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江山若梦,万里春风犹少年:《南宫紫晶虾》

江山若梦,万里春风犹少年:《南宫紫晶虾》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内容提要】

他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九岁登基,一口气做了十四年皇帝。
他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带领二十三万大军御驾亲征,惨败后成了敌人的俘虏。
从天堂到地狱,竟只有一步之遥。

他是史上最幸运的高级战俘,一年后被遣返回国。
他是史上最痛苦的太上皇,归来后被软禁在南宫整整七年。
从一种囚徒到另一种囚徒,他成了政治的弃儿。

当全世界都背叛他的时候,他懂得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当他东山再起重掌天下八年之间,他宁愿选择宽恕。
因为“东海紫发晶螳螂虾”这款爱情信物,他相信了仁政的力量。


其实最好的防守是与强敌通往来,化战争冲动于无形。
治理国家的有效办法是与民休息,让老百姓能活下去。
从凡人到凡人,他的心愿是和爱人合葬在一起。

英宗朱祁镇(1427-1464),大明帝国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几度沉浮,留下的是人间大爱。本书对正反面政治人物如于谦、王振、石亨等,持客观公正立场,千秋功过由读者评说,权谋是很真切的看点;对后宫钱皇后、周贵妃、朱见深、万贞儿等侧重于用爱表述,宫斗是不可错过的好戏。

手足情,君臣义,敌我恨,后宫爱,纵横交错,纷至沓来——江山若梦,万里春风犹少年;南宫如戏,惟留信物紫晶虾。

【标签】历史传奇 宫斗言情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欢迎读者朋友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何三刀原创长篇小说”公众号,也可以在你的微信通讯录中找到公众号,搜索本公众号进入历史消息。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自己的沙发自己坐。。。这篇文章不赶进度,史料详实,观点公正,人物丰满,故事精彩是我的追求,同时保持文字风趣,语言雅致的特点,亦是我的心愿。欢迎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1、朱祁镇过年

对于太子朱祁镇而言,宣德十年(1435)的这个新年,过的索然寡味,简直就是他有生以来最莫名其妙、也最不舒坦的一个新年。

首先要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咱中国人这时只能说是过年、过新年,甚至可以说大年初一叫过元旦,但切不可说是过春节。说到过春节那是差不多500年后的事了,是国民政府规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把阳历1月1号规定为元旦节。

听上去有点乱的感觉,其实半点也不乱,作为共和国公民,我们的过法与国民政府有传承关系,完全相一致,到了时间点,放的是什么假,是元旦黄金周还是春节七天乐,我相信除了智商低于平均值10%以上的人,大体是不会搞错的。

那么大明时代的人要过什么节,他们会搞错吗?我想说,替古人操心,你真的想多了。

实际上,明代的祖先们,在大年三十除夕夜,有点意思,会吃团圆饭,会守夜,会发压岁钱,会炸鞭炮,正月初一一大早,会祭拜天地祖先,会吃扁食(也作匾食,即北方水饺、南方柳叶饺、浙江馄饨或四川抄手之类)。但是,大年三十和元旦,政府规定不放假,节日照常上班,不打卡的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得扣工资,无业人员不管。

为啥呢?因为自古以来,咱大中华过的是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而且对这个节日,那是相当的隆重,在明朝的时候,放的是长假,一般是放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碰上皇帝开心,甚至可以多放假十天呢!譬如朱祁镇他爹,在宣德三年、五年和六年,都是连放二十天,让人一次爽个够!注意,这是带薪年假,跟现在的某些私人老板不一样,对于某些黑心小作坊老板来说,放假就如同放鸽子,员工是没有工资可领的。

而帝都北京那时的空气指数很好,北方的蒙古大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绝对没有沙尘暴,因而也就不存在雾霾一说,所以太子小朱的心情好坏,说白了与空气指数无关。

而且他的心情,甚至与天气无关。虽然是严冬,可是皇宫里由惜薪司负责借火墙夹道烧炭供暖,他过的舒服得很。

就在前几天冬至节,小朱还好奇地跑去参观过供暖工程呢!只见司炉小宦官用铁辘轳车把烧红的硬木炭,一铲一铲地放进入碳口,这些红罗炭将宫殿烤的温暖如春,却见不到半点烟尘。他很想弄清楚木炭的烟到底去了哪里,就试图趴下脑袋往碳道去探视一下。

司炉小宦官又铲了一铲红碳,回过身来就要往碳道送,却发现有人堵住了碳洞口,吓得他连忙扔了铁锨,伸手就去拉人——话说在皇宫里,杂役宦官哪敢大声喧哗,不过这情形实在是把他给吓坏了!要是刚才一铁锨抛过去,别说致人受伤,只说这个动作,估计三个脑袋都保不住呀!

因为这里是皇宫,看身形打扮,钻碳道的,无疑是小皇子。

可是当他把小皇子拉出来一看,顿时吓的魂飞魄散:我的天,这淘气鬼竟然是朱祁镇!要说朱祁镇,可不是皇子那么简单,他三个月大时就已经册立为太子了,这地位高得令人不敢仰望,地球人不一定都知道,可中国人民全知道啊。

小宦官立即匍匐在地,磕头如捣蒜,嘴里不敢大声说话,却也不停地告饶:“太子殿下,奴才不是有心的,罪该万死,罪该万死!”

没错,他如果真把朱祁镇免费烧烤一下,估计他死一万次也不一定能赎罪呢。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朱祁镇站起来,把手拍了两下就没事了,因为他脑袋后面并没长眼睛,并不知道刚才小宦官差点往自己身上洒一铲子红木炭;假如知道了,我想他也会生气的。

没有后果,就没有伤害,于是他说:“咋的了,我就想看看木炭的烟去哪儿了,你怎么就该死了?”

