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白话历史人物—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名人

白话历史人物—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名人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三)
隆安三年十二月,刘牢之部抵达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盘踞在这里的叛军都沿着官道建立营寨,对抗政府军。为了侦查敌情,刘牢之派刘裕带着几十个士兵前出侦查。
刘裕出发不久,就和一股叛军遭遇了。刘裕对当地的地形并不熟悉,这股叛军也没料到会有政府军前来,队形比较分散。刘裕发现敌人后没有撤退,而是果断指挥手下这几十个人投入战斗。叛军发现政府军就来了几十个,立刻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人数多达好几千人!等刘裕明白自己被包围了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这时候跑已经没有可能了,为了活命只能死战。刘裕手下那几十个人纷纷倒下。刘裕且战且退,被叛军逼到了一条小河的河岸下,刘裕回头一看,带出来的几十个士兵全部战死,身边连一个人都没有了!
敌人登上河岸,居高临下。刘裕已经没了退路。在死亡的威胁下,刘裕的小宇宙爆发了!(和《圣斗士星矢》里差不多,主人公不被对手打到濒死的状态,小宇宙是不会爆发的。)他挥舞一柄长刀,接连砍翻几个冲到面前的叛军,一口气冲上了河岸。叛军没料到刘裕这么能打,一时乱了阵脚。刘裕趁机冲入敌阵,砍瓜切菜一般杀得叛军四散奔逃。明明一支几千人的部队,前面的人纷纷躲避,后面的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扭头跟着跑起来。
正在这个时候,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看到刘裕出去那么久了还没回来,也带上一队人马出来寻找刘裕,恰巧进入战场。面对眼前的一切,刘敬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看到前面几千人的叛军四处乱窜,只顾逃命。而后面就刘裕一人,像发了疯一样,挥舞大刀追赶。
刘敬宣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战机,指挥部下投入追击的行列。这一战大获全胜,斩杀叛军上千人。刘裕一战成名!
这是《资治通鉴》里的说法。按理说《资治通鉴》是信史,可怎么看这样描写刘裕一个人击溃几千人怎么觉得很扯呢。《宋书》和《南史》对这一段的记载就客观很多。这两部史书都记载刘裕带几十人去侦查敌情,遭遇几千叛军,双方激战。刘裕身先士卒,手舞长刀击杀数十人,手下多战死(没说都死光了)。危急时刻刘敬宣带领援军及时赶到,双方合力击溃了这股叛军,斩杀上千人。这样的记载应该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资治通鉴》里对这一段的描写显然有夸张的成分。
这一战其实也就是北府军平叛的一个缩影。孙恩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动几十万人叛乱,但是这些叛军都是普通老百姓拼凑而来。在经历过多次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正规军交战的北府军面前,战斗力就是渣渣。基本上一触即溃,丝毫没有获胜的可能。
很快,刘牢之就扫平了吴郡的叛乱。谢琰部过江后,也分出一队人马补充给刘牢之。刘牢之率军渡过钱塘江,进入今浙江省境内。孙恩盘踞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很快就被刘牢之打跑了,退回到海岛上去。北府军只用了不到半年,就把孙恩的叛乱给镇压了。
东晋朝廷留下谢琰镇守会稽,防备孙恩。刘牢之部奉命返回原驻地。刘裕也跟着刘牢之返回,结束了第一次平叛的经历。
叛乱刚被平定,孙恩没有被杀,只是暂时撤退了。东晋朝廷为什么迫不及待地调走刘牢之呢?这是因为东晋的西边出了大事。
孙恩在东边作乱,让另一个有野心的人看到了机会,这个人就是桓温的儿子桓玄。
桓玄是桓温死后被桓冲立为桓家族长的,继承桓温南郡公的爵位时只有五岁。桓玄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也和他父亲一样,成为了名士圈中的一流人物,再加上父亲和叔叔们的权势,名望那是没的说。可是政治上桓玄就不那么顺利了。当时晋孝武帝司马曜和弟弟司马道子完全控制了东晋的一切权力,想想这兄弟二人的父亲晋简文帝司马昱是怎么憋屈地活在桓温的阴影之下,就不难想象桓玄在仕途上会有怎样的遭遇。桓玄先为义兴太守,感叹“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就辞官回封地南郡,成了地方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王恭第二次兵发建康的时候,桓玄率军帮助朝廷对抗王恭,因功被封为江州刺史。
如今东边一乱,隆安三年十二月,桓玄趁机起兵打回荆州老家,杀了荆州刺史殷仲堪。此时完全掌控东晋朝廷的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父子不知道桓玄下一步要干什么,所以调回刘牢之显然有防备桓玄的目的。可是刘牢之退军的后患很快就表现了出来。
刘牢之前脚刚走,孙恩又卷土重来。估计是听说刘牢之退军了,会稽只剩下了谢琰,隆安四年(公元400年)五月,孙恩率领部众重新登陆。
而谢琰这边却因为前面的平叛打得太轻松,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盲目乐观的气氛。谢琰更是傲娇的不行。有下属提醒他:“孙恩就在离岸边不远的海岛上啊,大人您是不是该整顿一下军备,以防孙恩再来捣乱呢?”谢琰却说:“想当年苻坚手下百万之众,还不是跑到淮南来送死?孙恩,小毛贼一个,刚被我打得抱头鼠窜,怎么还敢来?如果他真的敢来,那就是上天要让他灭亡啊!”
刘牢之退军的问题很快就显露出来,谢琰手头兵力薄弱,孙恩接连攻克上虞和余姚,一直打到山阴东北的邢浦。
听说叛军打到了面前,谢琰还在吃早饭,于是放下碗筷,说:“等我灭贼回来再吃!”上马领兵出战,结果再也没回来。谢琰是与叛军交战被击败,撤退的路上被自己的一个下属杀害的,一同遇害的还有谢琰的两个儿子谢肇和谢峻。
谢琰一死,朝廷震动,赶忙派桓不才、孙无终等人入浙江迎战。仗一直打到当年的十一月,桓不才等人始终无法取胜。
东晋朝廷只能再次派出刘牢之,刘裕跟随刘牢之又一次来到前线。刘牢之一来,战事立刻反转,孙恩再次被击败,退回海岛上。刘牢之驻扎在上虞,命刘裕镇守句章(今浙江省宁波市慈城镇)。
句章城很小,历经战乱已经残破不堪,刘裕手上只有几百士兵,又处在最前线。孙恩经常派人前来袭扰,刘裕每次都亲自上阵,身先士卒,一次又一次打退孙恩手下的进攻。
北府军虽然打跑了孙恩的叛军,但是北府军由流民组成,自身就和土匪没什么区别,再加上刘牢之根本不约束手下,所以所到之处,动辄劫掠乡里。当地的百姓原本就被孙恩抢了一次,谁成想官军来了竟然和叛军无二,再经受一次伤害,于是民怨沸腾。只有刘裕坚决不允许手下骚扰百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让刘裕在前来平叛的将领中鹤立鸡群,赢得了百姓的一致称赞。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四)
隆安五年(公元401年)二月,孙恩又一次登陆,进攻句章城。刘裕据城固守。孙恩手下人数虽多,可攻坚能力极差,面对句章小城一筹莫展。刘牢之及时从上虞发兵救援,孙恩再次被击败,退回海岛上。
三月,屡屡进攻句章受挫的孙恩调整进攻方向,放弃面前的今宁波沿海一带,转向北在海盐(今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登陆。刘裕得到消息,立刻率军赶到海盐,在海盐故城原址上重新修筑城墙防守。刘裕手头士兵很少,但士气旺盛。叛军经过准备后,出动大批人马前来攻城。刘裕看到死守不是办法,就亲自挑选了几百名身强力壮的士兵组成敢死队,全部脱去铠甲,光着膀子,手持盾牌和短刀,等叛军靠近城墙时,突然打开城门,大喊着冲出城去。叛军看到突然冲出来一队人马,赤膊上阵,摆明了就是来拼命的,顿时气焰矮了一截,失去了交战的勇气,纷纷丢弃手中的武器掉头就跑。刘裕趁机掩杀,阵斩叛军将领姚盛。
就这样刘裕又多次打退叛军的进攻,可是眼看着手底下人越打越少,刘裕又心生一计。一天夜里,刘裕下令把城头的旌旗全部放倒,士兵们全部撤入城内,做出已经逃跑了的假象。天亮后打开城门,派几个老弱残兵登上城墙。
咦?这一出怎么这么的眼熟呢?这不是诸葛亮的空城计么?历史上诸葛亮没唱过什么空城计,看来空城计的原型是刘裕啊。
叛军远远望见海盐城上的景象和往日不同啊,就喊话:“你们刘裕人呢?”城上的老兵们回话:“昨天夜里全跑了!”叛军们竟然相信了,就放下戒备,大摇大摆地向城门走来。刘裕再一次发起突然袭击,把叛军打得大败。
叛军意识到刘裕这块骨头太难啃,再转向北,进攻海盐北面的沪渎( 海市松江区)。镇守沪渎的是新任吴国内史、大名士袁山松。刘裕担心袁山松一介书生,不是叛军的对手,就主动放弃海盐,率军尾随叛军救援沪渎。
海盐县令鲍陋派自己的儿子鲍嗣之带着一千当地百姓组成的民团来帮忙。鲍嗣之年轻气盛,请求为刘裕前锋。刘裕对他说:“贼兵气势很盛,你们当地人作战经验不足,前锋一旦失利,会对我军造成不利影响,你们还是待在我军的后方做后援吧。”可鲍嗣之根本不听。
当天夜里,刘裕提前进行部署。他派出多个小队,每队只有几个人,带上旗鼓,分散在各处做疑兵。
天亮后,叛军出动一万多人马前来交战。鲍嗣之的确很勇敢,带领他那一千民团就冲了上去。刘裕命令那些疑兵一起击鼓,舞动旗帜。叛军看到四周都有官军的旗帜,不知道刘裕到底有多少人马,不敢恋战,开始后撤。疑兵是不能撑很久的,吓退敌人就达到目的了。可是鲍嗣之以为叛军被他打败了,指挥手下投入追击,刘裕拦都拦不住。
叛军发现追兵就这么点人马,意识到又上当了,于是掉过头来攻击鲍嗣之。可怜鲍嗣之全军覆没,鲍嗣之也战死了。
叛军消灭了鲍嗣之部,乘胜攻击刘裕。刘裕人马太少,只好和叛军硬拼,且战且退,把敌人向疑兵处引。沿途把战死的士兵衣服剥下,装出不慌不忙收集战利品的样子。叛军看到刘裕很悠闲啊,一点都不紧张,搞不清刘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怕中埋伏,不敢继续追赶。刘裕这才安全撤回海盐。这一战刘裕伤亡惨重,只好收拢散兵固守海盐,再也无力救援沪渎了。
五月,孙恩攻克沪渎,杀袁山松及以下士卒四千余人。
拿下沪渎后,孙恩竟然率领大军乘坐海船沿长江逆流而上,直取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军队人数十多万。六月,孙恩主力抵达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
东晋朝廷很快从最初的慌乱中回过神来。一方面调集建康周边的军队守卫建康外围,一方面命远在会稽的刘牢之火速回援京师。刘裕领命后带领海盐的守军星夜兼程往回赶,刘裕赶到丹徒的时候,孙恩也在丹徒登岸,两军再一次对阵。
孙恩亲率数万叛军,一路敲锣打鼓登上长江岸边的蒜山(今镇江市区内的云台山),居高临下。这时形势对刘裕极为不利,自己的部队人数少不说,还刚刚经过长途跋涉,士兵极度疲劳,未经过休整。丹徒守军那更是指望不上。
丹徒的老百姓从没见过两军对垒,纷纷跑出来站在远处观战。刘裕看到孙恩叛军虽然人多,但组织混乱,根本没有排出整齐的军阵,就直接率领手下冲入敌阵。刘裕在敌阵中左冲右突,孙恩叛军更加混乱,士兵们仓皇中夺路而逃,那些摔下悬崖、被驱赶到长江里的不计其数。这一仗刘裕又取得大胜,孙恩叛军伤亡惨重,孙恩本人狼狈逃到岸边,找到一个小木筏,才侥幸逃到江中心的大海船上,躲过一劫。
孙恩在丹徒被刘裕击败,仍然乘船向建康前进。可以由于风向不利,走了十多天才来到白石(今南京市下关狮子山)附近的江面上,此时刘牢之已经赶到了建康南面。孙恩看无机可乘,带领叛军原路返回,出长江口后向北杀到了郁洲(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东,古时为海中岛屿,今已与陆地相连)。
东晋危急解除后,任命刘裕为下邳太守,建武将军,分派给刘裕水军一部,命其追击孙恩。这是刘裕第一次得到东晋朝廷授予的正式官职和军号,这些都是这一年多来刘裕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得到的回报,也是官方对刘裕能力的认可。
刘裕果然没让东晋朝廷失望。七月,刘裕率军抵达郁洲。孙恩叛军已经被刘裕打得吓破了胆,看到刘裕军就望风而逃。刘裕在郁洲又把孙恩击败,孙恩只能南逃。刘裕一路追赶,十一月,刘裕在沪渎、海盐两地三次和孙恩交战,刘裕全部取得胜利,俘虏了上万孙恩的部下。孙恩只好继续南逃,经过浃口(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逃往临海(今浙江省台州市)。至此,孙恩叛军无力再来骚扰东晋,只能自保。
这是刘裕在“孙恩之乱”的第一阶段里的辉煌表现。这一时期历时两年,两年里刘裕多次和叛军交战,基本上刘裕都是以寡敌众。战斗中我们看到刘裕不但自身战斗力超强,还多次使用计谋,连“空城计”都用上了。通过巧妙地与叛军周旋,既保存了自己,还在战斗中胜多负少,打出了名声。
当机会降临时,要能抓得住机会,还得有能力利用机会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五)
孙恩被打得再也没有能力来挑衅,东晋朝廷总算可以喘口气了。此时东晋的政治局面是,晋安帝司马德宗是个白痴,史载他“不辩寒暑”,比西晋惠帝司马衷还要差。别说政治能力,连做人的能力都成问题。所以此时东晋的朝政全部落入了晋安帝的叔叔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手里。
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父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二人成天就知道喝酒玩乐,身边都是些奸佞小人,正直的大臣如王恭、车胤,都遭到迫害而死,所以朝廷上没一个敢当出头鸟反对这父子俩。
忠臣虽然缺乏,可野心家却不缺。桓玄在利用孙恩之乱,东晋朝廷根本顾上他的机会趁火打劫,从江州打回了老家荆州。东晋朝政的实际控制人司马元显为了安抚桓玄,任命他为荆州刺史,同时都督荆、雍等七州军事,并任命桓冲的儿子桓修为江州刺史,这等于是把长江上游拱手送给了老桓家。
当然,司马元显打心眼儿里肯定是不愿意这样做。但是孙恩之乱未平,西边不能再出事了,所以司马元显只能捏着鼻子咽下这口恶气。如今孙恩消停了,东晋战斗力最强的北府军也腾出手来,桓玄这账我们该算算了吧!
