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92

宗泽本是文臣,而且绝对是忠贯天日的文臣,但他驾驭“太行山百万”之时,还不是有人说他要联合信王赵榛造反吗(相关事件请回顾《疑案五*歧路之悲》)?
说到底,按这些慷慨说事的文人的逻辑,谁掌握了兵权都是“后患有不堪言者”。所以,在皇帝不能胜任战争时期最高军事统帅的情况下,他们总要忧心忡忡,一边在恐惧中探听强敌的动静,一边以深切疑忌的眼光打量那些能够扶危持颠的英雄。
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是英雄的悲剧——因为你必须让这些人相信你不会萌生异志,但不论你如何证明,他们都会认为证据都不够充分。
既然“可靠的忠臣”找不到,那就只有尝试别的办法。从建炎四年起,赵构采纳了某些大臣的意见,试图采用让几支军事力量相互牵制的方法来获得一点安全感。
这几年来,赵构尽力提拔岳飞,除了是抵御外敌和平定内乱的需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用汪藻提出的“以将驭将”之术(相关事件请回顾《疑案六?穷海飞龙》),以提拔偏裨将领来制衡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现在,这一目的毫无疑问是达到了,除了远在川陕的吴玠之外,东线、中线四大将相互制衡的格局已经形成。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93

从帝王之术来看,四大将的军力旗鼓相当对赵构是最为有利的,但岳飞一军的发展壮大却远远超过了赵构的预期——岳家军已成为南宋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不论是治军才能,还是用兵韬略,岳飞都显然在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之上。也就是说,岳飞如果再建殊勋,而三大将无所作为或作为平庸,则岳飞极可能引起皇帝和朝廷的戒心,面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境地。
在防范武将这一问题上,那些有着宋朝式优越感的读书人的思维是蛮横不讲道理的。岳飞要求扩军,胡寅可以指责他“因为立下了战功,所以才会向朝廷提出这种要求”;如果岳飞不增兵,将来在守卫荆襄时顾此失彼,一旦战败,胡寅就又可以指责他“弃甲逃窜,耗费国家钱粮而不能御敌”。
胡寅根本没有意识到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指责岳飞的时候,是否应该指出岳飞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如果连他自己都不能给出一个正确的做法,又有何权力对别人横加指责?
绍兴五年洗荡洞庭,是岳飞和皇帝、朝廷的关系的一个转折点。此前,他并不是皇帝、朝廷的防范对象,而现在,情况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此时的岳飞对此尚未深刻洞察,他的注意力几乎全部放在了北伐上。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23322楼 2014-11-12 19:42:41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隐士先生除了胡说八道还是胡说八道。
绍兴七年,刘光世的兵马数为:兵将52312人,战马3019匹。按照邓广铭的说法,“刘光世部队的兵马将佐数目,差不多是岳家军的两倍”(所著《岳飞传》220、221页)。就连岳飞自己也认定,合并刘军后,方可号称十万(同前225页)。
-----------------------------
哈哈哈哈!胡说八道是你们黑岳派的专利,没人想侵犯你们的专利权。
你先说说看——“就连岳飞自己也认定,合并刘军后,方可号称十万”,这句话是邓广铭先生说的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mkopmn 23321楼 2014-11-12 18:48:56
你说岳飞比张俊刘光世强,这我承认,因为刘光世全靠王德郦琼打仗,张俊人品不咋的,打仗的水平在中流以上,至少比刘光世强,明州之捷金史也有记载,作为中兴十三战功勉强够格。韩世忠治军才能不在岳飞之下,攻打海州,秋毫无犯,就在高宗下诏奖谕岳飞移军潭州秋毫无犯的同一天,也给韩世忠下诏奖谕,称赞其移军淮上,秋毫无犯,治军也很严格,虽然数次攻打淮阳不克,但也取得很多胜利,打埋伏,给敌人下套挖坑,围点打援也不错,部下里呼延通,成闵,王胜,解元,许世安,都很能打仗。不比岳飞的部下逊色多少,韩世忠和岳飞的差距,和戚继光和俞大猷一样,差距不大,因为岳飞在绍兴十年以前基本没跟金军主力交战,所以岳飞的能力不能被过高估计。另外岳飞的军队是否在绍兴五年就有十万人马,是很成疑问的,因为周伦所部就没被编入岳家军,而是编为横江水军,而且岳家军真的有十万的话,那么唐州和随州何以会被伪齐攻陷?
-----------------------------
哈哈!军事盲又来论兵了,除了落荒而逃就没见你有过第二种结局。
有本事别跑,一件事一件事论个明白。先把“明州之捷金史也有记载”的原文引出来吧,让大家看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94

