求,但他也不能一口回绝,他还要防备议和不成,那时他就要靠岳飞这种将领去拼杀了。于是,他对岳飞也采取了拖延的策略——他让岳飞先去问一问李横,看他愿不愿意听从岳飞节制。
对于岳飞扩军的请求,赵构采取的是“折扣法”——既不完全拒绝,也不完全答应,而是部分满足你的要求。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赵构还特别提起了二年前岳飞酒后殴打赵秉渊,差点致其死命的事。赵构说原本想将赵秉渊的军队划归岳飞,可赵秉渊因为当年的事甚感寒心,写信去央告刘光世,想归属刘光世。他实在不好多说什么,只得答应把赵秉渊拨属刘光世了。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五十五
先是,飞驻军于洪州也,赵秉渊为江南西路兵马钤辖,洪州驻扎。飞因饮酒大醉,殴击秉渊,几死。安抚使李回奏劾之。至是,上戒飞饮酒,飞自此不饮。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17

赵构之所以就是重提,自有其弦外之音——你犯了错,朕未加责罚,你当铭记浩荡皇恩,日后力图报效。随后,赵构又训诫了岳飞一番:你今后要担当方面之任,再要饮酒误事,误的就是大事了。
岳飞显然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他当即向赵构表示自己从今而后再也不饮酒。
赵构还为岳飞准备了一样特别的赏赐,他御笔亲书“精忠岳飞”四个字,绣在旗上,将此旗赐给岳飞用作大纛旗。(此前,只有韩世忠获得过此种殊荣,他的旗帜上是御笔亲书的“忠勇”二字。)
从建炎四年自成一军以来,岳飞一直忠实地执行皇帝和朝廷的各项命令——收复建康、追剿戚方、镇抚通泰、讨伐李成、收降张用、平定曹成、扫荡吉虔,连年征战不休。如果说岳飞有违背皇帝旨意的行为的话,那就仅有一次——拒不奉旨屠城。
赵构密令屠城,岳飞为保民而抗君命,必然使双方的心理上都蒙着一层阴影。但赵构似乎有意回避了此事,在岳飞觐见时并未说起,而御赐的精忠旗也似乎含有某种暗示的意义——你屡建功勋,但还没有做到完全尽忠于皇帝,皇帝对你极为眷顾,也满怀期待,今后当好自为之!

——————————————————————
附录 《鄂王行实编年》卷二
赐宸翰于旗,上曰“精忠岳飞”,令先师行之,次建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18

朝见完毕之后,岳飞在临安等待赵构和朝廷对他扩军一事的答复。
十三日、朝廷首先颁布了赏赐:赐岳飞衣甲、马铠、弓箭各一副,捻金线战袍、金带、手刀、银缠枪、战马、海马皮鞍各一;赐岳云弓箭一副,战袍、银缠枪各一,以示荣宠;犒赏岳飞一军将士。
随后,赵构又下诏超升岳飞为正四品的镇南军承宣使,出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岳家军的番号由神武副军升格为神武后军,岳飞任神武后军统制。另外,赵构听说岳飞的长子岳云十二岁就在前军统制张宪军中,小小年纪就投身战场,于是特授岳云正九品保义郎、閤门祗候。
然而,岳飞不是专程来临安讨赏的,他最期盼的事赵构和朝廷没能满足他。根据枢密院的建议,朝廷对岳飞一军作出了如下安排——于江州、兴国军、南康军一带驻军,在军情紧急时,可以抽调江南西路的其它驻军;江州对岸的舒、蕲两州划归岳飞节制。
显然,朝廷交给他的任务只是负责保障江南西路的安全,另外只将淮南西路舒州和蕲州的防务交他管辖,并不打算让他前往增援或接管京西南路的战场,也没有支持他扩军。

——————————————————————
附录 《鄂王行实编年》卷二
赐衣甲、马铠、弓箭各一副,捻金线战袍、金带、手刀、银缠枪、战马、海马皮鞍各一。赐宸翰于旗,上曰“精忠岳飞”令先师行之,次建之。又赐先伯父云弓箭一副,及战袍、银缠枪各一。犒劳官兵甚厚。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八
(丙寅)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神武副军都统制岳飞落阶官,为镇南军承宣使、江西沿江制置使,戍江州。寻诏飞落沿江二字。
枢密院言:“欲令飞于江州、兴国、南康军一带驻军;其江西见管诸头项军马虽隶帅司,如遇缓急,许飞抽差使唤,鼎发遣应副,务要内外相应,共济国事;若江上有军期急速,会议不及,许飞一面随宜措置施行讫,报鼎照应;江北对岸系舒、蕲两州,可令岳飞节制,合用钱粮令鼎督所属监司、州县应办。”从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19

