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42

吴玠也只能徒唤奈何了,和不懂军事、只懂分权制衡的皇帝和朝廷大臣们讲道理,本来就是极为费力的事,现在还要遥隔几千里讲道理,一个来回就需要两个月,道理还没讲出个一二三,完颜兀术、完颜撒离喝肯定已经打上门了。吴玠只得强压愤怒,服从王似、卢法原下达的调防命令。
到了正月末,前线又发生了一件不应该发生的事情——秦州观察使、熙河路马步军总管关师古叛降伪齐。川陕宣抚处置使司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建炎四年富平大败之后,关师古一直留在关外,坚守秦凤路南部的几个州郡。四年多以来,虽然金军的主攻方向在吴玠那边,但关师古的处境也是日渐艰难,粮食不足,越来越成为困扰关师古的大问题。
川陕宣抚处置使司一直没有给关师古提供粮食。起初,关师古的军粮一部分靠从岷州的大潭、长道两县和籴(抑配征购),一部分靠到伪齐占领区去抢。近来,与他防区相邻的伪齐占领区也没有什么积粮了,关师古抢粮也随之越来越困难。
张浚离蜀后,关师古将他面临的实际问题上报了川陕宣抚处置使司,而王似、卢法原却迟迟无力妥善解决。关师古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越级向朝廷上奏,说自己聚兵五年,收集了二万余人,现在军粮严重匮乏,如不解决,恐怕士兵迟早会逃散;另外,如果金人知道此处已经无粮,乘机来攻,自己实在是难以抵挡。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二
师古之未叛也,尝请于朝,以为“聚兵五年,所集二万余众,合用粮食惟岷州管下大潭、长道两县和籴不多,兼宣抚司别无应副,委是养赡不足。其河里州军,师古止据洮、岷两州,别无出产。累年伪地讨粮,今则伪地亦无所积,因即关外止有师古一军,占护要冲,若不申明朝廷,窃虑缘此逃散。若金人知此无粮,乘虚而来,何以枝梧?伏望将阶、文州拨隶熙河,或只乞两州财赋专一应副,或许将川中财榖取拨食用;兼师古所管战马不多,仍乞支拨川茶付师古,于洮、岷州界转换战马,以壮军声。”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43

关师古提醒朝廷:目前只有自己这一支军队占护着关外仅存的几处要冲之地,如果因饥饿逃散或被金军击溃,金军进攻蜀口时就将后顾无忧。
在奏章中,关师古提出了解决方案——将阶州、文州拨隶给自己(阶州、文州原属吴玠的防区。注意:关师古没有要成州,他应该是知道不能将吴玠的防区隔断),或者将这两州的财赋专一供应自己一军,或者从川中馈运财谷以解决军需。
另外,关师古还说自己军中的战马不多,请求支拨一些钱财用于购买战马,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奏章发出去之后,关师古不敢坐等,因为奏章最快也得一个多月才能到达朝廷,而他已经面临断粮的威胁了,不管有多难,他还是必须到伪齐占领区去抢。
关师古率领选锋军统制李进、前军统制戴钺从阶州出发,出兵袭击叛将慕容洧的营寨,慕容洧拔寨而遁,关师古攻占了掩骨谷城。随后,他继续率军深入,却在石要岭遇上了闻讯赶来的金军,被杀得大败,被迫退回大潭县。
粮食没抢到,反而吃了败仗,下一步该如何是好?关师古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他留下军队,单骑投降了伪齐。(关师古没有带走军队,说明他的投降并非为了求荣华富贵,而是出于极度的失望和愤怒而甩手不干了。)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二
是月,秦州观察使、熙河兰廓路马步军总管关师古叛降伪齐。时师古自武都率选锋军统制李进、前军统制戴钺求粮于伪地,袭大潭县掩骨谷城。叛将慕容洧拔寨遁去,师古深入至石要岭,忽遇敌兵,与战,大败。师古旋师大潭,内怀惭惧,遂单骑降贼。自此失洮、岷之地,但余阶、成而已。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44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关师古上奏请求的事,朝廷在他叛降半年之后给出了答复——命川陕宣抚处置使司将阶、文两州的财赋专门供应关师古一军,并从榷茶的收入中拨专款给关师古买马。但这实在是太晚了!(按: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的记载,朝廷下此命令给川陕宣抚处置使司是在绍兴四年七月,此时关师古已经叛降半年有余,而朝廷似乎还不知道。如果此记载无误,则说明王似、卢法原未将关师古叛降之事如实奏报。)
赵构和朝廷里的大臣们原指望换掉了张浚、刘子羽,或许能召回几个叛将,现在可好,不仅一个也没召回来,倒是把关师古又气走了。
早春二月,秦岭的山路刚刚能够通行,完颜兀术、完颜撒离喝就开始行动了,目标是挡住陈仓道和祁山道的吴玠一军。
完颜撒离喝曾给吴玠写过一封劝降信,称金国威德卓著、甲兵劲锐,劝吴玠认清形势,相机而动,与赵构朝廷决裂,归顺金国。不久,完颜撒离喝收到了吴玠的回信:
“中外异域、君臣异分,此乃天下大义、古今常理,顺之则治,逆之则乱。从数千百年的王位传让来看,凡是窃居名号、兴兵犯上的叛臣贼子,无不是很快就遭夷灭,被斩尽杀绝,这是因为他们悖大义、反常理,招致人神共愤,为天地不容。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二
后数月,朝廷命宣抚司以阶、文二州所入财赋专赡师古一军,及应副茶博马,而已不及矣!(朝旨下宣司在今年七月乙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45