小宦官闻言,左右开弓给了自己俩耳光,道:“奴才吓着殿下了,如何不该死?”

小朱咧了咧嘴,说:“本宫赦你无罪!你叫什么名字?”

“谢殿下!奴才叫喜宁。”

“你是汉人吗?”

“奴才是蒙古鞑靼人。”

“怪不得鼻子这么大!好啊喜宁,平身说话,你来给我讲讲这宫殿采暖的原理呗。”

“奴才不敢。”

“娘的好啰嗦,本宫要你讲,你但说无妨!”

喜宁这才站起身来,战战兢兢地带着太子朱祁镇参观,给他指明哪是进碳口、哪是碳槽、哪是进气口、哪是排烟口,并殿内床帏、茶几、书桌等部位的地板加热原理。

小朱听的兴致勃勃,道:“我近来一直纳闷这室外滴水成冰,室内却热的人想穿短衫,原来是能工巧匠的功劳,不错不错。”

那喜宁原也是个会来事的,见小太子开心了,立即换上了另一幅嘴脸:“殿下乃洪福齐天之人,一看就绝世聪明,哪有您还闹不懂的事?”

小朱乜了一下眼睛,说:“嘿,看起来你是个粗人,倒也蛮会说话嘛!”

喜宁满脸堆笑道:“殿下,奴才虽然是个杂役,其实也粗通文墨,只是命苦哇!”

朱祁镇有些好奇,正想听听他如何命苦,这时听到有人喊他:“小殿下!小殿下!您在哪里?”

他一听,这是他老师的声音,就连忙应了一声:“王先生,我在这儿呢!”

随着一串脚步声临近,王先生走了过来,他先给朱祁镇施了个礼,说:“殿下,有急事,您让我们好找哦,”一转头,对喜宁喝道:“大胆奴才,你为何站在这里?”

喜宁吓得浑身筛糠,噗通一身跪在地上:“禀王公公,奴才适才在加碳作业,小殿下有些好奇,要我给他讲解宫房采暖原理。”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这王先生名叫王振,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人士。他秀才出身,有妻有子,早年也做过科举仕途之梦,因为大明政府极其重视文凭,不弄个大学本科(举人)学历,就当不成官,没有研究生(进士)文凭,绝对做不了大官。

无奈命运之神跟他有仇,参加山西乡试,他总是中不了举,而其家道贫寒,老婆儿女都要吃饭,逼得他无法专职在家复习应考,于是成了一名“北漂”,跑到首都来应聘当了一名家教,挣钱养家。

王振最初干家教,选择的就不是平民百姓之家,他知道那些普通人家没有钱途,所以他立志为达官贵人培养子女。

说到那些官商人士子弟,从来缺的就不是钱,而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因为他们从小就想通了一个道理:你们大人都不读书,凭什么要我辛辛苦苦地读书呢?好,读书是为了升官发财,可是你的官已经够大了,家里的钱已经够多了,我们几辈人已经花不完,那么请你们当父母的,给我一个体面的解释,拿个读书的理由来!

父母觉得儿子说的有些道理,可又觉得哪里不大对,到底哪里不对,却又说不过儿子,所以富家子弟多数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纨绔子弟。

那时社会上流行唱大戏(追星),喝花酒(泡妞),还有投壶、打马吊、打双陆等各式国民赌博,以及蹴鞠赛马斗蟋蟀等多种体育型博彩玩法,好玩得简直要让人倾倒让人飞,其主力阵容从来就是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们。

王振自己虽然考不上大学,但作为有志青年,他是真心希望培养出几棵好苗子的,教书育人嘛!也许是老天开眼眷顾,也可能是付出就有回报,总之,他对付顽劣学生逐渐摸出了一套方法,让那些学生对他又怕、又恨、又喜欢,只得乖乖读书。

总而言之,“王振实验班”的名声打响了,口碑是最好的广告,靠教书,他竟然发了财,在家乡置办了田地,自建了别墅,算有房有车(马车)有产业的成功人士了。

历史的发展往往不受人的控制,本来王老师凭特级教师这个身份,混个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眼睛一闭,一辈子就过去了。偏偏他的名气太大,以至于传进皇宫了。

前面说过,朱祁镇是太子,是写进宪法的法定皇权接班人,那么太子的教育问题,就是有关国家社稷的大事了。本来朝廷的高级知识分子如翰林院学士多的不得了,但朱祁镇的亲爹(插话:朱祁镇的爹绝对是亲的,这个你不用怀疑;但他的娘,据说是个无名的宫女,他一出生,就被狸猫换太子,变成了孙皇后肚子里的特产,而他的亲妈,竟然被弄死了,这事在历史上搞的沸沸扬扬。)心血来潮,宣旨要王振进宫,负责太子的启蒙教育工作。

这事对王振来说,本来不算坏事,因为他是一个有志青年;但当他意识到要进宫,就必须阉割掉男人的作案工具,说不痛苦,那是不可能的。尽管他内心有一万个保证,绝对不敢去给后宫佳丽播洒爱的雨露,问题是:谁信呢?

