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真相背后的真理——岳飞、秦桧、赵构二十大疑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410

3、在农业生产和经济方面,两河和京畿地区受到严重破坏,其他地区影响不大。宋的国力并未遭受摧毁性打击。

从上述分析可见,战争前后,宋的兵力和国力并未被毁灭,北宋灭亡,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损失。真正使形势恶化的主要是河东路这一屏障的丧失,但金军班师后,宋尚能重建黄河防线,在当时的条件下,抗战的条件依然具备。
赵构朝廷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控制损失和创伤的继续扩大,同时应立即着手建立新的军事力量,并逐步使其发展壮大。
此时,完全应该清醒认识到北宋的禁军其实早已在堕落中死亡,这样可耻的孱弱的军队再多也没有用,更何况他们在精神上已被打垮。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赵构朝廷应迅速对原来的禁军进行整编,汰除那些低劣之兵,留存敢战之士,提高军队的素质。
同时,赵构朝廷还完全有条件组建新军,在建炎元年,兵源是不成问题的。两河人民被迫背井离乡,大量难民南涌,生计无着,其中的青壮年完全可以招募为兵。
还有,在战争的逼迫下,有些百姓自己拿起了武器,组成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忠义社,他们为保卫家园而战,其战斗意志远比北宋那些一触即溃、不战自溃的禁军坚强。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门生 2012-10-08 19:43:34
如果楼主在此处分析一下东京的情况,如果李纲, 没用六甲神兵,不交出粮草,能否守得住,对于后面的战略判断很有帮助。
-----------------------------
还需要我来分析?
李侗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只如昨来虏兵到京在,城守未破,国相亦曾烦恼。若守御稍固,更停待得数日,必须别有商议。及两元帅临城,侗亦亲随元帅在城下,虏兵只五七人登城,城上即举军皆散……”

陈规的回答是——
1、“靖康京城之难,若非人事之失,则天亦不得而为灾。规不揆至愚,窃观金人攻陷京城,朝廷大臣与将吏官帅应敌扞御之失……”
2、“嗟乎!靖康丙午,金人以儿戏之具攻城,守御者一时失计,遂致城拔。迄及一纪有余,而金人犹不思当时幸胜,尚以骄气相凌。”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门生 2012-10-08 18:05:02
赵桓似乎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何栗也不再坚持巷战了。
———————————————————
难道这就是王夫之认为只有李纲宗泽坚决抵抗到底,而认为何栗也是首鼠两端的原因?
何栗还不算坚决主战,这标准也太荒唐了吧?
-----------------------------
你又开始梦游了?王夫之什么时候说何栗首鼠两端?我怎么没看见?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门生 2012-10-08 23:49:55
张浚、赵鼎力主战者,而首施两端,前却无定,抑不敢昌言和议之非。
————————————————————
何栗的事不提,种师道,张叔夜首鼠两端的罪名是做实了。这是什么样的标准啊?
-----------------------------
王夫之的那段话,是论赵构即位以后的事,评价曾在赵构及身边为其出谋划策的主要人物。当时,种师道已经死了,何栗、张叔夜已被掳北去。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门生 2012-10-09 19:52:54
说张浚、赵鼎力主战者,而首施两端,前却无定,抑不敢昌言和议之非。种师道、张叔夜同样没有昌言和议之非,同样不坚守中原,有什么不同啊?难道.....
-----------------------------
如果你看不出张浚、赵鼎与种师道、张叔夜有什么不同,就不必再评论王夫之,回校学习吧。
本文对张叔夜着墨甚少,但种师道坚决反对议和却写得明明白白。本案中也详写了张浚攀附黄潜善、汪伯彦,陷害李纲;直至建炎三年,吕颐浩、张浚仍不敢放弃屈膝求和。
在赵桓犯下一系列严重错误,东京势必被围时,种师道建议赵桓去长安,不表明他同意以割地求议和,只表明他认为赵桓“前计不听”,导致现在形势危急,必须暂避。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丙吉门生 2012-10-09 20:22:07
楼主认为中原可以守住赵构应该赴京的原因,就是东京城防坚固粮食充足,而金军无力长期围困,这就是一个比赛,看谁的粮食支持的时间长,看谁在下次围困前准备的充足。
所以,粮食的问题非常重要,是决定这场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既然提出了这么新颖的方案,当然应该详细分析论证,不能一句话就下结论了。
-----------------------------
你们讨论了一天的粮食问题,吐出一大堆垃圾,除了胡猜就是想当然。你们几位有一个共同特点——在自己的知识盲区夸夸其谈,算术没学会就要在高等数学上玩创新。要研究东京的粮食,先把下面几个问题弄清楚,否则不必争着出丑了。
1、宋朝北方诸路主要农作物是什么?其耕种周期是怎样的?
2、东京每年要从东南调运多少粮食?以何种方式调运?
3、除东京外,宋朝北方诸路的粮食是否能够自给?
4、宋朝北方储粮主要是哪些品种?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吴歌漫画 2012-10-10 14:19:16
@gpf8844678 2012-10-10 13:40:25
-----------------------------
呵呵 兄弟无须担心 楼主不会因为几个猴子般智商的二傻子耽误发帖 更不会和这种人展开“讨论”
-----------------------------
谢谢关心!昨天没更新是因为帮一个朋友校书稿。我不会因为他们耽误正文的,有时间就清一下垃圾,忙了就不理睬他们。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411