“本朝自太祖立国,一百余年来以深仁厚德涵养天下百姓,大宋子民直至老死尚不识干戈,举国上下习惯了太平岁月,所以武备松弛,士卒不练,器甲不备,盗贼乘机作乱,郡县因之瓦解,至今五六年未能平定。这都是缘于承平日久,国家惟行持盈守成之计,缺失了强兵御敌之道,所以才导致如今的艰危局面。而凭足下所谓的‘金国威德之盛、甲兵之强’,真能使大宋到这一步吗?
“并且,金国用兵之所以能战胜得志,也是有原因的:你们攻破城邑之后,纵容、怂恿士兵恣意烧杀抢掠,利用他们的贪得无厌之心,使他们鼓勇争奋。如此用兵,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杀伤无辜、荼毒生灵、变动和气,是极为过分的罪恶之举。靠这种方法来激励,利益取尽之后将无法驱使士卒;凭这种手段来决战,一旦力量用尽则局势将会逆转。
“足下看看今日之天下已经是什么景象:遭受战火焚劫之处,百姓十不存一二,耕农失业,商贾流亡,饿死者相枕藉,还哪里有财利给你们抢掠?吴玠私下里倒是颇替足下担心——足下的士兵,只怕从此难以驱使;足下今后作战,只怕会越来越难。足下也应该稍稍休息一下了!

