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 2012-08-29 20:56:56
例如,李纲如果认为宗泽可以委以重任,而东京又不一定守得住,可以安排赵构去陕西,说服赵构授权宗泽独挡一面,统筹好力战和议和的关系,尽量争取时间,积蓄力量,再求反攻。我估计赵构不会不答应吧。
-----------------------------
为了让赵构不改变决心,李纲请他下诏昭告两京(东京、南京)——


余再拜,赞上曰:“陛下英断如此,虽汉之高祖、光武,唐之太宗,不是过也。”
因言:“履艰难之运者,不宜怀安,高祖、光武、太宗皆身将兵,披甲胄,冒矢石,于马上得之。今固不待如此,但车驾不去中原,则将士思奋,人百其勇,盗贼不敢觊觎,两河易为经略。虽少劳苦,而后享安逸。倘偷取一时目前之安,如后患何?中外未知陛下圣意,乞降诏以告渝之。”
上乃命余拟撰诏文颁降,榜之两京,读者皆感泣。
因措置迎奉隆祐太后,津遣六宫。以徽猷阁待制孟忠厚为提举一行事务,步军指挥使郭仲苟统兵扈卫,余令有司排办。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 2012-08-29 20:56:56
例如,李纲如果认为宗泽可以委以重任,而东京又不一定守得住,可以安排赵构去陕西,说服赵构授权宗泽独挡一面,统筹好力战和议和的关系,尽量争取时间,积蓄力量,再求反攻。我估计赵构不会不答应吧。
-----------------------------
然而,半个月后,赵构还是改变了主意。李纲把赵构的手诏暂时留住不发,极力劝阻,分析了南下避敌的种种弊端——

后半月,上忽降手诏,欲巡幸东南以避狄,令三省枢密院条具合行事件以闻。
余留之,因具札子,极论不可,且言:“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汉光武、唐肃宗是也;起于东南,则不足以复中原而有西北,晋元帝是也。盖天下之精兵、健马,皆出于西北,而中兴之业,拨乱定功,以兵马为先。一失西北,则二者无自得之形格势禁,非特失地利而已。
“今翠华倘或南幸,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吾关、辅,盗贼且将蜂起,跨州连邑,朝廷号令不行,精兵、健马反以遗贼。道路梗塞,人心惊溃,陛下虽欲还阙,有不可得,况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
“惟南阳,光武之所以兴,有高山峻岭可事控扼,有宽城平野可屯重兵,西通关中可召将士,南通荆湖、巴蜀可取货财,东达江淮可运粮饷,北距三都可遣救援,暂议驻跸,自冬徂春,两河措画就绪,即还汴都,策无出于此者。”
上乃取还巡幸东南手诏,令与执政商议。

赵构不得已收回了手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赵构和李纲既是君臣,又有一种师生关系。赵构和赵桓一样,对李纲是有些怕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 2012-08-29 20:56:56
例如,李纲如果认为宗泽可以委以重任,而东京又不一定守得住,可以安排赵构去陕西,说服赵构授权宗泽独挡一面,统筹好力战和议和的关系,尽量争取时间,积蓄力量,再求反攻。我估计赵构不会不答应吧。
-----------------------------
李纲知道此事易生变故,赵构没有独留中原的胆略,于是退而求其次,想早日确定巡幸襄阳,赵构也答应了——

翌日,再具札子,援楚汉荥阳、成皋间,曹操、袁绍官渡事,论天下形势甚详。又与执政议于上前,余曰:“今乘舟顺流而适东南,固甚安便,但一去中原,势难复还。夫中原安,则东南安;失中原,则东南岂能必其无事?一失机会,形势削弱,将士之心离散,变故不测,且有后艰。欲保一隅,恐亦未易。臣诚不敢任此责,且陛下既已降诏独留中原,人心悦服,奈何诏墨未干,失大信于天下!愿断自渊衷,以定大计。”
上乃许幸南阳,令措置合行事件。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 2012-08-29 20:56:56
例如,李纲如果认为宗泽可以委以重任,而东京又不一定守得住,可以安排赵构去陕西,说服赵构授权宗泽独挡一面,统筹好力战和议和的关系,尽量争取时间,积蓄力量,再求反攻。我估计赵构不会不答应吧。
-----------------------------
到了八月,赵构又变卦了,他不敢公开说,背着李纲偷偷摸摸地为南下做准备——

