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103

伪齐向杨幺提出的“南北对进,夹击荆湖,东进江浙,共灭南宋,共分天下” 的战略计划震惊了赵构,鉴于王(左王右爕)已遭惨败,他又转而寄希望于招安。赵构对杨幺等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正暴露了他欺软怕硬,畏惧强暴的特点。
每当觉得形势对自己有利,镇压有把握,他就会指责杨幺等的大逆不道,反问大臣们“还招什么安?”而当形势不利,镇压不住时,他就会见风转舵,宣称那些叛民“皆是朕之赤子”,仿佛相当认同李纲“从来盗贼是王臣”的观点,又当起“仁德爱民”的皇帝了。
实际上,赵构是看人下菜碟。他并无爱民之心,也不太在意臣子们是否真的有爱民之心,他真正在意的是臣子、百姓有无“爱君之心”。洞察这一点,对了解赵构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此时杨幺等面对的是王(左王右爕)这种无能的对手,哪里肯轻易接受招安?绍兴四年七月的社木寨之战,宣告招安再次受挫。在这种情况下,南宋朝廷把镇压杨幺的任务交给了岳飞。但紧接着,金、伪齐在东线发动了联合南侵,赵构不得不调岳家军东援,镇压杨幺之事只好暂时搁置。
南宋军队在江淮地区与金、伪齐联军对峙之时,处于侧后方的洞庭湖寇不能不让南宋朝廷觉得如芒刺在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104

幸运的是,杨幺等水寨头领继续采取了观望态度,并未应伪齐之邀出兵夹击。接着,金、伪齐联军又陷入了粮草不济的困境,金国内部又发生了重大变故,金军不得不仓促班师。
江淮安定下来之后,赵构和大臣们再也不敢有片刻迟疑,立即着手对付杨幺。这次派出的是能够派出的最强阵容——右相张浚督师,最有战斗力的岳家军出征,荆湖南、北路的各路人马协同作战。
尽管如此,不论是赵构还是张浚,这回却是把希望寄托在招安之上,因为他们对此次武力镇压并无把握。他们倒不是担心岳家军的战斗力,而是因为防秋不能没有张浚和岳飞,一入秋,张浚、岳飞就必须返回长江防线,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在夏天的几个月里解决问题,而夏季江湖水涨,是最适宜杨幺等作战的时节,对以北方人为主的岳家军来说则极为不利。
杨幺等对此也有所知,所以大多数水寨头领采取了拖延之策。张浚的招安收效甚微,等同于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张浚还是赵构,其实都已经信心不足,最后也只能寄希望于岳飞了。
这些年的经历,使岳飞对平定内乱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并没有急于用兵,而是先尝试分化瓦解对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2014-11-24 22:48:5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104
幸运的是,杨幺等水寨头领继续采取了观望态度,并未应伪齐之邀出兵夹击。接着,金、伪齐联军又陷入了粮草不济的困境,金国内部又发生了重大变故,金军不得不仓促班师。
江淮安定下来之后,赵构和大臣们再也不敢有片刻迟疑,立即着手对付杨幺。这次派出的是能够派出的最强阵容——右相张浚督师,最有战斗力的岳家军出征,荆湖南、北路的各路人马协同作战。
尽管如此,不......
-----------------------------
@jlflyfox 2014-11-25 09:45:13
右相张浚督师,最有战斗力的岳家军出征,湖东老师,这段时间是不是也算岳飞和张浚关系最好的一段时间?
-----------------------------
是的,从绍兴五年平定杨幺起,张浚对岳飞赞赏有加,但绍兴六年南宋北伐时,张浚、岳飞在战略思想上出现分歧,到绍兴七年淮西并军时二人发生激烈冲突,关系濒于破裂。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105