——————————————————————
附录 《吴武安公功绩记》所载吴玠复信
玠谨白金国都统足下:
远蒙示书,具审雅怀。士各有主,不容缄默。彼己之情不通,空自猜贰,无复平定时也。辄摅写悃愊,用答雅观贶,惟足下谅之。
夫中外异域、君臣异分,此天下大义、古今常理,顺之则治,逆之则乱。据观传让数千百年以来,凡窃名号与夫叛臣贼子称兵犯上,率不旋踵夷灭无遗类者,以其悖大义、反常理,神人愤疾、天地不容也。我太祖皇帝,挺生五季,遭时昏乱,坚守臣节,委质柴氏,仗顺讨逆,功塞宇宙。属世宗弃代,历数有归,百万之众,权呼拥戴,不得已而君之。不杀一人,不堕一城,此与尧舜何异哉!深仁厚德,布护涵养,行之百年,民至老死,不识干戈。上下狃习,武备不修,士器不备,盗贼乘之,郡县瓦解,至今五六年而未定。此盖太平日久,持盈守成,失其道也。而谓金国威德之盛、甲兵之强,能至是乎?且金国行师,战胜得志,亦有由也:陷城破邑,纵士摽掠,恣其所取,卒徒贪得,鼓勇争奋。胜则胜矣,而杀伤残贼,变动和气,亦已甚矣。以此用士,利尽则士不可使;以此决战,力殚则战不可必。
足下视今之天下何如:遭焚烧者十不存一二,耕农失业,商贾流亡,饿死者相枕藉。所谓财利,何有哉?窃忧足下之士,自是不可以使;足下之战,自是不可以必;足下亦可以少休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8586楼 2014-02-12 08:57:59
楼主,那个遗嘱有人研究过是在宇文虚中谋反时,兀术引用完颜斜也的遗嘱,不是兀术自己的遗嘱。
-----------------------------
哦!可以告诉我他们是怎么说的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8588楼 2014-02-12 10:50:22
原文有皇叔都元帅辽国王病笃,而且前文也提及了兀术守顺昌,接到宇文虚中谋反被平定的消息,才回忆自己叔叔当年的遗言,原文如此。
-----------------------------
完颜斜也死于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宋建炎四年),当时,岳飞尚未跻身南宋大将之列,赵佶的封号是“昏德公”,赵桓的封号是“重昏侯”。(绍兴十一年二月,金熙宗下诏追封昏德公赵佶为天水郡王,封重昏候赵桓为天水郡公。此时完颜斜也已经死了十一年。)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8590楼 2014-02-12 14:07:17
这是兀术在1146年回忆皇叔说的话,我不否认遗嘱有问题,原文是兀术的话,吾近因贼徒激惱气冲,吾守顺昌日箭疮发作,遇阴风痛髓,忽承诏报,宇文国相连中外官守七十余员,欲乘边事未息及迁都之冗谋反,幸得万户司寇惟可也(改作沃赫)告首,捕获宇文等,请暂归朝议事,至日宣道,皇叔都元帅辽国王危笃,亲笔遗四府帅曰,接下来就是他的遗嘱,后文有既死,赠大孝昭烈皇帝。
-----------------------------
先把原文补全——
吾近因贼徒激恼气冲,吾守顺昌日箭疮发作,遇阴风痛髓。
忽承诏,报宇文国相连中外官守七十余员,欲乘边事未息及迁都之冗谋反,幸得万户司寇、惟可也(改作沃赫)告首,捕获宇文等。请即暂归朝议事。
至日,宣到皇叔、都元帅、辽国王危笃,亲笔遗四行府帅曰:
“吾天命寿短,恨不能与国同休!少年勇锐,冠绝古今,事先帝南征北讨,为大元帅左都监,行营号太子军,东游海岛,南巡杭越,西过兴元,北至小不到云城。
今契丹、汉儿侍吾岁久,服心于吾,吾大虑者,南宋近年军势雄锐,有心争战。闻韩、张、岳、杨各有不协,国朝之幸。吾今危急,虽有其志,命不可保,遗言于汝等:
吾身后,宋若败盟,任贤用众,大举北来,乘势撼中原人心,复故土如反掌,不为难矣。吾分付汝等,切宜谨守,勿忘吾戒!
如宋兵势盛敌强,择用兵马破之;若制御所不能,向与国朝计议,择用(智臣)为辅,遣天水郡公桓安坐汴京,其礼无有弟与兄争;如尚悖心,可辅天水郡王并力破敌,一也;
宋若守吾誓言,奉国朝命令,时通国信,益加和好,悦其心目。不数岁后,供须岁币,色色往来,竭其财赋,安得不重敛于民?江南人心奸狡,既扰乱非理,其人情必作叛乱,无虑者,二也;
……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8590楼 2014-02-12 14:07:17
这是兀术在1146年回忆皇叔说的话,我不否认遗嘱有问题,原文是兀术的话,吾近因贼徒激惱气冲,吾守顺昌日箭疮发作,遇阴风痛髓,忽承诏报,宇文国相连中外官守七十余员,欲乘边事未息及迁都之冗谋反,幸得万户司寇惟可也(改作沃赫)告首,捕获宇文等,请暂归朝议事,至日宣道,皇叔都元帅辽国王危笃,亲笔遗四府帅曰,接下来就是他的遗嘱,后文有既死,赠大孝昭烈皇帝。
-----------------------------
看这段话——
“吾天命寿短,恨不能与国同休!少年勇锐,冠绝古今,事先帝南征北讨,为大元帅左都监,行营号太子军,东游海岛,南巡杭越,西过兴元,北至小不到云城。

完颜斜也是完颜阿骨打之弟,不可能“行营号太子军”;完颜斜也也没有“南巡杭越,西过兴元”。
《金史*完颜杲传》
太宗即位,杲为谙班勃极烈,与宗干俱治国政。天会三年伐宋,杲领都元帅,居京师。宗翰、宗望分道进兵。四年,再伐宋,获宋二主以归。天会八年,薨。