而潜善、伯彦阴以巡幸东南之计动上意,其议颇传于外。客或谓余曰:“士论汹汹,咸谓密有建议者,东幸已决,南阳聊复尔耳,盍且从其议乎?不然,事将变。”
余曰:“天下大计,在此一举。国之安危、存亡,于是乎分。成命已行,倘或改易,吾当以去就争之。且上英睿,必不为异议所惑。不然,吾可贪冒宠禄为保身计,虚受天下之责哉?”
然自是,虽未尝有改议巡幸之命,而上每批出,改易已行指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 2012-08-29 20:56:56
例如,李纲如果认为宗泽可以委以重任,而东京又不一定守得住,可以安排赵构去陕西,说服赵构授权宗泽独挡一面,统筹好力战和议和的关系,尽量争取时间,积蓄力量,再求反攻。我估计赵构不会不答应吧。
-----------------------------
双方摊牌后,李纲最终力阻无果。下面是李纲最后对赵构说的一番话——

“臣尝建议车驾巡幸不可以去中原,潜善等必以此动摇圣意,故力沮张所、傅亮而去臣。臣,东南人,岂不愿奉陛下顺流东下为安便哉?顾车驾巡幸,实天下人心之所系,中国形势之所在,一去中原,则后患有不可胜言者。故不敢雷同众说以误大事,愿陛下以宗社为心,以生灵为意,以二圣未还为念,留神于此,勿以臣去而其议遂改也。臣仰荷天地之德,虽去左右,岂敢一日忘陛下,不胜犬马依恋激切之至。”
因泣辞而退……

随后,李纲罢相,赵构南下,而李纲所担心的事情后来全部发生了。还有一件事是李纲想不到的:襄阳、邓州为准备迎接赵构,调运、囤积了大量钱粮,赵构南下扬州后,朝廷对此未做处置,后来大部分为完颜银术可所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 2012-08-30 12:37:09
我们不是看赵构和李纲的对手戏进行道德批判来的。我们是讨论一下当时的解决方案。
前面说到,当时的第一要务是确定战略统一思想。李纲的战略方案是看一步走一步,可以北上也可以巡幸。
-----------------------------
@甲申观察3 2012-08-30 12:56:08
去襄阳的话,不可能走水路,势必走陆路。被金兵追上也说不定。
南下还能跑海上去,要是没到襄阳就被截击,那就死定了。
至于长安,那个时候根本不可能到得了的,而且也不是合适的首都。
-----------------------------
“丙吉”裁判和“甲申”兄弟好像古文阅读有的够呛!哪里在进行“道德批判”?李纲怎么看一步走一步?明明是赵构变来变去。李纲怎么没做准备?再仔细看看。
还有,“甲申”兄弟:李纲让赵构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回,说得清清楚楚。既然你看不懂,就不要对看不懂的东西发表评论。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55

床子弩射程远,将其安设在城上,可射及护城河对岸。床子弩优势是强劲、射程远,但又重又大,一般不用于野战,主要用于守城。
床子弩所用的弩箭特别坚利,如踏橛箭,能够射入城墙很深,人可踏着它登城。弩箭缚上装火药的筒,就成为了火箭。
床子弩是冷兵器时代远程武器的登峰造极之作,曾在战争中大显神威。
宋辽澶渊之战,素以勇猛著称的契丹大将萧达览立马高坡,指挥作战。因为在一般弓箭射程之外,而且面向宋军一面有盾牌兵,他自以为很安全。结果随宋真宗亲征的寿光观察使张世光,在城上指挥士兵用床子弩瞄准萧达览开弓放箭。萧达览当场连人带马被射倒,很快就因伤重不治而身亡。
他的死使辽军大为震惊,士气为之大挫,此后辽军再没有对澶州发起过有效的攻击,这场战争也随之以双方签订澶渊之盟而告终。
此外,据史料记载,宋还有连发弩——(左豆右斗)子弩,这种弩一次可发几十支箭。(其详细型制失考,但从明朝兵器中的连发弩可以略仿佛其形状。)连发弩对密集、快速进攻的敌军有很强的克制力和杀伤力。
宋朝的弩箭也多种多样,如木羽弩箭,这种箭与一般的箭最大的区别是其尾部不用羽毛,以减小飞行阻力,虽然只有一尺来长,却能射透铠甲。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56

