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两晋南北朝战争

两晋南北朝战争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江南的季风 2019-08-03 17:08:02
好文,顶。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公鸡上的杨柳 2019-08-03 17:13:40
不错。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汉风醉长云 2019-08-03 17:17:36
精彩。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函寒彩雯 2019-08-03 18:11:05
-  -  兄弟的帖子,向来注释明白,严谨  -  加油更新吧楼主!  -  这个好!  支持  -  加油更新吧楼主!  -  这个好!  支持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悠哈PK悠哈 2019-08-03 19:41:44
支持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hjzhou62 2019-08-03 06:16:33
周六清晨的问候,拜访楼主,欣赏佳作
-----------------------------
谢谢师兄!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从桓温出镇荆州到殷浩北伐失败这八、九年时间来看,桓温的策略是静观持重,坐大于荆、梁。他调遣荆、梁军队,目的是刺激朝廷北伐,消耗朝廷实力,而自己却引而不发,静观朝局,待机行动。司马昱、殷浩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谨慎对付,唯恐授桓温以口实。《资治通鉴·晋纪二十·晋穆帝永和六年》载,蔡谟三年来一直拒绝接受司徒一职,永和六年终被弹劾,殷浩欲将其致之廷尉,加死刑。徐州刺史荀羡制止说:“蔡公今日事危(一旦遭遇不测),明日必有桓、文之举。”所谓“桓、文之举”,即指桓温借故称兵犯阙。《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桓温》说:当时“以国无它衅,(双方)遂得相持弥年,虽有君臣之迹,亦相羁縻而已,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所用。”桓温于平静相持之中养精蓄锐,以待朝廷疲惫,一直处于可进可退的主动地位。
殷浩失败,使得朝廷不但丧失了可以制约桓温的实力,也丢掉了北伐旗帜。而逼朝廷废黜殷浩,更让桓温少了一个抗衡的对手,这是桓温直接干预中枢的一个重大步骤,不过尚无决定大局的作用,就《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桓温》所言,“自此内外大权一归温矣”,还显得为时过早。因为此时桓温尚未取得豫、徐二州,他的势力还无从接近建康,因而也就不能真正掌握朝廷内外大权。为此,桓温必须继续倡言北伐,以实际的战果进一步改善自己的处境,提高影响建康政局的能力。
在这种形势作用下,晋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54)二月,即殷浩被废黜的次月,桓温率步、骑四万自江陵出发,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北伐。桓温以水军从襄阳溯沔水(即汉水)上游入均口(古均水入汉水处,今湖北丹江口西。注:均水,汉水支流,丹江位于湖北丹江口市段旧称)至南乡(治今湖北均县);步军从淅川(今河南内乡)取道武关(今陕西商南南)向关中进发。同时命梁州刺史司马勋兵出子午道(今陕西长安南秦岭中)合击关中。
晋军初期进展顺利,先后攻取上洛(今陕西商州)、青泥(今陕西蓝田南),生擒前秦荆州刺史郭敬,顺利进入关中。前凉秦州刺史王擢进攻陈仓(陕西宝鸡东),以响应司马勋。前秦皇帝苻健闻知晋军大举来攻,遣其太子苻苌、丞相苻雄、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北平王苻硕率军五万驻扎于峣柳(今陕西蓝田),以阻击晋军。