完颜斜也并未渡江穷追赵构,不可能说自己“南巡杭、越(今浙江绍兴)”,也没有参加过蜀口争夺战,不可能说自己“西过兴元(今陕西汉中)”。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8590楼 2014-02-12 14:07:17
这是兀术在1146年回忆皇叔说的话,我不否认遗嘱有问题,原文是兀术的话,吾近因贼徒激惱气冲,吾守顺昌日箭疮发作,遇阴风痛髓,忽承诏报,宇文国相连中外官守七十余员,欲乘边事未息及迁都之冗谋反,幸得万户司寇惟可也(改作沃赫)告首,捕获宇文等,请暂归朝议事,至日宣道,皇叔都元帅辽国王危笃,亲笔遗四府帅曰,接下来就是他的遗嘱,后文有既死,赠大孝昭烈皇帝。
-----------------------------
再看这段话——
“南宋近年军势雄锐,有心争战。闻韩、张、岳、杨各有不协,国朝之幸。”

《金史*太宗纪》
九月戊申,立刘豫为大齐皇帝,世修子礼,都大名府。辛酉,谙班勃极烈、都元帅杲薨。癸亥,宗辅等败宋张浚军于富平。

完颜斜也死于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宋建炎四年),那时的“近年” 只能是指建炎元年至建炎四年,说这段时间“南宋军势雄锐”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再则,此时东南四大将还是韩、刘、张、辛,完颜斜也不可能把韩、张、岳、杨并称(他甚至根本不会注意到岳飞、杨沂中),他们四人此时更谈不上“各有不协” ,韩世忠是否认识岳飞都还不一定。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8590楼 2014-02-12 14:07:17
这是兀术在1146年回忆皇叔说的话,我不否认遗嘱有问题,原文是兀术的话,吾近因贼徒激惱气冲,吾守顺昌日箭疮发作,遇阴风痛髓,忽承诏报,宇文国相连中外官守七十余员,欲乘边事未息及迁都之冗谋反,幸得万户司寇惟可也(改作沃赫)告首,捕获宇文等,请暂归朝议事,至日宣道,皇叔都元帅辽国王危笃,亲笔遗四府帅曰,接下来就是他的遗嘱,后文有既死,赠大孝昭烈皇帝。
-----------------------------
继续看这段话——
“吾身后,宋若败盟,任贤用众,大举北来,乘势撼中原人心,复故土如反掌,不为难矣。”

完颜斜也死于建炎四年九月,刘豫刚立、富平之战即将开始之时,那时候,南宋与金国哪有什么盟约?如何败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8590楼 2014-02-12 14:07:17
这是兀术在1146年回忆皇叔说的话,我不否认遗嘱有问题,原文是兀术的话,吾近因贼徒激惱气冲,吾守顺昌日箭疮发作,遇阴风痛髓,忽承诏报,宇文国相连中外官守七十余员,欲乘边事未息及迁都之冗谋反,幸得万户司寇惟可也(改作沃赫)告首,捕获宇文等,请暂归朝议事,至日宣道,皇叔都元帅辽国王危笃,亲笔遗四府帅曰,接下来就是他的遗嘱,后文有既死,赠大孝昭烈皇帝。
-----------------------------
继续看这段话——“宋若守吾誓言,奉国朝命令,时通国信,益加和好,悦其心目。不数岁后,供须岁币,色色往来,竭其财赋,安得不重敛于民?江南人心奸狡,既扰乱非理,其人情必作叛乱。”