桓玄也不省事,给司马道子上表,明里暗里说孙恩之乱是司马元显领导无方所致,暗示要治司马元显的罪。忍无可忍的司马元显终于无需再忍,在谋士张法顺的怂恿之下,于元兴元年(公元402年)正月,下诏讨伐桓玄。
二月,得到消息的桓玄没有坐在荆州等死,而是听从了长史卞范之的意见,主动出击。一方面传檄天下,悉数司马元显之罪;另一方面率领荆州军团倾巢而出,顺长江东下,准备和司马元显来个鱼死网破。
反观司马元显,此时他的无能尽显无余。听说桓玄打上门来,竟然吓得按兵不动,坐等桓玄来踢馆,成天就知道在兵船上喝酒。由于多年来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的斑斑劣迹,真心支持他俩的人并不多。很多人袖手旁观,等着看笑话。有些人则投靠了桓玄,比如刘牢之。刘牢之早就看司马元显不顺眼了。虽然刘牢之对桓玄印象也不咋地,但相比之下,还是选择了桓玄。
二月底,桓玄大军抵达姑熟(今安徽省马鞍山市)。此时刘牢之驻扎在溧洲(今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和桓玄相距不足五十公里。刘裕作为刘牢之帐下大将,也在刘牢之军中。刘裕向刘牢之建议,自己率军攻击桓玄。刘牢之没有批准。
三月,刘牢之派出自己的儿子刘敬宣来到桓玄军中,向桓玄请和。桓玄知道刘牢之倒向了自己,司马元显已经再没什么可怕的了,就继续进兵。驻扎在江北的宗室谯王司马尚之与桓玄交战,兵败被俘。至此,司马元显失去了最后可以抵抗桓玄的军队,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桓玄进军至新亭(今江苏省南京市奥体中心一带)登岸。司马元显陈兵在皇城宣阳门外,士气尽丧。桓玄军前锋远远看到司马元显的部队,只高喊了一嗓子“放下武器”(“放杖”),司马元显的部队就一哄而散了。司马元显逃回了父亲司马道子的府邸,父子二人抱头痛哭,等待最后的宿命。
桓玄成了最后的胜利者,很快,总百掾、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的头衔接踵而来,就连他父亲桓玄都没有这份荣耀!当然,这些都是桓玄逼迫白痴皇帝授予他的。
随后,清算的时候到了。桓玄指使有关部门弹劾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结果司马道子被废,流放安成郡(大致相当于今江西省新余、宜春、萍乡三市),当年底就被桓玄派人毒死了。司马元显、司马尚之及其部分党羽全部被杀,东晋军政大权一股脑儿地落入了桓玄的手里。
刘牢之可以说为桓玄最终的获胜立下汗马功劳,如果没有他的临阵倒戈,最后鹿死谁手还真不好说啊。桓玄当然没有“忘记”刘牢之的功劳,一切安排停当后,任命刘牢之为会稽内史,这等于是剥夺了刘牢之的兵权。
这一变故令刘牢之如末日降临。他知道一旦失去兵权,下一步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刘敬宣劝他趁着还能指挥动北府军,应该出其不意偷袭桓玄,其实这是刘牢之此时唯一可以挽回局面的做法。可是刘牢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刘牢之私下召见刘裕,对他说:“我准备北上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联合驻扎在那里的高雅之(刘牢之的女婿),共同起兵匡扶社稷,你能跟随我一起去吗?”
刘裕回答:“将军您原本手握数万精兵,却望风而降。桓玄刚刚大获全胜,士气正旺,威震天下,朝野上下的人心全都向着他。您在广陵起兵,怎么可能成功呢?我打算回京口老家继续做我的老百姓去。”
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和刘裕是好朋友。何无忌问刘裕:“我该怎么办?”
刘裕说:“要我看刘将军这回是凶多吉少了,你跟我回京口吧。如果桓玄可以恪守臣节,忠心侍奉君王,我们就安心为他效命。如果桓玄有谋逆的企图,我们就找机会推翻他。”从刘裕这番话里我们不难看出,此时的桓玄心里是怎么想的,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果然不出刘裕所料,刘牢之被剥夺了兵权,惶惶不可终日,手下的幕僚大多不愿跟随他起兵反抗桓玄,刘牢之在去会稽赴任的路上,上吊自杀了!可怜一代北府军名将,淝水之战的前哨战中以五千精兵夜袭前秦大将梁成,后又北伐一路打过了黄河。最后就落得如此下场!
桓玄任命桓修为中军将军,接替刘牢之镇守丹徒,掌管北府军的指挥权。桓修到任后,任命刘裕为自己的中军将军参军,原来的下邳太守和建武将军的职务不变。这是在拉拢刘裕。
当月,又有好消息传来。孙恩在临海多次被临海太守辛景击败。对革命前途失去了信心的孙恩投海而死。孙恩的手下共同推举孙恩的妹夫卢循为首领。
一切似乎都恢复平静了。可是哪里知道,这只是大震前的片刻安宁而已。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hallaluya 2018-06-07 06:57:25
第11段是想说桓玄的父亲桓温都没有得到的荣耀?
-----------------------------
论政治成就,桓玄肯定超越了桓温。只是没有维持长久。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六)
孙恩虽然死了,但是手下人数依然不少,被推举为首领的卢循也不是泛泛之辈。卢循是卢谌的赠孙,卢谌是西晋末年名臣刘琨的主簿,刘琨的名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就是送给卢谌的一首诗中的一句。卢家世代是范阳的豪门大族,所以卢循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桓玄控制东晋朝政后,为了拉拢卢循,安抚他的部众,任命卢循为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太守。可是卢循并不给桓玄面子,太守的官职要拿,反继续造!
元兴元年(公元402年)五月,鉴于永嘉太守卢循依然我行我素,率领部下在永嘉四周打劫,桓玄派出刘裕为主将,前去攻打卢循。
不知道为什么,刘裕磨蹭了半年才出发。元兴二年(公元403年)正月,卢循派自己的妹夫徐道覆劫掠东阳郡(今浙江省金华市),被前来平叛的刘裕击败。卢循固守永嘉,刘裕一鼓作气在永嘉再次击败卢循。卢循率领部众南逃,刘裕一路跟随,一直追到了晋安郡(今福建省沿海福州、泉州、厦门三市)。卢循看到在陆地怎么也不能摆脱刘裕的追赶,就利用自己擅长水战的优势,大造战船,带领手下上船跑到海上去了。刘裕没有水军,只好停止了追击,回京口复命。
何无忌自从刘牢之死后就一直跟随着刘裕,这次也跟着刘裕平叛。看到卢循已经被打跑了,刘裕手头又有军队,就劝刘裕趁回军路过会稽的机会,占据会稽起兵,讨伐桓玄。
刘裕心里有这个打算,但没有轻举妄动,而是找到了会稽当地的大族孔靖(东晋初期忠臣孔愉的孙子)商量。孔靖对他说:“会稽距离建康太远了,在这里起兵恐怕很难成功啊。况且目前桓玄还没有做出篡位的逆举,不如等他真的篡位后,再在将军您的根据地京口起兵讨伐他。”
刘裕觉得孔靖说的对,就暂时放弃了起兵的打算。不过要我看孔靖哪里是在替刘裕打算,他分明是在为自己打算呢。会稽经过孙恩之乱,民生凋敝,已经再也经不起又一次大规模的战乱了。您老不是要当忠臣吗?就回去祸祸你老家京口好了!
就在刘裕南下平叛的时候,桓玄加快了篡晋的步伐。一方面朝廷内外已经被桓玄安插上了自己的本家兄弟和亲信,另一方面逼迫晋安帝以南郡等十个郡的领地,封给桓玄,建立楚国,并加桓玄九锡。这是桓温一辈子做梦都得不到的荣耀啊,他的儿子替他完成了。
刘裕回到京口,很好地完成了桓玄交给他的任务,这多少增加了桓家对刘裕的信任。此时,桓玄篡晋已经是大概率事件了,朝野上下都有这个心理准备。桓家人也在四处活动,探听社会舆论对桓玄将要干的“大事”都是怎么想的。桓谦是桓冲的儿子,桓玄的堂兄,因为在平定孙恩之乱中和刘裕有过交情,就私下里召来刘裕问他:“楚王居功至伟,名望重于当代,朝廷上多有晋室应当退让的声音,小刘你怎么看?”
刘裕当然知道这个时候不能过早暴露自己的内心,就专门拣好听的说,“楚王,桓宣武(桓温谥号宣武)桓大人的儿子啊,父子二人的功劳天下哪里有人可以相比呢!如今晋室衰微,老百姓早就盼望能有人改一改国运了。楚王按照大家的意愿,行禅让之事,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我看行!”
桓谦一听大喜,“你小刘说行,那就O了!” (“卿谓可尔,便当是真可尔!”)
十二月,桓玄正式接受晋室的禅让,登基称帝,国号“楚”,历史上称之为“桓楚”。晋安帝司马德宗被迁到寻阳(今江西省九江市)居住。
各地的大臣全部来到建康朝贺,刘裕也跟随桓修来到建康。桓玄第一次见到刘裕,对刘裕印象深刻,这估计是刘裕身材高大的缘故。第二天,桓玄就对司徒王谧说:“昨天见到了刘裕,身材、气度不凡啊,一定是个豪杰人物。”
这个王谧就是刘裕年轻时帮他还赌债的人。王谧作为王导的孙子,是豪门士族的代表。可是面对桓玄的篡晋,王谧毫无骨气,墙头草一枚,不但不坚决反对,反而挺身而出为桓玄鞍前马后,亲自从晋安帝手中抢走玉玺、绶带送给桓玄,立了一大功。桓玄也投桃报李封他为司徒。
刘裕跟随桓修在建康住了一段时间,期间桓玄经常宴请王公大臣,party的规模宏大,刘裕也多有参加。桓玄对待刘裕非常客气,每次见到他都会给很多赏赐。
桓玄的夫人刘氏为人聪慧,看人也很准。刘氏见到刘裕后,就对桓玄说:“无论看刘裕的行为举止,还是他的谈吐、待人接物,都明显和普通人不同。要我看恐怕他不会久居人下,还是趁早除掉他比较好。”
桓玄在控制住东晋朝政后,陆续杀掉了竺谦之、孙无终等原北府军老臣,可是却对刘裕网开一面。可能是刘裕攻打卢循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异样,多少让桓玄有所放心。所以桓玄对刘氏说:“我正准备北伐,扫平中原呢,只有刘裕可以担此大任。还是等到北方平定之后,再做打算吧。”
刘裕在建康的这些天里,亲眼目睹了所谓的上流社会奢靡的生活;也看清楚了那些士族豪门依附桓玄只是为了活命,并非从心眼里支持桓玄;底层百姓没有因为改朝换代获得满意的生活,意见很大;同时桓玄没有改革晋孝武帝以来的一些弊政,寒门士族的那些读书人对新政权也很失望。刘裕认为,桓玄的气数不会长久,只需要有个带头的,推翻桓楚政权并不太难。
实际情况也完全印证了刘裕的估计。
刘裕就借口天天参加宴会,身体上的旧伤复发,需要休息,请求回京口疗养。桓修也没有多想,同意了。刘裕就和何无忌一同乘船返回京口。回到京口后,刘裕四下里活动,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准备起事。
还别说,刘裕的号召力很强,很快身边就聚拢起一批人,形成了一个反桓楚的小集团。让我们开看一看这个小集团的人员名单:东海何无忌,刘裕的弟弟刘道规,沛郡刘毅,平昌孟昶,任城魏咏之,高平檀凭之,琅琊诸葛长民,太原王元德,陇西辛扈兴,东莞童厚之等人。
刘裕等人的计划是:刘裕带领一批人占领京口。刘裕的弟弟刘道规是时任青州刺史、镇守广陵、桓修弟弟桓弘的参军,孟昶是青州主簿,刘裕派刘毅等人偷偷潜入广陵,协助刘道规攻占广陵。诸葛长民是时任豫州刺史、镇守厉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的刁逵的参军,由诸葛长民占领厉阳。王元德、童厚之等人在建康起兵,攻击桓玄。大家约定好日期,准备同时起事,推翻桓楚政权。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七)
就在这一小集团形成和筹划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
刘毅可以说是这个小集团的二号人物。刘毅也是沛县人,和刘裕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刘毅当时是桓弘的参军。刘裕不清楚刘毅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派何无忌去探探刘毅的口风。
何无忌见到刘毅,就说:“现在桓家人气势很盛啊,有办法可以消灭他们吗?”
