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00

赵构、张浚命岳飞移屯襄阳,则是认同了李纲对襄阳的战略价值的判断。不妨回顾一下李纲的《论襄阳形胜札子》(全文见《疑案十*争夺襄阳》)——
“派遣大帅率师镇守襄阳,就如置子于局心,正所谓欲近四旁,莫如中央。
“将精锐之师屯驻于襄阳,逼近刘豫的巢穴,必能使逆贼时时心怀忌惮,不敢轻易窥视东南;将来王师大举反攻,收复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及陕西五路之时,刘豫也不敢出兵应援,这是以一路之师,使刘豫之兵四面不能出;如果有合适机会,更可以从襄阳出兵,进取东京,此乃扼其咽喉,按其脊背,控制要害,制敌死命的上上之策。”
屯兵襄阳可以虎视中原,金、伪齐如果在东线发动进攻,将不得不时时担心军队的侧后和伪齐的巢穴。正因如此,赵构、张浚才在明知后勤无法保障的情况下,仍然严命岳飞进屯襄阳,一窥陈、蔡,这表明他们意欲以攻为守。淮河防线虽然部署了韩世忠、张俊、刘光世、杨沂中四支军队,赵构、张浚依然觉得没有挡住金国铁骑的把握,还要加上岳飞在中线实施有力的牵制。
赵构、张浚虽然认同李纲对襄阳的战略价值的判断,但他们的战略主导思想却与李纲有本质的不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15412楼 2013-07-27 23:16
这时还没有。张俊、韩世忠嫉恨岳飞是在绍兴四年岳飞收复襄阳之后。岳飞三十二岁封节度使,正式与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并列,尤其使岳飞曾经的上级张俊愤愤不平。
------------------------------
@玄微居士 2015-03-30 22:40:27
看到这段真是恶心到了,张俊还好意思『愤愤不平』,岳爷爷竟然要和刘光世这种简直可以算成军贼的混蛋并列成中兴四将这才真是奇耻大辱。张俊也好不到哪里去,岳飞都没发怒他竟然还好意思愤愤不平。
请教楼主老师一个问题,韩世忠为啥嫉恨岳飞啊?从后来只有他一个人敢去找秦桧扯皮(莫须有那事儿)来看,他不应该是个很有是非观的人么,都是一战一战打出来的功劳,干嘛嫉恨岳飞
-----------------------------
这是资历心理在起作用。在官场上,这种心理很普遍。
韩世忠建炎三年建节,同年加封为两镇节度使,当时岳飞还只是一个七品统制官。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alfsoldat 2015-03-31 22:28:54
一年多前追帖,中间因为琐务离开,最近又回归天涯看楼主的帖啦。
太好了,还在继续写,而且越写越精彩。
太不好了,还没写到岳飞绍兴十年那次北伐,越等越心焦。
楼主加油!!!
-----------------------------
实在抱歉!今年事太多,写作速度太慢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2015-04-02 08:20:54
888888888888888888
看看,山人说李纲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没有说错!
“将精锐之师屯驻于襄阳,逼近刘豫的巢穴”,说得比唱的都好听!事实证明,还不需要别人打,岳飞自己都要退回鄂州,根本行不通。
襄阳如此重要,如果襄阳能屯驻“精锐之师”,李成能轻易从襄阳逃跑?
襄阳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哎……,都是不动脑筋的人哟,……
-----------------------------
哈哈哈哈!李纲建议“将精锐之师屯驻于襄阳,逼近刘豫的巢穴”,你哀嚎这是“说得比唱的都好听”;那赵构“严命岳飞进屯襄阳,一窥陈、蔡”,是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你的智商都已经是负数了,怎么还在下降呢?继续哀嚎吧!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01

