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08-28 16:52:27
瓮城是不是陈规改成直的一道墙了?武经总要里说的 不知啥时?靖康之后吧。。。
-----------------------------
《武经总要》作者为宋仁宗时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08-28 20:01:48
喔 记乱套了 抱歉 陈规哪本书说的来着 我自己再找找吧
-----------------------------
《守城机要》。不用找,下文会引用,原文会收入本案附录。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songqier 2012-08-28 20:46:26
湖东老师,晚上好!
我是在校学生,请教如何培养学习的逻辑能力,学校没有相关课程,自学看书应该看哪些呢?盼赐教,拜谢!
-----------------------------
请问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可以告诉我你学的什么专业吗?中学几何学得如何?学过高等数学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 2012-08-28 17:51:33
按照上面的说法,赵构不去东京,东京安全,赵构安全。赵构去东京,金国大举进攻,东京可能安全,也可能不安全,赵构可能安全,可能不安全。那又何必冒这个风险呢。难道是用赵构吸引金军聚而歼之。
逻辑好像有点乱吧。
-----------------------------
多了解一点史实再分析吧,这样真的会“理越辩越糊涂”。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songqier 2012-08-28 22:39:41
老师好,学生高中理科现在大学文科,数学自己感觉还不错,立体几何学起来没什么难度,高数学过,现在还自学稍难的数学分析,高中时地理学的就超好(立体空间知识很多),但背诵类的历史政治直接没感觉,现在大学在读金融学,没有逻辑学课程
-----------------------------
你学逻辑学应该没有任何困难,建议从《逻辑学导论》入手。
《逻辑学导论》(美)柯匹、(美)科恩 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如果对哲学有兴趣的话,可以同时看一点介绍亚里士多德、培根、罗素关于逻辑学的思想的书(将来能读原著更好)。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 2012-08-28 23:21:57
不太明白。(毕竟咱都不是李纲本人)
我以为,李纲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不想让赵构也被包了饺子;但是又不能明着说咱闪吧,所以就有了能守则守的说法。
以李纲的性格,如果能守,就绝不会提跑的事。
-----------------------------
李纲有什么不能明说的?先回顾一下李纲的《十议书》——

其一曰议国是。大略谓:中国之御夷狄,能守而后可战,能战而后可和。而靖康之末,皆失之。今欲战,则不足;欲和,则不可;莫若自治,专以守为策,俟吾政事修,士气振,然后可以议大举。
其二曰议巡幸。大略谓,车驾当一到京师,见宗庙,慰都人之心。权时之宜,为巡幸之计。以天下形势观之,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又次之。宜诏有司预为之备。
其三曰议赦令。大略谓:祖宗登极赦令,皆有常式。前日赦书,一切以张邦昌伪赦为法,如赦恶逆、选人循资、责降罪废官尽复官职,皆泛滥不可行,谓当改正以法祖宗。
其四曰议僭逆。大略谓:张邦昌为国大臣,不能临难死节,而挟金人之势,易姓建号,身处宫禁,南面以朝,其后勤工之师集,迫不得已,乃始奉迎。朝廷尊崇之,为三公、真王、参与大政,非是,宜正典刑,垂戒万世。
其五曰议伪命。大略谓:国家更大变故,鲜仗节死义之士,而奉贼旨、受伪官、屈膝于其廷者,不可胜数。昔肃宗平贼,而污伪命者,以六等定罪,今宜仿之,以励士风。
其六曰议战。大略谓:军政久废,士气怯惰,宜一新纪律,信赏必罚,以作其气。
其七曰议守。大略谓:贼情狡狯,势须复来,宜于沿河、江淮措置控御,以扼其冲。
其八曰议本政。大略谓:崇观以来,政出多门,纲纪紊乱,宜一归之于中书,则朝廷尊。
其九曰议久任。大略谓:靖康间,进退大臣众多而太速,功效蔑著,宜谨择而久任之,以责成功。
其十曰议修德。大略谓:上新即大位,宜益修德以感天人之心,致中兴之业。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50