刘毅说:“天下的形势,强弱不是绝对不变的。桓家谋逆就是无道,眼下看似强大,但这种强势不会延续很久。现在缺乏的就是一个带头起义的人!”
何无忌一听,趁机继续试探:“朝野之中并非没有英雄人物可担此大任啊。”
刘毅说:“要我看只有刘裕可以。”
何无忌一听,是一路人!于是笑着不再说话了。回来后把刘毅的意思告诉了刘裕,刘裕这才和刘毅见面,商量合伙起义的事。
刘毅入伙后,又拉拢了自己的亲哥哥刘迈。
刘迈原来是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那时桓玄还赋闲在江陵。一次桓玄当着大家的面戏弄殷仲堪,殷仲堪畏惧桓玄的势力不敢吱声,刘迈却以言辞讥讽。桓玄走后殷仲堪安排刘迈连夜跑路,离开江陵避避风头,才没有遭到桓玄的报复。
桓玄击败司马元显控制朝政后,刘迈却主动拜见桓玄。桓玄看到刘迈挺意外,对他说:“你居然不怕死?还敢来见我?”
刘迈不慌不忙地说:“我效仿的是当年管仲射中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的带钩,寺人披砍断了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的衣袖,加上我刘迈正好是三位。”(“射钩、斩祛,并迈为三!”意思是当年虽然有仇,但自己是为了自己的主人,是忠诚的体现。现在可以为你所用。)
桓玄当然知道射钩、斩祛的典故,听了很高兴,就留下刘迈在身边作参军。如今刘迈入伙,是希望他可以做内应。不过也就是这个刘迈,差点毁了大家的好事。
孟昶是青州主簿,是桓弘的属官。一次公干来建康见到桓玄。桓玄和孟昶谈论,很欣赏孟昶的谈吐。孟昶离开后,桓玄就对刘迈说:“低级官吏中有一位孟昶,可以胜任尚书郎的职务啊。你和他是同乡,以前听说过他吗?”
刘迈当然认识孟昶,只不过以前二人有过节,关系不好。刘迈就公报私仇,对桓玄说:“我在京口时,没听说过孟昶有什么能耐,只听说孟昶经常和他父亲相互吟诗而已。”
桓玄听了笑笑,孟昶提拔的好事就泡汤了。孟昶听说这些,对刘迈恨得是咬牙切齿。正好刘裕找到孟昶,对他说:“民间将有英雄带头起义,你听到什么风声了吗?”
孟昶当然知道话里的意思,当即说到:“今天的英雄,不就是你吗!”于是孟昶也算入伙了。
太原人王元德和他弟弟王仲德是前秦的官员,曾为苻丕进攻慕容垂,失败后转投东晋。桓玄篡晋,王家兄弟非常不满。王元德曾说:“自古以来,改朝换代都是依靠很多人的力量才能完成,如今的形势,恐怕不会长久。”从王元德的话里不难看出,桓玄的篡晋根本没有民意基础。于是王元德也加入了起义队伍,负责在建康为内应。
大家都在为起义做准备。孟昶的老婆周氏很会过日子,手头攒了很多私房钱。孟昶就对她说:“刘迈在皇帝面前说了我的坏话,我的前途全毁了,所以我决心造反。你最好现在就和我离婚,免得受到牵连。如果我们成功了,得到了富贵,再迎娶你回来不迟。”
周氏却深明大义,“夫君您的父母健在,您想成就非常的功勋,不是我这个妇人可以帮您参谋的。就算您没有成功,我们全家都被充入官府为奴,我也会照顾这一大家子,绝对不会离开您!”看看人家这思想觉悟啊!
孟昶听了这样的话,非但没有感动得热泪盈眶,与夫人抱头痛哭,反而忧心忡忡地楞了半天,起身要走。周氏很快就明白了老公心里所想,一伸手把孟昶拉回到坐席上说:“看你这德行,不想和我明说是吧,你不就是想要点钱物做军资吗!”说完一指怀里抱着的孩子,继续说:“就是把这个孩子给卖了,我都不觉得可惜!”就把积攒多年的私房钱全部拿出来给了孟昶!这样的女人,现在已经绝种了。
周氏不但拿出了自己的钱,还去劝自己的堂妹,也是孟昶弟弟孟顗的夫人,忽悠她说:“我昨天夜里梦到了不好的东西,你赶快把家里所有深红的布匹全部拿出来以辟邪。”就这样把弟妹家里积攒的布匹全忽悠到手里给起义的将士缝制战袍!
何无忌负责起草起义檄文,白天不敢写,夜里在家中用屏风围成一圈,自己躲在里面奋笔疾书。何无忌是刘牢之的外甥,母亲是刘牢之的姐姐。何母看儿子鬼鬼祟祟,就搬了个柜子爬上去偷看。当发现何无忌在写讨伐桓玄的檄文时,哭着说:“我没有当年东海吕母(王莽时起义军女领袖)的能耐,可以亲自上阵。但看到你能如此,我也没有遗憾了!”又问还有谁是同谋,当听说是刘裕时,何母很高兴,一个劲地对何无忌说起义一定会成功,劝他好好干!
就在大家紧锣密鼓地筹备起义时,建康的刘迈掉了链子,差一点毁掉了整个起义的计划。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八)
就在大家准备得差不多时,刘裕定好起义的日期,派一个名叫周安穆的部下潜入建康,找到刘迈告知起义时间,让他按时接应。刘迈虽然好好招待了周安穆,但听到起义的安排,内心惊恐不已,面露难色。周安穆一看,知道刘迈怂了,连夜赶回京口向刘裕通风报信。
这时的刘迈,已经被桓玄任命为竟陵(今湖北省钟祥市)太守。刘迈思前想后,我还赶紧离开建康这个是非之地吧,就抓紧时间收拾行李,搬到长江边的客船上,准备第二天就去竟陵赴任。
巧的是,当天晚上,桓玄派人给刘迈送来一封信,桓玄在信里问:“北府军那边近来有什么情况?你有没有见到刘裕,他都跟你说了些什么?”不知道桓玄是否听到风声,有人从京口来拜见刘迈,亦或是桓玄也就是随便问问。
而心里有鬼的刘迈,看到桓玄这样问,顿时吓得尿了裤子,一夜都没睡好,琢磨桓玄是不是知道了刘裕的计划。天一亮,刘迈决定投案自首,找到桓玄把刘裕的计划和盘托出,他哪里知道此时的桓玄对刘裕要搞事的情况一无所知。
桓玄听刘迈这么一说,大惊失色,当即重赏了刘迈,封他为重安侯。然而很快桓玄就回过了神来,你刘迈怎么没有当场拿下周安穆,送到我这里来告发?偏偏在我写信问你以后你才说呢!显然你和刘裕有串通么!于是派人抓住刘迈,把他给杀了。
这一下桓玄知道了刘裕的计划,那些建康城内准备做内应的同党可就遭了秧,王元德、王仲德兄弟,辛扈兴,童厚之等人相继被杀。桓玄还派人分别到京口、广陵和厉阳送信。镇守在厉阳的刁逵得信后立刻收押了诸葛长民。
京口和广陵这边却进行地异常顺利。
周安穆回到京口后把刘迈的情况一说,刘裕应该是立刻调整了起义的计划,趁着桓玄这边送信的人还没到京口,提前发动起义。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二月,刘裕集结起义部队,人数也就才一百来人!刘裕凭什么敢带着一百来人就发动起义?京口可是北府军的大本营,城外肯定驻扎着部队,表面上看刘裕这么做就是在找死啊。刘裕打的就是突然袭击,趁京口的桓修没有防备,一击必杀。另外此时桓玄已经得知了刘裕的计划,刘裕哪里还有退路?
当天一早,京口城门一开,何无忌穿上朝廷信使的官服,宣称有京城的书信送到,走在大部队的前面开道,刘裕带着那一百来人紧随其后。起义部队一路畅通无阻,径直来到了桓修的府邸。大家一起齐声高呼,府内桓修的仆役、佐吏都被吓得四散奔逃。刘裕带头杀了进去,当场斩杀桓修!
桓修出镇丹徒以来,似乎刻意搞好跟刘裕的关系,对刘裕不错。刘裕对桓修多少也有些私人感情,如今看到桓修死了,刘裕不禁趴在桓修的尸体旁痛哭了一番,然后厚葬桓修。
攻克桓修府邸后,刘裕立刻派人关闭京口城门。很快,一些忠于桓修的下属和亲兵在桓修的司马刁弘率领下,来到城门口,人数众多。刁弘如果攻城,刘裕手头那点人马肯定守不住。危急时刻,刘裕亲自登上城楼,对着城下的刁弘等人开始了大忽悠:“江州刺史郭昶之已经在寻阳奉天子(指被废的晋安帝司马德宗)重新登基。我们收到了天子的密诏,讨伐乱臣贼子,就在今天。叛贼首领桓玄的首级此刻已经被挂在京城大衍(建康城南秦淮河上的浮桥)旁的旗杆之上了,你们难道不都是我大晋朝的臣子吗?还来这里做什么?”
刁弘看到桓修已死,刘裕所说的建康的情况自己又一无所知,顿时被忽悠得五迷三道,带着手下竟然退了回去。如果此时刁弘果断一点发起进攻,刘裕能不能活过那一天还真不好说!
广陵那边的情况也差不多。
起义前一天,孟昶利用自己主簿的身份,提议第二天桓弘带领下属出城打猎散心,桓弘不知是计就答应了。起义这一天,桓弘天还没亮就下令打开广陵城门,打发一批下属出城为当天的打猎做准备。孟昶就和刘道规、刘毅等人带领五六十人直接冲入城内,注意,只有五六十人!桓弘正在府内吃早饭,被冲进来的起义军杀死。
孟昶等人得手后没有死守广陵,而是进一步发动群众,集结起一支部队,人数估计也就几百来人,渡过长江到京口和刘裕汇合。
起义取得初步胜利,刘裕在京口一方面安抚当地百姓,另一方面四处宣传起义的意义,招募更多的人加入义军。刘裕深感身边缺个得力的秘书,可以帮助他处理日常的杂务,就对何无忌说:“现在急需一名主簿,掌管日常文书,到哪里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呢?”
何无忌说:“这样的人选,没有比刘穆之更合适的了!”
刘穆之,字道和,是汉高祖刘邦庶长子刘肥的后人。刘裕的先祖和刘穆之的先祖还是叔侄关系。西晋末年,刘穆之的先人也渡江迁居在京口。刘穆之是一介书生,文章写得不错,早年曾给琅琊内史江敳做过主簿。
刘裕一听,说:“这个人我认识啊!”于是赶忙派人去刘穆之家请他来帮忙。
刘穆之这一天早上起来,听到京口城里人声鼎沸,便站到田陇上远眺。没多久,刘裕派来请他的人就到了身边。使者说明来意后,刘穆之盯着来人看了半天,脑子里肯定是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毕竟造反那是要死全家的!
最后刘穆之一咬牙一跺脚,扭头回到家里,把一件外套扯碎,做了一条裤子(这一举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穿上,跟着使者来见刘裕。
刘裕看刘穆之来了,还跟他客套一番,“今天我们刚刚起义,是最艰难的时刻,现在军中急需一名负责文书的人员,你看看谁最合适啊?”