此时,岳家军奉命派五千人在虔州防范盗贼复起,又分拨三千人往广州屯戍,岳飞手上能够调动的只剩下一万余人,而江西的其它驻军大多缺乏训练,没有什么战斗力,即便岳飞他们抽调过来,也最多只能用来对付对付盗贼。
岳飞想干大事,仅凭这点兵力是远远不够的。
岳飞又上奏争取,最后朝廷也只是是答应将驻守蕲州的统制官李山所部与屯驻江州的统制傅选所部两支小部队并入了岳家军。
临安朝见,岳飞满怀希望而来,最终彻底失望而归。
回到江州后,岳飞立即写了一封信,派张宪前往襄阳府送给李横,希望李横能够听从自己的节制,只要李横同意,岳飞就立即再向朝廷奏请。不久,张宪带回了李横的答复——李横认为自己与岳飞地位相当,不愿到岳飞麾下听命。
在上,朝廷不准;在下,李横不服。岳飞想接管京西南路和荆湖北路的战场的期望算是落空了。
另外,皇帝吩咐的事情不能不办,岳飞还是要去设法招诱李成投降。岳飞派了一个名叫王大节的幕僚去河南,让他设法打入伪齐朝廷,寻机劝降李成。不过,岳飞对招降李成根本不抱任何希望,他给了王大节一个更为重要的任务——随时打探伪齐的各种情报,设法及时送回。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八
飞言:“本路兵久不训习,乞留五千人屯洪州,二千人屯虔州、南安军,余并随军训习。”诏飞、鼎同议。
始统制官傅选屯江州,李山知蕲州,皆受回节度。飞受命,奏乞选、山皆为本司统制,于是,飞始能成军。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忘川求水 17704楼 2013-11-26 17:26:56
不好意思我也上了百度的当。
-----------------------------
呵呵!我也上过百度的当。有些不知真伪的东西当时没有去查实,时间一长,记不清是百度上看到的还是正规史书上看到的,就容易出错,所以我现在尽量避免看百度。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7710楼 2013-11-27 10:10:26
最近得罪领导,深刻反省之中。
-----------------------------
@吴歌漫画 17713楼 2013-11-27 11:33:34
最近我也是陷入错综复杂的内部权力斗争中 想了多个解决方式都不妥
想施展能力 被捆住手脚
装傻混日子 又不甘心
掀桌子 估计砸伤的是自己
看看南宋错综复杂的权利斗争 这些问题上千年似乎也没解决了。。。
哈哈 不知道楼主有什么好办法看待这些事情?
-----------------------------
这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何人想不遇上这种事都是不可能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20

派出王大节之后,岳飞还不断派出探马去前线打探消息,并在江州厉兵秣马,为出兵征战做准备。
岳飞料定一场大战必将来临——伪齐肯定会对京西南路发动进攻,金国也不可能真的与宋议和。这些狼子野心的丑虏,要想他们不来,只能是让他们不敢来。皇帝怕妨碍议和而畏手畏脚,实质上是拿襄阳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当赌注。岳飞掂得出襄阳的轻重,一旦这个咽喉之地落入敌手,不仅从汉水溯流而上进入汉中的通路会被截断,而且荆湖北路的大门也将敞开,伪齐可以进而南下威逼鄂州和荆南府,南宋的防线将出现一个巨大的缺口,战略形势会变得异常严峻。
岳飞不能不为襄阳担心,他不会忘记当年中原是如何崩盘的,现在襄阳的情况与当年的东京何其相似——在没有能够支撑危局的人物来领导的情况下,又陷入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现在惟一的希望就是在伪齐发动进攻之时,李横等能在困难中坚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皇帝和朝廷里那些主和的大臣从议和的梦里醒过来后,允许自己提兵北上。
然而,这惟一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岳飞担心的事很快就发生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21

六、真相还原

绍兴三年的御赐精忠旗,固然说明岳飞凭着这几年忠实地执行朝廷的命令,凭着不俗的战绩,越来越得到皇帝的青睐;但是,在此事的背后却隐藏着赵构、岳飞君臣严重分歧的萌芽。
赵构的确是已经发现岳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所以他想把岳飞培养成他理想中的爪牙之臣,但他此时还不知道——岳飞绝对不可能被他调教成他希望的样子。
我们先来看一看赵构想要的是什么样的武将,这得从他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入手分析。
秦桧虽然被赶出了朝廷,但他对宋金和战的判断却留在了赵构的心里。秦桧告诉赵构——金国之所以不愿与南宋议和,最重要的原因是对赵宋独苗不放心、对那些立誓报仇雪耻的主战派文臣武将不放心,所以不肯给南宋喘息的机会。(关于这个问题,下文的《疑案十*争夺襄阳》、《疑案十一*再议和战》还将进一步分析论证。)因此,要想议和成功,必须先设法使完颜粘罕等人相信赵构不敢再有“非分之想”,同时也能够管住、管好那些“自不量力”的臣子。
同时,在议和成功之前,如果金军对南宋发动进攻,南宋的军队要能守住,最低限度也要能保证赵构的安全,并让完颜粘罕等充分认识到灭亡南宋的巨大困难和沉重代价。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22