于是,有志青年王振同志花了十天八天时间,专门在北京逛窑子,他要发泄,要疯狂地发泄,因为此情此景将是永恒的怀念。直到快精尽人亡,他才勇敢地躺在了一家私人黑诊所的的手术桌上,决心杀鸡成一快,进宫混前程。

关于阉割,这里还得交代几句:进宫当宦官,在古代是一种正当职业,宫廷有专门的医院从事阉割这个技术工作,选拔的都是父母自愿送去的少年儿童,手术是免费的。但社会上也有一些青年人也想进宫混饭,那他们就只能找黑诊所自宫了。

自宫有风险,因为未必真能入宫,得找关系,找着了关系,还得凭运气。后来的大太监刘瑾,成了世界首富,他进宫的年龄是32岁;而大名鼎鼎的魏忠贤,入宫时已经37岁了。相对于那些从小就在宫廷里混的小太监而言,操过社会的人,功力自是非凡。

王振的手术费花了7两银子,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660元人民币,这价钱真心不贵,约等于到莆田系医院割个包皮而已。其实割睾丸或割包皮的手术费都不贵,是抗菌消炎的药物比较贵;要说药物也并不贵,是所谓的治疗费贵,也就是医生想赚的钱比较贵,你懂的。

明朝的宦官阉割手术跟清朝还不一样,一句话,明朝只割蛋,让男人有枪无弹,自然是废了你的武功。而清朝后来是把枪和弹一起没收,这就让男人很没自尊了。

不太有自尊却有自信的王振同志进了宫,被分配在一个叫东宫的地方工作,职务叫“局郎”,职责是陪太子读书。当然太子还小,先要陪他耍好耍开心,然后在玩耍的过程中教他礼仪,为他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试问,一个国家元首将来三观不正,岂非国将不国?此外,适当地进行幼教,也是很重要的工作,比如数数啦,把古诗当儿歌唱啦,习字啦等等。

总之,小朱跟宫外那些孩童一样,对王振同志,就一个字:服气!他既怕王老师,又恨他,但又恨又爱,还离不开他,成了一对活冤家。

对了,朱祁镇对王振同志有个独特的称呼,一直叫“先生”,叫的很顺口,基本上一辈子没改过口。

太子是法定的革命事业接班人,而王公公是太子心服口服的先生,谁不懂这里面的玄机?将来有朝一日太子登基即位,那王公公的地位水涨船高,放个屁都能震死人呀!

这就是小宦官喜宁见到王公公吓得发抖的原因。

好在太子仁慈,立即接了一句:“没事,是本宫要他带我遛遛圈。”

王公公狠狠瞪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喜宁,把头转向朱祁镇,换上了亲切的面孔,道:“殿下,快去乾清宫。”

乾清宫是圣上的寝宫。说的这时候,朱祁镇的亲爹宣德皇帝朱瞻基,已经命悬一线,虽然他才38岁,可是马上就要开挂了。

才八岁的朱祁镇,很烦他爹不迟不早,偏偏要赶在新年来生病,害得他连元旦也没过好。他哪里知道,先生这是来找他赶快去见父皇最后一面,这一面,非常重要,是老皇帝给新皇帝交接力棒呢!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新书,边写边传,先呼朋唤友,喊些人来凑场子,同时也恳请大家多批评,多指教!!

@谷小中 @雪花与火花 @风儿271 @麻雀也有飞天梦 @邗江老刘 @章望溪 @牛奶浆

@洞庭妖刀 @流尘壹壹 @林中响箭 @二孛 @宜丰人2012 @重庆姐儿 @zhu志杰 @萧萧雨雨

2017 @龙七少爷 @醉卧少女峰-骁然 @atong2439 @吴乾文 @衣宝泰

(以上排名不以姓氏笔画或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特此声明。)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新书,边写边传,先呼朋唤友,喊些人来凑场子,同时也恳请大家多批评,多指教!!

@洛塔锁姑娘 @春光辉耀 @海上的一滴水 @萧潇雨雨2015 @青梅煮酒话春秋 @中山有秋池

@sdhzdmhfszcb @沂涟漪2017 @沧海凤舞 @长源山月 @茶韵悠悠ABC @巴山牛_渝 @欲飞扬2

015 @邹克纯 @佛保住 @slh随意的风 @zgsxsltsj @guaerjiakang @夏冬雪2011年

@老邪8

(以上排名不以姓氏笔画或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特此声明。)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新书,边写边传,先呼朋唤友,喊些人来凑场子,同时也恳请大家多批评,多指教!!

@夏甲乙 @焱炎鑫鑫 @菱花舞 @zy巫山云雨 @重庆姐儿2016 欲飞扬2015 @雷本祖

@乡间稗草 @七夕鹊儿 @微尘余香 @银露梅 @火狐女 @醉卧少女峰_骁然 @鹤舞龙城

@林中响箭2014 @灵石的诗 @漱石m @华静一 @望舒amay @潇纵

(以上排名不以姓氏笔画或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特此声明。)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上接第1节《朱祁镇过年》)

2、那一幕难忘的记忆


小太子朱祁镇被他的老师王振先生拉着,快步回到了文华殿,东宫就是里面的院子。

张皇太后已在这里等候许久,一看到朱祁镇过来,忍不住一把拉过他,抚摸着他冻得绯红的脸庞,一边责怪他:“镇宝儿,大冷的天,干嘛跑外面去疯啊,看你冻的脸都红了。”朱祁镇说:“回太后,镇宝不怕冷,实在话,待在这屋里太闷了。”

张皇太后扭头盯着王振,看得他汗毛直竖,他连忙请安道:“奴才见过皇太后,皇太后万圣金安!”

皇太后蹙眉道:“你身为太子侍读,对太子负有教导监护之责,却不知太子所踪,尤其在这么个关口,误了大事你担得起这个责吗!”

王振连连磕头:“都是奴才的错,怪我一时疏忽,以后定当严加看护,不敢稍有闪失,请皇太后放心。”

皇太后懒得理他,任由他跪在那里,吩咐道:“你们还在等什么,快给太子换装!”