刘穆之回答得也很谦虚,“您初建军队,是需要合适人选打理军务,眼下事发突然,仓促之间也实在是找不到比我更好的人了。”
刘裕一听乐了,说:“你能委屈自己,我们的事业定会成功啊!”就任命刘穆之为主簿。从此,刘穆之一直跟随刘裕左右,成了刘裕的萧何。
这一时期开始跟随刘裕的,还有后来的名将朱龄石。朱龄石其实和桓家颇有渊源。当年桓温经历枋头之败后,归罪于袁真并逼反了他。袁真杀了寿春城内偷偷和桓温联系企图为内应的梁国内史朱宪,朱宪的弟弟朱绰逃出寿春,投奔桓温。两年后,桓温攻克寿春,这时袁真已经病死,朱绰为兄报仇,把袁真开棺戮尸。桓温一怒之下要杀了朱绰,幸得桓冲求情,才保住了性命。这以后,朱绰就把桓冲当成父亲一样侍奉。桓冲病死后,朱绰竟然也吐血而死。这个朱绰就是朱龄石的父亲。朱龄石是跟随桓修来到京口的。桓修死后,朱龄石竟然转投刘裕,实在搞不明白是为什么。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勘误:王元德被杀,弟弟王仲德没有被杀。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九)
刘裕起兵、攻占京口,桓修、桓弘相继被杀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建康,桓玄有点坐不住了,急忙招来桓谦和卞范之商量对策。
桓谦提议立即集结军队,由他带领前去平叛。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其实这是最好的一招棋。刘裕刚起兵,很多人都在观望,毕竟刘裕只是一个大兵,在东晋那个讲究门第的时代里,没有多少社会影响力可言。跟随他闹事的,以底层民众为主,士大夫阶层还在观望。所以我们看到能铁了心跟随刘裕起义的也就那么百十来号人。如今刘裕占据京口,参加起义军的人也不是很多。如果此时桓谦率军前来平叛,兵力上有优势,声威上也高一筹,扫平叛乱成功率很高。
可桓玄却自作聪明,认为主动出击万一不能取胜,会让刘裕的人气更加高涨,所以主张固守建康,坐等刘裕前来,来个以逸待劳。桓谦等人苦劝不已,桓玄就是不听。就这样,桓玄错过了把革命扼杀在摇篮里的最佳时机。
刘裕这边,经过几天的安抚,京口人心平稳,虽然陆续有人报名参加义军,但更多的人还在观望,所以刘裕也就募来了一千人左右。很快,广陵的刘道规、刘毅、孟昶也带着广陵的一千左右人马渡过长江,刘裕的兵力得到了加强。刘裕立刻收拾被他忽悠回去的桓修司马刁弘,把他给杀了。
在大家一致推举下,刘裕成为起义军的盟主。看看一切准备得差不多了,刘裕传檄建康,历数桓玄篡晋的罪恶,号召天下百姓一起起来反抗桓楚政权。这让桓玄更加惶惶不可终日。
有身边人劝桓玄:“就凭刘裕手上那几个人,能做成什么大事?陛下何必过于担心呢?”
桓玄却说:“凭刘裕的能力,足以成为一代英雄人物;刘毅家里都没有多少多余的钱物,可是赌起钱来却敢一掷百万;何无忌,刘牢之的外甥,各方面都像他舅舅。如今这些人聚在一起,怎么能说干不成大事?”这话从言语来看,应该不可能从桓玄的嘴里说出来,很有可能是后人的杜撰。
刘裕任命孟昶为长史,留下他守京口,又任命檀凭之为司马,和自己带领一千多起义军,就向建康出发了。这一点我始终不明白,刘裕就一千多人,怎么敢于主动对建康发起攻击?难道刘迈、王元德、辛扈兴等人被杀的消息刘裕根本不知道?还以为建康城内有自己的人等着他呢?
桓玄这边也在桓谦等人的不停劝说之下,派出自己的嫡系部下,荆州军团帐下的两员猛将吴甫之和皇甫敷率领数千人马,前去攻击刘裕。
两支人马相向而行,很快就在江乘(今江苏省南京市栖霞镇、龙潭镇一带)遭遇了。
战前,朱龄石特意找到刘裕,对他说:“我们家世代受到桓家的厚恩,我不忍心在战场上和他们兵戎相见,请您把我安排在预备队里,准备接应。”刘裕赞赏朱龄石有情有义,同意了他的请求。
吴甫之为前锋,手下士卒都是荆州军团的精锐,最先和刘裕碰上。刘裕又一次披挂上阵,手里拿着标志性的长刀(看来舞大刀的应该是刘裕,而不是关羽),率先冲入敌阵。吴甫之的手下都被刘裕的勇猛所震慑,纷纷后撤。起义军越战越勇,阵斩吴甫之,取得了胜利。
起义军乘胜前进至罗落桥(今地不详,应该在今南京市尧化门一带),遇上了殿后的皇甫敷。
刘裕也兵分两队,檀凭之领一队,自己领一队。檀凭之率先接战。皇甫敷果然有两下子,击败了檀凭之这一队,檀凭之也战死了。刘裕带领自己这一队也投入战斗。皇甫敷手下有好几千人,兵力是刘裕的几倍,就把刘裕团团围住。
刘裕被困在阵中央,只能被靠一棵大树,拼死苦战。
皇甫敷杀到刘裕面前,手中长槊一指刘裕,说:“你打算怎么个死法?”说完,手中长槊直刺刘裕。
刘裕用长刀架开皇甫敷的长槊,瞪圆双眼,一声怒吼。皇甫敷被吓得一哆嗦,后退几步。就在这危急时刻,刘裕的援军赶到,双方继续混战。
就在乱军之中,不知道谁射了一箭,正中皇甫敷的额头。皇甫敷顿时跌倒在地。刘裕挥刀杀到皇甫敷的跟前。皇甫敷知道自己将死,拼尽最后的力气对刘裕说:“将军您领受天命,我就把我的子孙托付给您吧!”刘裕答应了皇甫敷的要求,将其斩杀。后来刘裕的确给予皇甫敷的后人很好的照顾,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主将一死,桓玄军士气彻底瓦解,四面逃散了。
檀凭之阵亡,刘裕的起义军损失一员大将。刘裕让檀凭之的侄子檀祗接任檀凭之的职位。檀祗后来也成长为刘裕帐下一员虎将。檀祗的弟弟檀道济名气更大,《三十六计》就是檀道济编纂。
吴甫之、皇甫敷兵败身死的消息传来,桓玄更加惊惧。一方面派桓谦驻扎在东陵(应该是东晋的皇家陵园,在今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派卞范之驻扎在覆舟山(今南京市市区内九华山)西侧,两军合计二万人,防备起义军。另一方面整天招募些道士、巫师做法。此时的桓玄已经方寸大乱了。
刘裕两连胜后,稍加整顿,进军至建康城北。这里西面、北面是长江,南面就是桓谦和卞范之的军营。决战就要来临。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十)
这又是一场兵力对比悬殊的战斗,不过这对刘裕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有充足的经验应对这样的局面。
决战当天一早,刘裕全军饱餐战饭。吃完后,刘裕下令,把没吃完的粮食全扔了!这一战,要么打赢了进建康城吃大餐,要么也没有下一顿了......
和刘裕这边士气高昂相比,桓谦这边却士气低落。桓谦军中编有很多原北府军的士兵,他们都知道刘裕的厉害。再加上两路荆州军团的失败,更让桓谦这边军心不稳。
刘裕率全军前进至覆舟山东侧,发现桓谦军在覆舟山西侧列阵。刘裕又使出了疑兵计的老把戏,命人登上覆舟山(海拔也就六、七十米),把红色的毡布挂在树枝上,远远望去好像满山都是刘裕的士兵。
刘裕的疑兵还真唬住了桓玄派来的侦察兵。这些人立刻回报桓玄,说刘裕的士兵很多啊,满山都是!
桓玄内心更加害怕。一方面他派武卫将军庾祎之率精锐士卒驰援桓谦,另一方面安排心腹殷仲文到长江边安排船只,准备跑路!
刘裕安排好疑兵,又把手下分成数队,自己和刘毅等人各率领一队。全军敲锣打鼓,高喊口号,逼近桓谦的军阵。
刘裕身先士卒,大喊一声,手舞长刀,第一个冲了出去。他这一队士兵也紧跟着高声呐喊,各个以一当百,紧随刘裕冲锋。刘毅等其他几队人马也一起冲入了桓谦的军阵。
混战中,老天爷也来帮忙,挂起了东北风。刘裕军在上风口,顺风放火,烟焰弥天。战场上的呐喊声震动整个建康城。
在刘裕军的奋勇冲击下,桓谦大败。
桓玄的侦察兵很快就把桓谦战败的消息报给桓玄。桓玄一听,当即下令,走人!带上妻子儿女和家族中其他晚辈逃出建康城,来到城西长江边的石头城,在那里登上殷仲文准备好的船只,往西逃去。
从刘裕起兵到桓玄逃走,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刘裕就靠百十来号人起义,最终打跑了桓玄,其中没有一点磕磕绊绊,过程顺利得让人无法想象。
我们可以看到,刘裕的号召力其实并不强。反观桓玄,虽然身出名门,在荆州可以呼风唤雨,但来到建康,也没有什么根基。结果就是建康及其周边的社会大众都在看热闹,刘裕和桓玄各带着自己的跟班对打了一架。士气、意志更胜一筹的刘裕成了赢家。
桓玄狼狈逃到寻阳,江州刺史郭昶之给了桓玄二千人马和粮草物质补充,桓玄才稍稍振作了一点。桓玄裹挟上安置在寻阳的晋安帝,一同西逃到了老家江陵。
建康这边,刘裕一下成了国家英雄。稍作休整后刘裕率义军搞了一个风风光光的入城仪式,全军开进建康城。
进城的路上,建康百姓免不了夹道欢迎。人群中因刘迈泄密而被杀的王元德的弟弟王仲德抱着王元德的遗孤王方回,也在等候刘裕。见到刘裕后,王仲德拉着刘裕的马缰绳痛哭。刘裕则把王方回抱到马上,和王仲德对哭了一番。后刘宋立国,宋文帝发动元嘉北伐,王方回以骁骑将军的军职率领皇家卫队参与北伐,可见王方回受到了刘裕的厚待。
进城仪式结束后,刘裕没有在建康城内驻军,而是把部队驻扎在原桓谦的军营中,派刘钟驻守东府(原东晋太子府邸),建康城中的所有杂事,都委派给刘穆之打理。
不久,刘裕移驻于石头城。此时,建康城中没有皇帝,原东晋的那些官员,很多在桓玄篡位后,都保留原来的职务为桓楚政权服务。现在桓玄跑了,这些人就在王谧的带领下,来到石头城听后刘裕发落。
刘裕宣布,晋国复国,百官官居原职。因为没有皇帝,所以称为“留台”。刘裕把桓玄立在太庙里的桓温的神位搬到宣阳门外,一把火给烧了!把原东晋那些皇帝的神位,重新迎回太庙供奉。这一下桓温原本还算光鲜的履历被彻底掀翻,所有荣誉一撸到底,坐实了乱臣贼子的恶名。
接下来,到了论功行赏的环节。
刘裕作为起义军盟主,显然功劳第一。王谧作为王导的孙子,高门世族的代表人物,带领大家推举刘裕为扬州刺史。
刘裕当然想要这样的官职,但是此刻的刘裕内心非常清楚,在那些高门眼里,自己就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大兵,他们推举自己为扬州刺史,并非有多拥护自己。所以这个时候还不能太过着急,不能做这个出头鸟。所以刘裕坚决推辞。于是大家推举王谧为扬州刺史、司徒、录尚书事。
这个王谧就是前面帮刘裕还了刁逵赌债的人。
刘裕虽然没有要扬州刺史,但是接受了徐州刺史的职务。对于军职,更是没有客气,一口气领都督扬、徐、兖等八州诸军事。
其他起义军领袖,刘毅为青州刺史,何无忌为琅琊内史,孟昶为丹阳尹,刘道规为义昌太守。
刘裕的这个安排,显示了刘裕独到的政治眼光。现在他的声望虽然很高,但是却像是空中楼阁,没有根基。你想啊,在他起义之前,那些高门世族有谁会正眼看他呢?推举王谧,目的就是利用和王谧原本就不错的私人关系,拉拢高门士族,慢慢培养自己的政治势力。至于那些看上去很美的官职,有没有也没什么关系,实际权力刘裕靠刘穆之、孟昶等人,牢牢地抓在手里。王谧不过就是拎在刘裕手里的一个提线木偶而已。
反观王谧,终于收到了当年帮刘裕还的三万钱赌债的利息。不久,又收到了一笔可观的投资回报,这是后话。