岳飞对底层民众的特点相当了解。杨幺和众水寨头领同属草莽豪杰,既然走上了武力反抗的道路,他们就都希望“在乱世中求得一场富贵”;不同的是, “大圣天王”杨幺和“太子”钟子仪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必定要顽抗到底,而其他的头领则不一样,还有一条后路——他们如果接受招安,还有存活的可能。虽然他们中大多数人总把“义气”挂在嘴边,但在抉择关头,“同生死,共患难”的誓言往往相当靠不住。
至于普通的叛民,都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由于才能的缺乏,不论是造反还是归顺朝廷,他们都求不到什么大富贵,能求的是苟全性命,当然如果能求到生活的改善那是再好不过,所以更是把对切身利益的关心放在首位,他们的行为大多处决于利害计算而非是非判断。
要制服他们上策是剿抚并用,而剿抚并用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强大的军事震慑力:既然们的行为处决于利害计算而非是非判断,那么单纯的说教、劝诱就是无济于事的,他们最畏惧的是伤害力。
2、恰当的招安条件:草莽豪杰想要的是富贵,平民百姓希求的是生存和改善。如果给求富贵者以富贵的机会,给求生存和改善者以生存和改善的机会,他们就会考虑结束刀头舔血的生涯。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106

3、足够的公信力:这些人既然走上了造反的道路,自然会担心朝廷不会放过他们,担心放下了武器被秋后算账,因此恢复朝廷的公信力非常关键。如果叛民们始终不敢信任官府,那就会觉得横竖总是一死,不如死里求生,至少也是拼一天算一天。
纵观岳飞平定湖湘的全过程,他自始至终牢牢地把握着这三个要害。
在运用军事震慑力上:数年来的南征北战,尤其是在收复荆襄六郡时的出色表现,已经使岳家军颇具威名,岳飞对此很自信,也很会利用这一优势。在以往的征战中,岳飞一般是要亲临前线的,而惟独这一次,他长期坐镇潭州没有亲出。虽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这次必须慎之又慎,决不能打无把握之仗,哪怕一次小的失败,都会削弱军事震慑力,对攻心战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招安条件上:虽然南宋朝廷给出了待遇优厚的招安条件,如赦免造反之罪,头领优授官职,归业者拨给土地,免除五年税役等,但岳飞在出师之前,又奏请对优授官职继续提高价码——如果水寨头领接受招安,任命他们为荆湖南、北路中某州的知州。这正是给求富贵者以富贵的机会(当然,这是以今后不负国家为条件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107

在恢复朝廷的公信力上:岳飞在以兵威震慑的同时,一再以实际行动对水寨中人表示招安的诚意。到达潭州伊始,岳飞就请都督府添差此前投降的头领田明为衡州兵马钤辖,以使他能够领到一份俸禄,意在放出明确的信号;此后,岳飞又让此前投降的头领杨华潜回洞庭湖“现身说法”,这也是为了让水寨中人相信朝廷不仅会赦免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头领们还有得富贵的机会。
对上述三项策略的准确、恰当的把握,使分化瓦解很快就初见成效——水寨头领黄佐率众来降。黄佐之所以投降,正是因为他认为与岳飞对抗绝对是死路一条,同时又相信岳飞是诚实守信之,一定会善待自己。
黄佐的投降给岳飞提供了更佳的树立公信力的机会,他立即对黄佐授官给赏,以示诚信无欺,坦诚相待。随后,岳飞又接连释放俘虏,以达到让水寨中人“感恩而畏威”的目的。
分化瓦解工作持续了约两个月,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岳飞判断火候也已经到了,于是他亲统大军开赴鼎州。
岳家军大兵压境,各水寨头领也就临近了最后抉择的关头。在第一个回合的较量中,主管机密文字黄纵表现出色,用计谋逼降了试图拖延观望的悍将杨钦,这标志着洞庭湖寇已有分崩离析之势。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108

