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每天写点自己的心里学分享,交交朋友,求个关注,哈哈~

每天写点自己的心里学分享,交交朋友,求个关注,哈哈~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20181208树辉分享~热情就是生命力

生活中我们在和一个人交往的时候经常会察言观色,看看这个人对我是不是足够热情;工作中我们总是会羡慕那些充满激情和干劲儿的人,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是为什么?

或许你会说,我喜欢对我热情的人是因为我感受到他愿意和我交往,我羡慕工作中有激情和干劲儿的人是因为我觉得人家求上进。

其实对待别人热情也好,对待工作有干劲儿也罢,呈现出的都是我们的生命力。我们更多的是被别人的生命力所感染和带动。

如果你做好了足够的准备,也可以试着展现出你自己的生命力。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顶一下,希望更多人看到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大橙橙橙橙橙子 2018-12-09 09:42:01
顶,前排,楼主你接着更,安静看着呢
-----------------------------
好,哈哈,谢谢~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青春期】 20170911树辉分享~青春期
一个孩子从儿童期过渡到青春期和父母的关系一定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经常听到有的父母跟我讲,孩子小时候可听话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变得只听你说的,自己干自己的,同样的事情即便是这次按照你说的做了,下次还按自己的来。即便错了也不会改。很多家长为此而苦恼,他们会认为孩子被惯坏了,或者说越来越没有规矩,甚至有的家长跟我说孩子越来越不懂事儿。进而家长又会引发自己的各种担心和焦虑。其实当一个孩子开始尝试着不那么“听话”时,正式他在为即将到来的青春期做准备的时候。如果此时家长过于焦虑,不但不能支持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反而会形成一种限制。青春期孩子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要表现出毫无界限的活力,他们会认为自己活的很深刻,开始试着摆脱父母,自己来感受和体验这个世界。如果家长有了这种察觉,就会试图静下心寻找和孩子沟通的途径,如果我们变得不急不躁,尽可能的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会因为倾听和表达会拉近许多。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价值感】 20170912树辉分享~价值感

一个月前在咨询室里见到晓丽(化名)时他愁眉不展。大学毕业后她从外地回来发现父母年龄大了,有很多生活习惯让她很担心。比如妈妈总喜欢吃冰箱里的剩菜剩饭,退休的爸爸就喜欢抱着电脑打游戏。

晓丽很担心他们的身体,像管孩子一样管着他们,每天都在和父母玩儿着警察抓小偷的游戏。战斗了两个月终于精疲力尽:“他们怎么就是不明白我对他们的担心呢?”这是晓丽在咨询中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两周后一天中午晓丽特意回家吃饭,看到妈妈在厨房包包子,赶紧洗了把手学着包,由衷的赞叹了一声妈妈包的包子是自己的最爱。妈妈高兴的教他如何调馅儿,和面,到熬粥时妈妈主动征求她的意见,看放多少米合适,尽量别剩下。那一刻晓丽似乎悟到了什么。

现在几乎不用晓丽唠叨,父母的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的关系也融洽自然了很多,咨询室里,她很好奇的问我为什么。其实这很简单,任何人都有一颗进步的心,自然也包括我们的父母,我们要在关系的互动里让他们的价值感得到肯定和满足。很多关系里我们只去完成了一种尝试,叫做“说教”,说教背后全是焦虑,而沟通的大忌就是把自己承接不住的焦虑扔给我们可以信任的关系。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自恋和自卑】 20170913树辉分享—自恋和自卑

前天晚上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梦,我在给一个来访者做治疗。他在回忆自己的过去。我在认真的倾听,他从小时候自己第一次挨打说起,一直说到自己目前的状态,里面不时地会有很多自我分析的东西。他的讲述一会儿让我觉得他很自恋,一会儿让我又会觉得他很自卑。

于是我的内心开始摇摆,就如同做过山车一般,在自恋和自卑中不断穿梭。就这样整个咨询下来我觉得很累,来访者以一个问题停止了自己的讲述:“老师,您说我到底是自恋还是自卑?”这种选择性的问题是最难回答的。我知道来访者的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一种焦虑,于是我在认真感受着他这个问题背后的焦虑。我沉默了片刻,稳稳地告诉他:“我不知道过去的你到底是在自恋中还是自卑中活着,在你的讲述中我看到了现在的你一直在自恋的认为自己活在自卑里。”