于是早就捧着各式衣物的宫女们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帮朱祁镇换上了缩水版(小号)的龙袍。整理毕,也不多话,张太后就带着朱祁镇乘坐轿子直奔乾清宫而去。

小太子进得宫来,看到父皇床前簇拥着几个太医,正手忙脚乱地给父皇灌汤药,母后紧紧拉住父皇的一只手,在默默垂泪,旁边站着一溜文武大臣,个个都很焦虑的样子。现场抢救总指挥是大太监金英。

见到皇太后进来,大家都没有问候,只是点头示意,因为大家的关注点,都在躺着的宣德帝身上。

朱祁镇知道躺着的那个人是他的爹。忽然间,他意识到爹可能快死了,他不知怎么就产生了畏惧心理,所以很怕靠近龙床,因此他娘孙皇后再三朝他招手,他却迟迟不敢近身。

张皇太后这时为了鼓励他,拍了拍他的后脑勺,又推了一把他的后背,于是他踉踉跄跄地朝母后扑了过去。

在母后怀里,他观察着眼前这个叫朱瞻基的人。这是个可怜的人,只见他脸色蜡黄,鼻子不停地翕动,胸脯剧烈地起伏,好像在阴阳这道门槛边,有俩拨人在拉着他拔河,用力拉来拉去,拉得父皇很累,累得喘不过气来。

终于,宣德帝被拉得不耐烦了,大吼一声,睁开了眼睛,似乎从鬼门关旅游回来了。他喘着气,把目光巡视了一圈,发现该来的人全齐了,就想伸手拉朱祁镇,可是他没有力气了,只是手指头动了几下。

这一细节被金英捕捉到了,立即把太子的手递到了他的手中。

大手拉小手,好温馨的画风。

朱祁镇立即感到手上握住了一块冰。然而那不是冰,只是失去了温度的手。

这时老皇帝知道得赶紧说话,过了这个村就再也没这个店了。他说:“镇宝儿,我把天下就交给你了,你可懂得社稷的分量?”

朱祁镇说:“父皇请放心,儿臣懂得江山社稷之重。”这些台词,都是王先生已经提前教会他的。

老皇帝朱瞻基这时把眼光扫向了那一溜文武大臣,意思是要朱祁镇把这几人看清楚。小太子顺着爹的目光把这些人看了一遍,发现每个人都认识,他们是内阁的五大阁老(相当于政治局常委):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元吉,还有武将英国公张辅、忠国公曾勇(相当于军委副主席)。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这时老爹猛烈地咳嗽起来,折腾了好一阵,喉管就像漏了风,说话上气不接下气,太监金英只好把耳朵凑近他嘴边,听一句“翻译”一句:

“圣上说,太子需认得眼前的大臣,以后理政,必须听这几位大臣的,他们同意做,你才能去做。记住了?”

孙皇后立即给朱祁镇使眼色,并小声教他:“你就说记住了。”

朱祁镇立即回答:“儿臣记住了!”

金英又说:“圣上说,尔等顾命大臣,要全心全意辅佐太子,听清楚了?”

杨士奇等人今天被人叫到这个场合,当然知道是当顾命大臣,这是一个崇高的荣誉,岂有不懂之理,立即齐声答道:“圣上请放心,臣等一定竭心尽力,辅佐太子,永葆江山社稷,万死不辞!”

就像后来电影里那些主角老是断不了气一样,老皇帝挣扎着说完了他的最后一句台词,金英翻译道:“圣上说了,太子年幼,朝政有赖太后听政,直到太子大婚后,方能亲政。”

这边厢,张太后听得清楚,一丝喜悦迅速掠过眉梢;那边厢,孙皇后也听得清楚,一丝失望掠过嘴角。

只有朱祁镇不明不白,但他忽然就听得众人嚎哭起来:“圣上,圣上啊!”原来老皇帝的台词已经说完,他终于驾崩了!

客观地说,后来谥号为明宣宗的朱瞻基,是明代一个很了不起的皇帝。首先,这人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深得他爷爷明成祖朱棣的喜爱。他爹朱高炽,长的太胖,腿又有点瘸,远远不如他二叔朱高煦的战功大、人缘好、威望高,爷爷朱棣在打倒建文帝当上皇帝后,确实起过另立太子的念头。

当皇帝是人类最羡慕的工作,一般都是儿子沾老子的光,可是历史也有例外,朱高炽就是沾了儿子朱瞻基的光。而且朱高炽这家伙很识趣,他只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就驾鹤西去,用最快的速度把屁股下的位置给儿子朱瞻基让了出来。

朱瞻基继位时28岁,在位十年,所干的有三件大事。

一是成功削藩。历代王朝开国之初,太祖都喜欢封藩,让儿子们得一块封地称王,好保障他们世世代代都过上幸福的生活。可是藩王们始终是个大隐患(有军队),于是朱瞻基打垮了二叔朱高煦,并收编了其他叔伯的卫所军队,将大明开国以来半个世纪的老大难问题拾掇妥善了,如果没有这个成功,就没有后面二百多年的和平稳定。

二是他主动结束了长期以来对越南的用兵。越南这个藩属国虽小,却特别能折腾,中国在它身上耗费了巨大的国力投入,从来都得不到回报,注定是亏本生意,所以朱瞻基果断决定不再鸟它,甩包袱让它自生自灭。这是解套之策,却招致朝野一致批评,声势暄暄,非大智不能决也。若不信,放在今天,你到电视台讨论一下放弃朝鲜半岛话题试试。

三是与民休息,恢复生产,轻徭薄赋,结果老百姓安居乐业,很快就缔造了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齐名的“仁宣之治”。(所谓“仁”,即明仁宗,也就是他那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老爹朱高炽。)

当然,以上盖棺论定的话,并非悼词,都是后人做的历史总结,当时的人,还真得不出这么有高度的政治结论。

朱瞻基同志挂了,大家哭了三五分钟,真悲痛假悲痛姑且不论,他们突然回过神来,迫不及待地先按皇家流程搞起了一个仪式。

这是个临时象征性的仪式,若不搞,今天来现场见证老皇帝上西天的人,都算是白来了。

于是趁着朱祁镇还穿着皇帝的新衣,张太后把他拉到了旁边的椅子上,按他坐下,方位不用说,是座北朝南,她自己也在椅子旁站好。大太监金英立即上前跪下,帮他整理皇冠、龙袍,顺便帮他把两只脚摆好,把肩膀也扶正,宫女拿手巾帮他擦干了眼泪,总之摆好POSE,表示一段新的历史即将开始。

这时在场的文武大臣,包括孙皇后,自然也包括金太监和御医、宫女们,大家先把死人摆在一边,跑去齐刷刷地面朝龙椅三叩九拜,嘴里喊着:“万岁!万岁!万岁!吾皇万万岁!”