岳飞趁热打铁,立即对杨钦授官给赏,又把他派回去“现身说法”,杨钦又劝降了全琮、刘诜。
分化瓦解的成功,彻底改变了双方水上力量的对比,岳飞已经具备了“以水寇攻水寇”的条件。那些投降过来的水寨头领,不仅谙习水战,而且对杨幺的各种情况都了如指掌,例如杨钦就针对杨幺的弱点给岳飞献计。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岳飞一战成功,擒斩了杨幺。如果岳家军一开始就在水上和杨幺等较高低,那势必会是另一种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武力讨荡的胜利还不算完全的成功,如果大军班师,盗贼又起,湖湘仍旧难有宁日。
有一种办法就是以血腥的屠杀杀得当地人刻骨铭心,杀得夜止儿啼,但岳飞的确是仁义之将,他是绝对不肯大肆杀戮自己人的。在处理这一问题上,岳飞和他的幕僚们显示出了更高一筹的才能,他们一方面与民出路,一方面用“釜底抽薪”之计,尽量将可能造反的人编入军队带走。这可以视作宗泽“变盗为兵”的策略的继续,可谓是一举三得,既增强了抗金的力量,又削弱了内乱的隐患,还为南宋朝廷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此时的赵构似乎比绍兴三年时又成熟了许多,这次他没有干下屠城密旨之类的事,而是称赞岳飞,说岳飞的所为使他这个皇帝“恩威并畅”。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永别了飞刀 2014-12-01 10:30:21
岳飞被杀的根本原因就是:在高宗要军队国有化的过程中,岳飞做了一些被认为谋反的举动!
可以说,岳飞的这个举动,对于任何帝王,他都是死! ......
-----------------------------
哈哈!很振振有词嘛。
你倒是说说看,“在高宗要军队国有化的过程中”,岳飞做了什么谋反举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109

几年来,在内乱从频频爆发到逐步平定的过程中,南宋士大夫阶层中有不少人对“土寇”与军贼流寇之间的区别逐步有了清晰的认识,这从胡寅写给张浚的信中也可略见一斑:
“民叛与兵叛不同,比如虔州的盗贼,此前岳飞并非没有讨杀,也曾经奏报说已经荡平灭尽,但是最终仍没有断绝,现在又出没于四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福建路、广南东路)边境。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当地州县的官员不称职,(没有安抚好百姓,使之能够休养生息,百姓)无法归业,所以不得不当盗寇啊!
“洞庭水寇之所以啸聚而起,本缘于不堪忍受繁重的赋役,加上当地官员(治理无方,)加速了事态的恶化。
“钟相起兵反叛之时,一日之间,两郡(鼎州、澧州)响应。他们要杀的五等人中,官吏排在第一,而耕耒的农民不在其列,这足以看出他们的用心。
“叛乱发生之后,梗塞数路的道路,前后持续了六年时间,不知有多少良民遭受涂炭,朝廷不知失去了多少赋税收入,不知为此花费了多少军费。假如当初各州县都有称职的官员治理,又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已往不可及,来者犹可追,愿相公特别留意于此,图谋长治久安之计。”

——————————————————————
附录 《斐然集*寄张德远》
民叛与兵叛不同,如虔贼向来岳飞非不讨杀,亦有已见净尽之言,终不能绝,尚跨四路出没,何也?州县非其人,归业不可,宁为寇耳。水寇本缘役烦赋重,加以仕人速之。一日两郡响应,所欲杀者五等人,以官吏为最,独免耕耒之夫,其心可见矣。一叛之后,梗塞数路,首尾六年,涂炭良民,失陷岁入及行师用兵之费,不知几何。若州县自初一一得人,岂其至此?已往不可及,来者犹可追,愿相公加意而图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二 洗荡洞庭 正文 5—12—111

对这种官逼民反而导致的农民起义,仅凭武力镇压是无法防止其再次发生的。胡寅担心张浚只考虑到迅速平定盗贼,而忽视了安抚百姓,所以提醒张浚要特别注意治理民叛的根本所在。
胡寅在信中还谈及今后如何治理遭受残破的洞庭湖地区,他建议精简当地的官僚机构,减少官吏,认为“官省则事省而费寡,民可安居矣”;提醒张浚要确保将田土、耕牛、农具给还百姓,选择贤良的守令,安抚百姓,免去三年租赋。只有将这些事做到位,百姓才会不再被逼成盗贼。
也许正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正确的认识,南宋在防治内乱上有了明显的改观,绍兴五年岳飞洗荡洞庭也因此成为了内治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南宋统治区内再也没有发生这种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内部的安定给抵抗外敌提供了条件,岳飞不必在策划北伐时担心后方。并且,荆湖南路在几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农业生产逐渐恢复,成为中线岳家军的经济支柱之一。
对于岳飞来说,“扫荡蜂蚁之群”的尘土功名就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他要为梦寐以求的北伐做准备。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终于盼到了北伐之时,一系列新的问题又让他心中郁结……

