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32

战后,王善、张用不服,陈兵于南薰门外,找杜充讨个说法——我们犯了什么罪?为什么突然袭击我们?
杜充召来了勇将岳飞,对他说:“京师存亡,在此一举。现在你出去迎敌,否则定斩不饶。”
岳飞是农民出身,也不愿去杀这些同乡,所以带兵出城后,首先是劝降。
这些人根本就没想造反(真想造反,恐怕李宝后来就回不来了),是被杜充暗算的。所以,岳飞一劝,他们立即表示自己是冤枉的,还是想吃粮当兵。
岳飞回去禀报杜充,但杜充的回答让岳飞彻底明白了:北方百姓大批流亡,田园荒芜,现在东京的粮食已经养不了这么多兵了!宗泽苦心经营的百万义军,一大半又要变成盗贼……
岳飞面临一个痛苦的选择,他不愿意去打这样的仗,杀来杀去,杀的都是大宋的人。岳飞的士兵主要是河北人,应该和他有同样的感受。
张用和岳飞是同乡,他的军中也大多是河北人。
现在,他们当了兵,杜充不带领他们去抗金,不带领他们打回老家,却让他们为了争一口饭自相残杀……
不打能行吗?
不行!岳飞不打,无法向杜充交待;王善、张用不打,无法向下面的兄弟们交待——无缘无故被暗算,就这么完了?就这么窝窝囊囊地走人?凭什么让他们留下吃粮,让我们去当盗贼?
最后,两边选择了一个减少伤亡的方式——以单挑来决定胜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仰望巅峰 2012-07-24 12:24:35
在下不知令郎和他的同学们,是否可以免遭成长英语、奥数、乐器、数理化的迫害?
-----------------------------
迫害在所难免,只是个程度问题。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iiilidan 2012-07-23 08:24:14
回复第2967楼(作者:@167888b 于 2012-07-18 15:29)  李纲 宗泽虽然不反对但也明确表示,他只是一个代理。--------------------------请问,李纲和宗泽在哪明确表示了?谢谢
-----------------------------
呵呵,不必等回答了!此说纯属臆想,绝无任何根据。
只要看过李纲《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或者看过《宋宗忠简公遗事》中任意一本,就绝不会说出这种观点。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2012-07-24 18:07:52
宗泽一定会想到这个法子,当年祖逖北伐经营河南与石勒相持,也是用这个法子,不过效果比较有限“昔祖士稚在谯,佃于城北界,胡来攻,豫置军屯以御其外。谷将熟,胡果至,丁夫战于外,老弱获于内,多持炬火,急则烧谷而走。如此数年,竟不得其利。”。
-----------------------------
我也认为宗泽想到这个法子的可能性极大,从他的奏章看,宗泽精通历史,他不会没读过前代屯田的事。
宗泽屯田的状况会好于祖逖,宋朝时,淮河以北的农业一般是两年三种(不同的农作物交替种植),即使金兵每年秋高之际南下,宋也至少每年能保住一种的收成。如果分为几个区来屯田,则只要守住了东京和几个重镇,金兵人数毕竟少,很难抢掠、破坏中原全境。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2012-07-24 18:07:52
不过,真的屯田,并且能够自给自足,这意味着宗泽系统的这些部队从此将具有相对于南宋朝廷的独立性。他们不仅有武力,而且有自足的补给。那他们还有必要服从南宋朝廷吗?
到那个时候,正所谓:使宗泽不能御虏,养兵百万何用?使宗泽能御虏,其害有大于虏者。
-----------------------------
我之所见,与君略同。
几乎可以肯定:真到那个时候,“使宗泽不能御虏,养兵百万何用?使宗泽能御虏,其害有大于虏者”。这句话一定会出现在黄潜善的奏章里,只看是明奏还是密奏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07-24 21:29:58
岳飞招降“叛军”的画面我刚开始构思漫画的分镜头 楼主已经快马加鞭要飞驰而过了
-----------------------------
吴歌兄按自己的进度来,同步太难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33