可以想见,胡寅不只是给张浚写了这样的信,也决不止胡寅一个人有这种担忧。赵构朝廷批准了岳飞扩军的要求,并非是对胡寅这类“深谋远虑”的“忠言”不以为然,而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决定。
一方面,守卫荆襄必须要有重兵,这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三月里再议和战之后,赵构和宰执大臣们已经决意对伪齐用兵,而要实现打垮伪齐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把兵权交给几位大将,其中岳飞辖区内的襄阳还将是重要出击方向。
当然,从赵宋祖宗以来,都一直认为兵权给出去是再容易不过,但收回来却是困难重重。所以,在授予兵权时,赵构和宰执大臣们就已经在思考着将来,只不过不会对武将们公开。
岳飞以及他的幕僚们也并非不了解赵宋的家法。宋朝官方指定的武经七书(宋神宗时颁布,作为将帅的必读书)中有《三略》,严格地说《三略》更偏重于政治谋略,与其它六部兵书有明显区别,将这部书列为军事必读书,似乎有很深的用意。
《三略*中略》有这样一段话——
人臣如果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高飞的鸟一旦射尽,良弓就应该收藏起来了;敌对的国家一旦灭亡,谋臣就该消灭了。所谓的消灭,并非消灭他们的生命,而是要夺去其威势,废罢其权力。

——————————————————————
附录 《三略*中略》
人臣深晓“中略”,则能全功保身。夫高鸟死,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亡者,非丧其身也,谓夺其威,废其权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23331楼 2014-11-13 01:03:27
888888888888888888
你已经沦落到唯有歪曲山人本意的地步了。只不过,“岳家军已成为南宋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这句话,看来你承认是胡说八道了。
山人明明白白指出“号称十万”是岳飞说的(原话是:就连岳飞自己也认定),不是邓老说的,只有引号内的话才是邓老说的,并且用的是句号,断了句的。......
-----------------------------
哈哈哈哈!文盲,还知道逗号、句号,不容易啊!你这个无耻之徒,歪曲邓广铭先生的书来兜售你的谬论,看看你的下三滥把戏——

就连岳飞自己也认定,合并刘军后,方可号称十万(同前225页)。

你在句尾标明书页号是什么意思?邓广铭先生的书里哪句话能够让你得知“号称十万是岳飞说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2014-11-15 17:19:19
8888888888888888888888
看看赵构是怎么指示岳飞的:
得卿奏,知卿属官自张俊处归报,虏已渡淮……卿可星夜提精兵裹粮起发,前来庐州就粮,直趋寿春,与韩世忠等夹击,可望擒杀乌苏……庐州通水运,有诸路漕臣在彼运粮。……十日二更。

第一是“精兵”,第二是“星夜”,第三是“就粮”,第四是“夹击”,第五是“擒杀”。
就看这五点,就知道赵构的心情,战役之重要......
-----------------------------
哈哈!你引史料,怎么用了这么多的省略号?太下三滥了吧。看看完整的——

得卿奏,知卿属官自张俊处归报虏已渡淮,卿只在舒州听候朝廷指挥。此以见卿小心恭慎,不敢专辄进退,深为得体,朕所嘉叹!
据报,兀术用郦琼计,复来窥伺濠州。韩世忠已与张俊、杨沂中会于濠上,刘锜在庐州、拓皋一带屯军。卿可星夜提精兵裹粮起发,前来庐州就粮,直趋寿春,与韩世忠等夹击,可望擒杀兀术,以定大功。此一机会,不可失也。庐州通水运,有诸路漕臣在彼运粮。急遣亲札,卿切体悉。
十日二更 付飞 御押

你明知这楼里多的是读过史料的人,你这种以剪切史料篡改原意的把戏肯定会被揭穿,居然还是忍不住要无耻一回……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95