仪式就这么简单,但它绝对重要,因为这是新一轮君臣关系的确认,和新皇帝登基的标志。至于正式的登基大典,古时有的要等三个月,有的等一个月,要看老皇帝出殡的进度,明代一般是半个月之后,发完大丧就可以了。

这个临时拥立仪式,拜完就散了,以至于朱祁镇还没回过味来:跑来给爹送终,自己却已经当上了新皇帝。

下面才真正进入了丧礼仪式的第一个流程:小殓,也就是给皇帝拭身,换寿衣。他将在自己熟悉的龙床上静静地休息一天,明天就热闹了,将要大殓,也就是装棺材,那可是大阵仗,难得清静。

不过这时候就没有其他人的事了,都是宫女太监在忙活。众人都哭着,流着眼泪离开了这里,因为他们都得忙着回去换孝服。

(本节未完待续)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三刀鸣谢】

新书开贴,诚谢下列前来支持的新老朋友们!

@周涛1115 @周易取名字 @看云听雨小家伙(2次) @呼儿嗨哟2016 @东门不疯 (2次)

@骑墙摘红杏ABC (2次) @卖血捐导弹 (2次) @洞庭妖刀 @流尘壹壹 (2次)

@醉卧少女峰_骁然 (4次)@巴山牛_渝 (3次)@雪花与火花 (2次)@彩云之鲁押

@sdhzdmhfszcb (2次)@微尘余香 (2次)@望舒amy (3次)@cbb11 @老邪8 (2次)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三刀继续鸣谢】

@长源山月 @洛塔锁姑娘 (2次)@七夕鹊儿 @春梅煮酒话春秋 @潇潇雨雨2015

@吴乾文 @耿家强1 @牛奶浆 @火狐女(2次) @atong2439 (3次)

@苏州五针松(2次)

PS:1、以上排名按顶贴时间顺序排列,五其他意思。非常感谢各位!

2、为了方便不把帖子拉得太长,方便读者阅读,本帖的回复一律采用小号(何不去)进行回复,只有回复打赏栏采用何三刀的号;若去拜访,则尽量使用何三刀本号。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三刀特别鸣谢】

特别鸣谢下列打赏支持的朋友们:

@夏甲乙 (666) @周易取名字 (100) @流尘壹壹 (100) @七夕鹊儿 (100)

@望舒amy (100) @老邪8 (10) @醉卧少女峰_骁然 (10) @巴山牛_渝(10)

谢谢你们的支持和鼓励!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上接第2节)

皇帝老倌的死讯在宫内传的飞快,因为人们都不傻,大过年的,才正月初三,不是皇帝驾崩了,怎么会有人在嚎声大哭呢!而哭声也是会传染的,没多久,宫内就哭声一遍了。

小皇帝朱祁镇被换上了白衣白帽,他跟着众人哭了一阵,觉得累,就懒得哭了。而侧耳听去,东六宫和西六宫那边,哭声震天,各种音色简直像在飙高音搞比赛似的,他觉得太夸张了点,很热闹的感觉,决定溜过去看看。

其实这时他已经忘记自己是小皇帝了,本来嘛,大家都穿着孝服,看得出谁是多大的官呢?

小孩的特点是灵活,一个不留神,他就直奔东六宫而来。

走近了,才听出原来后宫的哭辞五花八门,有哭天老爷的,有哭圣上的,更多的是哭父母姐妹的,和哭自己命苦的。

朱祁镇觉得无趣,看到一株梅树边有个宫女在赏花,就赶忙跑过去问她:“喂,为何大家都在哭,你却不哭,跑来赏花呢?”

那个宫女吃了一惊,一看是个小孩,并不认识,就说:“我听说圣上驾崩,已经哭过了。因胸闷,出来透透气。你不是也没哭吗?”

朱祁镇确实忘了自己的皇帝身份,他只记得自己是太子,开口便道:“本宫也已经哭过了的,你看我的眼睛肿了吗?”

哪知那宫女一听“本宫”二字,秒懂眼前说话的就是太子,当即往地下一跪:“臣妾有眼不识泰山,原来是太子殿下,万望恕罪!”

朱祁镇继承了他爹聪明的一面,听了这话,突然想起自己的身份,在前一阵已经由2.0版升级换代为3.0版了,于是说:“没事,朕赦你无罪!”

“啊!原来是新陛下呀!臣妾罪该万死!”那宫女赶忙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

朱祁镇觉得蛮好玩的,就让她平身,和她聊起天来。原来,眼前这个姑娘并非宫女,而是一个嫔女,名叫郭爱,来自安徽凤阳(即朱氏祖籍所在地)。她今年20岁,是被选秀进宫为嫔的,刚进宫二十天呢。

这里有些话对于小朱来说还高深了点,他听不懂里面的意思。实际上,郭爱于二十天前被选入东宫,当了前皇帝的备胎备用,但皇帝的面还未见到,他就死了。因此郭爱从哪里去找感情,可以支撑她不断地哭下去呢?见其他人哭得声震屋瓦,她有些烦,所以出来兜风,这才遇见小皇帝了。