夏四月,晋军主力进至峣柳附近。己亥(二十二日),两军展开大战。前秦猛将苻生单骑突阵,搴旗斩将往来以十数,杀晋将应庭、刘泓等,晋军死伤千数。桓温亲自督阵,晋军奋力死战,终于大败秦军。晋军趁势而进,又在白鹿原(今陕西西安东灞河与浐河之间)击破前秦丞相苻雄。
壬寅(二十五日),桓温大军进据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白鹿原北首)。苻苌等人退驻城南,苻健只带五千老弱固守长安小城,将仅有的三万精锐交由大司马雷弱儿率领与苻苌会合,以御桓温。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晋军在关中的胜利引起巨大震动,三辅郡县尽皆来降。关中百姓牵牛担酒沿路迎接晋军,男女老幼夹道欢迎,很有点解放军进城的气势。许多老人更是疼哭失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桓温》】
面对这种大好形势,顺阳太守薛珍劝桓温不要逗留灞上,应乘胜进逼长安,但桓温没有采纳。晋军行军数千里,补给是个大问题。汉水上游,水狭流急,运输困难。桓温原指望以关中的新麦来补充军粮,但苻键得知晋军停驻不前,估计到恒温军中粮草不足,遂抢先收割麦子,采取坚壁清野的方式,令晋军陷入缺粮困境。
五月,晋、秦两军再战于白鹿原。晋军在粮秣不继,兵卒伤亡得不到补充的情况下大败,被杀万余人。同时,进攻陈仓的司马勋和王擢又被苻雄击破,司马勋逃回汉中。
六月丁丑(初一),桓温不得不在战事不利、粮草不继之下,裹挟关中的三千多户百姓南归。关中望族呼延毒率部众万人跟随桓温一同撤退。前秦太子苻苌在后紧追不舍,晋军一路且战且走,退至潼关时又损失万余人。只是由于苻苌被流矢所伤,秦军停止了追击,晋军才得以安然返回。
一伐前秦,论者多以为桓温不急攻长安,是另有用意。至于用意何在,通常认为桓温北伐不是真正想收复中原,而是志在立威,企图通过北伐,树立个人威信,伺机取晋室而代之。因此,他在作战中务求持重,在大好形势下常常观望不进,贻误战机。这些也许都是正确的,但并非没有其他的解释,桓温如能一举灭秦,他的政治资本岂不是更足?我认为桓温是很想一举灭秦的,以树立更大的威望,因此他才会向当时隐居在华阴山的名士王猛询问:“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晋书·载记第十四·苻坚下》附《王猛》】他不方便对初次见面的王猛说只有不满四万人,因此夸张称十万。从桓温的话中可以看出,他考虑过关中将会出现豪杰群起响应的局面,可是当他就地收麦无所获,关中豪杰又没有响应,两个愿望都落了空,直逼长安的信心出现了动摇。若长安久攻不下,又军无粮草,处境也就尴尬了,兵力不足是他最大的难处。
今天我们回看这段历史,最为惋惜的是东晋统治者的内部不团结。殷浩以七万人北伐而溃于山桑,桓温以四万人伐秦对长安可望而不可及,如果二人团结一致,是否就能北定中原呢?历史上许多功败垂成的憾事,根源多是内部不团结,这是值得世世代代汲取的教训。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悠哈PK悠哈 2019-08-04 19:13:05
再支持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胡海0215sYg 2019-08-04 09:11:27
-  -  这个好!  支持  -  兄弟的帖子,向来注释明白,严谨  -  加油更新吧楼主!  -  这个好!  支持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zhang晓l 2019-08-04 19:24:38
顶贴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心星耀眼 2019-08-04 20:04:36
这个有意思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姚襄自永和九年临阵叛晋,设计伏击殷浩大胜后,一直盘据淮河一带,更在盱眙建立根据地。永和十年五月,江西流民郭敞等千余人,在东晋侨置陈留郡的堂邑(今江苏南京六合区北)叛乱,捕掳陈留内史刘仕降于姚襄。因临近东晋赖以自守的长江天险,建康震骇,以吏部尚书周闵为中军将军,屯中堂(建康城宣阳门外),豫州刺史谢尚自历阳(今安徽和县)还卫京师,固江备守。然而姚襄并没有南进,反倒北归,趁东晋调兵防守建康之际,轻松攻下了许昌。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五月,准备到河东以图取关右的姚襄从许昌出征,进攻降晋复叛的后赵旧将周成据守的洛阳。
