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甲申观察3 2012-09-19 22:56:46
边境已经前推,裁撤掉一些 边关哨所什么的 很正常吧?
-----------------------------
城寨等于哨所吗?
今天的回复其实不是给你看的,前面有网友说过——药医不死病。
你只是一个反面教材而已,可以让大家看看垃圾文字的来源,认识一下垃圾制造者的人品,仅此而已。
你的发言我会一律忽略了,相信很多人也会这么做。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09-19 23:03:10
不着急 这些资料还真不是针对你给你看的 是让在此看贴的网友看的 以免别的网友不明白童贯所作所为
-----------------------------
吴歌兄说的很对,以他的古文功底是无法全部准确理解的。今后他要刷屏由他去,不必在理睬他,他的学识已经展示完毕,下面就欣赏一下的品行表演吧。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徐兆玮 2012-09-19 22:15:04
楼主如有时间,能否分析一下,童贯也算是掌兵多年了,他是年老昏聩呢,还是因为政治内斗牵制了精力,意识不到危险临近,或因为政治原因而不采纳相关意见。
-----------------------------
徐兄:这个说来话长,今天太晚了,这两天我安排好正文后,再与兄台慢慢叙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348

此前宋军已经对太原实施了过救援,宋将折可求率麟州、府州之兵,刘光世率鄜延路之兵,共四万西兵进军太原,但在汾河以北被完颜粘罕击败。
李纲已经升任知枢密院事,他和同知枢密院事许翰等主战派大臣认为,虽然此前的救援失败了,但太原不可不救。李纲也深知金兵在野战中的厉害,鉴于折可求、刘光世失败的教训,他们认为必须保证绝对优势的兵力才能去解太原之围。
李纲、许翰等密切关注着太原方面的动态,很快,一个机会似乎出现了。
五月,完颜粘罕回云中避暑,留下一部分兵力继续包围太原,交由完颜银术可统领,就地畜牧,以作久围之计。
宋朝的探报误以为完颜粘罕久攻太原不克,将领全军北还,现在是撤退的开始,将此情报报到了枢密院。
同知枢密院事许翰信以为真,他觉得机不可失,现在种师道、种师中、姚古等西北名将都在两河,完颜斡离不又北回燕山府,此时正可以腾出手来全力解决太原的问题。
枢密院下达了命令,命姚古从隆德府率部北上(中路军),屯兵真定府的种师中由太行山之井陉关西进(东路军),张灏从汾州进兵太原(西路军)。
种师中进至平定军,又乘势收复了寿阳、榆次等县之后,得知金国在太原依然留有重兵,不能轻易出战,因此一边派人向枢密院报告情况,一面重又回师真定府。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349

许翰得到种师中回师真定府的消息后,担心错失机会,立即再次给种师中下了进军太原的严令,并责备种师中拥兵逗留,不服指挥。
在许翰看来,即便金国还留兵于太原城下,但主帅完颜粘罕已经走了,完颜粘罕总兵力也不过五、六万,留在的兵力之多也只有两、三万,而种师中、姚古、张灏一共有十余万兵力,数倍于敌,此时还不去解太原之围,更待何时?
种师中受到如此严厉的责备,仰天长叹:“拥兵逗留,不服指挥,此兵家大罪!我种师中少年从军,戎马一生,怎甘心到老来却担此大罪,毁我一世英名。”立即下令进军太原,并派人与姚古、张灏约定日期,几路并进,以期会师与太原城下。
种师中此时尚不知姚古军的确切位置,他担心自己回师真定府时,姚古仍在向太原接近,如果自己动作稍一迟缓,金军集中优势兵力先将姚古击破,自己岂不成了误国罪人!于是,种师中轻装急进,连辎重、犒赏之物都来不及带上。
出乎种师中意料的是,姚古此时已经停止了前进。姚古率其主力进至威胜军的时候,统制焦安节妄传军情,说探知完颜粘罕亲统大军再次南下,姚古因而决定停止北进,在南北关扼险迎敌。
种师中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所部已成为了一支孤军。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350

