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79

2、用兵谋略不足;
3、未能精通阵法;
4、作战时不知设伏。
应该说,李纲对军事的理解和对大将的能力判断是存在很大偏差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毕竟是一个文人,对野战的认识水平的确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从建炎元年后就一直在南方,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几员大将作战,也无法得知他们作战的详细情况。
论治军能力和用兵谋略,岳飞已经显示出相当出众的才能,而李纲对此尚无察觉。随着兵器的发展与改进,古代的阵法已经难以适应当时作战的需要,正如岳飞所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飞、吴玠、韩世忠都在实战中改进自己的战术,而李纲则主要是从战争史中研究。至于作战时设伏,其实岳飞、吴玠、韩世忠都在运用,如吴玠在蜀口、韩世忠在大仪镇都曾伏击过金军。可能是因为李纲只能看到他们的捷报,无从知晓他们详细的作战过程,所以对此尚不知晓。
虽然李纲在战术问题的认识和对大将才能的判断上颇有局限,但他在战略上,他却是很有见地的,这主要表现在他指出的“未尽善者有五”: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80

一、南宋的经济虽在恢复之中,但朝廷尚缺乏有力的举措,目前的经济力量还难以支撑大规模、长期的战争;
二、南宋现有的后勤能力无法保证在东线、中线战场足量、及时地运送军需物资;
三、南宋军队军队尚未具备有效克制金国铁骑的手段和能力,如果金军救援刘豫,宋军并无胜利的把握;
四、万一丧师或遭受重创,后果将十分严重;
五、过于张大声势,暴露了进攻方向和意图,使敌人能够及时备战。
正是基于上述担忧,李纲提出了一个“东线小试锋芒,中线屯兵牵制,海道出其不意”的作战方案。相对而言,这一方案所耗费的国力较少,后勤的压力较小,万一战败,损失也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李纲主张岳飞屯兵襄阳,起到牵制作用,但暂不进攻京西路。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中线岳飞一军的军需供应主要依靠江南西路和荆湖南路,而这两路刚刚遭受天灾,粮食严重减产,难以支付庞大的军事开支;
二、中线的后勤运送较之东线更为困难,必须跨越七百里无人区。
这对分析这段历史是一个重要的提示——如果《三朝北盟会编》所记的岳飞认为“不可用兵”属实,那么他很可能是出于与李纲相同或类似的担忧。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下面我们来看看当时江南西路和荆湖南路的情况。在现存史料中,清楚地记载着这两路的灾情——
绍兴五年,荆湖南路遭遇大旱,这虽然给岳飞平定洞庭湖寇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更使当地的农业蒙受了巨大损失。
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权安抚司公事薛弼在绍兴六年元月给朝廷上过一道报告灾情的奏章(朝廷于二月收到)——
“最近接到朝廷的命令,催促本路供应岳飞一军月桩钱九万贯,以及拨付上供米十万石送往鄂州,另拨四等折钱余米;此外,还须拨二万石米供应给荆南府的王彦一军,拨一万石供应给鼎州。
“愚臣现在兼管潭州,对帅、漕两司的虚实十分清楚。本路因去年遭受大旱,百姓流离,不得不对重灾区减免赋税。现在收上来的税米,包括五等下户的折钱在内,通共不及三分(指正常数额的十分之三),实在是无法支给。本路的军队从去年十一月起就只能折半支付军饷,即便如此,还拖欠着一个月,士兵的口粮等也筹措不齐……
“到了十二月,连续天阴,雨雪不止。从下旬起,雪霰交作,间有雷电,冰凝不解,深厚及尺。州城内外,饥冻僵仆而死的百姓不可胜数。官府用度牒招募僧人掩埋尸体,十日之间,就剃度了不少人(指应募掩埋尸体而获得僧人身份)。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八
(庚戌)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权安抚司公事薛弼言:
近以朝廷催趋应副岳飞月桩钱九万贯,并拨上供米十万石往鄂州,又拨四等折钱余米应副岳飞,又拨二万石应副荆南王彦,又拨一万石应副鼎州。
臣愚兼管潭州,备见帅、漕两司虚实。本路因旱甚民流,检放之余,通不及三分税米,内仍有五等下户折钱之数,委无可以支给。本路大军并将兵自十一月折半支钱,尚自拖欠一月及口食等米,无可指准。逐旋守等诸县,催趣残零,放不尽税,斗升支散,惴惴有旦暮之忧。
今来十二月积阴,雨雪不止,自下旬雪霰交作,间有雷电,冰凝不解,深厚及尺。州城内外,饥冻僵仆,不可胜数。除用度牒招募僧行随即瘗埋,旬日之间阅实,剃度僧行不少。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2015-03-07 23:44:18
更新了
-----------------------------
抱歉!让各位久等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82