岳飞获得了胜利,王善、张用领兵离开了东京,又开始了他们的盗贼生涯……
(我们无法知道岳飞此时的心情,但有一点可以知道,那就是此事对他刺激很大。后来岳飞收复襄阳之后,采取兵农合一之策,在荆湖北路营田,与他经历此事有很大关系,但是,这却又违犯了“赵宋家法”。)

南薰门之战的前因后果已经基本上清晰了,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疑问——当时王善、张用的兵力到底是多少?数万?二十万?五十万?
也许再去探究准确的数字已无多大意义,有价值的反而是去了解一下这些数字演变的过程,看看“春秋笔法”是怎样把历史真相一步步写得“面目一新”。
相比之下,说南薰门外数万之众最为可信,二十万应该是号称之数。从上文中我们已经看到,在《忠愍谥议》、《武穆谥议》、《孙逌编鄂王事》中都说是二十万,并且岳珂还把这些资料收入了《鄂国金佗续编》,可他为什么在《鄂王行实编年》中说贼众是五十万呢?是岳珂故意夸大吗?
五十万这个数字还见于《岳候传》,该书称:建炎三年二月,张用、王善领兵约五十万,进攻东京,杜充派岳飞、丁进、桑仲、马皋各率所部迎战,张用、王善败走陈州。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34

五十万这个数字还见于《岳候传》,该书称:建炎三年二月,张用、王善领兵约五十万,进攻东京。杜充派岳飞、丁进、桑仲、马皋各率所部迎战,张用、王善败走陈州。
这则记录本来就欠缺精准,事件时间应在正月,文中误为二月,可能是据传闻而记。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依“春秋笔法”的原则,该如何来写这段历史。要提前说明的是,“春秋笔法”并不是主张撒谎,而是主张用一些技巧和手法,达到褒善贬恶的效果。
按照“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原则,写史时对搜集的史料要有所取舍。比如,对正月十六日岳飞等将领进攻张用失败之事,不管怎么说打了败仗总是不光彩的,这多少会有损岳飞的形象(尽管我们不这么认为,但岳珂会这么认为),但历史不容篡改,怎么办呢?那就“讳”,所谓“讳莫如深,深则隐”。对这件事干脆不写,或一笔代过,或给出一点暗示。岳珂就是采取了略去此事不记的方法,直接写贼众进攻南薰门,这在春秋笔法中叫“削”。
“春秋笔法”讲究弘扬正气,歌颂忠善,要求对正面人物的正面行为要突出,要大写特写。所以,关于张用、王善的兵力,岳珂面对几万、二十万、五十万这几个数字时,他会选择兵力最多的一种说法,因为采用五十万这个数据更能表现岳飞铁血丹心的英雄气概。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35

“春秋笔法”讲究暗寓褒贬,也就是说,写出的文章让人看上去是客观公正地记录史实,但其实作者在字里行间,通过遣词造句和行文章法把自己的褒贬以暗示的方法传递给读者。
比如写战斗过程时,岳珂隐去了桑仲、马皋等统制官,专写岳飞破敌,并且在文中加了一句——士兵见寡不敌众,都非常畏惧,岳飞道:“贼兵虽多,但阵形不整,看我为你们破了此贼!”
这句话不见于其它任何史料,显然是岳珂的渲染笔法,但就是这一句话,造就了一个传奇。
经过这些“删削”、“讳笔”、“曲笔”、“隐笔”,再加以渲染、夸张,似乎并没有篡改史实,但我们读的时候,感觉到的就是岳飞这一个大英雄激励八百健儿挽救了东京。
到了《说岳全传》里,又把盗贼换成了金兵,把张用、王善换成了完颜粘罕,演义出一个青年岳飞初上抗金战场,首战就在青龙山八百破十万的传奇故事。
写史用“春秋笔法”,也许还不至于篡改历史,但文学创作却不仅可以夸张渲染,还可以虚构。在褒善贬恶的指导思想之下,在中国的大多数古典历史小说中,真相就荡然无存了。
然而,中国大众又主要是靠文艺作品来了解历史,于是了解历史变成了误解历史。
这些史书、文艺作品褒善贬恶的目的是达到了,但同时对历史人物的神化、妖魔化也逐步登峰造极,误导大众对历史做出浅薄化的解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恒均 2012-07-17 15:56:06
儒家讲究春秋笔法,那什么是春秋笔法呢?不就是把一些自己尊敬的人的不好的事略去不写,只写好的。那能不能这么看呢,因为国家的需要,随意篡改历史,以国家暴力机关为依托,编写新的历史,同时回收民间历史书籍?这样一来,很多真实的历史就已经被抹杀了想要了解真相,只能从古墓或者民间野史中获得,但是因为这两者的不正统性,使得很多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已经面目全非了。
-----------------------------
只要了解了春秋笔法,可以看破其十之八九。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36