战争教育了人民。此前,两河、东京的百姓还在盼望着王师抵抗金兵,但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必须自己去战斗。
如何正确处理战区难民问题是决定新建政权能否存在的关键大事,这些流离失所的百姓都是大宋子民,从政治角度看,决不能放弃他们;从军事角度看,他们之中完全可以产生出强大的抗金力量。
如果试图放弃他们,会使赵构朝廷人心尽失,在政治上带来巨大的被动,并且这些百姓不是想放弃就放弃得了的,朝廷可以不管他们的死活,但他们不能不死里求生。抛弃他们,势必会把他们逼成盗贼,逼得他们对山东、河南、淮甸一带的经济和农业生产进行严重的破坏,这无疑会加剧内乱;如果将他们逼得投靠金国,则或多或少地会增加外敌的实力。
放弃两河的大宋子民,其实质是给新建政权树立对立力量。
在这一点上,李纲、宗泽都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一方面难民必须安置,一方面军队必须重建。将难民中强壮勇敢者组成用于作战的正兵,其余的可作为垦田兵、后勤兵、杂役兵,可谓一举两得。所以他们的主张十分明确——救百姓,建新军,政治、军事兼顾,此为上策。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412

此外,还有不少两河百姓还没有离开故土,他们聚集在一起,建立山寨、水寨以求自保。他们也处在十字路口——既可能成为抗金的义军,也可能成为为虎作伥的叛贼。
此时,赵构朝廷对他们的态度至关重要,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不愿意投靠金国的,但他们此时还缺乏作战经验和指挥能力,应该给予他们支援和帮助,派遣有能力的将领对他们进行指导,提高他们的战斗力,使他们成为金军南下时不敢忽视的后顾之忧。

在战争中暴露出来的宋朝军事上最明显的一个劣势,就是缺乏能够在野战中与金国铁骑对抗的骑兵。
不论是完颜斡离不在河北路实施千里奔袭,还是完颜粘罕在太原救援战中运用各个击破,或是进行锁城打援的猎杀战,全都要凭借是骑兵的高速机动力和强大突击力。如果克制住金国骑兵的优势,则战局必将扭转,宋完全有可能从被动防御转为战略对攻。
从战略上看,建立一支能与金军抗衡的骑兵是必须的。虽然这项工作困难重重,但并非难到了不可能完成的地步。(后来,岳飞办到了。)
在建炎元年,如果能把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相结合,此事绝不是不能有所作为的。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413

宋朝不是没有骑兵,只是因为一直缺马,其骑兵数量很少,并且较为分散。如果把各地各军中的骑兵集中起来,在短期内就可以建立一支有一定机动速度和突击力的军事力量。
当然,想借此拥有与金国铁骑在野战中较量的能力还不可能。金国骑兵是在十余年的战争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宋要建立骑兵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这就需要把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结合起来,分阶段制定目标。在短期内以集中现有力量建立骑兵的同时,还要另有一个长期的计划。
早在靖康元年四月,李纲就提出过括买马匹、组建骑兵,但赵桓并未真正采纳这一重要意见。当时最重大而紧急的事情是救援太原,缺乏远见的赵桓和许多人可能是觉得救援战迫在眉睫,现在组建骑兵来不及了,先解决燃眉之急再说。
靖康元年六、七月间,徐处仁也提出组建骑兵的建议,但赵桓仍只盯着眼前的问题,这一建议再次被搁置。
靖康元年八月以后,赵桓和朝廷又开始手足无措地应付金军第二次南侵,括买马匹、组建骑兵又成了一件远水救不了近火的事情,于是继续被搁置了。
就这样,近处天天有火,赵桓朝廷不断地疲于应付,组建骑兵的事今日不办,明日不行,一直拖到亡国都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举动。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414