当时,桓温多次上表请求迁都洛阳,修复在洛阳的皇家园陵,这个理由表面上看起来光明正大,但都未获准。不久,朝廷拜桓温为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委以讨伐姚襄之任。由此桓温发动了第二次北伐。
永和十二年七月,桓温乘船率水陆大军自江陵出发。北进途中,他与部下登船楼眺望中原,深有感慨的说:“使神州陆沈(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衍)诸人不得不任其责!”【《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桓温》】记室袁宏说道:时运有兴有废,难道就一定是这几个人的过错?桓温脸色一沉说,昔年刘表有一头千斤重的大牛,吃的饲料比普通牛多十倍,然而拉车赶路,却不如一头羸弱的牛。曹操进入荆州后,就杀了这头牛犒享军士。言语中表露出对王衍等人清谈误国的痛恨,在桓温看来有多大的权势和地位,就应担起多大的责任【注:这次北伐在进军路线上,记载有疑点。据《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桓温》载:“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于是过淮泗,践北境……师次伊水(今伊河,洛河支流)。”《世说新语·言语篇》则说:“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琊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然金城,在今江苏句容一带,桓温自江陵至伊水,无经过金城之理。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引用近代学者刘盼遂的说法,认为桓温途经金城,攀枝泣柳,是指其太和四年第三次北伐而言,此次北伐从姑孰出发赴广陵,金城为其必经之地,《晋书》将其张冠李戴,以为是永和十二年第二次北伐之事。这个说法似乎有合理性,可惜无法考证】。
八月己亥(初六日),桓温到达洛阳城南的伊水。围攻洛阳月余不下的姚襄遂撤围,在伊水之北拒水迎战晋军。桓温亲披甲胄督战,命晋军结阵而进,一战击溃姚襄,收复洛阳。姚襄逃奔洛阳北山(今北邙山),及后与残部西奔并州。桓温进入洛阳后,拜谒先帝皇陵,并设置陵使修复皇陵。不久班师南回,同时将三千多户归降百姓南迁至江、汉一带。
姚襄败于洛阳的次年,复图谋关中。是年五月,与前秦战于三原(今陕西三原),被俘而死,时年二十七岁。其弟姚苌率余众投降前秦。孝武帝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姚苌趁前秦内乱,自立为秦王,史称后秦。太元十一年,姚苌正式称帝,建都长安,追谥姚襄为魏武王。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桓温在第二次北伐成功收复洛阳后,声望大增。但是作为结果,他对内既未能插手中枢,又未能获得豫、徐二州。此后东晋政局,继续在胶着中发展,又经历了十余年之久。晋穆帝升平四年(公元360年)桓温进爵南郡公,其子桓济被封为临贺县公。升平五年(公元361年)五月,晋穆帝驾崩,时年十九岁。由于晋穆帝无子,于是在太后褚蒜子的倡议下,朝臣拥立晋成帝长子、琅琊王司马丕登基,这就是晋哀帝。
晋哀帝继位的次年,即隆和元年(公元362年)二月,前燕攻洛阳,河南太守戴施弃城而逃,冠军将军陈祐遣使告急。五月,桓温命北中郎将庾希(庾冰之子)及竟陵太守邓遐率水军三千往助陈祐,同时再次上表,重提前议,请求迁都洛阳,并且还加了一条:自永嘉之乱以来南迁的人士,全部北徙,以充实河南地区的力量。
这道奏疏让朝臣大为恐慌。因为自南迁以来,那些在北方丢了田庄的士家大族,已在江南广殖田园、占有山泽,有的甚至远渡浙东立业。如果北徙洛阳,岂不是又要丢掉辛苦几十年积攒下的家业。况且洛阳地处前线,如若军事失利,还得逃回江南。怎能不让这些生活奢华的士大夫感到害怕。
满朝官员既害怕桓温,也不敢公然提出异议,只有散骑常侍、领著作郎孙绰明确反对。他上疏表示,自丧乱以来,至今已六十余年,河、洛一带早已变为废墟,中原一片萧条。士人百姓迁徙流落至江南,已经有好几代,早已植根于此。现在让他们舍弃家园,拖家带口,远行万里,跋山涉水,驱于穷荒之地,使他们谋生无路,田院无法变卖,车船无处获得,必将是死于路途。他建议,应该先派一个有威望、有资历、有实际才能的将帅镇守洛阳,扫平河南,开通漕运之路,然后致力开垦,广田积谷,等资财有余,再议迁都。