“从中冬起粮食就开始匮乏,城内白昼里有人抢劫,城外则已是十室九空,很多人迫于饥饿穷困而当起了盗贼,十几个结成一群,持杖抢夺过往的旅客、舟船,许多道路几乎不能通行。
“官府派遣缉捕官昼夜巡察,一发现盗贼,随即擒获,或处决或流配,没有哪一天停息过,最近才算是稍有好转,流离的百姓渐渐归家,开始垦治田亩。
“遭受这场冻雪之灾,因饥寒而死的百姓枕籍于道路。虽然从席益在任时起,官府就设置了三个场地施粥,以救济灾民,但灾民越来越多,甚至市井居民、军营里的妇女家属,也顾不上羞耻,跟着乞丐一起来乞粥。
“从灾害的情况看,朝廷本应倍加赈济、抚恤,以彰显陛下仁德爱民之意;更何况本路的州县频繁遭受战祸,残坏尤甚。那些出九死而遇一生的幸存者,去年又经历‘五大’——在大兵、大火、大旱、大饥之后,又遇到大雪。
“即便是动用本路所有的钱粮积蓄,使尽全力赈济灾民,恐怕还难以支撑到庄稼成熟之时,因为现在距麦子成熟还有四个月,距水稻成熟还有七个月。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拨钱九万贯,还要拨米供应四处的军队,不仅上供的米早已无可支移,钱也是无从筹措,就只能让各州各县敲骨吸髓地榨取,只会使百姓更加无法生存。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八
自中冬阙食,城内白昼剽劫,城外十室九空,盗贼迫于饥穷,十数为群,持杖剽夺行旅、舟船,道路几于阻绝。除散遣缉捕官昼夜巡察,遇有发露,随即擒获,斩决流配,殆无虚日,近方少戢,流移渐归,垦治田亩。遭此冻雪,寒饿死损,枕籍道路。虽自席益在任,分置三场给粥以济日,近数目加增,至市里居民、逐军营妇,不惮愧耻,与乞丐随逐仰给。
观此灾沴,正宜倍加赈恤,以副陛下仁民爱物之意;况本路州县累经敌马,残坏尤甚。遗黎九死之余,去岁一年备兼五大——大兵、大火、大旱、大饥,今复大雪。若通融一路所有,极力救济或恐不能延及秋熟。盖去麦熟尚四月,禾熟尚七月。若更拨钱九万及拨米应副四处,非唯上供已无可支移,其钱亦何由办?足定见州县剥肤捶髓,百姓愈不聊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83

“此前,臣见帅司的激赏库里还有一些储备,屡次请求将其拿出来供应湖南的军队。但在席益移镇时,罄竭激赏库所有,也只够他迎新送故的花费。如今帅、漕两司空虚,无一月之储,而拖欠诸路大军的钱粮越积越多。万一雨雪不止,粮食移运不继,百姓饥寒并至,可能会生出祸患。到那时,就是诛杀了臣,也将无补于事。
“臣也知道朝廷的费用很大,不敢请求朝廷下拨钱粮赈灾,只盼望陛下特降睿旨,免除本路供应诸处钱、米的任务。”
薛弼的奏报的灾情的确是触目惊心,赵构下诏命他赶紧措置赈济之事,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如果官府还要逼迫,那是会出大事的。当然,原本计划供应给岳飞一军的钱粮只能落空了。
不仅湖南如此,江西也好不到哪去。除了少数地区如抚州交纳了二千余石米外,江西大部也无力按原定计划供应军需,原因是“灾伤至甚”。
右谏议大夫赵霈禀报赵构:“东南很多地区去年遭受旱灾,今年春天的饥荒特别严重,以湖南为最,江西次之,浙东、福建又次之。”
从这些记载可以清楚地看出,除两浙西路获得丰收,江南东路基本正常之外,长江以南的另外四路全部欠收。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八
臣昨尝以帅司激赏有备,屡乞责办,相兼应副湖南军马。及席益移镇,罄竭所有, 祗了迎新送故之费。今帅、漕两司空虚,无一月之储,而大军诸兵有拖欠之积。万一雨雪不止,移运不继,饥寒并至,或生他虞。虽诛责臣身,无救于事。亦知朝廷费广,不敢别觊支降,唯望特降睿旨,将应副诸处钱米速赐蠲免。
诏弼将节次降到米斛疾速措置赈济,仍具去年上供苖米正色及折钱实数申尚书省。(著此以见湖南事宜,兼自来监司所奏灾伤未有如此之详者,故全载之。)