赵构即位的时候,宋金战争已经把一个明显的事实摆在了他们君臣的面前——没有骑兵就无法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就只能处于防守态势。
组建骑兵同样是一件极为重要而且刻不容缓的事,不要指望金军会给你时间,让你从容不迫地完成这一关乎战争胜败的战略举措,这件事只能在战争中去千方百计、百折不挠地实施,越早开始越好。这次用不上,也许下次、下下次就能发挥作用。
以步制骑、以弩制骑、以车制骑,虽然不能在野战中大量歼灭金军,在防守战中仍然能起到一定作用。那就要重视这些战术的研究与演练,为骑兵的建立和壮大赢得时间。
同时,在战略上要抓住金军的弱点,发挥自身的优势。从金军攻破东京外城却依然坚决避免巷战上,再没有军事头脑的人也应该能够看出金军不敢冒人员消耗的风险。只要能在防御作战中设法加大对金军中女真精锐正兵的杀伤,把战争持久坚持下去,则金军势必逐渐由强转弱。

金兵势必还会南下,没有强大的骑兵,仅凭黄河防线无法阻挡住金兵,因为黄河绵亘千里,渡口众多,兼之冬季水浅,还有一段时间的冰冻期。也就是说,建炎元年,赵构所必须面对的是——金军势必再次兵临东京城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415

从政治角度看,赵构坚守东京、坚守中原是上策。宋朝北方的百姓此时是很等期盼能有一个英武天纵的皇帝来挽狂澜于即到,救生民于水火。赵构只要敢往前迈一步,就将印证那句已经在广为流传的话——天不灭宋,独留康王!
赵构只要打赢一次东京保卫战,必将天下归心,其帝位也将从此稳固。
从经济和民生角度看,赵构坚守东京、坚守中原是上策。只要天子留在东京,山东、中原就会有很多的百姓能够留下来,其农业生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坚持下去。这一方面可以减少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另一方面,也保持住了山东、中原的战略基础。同时,还将大大减轻南下难民对南方造成的压力。
那么,从军事角度看,赵构有没有守住东京、守住中原的可能呢?有没有在防守战中逐步改变劣势的可能呢?如果留下来,赵构有没有被擒、被杀的可能呢?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从当时的情势看,如果赵构敢于坚守东京,能针对双方各自的优劣势,正确地采用相对积极的防御战,是完全可以守住东京、中原,并且还能达到消耗金军的目的。
我们已经看到:确保东京城不在强攻下沦陷不是难事。金军对于这样的的城池只能采取长围久困之策,则围困和反围困就成为胜负的关键。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金戈风云 2012-10-11 21:21:36
@丙吉门生 2012-10-11 18:40:34
考虑了很久,还是发了吧,就当娱乐一下。
-----------------------------
哈哈!我也把你拿来娱乐一下如何?
-----------------------------
金戈兄请先等一等!我今天帮朋友校稿,刚忙完,现在准备更新正文。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416

反围困的要点,首先要尽量增大敌军实施围困的难度,设法不使金军把某府、州围成孤城。以东京城为例,如果宋军把全部或主要兵力都放在东京,则易被围成孤城。
在京畿路外,北面沿黄河有滑州、开德府、北京大名府,西面有郑州、东有南京应天府,这些城池可以构成东京的外围防御体系。
京畿路内环绕东京的东明、太康、中牟、雍丘、扶沟、鄢陵等地均有城池(金军第一次南侵时,完颜斡离不曾分兵进攻这些地方,但未能攻克,因此无法阻断宋的勤王之师),这些城池与东京相距不过百里左右,如果都分兵据守,则金军要包围东京,他们也相当于处在外围宋军的包围之中。
靖康二年四月,李纲曾建议加强京畿这些城池的防御力量,使它们成为东京城外京畿路内的一个防卫圈。
建炎元年,以宋当时的兵力,分兵据守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凭金国的十万兵力想把这个“撑开”的防御圈围住是远远不够的,金军如果对一个一个城池、堡垒对发动强攻,则不论东京周边的这些城池是否守得住,但金军必须付出惨重的伤亡是肯定的。
只要金军不能把东京围死,则赵构朝廷就不会陷入对外联络断绝、运输通道被截断的境地。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417