“在朝廷上给他们封赏,让他们位极人臣,以此来表彰他的功劳;封给他们中原沃土,让他们家室富有;赏给他们美女珍玩,让他们心情愉悦。
“军队一旦编成就无法仓促解散;兵权一旦授予就无法马上收回。战争结束,将帅班师之际,对于君主来说,乃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以授爵的方法削弱他们的实力,要以封土为名剥夺他的兵权,这就是霸者统御将帅的方略。因此,霸者的行为是驳杂不纯的。
“保全国家,收罗英雄,是《中略》所论的权变。所以历代君主对此都秘而不宣。”
当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对这一统治术的最好阐释;而宋神宗实际上是把这一历代君主秘而不宣的方略再次昭告所有武将,让他们人深晓“中略”,领会“全功保身”之道——在国家有难之时,不能不把兵权交给你们,而一旦平息了战乱,你们就应交回兵权,让皇帝放心。只有这么做,武将才是忠臣,才能稳保功名富贵。
岳飞无疑是读过《三略》的,所以,在他的诗词中经常会非常明确的表达功成即身退的思想,例如“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
附录 《三略*中略》
封之于朝,极人臣之位,以显其功;中州善国,以富其家;美色珍玩,以说其心。
夫人众一合而不可卒离,威权一与而不可卒移。还师罢军,存亡之阶。故弱之以位,夺之以国,是谓霸者之略。故霸者之作,其论驳也。存社稷、罗英雄者,“中略”之势也,故世主秘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96

岳飞这是在表示,作为手握兵权的大将,自己知道如何忠君、立身。只要收复了旧疆,自己决不会迷恋权势,不必等皇帝、朝廷来想心思,来用某种手段消灭自己的威权,就主动把威权交出去,退隐山林,骑黄鹤而离宦海,让皇帝安安稳稳睡觉。
但是,岳飞还难以想象皇帝和那些文臣忧心忡忡的程度。因为以正常人的思维,赵构和那些文臣们应该不至于这么早就操这种心,在现阶段,南宋刚刚国势粗安,离“飞鸟尽、敌国灭”还远着呢!考虑“良弓藏、谋臣亡”实在还为时尚早。
另外还有一个对岳飞不利的苗头,他觉察得很清楚,那就是同僚的嫉妒。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在宋廷南迁之初就是高级军事将领,而那时岳飞还只是一个无人知晓的“列校”; 三、四年前,岳飞还听命于张俊的麾下。现在,岳飞不仅战功和官职都迅速地追了上来,并且威望已经超过了他们。
讲究资历并非中国所特有,但尤以中国为严重。按理说,岳飞从“敢战士” 一路升到检校少保、两镇节度使,既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擅长讨上级的欢心,更没有用刘光世、张俊、戚方那种结交太监的钻营手段,凭借的是扎扎实实的战功,没有什么让人不服气的。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
时淮东宣抚使韩世忠、江东宣抚使张俊皆已立功,而飞以列校拔起,世忠、俊不能平。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2012-04-05 15:02:06
3、原文:占领州、县过多。
分析评论:此说与史不符,属对 历史 地理、军事地理所知不足。
完颜粘罕担心的不是占领州、县过多,正好相反,是太多的州县他占领不了,尤其是河北路。(东路军完颜斡离不南下时兵机神速,常常绕坚城不攻,避实击虚,置身后很多州县于不顾,千里奔袭东京。)
当时两河路尚有三十六个州在宋兵手里,康王赵构又已在相州接到了赵桓的蜡书密诏,开了大元帅府,一面招募义兵,一面......
-----------------------------
@无题作序郎 2014-11-14 16:38:47
本人对历史也很感兴趣,不知道隐士提到的这两本书,哪家出版社出的最靠谱呢,想买啊
-----------------------------
本文引用的史书较多,不知兄台指的是哪两本?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97

然而,真实的事理却往往正好相反,恰恰是这种光明正大的升迁,反而更容易招致人的嫉妒甚至忌恨。
《庄子*人间世》中有云:“一个人纵使德行纯厚、诚信笃实,可未必能和对方声气相通;纵使不争名声,可未必能得到广泛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造成这样一种局面——有些人会认为你用别人的丑行来显示你的美德,用别人你的无能衬托你的出众。庄子称其为“灾人”, 虽然你主观上并无害人之心,走的也是堂堂正道,但客观上却妨害某些人获取某种利益。例如,如果岳飞没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军事才能,在平定杨幺时也是连年不能成功,那么程昌(上宀下禹)、王(左王右爕)在官场仕途上还可能峰回水转,而当岳飞八日破贼,谈笑定湖湘之后,天下人就都会看清他们的无能,会让“王三十太尉”的称呼成为一个笑柄。
庄子对世事人心洞烛幽微,他说“灾人者,人必反灾之”。 庄子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人世间,正道往往危行,想要有所作为的人,“灾人”在所难免,因此必须时时警惕别人“反灾之”。
这七八年的时间里,岳飞在平内乱、御外敌中的出色表现,无疑使东南三大将相形失色。现在,特别是韩世忠、张俊两人对岳飞成为同列感到愤愤不平。