在秦桧看来,只有做到了这两点,才有可能使金国坐到谈判桌边;而只要使金国坐到了谈判桌边,南宋再付出割地、称臣、进贡的代价,和议就一定能够成功。秦桧的这种判断,赵构其实是非常认同的。
在潘致尧出使归来之后,赵构觉得有了把议和变假为真的可能,于是不顾吕颐浩、朱胜非的反对,转而谋求“以守促和”。(赵构和秦桧在对待金国的态度上完全一致,但对伪齐的策略上还有所不同,这个问题留待《疑案十一*再议和战》中分析。)
这就决定了赵构需要这样的武将——金兵打来了,他们能够守住现有的土地;金兵回撤了,他们能够听自己的命令,不去“惹事”,也不总想着、总喊着要灭了金虏。
看不到南宋战争潜力和金国诸多弱点的赵构,更倾向于认为凭南宋现在的军事实力根本不能侈谈什么收复旧疆,殄灭金虏,因此他越看越觉得,那些空喊与金贼不共戴天之类的口号的文臣武将,只会使完颜粘罕等更加不相信自己有管住主战派的能力,除了给议和设置障碍外,没有其它作用。
在赵构眼里,坚决要恢复故疆的武将,即便出于忠心,也是“不较彼己之力”,逞匹夫之勇,很可能会坏了他的“大计”。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23

除了来自金国和伪齐的外部威胁,赵构还面临着内乱的巨大压力,狼奔豕突的军贼、流寇,揭竿而起的南方叛民,必须靠武将去镇压。经过几年的平叛,赵构逐步认识到:南宋武将和军队已经具备对付盗贼的能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官军如同盗贼,甚至甚于盗贼,这对他稳固长江以南的局势是极为不利的。
赵构希望统兵大将们能够约束自己的军队,使之具备基本的纪律,不要在镇压盗贼的时候逼出更多的盗贼,否则,内乱还会此起彼伏,国内将永无宁日。
在东南诸大将中,没有一个是让赵构完全满意、完全放心的。刘光世是个老滑头,张俊是个驽才,对外抵抗金兵时,这两位实在是指望不上;对内镇压叛乱时,他们的军队在百姓面前也是如狼似虎。韩世忠虽然忠勇敢战,却又颇为粗豪,往往不知大局,而且还有居功自傲、胆大妄为的弱点(请回顾建炎三年韩世忠驱逐连南夫、绍兴三年放火烧刘光世的府库等事),不容易管束军队的纪律也不甚严明。
至于岳飞,不仅有勇有谋,并且治军有方,堪称良将。他平日里也总是能遵禀朝廷之命,但此人信念特别坚定,遇到与他信念相冲突的事时,他就不是一般的倔强,会想方设法让你让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24

在赵构看来,岳飞对金国的仇恨太过强烈,对此他既不欣赏也不放心,因为这将使岳飞成为最容易“惹事”的武将。另外,赵构对岳飞还有一个不满——在君与民之间,岳飞居然站到了民的一边,这从他此次坚决抗旨,拒不屠城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赵构赐给岳飞的两个字是“精忠”,“精”在这里有两层意思:1、完美,最好;2、精细(与粗相对)。赵构选择这两个字显然是有很深的用意的,表达的是他对岳飞的期望——你是一个忠臣,这毋庸置疑也不容否认,但你还没有做到完全、完美的忠,你还未领会到该应该如何去忠,希望你今后能够用心去体会,做得尽善尽美。
按赵构的评判标准,“精忠”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站在皇帝这一边,对皇帝的命令绝对服从。如果需要抵抗金兵,你就应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如果皇帝遇到危险,你就应该宁可舍去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皇帝的安全;如果皇帝要议和,你就应该放弃自己的想法,无条件听从命令;如果皇帝为了维护皇权的威严而要你屠杀叛民,你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去执行。
总之,当你的信念与皇帝的命令相冲突时,你应该选择放弃自己的信念,而不是与皇帝对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从南向北风林火山 17721楼 2013-11-27 22:43:26
另外,楼主追你追的好辛苦啊,每天只能看一点点……
所以现在有了空闲时间,我又在看别人讨论李自成了,嘿嘿
-----------------------------
实在抱歉!这段时间其它的事太多,只能抽空写一点。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1-53