初,上以江西、湖南旱,命四等下户苖米皆令折纳价钱,而江西漕司请放税四分已下者,仍理本色。至是又言:抚州已催二千余斛,它郡皆无之,乃诏洪、吉等州分析。殿中侍御史王缙言:“去岁灾伤至甚……”

乙巳,右谏议大夫赵霈言:“去秋旱伤,连接东南。今春饥馑,特异常岁,湖南为最,江西次之,浙东、福建又次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湖东隐士 2015-03-08 20:26:53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79
2、用兵谋略不足;
3、未能精通阵法;
4、作战时不知设伏。
应该说,李纲对军事的理解和对大将的能力判断是存在很大偏差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毕竟是一个文人,对野战的认识水平的确有限;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从建炎元年后就一直在南方,没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几员大将作战,也无法得知他们作战的详细情况。
论治军能力和用兵谋略,岳飞已经显示出相当出众的才能,而......
-----------------------------
@橙色指挥官 2015-03-10 22:18:17
湖东兄对李纲的总结相当到位了。
-----------------------------
尽量做到客观,不因其功而掩其短。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84

显然,岳飞一军的钱粮供应肯定面临困难,而且只能在绍兴六年秋收之后才有可能缓解。
要想从中线出兵北伐,必须预先在襄阳囤积粮食。早在绍兴四年夏岳飞第一次北伐时,他就提出过“夏秋运粮,冬春固守”的方案(相关讲述请回顾《疑案十*争夺襄阳》),但是这一计划却一直没有条件实施,岳飞先是绍兴四年冬东援淮西,继之于绍兴五年春夏洗荡洞庭,根本不可能往襄阳积粮。到了绍兴五年秋,严重的灾情使粮食欠收,哪里还会有余粮运往襄阳?
如果岳飞挺进中原,必须要因粮于敌,也就是要在京西路解决粮食供应。这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夺取伪齐的军粮,二是让京西路的百姓供应。夺取伪齐的军粮并无把握,正如李纲说的,伪齐军战败时可能会焚粮而退。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只能让京西路的百姓供应王师了。
但是,京西路的百姓承受得了吗?在伪齐境内,京东路的农业生产情况相对较好,而京西路大部残毁严重,疮痍未复,如果再把战争负担加到京西路的百姓头上,他们可能相当悲惨。
以严治军,以仁待民的岳飞自然是不愿意去做这种残民之举的,他的志向是复旧疆,雪国耻,同时也要救百姓。
那么,岳飞是不是因为以上情况而坚持认为“不可用兵”呢?这可以从他回到鄂州后的行为看出端倪……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85

四、岳飞三诏不起

绍兴六年三月,岳飞回到鄂州。当月二十六日,岳飞年过七旬的母亲病逝于军营中。他悲恸至极,一连三天水米不进,哭得双目红肿,眼病复发。
按照当时礼法,岳飞须“丁忧”三年(实际上不满二十七个月),但遇特殊情况时,朝廷可以“夺孝为忠”,命“丁忧”的官员居官守丧,称为“起复”。
岳飞立即给朝廷上了奏章,请求丁忧守制,然后不等朝廷回复,就扶着姚氏的灵柩,到江州的庐山安葬。若是在寻常时节,岳飞此举倒也无足为怪,但朝廷正催促他移屯襄阳,准备北伐,他不等朝廷回复就丁忧守制就颇有些离奇了。北伐是何等大事?毫无疑问,赵构一定会命岳飞起复,岳飞对此也不会不知,他怎么能不等朝廷批准就直接离职呢?
然而,更加出人意料的事还在后面。
四月七日,朝廷获悉岳母病故,岳飞解官而去的消息,赵鼎立即奏请赵构下令岳飞起复。四月八日,枢密院照会岳飞起复,赵构派东头供奉官邓琮持告前往抚谕,并赐岳飞银一千两、帛一千匹,同时令湖北、京西宣抚司的官属、将佐、本路的监司、鄂州的守臣立即敦请岳飞回军治事。四月九日,赵构又下了正式的起复制。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
乙巳,诏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丁母忧、已择日降制起复。缘见措置进兵渡江,不可等待,令飞日下主管军马,措置边事,不得辞免。
先是,飞母庆国太夫人姚氏卒于军,飞不俟报,乃解官而去。上闻之,诏飞起复,遣东头供奉官邓琮持告抚谕,赐银帛千匹、两,令官属、将佐、本路监司、本州守臣日下敦请治事。翌日降制。