那个当年向刘裕逼债的债主刁逵呢?前面介绍过,刁逵在桓玄篡位后被任命为豫州刺史,镇守厉阳。在收到桓玄的通知后收押了参与起义的诸葛长民。刁逵没有杀掉诸葛长民,而是派人押送诸葛长民回建康,打算送给桓玄发落。可才走到半路上,桓玄跑路的消息就传来了。押送诸葛长民的官差很识时务,立刻放了诸葛长民,并簇拥他返回厉阳。刁逵也收到了桓玄逃跑的消息,知道厉阳待不下去了,就弃城北逃。还没跑出多远,被自己的下属擒获,送回建康。
刘裕看着自己的老冤家,当然不会手软,下令将其斩首。一同被杀的还有桓玄的那些留在建康没能及时逃跑的宗族亲戚。
刘裕任命一同起义的魏咏之为豫州刺史,镇守厉阳。调任诸葛长民为宣城内史,把他调到了江南。这说明刘裕并不信任诸葛长民,这也为后来诸葛长民的被杀埋下伏笔。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十一)
建康城中有喜欢刘裕的,也有不喜欢刘裕的。东晋中期名臣王坦之的儿子王愉就是一位。
王愉是桓温的女婿,是桓玄的姐夫。虽然王愉并不喜欢桓玄,但在桓玄处于事业上升期的时候,被迫和桓玄合作。桓玄篡晋,任命王愉为尚书仆射。
刘裕的身份还是个大兵的时候,王愉就多次当众羞辱过刘裕。再加上王愉这样尴尬的身份,看到刘裕起势,王愉不禁为自己的身家性命担忧起来。
为求自保,王愉偷偷勾结司州刺史温详企图谋害刘裕。结果还没来得及实施,计划就泄露了。刘裕毫不客气地杀了王愉及其子王绥。
在成功利用王谧拉拢了原东晋旧官僚集团后,还有一股重要的政治势力刘裕需要搞好关系,这就是东晋宗室。
有一点需要先搞清楚,刘裕拉拢宗室,并非想要复兴晋室,他想要的是用宗室身上那先天自带的光环,来给自己装点门面而已。所以原来那些有权有势的宗室不是刘裕拉拢的对象,他要的是那些司马家族中有一定的辈分,但又没有多少政治根基的人。符合条件的人很快就找到了,武陵王司马遵。
这位司马遵,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亲哥哥、原武陵王司马晞的儿子。桓温一章中介绍过,桓温扶植司马昱当了皇帝后,第一个铲除的就是司马晞的势力。要不是司马昱奋力保护,司马遵都不会来到这个世界上。
司马晞被废,流放新安(今浙江省金华市)后,司马遵才出生。所以司马遵辈分很高,血缘关系又近,是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叔叔。再加上司马遵虽然被晋孝武帝恢复了武陵王的爵位,但却没有一官半职,仅仅是个逍遥王爷。
正是看上了司马遵的这两点,刘裕选上了他。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四月,刘裕对外宣称,自己有晋安帝给的“密诏”,任命司马遵为侍中、大将军,总理百官。
东晋自孝武帝、安帝以来,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集团上至皇帝,下至百官,成天喝酒作乐,朝廷上奸佞横行,纲纪松弛,所以才会造成“孙恩之乱”这样大的动乱。桓玄篡晋后,一度企图整治朝纲。但桓玄的政策过于繁杂,很多政令前后矛盾,没有可操作性。再加上桓玄身边的小人也不少,正直的言论桓玄根本听不进去,这让朝野上下很快就对桓玄失去了信心。刘裕的起义之所以能这样顺利,和桓玄已经被大家抛弃有很大关系。
刘裕到建康之后,废除了桓玄的那些繁文缛节,制定了简明扼要的法令规范,自己带头遵守、以身作则。那些官员看到刘裕这个样子,也都纷纷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官场风气为之一新。
王谧那些号称是社会贤达,拥有很高声望的士族豪门人士,在桓玄篡位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非但没有一个跳出来反对,反而跟着起哄架秧子。刘裕出身卑微,手头上又没有一兵一卒,却能高举正义的大旗,号召大家起来推翻桓楚政权,迎回晋帝。这足以让那些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成天满口忠义的士大夫们蒙羞。所以以王谧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打心眼里都对刘裕忌惮三分。
当然刘裕起义肯定有自己的小算盘,不过这个时候还不能过于表露自己的野心,还要继续装逼。
起义军中要求清算王谧的呼声也很高。王谧在桓玄篡晋的过程中,做了一件有极大污点的事件,那就是他亲手从晋安帝身上拿下了玉玺、绶带送给桓玄,就凭这一点,诛九族都不过分。要不是一直有刘裕保着,王谧早就被大卸八块了。
刘裕保王谧的目的其他人都看在眼里,不满意刘裕这样做的也大有人在。刘毅就是一个。一天朝会,刘毅当着众人的面给王谧难堪,他问王谧:“玉玺和绶带呢?”
这句话对王谧来说就是晴空霹雳,再加上刘裕刚杀了王愉,这让王谧更加惊恐。
王谧退朝回到家里,他的一位堂弟王谌对他说:“王愉又没犯什么错,刘裕却杀了他,这是在铲除异己,杀掉那些社会上有很高声望的豪门人士啊。哥哥您曾经依附过桓玄,如今依然保留了以前的官职和地位,你以为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王谧也有意思,听了王谌的话,连夜带上一家老小逃出建康,跑到曲阿(江苏省丹阳市、属常州)躲了起来。
刘裕听说王谧跑了,这怎么行?他还需要王谧来为他撑场子呢。于是亲自给大将军司马遵写信,利用他下令把王谧又迎了回来,官职依然如故。
现在的王谧,可以感慨当年的那三万钱的投资收益率之高了!
还有一股势力,刘裕需要笼络,那就是桓玄得势后被他逼跑的那些人。其中就有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和谯王司马尚之的儿子司马休之。
这两人原本在桓玄攻入建康后躲到了镇守广陵的刘牢之女婿高雅之那里。随后连同高雅之一路向北逃,逃到了慕容德建立的南燕政权避难。慕容德对这几个人还算优待,可高雅之不甘心做一辈子客卿,他企图发动叛乱杀掉慕容德,占据南燕并拥立司马休之重新恢复晋国。刘牢之怎么劝他,高雅之都不听。结果走漏了风声,高雅之被杀。刘敬宣和司马休之只能继续跑路。当他们跑到淮河以南时听说刘裕打跑了桓玄,于是就回到了建康。
刘牢之和刘敬宣可是刘裕的大恩人,刘裕立刻任命刘敬宣为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太守。
有一个不太妙的动向是,大将军司马遵立刻任命司马休之为荆州刺史,虽然这时荆州还在桓玄手里,但这个任命显然就是提前和刘裕抢地盘,并树立自己的势力,这分明就是在打刘裕的脸。刘裕此刻不能和宗室翻脸,只能暂时咽下了这口恶气。
建康这边是安定了,可晋安帝还在桓玄手里。下面要做的事,当然就是攻击荆州的桓玄,把晋安帝迎回来复辟。刘裕安排起义军的几位将领,刘毅、刘道规、何无忌等人率军出征。刘裕自己没有去,显然建康目前还不安稳,自己必须留守大本营,镇住朝中的那些蛇鼠两端的官僚。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十二)
刘毅等人先在湓口(湓水入长江口,今江西省九江市内)击败了桓玄留守寻阳的何澹之、桓道恭等人,攻占寻阳。在寻阳,讨伐军找到了被从建康跟随晋安帝一同迁到寻阳的原来供奉在宗庙里的两晋各位皇帝的神位,刘毅派人送回建康,重新安放在宗庙内。
桓玄撤回江陵后,不出三十天,又募集起一支两万人的军队,这不得不承认桓家在荆州深耕了几十年,底蕴深厚。桓玄还大肆建造战船,很快,一支有模有样的水军就成型了。可是桓玄军虽然人多,装备似乎也不错,但最要命的是军心低落。桓玄打仗时,自己的旗舰后面拴着一条救生船,意思就是一旦势头不对随时跑路,这样打仗谁还会为他拼命?
桓玄自己还没有意识到问题,一看军容整肃,又自我膨胀起来。不等刘毅等人的讨伐军打上门来,自己主动出击,挟持晋安帝率军东下,以前秦大帝苻坚的太子苻宏为前锋,自己率大军跟进。
同时,桓玄派人给刘裕捎信:“你如果能解散讨伐军,重新归顺于我,我就当前面什么都没发生过,翻篇儿了!你们所有人的职位、待遇统统不变!”这简直就是一个梦中人的呓语,也从侧面暴露了桓玄的政治智商。
得到消息的刘裕,一面下令讨伐军继续前进,一面趁机和宗室抢地盘,任命刘敬宣为江州刺史。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五月,桓玄军在峥嵘洲(今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双柳镇,当年是长江中一沙洲)迎头撞上顺流而上的讨伐军。讨伐军面对桓玄的军队,竟然打起了退堂鼓,准备退回寻阳。这时候,刘道规果断出面阻止了大家,劝说大家迎击桓玄,并带领自己的队伍率先出战。刘毅等人受到鼓舞,果断跟进。结果一战桓玄大败,跳上那艘早就准备好的救生船,带着晋安帝逃回了江陵。其实,如果桓玄一开始死守江陵,说不定还不会败得这么惨。
经过这一次失败,桓玄阵营彻底树倒猢狲散。桓玄江陵也待不下去了,在准备乘船逃往益州的路上,被益州刺史毛璩的部下冯迁所杀,死时年仅三十五岁。
桓玄死后,桓玄之子桓振伙同桓谦继续占据江陵叛乱。刘毅、何无忌等人的讨伐军和桓振交战,互有胜负。仗打了半年,直到第二年年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正月,刘毅才率军攻克江陵。三个月后,桓振在和刘毅部将刘怀肃争夺江陵的战斗中阵亡,桓谦则带领一批桓楚残余北逃投奔后秦。至此,桓玄的势力彻底被铲除,桓玄篡晋事件落下了帷幕。
桓玄篡晋,是东晋政治势力的一次大洗牌,旧的势力如司马道子父子、桓玄等人出局,东晋的权力中心没有出现以士大夫阶层为代表的新的政治势力,刘裕异军突起,虽然此时他的势力并不强,但苗头已经露出来了。桓玄篡晋等于是给刘裕当了垫脚石。
二月,建康方面派出仪仗,到江陵迎接晋安帝。讨伐军方面,何无忌护送晋安帝回建康,刘毅等人退屯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江陵交给了武陵王司马遵任命的荆州刺史司马休之。
这个小细节很值得人回味。此时桓振、桓谦虽然丢掉了江陵,但仍在周边活动。刘毅手头有军队,不驻守江陵,却让给了没有军队的司马休之。显然这是刘裕在和司马遵博弈。刘裕以退为进,表面上看是尊重司马遵的任命,实质上就是把司马休之送去喂老虎。
果然,不出一个月,司马休之就被桓振打跑了。刘毅这才发出救兵,在战斗中击杀桓振。这样一来,司马休之坐实了丢失江陵的罪过,荆州刺史当不下去了。刘裕趁机任命魏咏之为荆州刺史,等于是借桓振的手抽了司马遵一记耳光!
三月,晋安帝回到了建康,重新登基,晋室复辟。
桓玄的死党殷仲文在桓玄峥嵘洲反击讨伐军失败后,果断和桓玄切割,带着晋孝武帝和晋安帝的皇后投降朝廷,被司马遵任命为尚书,这也是司马遵培植自己势力的一种行为。
殷仲文和他的堂兄殷仲堪一样,都是名士。看到朝廷凋落,礼乐废弛,就找到刘裕,请求恢复皇家乐队,用于各种典礼。
刘裕对他说:“现在正事还忙不过来呢!再说我对音乐一窍不通啊。”
殷仲文说:“你只要喜欢上音乐,自然就会理解它了。”
刘裕说:“正是因为我一旦理解了音乐,就会喜欢上它,所以我才不接触音乐。”
这番对话,说明刘裕和那些成天就知道附庸风雅的士大夫阶层本质上的不同,一个实干家,哪里有时间天天听音乐呢!