说完这句话,我的来访者突然哭了,哭的很痛快,我陪着他哭了很久很久,然后他猛地抬起头告诉我:“老师,我想我们的咨询可以结束了。”我微笑着点点头走出了咨询室。昨天我几乎闲下来的时候就会想这个梦,我在想梦里的来访者和我或许是同一个人,是我自己为自己做的一次治疗。是啊,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曾自恋的认为自己很自卑;或许也曾自卑的强迫自己必须自恋,如果我们愿意,我们需要对自己内在的那份自恋和自卑的关系进行觉察。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20170914树辉分享~雪人儿

在团体咨询里我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每当小组里的人际互动开始变得亲密的时候,大家试着把自己心里话讲出来,整个团体变得越来越温暖,这时候就会有人受不了,他一定要跳出来讲一些话试图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不要那么亲密,让整个团体的温度降下来。

这样的人不具备能力接受过于温暖的人际关系,受不了彼此太过亲近,对亲近一些的人际关系会有很多恐惧,这就是我所说的雪人儿。雪人儿的内心世界比较小,,最关键是雪做的,因此他需要保持较低的温度,否则他的内心就会被融化,一些固有认知就会被摧毁,那样就无法找到存在感。

雪人儿不是一时半会儿形成的,一般在他很小的时候可能就是一个雪孩子。他们生活在挑剔、指责、冲突和无法言说的隔阂里,他们觉得自己的内心冰冷,亲密关系寡淡,很渴望彼此间的理解、抱持、倾听和陪伴,但潜意识里又会非常害怕。因为一旦温度上升他们那颗被冰冻的心就会被一点点唤醒,有很多已经风化的伤口就会再次变得疼痛起来。

团体里经常会有雪孩子的出现,如果此时整个团体发展的足够好,作为带领者有足够的觉察能力就会试着一点点将其溶化,让他在人际关系的试验场里重新看清,并非自己周围太冷,而是自己不敢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温暖。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面对悲伤】 20170915树辉分享~面对悲伤

很多人很好奇,当在咨询室里有人悲伤流泪的时候咨询师都在做什么?咨询师能做的是和他一起走进悲伤的领地。

当一个人开始给你讲述自己的痛苦的时候,你和他将会一起走进一个悲伤的领地。这个时候讲述者的内心就像被击碎了,他在努力的捡起一片片散落的碎片,想看清那究竟是什么。

此时此刻他不需要您的劝慰、评价甚至是说教。作为陪伴者我们只能给他一些时间和空间,只有你安静下来细细的去和他一起感受这种悲伤,他才愿意让你帮他分担一些东西,你们可以一起消化一些一个人难以消化的情绪,作为咨询师或者是陪伴者只需要帮他保护好这个悲伤的领地。相信他会变得更加有力量的告别自己的过去。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20181210树辉分享~如何让自己做到忙而不累

如果一个人想让自己可以忙而不累,最有效的方式是提升自己内在的自我价值感。这么说似乎有些空洞,或者太官方,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问一问自己,什么是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它都会有哪些表现?

首先,如果你不是为证明自己而忙,你就会发现你的忙碌里多了一份热情和激情,也就是“我知道我是为自己而忙,而不是为在别人(重要他人面前)证明自己而忙。”如果一个人总为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而忙,这种忙碌就是对自己的攻击。即我要把我是否有能力交给别人来评判。

其次,我很忙,我在忙碌中尽量把事情做好,但是我不会过于追求完美。一个人时时刻刻追求完美本身就是自我价值感过低的表现,就如同一个过于喜欢干净的人,其实内心是惧怕肮脏的。

再次,我清楚的意识到,在我的忙碌里我投入的是自己的热情和激情,这种热情和激情是一个人生命力的呈现。我发现了我在某一方面的天赋,并且我找到了可以让我忙碌的兴趣,还有一点很重要,我可以从中赚钱。