《鄂国金佗续编》卷二九赵鼎《乞起复》
臣等契勘,今日据岳飞下参谋官李若虚申:“岳飞于三月二十六日丁母忧,乞别差官主管人马。”臣等检会大将丁忧,例合起复,缘初八日歇泊假,欲从密院先降指挥,照会起复,令日下依旧主管人马,措置渡江。于初八日进熟状,锁院,初九日降制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2015-03-14 09:35:54
@橙色指挥官 2015-03-11 11:03:45
哟,你知道六郡的意义啊?谁都无力派出重兵守卫?拜托你说话有点底限,啥结论给出点出处,别自己拍脑袋玩发明……
88888888888888
还要我给你这个豆腐脑“给出点出处”,真是好笑,杀鸡焉用牛刀,看看隐士先生如何扇你耳光就足以:
@湖东隐士 时间:2015-03-11 22:34:43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84
显然,岳飞一军的钱粮供应肯定面临困难,而且只能......
-----------------------------
哈哈!你真够无耻的,我仅仅分析了绍兴五年、六年的情况,只能说明这两年南宋无法派重兵屯驻襄阳。几年以后呢?你这个历史盲知道几年以后的情况吗?你知道岳飞是如何把襄阳建成坚固堡垒的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jlflyfox 2015-03-14 21:07:50
过来看看岳飞!
另外,请新昌仁慧另开一贴吧
-----------------------------
呵呵!“新昌仁慧”是特来灌水捣乱的,在网上找些东西使劲往这贴。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86

岳飞扶护母亲的灵柩行至江州瑞昌县时,接到了枢密院的起复照会。他立即上奏请求守丧终制:
“臣出生微贱,父亲早丧,抚育教导全靠母亲。在国家出兵燕云之初,臣刚刚到束发之年,就从事军旅,立志为国尽忠,而不能顾及家庭。从跟随陛下履冰渡河起,臣的母亲就沦陷在河朔。臣先后十八次派人回乡寻找,才终于找到母亲的下落,将母亲接到江南。母亲虽然得以从虏祸中脱身,但惊悸致疾,一直疾病缠绵。臣忙于军事,未尝一日侍奉在母亲身边。如今遭此大难,臣每每追念母亲遭受的荼毒哀苦,就痛不欲生。
“陛下恩眷有加,命臣立即起复。微臣感戴陛下的深恩,但臣为人之子,生不能致菽水之欢,死不能终衰绖之制,觉得羞愧难当,天地不容。况且以孝移忠,事有本末,如果在内不能克尽事亲之道,在外又岂能有爱主之忠?
“臣已扶护灵柩前来江州,欲于江州或南康军界营葬。伏望圣慈矜怜余生,许终服制。”
赵构接到岳飞这道辞免奏章时,还没太在意,以为岳飞这是例行公事之举。他又给岳飞下了一道亲笔手诏——不许辞免。