李纲是以收复旧疆为目标来考虑的,他的设想是先把襄阳建成坚固的堡垒,使伪齐的兵力不能从容调动;在充分准备之后,再“直从襄汉定中华”。这一战略设想能否变为现实,有一个关键性的前提,那就是先恢复荆襄的农业生产,解决(至少部分解决)军需供应,然后才能调重兵进屯襄阳。而赵构、张浚在这一前提条件尚不具备时,就急于调动岳飞,显然不是从恢复中原的全局考虑,而只是为了减轻东线的压力,以确保东南。
从岳飞这段时间的一系列行为来看,他与李纲的思路非常相近。所谓的“不可用兵”,准确地说,是“现在暂不可用兵”;岳飞并非反对北伐,而是反对在准备不足时仓促北伐。
摆在岳飞面前的是两件大事——练兵和积粮。作为一军的统帅,他不愿在饿死士兵和残害百姓中做选择;作为一个以报国救民为己任的将领,他希望每一次出征都获得能够获得的最大战果,因为他比谁都清楚,为了一次征战,百姓要承受怎么的负担。而赵构、张浚把确保东南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为此不惜付出代价。
这就是北伐分歧的根源所在。
岳飞在镇江没能说服张浚,在临安没能说服赵构,于是借母丧拖延了几个月时间。对岳飞的这一行为,赵构、张浚肯定是会有不满的(尽管他们知道岳飞的理由)。不过,这件事倒也没在他们之间留下多大的阴影,因为岳飞在粮食成熟之时开始了第二次北伐,并且战果远远超出了赵构、张浚的预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五、岳飞第二次北伐

岳飞回到鄂州军营之后,着手部署大军移屯襄阳。不久,他得知屯驻于荆南府王彦即将带着他的八字军一万人马离开荆湖北路,前往临安。
此前,王彦奉命率领八字军移屯荆南府,朝廷将其军号改为前护副军。半年前,王彦突然身患重病。赵鼎和张浚颇为担心,万一王彦病故,他的军队就将无人统率。他们二人商议之后,决定让王彦出任襄阳知府兼京西南路安抚使,将八字军移屯襄阳府,划归岳飞节制。其用意是:如果王彦万一有个好歹,就顺势将八字军并入岳家军。可是,王彦坚决辞免这项任命,他上奏给朝廷的理由是:与岳飞有嫌隙,无法共事。不久,王彦的病情又有好转,于是朝廷决定干脆将八字军调驻临安府。
八字军的骨干都是河北的忠义之士,有丰富的与金兵作战的经验。值此图谋北伐之际,这支劲旅却要离去,岳飞自然深感惋惜。同时,他知道王彦不肯与自己共事,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不愿受昔日的部下节制,二是十年前岳飞对他的猜忌和违抗还让他不能释怀。
于是,岳飞派人去给王彦送信,约请这个当年的上级在鄂州停舟一见。岳飞想当面向王彦致歉,争取他的同意,由他们二人共同奏请朝廷,把八字军留在荆湖。

——————————————————————
附录 赵鼎 《奏王彦移军事宜》
臣等适蒙宣谕王彦移军事。臣中间与张浚议及此事,浚言彦病甚,其次无可委之人,万一彦死,其众无所统属,所以有并归岳飞之意。傥如早来圣谕,召彦赴阙,则荆南钱粮不足,其次既无可以倚仗之人,切虑别致生事。臣等商量,欲作书与岳飞,候飞移军襄阳驻札定,然后行下王彦除命,及一面召彦前来,则其众已在襄阳部内,不能转动矣。更合取自圣裁。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
宝文阁直学士、新知扬州刘洪道为宝文阁学士、知襄阳府,赐银、帛三百匹两。先是,新除保康军承宣使、知襄阳王彦以岳飞嫌,辞不赴。都督行府奏令彦以前护副军都统制兼本府参议军事,遂命洪道代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03

不久,送信人带回了王彦的答复,他同意在鄂州停舟一见。
七月初秋的一天,岳飞率领幕僚和部将在江岸上迎候王彦的到来。而王彦却少了些雅量,他先泊船于鄂州上游,待到风顺的时候,命士兵们解缆扬帆,顺风顺水,直下鄂渚。
岳飞站在岸边,望见王彦的船队飞驶而过,心中的失望可想而知。尽管王彦的行为确属无礼,但此时的岳飞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桀骜倔强的青年了,他的气量大了许多。他目送船队远去,不仅没有半句不满的言语,还在幕僚和部将面前赞叹了王彦许久。
王彦的八字军调往临安后,中线防区就只剩下岳飞一军。