建炎四年九月,宋守什么誓言?完颜斜也会说“益加和好”吗?赵构才刚刚从海里上岸呢。更何况,那时南宋叛乱蜂起,钟相已经反了,李成还想当皇帝,还有曹成、张用、刘忠、孔彦舟等等等等,何必还要等待其“扰乱非理,其人情必作叛乱”?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8590楼 2014-02-12 14:07:17
这是兀术在1146年回忆皇叔说的话,我不否认遗嘱有问题,原文是兀术的话,吾近因贼徒激惱气冲,吾守顺昌日箭疮发作,遇阴风痛髓,忽承诏报,宇文国相连中外官守七十余员,欲乘边事未息及迁都之冗谋反,幸得万户司寇惟可也(改作沃赫)告首,捕获宇文等,请暂归朝议事,至日宣道,皇叔都元帅辽国王危笃,亲笔遗四府帅曰,接下来就是他的遗嘱,后文有既死,赠大孝昭烈皇帝。
-----------------------------
继续看这段话——
“十五年后,南军衰老,纵用贤智,亦无驱使,无虑者,三也。
“俟其失望,人心离怨,军势隳坏,然后观其举措,此际汝宜一心选用精骑,备其水陆,谋用才略,取江南如拾芥,何为难耳!”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后十五年是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如果真是完颜斜也的遗嘱,那么完颜兀术应该“选用精骑,备其水陆”,发动进攻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18593楼 2014-02-12 15:40:21
可是,兀术说这是斜也的遗嘱
-----------------------------
完颜兀术并没有这样说。
《征蒙记》确有疑问,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1、《征蒙记》确为李大谅所写,由于李大谅文笔并不严谨,原书就存在错误,又经辗转传抄,到徐梦莘、李心传手上时,错讹就已经很多;
2、《征蒙记》是伪作,出自南宋人之手,由于徐梦莘、李心传看不到金国的官方记载,所以被瞒过了。
由于没有足够的其它史料可供参照、考辨,以上两种观点可以并存,但“完颜斜也遗嘱说”显然不可能成立,可以直接判误。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8604楼 2014-02-12 16:46:01
“至日宣道”还是“至日宣到”?
我看的版本,两个都不是。
-----------------------------
许涵度刻本此处为“至日宣到”。
徐兄贴出来的是四库本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8612楼 2014-02-12 21:06:28
现在应该有新版本吧。因为会编的错漏讹脱问题一直是大问题。
不过,要考校这事,实在不是我能承担的。
“至日宣到”,难道是说冬至那天红头文件来了吗?
-----------------------------
《三朝北盟会编》从成书之日到清朝中叶,一直是以抄本流传,直到编修《四库全书》时,才选择了一个抄本为底本,进行刊刻。
经过几百年的传抄,其间的错讹、脱漏势所难免,现在已经没有悉数补订、校正的条件,所以没有新版本。
我认为“至日宣到”文字有脱漏,原文可能是“至……日,宣到”。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18611楼 2014-02-12 20:57:00
台湾大化书局版
据说四库本并不是最好的
-----------------------------
四库本有篡改,许涵度刻本把经四库馆臣涂抹的字句又改回抄本的原貌,并将他们改入的文字注出,如“幸得万户司寇、惟可也(改作沃赫)告首”中,原抄本是“惟可也”,被四库馆臣改成了“沃赫”。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46

“金国以京东、中原之地,扶立异姓。但刘豫原是本朝臣子,曾任职于台察,他有负上皇的拔擢之恩,国难当头之时畏怯懦弱,不仅不能以死报国,反而乘机钻营,图谋侥幸。此等逆贼,三尺童子都知道鄙弃、唾骂,刘豫尚有何颜面苟活于天地之间,居然还梦想天下人心的拥戴?
“金国挑动刘豫以臣反君,完全置天下大义、古今常理于不顾,还侈谈要以此来“靖乱”,还不知道这恰恰只能是召乱。
“主上(指赵构)聪明,孝友仁慈,恭俭闻于天下。起初奉使之时,金国不能扣留;在京师遭遇变故之时,正好统兵在外,最终得以嗣位应天,继承大统于南京,而南京正是太祖兴王之地,天意真乃昭昭可见;维扬之战,大兵奔袭而至,当时仓皇无备,中外失色,但主上大驾南下,在海上横冲风涛数千里,如行衽席之间,追击的金国士兵反而是流离、沉溺者过半。
“从这些事足以看出——天不弃赵氏,最终保佑了主上的安全。现在天象清明、星纬顺行、隆冬居寒、日星温晏、阳盛阴剥,这都是中国的福兆。大宋民心日益坚定,士气日益振作,太平指日可待。金国自称人才甚多,怎么没有一个深明天道之人,都还不知审择取舍?为什么都不知该如何安定天下,还想像以前那样纷扰不休?

——————————————————————
附录 《吴武安公功绩记》所载吴玠复信
乃复聚青徐之壤,掖扶斗晓之子,惮半掬虚器。彼刘豫者,尝北面本朝,备位台察;负上皇拔擢之恩,临难畏懦,不能以死报国,而乘便抵间,侥幸非望。三尺童子皆知鄙弃而唾骂之,其尚何颜面以视听于天地之间、望天下归之耶?然金国既茧我宋社,又挑豫贼以臣反君,顾天下大义、古今常理,金国尽扫除之矣,而欲以靖乱,不知适所以召乱也。
主上聪明,孝友仁慈,恭俭闻于天下。始奉使,金国不能留;暨京师变故,适从兵藩阃,沤歌攸属,嗣位应天;实太祖兴王之地,天地昭昭可见矣。维扬之役,大兵奄至,仓皇无备,中外失色。然大驾南下,横冲风涛几数千里,如行衽席。厮役之卒,无一不备;而金国之士,流离沉溺者过半。此足以见天之不弃赵氏,卒欲安全之也。今天象清明,星纬顺行,隆冬居寒,日星温晏,阳盛阴剥,此中国之福。民心日以固,士气日以振,太平可指日而俟。以金国之众,自称多材,岂无深明天道而不知审择取舍?安定天下,尚为前之纷纷,果为何耶?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47