——————————————————————
附录 岳飞 《乞终制札子》
草土臣岳飞札子奏:
臣今月十二日至江州瑞昌县界,准枢密院奏:勘会岳飞丁母忧,已择日降制起复,缘目今人马无人主管, 及见措置进兵渡江,不可等待。奉圣旨,先次行下,岳飞特起复,仍日下主管军马,措置边事,不得辞免。
伏念臣孤贱之迹,幼失所怙,鞠育训导,皆自臣母。国家平燕云之初,臣方束发,从事军旅,誓期尽瘁,不知有家。自从陛下渡河以来,而臣母沦陷河朔,凡遣人一十八次,始能般挈,得脱虏祸,惊悸致疾,遂以缠绵。臣以身服戎事,未尝一日获侍亲侧,躬致汤药之奉。今者遭此大难,荼毒哀苦,每加追念,辄欲无生。而陛下恩眷有加,即命起复,在臣么微,固 深衔戴。然臣重念为人之子,生不能致菽水之欢,死不能终衰绖之制,面颜有腆,天地弗容。且以孝移忠,事有本末,若内不克尽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臣已般挈扶护前来,欲于江州或南康军界营葬。伏望圣慈矜怜余生,许终服制。取进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新昌仁慧 2015-03-15 19:20:13
明眼人一看便知,吴佩孚的这首《满江红?登蓬莱阁》与岳飞那首著名的《满江红》有某些相似之处。事实正是如此。
......
作为这首词的最后一句:“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却让人们读到了吴佩孚的另一番心境。他没有像岳武穆那样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迈,而是表达了解甲归田,退隐“蓬山”,面壁信佛的心灵归宿。
-----------------------------
哈哈!有这样解读诗词的吗?

《满江红.登蓬莱阁》
北望满洲,渤海中,风浪大作!
想当年,吉江辽沈,人民安乐。
长白山前设藩篱,黑龙江畔列城郭。
到而今倭寇任纵横,风云恶。

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权弱。
江山如故,夷族错落。
何日奉命提锐旅,一战恢复旧山河,
却归来,永作蓬山游,念弥陀。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意大利彩票x01 2015-03-16 00:27:11
岳飞这种动不动就摞挑子的做法可以解读为性情中人,真不把权力势力放在心上,情商智商都高,最终遭残害是中华悲剧。连载到此,楼主对岳母剌字是如何考证的?
-----------------------------
事实并非如此,岳飞并非动不动就摞挑子,他此时离军是经过极为慎重的考虑的,并且从后来的事情看,此事还和幕僚、部将仔细商议过。
农历五月麦熟,七月稻熟,稻熟之日,岳飞下山,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北伐。
岳飞是不忍心“因粮于京西百姓”,同时,他洞悉了赵构此次北伐的根本点——为自保而出战。所以,岳飞在第二次北伐时,在服从赵构“一窥陈、蔡”的命令的前提下,另率主力长驱商、虢,打通了与吴玠的防区的联系,意在为收复中原奠定基础。
敬请关注下文!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2015-03-17 10:23:16
@湖东隐士 时间:2015-03-15 10:58:50
“臣出生微贱,父亲早丧,抚育教导全靠母亲。
88888888888888888888
“抚育教导全靠母亲”!
亏你说得出口!岳飞的母亲认得字吗?她能教导岳飞知书识礼?她能教导岳飞写出小重山?
线装书翻译先生,岳飞的学识是谁教导的,你打起火把四处找找到底是谁?
-----------------------------
无耻之徒,“抚育教导全靠母亲”是我说的吗?是来自于岳飞奏章的原文。
不识字的母亲就不能教导儿子吗?难道不能教岳飞填词就算不能教导?
你之所以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缘于你缺乏最基本的教养——连做人的起码底线都不知道。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五鲤鱼 2015-03-17 10:41:54
秦后人好搞笑。
-----------------------------
呵呵!凉热春秋不知道写史的述与论的区别,引用转述时必须严格保持史料原貌,分析评论时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按他的说法,只要觉得不对的,就应该直接把史料给改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87

此时,赵构已给张浚下了手书,命张浚派岳飞试探性地进攻京西北路的陈州、蔡州——
“韩世忠出战告捷,现在已全军还屯楚州,可谓是进退合宜,不失事机,这也是卿指授有方。卿可继续审度虚实,慢慢考虑下一步的计划,或可派遣岳飞出师一窥陈、蔡,使敌应对不暇。”(值得注意的是,赵构让张浚下令岳飞从中线出兵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让韩世忠同时在东线再发动一次进攻。按理说,如果两线同时进攻,伪齐会更加应对不暇,但赵构、张浚却没有这个打算。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指挥水平呢?还是另有原因呢?)
在这一决策下,赵构是绝不可能让岳飞离军守制的,但岳飞的反应却出乎了他的预料。
奉命持告抚谕的东头供奉官邓琮到达庐山后,向岳飞传达了赵构的圣旨,而岳飞要求穿着孝服领旨谢恩,这是还准备上章辞免的意思。邓琮不肯答应,而岳飞似乎也极为固执。
大约在五月初,赵构的第二道起复诏也送到了,岳飞仍旧拒绝起复,又给赵构上了第二道辞免奏札。这道奏札写得极为简单,没有像上次一样详细陈述理由,只是说恳请赵构再看一看他上次的辞免奏札,特许他守丧。