有的城马面敌楼设置很密,如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描述过的赫连城。
这座城城墙紧密,厚度不是很宽,而马面极长而且很密。马面的长度都是四丈,相互之间的距离六七丈。
沈括说正因为马面很密集,所以城墙不需要太厚。他亲见过敌军攻城,如果马面很长,则可以用弓箭反射城下的攻城者,马面密集,则可以用弓箭和石块同时攻击攻城者。敌人到了城下,则可从马面四面用弓箭和石块打击,这样敌人难以在城下坚持。
他认为宋当时许多城城墙虽厚,但马面很短而且稀疏,如果敌人到了城下,城墙虽厚,终究只能用消极的防守方法。赫连勃勃造的城墙,足以妨效。
沈括还提到了一种当时边防军事防守的工具——“ 边城守具中有战棚,以长木抗于女墙之上,大体类敌楼,可以离合,设之顷刻可就,以备仓卒城楼摧坏或无楼处受攻,则急张战棚以监之。”
用长木排列在城墙外侧的城垛上,探出城外,其上安置木制掩体围成的战棚。如果一座城的马面敌楼很稀疏,则可以在没有马面敌楼的地方设置这种战棚,当这些地方受到攻击时,战棚可以起到敌楼相似的作用。还有,如果作战时城楼被敌人摧毁,可以快速张开战棚来御敌。
沈括的想法,在东京城得到了应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08-29 08:48:47
-----------------------------
吴歌兄:我看到的关于东京保卫战的画,都没有画马面战棚,也没有表现对攻城军三面杀伤的场面。能不能请吴歌兄画一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08-29 13:04:03
正在构思中 因为时间的关系 估计只能画草图或简单表达 完成度太高的话 跟不上进度
画完发您邮箱 请您确定对错 (有错可通知修改)然后您再往上贴^_^
-----------------------------
好的,谢谢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51

这种原本只在边防城墙上使用的马面战棚,后来成为了东京城的重要防御设施。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
“新城每百步设马面战棚,密置女头,旦暮修整,望之耸然。”
东京城不仅设置了马面战棚,而且其密度非常之大,每隔百步就有一座。
自赵匡胤定都东京之后,宋初的皇帝一直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东京城几乎具备了当时所有的城池防御设施,是中国12世纪城防体系的集大成者。而且,几乎每种城防设施都是最高规格——护城河宽达30余米、瓮城多达三层、马面战棚每隔一百步就设一座……
所以李纲曾说:“若东京不能守,天下还有哪座城池能守?”
所以陈规认为:“都城之大,濠堑深阔,城壁高厚,实龙渊虎垒……虽金人乘我厄运,一时强盛,亦何能破?”

东京城不仅防御体系完备,其战守器械也准备得不是一般的充足。据《东京梦华录》载:
“城里牙道,各植榆柳成阴。每二百步置一防城库,贮守御之器,有广固兵士二十,指挥每日修造泥饰,专有京城所提总其事。”
也就是说,东京城内沿城墙一线,每隔二百步就有一个军械库,并且专门设有管理机构——京城所。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52

并不懂军事也从没打过仗的李纲,在靖康元年守东京时,几天内就迅速布置好了守城器械。他曾说过:“这全是靠祖宗当年居安思危,为子孙做了这么周密的准备!”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宋代的攻城、守城器械,并由此了解宋代的攻守城作战战术,然后从战术角度分析一下金兵有无攻克东京的能力。
首先介绍攻城、守城双方都要用到的两种最重要的器械——弓弩和砲。

宋代,最主要的兵器是弓弩,军队装备的兵器中,使用数量最大的是弓弩。宋人称:“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
当时步兵每都(一百人为一都)的编制中,“刀手八人,枪手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系弩手。”可见弓弩在宋军作战中的重要性。
弓弩有多种型制。
弓有主要白桦弓、麻背弓、黄桦弓、黑漆弓等,箭主要有鸣(左骨右高)箭、乌龙铁箭、木扑头箭、铁骨丽锥箭、点铜箭、火箭等。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从左到右分别是黄桦弓,黑漆弓,白桦弓和麻背弓。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宋代的箭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53