皇帝非凡人,所以遇见皇帝,是祸是福说不准。

一队宦官走了过来,他们的职责是在院里柱子上、树上裹白布、扎白花,营造丧事氛围。其实宦官也是劳动人民,只负责干活;偏偏带队的是个少监(比太监低一级),他认出了站在北风里跟宫女聊天的,是太子朱祁镇(他也不知道朱祁镇的最新身份已升级),就赶忙跑来跪在他面前,请求太子殿下移驾回宫,因为万一太子闹个伤风感冒啥的,见到而未劝阻的人,都是个死罪。

朱祁镇在外面转久了,确实有些发冷,就自己回东宫去了。那个少监一心想护送他,被他瞪了一眼,就傻在了那里。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在京城各部委局办的头头们,当晚就必须到本单位集体住宿、斋戒,不许穿红衣,帽子上的红色樱饰也得摘去。到了第二天大殓的日子,大行皇帝(即远去的皇帝)遗体装入梓宫(即棺材)之后,文武百官都要到乾清宫瞻仰圣上遗容,这时钟鼓监敲钟八十一响,同时京城各寺庙道观立即开始鸣钟,都要敲够二万七千响,可以想象得到那种壮观与隆重。

第三道流程是停灵,要将梓宫移到乾清宫正殿,供没有资格瞻仰遗容的官僚和皇亲们前来吊唁,同时颁布遗诏,将死讯昭告天下。皇帝大丧,那是天大的事,要牵动普天下的神经,比如一个月之内禁止婚嫁和祭祀,四十九天内甚至禁止屠宰,一百天内禁止唱戏等娱乐活动。

当梓宫在正殿停满七天后,还有一个流程,那就是移灵,得把梓宫给移到景山的寿皇殿。这也是大阵仗,不过到了这个环节,基本就是择日出殡了。

移灵后,大人们各忙各的,这一日小皇帝闲来无事,又想出门溜达。他的本意是想去看看奉天殿(嘉靖时更名为皇极殿,清朝更名为太和殿,也就是百姓口头的金銮殿),因为他听说再过几天要在这里搞登基大典。

可是这殿太宏大了,他还没转完,忽然听到西六宫那边传来一阵猛烈的哭声,好像不是悲痛的声音,而是悲惨的声音。出于好奇,他立即拔腿赶了过去。

跑拢一看,只见一队锦衣卫士兵提刀拿枪,和几个太监一起,正把一群妃嫔往一间屋子里赶。那些女人不肯走,有的在挣扎,有的抓住了栏杆扶手,还有的瘫坐在地上。这时,士兵们两人一组,把妃嫔们架进屋子去了。

这里是皇宫!莫非还有歹人敢强行抢掠妇女?真是胆大包天啊。朱祁镇挺身而出,大喝一声:“住手!胆大狂徒,你们这是干什么?”

众人一愣,见是个小孩,顿时放下心来。

领头的太监叫阮浪,他仔细瞧了两眼,发现来的是小皇帝,吓得抢前几步,倒地便拜,嘴里不停地喊着“吾皇万岁”,在院子里的其他人当然也都立即跪下了,只有那些妃嫔们进了屋子,只顾着哭,没有人下跪。

朱祁镇问:“怎么回事?把妃嫔弄进屋子干什么?”

阮浪答:“启禀陛下,这些妃嫔,是奉先帝遗诏前来尽忠的。”

朱祁镇:“怎么尽忠?”

阮浪:“回陛下,尽忠就是。。。就是以身殉国做烈女。”

朱祁镇:“你是说,要好端端的活人去殉葬?”

阮浪:“陛下,这是祖宗的规矩,先帝遗诏里定好了的。”

朱祁镇摇了摇头,径直朝那间屋子走去。走到门口,一眼望去,只见屋梁上垂下来一排白绫,都打好了绳套。每个妃嫔脚下搭着一把木凳。

见朱祁镇想进屋子,吓得阮浪立即上前阻拦,说:“圣上啊,我们也是没办法,您千万不能进去,快回宫吧!”

恰在此时,一个女子回了头,小皇帝认出她就是前些天看见过的郭嫔——郭爱!而郭爱显然也认出了他,叫了声“殿下”。

阮浪大喝一声:“该死!这是陛下,你死到临头还不老实。”

朱祁镇站在门口,朝郭爱招手,于是郭爱移步过来,改叫了声“陛下”。小朱问她:“你不是刚进宫不久吗,连先皇的面也没见过,如何轮到你来殉葬?”

阮浪接话道:“禀陛下,本来这次殉葬的人选只有十个妃子,因上次郭嫔在东宫院里冲撞了陛下,所以,也拉来了。”

朱祁镇大怒:“岂有此理,因为偶遇了朕,说了几句话,就该死吗?”

郭爱闻言,又哭了起来,她从身上掏出一张白娟交给朱祁镇,说:“陛下是个好人,怪只怪爱儿命苦,娘啊,娘啊!我走了!”

朱祁镇接过白绫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首诗:

“《病革自哀》
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
生而如梦兮,死者觉也。
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显然,这还是个才女。朱祁镇见郭爱已经站到了凳子上,正在把脖子往白绫里套,一急,命令阮浪:“朕令你立即释放郭爱,我不能背枉杀之名!”

阮浪还想说什么,朱祁镇发狠道:“敢不从命,朕要你们都死!”