种师中军在寿阳县的石坑遭到金将完颜和尼的袭击,五战三胜。种师中不知道姚古、张灏军到达了什么位置,于是下令军队转移至榆次县,屯驻在距太原城一百里的杀熊岭,并派人打探姚古、张灏的消息,望眼欲穿地等待着这两路军同时进逼至太原。
在杀熊岭的等待导致了极其严重的后果,由于轻装急进,后勤给养又无法及时跟进,种师中左等右等,可派出的人在太原附近怎么也打探不到另外两军的动静(姚古已退守南北关),而种师中的部队很快陷入了饥饿疲惫之中。因为已经受到了许翰的严责,种师中不敢再次退兵,只能盼望着粮草的到来。
种师中军中开始乏食,一连三天,战士们每天都只能分到一勺豆子,个个都面露饥色。
这给了金军一个难得的战机,金军侦知了种师中军中的状况后,派了一支先锋部队发动了一次试探性进攻。
种师中派遣选锋军(先锋军)统制杨志领兵迎敌。这位杨志原来是宋江的三十六位头领之一(应该就是《水浒传》中的青面兽杨志的原型),招降后被授与官职,此时是种师中军中的一名统制官。
杨志并非传说中的英雄好汉,他不战而逃,从小路亡命而去,前军参谋官黄友不肯逃跑,战死于阵前。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351

五月十二日,金军见首战告捷,于是集中主力,铁骑从四面围了过来,宋军一时人心惶惶,有统制官不得已大声呼喊:“能杀金贼者重赏。”
种师中在榆次县的沙熊岭与金兵展开激战。右军、前军先后被金兵击溃,种师中身受四伤,率领亲军于敌力战,士卒用神臂弓一度射退了金兵。
众军士一起来讨赏钱,这下种师中犯难了,此行仓促,犒赏的银钱没有带上,此时拿不出赏钱。种师中只能传令记下众军士的功劳,等钱送到了再给。饥饿疲惫的士卒见赏钱不能兑现,也不问青红皂白,愤然逃散。
种师中无奈之下率几十名不愿逃跑的亲兵仍旧死战,终于血染疆场,以身殉国。
金兵乘胜南进,与姚古部战于盘陀(今山西祁县东),姚古兵溃,退保隆德府。
随后,金军再次集中优势兵力,在交城击败张灏。
宋军此次三路救援太原宣告失败,此次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实施分进合击最重要的就是各军必须高度协同,否则易为敌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朝廷不将战役指挥权交给有军事才能和经验的将帅,而由枢密院远程遥控指挥。
2、从实战的过程来看,即便是在兵力略占优但不是有很大悬殊的情况下(三路宋军任一路的兵力都比太原的金兵多),凭西兵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尚不足以抗衡金国骑兵。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淡水蟹 2012-09-20 20:08:18
於是然处高位重禄荷国厚恩宜思氢弹报称
-----------------------------
刷屏也注意一下不要太过于出丑,宋朝的史料里居然连氢弹都出来了?谁写的垃圾文字?还拿着往上贴,嫌丢人现眼不够是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09-20 21:07:41
你应该找 或者搜索 金兵在两次宋东京保卫战时期 分兵抢粮的证据 去说明问题 找到金国人用没用这办法 怎么个分兵法 多少人一起编队 金兵分兵抢粮成功了 找到这些 你就有说服力了 别人也会捋着小胡子说 淡水蟹有知识有说服力
-----------------------------
吴歌兄不必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尽情展示,我们只用借此了解人的品德到底能低下到什么地步就行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淡水蟹 2012-09-20 21:37:51
卷四十九- 三朝北盟会编- 中华文化大讲堂- 汇福网
www.zhwhdjt.com/bencandy.php?fid=335&id=11072 - 网页快照
御史中丞陈过庭上言谨按姚古虽本将家其实畏懦素无战功所以登将坛持节钺者唯以名马宝货市鬻於童贯之门滥被恩赏以至,於是然处高位重禄荷国厚恩宜思氢弹报称 ...
-----------------------------
你还要把丑丢到什么地步?看见“氢弹”了,还不知道是错的吗?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淡水蟹 2012-09-20 20:08:18
三朝北盟汇编中称:兴师之初,有效用十五人直入隆德,缚伪守隆以献,不血刃而得一郡,古掩其功状不以实闻,致此十五人者止於赐帛而已,士气沮伤抱戈不战,此古可斩之罪四也。
-----------------------------
这个回复不是给你看的,仅把你当反面教材用一下。此段史料应为——

兴师之初,有效用十五人,直入隆德缚伪守倅以献,不血刃而得一郡。古掩其功状,不以实闻,致此十五人者止于赐帛而已,士气沮伤,抱戈不战。此古可斩之罪四也。

“倅”是副职的意思。引用史料不能从网上粘贴,必须核对原文或从权威著作转引,以免以讹传讹,扩散污染,这是写历史的人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淡水蟹 2012-09-20 20:08:18
史称“姚古虽本将家,其实畏懦素无战功,所以登将坛持节钺者,唯以名马宝货市鬻於童贯之门,滥被恩赏以至,於是然处高位重禄荷国厚恩宜思氢弹报称,自太原被围提重兵威胜隆德逗遛数月未尝寸进”
-----------------------------
上面一段还勉强说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但这一段就错得离谱了,正确的应该是——

