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白话历史人物—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名人

白话历史人物—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了解名人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记得喝开水 2018-11-18 20:28:46
楼主写的不错
-----------------------------
承蒙夸奖 !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三十五)
司马文思是司马休之的长子,因第四任谯王司马尚之被桓玄杀害时无子,谯王爵无人继承,司马休之就把司马文思过继给司马尚之作继承人,成了第五任谯王。
司马文思又怎么得罪了刘裕呢?史书上记载:司马文思生性凶暴,多养凶徒。其实仔细想想这肯定有夸大的成分,很有可能是刘裕在抹黑司马文思。
三月,机会来了,司马文思不知道什么原因和一个官府小吏发生了矛盾,司马文思一怒之下带着手下把那个小吏打死了。按理说闹出人命应该是大事,但我们仔细想想在那个年代宗室贵族打架斗殴杀个人又能算什么呢?
刘裕可不能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于是小事化大,杀了司马文思的跟班,但赦免了司马文思的罪过。刘裕在处理这件事上做得很漂亮,他没有直接处置司马文思,而是把司马文思送到了江陵,等于是给司马休之扔过去一个烫手山芋。
司马休之能怎么办?司马文思可是他的亲儿子啊。杀掉司马文思,就能把刘裕对他动手的借口给消化掉,但司马休之怎么能舍得呢?他上表朝廷,废司马文思为庶人,又给刘裕写信,解释自己这么做的用心,希望用谯王的王爵换回儿子的性命。司马休之哪里想到,刘裕就在这里等着他呢!
借口有了,但战争准备没有完成之前,刘裕也不想轻举妄动。荆州历来军备强悍,司马休之在荆州又拉来了一个强援,驻守在襄阳的雍州刺史鲁宗之。
鲁宗之原为襄阳太守,等于是东晋边境上的一个小军阀。卢循、徐道覆进攻江陵时曾带兵帮助刘道怜平叛,因功升任雍州刺史。鲁宗之应该是忠于晋室的,一直担心会被刘裕所不容,所以和司马休之抱团取暖显然是最好的出路。
刘裕深知司马休之是一块硬骨头,如果讨伐司马休之失败,以司马休之的宗室身份和影响力,自己就会像桓玄一样被打倒,那样这些年的努力全白费了。所以刘裕为这一战准备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还密令江州刺史孟怀玉时刻关注司马休之的动静,防备他率先发起突袭。
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正月,一切准备停当的刘裕撕下了温柔的假面,突然收押在建康的司马休之的次子司马文宝和侄子司马文祖,并在狱中将他们赐死。随后刘裕起兵,亲自上阵讨伐司马休之。
司马休之是刘裕通向大位的最后一块绊脚石,搬开它,前途一片光明!
司马休之也在为这一天做着准备。刘裕起兵的消息传来,司马休之没有任何的犹豫,上书朝廷并昭告天下,这封奏疏估计早就准备好了,相当于一篇讨伐刘裕的战斗檄文。文中痛陈刘裕起义以来,虽然复兴晋室,但一直包藏祸心,“问鼎之迹日彰,人臣之礼顿缺”;宗室之中的青年才俊多被刘裕铲除,朝廷中和刘裕不是一条心的大臣,如刘毅、诸葛长民等人,也被杀的差不多了;如今刘裕又要对自己下手,还拿司马文思来说事,摆明了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如今自己只有和鲁宗之一起起兵对抗;还特别声明自己只打击刘裕一家人,其他人等不会被追究,这是企图分化刘裕阵营。
刘裕也企图分化司马休之的阵营。司马休之的录事参军韩延之曾给刘裕做过属官,刘裕偷偷派人给他送信,信里还继续拿司马文思的事为自己起兵辩护,并要求韩延之做内应,在内部鼓动人马反对司马休之,响应自己,还威胁道如果不从,一旦战事开打,“兰艾吾诚不分”!