在金军第二次南侵时,宗泽建立的邢、洺、磁、赵、相五州联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完颜斡离不当时侦知五州有备,就绕开不攻,舍弃了这条最近的路。
这种防御方式在建炎元年末至建炎年初的东京保卫战中再次经受住了考验。
在五个月时间里,宗泽不仅恢复了东京的城池防御设施,并且向外延伸、扩展了防御体系。
宗泽团结军民重建黄河防线,并使之连接河北、河东义军的山寨、水寨,沿河构筑堡垒,扎下联珠寨。京畿濒河七十二里的重点防线,沿线开挖深广丈余濠沟,沟南侧密植“鹿角”(用于阻拦骑兵的木制路障),命十六个县的将士分段负责守卫。
宗泽在不仅派兵据守郑州、滑州等外围之地,还根据东京城附近的地理形势,在城外建立了二十四座壁垒(具体位置,史料阙载),以拱卫京师。
这些措施的实施,从黄河到东京的一百余里间就形成了一个能够相互支援的体系,比靖康年间的防御能力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虽然宗泽的防御体系还远远算不上无懈可击,但却大大增加了金军围困东京的难度。所以,金军第三次南侵时,完颜粘罕不愿去啃这块硬骨头。直至完颜兀术实施东西对进,宋军历经血战保住了滑州,宗泽外围防线未被攻破,金军由此未能再次兵临东京城下。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418

反围困还有一个要点:在城池遭到围困时,只要兵力许可,一定不要采取闭城死守的消极防御方式,而应该一方面确保城池不被攻破,一方面尽量为袭扰、反攻进攻方创造条件,使进攻方不能放心大胆地只顾进攻。
会守城的常常不关城门。陈规在《守城录》中说:“城门贵多不贵少,贵开不贵闭。城门既多且开,稍得便利去处,即出兵击之,夜则斫其营寨,使之昼夜不得安息,自然不敢近城立寨。又须为牵制之计,常使彼劳我逸。又于大城多设暗门,羊马城多开门窦,填壕作路,以为突门。大抵守城常为战备,有便利则急击之。”
陈规这段话的核心思想在于——守城要常为出战做好准备。
相对于进攻方,守军最大的优势就是居高临下,可以把进攻方的行动看得清清楚楚,而进攻方却无法看到城里的兵力部署、调动等情况。
像东京这种有两三层瓮城的城池,即便是打开城门,进攻方也不敢贸然直冲进去,他们怎么敢断定里面没有埋伏?怎么敢断定不是守军使的诱敌之计?而一旦中计,“纵使奔突入城,亦是自投陷阱。”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更正——
抱歉!正文 2-5-416中“靖康二年四月,李纲曾建议加强京畿这些城池的防御力量”笔误,应为“靖康元年四月,……”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正文 2-5-419

进攻方如果靠近城池下寨,时时要提防城里突然出兵,一刻也不敢松懈。靖康元年,种师道到达东京时,立即要求打开城门,他还坚决要坐轿进城,正是因为他深谙守城之道,要使金兵“皆惧城内出兵,昼夜不敢自安。”

会守城的一般不会把兵力全部放在城里,往往会采取的方式是部署一部分士兵“披城下寨”——将军队驻在城墙下,建立营寨,并修筑防御工事。
下面是城池外障碍设置的示意图,这种布防方式是对城池守御体系的进一步扩大和延伸,目的是使攻城方难以接近城墙,在反近城中作战中加大对进攻方的杀伤。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说明:上图仅作辅助介绍之用,宗泽的反近城防御方式史载不详,与本图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楼主:湖东隐士  时间:2020-07-15 12:28:38

楼主:湖东隐士

字数:222689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3-31 18:36:00

更新时间:2020-07-15 12:28:38

评论数:2641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