北宋设有南北作坊,有弓弩院。弓弩院每年造角靶弓等“凡千六百五十余万”,各州每年“造黄桦、黑漆弓弩等凡六百二十余万”。
宋初,皇帝对弓弩极为重视,京师所造的弓弩,皇帝每十日就要亲自阅视一次。
宋金两方面的史料记载都肯定了这样一个事实——“金人之弓弩不如本朝之劲”,宋的弓弩在种类、射程、精准度、侵彻力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金,所以在远程箭战中金军处于劣势。
金国人掳掠宋人时,特别注意抓宋的工匠,其原因也在于这些人对改良他们的战械能起到很大作用。
另一种攻守城双方都会用到的战械是砲(注意是石字旁,当时还没有火炮),在宋代以前,砲主要是用于抛掷石弹的工具,到了北宋,还用于抛置燃烧火器。
砲的形制,是在木架上装一根横轴,轴中间穿一根有韧性的长木杆,杆的一端安装一个匙状皮窠,另一端结有几十至上百条绳索。发射时,先将石弹放入皮窠内,然后由几十至一百多人,每人各拽一条绳索,听号令一齐用力猛拉,从而将石弹抛射出去。
宋《武经总要》所记载的有十八种形制,可分为轻、中、重三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57

最小的手砲:用二人放,石弹重半斤,待敌人靠近时发射。
中型的单梢、双梢等砲,用四十到一百人拉绳子,可发射数斤到二十五斤的石弹或火器,射程达五十步到八十步以外。
重型的五梢和七梢砲,用一百五十人到二百五十人拉绳子,发射七十至八十斤的石弹,射程达五十步以外。
中型砲可以装固定砲架,也可以安装车轮,成为行砲车,便于机动,攻守野战均可使用。重型砲全部用固定砲架,一般只能用于攻守城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58

下面再来看一看宋代攻守城的战术和一些攻、守器械。

攻城的第一道障碍是护城河和壕沟,攻城作战中常用的越壕方法有乘筏(船)强渡,架设壕桥、填壕等。
攻城士兵可以乘竹筏强渡护城河,在强渡过程中,他们不仅会受到城下羊马墙内守军弓弩的射击,还要受到城上弓弩和砲石的打击。对付弓箭还可以用盾牌的遮挡,但抵御重砲的砲石就非常困难,有时连筏子都会被砲石击毁。一般说来乘筏(船)强渡的伤亡会很大。
即便士兵强渡成功,但重型攻城器械却必须依靠搭建桥梁才能通过河、壕,接近城墙。所以古代常采用一种名为壕桥的战具。(如下图)
有一种壕桥为折叠型,下安木轮,攻城时推至河、壕边,搭在对岸,以使士兵和攻城器械通过。
对于宽度过大,水较深的护城河,壕桥有时无法起到作用,这时就只能采用填河的办法,用车运送土石在河、壕上填平出一条道路。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59

过了河、壕,接下来必须接近城墙。守城的军队居高临下,弓弩万箭齐发,砲石倾泻如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用轒辒作为接城工具。轒辒是下面安装有车轮的木制掩体,表面覆以生牛皮,为防火攻,还在牛皮再涂满泥浆,士兵躲在掩体里接近城墙。
到了宋代,这种战具的名字叫“洞子”,《宋史?李汉琼传》:“攻城者以牛革冒木上,士卒蒙之而进,谓之洞子。”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2012-08-30 16:10:24
最好,把金兵的动员机制,兵员数量、组织、战术、后勤。详细说一下,要不有人总把金兵当作天兵天将
-----------------------------
好的!原本就有此计划。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60