韩延之毫无犹豫地给刘裕回信,狠狠地给了刘裕两耳刮子。韩延之在信中直接说你刘裕那点小心思,你以为天下人不知道吗?“复欲欺诳国士”?还说刘裕杀刘毅、诸葛长民,剪除异己,“良可耻也”!说自己虽然驽劣,但也“闻道于君子”,司马休之宗室之望,手下怎么会没有贤臣辅佐呢?如果老天不长眼,这次打不过你,我已经做好准备“与臧洪游于地下”!你啊,你就闭嘴吧你!
臧洪是三国早期人物,曹操攻打提拔过臧洪的张超,臧洪请求袁绍相救,袁绍不从,遂和袁绍结仇,后被袁绍所杀。韩延之拿臧洪和自己作比,就是告诉刘裕自己不会反叛司马休之的决心。
看到韩延之的回信,虽然脸被打得有点疼,刘裕还是很大度地把信给手下人传看,说:“辅佐别人就应该像这样啊!”(“事人当如此!”)
韩延之写信打脸刘裕后还觉得不解气,因刘裕父亲名翘,字显宗,就把自己的字改为“显宗”,还把自己的儿子改名为“翘”,以示和刘裕死磕到底。
刘裕派檀道济、朱超石率一路人马走陆路进攻襄阳,打算断绝司马休之的退路。江夏太守刘虔之是刘裕的人,提前准备好兵马粮草,在河流上架好桥梁准备接应檀道济。可是刘虔之没等来檀道济,却等来了荆州方面的攻击。
鲁宗之的儿子鲁轨堪称名将,率军突袭刘虔之,将其斩杀。
刘裕率主力部队沿长江机动,以自己的女婿徐逵之为前锋,率领蒯恩、王允之、沈渊子(沈田子、沈林子的弟弟)等人走在大军的前面。徐逵之部走到破冢(今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东南江边),遭到鲁轨的偷袭,徐逵之大败,徐逵之、王允之、沈渊子战死,蒯恩率领部下拼死抵抗,鲁轨攻击不成,引兵退回江陵。
这时刘裕大军进至马头(今地不详,应该离破冢不远,位于长江南岸),听说徐逵之战死,自己的女儿守了活寡,刘裕大怒。三月,刘裕率大军渡江,准备在长江北岸登陆,走陆路攻击江陵。
司马休之早有准备,倾荆州之兵,交给鲁轨、司马文思指挥。鲁轨率领大军四万,在刘裕的登陆场前列阵,军容整肃。一场决定晋室和刘裕命运的大决战,即将来临。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补:后赵天王石勒(三十五),我不知道为什么总会掉帖子!
五月,石勒回到襄国,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基本处于昏迷状态。石勒下诏,召石虎、石弘、严震三人入宫。
石虎隐忍了二十年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为了这一天,石虎肯定暗中准备了很久,也一定在石勒的身边安插了自己的眼线。一得到石勒病危的消息,石虎就已经准备好了下一步的计划。所以石勒一召见他,石虎立刻入宫,把召石虎等三人侍疾的诏书改成了就召他一人。石虎入宫后,立刻封锁消息,同时假传石勒的召命,其他人等一律不得入宫,这样就把石勒控制在了手里。
石虎又假传圣旨,召领兵在外的秦王石宏和彭城王石堪回襄国,目的是把这二人控制起来。石宏和石堪不知道底细,乖乖地回到了襄国,自投罗网,钻进了石虎布置好的口袋。
然而石虎的计划出了一点小纰漏,没过几天,石勒的病情有所好转,石勒恢复了意识,这让石虎大为恐惧。要知道一旦自己的阴谋败露,等待自己的那就是灭门之祸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发展到石虎的控制之外,石勒虽然恢复了意识,但是身体很虚弱,听说石宏回来了,立刻召见他。
见到了石宏,石勒很吃惊,对他说:“秦王你怎么来了?我让你领兵在外,就是为了防范今天这种情况。是谁让你回来的?还是你自己回来的?如果有人让你回来,你就应该立刻杀掉传令的使者。”
一刻不离石勒身边的石虎听到这话吓得后背全是冷汗,他当然不能让石宏说话,立刻接上话茬说道:“秦王想念陛下您了,所以回来,我这就让他回洛阳。”
奇怪的是,石宏居然什么话都没说,就退了出去。我们有理由相信,石虎的屠刀就悬在石宏的头上,才让石宏没敢乱说话。
过了几天石勒又问起石宏,石虎回答说:“秦王已经按照陛下您的吩咐,回洛阳去了,现在恐怕正在路上。”其实石宏并没有离开襄国,肯定已经被石虎控制起来了。
石勒一生爱学习,自己不识字,就让人给他读史书听。可惜石勒没有让人给他读一段晋武帝司马炎临终时,外戚杨骏是如何入宫,矫诏由他一人辅政,从而把持西晋政权的。