“往昔,契丹与中国指天为誓,约为兄弟,使者络绎往来,两朝百姓安享太平。而后来,本朝因奸邪之人的阴谋,忽然背弃誓约,大失信义,故而招致上天惩罚,降下这场灾难。但是,考察此事的祸端,追究错误的缘由,也是因为金国在其中煽动挑拨。
“现在听闻契丹对金国的仇怨已是深入骨髓,渤海、奚等族也附和响应,将要召集英豪,聚合族类,以中国为外援,准备南北通欢,恢复过去的盟约,然后并力合势对付金国,报仇雪恨。
“累年以来,金国之兵征战不休,已经是力疲气衰,如果契丹起来反抗,还势必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足下能够保证必胜吗?届时金国就会丧失机会、毁了威名、丢掉成功果实、留下无穷后患,遭天下万世口舌之士鄙薄、嘲笑,金国为何偏偏要做这样的选择呢?
“吴玠世为宋臣,食赵氏之禄,孕子育孙于中原之地,倘有二心,理应遭天地鬼神诛之!现在有劳足下用心良苦,劝吴玠审时度势,相机而动,足下真以为吴玠是苟得忘耻、见利忘义之人吗?真是一言之失,驷马莫及,窃为足下惜之。
“新春方至,足下会兵于陕西,从祖坟边逃窜而出,远游于万里之外,军中戎马倥偬,足下颇快乐否?还是要更加注意饮食睡眠,以养新春和平之福!”

——————————————————————
附录 《吴武安公功绩记》所载吴玠复信
往者,契丹与中国约为兄弟,騂馲相要,天日是誓;介使往来,络绎于道;两朝赤子,实便安之。而我因邪人之谋,忽弃载书,坠失大信,故上天薄罚,降此灾戾。然核其祸端,穷其乱源,鼓作交斗,金国与有力焉。今闻契丹仇怨金国,深入骨髓,渤海、奚雷从而和之,将会召豪英,纠集族类,借援中朝,南北通欢,复循旧盟,并力合势,以逞憾于金国。
金国之兵,暴露战斗,淹阅岁时,力疲气衰,腹背受敌,足下能保必胜乎?暗机会、殒威名、隳成功、蔓后患,资天下万世口舌之士低薄姗笑,金国何独取也?
玠世为宋臣,食赵氏之禄,孕子育孙于中原之地,倘有二心,天地鬼神实诛之。乃辱贻说,使相时而动,足下度玠岂苟得忘耻、见利忘义者耶?一言之失,驷马莫及,窃为足下惜之。
春律方初,乃汇熙、秦,逃去坟墓,羁游万里之远;军中倥偬,颇复乐否?更冀加谨眠食,养以新春和平之福!
玠白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48

从上面这封回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吴玠对宋金战争的见地的确比很多朝廷公卿要深刻。
对于北宋的败亡和赵构朝廷此时的艰难,吴玠并不认为是因为金国强大得不可战胜,而是源于宋朝的立国之策出现了严重错误——惟行持盈守成之计,缺失强兵御敌之道。换言之,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以宋朝的国力、人才等各方面的条件,决不至于败给金国。
吴玠准确地指出了金国士兵作战的动力是来源于对财利的贪婪,无利可图而又要冒生命危险之时,他们的战斗意志将会涣散。
对于金国扶立刘豫,试图“以僭逆诱叛党,以中国攻中国”,吴玠认为最终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而金国倒是要小心发生腹心之乱,契丹、渤海、奚等族可能会反叛。吴玠必定是听说了一年多以前的耶律伊都谋反案(相关事件请回顾《疑案九*御赐精忠旗》),已经察觉了这个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
吴玠的回信一定使完颜撒离喝甚为失望。
二月初,完颜兀术、完颜撒离喝倾巢南下。吴玠此时还不知道关师古已经叛降,他探知金军动向后,立即传檄给关师古、王彦、刘锜,请他们火速出兵,与自己合力抗敌。
当然,关师古是不可能来了,王彦也没有来,只有刘锜在接到吴玠的告急后,发兵来援。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五十七
檄召知金州王彦、熙河经略使关师古来救援,彦与师古皆不至,师古叛附于刘豫。绵、威、茂川、石泉军安抚使刘锜以兵来援。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 争夺襄阳 正文 4—10—49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