杜充赶走了张用、王善,但问题丝毫没有解决,这些人不能不吃饭,留守大人不给粮食,那只有到别的地方去找。
王善、张用到了陈州,杜充派统制官马皋率兵尾追于其后。建炎三年正月二十一日,马皋乘王善不备,突然对其发动了攻击,张用、王善再次并军来战。
这一战,双方可是动了真格的,张用、王善的兵士们本来心里就怀着愤恨——刚刚遭了暗算、丢了饭碗,现在离开了东京,你们还要来赶尽杀绝?拼了!
马皋很快就抵敌不住,官军大败,马皋一军存者无几,尸体填满了蔡河,人马皆可踩着尸体过河。
王善本是个鲁莽武夫,杜充的行为又将他彻底激怒,他下了再不回头的决心,整顿兵马要攻打陈州。
张用还保持着理智和清醒,他劝王善:“我们之所以到陈州来,是因为缺粮,是想来要些粮食,怎么能真的攻打国家的郡县?”
王善道:“天下大乱,正是贫富更替换位的时候,我们到陈州来,难道仅仅要一点粮食就够了?况且,京城又派兵来打我们,我们攻打陈州也不是出师无名。”
张用就劝不住王善,只能与之分手了:“如果你要攻打陈州,那我还是去蔡州(今河南汝阳)求粮吧!你我兄弟一场,此次虽然分手,但不要断了联络。”
当天夜里,张用通知自己的士兵束装,准备启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37

第二天一早,王善开始攻城,陈州守臣冯长宁率兵据守,王善进攻受挫。
张用临行前,又劝了王善一次,让他不要攻城。
王善怎么也听不进去了:“不过小小失利,难道就停止攻城?哼,要我放过此城,除非乌鸦变成白的!”
张用知道再劝也是徒劳,拱手与王善告别,领军向蔡州去了。

陈州的火急禀报到达了东京。建炎三年二月,也就是赵构仓惶渡江的时候,岳飞接到命令,跟随留守司都统制陈淬去救援陈州。
宋朝此时竟落到了如此儿狼狈不堪的地步——东线的江淮地区皇帝被追得如丧家之犬,西线的关陕节节败退,中原地区没有金兵,却又打起了内战。
岳飞到达陈州后,先命偏将以游骑断了王善剽掠之路,又劫了他的辎重,然后一举将王善击败,生擒了他手下的将领孙胜、孙清。因此战功岳飞转武德大夫,授真刺史。
岳飞虽然打败了王善,但这对国家局势的好转却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王善此后继续流窜于中原、淮南一带……