这时,广阿(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有蝗灾,石虎下令他的儿子石邃带三千骑兵,名义上去灭蝗,实际就是调动自己的军队驻扎在襄国外围,以备不测。
经过这样一段小插曲,石勒很快又陷入昏迷,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石勒颁布遗诏,说:“我死后三天就下葬,内外官员在我下葬后就不需再穿孝服,也不需要百姓为我守孝,不需要禁止婚娶、祭祀、酒宴等活动,各地方官员不需要离开驻地,来襄国奔丧。我只需穿着日常服饰入殓,用平时乘坐的车子装载灵柩,陵墓中不需要陪葬金银珠宝。大雅还年幼,恐怕不能继承我的志愿,中山王及以下大臣都要恪尽职守,不要违背我的遗命。大雅和石斌等兄弟要和睦相处,相互扶持,当年司马家族的内乱,就是你们的反面典型,千万不要学习。中山王要牢记周公、霍光的事迹,不要成为后人的口实。”
遗诏最后一句非常有意思。弥留之际的石勒是不是已经看出了点名堂?他生病以来,身边除了石虎就见不到别人,以石勒的聪明才智,是不应该一点察觉都没有的。但是这个时候石勒已经无能为力了,就算他现在心里已经明白了一切,他也无法做点什么来改变了。只好在遗诏中用那样软弱无力的文字,希望石虎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分。
七月,石勒病逝于襄国,终年六十岁。
石虎连夜就把石勒的灵柩埋在了深山里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地点。然后又办了一个风光的葬礼,并修建一所陵墓,把一个空棺材葬在陵墓里,号称高平陵。给石勒上谥号为“明”,庙号高祖。
纵观石勒的一生,堪称一个传奇。如果石勒生活在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里,恐怕他也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胡人,娶妻生子,默默无闻地走完一生。但时势造英雄,在西晋末年的乱世里,石勒从最初为了生存,发展成了一位流民军的统帅,再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再成为独立政权的君主,最后成为统一中国北方的一个大帝国的皇帝。石勒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他善于用人,能够听取正确的意见,每到关键时期都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不得不说,这就是能力,这就是水平。西晋末年那么多地方小势力,为什么唯独石勒笑到了最后?是有原因的。
就这样,一个身份低贱的羯族人,一个三十岁时还带着枷锁被人当奴隶卖来卖去的社会底层民众,经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做了皇帝。有史以来励志第一人,非石勒莫属!
可惜的是,石勒功成名就之后,失去了应有的警惕,被石虎所迷惑。在对待石虎这个问题上,石勒没有延续他一贯的英明,没能倾听程遐和徐光的正确意见,犯下了不可饶恕的严重错误。以至于虽然石勒自己得以善终,可是留给子孙的,却是杀身之祸!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三十六)
鲁轨在岸上,刘裕在长江里,鲁轨占有地理优势,所以战斗一开打就对刘裕十分不利。
刘裕选择的登陆场也有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刘裕没有选择一片开阔的江滩登陆,反而找了一处拥有陡峭江岸的河段做登陆场,士兵们需要攀爬才能上岸,这就给已经在岸上排开阵势的鲁轨创造了良好的反击条件。
果然,刚爬上江岸的士兵就遭到鲁轨军的砍杀,纷纷败退回船上。接连几次冲击,都被打了回来。
刘裕刚死了女婿,本来心里就窝着火,一看战事进展不顺,更是火冒三丈。刘裕下令,“抬刀!披挂!”准备亲自上阵!