天子反正,大封功臣。宗室武陵王司马遵和晋安帝的弟弟司马德文都被重用,分别任命为太保和大司马,这两个都是和军事有关的职务,不能不说是对刘裕的牵制。对于刘裕,当然也要有所表示,晋安帝封刘裕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原来的青州、徐州刺史保留。
刘裕很有意思,前面和司马遵明里暗里多次交手,知道自己现在还不是大权独揽的时候,退让是必须的。于是坚决推辞新的任命,并请求按徐州刺史的身份,回到驻地丹徒去。显然丹徒是刘裕的老家,有根基。
朝廷看刘裕不要军职,又改任刘裕为录尚书事。刘裕又推辞。晋安帝派出百官来刘裕的府邸劝说,刘裕不干。晋安帝竟然亲自来到刘裕的府邸,这让来刘裕大为震恐,不过刘裕还是坚决辞让。不得已,朝廷只能同意刘裕回丹徒。
刘裕不愿待在建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起义军内部,也出现了反对自己的声音,这个人就是刘毅。
刘毅是刘裕起义军的二号人物,号召力自然不弱。刘毅对于刘裕始终是一副不鸟的态度,自认为自己的功劳不比刘裕差,对于刘裕安插亲信的做法非常不满。刘裕别的任命刘毅不好说什么,看到刘裕任命刘敬宣为江州刺史,刘毅找到了抓手。
刘毅曾是刘敬宣的下属,给他当过参军。虽然说刘敬宣是老上级,但毕竟刘敬宣出逃到敌国又跑回来,这本身就不光彩。刘毅派人给刘敬宣捎信,暗示他做江州刺史很不合适。此时的刘敬宣当然知道要夹起尾巴做人,看到刘毅的书信,立刻上表辞职。刘裕虽然知道是刘毅在搞鬼,也没有办法,改任刘敬宣为宣城内史,实际上还是把刘敬宣安插在建康的周边。
刘裕退出建康,正是刘裕的势力还不够强大的表现,退回丹徒是正确的选择。政治博弈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跑。跑得太快容易扯到蛋,桓玄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十三)
就在东晋内部乱作一团的时候,被刘裕打到了海上的卢循跳出来趁火打劫。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就在桓玄和刘毅拉锯战的时候,卢循带领他的追随者在广州登陆,围攻广州治所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东晋任命的广州刺史吴隐之带领番禺军民死守了一百多天,最终城陷,吴隐之被俘。随后卢循又派遣徐道覆北上攻击始兴郡(今广东省韶关市),顺利拿下,擒始兴相阮腆之。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四月,就在东晋朝廷重新安定下来时,卢循派使臣到建康献上地方的供奉,这是当时各州刺史每年必须的工作之一,卢循显然是把自己当成广州刺史了,当然也有顺便侦查一下朝廷动向的意思。
此时东晋可没有能力再去清剿卢循了,干脆借坡下驴,正式封卢循为广州刺史,徐道覆为始兴相。
被朝廷正式认证后,卢循还不忘调戏一下曾经的老对手刘裕,他派人给刘裕送了件礼物,名为“智粽”。从名字上来看似乎是民间的一种粽子类食品,大概孩子吃了能变聪明。卢循的意思应该是:刘裕你行啊,脑子够用,我离开才一年多你就从一个小小的将领混成了国家英雄!
刘裕也不客气,给卢循回礼——续命汤。刘裕的意思也很明白:卢循你也不赖啊,又能多活几年!
刘裕和卢循的这次互动,成了多年后二人又一次对决的前奏。
王诞是王导的曾孙,王导次子王恬的孙子。王诞原来是司马元显的亲信。司马元显讨伐桓玄的时候,本想杀掉当时留在建康的桓谦。因为王诞和桓谦是亲家,从中为桓谦说好话,桓谦才得以活命。后来桓玄打败了司马元显,也想杀掉司马元显一派的王诞。桓谦又出来为王诞求情,王诞好人有好报,没有被杀,被桓玄流放岭南。
因为王诞的出身,卢循想让王诞为自己服务,就任命王诞为自己的长史。
王诞可不想留在当时就是老少边穷的广州,他对卢循说:“我一介书生,留在您的军队里一点忙也帮不上。我原来和刘裕的私人关系很好,您不如把我放回去,我在刘裕的跟前还能说得上话,肯定会帮您多多美言,缓和您和朝廷方面的关系。”
卢循想想也是,与其留一个不想留下的人,不如放王诞回去,说不定王诞还真的能为自己疏通疏通。就答应了王诞的请求。王诞顺带手,把被卢循俘虏的前广州刺史吴隐之也带回了建康。
王诞回到建康后,立刻投入了刘裕的怀抱,成为刘裕身边的一个重要谋士。这也是刘裕拉拢豪门世族初见成效的标志。
桓玄虽然死了,可各地时不时有叛乱发生。
桓振占据江陵的时候,益州刺史毛璩组织三万人马,准备出川攻击江陵。可是四川人很久没有打仗,都不愿意远行,于是推举参军谯纵为主造反。叛军反攻成都,杀了毛璩。谯纵自立为成都王。四川太远,刘裕暂时顾不上,随他去了。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五月,桂阳(今湖南省郴州市)太守章武王司马秀的夫人是桓振的妹妹,桓振死后,司马秀一直担心自己会受牵连。正好新任益州刺史司马轨之停留在桂阳,二人都是宗室,对刘裕掌权大为不满,于是发动叛乱,联络桓玄的余党桓亮、苻宏等人一起起兵,攻击荆州、江州等地。刘裕派刘毅、刘道规、檀祗等人率军平叛。叛乱持续了一年之久,才以苻宏的被杀结束。苻宏是前秦天王苻坚的太子,前秦灭亡后逃到东晋,可怜原本是一国之主,最后落得这样悲惨的下场。
符宏叛乱时,刘裕趁机安插何无忌为江州刺史,又一次成功从朝廷手里抢到了一块地盘。
也在五月里,北青州刺史刘该和其部下清河、阳平二郡太守孙全起兵叛乱。这二人谋反的原因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他们还向北魏投降,引北魏兵围攻彭城。刘裕派弟弟刘道怜和东海太守孟龙符带兵击败了北魏军,斩杀刘该和孙全,平定了叛乱。
八月,荆州刺史、刘裕起兵反抗桓玄时义军的领袖之一魏咏之病死了。江陵令罗修是原荆州刺史王愉的部下,王愉被刘裕杀了后,一直怀恨在心,等待时机作乱。正好魏咏之的死让罗修感到机会来了,就私下里准备起兵攻占江陵,奉王愉的孙子王慧龙为主。
可是刘裕很快任命自己的弟弟刘道规为荆州刺史。刘道规的到来让罗修不敢轻举妄动,又怕计划泄露,只好带着王慧龙投奔北魏。王慧龙后来成为北魏一代名将。
殷仲文是桓玄的死党。桓玄峥嵘洲战败后,带着东晋两位皇后反正,算是弃暗投明、将功补过,所以桓玄失败后也没被清算。殷仲文先是被任命为尚书,后把他贬到东阳任太守。殷仲文在司马元显掌权时就是东阳太守,桓玄入建康后才投靠的桓玄。如今兜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地,殷仲文显然老大不高兴。
东阳郡当时隶属江州,所以殷仲文成了何无忌的部下。何无忌文士出身,对大名士殷仲文充满敬仰之情。殷仲文去东阳赴任,要路过江州治所寻阳。何无忌事先打扫干净官署,准备了精美的食物等候殷仲文,希望可以和他交个朋友。
谁成想殷仲文被贬后情绪低落,成天浑浑噩噩,路过寻阳的时候居然忘了登门拜访上司何无忌。这让何无忌大为恼火,认为殷仲文看不起他。正巧当时位于山东境内的南燕政权经常派兵袭扰东晋北部边境,何无忌就趁机在刘裕面前陷害殷仲文。
何无忌说:“北边的骚扰根本不值得担忧,桓胤、殷仲文这些人才是心腹大患!”
义熙三年二月,刘裕部下骆冰企图叛乱,事情败露后被杀。刘裕就借这件事,污蔑殷仲文、桓石松等人准备拥立桓胤谋反。桓胤是桓冲的孙子,桓玄称帝时被任命为中书令。桓玄失败后桓胤投降东晋,朝廷考虑到桓冲是忠臣,应该留下子嗣,就没有杀掉桓胤,把他流放到新安郡。所以此时的桓胤根本没有谋反的可能。
就这样,殷仲文和他的两个弟弟以及桓胤、卞承之(卞范之的弟弟)等人全被被杀,桓玄的余党被消灭得干干净净。
刘裕杀殷仲文,就是在剪除异己。此时刘裕显然已经动了取代东晋的念头,所以一切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布局。所有敌对的势力都必须铲除。杀掉殷仲文等人相对比较容易,因为这些人毕竟有不良历史记录。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十四)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至义熙三年(公元407年)的这三年里,是刘裕采取主动收缩,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三年。表面上看刘裕推辞了很多头衔,表现得很谦和,其实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在东晋那个讲究出身的时代,刘裕这种从底层干起的大兵,短短一两个月就由一个小小的太守直升数州刺史兼都督诸军事,这个升级的速度太快了,需要时间来消化。
所以在我们看来,这三年里刘裕没做什么大事,都是一些小事。一方面镇压各地桓玄余党的反叛,一方面和朝廷抢地盘,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拉拢豪门士族中的一些人士为自己服务。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刘裕的政治能力和政治眼光还是不错的。不像桓玄,才控制朝廷没几个月就改朝换代,结果心急没吃成热豆腐。
对刘裕最大的不利点就是来自起义军集团内部的反对。刘毅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刘裕,孟昶的态度也有点摇摆。但我们仔细想一下,这两人的政治态度是正确的。他们起义的目的是反对桓玄篡位,为了是复兴晋室,不是要为你刘裕服务。没成想打倒了一个桓玄,又一个刘裕站了出来,早知如此,当初还反对桓玄干嘛?
刘裕也试图对刘毅等人进行拉拢。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十月,距离刘裕起义已经过去一年半了,朝廷虽然对有功人员授予了很高的官职,却一直没有封赏爵位。这种情况有点反常,刘裕等人复兴晋室,理当封赏一定的爵位。不知道是为什么这件事一直拖着没办。
刘裕亲自上疏,说我们大家起义,推翻了桓玄,可到现在却没有一点爵位的封赏,说不过去啊。
刘裕的这封奏疏里,提到了几个准确的数字,那就是刘裕和刘毅等人在丹徒和广陵同时起兵时,一共参加的竟然只有二百七十二人!而刘裕带领义军攻打建康的人数,也只有一千五百六十六人!桓玄竟然是被这么点人马打败的,可见他的支持度有多低。
朝廷接到刘裕的奏疏后,很快就有了回复。封刘裕豫章郡公,刘毅南平郡公,其他起义军将领都有封赏。这可以看成是刘裕对刘毅等人的一次拉拢,不过几乎没什么效果。
拉拢对手的同时,刘裕还在培植自己的势力。谯纵造反,刘裕一直没工夫搭理他,时间到了义熙二年八月,刘裕派毛修之领兵攻打谯纵。义熙三年七月,又派刘敬宣率军五千增援毛修之,并以刘敬宣为主将伐蜀。
刘裕用刘敬宣而不是用刘毅,显然是给刘敬宣立功的机会。刘敬宣作为刘牢之的儿子,原本在北府军中有显赫的地位。可是桓玄篡晋时北逃,这让他的声望大损。回归东晋后,依附刘裕就是最好的出路。刘裕也需要依仗刘敬宣来抬高自己,这就是培植自己势力的一种手段。
可是刘敬宣却把事情给搞砸了。义熙四年七月,刘敬宣进军至距离程度五百里的黄虎(今地不详),被谯纵部下谯道福拦住去路。谯道福依险固守,不与刘敬宣交战。刘敬宣进军无路,粮食也吃完了,又加上天气炎热,军中疫病爆发,士兵死了一半。无奈之下刘敬宣只好退军。
当年九月,朝廷下诏免去刘敬宣的官职,食邑也削去了三分之一。刘裕因推举刘敬宣受到牵连,军号从车骑将军降至中军将军。
刘毅还打算再踩上刘敬宣一脚,上疏要求严惩刘敬宣。这实际上是在打击刘裕。何无忌劝说刘毅道:“何必因为私人的恩怨,影响到天下的公理呢?”刘毅这才作罢。
就在刘裕退回丹徒,暗中和朝廷各种势力较劲儿的时候,东晋政坛出了一件大事,让整个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义熙三年(公元407年)十二月,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王谧死了。
王谧的死,对于刘裕来说,那就是一件大事。刘裕起义之后,就和王谧结成了政治联盟。刘裕利用手中的军队作为王谧的后台,让王谧这个为了巴结桓玄都能从晋安帝手中抢走传国玉玺的人在事后没有受到任何惩罚。王谧为了回报刘裕,利用他出身名门的身份、巨大的社会号召力和政治上的影响力在朝廷这样的场面上呼应刘裕,让刘裕的政治意图可以比较顺利的实施。这是一个双赢的政治选择。如果没有王谧这个政治盟友,就凭起义前刘裕的那点微不足道的声望,想要控制整个东晋朝廷,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别说原本东晋旧有的政治势力,就连起义军内部的刘毅、孟昶等人,刘裕都摆不平。
可眼下王谧死了,政治联盟没了,刘裕该怎么办?这是刘裕必须面对的又一个重大的政治选择。好比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旦出错,后果不堪设想。
就是这样一个重大的选择,刘裕却差点选错了方向,幸好刘裕身边有高人辅佐,这个人就是刘穆之。
王谧刚去世,留在建康的刘毅等人就想阻止刘裕趁机接替王谧的位置,他们提出两个方案:一是用谢安的孙子、中领军(中央警备团团长)谢混为扬州刺史;另一个是用刘裕为扬州刺史,但是不来建康上班,就还在丹徒挂个名而已,朝中之事以孟昶负责。很明显,无论哪种方案,都是对刘裕控制中央能力的削弱。
为了表示对刘裕的敬重,也是不敢直接饶过刘裕宣布这样的任命,朝廷派尚书右丞皮沈到丹徒面见刘裕请示。
皮沈到了丹徒,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没有直接去见刘裕,而是先去见了刘穆之。
皮沈把朝廷的意见一说,刘穆之就明白了厉害所在。刘穆之假装说上个厕所,出来后立刻写了一封便签,说“一会儿皮沈来见您,他所说的一切您都不能答应!”派人送给刘裕,自己又回去和皮沈周旋。
过了一会儿,刘裕接见皮沈。听了皮沈说的朝廷意见,刘裕觉得没什么啊,不是挺好的吗!刘穆之为什么还要我不能答应呢?