外有强敌,内有盗贼,皇帝赵构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他虽然逃到了杭州,但杭州也未必安全,他还没有意识到——一场巨变已经在他的身边开始酝酿。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奉天明月刀 2012-07-25 17:29:37
还想问一下,楼主在传统教育下,思维改变的历程能分享一下吗?
个人认为,一个人已经形成定性思维后,必须遇到特定的事件或其它什么东西触动其改变的。
-----------------------------
一直到中学毕业,我受的都是传统教育,但思维并未定型,原因是很多问题我的老师解答不了。比如:逻辑为什么是个外来词?中国的思想家为什么没有创建逻辑学体系?为什么西方的数学那么发达,而中国只有《九章算术》?
似乎到现在我的思维方式也没有定型,它好像还在不断修正之中。也没有遇到什么特定的事件触动,如果说有什么对我的思维方式影响很大的话,那应该是中国古典哲学与西方哲学的碰撞。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奉天明月刀 2012-07-25 17:37:07
见天涯高手如云,很想知道是不是自己智商低,还是没有找到方法去思考,还是被愚化了,僵化了,成了“人彘”。
-----------------------------
为什么要怀疑自己的智商呢?如果你发现别人在某些方面见解比你深刻、高明,可以具体地去分析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千万不要轻易怀疑、否定自己。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 2012-07-25 21:00:31
我感觉楼主有影射蒋先生的嫌疑。
一个是仓皇登基,一路南逃,丢掉了中原大地,老百姓生灵涂炭。另一个是节节败退,一路西逃,丢掉了最富庶的长江中下游,首都30万军民惨遭屠杀。
-----------------------------
呵呵,这个想法很新奇!要评价蒋介石在抗战中的功过,有必要拿赵构来影射吗?二战中,法国还丢了巴黎,苏联还被德军推进到莫斯科呢,我是不是也有影射达拉第、斯大林的嫌疑?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 2012-07-25 21:00:31
有的人可能认为楼主在针砭毛先生。看到20万国军,连延安都不要了,从陕西跑到山西,从山西跑到河北,留下彭大将军带着2万人拖住敌人。幸好彭大将军名不虚传,夺回了延安。如果毛先生不跑的话,军民一心,集中兵力,可能早就踏平西安府,直捣南京城了。
-----------------------------
用“居危思安、战不忘和”的赵构来针砭“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毛泽东?!
如果真有人这么认为,那只好请他先去看一看这一段历史了。否则还有可能认为我在针砭毛泽东放弃井冈山呢,井冈山离南京更近,他要是认为当时应该踏平南昌府,直捣南京城,我真不知道该跟他怎么说才说得清楚。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 2012-07-26 08:47:35
皇帝或领袖亲临前线,正反两面的例子都不少。
-----------------------------
请注意分析问题的方式。既然正反两面的例子都不少,则说明皇帝或领袖亲临前线,是获得胜利的“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这样分析是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结论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 2012-07-26 10:18:07
如果一位身经百战功绩卓著的领袖来到前线,会使官兵产生必胜的信念;如果一位没有战争经验的领袖到了前线,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相反,这还有可能导致敌方士气大振,直接俘获首领,毕其功于一役。
-----------------------------
滑铁卢的拿破仑,雨果诗云:“苍天不佑英雄”;澶州城的宋真宗,李纲词云:“六军万姓呼舞,箭发敌酋难保”。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恒均 2012-07-26 11:06:40
嗯,确实能看破一些,但是因为可获得的可信资料太少,使得许多真实历史已经改变了
-----------------------------
资料其实并不少,只是读这些史料必须有足够的古文功底和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很多人恰恰是卡在这里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138

赵构到达杭州之后,一连下了几道诏书,第一道是“罪已诏”:

“自朕即位以来,万方请命,而朕未能救民于涂炭;二圣蒙尘,而朕未能迎归而奉养。军队虽已经组建,但仍然力屈;防御虽有所安排,却临战无用。
朕内心深受震动,此实因朕之德寡,无深谋远虑,上不能当上帝之意,下不能得百姓之心,终于落到了流亡失所的地步……
此次强敌深入,朝廷用退守长江而支援淮甸之策,但终至于仓皇渡江、军民震惊,官吏百姓死伤道路之上,帑藏文牍毁于兵火之中……
呜呼!皇天后土临鉴朕悔吝过失的至诚之心,志士仁人难道不能体谅朕的恳切痛楚之情。如果以朕的失德不可原谅,那就请上天降罪责罚,使朕谢罪于天下……”

第二道是“避殿诏”:

“朕仓促南渡,致使士大夫弃其家属,禁卫五军将士家中老幼失散。朕听说他们受金兵蹂躏,虽然已派刘光世、王渊等设法营救他们渡江,但许多人至今仍没有到达杭州……
“朕闻此讯,痛心疾首!百官将士家属未至,朕岂敢独自偷安,朕将独自居住于堂外,待士庶老小到达杭州之时,朕方可入寝殿……”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