要知道此时的刘裕已经不是十几年前在浙江打孙恩叛军时的那个刘裕了,那时侯刘裕地位不高,也没几个手下,打仗全靠自己亲自上阵耍大刀。如今身边别说士兵,幕僚就有一大群,听说主子要亲自上阵拼命,呼啦啦跪倒一大片,纷纷劝说刘裕“不要冲动!不要冲动!”
所有这些卖力演出的人中,有一位的表现堪称“表情做作,略显浮夸”,这个人就是刘裕的主簿谢晦。只见他上来一把抱住刘裕的大腿,死死地拖住刘裕不放。
在如此煽情的气氛烘托下,剧情迅速发展到了高潮。愤怒中的刘裕抽出佩剑指着谢晦,“你松不松手?松不松手?信不信我砍了你!”(“我斩卿!”)
谢晦一张嘴,就让人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天下可以没有我谢晦,但不能没有明公!”(“天下可无晦,不可无公!”)
这句话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烂到不能再烂的梗,到谢晦之前已经被无数人说过,我印象里最早说这句话的人是曹洪。不过通常说这句话的时候都是把自己的坐骑献给主公让他快跑,而被谢晦演绎成上来抱大腿的,还真是头一遭。
在谢晦和众人的死缠烂打之下,刘裕只好放弃亲自出战的念头。刘裕帐下勇将胡籓正带领一部人马在靠近江岸的地方与岸上的鲁轨军接战,刘裕下令让胡籓部立刻登岸,占领登陆场。
收到将令的胡籓面对这陡峭的江岸,也面露难色。胡籓正在琢磨怎么打这一仗的时候,那边刘裕看到胡籓半天没有动静,等不及了,派出执法队,要收押胡籓就地正法,以威慑诸军。
执法队来到胡籓的战船上,宣布要逮捕胡籓。这一下胡籓被逼到了墙角,没了退路,只好拔出佩刀,亲自出马。同时还不忘痛斥刘裕派来的执法队:“我正准备和叛贼战斗,没工夫去刘大人那里和他闲扯!”
胡籓命令士兵把刀插进江岸的土层里,仅仅留出容纳一只脚的部分,用这种方法做梯子,自己带头爬上了江岸。胡籓的部下都紧紧跟随胡籓攀登而上。一上岸,胡籓立刻挥刀冲进敌阵,奋力拼杀,手下的士兵们也及时跟进,巩固住了登陆场。
刘裕这边看到胡籓在岸上站稳脚跟,也派出后援部队。刘裕堂弟刘怀慎的庶长子刘荣祖,年纪轻轻就弓马娴熟,擅长骑射,此时也在刘裕帐下。刘荣祖看到岸上战事胶着,主动请缨上阵杀敌。后辈中有这样的勇将令刘裕也很欣慰,立刻把自己的铠甲脱下赏给刘荣祖。刘荣祖穿上后立刻投入战斗,混战中身负多处创伤也力战不退。
鲁轨这边在胡籓、刘荣祖等人的猛烈冲击之下,有点招架不住。鲁轨下令军阵稍稍后撤,刘裕则趁机全军上岸。看到没能把敌人压制在江面上,鲁轨军信心开始动摇。
刘裕率军登岸后,没有给鲁轨喘息之机,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终于,鲁轨全军崩溃,四散奔逃。刘裕获得了这场决战的最后胜利。
鲁轨这一败,司马休之知道江陵也守不住了,只好带上全家老小和鲁宗之逃离江陵,留鲁轨守石城(今地不详),其他人等向襄阳撤退。刘裕派赵伦之和沈林子率军进攻石城,王镇恶率领水军沿汉江北上,追击司马休之。
五月,赵伦之和沈林子攻克石城,鲁轨带领败兵和司马休之等人汇合,准备退守襄阳。谁成想司马休之等人来到襄阳城下,鲁宗之留守襄阳的参军李应之听说司马休之、鲁宗之等人败退而回,失去了继续闹革命的勇气,竟然紧逼襄阳城门,不让司马休之等人进城,并派人向刘裕投降。
这一下司马休之和鲁宗之成了丧家之犬,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向北,逃到长安投奔后秦的姚兴。后来后秦被刘裕攻灭,司马休之又转投北魏,最后死在了北国。