孙绰的建议其实是将了桓温一军,当时有威望、有资历的,除了桓温还能有谁?看到孙绰的表章,桓温大为不满,他命人带话给孙绰:何不去实现你的《遂初赋》,管什么国家大事嘛【注:《遂初赋》为孙绰的作品,主要反映乐于隐居生活的思想。因以借指辞官归隐】。
朝廷想派人去同桓温商量,劝他收回这个主张。扬州刺史王述认为,这不过是桓温吓唬朝廷罢了,只管答应他,他绝不会去的。于是朝廷给桓温下了一道诏令说,知道他想亲率三军收复中原、光复旧都,一切处置都委任于他,只是担心河、洛废墟多年,怕桓温治理过于辛苦,累坏了身子。事情果然就这样不了了之了。燕军攻洛阳不下,主将又中箭而死,也就撤军而回,洛阳暂时脱离了危险。
但桓温的虚声恫吓还是起到了一些实际效果。晋哀帝兴宁元年(公元363年)五月,朝廷进桓温为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赐其羽葆鼓吹一部。次年更授扬州牧、录尚书事。这一系列的头衔,意味着桓温已是东晋朝廷最大的实力派。桓温既为内录,又牧扬州,掌管京畿地区军事,于理应当入朝。司马昱犹豫再三,既征又止,而桓温也不敢贸然入朝,于是上表辞去录尚书事一职,只遥领扬州牧。
兴宁三年(公元365年),前燕再攻洛阳,陈祐出逃。司马昱命桓温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准备征讨事宜。但此时晋哀帝驾崩,因而作罢。桓温居姑孰,扼制了建康南门,重现了当年王敦、苏峻所造成的局势,也颇似庾亮之镇芜湖。他以其弟桓豁监荆州及扬州之义城、雍州之京兆诸军事,并接替自己领南蛮校尉、荆州刺史。以另一个弟弟桓冲监江州,荆州之江夏和随郡,豫州之汝南、西阳、新蔡、颍川共三州六郡诸军事,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基本掌握了上下游的军政大权。
大权既然在握,桓温渐有代晋的“非分”之想。他对亲信属僚说:“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意思是,如果一直这么默默无闻,死后将会被曹丕、司马师这样的窃国大盗所耻笑【注:文、景,或指魏文帝、晋景帝,或指晋文帝、晋景帝】。众人惶恐不敢应对。继而又说道:“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行经王敦墓时,连连称其:“可人,可人(能干的人)!”【《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桓温》】可见不臣之心已不可自抑。不过此时朝廷仍握有豫、徐之兵在手,特别是驻扎京口的军队,所以桓温仍需小心翼翼。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鳞鳞居大厦 2019-08-06 09:47:08
楼主辛苦了。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陇上斜阳 2019-08-06 10:04:36
写的不错,顶一个。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南来北归 2019-08-06 10:15:20
顶楼主。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东园来风 2019-08-06 10:20:27
签到。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江南的季风 2019-08-06 10:25:07
不错。
-----------------------------
谢谢!
楼主:小克TY  时间:2019-09-04 18:27:48
@公鸡上的杨柳 2019-08-06 10:30:03
顶帖。
-----------------------------
谢谢!

楼主:小克TY

字数:18214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11 04:53:00

更新时间:2019-09-04 18:27:48

评论数:118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