大约就在这时,岳飞发布了讨伐刘豫的檄文——
“伪齐僭号,窃据汴都。刘豫曾是大宋的台臣,屡屡蒙受任用,国难当头之时,本应坚守气节,尽忠效死,以报国恩,却竟敢背弃君父,逆天而行。蒙受祖宗涵养的恩泽,却反目而为仇怨;以华夏礼义之俗,甘心侍奉夷狄。为人臣子,却妄想扰乱正统,试问如此面目,何以见人?居然还妄图占据襄汉,还想窥视川蜀,专犯天下之大不韪,实乃自取灭亡。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
是日,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王彦发荆南,以所部八字军万人赴行在。统制官焦文通、准备将赵樽等偕从焉。彦未至鄂州,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岳飞使人邀请,舣舟相见,彦许之,而俟风顺,即解缆张帆下鄂渚,其疾如飞。飞岸观其过舟,叹伏久之而去。

《鄂国金佗稡编》卷十九《奉诏移伪齐檄》
契勘伪齐僭号,窃据汴都,旧忝台臣,累蒙任使,是宜执节效死,图报国恩,乃敢背弃君父,无天而行。以祖宗涵养之泽,翻为仇怨;率华夏礼义之俗,甘事腥羶。紫色馀分,拟乱正统,想其面目,何以临人?方且妄图襄汉之行,欲窥川蜀之路,专犯不韪,自速诛夷。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04

“我国家厄运已销,中兴在即,天时既顺,人意悉谐,军中全是勇武的壮士,都渴望一快不平之忿。现在王师已经尽压于淮河、泗水,东指海州、沂州,驿马交驰于道路,羽檄频传于军前。所以,本宣抚司得以兼收南阳智谋之士,号召大河忠孝之人,仗义以行,乘时而动,金、洋之兵出其西,荆湖之师继其后。
“三军将士同心一德,足以荡平伪齐的群枭,但朝廷三令五申,实不忍心残害我大宋的赤子。所有沦陷州县的所有官吏、兵、民等,屈身事贼原不是出自本意,一定都属胁从,是迫于逆贼的淫威,而又无路逃归。
“如今本宣抚司奉旨讨伐罪逆,拯救黎民,务求安集,对百姓秋毫无犯。倘若能开门迎降,或愿意倒戈以为前驱,或捧壶浆迎王师于道路,自然可以回归原籍,不改职业,重新成为大宋子民;如果执迷不悟,甘心当叛国之人,嗾桀犬以吠尧,詈猎师而哭虎(教唆桀的犬向尧狂吠,责骂打死猛虎的猎人而为猛虎的死痛哭。比喻助纣为虐,责善怜恶。),则本宣抚司必将躬行天罚,届时玉石俱焚,祸并宗亲,辱及父祖,不仅是今日之逆党,还将留千载之恶名。顺逆二途,尚宜早作抉择,不要等到兵戈逼近之时,追悔莫及……”

——————————————————————
附录 《鄂国金佗稡编》卷十九《奉诏移伪齐檄》
我国家厄运已销,中兴在即,天时既顺,人意悉谐,所在皆贾勇之夫,思共快不平之忿。今王师已尽压淮、泗,东过海、沂,驲骑交驰,羽檄叠至。故我得兼收南阳智谋之士,提大河忠孝之人,仗义以行,乘时而动,金、洋之兵出其西,荆湖之师继其后。
虽同心一德,足以吞彼国之枭群;然三令五申,岂忍残吾宋之赤子。尔应陷没州县官吏、兵、民等,元非本意,谅皆胁从,屈于贼威,归逃无路。我今奉辞伐罪,拯溺苏傒,惟务安集,秋毫无犯。倘能开门纳欵,肉袒迎降,或愿倒戈以前驱,或列壶浆而在道,自应悉仍旧贯,不改职业,尽除戎索,咸用汉条;如或执迷不悟,甘为叛人,嗾桀犬以吠尧,詈猎师而哭虎,议当躬行天罚,玉石俱焚,祸并宗亲,辱及父祖,挂今日之逆党,连千载之恶名。顺逆二途,早宜择处,兵戈既逼,虽悔何追。谨连黄榜在前,各令知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05