攻城方从越壕开始到接近城墙这一阶段的作战称为“近城作战”,守城一方则为“反近城作战”,都主要凭借弓弩、砲来杀伤对方。
“反近城作战”作战一方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城上的士兵不但有居高临下的优势,而且还有城墙的保护,城下的士兵也可以羊马墙为掩体。“近城作战”作战一方一般只能靠活动掩体、盾牌来防御。
金军进攻宋的城池,在“近城作战”中劣势更大,仰攻时的有效射程本来就相对要短一些,他们的弓弩又不及宋军强劲、精良,这样就会形成一段较宽“单向杀伤地带”——城上宋军能用弓弩射击金兵,而金兵的弓弩在这段地带无法对宋军无法实施有效杀伤。
(请注意“单向杀伤地带”的作用,不仅在城池攻守战中,在野战中同样存在这一地带。后来岳飞、韩世忠、吴玠都极为成功发挥了弓弩的优势,屡屡利用这一地带对金军的轻骑兵进行杀伤。)
进攻方在“近城作战”作战的同时,一般还要开始进行“毁城作战”,所谓“毁城作战”是指摧毁城墙、敌楼等设施。在接近城墙之前,“毁城作战”主要靠重型砲。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60

攻城方从越壕开始到接近城墙这一阶段的作战称为“近城作战”,守城一方则为“反近城作战”,都主要凭借弓弩、砲来杀伤对方。
“反近城作战”作战一方居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城上的士兵不但有居高临下的优势,而且还有城墙的保护,城下的士兵也可以羊马墙为掩体。“近城作战”作战一方一般只能靠活动掩体、盾牌来防御。
金军进攻宋的城池,在“近城作战”中劣势更大,仰攻时的有效射程本来就相对要短一些,他们的弓弩又不及宋军强劲、精良,这样就会形成一段较宽“单向杀伤地带”——城上宋军能用弓弩射击金兵,而金兵的弓弩在这段地带无法对宋军无法实施有效杀伤。
(请注意“单向杀伤地带”的作用,不仅在城池攻守战中,在野战中同样存在这一地带。后来岳飞、韩世忠、吴玠都极为成功发挥了弓弩的优势,屡屡利用这一地带对金军的轻骑兵进行杀伤。)
进攻方在“近城作战”作战的同时,一般还要开始进行“毁城作战”,所谓“毁城作战”是指摧毁城墙、敌楼等设施。在接近城墙之前,“毁城作战”主要靠重型砲。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261

进攻一方用重型砲对城上的女墙、敌楼等相对薄弱的部位射击,使其受到破坏和摧毁。
守城一方则会采取相应措施,会使用反毁城战具来保护,其中最简便、常用的是柔性防护帘幕。
战国时期就已普遍使用防护帘幕悬挂在城墙外,遮挡攻城军队所施放的砲石和弓箭,削弱其破坏力,保护城墙。
《宋史*兵十一》载:“破砲之策尤奇,其法,用稻穰草成坚索条,围四寸,长三十四尺,每二十条为束,别以麻索系一头于楼后柱,搭过楼,下垂至地,袱梁垂四层或五层,周庇楼屋,沃以泥浆。火箭、火砲不能侵,砲石虽百钧无所施矣。且轻便不费财,立名曰‘护陴篱索’”。
这种防护帘幕可以用布、草、绳、荆柳等材料编制,此外还有“皮帘”等。李纲守卫东京时用的是毡幕,毡幕是以厚重的布制成,沃以泥浆,主要用于遮挡重砲石,减缓其对城墙的冲击、毁坏。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08-31 10:23:48
不要两个正文 2-5-260
-----------------------------
刚才是网络有问题,现在好了。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