姚古虽本将家,其实畏懦,素无战功,所以登将坛持节钺者,唯以名马宝货市鬻于童贯之门,滥被恩赏,以至于是。然处高位重禄,荷国厚恩,宜思所以。报称:自太原被围,提重兵威胜、隆德,逗遛数月,未尝寸进。”

记载两宋之交的最重要的两部史书——《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现在还没有标点本,网上出现的相关资料质量低劣,错误百出。
本楼如果再有人粘贴宋朝的“氢弹”,请读者至少持高度存疑态度,最好将该粘贴人从此忽略。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无心念昔 2012-09-20 16:37:01
有个问题问下湖东兄:
第一,种师中这次带的兵,貌似不是全是自己熟悉西军嫡系,有很多新兵义军?史书有记载吗?
-----------------------------
史书中没有详细的记载,估计他带来了3万西兵,另外还有6万人拨给他指挥,总兵力9万人。相关史料如下——

1、《林泉野记》:姚古、种师中于是各率兵数万,约古出河东,师中自河北日行四十里赴太原,古至威胜。
2、《靖康小雅》:始斡离不既盟城下,拥众北还,诏遣公将精甲三万尾袭其后,贼迄出塞不敢肆暴。因令公留屯真定,未几,趋公援太原。
3、《靖康前录》:贼退之日,种师中以三万骑尾其后,俟半渡而击之。十一日贼兵去绝。
4、《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七:于是古将兵六万,师中将兵九万,约古自河东,师中自河北,日行四十里赴太原。
5、《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七:师中既死,朝廷议失律兵将之罪。中军统制官王从道朝服斩于马行市,副统制张师正统胜捷兵方屯大名府,下知大名府李弥大斩之。众遂溃,后为韩世忠招降者是也。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经闲人 2012-09-21 14:18:12
这个消息没有传回京城吗?为什么许翰没有表示,他明知道种师中已经率兵突进了啊。如果这是在他严令种师中出兵后得到的消息那么按常理要么是派人马上通知种师中退兵,要么要求严令姚古继续进军协助种师中先借太原之围。怎么好像除了给种师中扣了一顶大帽子外就什么都不做,看着三路军被击败似的。这里的资料太少,看不明白。
-----------------------------
这不是资料多少的问题,分析战争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否则资料越多你越看不明白。如果不信,你看一下下面的史料,试着找出其失实之处——
《封纸编年》:先是师中被诏,以兵裹送大金令归,至大名府,复被诏,以所统兵救援太原。遂自天长发平定军,至寿阳县,凡数百里间,未尝见一金人。
师中以为金人知师至,悉巳遁去,而我师肆行,未尝被坚执锐,五兵之具悉委傔负之。将至石坑,有报:前军已到石桥,至太原止二十里。中军至石坑,军垒未屯,有报:榆次县路金人贼马将至。师中曰:“必金人残零将归者,令后军去收捉。”
转刻之间,金人大至,我兵未措手间,铁骑来冲。奔溃被伤不可胜数,师中遂殁……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352

许翰上章请求处分,然而赵桓对许翰并没有降罪责罚。(其实,没有皇帝的授意或者默许,许翰岂敢擅自严责种师中,他只不过是一个人把皇帝和全班宰执大臣的错责承担下来了而已。)
种师中阵亡、姚古兵败之后,已七十六岁高龄的种师道又身染重病,上章请求辞职,请朝廷另换将帅,刚刚好转的形势又严峻起来。
赵桓和耿南仲等人对用兵已不敢抱有希望,他们把希望又寄托在求和上了。
宰执们在朝堂上商议是继续救援太原还是割地议和,李纲请赵桓再派兵增援,以解太原之围,与耿南仲在赵桓面前发生激烈争论。
耿南仲突然来了一句:“如决意不弃三镇,则必须解太原之围;欲解太原之围,非李纲不可。”
李纲道:“臣一介书生,实不知兵。此前东京被围,臣不得已为陛下料理军事。现在如果以臣为大帅统兵出战,恐误国事。”
赵桓道:“卿过谦了,既然解得了东京之围,一定也解得了太原之围。即命卿代替种师道为河东、河北宣抚使。”
退朝后,李纲称病不出,连续上奏章请求致仕,但赵桓不允。
有台谏官上书赵桓极论李纲不可以离开朝廷,遭到赵桓严斥,说这是为大臣游说。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353