(按:此檄文又见于《新安文献志》卷四十,称其出自岳飞幕僚胡闳休之手,作于绍兴六年二月。但参阅《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鄂国金佗稡编》所载的绍兴六年二月的《省札》等史料,可以发现此檄文作于绍兴六年二月的可能性极小。岳飞二月二十日向赵构辞行,到达鄂州军中应在三月,按理胡闳休不可能在岳飞未到达鄂州时就草拟了檄文;另外,檄文中有“今王师已尽压淮、泗”之语,应是指韩世忠屯楚州、张俊进屯盱眙、刘光世进屯庐州、杨沂中进屯泗州,以上部署完成于绍兴六年六月,岳飞得到消息应在七月,故而此檄文可能发布于七月,岳飞北伐之前或之初。)
檄文中宣称“兼收南阳智谋之士,号召大河忠孝之人”,乃是明确向刘豫表示——伪齐境内有不少大宋子民将支持王师北伐。这并不是吓唬一下刘豫,岳飞说得到就做得到,他“连结河朔”的策略已经开始显示成效,特别是梁兴、赵云到来后,岳家军与北方抗金义士的联络大大加强。绍兴六年春,伪齐虢州栾川县(今河南栾川)知县、修武郎李通又向岳飞投诚,带来五百多人的队伍,除了提供情报,还可担任此次北伐的向导。前期派出的探报也已侦察了京西北路一些州郡的虚实,岳飞据此制定了进攻方案。

——————————————————————
附录 岳飞 《李通归顺奏》
检校少保、镇宁崇信军节度使、充湖北襄阳府路招讨使、兼本路营田使臣岳飞状奏:契勘臣尝以国难未除,敌祸方炽,窃有意于恢复之事。深筹逆计,以为中原之士,性具五常,岂无忠义思报国家?特以身陷虏、伪之郊,未能奋发。于是多遣信实之人,密行宣布朝廷之德意,说谕约结,俾其磨濯一心,以待王师之举,相为应援。今有虢州栾川知县、修武郎李通将带五百余人,首倡归顺,已到邓州,除已差官前去引接犒劳外,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06

赵构、张浚下达的命令是从襄阳向东北方向的蔡州、陈州进攻,而岳飞审时度势之后,认为主攻方向应该选择西北面。当然,皇帝和朝廷的命令不可违抗,此时再上章请示,等待批复也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岳飞兼顾二者,制定了一个声东击西的作战计划——派牛皋率领偏师先向东北方向进攻,这既是遵奉朝廷之命,又可以迷惑刘豫,吸引住伪齐的兵力;岳家军主力则乘敌不意,奔袭商州、虢州,战略目标是打通与西北吴玠军的联系。
八月初,牛皋率领所部人马从邓州出发,向镇汝军(今河南鲁山)进击。镇汝军是牛皋的家乡,他对这一带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伪齐镇汝军守将是薛亨,此人骁勇善战。牛皋要打的是一场硬仗,但他的表现的确是出色,很快就派人送回了捷报——击破镇汝军,生擒了薛亨。
岳飞大喜,他料定牛皋造出声势后,刘豫一定会错误判断岳家军此次的主攻方向,把兵力向颍昌府一带集中,西面则会疏于防备。于是,他一面命牛皋继续摆出威逼颍昌的架势,一面命王贵、董先、郝晸、杨再兴等将领立即率主力向西北方向急进。

——————————————————————
附录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六十九
是役也,伪汝军薛亨素号骁勇,岳飞以牛皋当之。皋请生擒以献,果获亨以归,飞大奇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赵构计划的进攻路线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07