刘穆之绝对是刘裕的心腹,平时里所有的事务刘裕都会和刘穆之商议后才实施,这一次也不例外。刘裕安排皮沈下去休息,单独召见刘穆之。
刘穆之对刘裕说了一番话。这是一篇精彩的政论,刘穆之把当时的时政前前后后分析了一通,指出朝廷意见的险恶之处,并提出了正确的应对之道,让自己还没有察觉到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的刘裕看清了时局和未来的方向。刘穆之的这番话,堪比诸葛亮对刘邦的隆中对、张宾对石勒的葛陂对。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hallaluya 2018-07-23 07:04:15
支持
-----------------------------
hallaluya兄如此不离不弃,令在下感动!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十五)
刘穆之的话并不长,言简意赅,字字都紧扣重点,击中要害。全文共讲了三个意思。
第一,回顾了刘裕起兵前后的政治形势,指出此时的刘裕已经处于风口浪尖,还想安稳地当个地方大员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第二,指出当时参加起义的刘毅、孟昶等人,虽然推荐刘裕为盟主,并不是真心依附,而是碍于形势而已。如今这些人也拥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实力,你不搞掉这些人,就会被这些人搞掉!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刘穆之指出扬州刺史这个职位事关重要。当初让给王谧,只是权宜之计。如今不能再把这个职位让给别人,一旦给了别人再想拿回来可就难了!一定要自己来做。但是面对朝廷的提议,不好直接反对,也不好直接说“让我来”,那该怎么办呢?
刘穆之指出了正确的做法,那就是:上疏给朝廷,说‘如此重要的职务任命,大家书信往来商议有些不妥,干脆我入朝,到建康后大家坐在一起商量怎么样啊?’不等朝廷回复就直接进京。等到刘裕到了建康,朝廷中的那么人肯定不敢当面把扬州刺史授予他人,只能给刘裕!
刘裕就照着刘穆之的话去做。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元月,刘裕进京。
果然,刘裕一到建康,没人再敢多啰嗦一句。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侍中等头衔一股脑儿地全给了刘裕!这等于是刘裕经过四年的韬光养晦,这些曾经的职务又全部被刘裕收入囊中。
从此,刘裕牢牢地抓住了东晋的权力,向他最终改朝换代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这一步,刘穆之可谓居功至伟。如果没有刘穆之关键时刻的这番话,中国历史的走向很可能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刘裕为了表示谦和,让出了兖州刺史这个可有可无的空头衔。刘裕离开了老家丹徒,那由谁来镇守后方呢?刘裕用了诸葛长民。刘裕表奏诸葛长民为青州刺史,代替自己镇守丹徒。可见这时刘裕还很看重诸葛长民,把他当成自己人并充分信任他。刘裕还任命弟弟刘道怜为并州刺史,镇守石头城,这等于是把建康的所有人都置于自己的武力威胁之下,摆出一副刀就架在脖子上的架势。
这些故事,在史籍记载中就是简简单单几段文字。可是在这文字的背后,却隐藏着政治斗争你死我活的那种残酷和一派欢乐祥和景象下逼人的杀气。
四月,尚书左仆射孔安国死了。孟昶顶替了孔安国的位置,由吏部尚书直升尚书左仆射。这可以看作是刘裕对孟昶的拉拢。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刘裕履职还不到半年,当年七月,就碰上了刘敬宣伐蜀惨败而回的倒霉事。刘敬宣是刘裕举荐为主将伐蜀的,如今刘敬宣的失败刘裕负有领导不力的责任。刘裕多少要装装样子,上表请求解职。当然此时的朝廷中没人敢解除刘裕的职务,大家也很配合刘裕演这场戏。九月,晋安帝没有批准刘裕的辞职,只是把刘裕的军号从车骑将军降为中军将军,意思了一下。
义熙五年(公元405年)元月,朝廷进刘毅军号为卫将军。这显然是刘裕在拉拢刘毅。
二月,发生了南燕政权出兵劫掠东晋北部边境的事件。南燕是在后燕开国皇帝慕容垂死后,后燕遭到北魏攻击而分裂成的两个小政权之一,创立者是曾辅佐慕容垂在枋头击败桓温的慕容德,控制范围仅包括今山东省北部地区,都城在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属潍坊)。此时慕容德已死,因为他没有儿子,南燕皇位传给了他的侄子慕容超。
按理说以南燕这样的小政权,不应该没事四处出击,给自己惹麻烦。南燕这次劫掠东晋,起因有点搞笑。慕容超即位后,感到南燕朝廷官方礼乐制度很不完备,缺乏大量懂得乐器演奏和礼乐知识的乐工。就组织大臣们一商量,大家都说东晋人文化素质较高,干脆我们去东晋抢一批老百姓回来组成皇家乐队吧。可见那时候异族就知道抢,如果按现在的套路,派使者去东晋,张榜招聘,谈好条件,还怕没有人肯来?
说干就干!慕容超派将领慕容兴宗等人率军队南下,一直打到宿豫(今江苏省宿迁市),劫掠大批东晋百姓后撤回。慕容超命人在这些东晋百姓里挑选了二千五百名男女,安排太庙中懂得音律的人教授乐器,一支皇家乐队初具规模。
本来是一件提高国家文化水平的好事,可是在古代少数民族简单头脑的操作下,被搞成了一件招来杀身灭国之祸的坏事。
刘裕正想做点什么挽回被刘敬宣拉低的名望,南燕入寇给了他发动战争的最佳借口。三月,刘裕上表,细数南燕的罪恶,要求自己领兵讨平南燕。这次刘裕出征,就是冲着灭国去的!
不出意外,朝廷中大部分不愿意看到刘裕做这种极大提高声望的事情,反对声不绝于耳。只有孟昶、谢裕和臧熹三人支持,劝刘裕出征。看来刘裕对孟昶的拉拢多少起了点作用。
四月,刘裕出师北伐,以孟昶为自己的中军将军留府事,等于是把大后方托付给了孟昶。
晋军主力沿水路向北,五月,至下邳。刘裕下令全军弃舟登岸,走陆路向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前进。沿途刘裕每隔一段距离就筑城,并安排少量士兵留守。这是在做万一战事不利,后撤时有依托的准备。显然刘裕是吸取了当年桓温从枋头后撤时遭到追击而被击溃的经验教训。
行军途中,有人对刘裕说:“燕人如果派军队驻守大岘(今山东省临沂市马站镇境内),或者坚壁清野,砍光野外的麦子,守城不战。我军孤军深入,遇到这种情况,别说建功立业,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问题。大人您说该怎么办?”
刘裕回答:“这件事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鲜卑人生性贪婪,不知道打算长远。进攻时就知道抢东西,退军时也舍不得把粮食全毁坏。他们会认为我军孤军深入,不可能坚持很长时间,所以最多就会在临朐(今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驻扎军队,并把主力集中守备广固。一定不会做出派重兵把守大岘和坚壁清野对抗我军的举动。我可以向大家保证!”
刘裕以前从没有和鲜卑军队交过手,怎么就那么肯定南燕政权不会做出依险据守和坚壁清野的举动来呢?这只能说明刘裕对军事的灵敏嗅觉。后来形势的发展完全印证了刘裕的预言。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hallaluya 2018-07-29 23:26:51
义熙五年应该是公元409年哦
-----------------------------
敲键盘敲错了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十六)
刘裕出兵北伐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南燕,南燕皇帝慕容超召集群臣商量对策。
南燕能人也有不少。慕容超的心腹、征虏将军公孙五楼分析说:“派兵镇守大岘阻挡晋军,拖延时日,等晋军士气衰退时,再派两路奇兵绕到晋军的后方断其粮道,然后前后夹击,晋军必败!这是上策。下令各地方砍伐野外的粮食,坚壁清野,固守城池,不与晋军交战,这样只需十来天,晋军求战不得,粮食也吃光了,只能退兵,这是中策。放晋军通过大岘,然后出城和晋军交战,这是下策!”
公孙五楼指出的,正是刘裕最担心的。可是慕容超偏偏不懂装懂,他说:“现在岁星正位于齐地的正上方,上天保佑我国。晋军大老远跑来,我们有主场优势,再加上我们百姓富裕,兵精粮足,怎么能把野外的粮食都砍了,让百姓迁徙到城里呢?这样不是自己削弱自己吗?依我看就应该放晋军通过大岘,在平原上,晋军还不被我们强大的铁骑按在地上摩擦?”(“以精骑蹂之,何忧不克?”)
辅国将军贺赖卢苦劝慕容超不能这么做,慕容超不听。贺赖卢退下后对公孙五楼说:“这么干,亡国不远了!”
太尉王镇说:“陛下如果希望发挥我们骑兵的优势,也应该主动出击,我们南下大岘,出穆陵关与晋军交战。哪怕不能取胜,退也可以固守大岘。决不能放任敌人通过大岘,自己放弃有利的地势啊!”
慕容超还是不听。王镇退下后对一位叫韩卓说:“陛下不肯御敌于国门之外,又不肯把百姓全迁到城里,坚壁清野,放敌人深入我国境,坐等着被围攻,这不就是当年的刘璋么!今年国家就要灭亡啊,我一定会以死报国。您本来就是汉人,可惜又要当一次俘虏了!”
这话传到了慕容超的耳朵里,慕容超大怒,把王镇关进了监狱。同时下令各地加固城池,准备物资器械,准备迎战!
五月底,刘裕率军顺利通过大岘,南燕军一兵一卒都没有看见。刘裕兴奋异常,以手指天,喜形于色。部下问:“大人您还没见到敌军就如此开心,为什么啊?”刘裕说:“我军已过险境,士卒们士气高昂,一定会拼了命去战斗。野地里庄稼一点都没被破坏,我军不需要为补给担忧。敌人已经尽在我掌握中了!”
六月,刘裕抵达东莞县。这个东莞县不是现在广东的那个以服务业闻名的东莞,而是古代齐地东莞郡的郡治所在。具体位置已经无从查考,大概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马站镇以北不远处。
慕容超已经提前安排公孙五楼、贺赖卢和左将军段晖等人率步骑五万驻守临朐,听说晋军通过大岘,慕容超亲自率领步骑四万增援临朐,同时命公孙五楼率骑兵前出至巨蔑水(河流名,今地不详)阻挡晋军。刘裕前锋孟龙符与公孙五楼接战,击败了公孙五楼,公孙五楼退回临朐。
刘裕知道南燕骑兵的威力,把随军装载补给物资的四千辆车辆排在大军左右两侧,车上都挂上帷幕,不让燕军窥视晋军军阵的情况,同时派长矛手守卫在车辆旁,阻挡骑兵的冲锋,保护大军两翼。全军密集结阵,缓缓前行,逼近临朐。
在临朐南郊,双方主力爆发激战。
南燕军率先发起冲锋,南燕骑兵上万人,先后对刘裕的军阵发起冲击,晋军依靠车阵抵挡南燕骑兵,并以步兵反击。刘裕帐下各员大将悉数出击,刘敬宣、刘蕃、刘道怜、陶延寿、刘怀玉、索逸等人全被带领各自部下上阵冲杀。南燕军战斗意志也十分高昂,双方从早上接战,一直杀到太阳西垂,也分不出胜负。
关键时刻,参军胡籓向刘裕出了一条妙计。
胡籓也是个有故事的人。胡籓,字道序,豫章人,原来是桓玄的部下。刘裕起义兵,在建康覆舟山一战击败桓谦时,桓玄带着老婆孩子准备逃出建康,在南掖门遇到了胡籓。胡籓拉住桓玄的马缰绳说:“如今御林军中尚有精锐弓箭手八百人,都是荆州的义兵,跟随陛下来到这里,还可以凭此一战。今天您抛弃了他们,以后到哪里还能找得到对您忠诚的战士?”可桓玄根本不听。胡籓只好尾随桓玄退到寻阳。
刘毅、何无忌进攻寻阳的湓口之战中,胡籓乘坐的战舰遭到义军的攻击,起火燃烧,胡籓全身铠甲掉到水里。换成别人,早就沉到长江底喂鱼了。好个胡籓,猛吸一口气,愣是在长江底潜水行走了三十多步,一路走到了岸上!保住了性命。
湓口战后,西去荆州的道路被义军隔断,胡籓无法前去投奔桓玄,只好跑回老家豫章躲了起来。
刘裕早就听说胡籓的为人和能力,又感慨胡籓能为桓玄恪守臣节,就上表朝廷,赦免了胡籓,并征召胡籓为自己的参军。从此,胡籓投入刘裕的麾下。这也是刘裕笼络人才的一招。
这次刘裕北伐,胡籓也跟随前来。阵前胡籓见到战事胶着,就给刘裕出来了一条良策。
胡籓对刘裕说:“燕军精锐尽出,那么临朐城内必然空虚,请给我一路人马,我走小路偷袭临朐城。这就是当年韩信在井陉击破赵军的战法。”
刘裕一听,的确是妙计,立刻给了胡籓一支部队,并派檀韶和向弥两将辅助胡籓。胡籓走小路来到临朐城下,城内果然只有老弱残兵留守。向弥率先登上城墙,晋军一举攻占临朐,砍倒了树立在城门上南燕的大旗,并将南燕留存在临朐城内的物资补给全部缴获。
慕容超正在战场上督战,一见临朐丢了,大惊失色,带着几个身边的侍卫逃离战场。这样一来,南燕军心大乱。刘裕也知道给敌人最后一击的时刻来了,亲自上阵擂鼓助威。晋军士气大振,大破南燕,阵斩段晖等十员南燕将领,还在战场上缴获了慕容超的坐车、玉玺等信物,晋军大获全胜!