有幕僚对李纲道:“丞相知皇上的用意否?这哪里是为了解太原之围,分明要借此将你挤出朝廷,好让不知内情的东京士民不致于闹事。丞相现在称病不奉诏,而小人又肆意进谗言,恐有不测之祸。”
李纲是有自知之明的,救援太原必有野战,野战与守城不同,须排兵布阵、临敌决策,如非久历疆场、明习征战之将帅,必是败多胜少。一旦战败,不仅李纲可能会身败名裂,而且太原之围不能解,又损兵折将、挫动锐气,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纲的辞呈一连递了十几份,赵桓仍旧不允,他是横下心一定要李纲离开朝廷。
双方僵持不下之时,赵桓下诏命姚古立即再次北上解太原之围。姚古回奏朝廷,刚刚战败,兵力确实不足,请朝廷速派将帅,增调军队,方可再谋大举。赵桓借此继续催逼李纲接受任命,这一着棋是将李纲逼到死角——你不是要救太原吗?那就委你以重任,让你得偿所愿;如果你拒不受命,那就是表明你明知事不可为,故意行祸国之事而博取忠义之名。
李纲如果再不受命,耿南仲等人就要准备借此罗织罪名加害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354

许翰听到了风声,眼见李纲就要落入耿南仲的圈套之中,忙派人给李纲送去一封信,李纲拆开一看,信笺上只有两个字——杜邮。(杜邮是地名,在咸阳以西。战国时秦国名将白起遭大臣馋毁、被国君猜忌,被赶出长安。白起行至杜邮时,接到赐死的命令,被逼自杀。)
李纲见到这两个字猛地惊醒……

李纲不得已领了河东、河北宣抚使之职。李纲一上任,首先就将谎报军情的熙河路都统制焦安节斩首,以正军法。随后,朝廷又以“拥兵逗留”之罪将姚古贬到了广州。
靖康元年六月二十七日,李纲率宣抚司兵出发,尚在病中的老将种师道亲自前来相送。在大庭广众之下,老成持重的种师道没有表示什么,回来后,他长叹一声:“兵可忧矣!”
李纲先到河阳(今河南孟州南)留了十几日,训练士卒,修整器甲,接着行进到怀州(今河南沁阳),制造战车。鉴于上次救援太原失败的教训,李纲和部下一直在研究克制金国骑兵的办法,有一位名叫张行中的献上了一种两轮双竿战车的图制。李纲试造之后,觉得可用,于是准备赶造一千辆。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355

李纲一面造战车,一面等各路“防秋之兵”集结,想在准备充足之后,大举北上。可是,朝廷又突然降诏,罢减增援太原的“防秋之兵”,将其遣回原籍。李纲立即上疏朝廷:“河北、河东危在旦夕,太原自被围以来,已近八个月时间,未得到一兵一卒救援。现在刚刚集结的‘防秋之兵’怎能无故遣散?先以军令命诸路起兵,现又以一纸文书遣散,今后如有号令,恐怕再不会有人响应。”
李纲的上疏朝廷没给回复,只是不断催促李纲迅速解太原之围。李纲被逼无奈,只得指挥军队进军太原。
李纲将宣抚司前移至隆德府,命解潜、折彦质屯威胜军,河东宣抚副使刘韐屯辽州(今山西左权),张灏、折可求屯汾州,范琼屯南北关,约三路并进,在太原城下会合。
不知用兵之策的赵桓和朝廷大臣们,丝毫没有汲取上次救援太原失败的惨痛教训,此时不断地给各路将帅直接下达命令。皇帝、朝廷对在外作战的将帅进行直接指挥,叫“将从中御”,这也是宋朝的一条“祖宗家法”。
古代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信息传递的速度相对于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而言,实在是太慢了。
面对赵桓和李纲的双头指挥,各路将帅只能听命于皇帝。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门生 2012-09-22 05:42:53
所谓的“以正合,以奇胜”,也多是一路大军统一指挥下临时的分兵配合。
在通信不畅,地形复杂,机动力差,敌军勇猛的情况下,分兵进击风险很大。你经常看到几只狮子分头包围进攻野牛群,能够想象几小群野牛分头进攻狮子吗?
-----------------------------
多学一点常识,少一点凭空想象。再次提醒分析军事先看地图,种师中在真定府、姚古在长治盆地、张灏在临汾盆地,你让他们在哪里集结?
军事常识:分进合击是外线作战,具有多种优势,但被各个击破的例子也不少。
推荐你先找一本国防大学出的入门教材看一看,再读一下《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中华书局),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
看完之前,不必试图替宋朝找解决方案。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