宋代的弩比弓运用得更加广泛,弓要靠射手用臂力拉弦,既便是岳飞那样膂力过人,所用的硬弓的有效杀伤距离也只能在一百五十步左右。而弩可以用其它方式来拉弦,如蹶张弩,又名踏张弩、腰开弩,在弩架上安装环套,射手先用脚踏住环套,利用臂、腰、腿的力量拉开弩弦,挂在机括上。然后装上弩箭,瞄准目标,扣动弩机发射。
蹶张弩不但射程比一般的弓远了很多,同时,由于瞄准方式的改变,其射击精准度也有很大提高。
宋代,弩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宋人发明、制造出了很多相当强劲的弓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臂弓”和“三弓床子弩”。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神臂弓名为弓,其实是一种踏张弩,射程比普通弓弩远。
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北宋李宏发明。《宋史?兵?兵器之制》记载其形制性能为:“身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二百四十余步,人榆木半笴(箭杆)。”由于它射程远、侵彻力大、轻便易于携带,在宋代得到广泛使用,在攻守野战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兵器。经过训练的弩手,射击可以相当精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54

床子弩是当时射程最远的大型弩,盛行于北宋。《武经总要》记载有多种床弩,如双弓弩是前后各一弓,用绳轴绞张,张弩时须七人,射程一百五十步。三弓弩是前两弓后一弓,大的须七十人张,射程三百步,次等的须二十至三十人张,射程二百五十步。又据《文献通考》记载:“太祖尝令试床弩于近郊,矢及七百步,又令别造千步弩,试之,矢及三里”。以此推测,宋代还有比《武经总要》所记载的更大、射程更远的床子弩。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子瞻门人 2012-08-29 20:49:05
李纲是忠臣,但是李纲力荐的将军在关键时候杀守臣而降(前面有讨论过),当然了和李纲没有关系,但是直接会影响皇帝的判断和信赖。再说李纲也说东京没有很大的把握能够守住,你让赵构怎么决策?
-----------------------------
说明一下:傅亮没杀唐重,他是夺门而降。
李纲没有把握守住东京,但也明确地给出了方案,没让赵构自己去冥思苦想。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子瞻门人 2012-08-29 19:31:09
赵构之所以不敢去东京,主要是对人没有信心。我认为赵构的选择是对的,守东京必败无疑。这样即使能够侥幸逃脱,但是实力大损,难免有其他觊觎宝座之徒取而代之。
如果迁都到长安,这个不好评价,可以参看宋太祖之迁都之议。
如果巡幸襄阳,可能要比扬州好些,但是不安全感增大了。......
-----------------------------
应该说李纲没有把握守住东京才是因为对人没有信心——什么都不懂的皇帝、满朝畏敌如虎却又极擅长窝里斗的文臣、一大帮见金兵就狂跑还要飞扬跋扈的武将、惶惶不安的东京百姓。
别忘了,赵匡胤是宋朝皇帝中唯一的军事家,种师道也是戎马一生,他们都看中长安,一定有他们的道理。
如果懂得军事地理,就应该能够判断出——以当时的形势,最安全的其实是长安,其次是襄阳。下文会给出充分论证。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 2012-08-29 20:56:56
例如,李纲如果认为宗泽可以委以重任,而东京又不一定守得住,可以安排赵构去陕西,说服赵构授权宗泽独挡一面,统筹好力战和议和的关系,尽量争取时间,积蓄力量,再求反攻。我估计赵构不会不答应吧。
-----------------------------
估计错了,看看下面李纲的记述——

初,余尝从容奏上曰:“朝廷外则经营措置河北、河东两路,以为藩篱,葺治军马,讨平盗贼。内则修政事、明赏罚,皆渐就绪。独车驾巡幸,所诣未有定所,中外人心未安。
“夫中原者,天下形势根本也,一去中原,则人心摇而形势倾矣。臣尝建巡幸之策,以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今纵未能行上策,犹当适襄、邓,示不去中原,以系天下之心。选任将帅,屯列军马,控扼要害,以折虏人之谋。使今冬无虞,车驾还阙,天下之势遂定。
“而近日外议纷纭,皆谓陛下且幸东南,果如所言,臣恐中原非复我有,车驾还阙无期,而天下之势遂倾,难复振矣。”
上曰:“但欲迎奉元祐太后及津遣六宫往东南耳,朕当与卿等独留中原,训练将士,益兵聚马,虽都城可守,虽金贼可灭矣。”

赵构这个时候向李纲表态,要“独留中原”,但李纲还并不放心。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