于是,郭爱就这样被小皇帝救了下来。

朱祁镇无意中当了回英雄,因为知道这事的人都夸他有仁德,出了风头。可是,太后知道他乱窜惹出了这摊大事,这会铁定要收拾他的“王先生”了。

(第2节《那一幕难忘的记忆》完)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3、母老虎听政


说到张太后,那可是个有来历的女人。

张太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老婆,是刚过世的明宣宗朱瞻基的亲娘,弄清了这个基本点,朱祁镇自然是她的孙子,而明成祖朱棣,当然也就成了她的家公。

话说朱棣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在太祖的二十六个儿子中,历来表现突出,口碑极好。要说他的人生有什么不完美的地方,那就是买错了车票上错了船,很不幸地排行老四。在那万恶的旧社会,只有老大才具备继位当皇帝的资格,真是天不作美啊。

朱元璋的大儿子名叫朱标(1355-1392),出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幸好十三岁时革命就成功了,1368年大明帝国建立,他就当上了太子。此人偏向文治。经过漫长的等待,他却没有等到登基的那一天,因为他爹的命太硬,而他的命太短。

法定继承人朱标提前死了,那么谁来继承皇位呢?盯着这个位子的人很多,有想法的人也很多,朱棣只是其中一个,排在他前面的二哥、三哥当然不会同意老四上,因为当皇帝这份工作实在太迷人了,所以大家都虎视眈眈。

朱元璋想了很久,大儿子死了,其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原则上都有资格上,可是让谁上都难以搁平,将来自己撒腿了,儿子们必然像乌眼鸡一样斗个落花流水。想来想去,就让长孙朱允炆上吧!因为他是朱标的儿子,让他上,也合理合法,大家应该没话说。

于是建文帝朱允炆1398年继位了。他当了几天皇帝,找到了那种呼风唤雨和夜夜当新郎的感觉,而且认为这感觉特别好,就生怕失去了这种美好的感觉。他知道他的叔叔们个个都比自己更有资历当皇帝,于是天天吃不好睡不好,一心想削藩,要把叔叔们的兵权给收回来。

他很聪明,擒贼先擒王,就拿分封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开刀。

四叔朱棣一看,让你娃当皇帝已经不错了,俺就这一亩三分地,你还眼红想收拾我?好嘛,你身边一定是有奸臣在怂恿干政,不行啊,老爹打下的江山不容变色,看我的!

因此朱棣趁势发动了名为“靖难之役”的战争,目标直指首都南京,表面是为了“清君侧”,实际上就是要夺位。这一仗打了四年,结果是南京失守,侄儿建文帝从此不知所踪,好像从地球上消失了,害得朱棣后来当了多少年皇帝,就寻找了他多少年。大家熟知的郑和六次下西洋,庞大的舰队到南洋、印度洋去巡逻兼做生意,实际上,就是为了寻访朱允炆的下落。

在他开展武装夺取政权期间(1398-1402),在仗打得稀里哗啦的时节,朱棣顶不住了,曾经跑出去找他的十七弟宁王朱权借兵。借兵不是借钱,因为借钱能收利息,而部队是死一个就少一个,一般来说很难借。

但朱棣的理由很充分,他说:“老弟啊,你不拉兄弟一把,我死了,你立即就得死,我们是命运共同体。”朱权说:“哥,要死,我也是死在你后面,别整那些没用的,来点实在的,说吧,借兵可以,给我啥好处?”

当时朱棣被南兵(政府军)打得屁滚尿流,要啥没啥,只好画了个天大的饼:“咱们是亲兄弟,等革命事业成功了,我们平分天下呗!”

宁王想了一阵,觉得人应该有点梦想,万一实现了呢?于是,把自己手上最精锐的三千蒙古骑兵借给了燕王,外搭两万步兵。

别嫌少,因为这是精锐部队,放在古代,那就相当于现在美国的空降兵,加一支海军陆战队,杀到伊拉克阿富汗,战斗力大大的强。(插话:明成祖空口许诺平分天下,后来他实现了梦想,却把小股东宁王给搞忘了。一百年后明武宗时,宁王的后代朱宸濠不服,起兵于南昌,想分点胜利果实,终被镇压,不但没分到红利,连老本都蚀光了。)

就在朱棣亲自去借兵的关键时刻,南军懒得等他回来,直捣老巢,包围了北京,日夜攻打。那么负责保卫北京的是些什么人呢?当时是朱棣的老婆徐皇后当警备司令,大儿子朱高炽当城防司令,领导着留守的一帮老弱病残和老百姓,共同守卫北京老巢。

要说朱棣的老婆,那可真不含糊,在北京保卫战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她可是亲自提着大刀上阵杀敌的。这也难怪,她爹本来就是跟朱元璋闹革命的武将,将门无犬女。

可是徐皇后的张媳妇却是怪了,她也提了把刀,跟着公婆到处跑,却从没见她砍过一个敌人。原来她的强项是做政治工作。每到一处,无论是军是民是男是女,她都扯着嗓子喊:

“三军将士们,乡亲们,敌人就在城下,这是最后的斗争,不死拼就完了!我告诉你们,咱们这是在造反,一旦被抓住就要活剐,还要灭九族!投降是死路一条,大家拼了啊!”

张女政委的话很管用,那些趴在地上的伤病员们一听要活剐,还要灭九族,立即挣扎着爬了起来,轻伤不下火线,重伤坚持战斗,还真把北京城给守住了!

后来在1402年,朱棣果然推翻了建文帝。他在南京当皇帝,觉得不爽,于是在1421年迁都北京。1424年朱高炽继位,只干了十个月就下了课,于是英明伟大的朱瞻基隆重亮相,干到1435年正月初三彻底罢工了。

于是当初的张政委张媳妇,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变成了张太后。朝野上下都知道张太后当年领导了北京保卫战(真正的领导全死了),她曾横刀立马见鬼杀鬼佛挡杀佛,那是相当的威风。

其实人的威名真是靠打拼出来的,所以由她来听政,没谁敢不服气。

(本节未完待续)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有纯读者在看吗?欢迎露面发声,写文章,非常需要读者朋友的力挺,才越写越带劲哦~~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张太后本来是后宫的最高总管,如今成了大明帝国的实际领导人,要站到前台来,她深感责任重大,必须要打造个人威信,塑造铁的纪律。作为当朝少有的几个曾提过刀跨过马从战火中冲杀过来的女人,她深信武力的震慑作用,只要手里有了武器,那就有了权威性。

于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发生了,张太后走到哪里,她身边都有个专职的宫女跟着,宫女的手上还提着一把宝剑。聪明的你一定看出来了,张太后这是随身带着女保镖。没错,当初我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如今电视普及全球,让我们看到了各国领导人的安保情形,如果有人提刀拿枪出现,肯定是在检阅仪仗队;元首们的保镖一般穿便装,枪都是藏在裤腿、袖筒,或插在衣服里。

那么问题来了,派个宫女提剑跟着,仪仗不像仪仗,保镖不像保镖,张太后这是在玩啥呢?