王贵首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奇袭了虢州的卢氏县(今河南卢氏),夺取了伪齐屯积在这里的十五万石粮食。显然,岳飞事先得到过可靠情报,知道这里有粮食,而伪齐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仓皇败退时连粮仓都没来得及烧掉。
解决了军粮,就有了继续进攻的条件。随后,岳家军以卢氏县为立足点,分兵连克虢略(今河南灵宝)、朱阳(今河南灵宝市朱阳镇)和栾川(今河南栾川)三县,收复了虢州全境。接着又继续向西,连战连捷,一举收复了商州及所属上洛(今陕西商州)、商洛(今陕西商州市商洛镇)、洛南 (今陕西洛南)、丰阳(今陕西山阳)、上津(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五县。
商、虢两州都属陕西路,本非岳家军的战区。攻克商州后,岳飞一面向朝廷报捷,请朝廷赶快命令吴玠的部将邵隆前来赴任,一面派人飞马去吴玠处报信。
此前,邵隆曾上奏朝廷,指出商州乃是要害之地,不可不力取,得商州而后方能经营关中。当时朝廷任命他为商州知州,令他和金州 (今陕西安康市)守将郭浩(王彦调往荆南府时,南宋朝廷任命郭浩守金州)共同谋划收复商州。而现在,岳飞直接替他们把任务完成了。
岳飞此举,使我们隐约看到了他心中酝酿的收复旧疆的方略——先复关中,再图中原。(在下文的《疑案十四*淮西兵变》还将详细说明。)

——————————————————————
附录 《鄂王行实编年》卷四
八月,遣王贵、郝政、董先攻虢州寄治卢氏县,下之,歼其守兵,获粮十五万石,降其众数万。

《忠正德文集*丙辰笔录》
初七日,登平望。是日,岳飞捷奏至,遣偏将收复商州,且乞催已差知商州解隆速来之任。解隆,安邑人。敌犯河,解隆与其兄纠率乡民,屡与敌战。兄为敌获,大骂而死。隆收残众,转战入蜀,隶吴玠麾下。数立功,且遣人赴阙,陈奏商州要害之地,不可不力取,得商则可以经营关中。寻命知商州,俾与金守郭浩经营收复,今则岳飞先得之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西路主力作战示意图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08

占据了商州、虢州,向北可以控扼黄河,向西可进取关中,向东可以威胁西京洛阳。这两个军事要地的光复,给伪齐河南、陕西的兵力之间的联络设置了巨大障碍,同时还使中线的岳飞军与西线的吴玠军的控制区域联在了一起。
至此,刘豫才终于是看明白了岳飞的战略意图,但是为时已晚,并且牛皋又率军逼近颍昌,他也不敢不防,想抽调兵力已是力不从心,只得派人去金国搬救兵。
西路的岳家军主力收复商州之后,又调头向东,兵分两路,一路由王贵率领,从栾川直取伊阳;一路由杨再兴率领,由卢氏县北上长水(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南)。
八月十三日,伪齐顺州安抚司都统制孙某、后军统制满在率部在长水县的业阳迎战。骁勇善战的杨再兴哪里会放过这个立功的机会,当即率军猛扑了上去,一战将伪齐军杀得溃不成军,阵斩孙统制,生擒了满在,杀死伪齐军五百余人,俘虏一百余人。
杨再兴马不停蹄继续推进,十四日抵达长水县南的孙洪涧。伪齐顺州安抚使张宣赞试图依托涧水阻挡岳家军,率领二千多人与杨再兴隔涧列阵。两军展开了激烈的箭战,伪齐的军兵马上领教到了岳家军弓箭的厉害。岳飞早就把自己的箭法在军中广为传授,岳家军的将士中很多人不仅能左右开弓,而且射击精准。