——————————————————————
附录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
壬寅,遣带御器械韩世良往楚州军前抚问,以淮阳之捷故也。仍以两镇节度使印赐世忠,且赐张浚手书曰:“世忠既捷,整军还屯,进退合宜,不失事机,亦卿指授之方。卿更审虚实,徐为后图,或遣岳飞一窥陈、蔡,使敌枝梧之不暇也。”

已而琮见飞于庐山寺,飞欲以衰服谢恩,琮不听。

岳飞 《乞终制第二札子》
草土臣岳飞札子奏:准枢密院札子,勘会臣母魏国太夫人姚氏身故,已降指挥起复,仍日下主管军马职事,不得辞免,仍具已供职日奏。臣契勘除已具辞免奏闻外,伏望圣慈检会所奏,特许臣终制。取进止。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疑案十三 北伐分歧 正文 6—13—88

话又说回来,岳飞也不太可能找到什么新的理由,何况他也不是那种会找理由的人。
一向节俭的岳飞在母亲的丧事上却破天荒地铺张了一回,大约他认为生前未能尽孝,现在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岳飞这些举动,使很多人觉得他有些泥古。但赵构、张浚却并不这么看,岳飞的第二道辞免奏札引起了他们的严重关注。很快,两道诏旨用御前金字牌从临安飞递往庐山和鄂州——
“岳飞请求守丧终制,朝廷已连降诏旨,不允所请,命岳飞即日回军主管军马,安排调发北上,并且不得再有陈请。另外,朝廷曾命湖北、京西宣抚司的官属、将佐、本路的监司、鄂州的守臣立即敦请岳飞回军治事,但岳飞至今尚未接受起复的恩命。显然,这是属官等不体谅国家的艰难,没有诚心恳请岳飞起复,导致边境战事没有人指挥。
“奉圣旨:命湖北、京西宣抚司属官等依照此前的命令,即日敦请岳飞回军治事。如果继续像以前那样拖延,导致岳飞再上辞免的奏札,则湖北、京西宣抚司的属官等全部贬官流放。
“仍札送岳飞,依照累降的诏旨,即日起复回军,疾速施行,不得再有陈请。……”

——————————————————————
附录 《辞免起复不允省札》
右勘会岳飞所请,累降诏旨不允,日下主管军马措置调发,不得再有陈请。及令本司属官、将佐、日下敦请治事,至今尚未祇受起复恩命,显是属官等并不体国敦请,致边事阙官措置。奉圣旨:令本司属官等依已降指挥,日下敦请依旧治事。如依前迁延,致再有辞免,其属官等并当远窜。仍札与岳飞,依累降诏旨,日下治事,不得更有陈请。今札送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检校岳少保疾速施行,准此。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凉热春秋 2015-03-18 09:12:24
我是问你,如果岳飞的父亲“早丧”,岳飞的书本知识,——如识字填词的本事是谁教的?
看来你又得装聋作哑了。
-----------------------------
哈哈!你的智力确实有问题。
岳飞的父亲什么时候死的,前文写得清清楚楚。岳飞的书本知识,识字填词的本事既不是父亲教的,也不是母亲教的。至于是哪些人教的,我没有兴趣去考证。
如果你认为岳母没能力教岳飞识字填词,于是岳飞就不能说“鞠育训导,皆自臣母”,哈哈!那你就纠正一下,给一个“标准说法”。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已而琮见飞于庐山寺,飞欲以衰服谢恩,琮不听
----------------
@辽东开国郡公 2015-03-18 10:17:01
那年去庐山,特意访东林,可惜物人两非,找不到半点"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遗迹了!
-----------------------------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中国有那么多纪念岳飞的地方,可庐山上了无痕迹。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