我的工作中经常遇到仿佛被架在火上烤的来访者,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不得不。事实上,这个不得不的确存在很多客观因素,如果想要从主观上改变,还是要从以上是哪个方面入手,试着提升我们的自我价值感。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20181211树辉分享~足够好并不是完美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有一个概念“做足够好的妈妈”,同时温尼科特还说过一个概念“做70分的妈妈”,这不是矛盾吗?一次我做的一个课程“完美父母改造训练营”中有个学员这样问道。

记得有一次在电台做节目时,也曾讨论过类似这样的问题,其实这并不矛盾,不过是我们的认知发生了偏差。我问这位妈妈:“你所认为的足够好是什么概念?”这位妈妈讲,就是尽量做好啊,做我所能做的,不断的学习,去理解我的孩子,尽量少犯错误……

这位妈妈的认知里有一个概念:“足够好的妈妈是自己认为的足够好,而不是对孩子成长客观规律而言的足够好。”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就是,我们认为的足够好是从我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足够好等于完美。

所以做足够好的妈妈,是对孩子的成长而言足够好,而不是对妈妈而言的完美。人既要有体验当下的能力,又要有观察过去的能力,在心理学里一个叫做“体验式自我”,一个叫做“观察式自我”,我们要用体验来丰富我们的感受,要用观察来调整我们的认知。

如果我们能够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做一个对孩子而言足够好的父母,那就是健康的父母,如果我们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做一个自己和别人眼中的好父母,恰恰不去问孩子的感受,那做父母这件事儿可能越搞越糟。

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并不是指你要做一个完美的妈妈,区分清楚这个认知再去学习,再去成长你才不会走错方向。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顶一下,希望更多人看到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顶一下,希望更多人看到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顶一下,希望更多人看到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20181212树辉分享~越是懂事,你就越越孤独

太懂事儿的人总是不想麻烦别人,这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和别人建立关系,所以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孤独。

仔细想一下,当你要求自己的孩子懂点事儿,要听话的时候一定是你感到麻烦了,对吗?所以很多时候当你提出这样的要求,其实是在和孩子说,别烦我。

这个时候孩子不烦你的方式就变成了一个人呆着,这便是一个人最初和自己在一起的不健康模式,所以很多成年人常常忍受不了孤独,因为在他们小时候父母最习惯用听话和懂事的方式教育他们。

还有很多成年人不敢向周围的人求助,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不愿意麻烦别人,核心意思就是他们不愿意让别人觉得自己不懂事儿。

关系就是用来麻烦的,如果你不麻烦我,我不麻烦你,我们如何建立关系呢?所以如果你想让别人理解你,你不能怕自己不懂事儿,如果你想理解别人你不能怕麻烦。只有理解了关系对我们的意义,我们才能面对自己的孤独。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mclwazr 2018-12-12 12:21:26
楼主来关注你
-----------------------------
嘿嘿,谢谢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顶一下,希望更多人看到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顶一下,希望更多人看到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20181213树辉分享~什么样的人喜欢指责别人

为什么你总喜欢指责别人,因为指责一个人要比理解一个人容易的多,你只要举出例子证明他不好就可以。

如果要理解一个人呢,那就太麻烦了。不如直接指责来的干脆利索。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怕麻闭的人,你一定会有指责别人的天赋。

对很多人而言都喜欢跟别人分个对错,越是自己身边的人越是如此,喜欢分对错的人并不是那么在意对错,而是他们喜欢和别人进行权利的争夺,你错了你就要闭嘴。因此喜欢玩儿权利游戏戏的人往往离不开指责别人这个法宝。

还有一类人是在自己的潜意识里不想和别人走的太近,他们也要进行指责。我指责你的核心是我要让你知道我嫌弃你,这样你和我说话时就得想好再说,你不至于离我太近。因此害怕亲密关系,缺乏情感温度的人往往超喜欢指责别人。

当你理解了你的指责是你害怕麻烦,想要控制,和别人保持距离的手段,你或许就可以深入的想一想在和别人的关系里有没有比指责更好的办法。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顶一下,希望更多人看到
楼主:树辉心理  时间:2018-12-16 10:59:22
顶一下,希望更多人看到

楼主:树辉心理

字数:19007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18-12-01 18:28:42

更新时间:2018-12-16 10:59:22

评论数:8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