可以说胡籓的献策,直接扭转了战场局势,为刘裕最后灭南燕立下了头功。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十七)
一战惨败,损兵折将,慕容超几乎是光杆一个,狼狈逃回广固。这一下他开始为当初自己那点可怜的自信而后悔了。
作为补救,慕容超派尚书郎张纲火速前往长安,向后秦的姚兴求救。另一方面,慕容超把被他送进监狱的太尉王镇放了出来并接见王镇,恭恭敬敬地向王镇道歉,并向王镇问计。
王镇说:“姚兴自己的麻烦也不少,恐怕不会派来救兵。从临朐逃回来的士兵还有好几万,陛下应该把国库中的钱帛全部拿出来赏赐给他们,与晋军再一次决战。如果上天保佑我们,就一定能击败晋军。如果失败了,战死疆场,也是美事一桩。总比躲在城里坐以待毙强!”
司徒王惠则提出不同意见,他说:“就凭我们刚刚经历失败,哪里还有勇气再和晋军在战场上决一胜负?姚兴虽然和刘勃勃(即赫连勃勃,胡夏政权的建立者,匈奴族)正在交战,但秦国与我国互为唇齿,一定会来相救。我们只是要派出重臣前去求救,尚书令韩范深得姚兴器重,派他去搬救兵一定可以成功!”
慕容超采纳了王惠的意见。
王镇和王惠的话,有的说得对,有的则不对。拿出财物激励士卒拼死抵抗是对的,但还要出城与晋军决战就大大的不对了。眼下的姚兴深陷内忧外患,怎么可能千里出兵援救南燕?以当时的客观情况,慕容超唯一能做的,就是死守。至于结果吗,只能是听天由命。
刘裕这边在取得临朐大捷之后,没有休整,全军快速推进到广固城下。晋军轻松地攻克了广固外城,慕容超收缩防御,退入小城死守待援。刘裕在广固小城外构筑木栅栏,有三丈高,又挖了三道深沟,把广固为了个水泄不通。
军事工作之外,刘裕还不忘做统战工作。对于南燕地区的百姓,只要前来投降的,一律好生安抚。同时提拔当地有名声有能力的人为官吏,管理地方。这种做法立刻得到南燕各地的各族百姓的一致好评,每天为晋军送来粮食的百姓就多达千人。刘裕另安排人员收割野地里的粮食充作军粮,这样一来,光从当地获得的粮食就足够维持军队的口粮,刘裕把从江南转运军粮都停了下来。
现在的慕容超,肠子都悔青了,可是天下没有后悔药。当初的轻率,如今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广固城池坚固,刘裕不想强攻,就和城里玩起了心理战。
江南不断发来援军,补充前线。刘裕就安排前线的部分士兵在夜里离开军营,前去和援军汇合后,等白天再大张旗鼓地开进晋军大营,目的是让城上的南燕守军看看,晋军大部队源源不断地开来!
张纲先被派去后秦求救,在返回广固的途中被晋军俘虏。刘裕命人押着张纲乘一座楼车,沿着广固城墙环行,让张纲对城内喊话:“刘勃勃刚刚击败姚兴,秦国不会发救兵来了!”城内南燕军民听到这话,人心浮动。
慕容超害怕了,派出使者来到刘裕大营,提议自己去帝号,向东晋称藩,并献上骏马千匹,割让大岘以南原属南燕的领土,请求议和。
刘裕怎么可能让这块已经送到嘴边的肥肉溜掉?理所当然地拒绝了慕容超。
后秦的姚兴对于南燕的求救,并非无动于衷,但是此刻姚兴的确自顾不暇。在后秦的北方,匈奴族首领刘勃勃(刘卫宸的儿子)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对于后秦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威胁。姚兴正在准备和刘勃勃一战,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用来救燕。但是姿态还是需要摆一摆,姚兴向刘裕派出了使者。
姚兴的使者来到刘裕的大营,对刘裕说:“燕国和我们秦国是故交(南燕的建立者慕容德和后期的建立者姚苌都曾在苻坚的前秦政权为官,同事加兄弟),今天燕国遇到国难,我们秦国不会坐视不管。我家秦王已经派出铁骑十万,前出至洛阳。晋军如不撤退,我们秦军就要长驱直入了!”
刘裕可不是吓大的,当即回复秦国使者道:“告诉你们姚兴,待我灭燕之后,会休整军队三年。三年之后就会讨伐秦国,扫平函谷关至洛阳一线。你们今天就急着前来送死,那就来啊!”
秦国使者走了之后,刘裕的得力助手刘穆之火急火燎地骑马赶到刘裕的军营。刘穆之一直都是刘裕的重要谋士,以往不论什么样的军国大事,刘裕都会招来刘穆之商议后再实施。可这一次却没有通知刘穆之。刘穆之听说秦国来了使者,生怕刘裕应对有误,所以急急忙忙地赶来了。
当刘穆之听说刘裕就这样把秦使打发走了,急得直跺脚,埋怨刘裕道:“大人您平日里无论大事小情,都会和我商量。怎么这次却没有呢?而且还回复得如此轻率?大人您对姚兴说的话,不足以威慑敌人,反而会激怒姚兴啊!如果秦国派来援军,我们前有坚城,后有敌军,怎么搞?”
刘裕听了刘穆之的话,乐了,对刘穆之说:“用人治国我不行,带兵打仗你不行!这是军机啊,你不懂,所以没和你商量。用兵讲究兵贵神速,他姚兴如果想要出援手,一定不会让我先知道,偷偷地快速派兵前来,哪里还会先派个使者来通知我啊?他这么做就是看我兴兵伐燕,内心已经吓坏了,所以才派个人来恐吓我,给自己壮壮胆而已。”
刘裕这么一说,刘穆之才安心地走了。
义熙五年(公元409年)九月,刘勃勃与姚兴在贰城(今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南)交战,姚兴战败。原本韩范来到长安,姚兴还派出一万军队给韩范去援救广固,可是经过贰城之战的失利,姚兴又派人把这一万军队给收了回去。
韩范眼见救兵没了,仰天长叹道:“这是老天爷要灭亡我燕国啊!”
有人对刘裕说:“燕国之所以还在顽抗,就是他们认为韩范能搬来救兵。如果我们能把韩范弄来,给城里人看,那么他们一定会投降。”
刘裕就派人去长安招降韩范,同时上表朝廷,封了韩范一个散骑常侍的闲官。
同韩范一起来后秦搬救兵的南燕长水校尉王蒲劝韩范干脆留在后秦,为姚兴效力算了。韩范说:“刘裕一介布衣,竟然可以剿灭桓玄,复兴晋室。如今攻打我燕国,所向披靡,这哪里是人力所为啊?分明是上天在帮助他嘛。燕国灭亡后,下一个就轮到秦国了!我可不愿意遭受两次亡国的耻辱。”
就这样,韩范投降了刘裕。刘裕命韩范环绕广固走了几圈,让城里人看到韩范也投降了。这一下城内的士气再次遭到沉重打击。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十八)
韩范的投降,让广告城内军民抵抗到底的意志产生了动摇,开始陆续有人翻城墙逃出广固,投降刘裕。有人就建议慕容超杀掉韩范留在广固城内的亲属,以儆效尤。慕容超考虑到韩范的弟弟韩卓对自己一片忠心,才没有这么去做。
但是另一位投降者张纲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张纲有一项特殊的本领,擅长制作各种攻城器械。刘裕得知后,就命张纲制作。张刚果然有两下子,做出来的攻城器械个个都十分精妙,给广固守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慕容超一怒之下,命人把张纲的老母亲绑到城楼之上,吊起来大卸八块!
面对内忧外患,开始有人劝慕容超投降。十二月,太白星运行到虚宿和危宿之间,天象对燕国不利。主管天文的灵台令张光劝慕容超投降,但不幸的是立刻就被慕容超杀了。
义熙六年(公元410年)正月,为了提振城内的民心士气,慕容超亲自登上城楼接受群臣的朝贺。然而没过几天,慕容超带着宠妃魏夫人再一次登上城楼,看到城外晋军黑压压的一片时,二人竟然手拉手面对面哭泣起来。
跟随在一旁的忠臣韩卓立刻劝谏:“陛下遭此厄运,更应该努力自强,激励军民的斗志,怎么能像小儿、女人一样哭哭啼啼?这成何体统?”慕容超听了立刻擦去眼泪,向韩卓道歉。
尚书令董铣也劝慕容超投降,被慕容超投入监狱。
慕容超下决心抵抗到底,还做了最后的挣扎。他命公孙五楼和贺赖卢组织敢死队,偷偷挖地道通向城外,对晋军展开反击。但是收效甚微。
由于广固城被围半年之久,城内缺乏食盐,城内百姓都得了软脚病,路都走不了,更别说打仗了。这样一来逃出城去投降的人越来越多。
尚书悦寿劝慕容超:“如今老天都帮助敌人,我们的战士已经精疲力尽了。困守孤城,外无援军,这结局还有谁不知道?万物都有始终啊,连尧、舜都有让位的一天,陛下难道就不想想变通的法子吗?”这就叫会说话啊,劝你投降,却又不说得太直白。
慕容超连杀人的心思也没了,叹了口气说:“国家的兴亡,都是命啊。我宁可持剑战死,也不去做那口衔玉璧、投降求生的丑事。”
慕容超当皇帝的水平不咋地,但骨气还真是没的说!
刘裕从逃出广固的人那里得知了城内的情况,知道最后总攻的时刻到了。二月丁亥日,刘裕下令总攻。这时有人却不知道看了什么黄历,说丁亥日这一天不利出战。刘裕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一到,敌人就会灭亡!谁敢说今天不吉利?”
晋军从四面一拥而上,开始攻城。广固显然是守不住了,悦寿打开了城门,放晋军入城。
慕容超带上几十名贴身侍卫,翻城墙逃出广固,向北方逃窜。他应该是想逃到同是慕容氏建立的北燕政权去。可是慕容超并未逃出很远,就被追击的晋军捉住。
慕容超被押到了刘裕面前。刘裕自然是一副胜利者的姿态,细细数落慕容超负隅顽抗、不及时投降的罪过。慕容超倒是特别的坦然,一脸无所谓的表情,一句话都不说。只是在看到曾经避难在南燕的刘敬宣时,把自己的母亲托付给刘敬宣照顾而已。
可能是慕容超略显傲慢的神情激怒了刘裕,又因为广固抵抗了半年之久,晋军的损失也很大。愤怒的刘裕下令,活埋广固城内所有不投降的军民!在韩范的极力劝阻之下,才作罢。刘裕虽然饶过了百姓,但对慕容氏贵族则毫不留情,斩杀了三千多人!并把他们的亲属、家仆上万人充入官府为奴。
刘裕还下令,拆毁广固的宫殿城池。慕容超及其妻妾、子女数十人被押送至建康,在东市处斩。南燕立国仅十二年,就此灭亡。
刘裕攻灭南燕,在东晋历史上是一件大事。刘裕成了继桓温之后,又一位攻灭敌国的将领。对于偏安一隅的东晋朝廷来说,那可是一件长脸的事。但是看看桓温的事迹,再来看看刘裕,取得灭国壮举的臣子,最后都走上改朝换代的道路,真不知道这灭国灭的是幸运还是不幸。
南燕其实还是有点军事实力的,如果不是慕容超自己作死,刘裕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将其拿下。但刘裕在战前对慕容超和面对后秦派来的使臣时对姚兴所做出的正确判断,又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战略眼光。
战后刘裕屠杀战俘的行为,成了此行的唯一一处污点。广固军民奋力抵抗,这是尽人臣之节,是忠诚的体现。刘裕拿他们撒气,多少显得心胸还不够开阔。司马光在写到这里就评价道:靠肆意杀戮来泄愤,就连苻坚、姚苌都不如啊!最后刘裕没能一统天下,成就大业,“岂非虽有智勇而无仁义使之然哉!”

楼主:caniforget999

字数:58333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6-12-12 21:17:00

更新时间:2019-06-11 18:07:36

评论数:77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