——————————————————————
附录 《斐然集*寄张德远》
然既降之后,若给还牛具,与之田土,得良守令拊循之,免三年租赋,庶不复为贼。

某以是疑相公欲平贼之速,而忽于使民,不为平贼之本也。……自古英豪治残破之后,未有不減州县及官吏文书者。靖州久合,仍旧为渠阳砦,前已具闻。盐香、常平悉当权废诸司事,兼委一漕、一宪,不啻足矣。县止须一令、一尉,官省则事省而费寡,民可安居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第六卷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

一、疑案引子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南宋对伪齐发动了反攻,而这一年里接连发生了一件又一件令人费解的事。
春节刚过,右相张浚就从临安起身,到沿江各地巡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岳飞四员大将被召到镇江的都督行府共商大计。
张浚宣布了朝廷议定的北伐计划:韩世忠军由承州、楚州出兵,进攻京东东路的淮阳军(今江苏下邳);岳飞军由鄂州进屯襄阳府,进击中原;张俊军由建康府进驻泗州州治盱眙县(今江苏盱眙);刘光世军由太平州(今安徽当涂)进驻庐州,任务是设法招降伪齐的军兵。
这里出现了第一个疑问——川陕的吴玠军居然不在北伐计划之内,按理说,蜀口三战,足以证明吴玠军不俗的战斗力,张浚为什么放着这支劲旅不用?
张浚对韩世忠、岳飞寄予厚望,他每每称赞韩世忠忠勇,岳飞沉鸷,可以倚办大事,但是,岳飞对此次北伐计划的态度出乎了张浚所料。
张浚问四员大将:“我欲大举北伐,击破刘豫,克复中原,如何?”
韩世忠支持进兵,刘光世主张固守,张俊表示服从命令:“都督欲战则战,欲守则守。”惟独一直念念不忘收复失地的岳飞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现在不可以用兵。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2

张浚又再三询问岳飞,可是岳飞仍然坚持不可用兵的意见,以至于张浚认为岳飞有玩寇自重之嫌。
这里出现了第二个疑问——“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的岳飞,“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的岳飞,为什么在等到了他苦盼多年的北伐的时候,有如此反常的表现?
不少史学家对此也觉得匪夷所思,因而怀疑这则史料记载的可靠性,怀疑是卖国贼对史实做了篡改,对岳飞进行污蔑。然而,接下来的事却又似乎说明岳飞的确有他自己的想法。
绍兴六年二月十六日,韩世忠按照张浚的命令在淮东发动了进攻,而岳飞此时尚在临安觐见,韩世忠实际上是开始了孤军作战。
绍兴六年三月,岳飞回到鄂州。三月二十六日,岳飞的母亲病逝。岳飞立即给朝廷上了奏章,请求丁忧守制(按照当时礼法,岳飞须“丁忧三年”,实际上不满二十七个月),然后立即扶灵柩往江州的庐山安葬。
北伐战争已经率先在淮东打响,中线主帅怎么能够在这时候去官守丧?岳飞不会不知道,遇到这种情况,赵构肯定会下诏起复(遇特殊情况时,朝廷可以命“丁忧”的官员居官守丧,称为“起复”),但他并不等赵构和朝廷的回复,直接离开了军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3