朝廷以刘裕成功平定司马休之“叛乱”,再一次加授刘裕太傅、荆州刺史、扬州牧,并给予“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待遇。
如今刘裕篡晋的最后一块绊脚石都被搬走了,改朝换代已经成了时间问题。八月,刘裕回到建康。什么太傅、州牧,不过是虚名,刘裕又一次推辞了。可是这“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待遇,是向实质性篡位又进一步的必须步骤,刘裕没有推辞,欣然笑纳。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三十七)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正月,刘裕以天子的名义大肆招贤纳士,这实际上就是在扩充自己的阵营,为将来全面接班做准备。后来北魏名臣崔浩就评价刘裕是司马德宗的曹操,可谓中肯。
不得不说的是,运气一旦来了,挡都挡不住。刘裕要想篡位,还有几个重要必须步骤需要履行,它们是加九锡、封王建国,然后才是最后的一步——禅让。
这九锡可不是随便加的,为国立功是前提。当年桓温就曾梦想北伐前燕,立功后回来受九锡,可惜北伐失败,九锡泡了汤。就在刘裕也在为加九锡找借口的时候,老天爷来帮忙了。
当月,后秦皇帝姚兴病死,后秦国内又发生了诸子争位的情况,国内大乱。
面对这样一个白捡的便宜,刘裕怎么可能错过?早在义熙六年(公元410年)刘裕灭南燕之后,刘裕就曾有驻扎在徐州准备北伐的意思,可这个念头被卢循的叛乱给打断了。如今机会好的就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吃白不吃啊。
义熙十二年二月,朝廷很识趣地加刘裕都督中外诸军事。刘裕宣布戒严,调动兵马准备北伐。
和当年刘裕北伐南燕不同的是,如今的政治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年朝中还有孟昶、刘毅等人掣肘,刘裕就算有想法但也夹起尾巴做人。如今朝廷里刘裕一家独大,可这也是建立在刘裕人在建康的情况下。刘裕北伐后秦,就必须一路打到长安,那可是离建康几千里地啊,一旦建康残存的反对派们起兵造刘裕的反,那可如何是好?
留下可靠的人镇守建康是必须的,这个人选显然属于刘穆之,再派给刘穆之几个得力助手就万事大吉了吗?显然不是。司马宗室之中,有名望的基本都被刘裕铲除了,当今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又是个白痴,没什么可怕的,可还有一位宗室翘楚,刘裕暂时没法下手,这位仁兄就是晋安帝的弟弟,后来的晋恭帝司马德文。
司马德宗天生就是白痴,“寒暑不辩”,生活都不能自理。但司马德文是个正常人,又是皇帝的亲弟弟,一直陪伴在晋安帝身边照顾他,出了名的谦恭谨慎。
桓玄篡晋,被刘裕打跑后,曾把晋安帝兄弟一起虏到江陵。桓玄被杀后,其子桓振曾短暂控制江陵。一次桓振骑着马带领一队士兵气势汹汹地来到晋安帝面前,指着晋安帝质问道:“我们桓家有什么对不起国家的,如今却被赶尽杀绝成这个样子?”
晋安帝当然不知道什么情况,这时司马德文起身来到桓振马前,对他说:“这难道是我们兄弟俩的意思吗?”言下之意你去找刘裕的麻烦啊。
桓振听了这话,想想也对,下马向晋安帝行礼,一场危机就此化解。由此可见司马德文的机智和勇气。
这样一位皇弟社会、政治影响力不言自明。如果刘裕不在建康,有人撺掇司马德文起兵造刘裕的反,那刘裕前有强敌,老窝又被人端了,那可如何是好?