——————————————————————
附录 《庄子*人间世》
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灾人。灾人者,人必反灾之,若殆为人灾夫?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98

此时的岳飞早已不是当年王彦帐下的那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他已经相当成熟。
此前,岳飞在救援楚州时“灾”了刘光世,后来他一再谦让,谋求与刘光世改善关系。虽然关系未必能够好到哪里去,但至少是遏止了继续恶化的趋势,没有像韩世忠和刘光世之间那样,闹到几乎要刀兵相见的地步。
当岳飞察觉韩世忠、张俊的嫉妒后(大约在收复襄阳之后),他也采取了屈己下之的态度,在平日里不断写信给这两位前辈将领,韩世忠、张俊都不回信,岳飞还是照样写去,他希望以此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平息他们的怨忿。平定湖湘后,岳飞挑选了两艘车楼船,连同船上原有的作战士兵和战守器械,赠送给韩世忠和张俊各一艘。岳飞是要借此表示决不愿意与韩世忠、张俊有丝毫芥蒂。
韩世忠虽然粗豪,但也绝非没有度量的人,他收到车楼船之后,非常高兴,对岳飞的态度有了明显改变;而张俊却正好相反,他认为岳飞这是故意向他夸耀战功,属于显摆示威之举,因而对岳飞更加忌恨。
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人认为岳飞“情商低”,认为不知道应该处理好同僚关系。这其实是误解,历史上真实的岳飞不仅“情商”一点也不低,并且能以大局为重。他比谁都清楚,四大将之间不团结,收复中原就没有希望。岳飞得罪人,大多是在遇到不能让步的原则性问题之时。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
先是,飞皆屈己下之,数通书,俱不答。及飞破杨太,献楼船各一,兵徒战守之械毕备,世忠始大悦,而俊益忌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步步惊心电视剧 2014-11-17 10:41:30
楼主《两宋风云乱之精忠岳武穆》跟这个帖子有什么关系啊?原谅我帖子还没读完。。。
-----------------------------
《两宋风云乱之精忠岳武穆》是本文的简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2014-11-19 12:02:28
@湖东隐士 2014-11-19 11:40:08
《两宋风云乱之精忠岳武穆》是本文的简版。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你的“简版”回答了我的问题吗,这可与岳飞一案密切相关哟:
岳飞什么时间离开舒州前往庐州?
-----------------------------
当然回答了,本文从来不回避任何问题。你就等本文写到《疑案十七*淮西疑云》吧,不过你们这些集历史盲地理盲军事盲经济盲为一身的黑岳派文盲,估计看不懂。哈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多啦NA梦 2014-11-20 00:06:26
楼主,有一种说法,说完颜兀术很像赵匡胤,让南宋人震惊,觉得是来要账的,报应来了。所以后面赵构才把位传给太祖后人。有没有这事?
-----------------------------
@五鲤鱼 2014-11-20 09:14:27
是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不是无朮。
-----------------------------
此事见于《呻吟语》——
吴乞买当金太祖朝尝使汴京,其貌绝类我太祖皇帝塑象,众皆称异。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99

五、真相还原

钟相、杨幺起义是在官府、金军、军贼的轮番残害下逼出来的,他们的反抗具有正义性,但同时必须看到也有非正义的成分和空想的成分。
他们杀的不仅仅是贪官、军贼、流寇,还有儒生、僧道、巫医、卜祝,其中有很多是无辜者。钟相提出的“等贵贱,均平富”只能是一种空想,他们虽然杀戮儒生,但等到他们想要建立政权的时候,依然只能是沿用儒家那一套。在凝聚起义队伍的方式上,钟相、杨幺除了依靠夺取官绅富豪的财产来实现所谓的“均平富”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借助的是迷信。
正是由于这些弱点,钟相的起义虽然得到过民众的广泛支持,但仍然被军贼孔彦舟镇压。
在擒杀钟相之后,南宋朝廷和当地官府如果能痛定思痛、深刻反思民叛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措施,则洞庭湖一带有望从此趋于稳定。然而,在内忧外患之中应接不暇的南宋朝廷没有总结教训,更没有显示出爱民之心,他们把民叛和兵叛等同视之,一概作为盗贼对待;他们以为镇压行动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于是派程昌(上宀下禹)去斩草除根,彰显天威。程昌(上宀下禹)不恤百姓之苦,而要临之以威,想以残酷的暴力来制服叛民。正如岳飞所说,这是继续把叛民和未叛之民往死里逼。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100