接到岳飞的奏章后,赵构立即下了慰问诏和起复诏。岳飞随即上章辞免,赵构还以为这是例行公事之举,于是又以亲笔手诏回复——不许辞免。但让赵构、张浚没有想到的是,岳飞仍继续上章请求守制。赵构连下三道亲笔手诏,而岳飞居然“三诏不起”。
岳飞此举不仅使朝廷大感意外,甚至还惊动了李纲,李纲专门给岳飞写信,敦劝他以国事为重,移孝为忠,赶快统领军队出兵。
然而,岳飞仍然不肯下山。
这里出现了第三个疑问——为什么皇帝的亲笔手诏,知己的来信都劝不动岳飞?难道他真的想避开北伐吗?
有史学家认为,岳飞宁可耽误北伐也要为母尽孝,表现出他性格中泥古的一面。但是,此说仍然让人难以接受——北伐是何等重大的事?岳飞难道掂量不出轻重?他泥古能够泥到这种程度?
最后,朝廷“蛮不讲理”地严责岳飞的幕僚、部将,说他们不体谅国家的困难,没有诚心恳请岳飞起复,所以才导致如此局面;严令他们赶快去敦请岳飞,如果请不出岳飞,则所有属官全部以重罪论处。
在这种压力之下,岳飞终于下了庐山,回到鄂州,安排布署大军移屯襄阳。但经过这样连番的往来折腾,此时已经是七月份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4

绍兴六年七月下旬,岳飞终于展开了他的第二次北伐。
赵构的计划是让岳飞从襄阳出兵,先对陈州、蔡州发动试探性进攻,与韩世忠的东线进攻相呼应。但是,岳飞只派牛皋率领偏师按朝廷指示向颖昌、蔡州一带发动进攻,而把主攻方向选择在了西北面的虢州、商州。商、虢两州都属陕西路,本属吴玠的战区。
这里出现了第四个疑问——向颖昌、蔡州方向进攻就已经算是执行了朝廷的命令,岳飞为什么要在西北方向展开更大规模的作战?他如何判断当时的局势?他想采用什么样的北伐方略?

绍兴六年八月,岳家军在半个月时间里长驱伊、洛,克复商、虢,不论是西路的主力还是东路的偏师,都是以摧枯拉朽之势连战连捷。杨再兴率领的前锋部队一度进至永宁、福昌两县,距离西京洛阳已经只有一百多里了。然而,在这种极为有利的态势下,岳飞却又下令回师,结束了他的第二次北伐。
于是就有了第五个疑问——岳家军全胜的战绩足以证明他们的战斗力远非伪齐军可比,岳飞为什么不乘连胜之威“一鞭直渡清河洛”?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衣冠华夏 2014-12-09 00:01:47
越来越精彩了。
“三诏不起”,也许也是赵沟杀岳飞的一个因由?
-----------------------------
不是,即便岳飞真的是避战,赵构也不会因此而杀岳飞,他对武将畏敌惧战一直是“理解万岁”的。更何况,后来赵构知道了岳飞“三诏不起”的原因,下文会详细论述。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3087楼 2012-07-21 18:52
正文 2-5-123
建炎元年二月十三日,赵构到达杭州,以州治为行宫,将显宁寺改成了尚书省。
按照宋朝的旧制,皇帝的御膳每日要有一百个品种。赵桓即位后,规定减少七十个,而赵构从渡江到现在,经常是一顿只有一个羊肉炊饼了。
二月十六日,赵构下诏大赦天下,除了死囚犯以外,其余予以释放;此前被贬谪、流放的士大夫一律准许回家。
这次大赦,赦普天下之人,惟有一个人不在被赦免之列——李纲!
赵构不........
------------------------------
@byff 2014-12-10 15:32:57
建炎元年?下文三年?
-----------------------------
笔误,应为 建炎三年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5

在韩世忠、岳飞相继发动进攻的同时,张浚奏请赵构于秋冬移驾建康府,以激励三军,图谋恢复,而出人意料的是赵鼎却持反对意见。
左丞右相发生了分歧,导致朝廷大臣们又议论来议论去,迟迟议不出个结果。直到岳飞北伐班师之时,赵鼎终于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先将行都移至平江府,后面的事视将来的情况再定。张浚担心再拖下去势必会延误更久,于是勉强同意了这个方案。
这是第六个疑问——绍兴四年金、伪齐联合进犯之时,赵鼎力主赵构“御驾亲征”,排除重重困难,促使赵构破天荒地向前迈了一步,最终取得了防御作战的胜利。为什么这次他却反对赵构移驾建康府?
伪齐刘豫在遭受岳飞北伐的打击时,派人去向金国哀告求援。不久,去金国求援的人带回了一个领刘豫大为失望的结果——金国不肯借兵。
绍兴六年九月,刘豫强行签发乡兵,拼凑了二、三十万人马,对外号称是金、伪齐联军七十万,分兵三路进犯淮南。而金国仅派完颜兀术提兵至黎阳(今河南浚县),观望事态,相机而动。
这是第七个疑问——金国将帅不可能不知道伪齐军战斗力明显不及南宋军队,他们为什么扔下刘豫不管?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6