在李纲紧急备战的同时,完颜兀术又从上下游找到了一些大船,把精锐骑兵一批批渡过黄河。完颜斡离不随后也率主力赶到,他不等全军过河,也不管队伍是否齐整,立即向东京进军,反正宋兵是不堪一击。
完颜斡离不很快就听说赵佶已经逃离东京,当下命完颜兀术快马向南疾追,自己则率军向东京城迅猛地扑了过去。
金军的步兵尚在渡河,完颜兀术就带领数百轻骑去追赶赵佶。这种做法也实在是大胆,这里毕竟是大宋的疆土,金国几百骑兵竟敢孤军深入,直追太上皇!然而,完颜兀术一路未遇任何抵抗,由此可见,北宋的军事防御是何等涣散,简直到了荒谬的程度。
不过,虽然军事防御很荒谬,但赵佶跑得也特别快,完颜兀术没能追到,于是又折向东京。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初七日,李纲正在城墙上指挥士兵搬运兵器。忽然有人喊:“看那边!”
在东京城西北的郊外,出现了一排排黑影。随着渐行渐近,黑影变成了望不到边的旌旗,在暮色中招展,接着传来了沉重的铁蹄声,大地似乎都开始震动。
金国铁骑,兵临城下。

——————————————————————
附录 《金史*宗弼传》
宗弼以三千骑薄汴城。宋上皇出奔,选百骑追之,弗及,获马三千而还。

李纲 《靖康传信录》
自五日至八日,治防守之具粗毕,而贼马已抵城下,寨于牟驼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17734楼 2013-11-29 10:43:21
正文 1-53
在李纲紧急备战的同时,完颜兀术又从上下游找到了一些大船,把精锐骑兵一批批渡过黄河。完颜斡离不随后也率主力赶到,他不等全军过河,也不管队伍是否齐整,立即向东京进军,反正宋兵是不堪一击。
完颜斡离不很快就听说赵佶已经逃离东京,当下命完颜兀术快马向南疾追,自己则率军向东京城迅猛地扑了过去。
金军的步兵尚在渡河,完颜兀术就带领数百轻骑去追赶赵佶。这种做法也实在是大胆,这里毕竟......
-----------------------------
抱歉!此段为误操作,删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香飘吹雪 17737楼 2013-11-29 18:40:52
完颜兀术几百骑兵一次急袭就能俘获三千匹马。张浚在富平也能集结六万骑兵。看来宋在军事上一直很弱的原因并不是马,而是人和制度。
-----------------------------
注意:《金史》虚夸战绩是家常便饭,看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这则记载的最大问题是——怎么只俘获了三千匹马,为什么一个兵都没抓到?
参照其它史料记载,完颜兀术追的距离并不太远,很快就折回了东京,至于马,应该是在东京城西北的牟驼冈的天驷监得到的。所以,我在正文中把俘获马匹之事直接略去了。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马都能当战马用。
不过,“香飘吹雪”的结论是正确的,缺战马只能说明无法组建强大的骑兵,决不能说明守城战、山地战、水战等会居于劣势,宋朝军事孱弱的根本原因在人和制度。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25

赵构是一个才能平庸的皇帝,而长期的极限生存有使他极度缺乏安全感,他非常不愿意臣子们小视自己,非常希望臣子们有“爱君之心”, 非常希望臣子们在关乎他安危的问题上能对他依顺、配合。对那些在意见与他相左时就坚决要说服他,甚至“逼迫”、“要挟”他的臣子,赵构历来是反感、厌恶的,比如建炎初年的“孩视朕”的李纲,抗旨一直抗到死的宗泽,尽管赵构他们是忠正廉洁之士,但内心里却不可能容纳他们;同时,对这样的臣子他还多少有些畏惧,因为他觉得自己无力掌控他们;相反,对总想着“奉陛下于万全之地”的汪伯彦,他却是始终念念不忘。
也许赵构在即位之初还并未深刻意识到控制、驾驭武将的重要性,但经历苗刘兵变之后,他不可能还没意识到。相对于文臣来说,那些“不知义理”的武将更让他担心,赵构更在意武将是否小视自己,是否有“爱君之心”,是否能把他的安危放在首位——这其实是他衡量一个武将的首要标准。(请特别注意这一点,并留意赵构对张俊、杨沂中的态度。)
赵构希望岳飞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因为作为优秀将领的其它素质岳飞已经都具备了。自绍兴元年张俊、岳飞击破李成之后,赵构就开始以各种恩惠笼络岳飞,他对岳飞寄予了厚望。