这样说吧,以张太后的脾气,实际上,她是很想自己提一把青锋剑去上班的,因为她随时可以拔剑助威。可是呢,你见过默克尔在德国总理办公室耍枪吗?顾虑到这样做不太符合身份和形象,所以张太后才特令一个宫女专职干这事持剑跟随。注意:她选的不是个会武功的女保镖,这说明她根本不是想喊别人去砍人,如果有必要,她是要自己夺过宝剑,亲自砍人的!

不管在战争年代张政委有没有亲自砍过人,如今这阵势一摆出来,吓得许多人一见到她就憋不住尿,却又不敢尿,很难受。所以,莫问张太后的剑法到底怎么样,也别管她的力气能否一剑封喉,她的剑,绝对是天下第一剑!只要拔剑朝你一指,传说中的剑气就足以追魂夺魂了,信不信由你,我已经跪了!

(待续)
楼主:何三刀  时间:2018-12-23 16:11:38
(上接第3节《母老虎听政》)

接连忙完先行皇帝大丧和小皇帝登基两个大典之后,张皇后尽管很累,为了增强中央凝聚力,她决定要立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也就是除了内阁之外,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单位的正副部长级干部都要准时出席会议。

会议通知发下去了,趁着会议还没召开这个间隙,先得交代一下皇帝办公和开会的场地问题。一般来说,很多人都认为是在金銮殿(即奉天殿)内举行。实际上,这是错误的。皇帝上朝,叫作“御门听政”,他确实是坐在奉天殿殿内的宝座上,然而,大臣们其实站在殿外的,屋檐下比较大,有几排柱子,形成了开放式大厅,大厅无墙,处于台基之上。(到清朝,才把上朝地点改到乾清宫殿外。)

而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皇帝大婚等盛典,由于参与的人数众多,则是把主席台放到了殿外大厅,其余所有人员都放到了台阶下的广场里,露天式,臣民们下刀子也得站着,并且绝对要有站相。

以上交代完毕,明英宗(朱祁镇)的第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开始了,会议主持人、大太监金英宣布了会议流程,省去了升国旗奏国歌的环节(主要是还没有这套高级玩意),改由参会人员三叩九拜、山呼万岁,接着从内阁开始,各单位法人代表依次对先帝表思念、表歌颂,对新任圣上表忠心、表决心等,搞得大学士们文凭虽高,但为了发言不千篇一律,所以颇费唇舌。

小皇帝朱祁镇坐在龙椅上,他在坐上这个位子之前,早已被王先生和礼仪太监教导了若干次,要他如何保持坐姿、保持眼神、保持面部表情,只要他坚持坐到散场,就大大的好!而他并不需要讲一句话,可以听,也可以只做个在听的样子即可。

这个要求高吗?或许对你我来说不算太高,可是对于一个小朋友来说,那就相当于罚站军姿呀!

根据现代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幼儿园一节课,只宜15分钟,小学是30分钟,初中是35分钟,高中是40分钟,大学是45分钟,当然,这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执行的科学课时长度。因为超过这个长度,学生的心理就会难以集中注意力,老师讲的一切,都等于是对空气做无用功。

果然,朱祁镇坐了一会,也听了一会,就觉得当皇帝很没意思,开会那是浪费生命,相当的无聊,于是他不大坐得住了。先是把脚在龙袍下摇了起来,继而把脑袋不时地转向站在龙椅旁的奶奶,那意思是问为啥会议还不结束,寡人有疾想拉尿了。

奶奶张太后看在眼里,气在心头,几次使眼色要孙子坚持庄严的坐姿,因为他的坐姿代表着国家形象。

但是很显然,这会开的越久,孙子的国家形象越烂。

张太后忍无可忍,发飙了:“会议暂停!先让陛下更衣(上厕所),来人,把那个侍读太监叫来!”

侍读太监,当然就是指王振王先生了。他接到命令,要火速到奉天殿会场报到,想了一下,自己的级别离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不知道还差的有多远,为啥太后要下令即刻赶到会场呢?

可是太后的命令,那是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所以他顿时驾起筋斗云赶了过来,跑的屁颠屁颠的。

朱祁镇拉完尿回来,正好赶上王振跪到殿前磕头,嘴里喊着“吾皇万岁万万岁”,并另喊了一句“祈太后万圣金安”。

通常在这种场合,没事的话,最高领袖就会做个手势,值事太监就会唱一声喏:“免礼,平身!”一些重臣还会得到礼遇:“赐座”、“赐茶”等。

偏偏王振这一跪,却没人喊他起来。

朱祁镇见王先生来了,立即来了精神,脸儿笑开了,他还以为王先生是来解救自己离开会场的呢!

哪知张太后一看那个假保镖宫女,她立即上前,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了玉鸾剑。太后持剑在手,怒气冲冲,三两步就跨到了王振面前,哗的一声剑已出鞘,再一扬手,雪亮的宝剑已经架到了王振的脖子上!

会场的气氛本来比较沉闷,张太后这一连串的动作,刹那间让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太新鲜了!太刺激了!开会要开出人命了!太可怕了!

(第3节未完待续)

楼主:何三刀

字数:85100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17-09-03 00:27:15

更新时间:2018-12-23 16:11:38

评论数:20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