不知道是谁出了一个主意,司马德文绝对不能留在建康,要带着他一起北伐!刘裕一听这个办法好,就暗中逼迫司马德文上表朝廷,称自己要和刘裕一起北伐,到洛阳修复西晋先帝的皇陵。这样一来名正言顺地把司马德文这个潜在的炸弹拔掉了引信。
经过半年的准备,义熙十二年八月,刘裕正式起兵北伐。
建康方面,刘裕以自己的长子刘义符为中军将军,监太尉留府事。这年刘义符才十岁,显然是个摆设,名义上的领导罢了。刘裕以刘穆之为尚书左仆射,总监内外,还让刘穆之搬到自己的东府里居住,是留守人员的实际领导,并以徐羡之为刘穆之的副手。朱龄石统领禁军守卫皇城,刘怀慎负责建康的防务。
临行前,被刘裕安排给长子刘义符做属官的中军咨议参军张邵就提醒刘裕:“人生无常啊,大人您必须多做打算。您不在建康期间,如果刘穆之身体出了什么状况,那该怎么办?”
刘裕说:“建康的事就托付给刘穆之和你了!”刘裕把这个问题想得简单了,他的确没有做二手准备,即刘穆之一旦出了状况建康由谁来负总责,这也为后来刘裕北伐的虎头蛇尾埋下了祸根。
大后方安排停当,军事方面,刘裕做了如下部署:龙骧将军王镇恶、冠军将军檀道济率步兵沿淮河而上,走许昌向洛阳攻击前进;新野太守朱超石、宁朔将军胡籓向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攻击前进;振武将军沈田子、建威将军傅弘之从荆州出发,向武关(今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境内)攻击前进;建武将军沈林子、彭城内史刘遵考率领水军沿汴河而上,向石门(今河南省荥阳市北黄河南岸)攻击前进。这几路大军的战役目标是扫荡刘裕主力部队的左翼,配合刘裕攻占洛阳,并保障全军的后勤供应安全。
刘裕自己则统帅主力大部队,以冀州刺史王仲德为前锋,沿当年桓温第三次北伐的路线,经过微山湖走巨野(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凿通河道进入黄河,再沿黄河西进,实现战役的第一目标:拿下洛阳。
大军浩浩荡荡从建康出发,刘裕帐下可谓精锐尽出,多年跟随刘裕南征北战的名将悉数上阵。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三十八)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九月,各路晋军按照既定目标攻入后秦境内。此时的后秦,第二任皇帝姚兴病危期间发生了内乱,叛乱刚被镇压,姚兴病死,第三任皇帝姚泓即位,国内人心不稳。刘裕这边经过半年准备,各路将领各个摩拳擦掌,斗志昂扬。这一正一反之间,战斗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在各条战线上,晋军攻势凌厉,势如破竹。
王镇恶占领漆丘(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檀道济接连拿下项城和新蔡,随后二人合力攻克许昌,拿下了洛阳的东南门户。
沈林子沿汴河进入黄河,攻占仓垣(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黄河南岸),打通了水路后勤补给通道。
王仲德为刘裕主力前锋,由徐州向北走微山湖水道进入黄河后,转向西前进。王仲德的正面没有后秦守军,却有另一支力量,此时已经占领今河北、山西地区的北魏政权。
刘裕之前的计划是攻打后秦,结好北魏。王仲德部沿黄河来到了滑台(今河南省滑县),此时的滑台位于黄河南岸,是北魏安插在黄河南岸的一个据点。可能是事先没有沟通好,北魏滑台守将兖州刺史尉建发现大股晋军水师沿河而上,以为晋军将要攻打自己,吓得放弃滑台,率领手下人马逃回了黄河北岸。
王仲德抵达滑台后发现是一座空城,就带领人马进驻滑台。这一来,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国际纠纷和军事冲突。