刘豫也清楚自己军队的斤两,他煞费苦心地用计恐吓南宋,让一些乡兵扮做金人模样,在京西路四处招摇过市,宣称大金先锋兵马已到,后续还有金国龙虎大王完颜突合速率领大批精锐铁骑渡黄河南下。
赵构刚刚抵达平江府,韩世忠就亲自赶来觐见,将此讯奏禀了赵构。赵构的心猛地一下提了起来,立即派张浚前往镇江,审度形势,布置防御。
不久,刘光世、张俊也接到了前方的探报,这两位马上把金军南下的假情报又大肆夸张一番,连续发出告急文书,要求朝廷赶忙增派兵马,声称片刻不能耽误,否则必误大事。
刘光世和张俊的奏报把赵构和朝廷大臣们吓得顿时慌了手脚,左相赵鼎内心也是万分焦急,而刘光世、张俊的情报还在纷至沓来,情况也被越说越严重,把朝野上下搅得人心惶惶。
赵构和赵鼎等宰执大臣紧急商议之后,匆忙决定将赵构和朝廷撤回临安府。赵构的亲笔圣旨用御前金字牌送往镇江,通知张浚立即安排军队后撤;同时也给刘光世、张俊下达了撤至长江以南的命令;又以赵构的亲笔御札调岳飞一军火速东援淮西。
而与此同时,张浚在镇江接到了韩世忠新的探报——已发现伪齐军队中的金兵是假扮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叽叽喳喳侃大山 2014-12-10 22:32:57
岳飞劣迹一览表
一、带走王彦军队;二、掘开黄河放水;三、失守马家渡口;四、不保建康吏民;五、咫尺杭州不救;六、避战偷安宜兴;七、皇帝逃亡娶亲;八、谋害同僚刘经;九、残杀战友傅庆;十、破腹挖心舅舅;十一、坐观世忠胜败;十二、楚州危急不救;十三、泰州放弃不守;十四、江西杀人如麻;十五、刘豫南侵不理;十六、不援顺昌纵敌;十七、放弃河南逃跑;十八、不援淮西害国;十九、潜逃江州谋叛。
岳飞触犯......
-----------------------------
哈哈哈哈哈!历史盲,哀嚎了一年多,就哀嚎出这么个黑材料?想凭这出名发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7

张浚作出了正确判断,下了督军迎战的决心。他立即给赵构上奏章,力阻赵构退逃临安,并反对调岳飞一军东援,他担心岳飞一动,万一伪齐派兵从襄阳那边发动进攻,将难以应付。
赵构极度纠结,最终咬牙改变了计划,回复张浚说自己决定留在平江府。为保万无一失,赵构还是一面命赵鼎为退逃做好一切准备,以便一有危急就走为上策;一面又给岳飞连发几道亲笔御札,催促岳飞火速率领全军东下。
岳飞的谍探系统也已侦知伪齐在京西北路一带的动静。按理说,岳飞足以准确地判断形势,知道东调岳家军完全是赵构、赵鼎对淮西敌我双方力量缺乏准确判断而做的一项惊慌失措的决定。他应该请求赵构改变命令,要么确保中线防区,要么围魏救赵,从襄阳出兵攻敌所必救。然而,正被严重的目疾困扰的岳飞接到赵构的御札后,什么话也没说,立即带病率军驰援淮西。
这是第八个疑问——赵构的御札到底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能使岳飞暂时置襄阳的安危于不顾?
就在岳飞星夜兼程赶来的时候,伪齐的军队侵入了淮西。张浚在镇江指挥诸将迎敌,却突然听说畏敌怯战的刘光世已经撤军。张浚快马追到采石江边,把刘光世军逼回了战场。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