——————————————————————
附录 岳飞 《复西京长水县捷奏》
起复检校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臣岳飞状奏:
据统制官王贵申:遵依指挥,差武经郎、第四副将杨再兴等统率军马,前去收复西京长水县去后。今据申:八月十三日进兵到长水县界业阳,逢伪齐顺州安抚张宣赞下孙都统,并后军统制满在,拥贼兵数千人拒敌。当时分布军马掩击贼众,杀死五百余人,生擒后军统制满在并徒众一百余人,及当阵杀获孙都统首级,其余残党尽皆奔溃。再兴遂再进兵,于今月十四日到本县界孙洪涧,再逢张宣赞亲率贼马二千余人,隔河相射,遂鼓率人马斗敌杀散。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109

箭战持续了没多久,伪齐军就支撑不住。杨再兴见状,一马当先冲过了孙洪涧,率领将士发起了猛烈的冲锋,将伪齐军杀得四散奔逃。
杨再兴对岳飞的战法颇有领悟,一旦得手就穷追猛打,不给对手以喘息的机会,直到把对手彻底打垮为止,绝不让他们恢复、调整之后再来反扑。
十五日夜里二更,杨再兴率军猛扑长水县城,一举将其攻破。伪齐军又是连粮仓都没来得及烧掉就仓皇败逃,岳家军又缴获了二万余石粮食。杨再兴当即下令,把粮食分给士兵和当地的贫苦百姓。
随后,杨再兴乘连胜之威,又克永宁、福昌两县,并夺取伪齐的一个马监,缴获了一万余匹战马。至此,他距离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只有一百多里了,并且前面已无险阻。
岳家军发动进攻半个月以来,伪齐军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岳飞本可以考虑是否进兵洛阳了,然而,此时后方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岳飞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由于转运司的运送能力不足,粮草未能尽时送达,襄阳府那边已经断粮。
后方供应已经中断,尽管岳家军还可以继续尝试因粮于敌,但伪齐败连败之后,很可能会吸取教训,如果他们烧粮而遁,岳家军就将陷入困境。到那时,生存下去的惟一办法就是强夺当地百姓的粮食,这是岳飞绝不会做的。

——————————————————————
附录 岳飞 《复西京长水县捷奏》
至次日二更已来,收复长水县了当,夺到诸色粮斛二万余石,给散百姓、官兵食用,即时招抚,并与安业,别无分毫骚扰,申乞照会。