程昌(上宀下禹)在洞庭湖的一系列作为,与同时期在荆湖南路的李纲形成了鲜明对比——李纲在严惩贪官,与民活路;程昌(上宀下禹)在制造刑具,扬言报复。两地治理盗贼的效果自然也截然不同,但赵构并未从中悟出些许道理。
从绍兴二年李纲开列的荆湖地区各路盗贼的清单看,当时洞庭湖的杨幺势力比之于曹成、马友、刘忠等,还实在算不上是巨寇。在荆湖南路诸盗贼基本平定,局势趋于稳定之时,李纲已着手准备对付杨幺等。如果有李纲这样的能臣来收拾洞庭湖的残局,情况应该会大有不同。
然而,赵构自有他的用人之道,对于难以驾驭的人,他是“太平时节君不容,及到艰难君始用”的。而宰相、吕颐浩又心胸狭隘,谋国不忘内斗。岳飞、韩世忠荡平荆湖南路四支势力最大的盗贼后,他们对形势的估计不禁乐观起来,是啊,看来没有李纲照样能够解决荆湖的问题。于是,他们先是缩小李纲的权力范围,后是一纸罢令让李纲离开了湖南。
事实证明,赵构、吕颐浩这是犯下了严重的错误。等朝廷发现程昌(上宀下禹)是“驱民为盗”,为时已晚,一度遭受重创的洞庭湖起义军势力又重新壮大起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101

到了绍兴三年春,接替李纲出任湖南安抚使的折彦质组织了一次荆湖南、北路官军的联合会剿,结果却是像闹剧一样收场。
南宋朝廷不得不再派重兵讨荡,此时赵构显然还不想招安,寄希望于“逃跑将军” 王(左王右爕)能建功立业。
程昌(上宀下禹)和王(左王右爕)算得上是当时无能官员的典型代表,这一文一武堪称绝配。绍兴三年十一月的鼎江口之战,王(左王右爕)的水军被一战全歼,程昌(上宀下禹)所部也被杀得狼狈而去。他们的“不俗表现”无疑使水寨头领愈加膨胀,对南宋朝廷更加蔑视。
程昌(上宀下禹)、王(左王右爕)不断失败,杨幺等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引起了伪齐的关注。绍兴三年末,伪齐派人与杨幺联络,表示了结盟的意愿。杨幺同意了。
对于这段历史,曾有一些史学家极力否认杨幺意欲联合伪齐的事,试图证明是南宋官方对农民起义的污蔑,然而终究拿不出什么有力的史料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宋代,官方根本无需污蔑杨幺,按当时的政治伦理,他僭号称王已经足够大逆不道了,不必再为镇压他找其它借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102

毋庸置疑,封建时代的农民起义是具有正义性的,但这种正义性往往是有限的。钟相、杨幺并没有提出真正可行的社会改良方案或更为先进的社会制度构想;在反抗的过程中,他们也未能始终坚持正义的原则。
农民起义的结局要么是被镇压,要么是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而改朝换代之后,只是皇帝改了姓,社会制度不会有质的进步。当然,钟相、杨幺这类农民起义并非没有积极意义,这种大规模的反抗、割据所造成了巨大威胁,必然使得统治阶层加深对“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理解,不得不反思许多问题。
在极力强调农民起义的正义性、进步性的前提下,必然导致对镇压者的彻底否定。因此,岳飞曾经被说成是侩子手,洗荡洞庭被说成是岳飞的污点,这其实是极不公允的。
退一步讲,即便杨幺真的从未打算与伪齐勾结,但岳飞接到的各种情报也使他对此事深信不疑,为了抗金大业,他必须除掉这一后患,接受镇压任务也是理所当然的。
真正使杨幺放弃与伪齐结盟的打算的,恰恰是岳飞第一次北伐的成功。收复荆襄六郡之后,从地理上有效阻隔了伪齐与杨幺两股势力的联系,促使杨幺的态度转为观望。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ANGELW79 2014-11-24 14:17:10
前一段时间出差了,没法刷天涯,我看到您给的链接了,这就网购一本去,支持楼主,赞一个。
-----------------------------
谢谢支持!请多指教!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