——————————————————————
附录 《宋史*奸臣*汪伯彦传》
七年,帝谓辅臣曰:“元帅旧僚,往往沦谢,惟汪伯彦实同艰难。朕之故人,所存无几,宜与牵复。”
秦桧、张浚曰:“臣等已议曰郊恩取旨,更得天笔明其旧劳,庶几内外孚信。”
始伯彦之未第也,受馆于王氏,桧尝从之学,而浚亦伯彦所引,故共赞焉。
九年,知宣州,过阙,帝谓桧曰:“伯彦便令之官,庶免纷纭。”又曰:“伯彦潜藩旧僚,去国七年。汉之高、光不忘丰沛、南阳故旧,皆人情之常。”
伯彦上所著《中兴日历》五卷,拜检校少傅、保信军节度使。十年,请祠,从之。明年五月,卒,赠少师,谥忠定。

按:赵构在绍兴七年、九年两次提及汪伯彦,说他是患难旧臣,要给他官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26

赵构提拔、笼络岳飞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出于他御将之术的需要。建炎四年初赵构逃难于海上时,汪藻就曾提出——在偏将、裨将中选择可用的人才,可视情况提拔,付以方面之权,待其有功之时,再加以爵秩,秘密准备好取代诸将(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等)的人选。(相关事件请回顾《疑案六*穷海飞龙》)
绍兴二年,汪藻再上奏章,有专门论述了所谓的御将之术,强调君主对武将要示之以法、运之以权、别之以分,其核心思想是:
1、主张对武将恩威并用;
2、规定武将只服从、执行而不参与国家大政的决策;
3、效法西汉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做法,精心选择偏裨将领,由皇帝亲自提拔,让他们来制衡、削弱刘光世、张俊、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
汪藻的建议实质上代表了南宋文官势力的主流思想,虽然一度引起武将的强烈不满,使得赵构不敢公开推行,但私下里,赵构却是在尽力而为了。
岳飞是偏裨中第一个崭露头角,并越来越显现出出众的才干的将领。因此对赵构来说,岳飞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守卫现有的土地、平定盗贼,把他提拔起来,还有逐步使其对东南几个大将形成制衡的用意。

——————————————————————
附录 《宋史汪藻传》
尝论诸大将拥重兵,浸成外重之势,且陈所以待将帅者三事,后十年,卒如其策。

按:汪藻的建议,赵构其实一直很重视。自绍兴初年起,赵构和身边的文臣根据现实条件,一步步地秘密施行,最终于绍兴十一年在秦桧手上大功告成,完成“二次削兵权”。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从南向北风林火山 17721楼 2013-11-27 22:43:26
另外,楼主追你追的好辛苦啊,每天只能看一点点……
所以现在有了空闲时间,我又在看别人讨论李自成了,嘿嘿
-----------------------------
@从南向北风林火山 17730楼 2013-11-29 00:48:31
实在抱歉!这段时间其它的事太多,只能抽空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管你更新有多么慢,我都会看完的。
-----------------------------
谢谢理解!谢谢支持!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九 御赐精忠旗 正文 4—9—127

对于赵构的这层用意,此时的岳飞显然是无法觉察的。但皇帝不喜欢武将参与、干预国家大政的决策,岳飞是应该有感觉的。
回顾一下岳飞此前的经历,就不难发现,凡是涉及到国家大计的事,岳飞提出建议,不是碰硬钉子就是碰软钉子。建炎元年,岳飞南京上书,请求挥师河北,结果被冠以越职言事的罪名削官夺职,赶出军队;建炎四年,岳飞力辞通、泰镇抚使,请求朝廷让他承担收复失地的重任,结果连个回复都没得到。另外,汪藻绍兴二年的那道奏章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岳飞也不可能不知道,尤其是那段关于谁是人谁是狗的“高论”,( 何谓别之以分?汉高祖曾经对有功的武将们说:“诸君知道打猎吗?追杀野兽的是什么?是狗;而发号施令的是谁?是人。现在诸君只不过是追到了走兽而已,像萧何那样才是发出指示的人。”)是会让所有武将都铭记不忘的。
这次,岳飞请求接管京西南路的战场,赵构实质上是以回避的方式予以了拒绝,并没有与岳飞商量一下的意思。
武将必须守武将的本分,这是宋朝的祖宗家法,不管你有多大的功劳,多出众的才能,皇帝也永远“只与士大夫治天下”。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