《鄂王行实编年》卷四
复长水县,得粮二万余石,以给百姓、官兵。于是,西京险要之地尽复,又得伪齐所留马万匹,刍粟数十万,中原响应。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2015-04-06 16:02:19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线装书翻译先生,你看看,岳珂才说王贵等人在卢氏县“歼其守兵,获粮十五万石,降其众数万”,怎么后方供应已经中断,“岳家军就将陷入困境”?
王贵缴获的难道是有毒的粮食?
请线装书翻译解释解释哟,笑看笑看,……啊哈哈哈哈,笑一笑,十年少。
-----------------------------
@mkopmn 2015-04-06 21:09:15
王贵缴获的十五万石粮食去哪了?怎么会那么快吃完了?
-----------------------------
哈哈!你们自己算算呀,十五万石粮(提醒你们一下:不是十五万石米)能支撑多久?刚收复的虢州、商州是否要据守?至少需要多少军民?要坚持到来年庄稼成熟需要储备多少粮食?京西的抗金义军需不需要粮食?
两个吃了今天不管明天的文盲,只顾自己吃不管别人的家伙。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忘川求水 2015-04-06 21:36:17
湖东兄,有些问题想请教。后勤只是误期而非断绝,7月稻米新熟,民间应该有大量余粮,岳家军可以向当地百姓购买粮食而非强夺,等后勤跟上就缓过来了。所以为何不当地就粮?8月出师,在卢氏还夺取伪齐大量粮草,何以杨再兴部出征一月不到就粮草不继,出兵前难道没有统筹安排过吗?岳家军缺粮,而赵构张浚却屡屡催促岳飞出兵,岳飞为何不学刘光世张俊找种种借口,或者直说无粮出战,却以守丧为由弃军上庐山来拖时间,感觉很是......
-----------------------------
忘川兄问到关键点上了!
绍兴六年的北伐分歧的根源在于赵构、赵鼎、张浚与李纲、岳飞在战略目的上有根本的不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忘川求水 2015-04-06 21:36:17
后勤只是误期而非断绝,7月稻米新熟,民间应该有大量余粮,岳家军可以向当地百姓购买粮食而非强夺,等后勤跟上就缓过来了。所以为何不当地就粮?
-----------------------------
我在反复研究这段历史的各种史料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岳飞第二次北伐,军队的战斗力已全然不是问题,制约他的是后勤,从某种意义上说,粮食决定了岳飞的作战计划。
7月稻米新熟,京西百姓应该有余粮,但余粮恐怕不足以支撑到第二年麦熟。这是因为:1、京西路残破尤甚;2、刘豫为了筹集军粮,加给百姓的负担极重。伪齐的赋税的具体情况,现无详细史料可查,但从南宋的史料中可以窥见一斑,例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记载:赵构听说伪齐的赋税后,曾对宰执大臣说:“吾民为刘豫虐用至此,朕心恻然!”
在百姓粮食不足的时候,用钱买与强夺没有区别,除非岳飞将来能够运粮过来卖,这在当时是不可能的。
从岳家军主力的作战经过来看,他们首先就是夺粮;夺粮之后,除了供应军需,还在帮助当地义军,还在赈济百姓。
此举一方面是救百姓,另一方面也是极为重要的政治策略。岳飞北伐伪齐,一直坚持以下几个原则:1、不杀投降的汉人;2、释放俘虏;3、对百姓秋毫不犯;4、尽力帮助百姓。
这一政策的结果是彻底瓦解了伪齐的军队。当伪齐的士兵发现,和岳家军对阵时,坚持作战可能会送命,而投降不仅绝对可以保证性命无虞,而且会受到优待,那何必还要去拼命?岳家军不仅不会抢劫他们的家属,不会掳掠他们的妻女,还把从伪齐官府、军队夺取的粮食发给百姓,他们有什么理由去拼命?
这让伪齐的将领胆寒——在两军阵前,只要岳家军展示出军威,然后大喊一声:“不愿为逆贼卖命的,就地坐下。”这仗恐怕就胜负立判,不用再打下去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忘川求水 2015-04-06 21:36:17
8月出师,在卢氏还夺取伪齐大量粮草,何以杨再兴部出征一月不到就粮草不继,出兵前难道没有统筹安排过吗?
-----------------------------
杨再兴部并没有缺粮,如上文所述——
十五日夜里二更,杨再兴率军猛扑长水县城,一举将其攻破。伪齐军又是连粮仓都没来得及烧掉就仓皇败逃,岳家军又缴获了二万余石粮食。杨再兴当即下令,把粮食分给士兵和当地的贫苦百姓。
岳飞的《复西京长水县捷奏》中说:夺到诸色粮斛二万余石,给散百姓、官兵食用,即时招抚,并与安业,别无分毫骚扰。
可以判定,岳家军并不是仅仅在长水县这么做。
我在正文里写的是——
此时后方传来了不好的消息——岳飞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由于转运司的运送能力不足,粮草未能及时送达,襄阳府那边已经断粮。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忘川求水 2015-04-06 21:36:17
8月出师,在卢氏还夺取伪齐大量粮草,何以杨再兴部出征一月不到就粮草不继,出兵前难道没有统筹安排过吗?
-----------------------------
《宋会要辑稿》兵一五之六
七年正月七日,中书、门下省言:京西、陕西路归正百姓,已令岳飞同霍蠡拨牛借种,招募耕种,尚虑失所。
诏:岳飞于大军粮斛内支米(注意:不是支粮)一万石,拨付诸州,专充赈济,仍多出榜晓谕。

从这则史料可见,岳飞除了“拨牛借种”之外,在秋收前还须救济百姓。
如果只考虑本军,只考虑当下,倒是容易,但要同时考虑军队、义军、百姓,考虑各地一年必须的储备,这个统筹安排就完全不一样了。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