此时北魏的君主是拓跋嗣,还是后秦姚兴的女婿。原本拓跋嗣对于东晋和后秦的战事呈观望态度,这一下听说晋军占领了滑台,以为刘裕有入寇的打算,立刻下令北魏河东郡的守卫部队东下,进驻枋头(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和滑台的王仲德部隔河相望,这对王仲德的右翼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王仲德不敢继续前进,停留在滑台等候刘裕大部队,同时派出使者过河,对北魏军将领说:“我朝太尉刘裕率军前来,只是想进攻后秦,拿回我朝旧都洛阳及先帝的陵寝。我部原本准备了七万匹布帛,打算向贵国借路。没成想贵国守军自行退回了黄河北岸,我部这才借用滑台城休整兵马。”
不久,刘裕的大部队也抵达滑台。刘裕也派出使者向北魏解释:我们只是攻打洛阳,没打算和北魏开战,你我两国还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呢。
北魏将领们似乎很不好忽悠,听了刘裕的解释,依然如临大敌,每日在黄河北岸整齐列阵,跟随刘裕大军移动。刘裕大军都靠人力拉纤沿黄河西进,时常有军士不慎落水飘到黄河北岸,当即被黄河北岸的北魏军斩杀。
面对北魏的不友好举动,刘裕也感到事态严重,下令先期走陆路配合沈林子进入黄河的朱超石部沿黄河而下,与自己汇合。
有一路满怀敌意的人马跟着自己运动,这让刘裕如芒刺在背。刘裕决定,打他一仗,一仗保和平三十年!刘裕把这一关键战役的指挥权交给了朱龄石。
刘裕先派勇士丁旿带领七百人的小股部队登上黄河北岸,并配给丁旿一百多辆车。丁旿上岸后,来到离河岸一百多步的地方,把车首尾相连,排出了一个圆弧形的著名阵势——却月阵!却月的两头落在河岸上,中央突出,就像一轮弦月,故名“却月阵”,“却”同“缺”,即残月的意思。
车阵布完,命士兵上车,手持盾牌守卫,每车七人。又于阵中竖起一根旗杆,上面悬挂一领白毦,也就是用白色羽毛或毡布制成的旗帜。
在北岸列阵的北魏军看到一小股晋军牵引着大车登上北岸,不知道晋军想要干什么,都在远远的观望。
这时朱超石出场了。他带领二千士兵登岸,来到却月阵内,一同带来的还有大量的弓弩和一千多条长槊。朱超石命令士兵们上车,每车再上二十人,把弓弩架在车辕之上。瞬间却月阵变成了一个防御坚固、远程火力凶猛的战斗堡垒。
这一下北魏军看明白了,这是来踢馆的啊!于是纷纷从四面围了上来。朱超石看到北魏军的攻势并不凶猛,下令车阵上的士兵仅用弓箭射击靠近的北魏兵,强弩引而不发,等待北魏更猛烈的攻击。
果然,北魏援兵来了。北魏南平公拓跋嵩带领三万骑兵来到战场,立刻对朱超石的却月阵发起冲击。朱超石下令发射强弩,北魏骑兵顿时被射得人仰马翻。
光用弓弩射击朱超石还嫌不过瘾,他事前别有准备。他下令士兵把带来的那一千多条长槊折断成三四尺长,平铺排列在车板上,再用大锤敲击断槊的一头,把断槊发射出去。这一下简直就是冷兵器时代的大杀器,一槊能贯穿三四名北魏士兵!
北魏骑兵应该是没遇到过这样一种打法,顿时阵型被打乱。刘裕看到朱超石攻击得手,及时安排胡籓、刘荣祖带领援军登岸。朱超石率领胡籓、刘荣祖的援军从却月阵中杀出,一战击溃北魏骑兵,阵斩北魏将领阿薄干,斩杀北魏士兵一千多人。
刘裕又派将领徐猗之率军五千登岸,支援朱超石。北魏骑兵攻击徐猗之部,徐猗之部以长戟结阵,抵挡北魏骑兵的攻击。朱超石见状,急忙率领本部人马前来接应。北魏骑兵看到朱超石来救援,主动撤出了战斗。
经过这两场恶战,北魏军算是领教到晋军战力的凶猛,从此再也不敢主动挑衅,只是远远地跟随晋军移动,做出防御的架势。
右翼威胁消除后,刘裕率军加快行动速度。十月,晋军进至成皋(即虎牢关,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
后秦镇守洛阳的是陈留公姚洸。姚洸没有听从部将赵玄固守金墉城待援的建议,反而分兵出城守卫。晋军檀道济部在洛阳城下各个击破洛阳外围守军,进围洛阳城。姚洸只好率领剩余的四千守军出城投降了檀道济。刘裕顺利攻占洛阳。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勘误:
刘裕(三十八)一章节中有重大错误。义熙十二年九月刘裕抵达彭城后没有继续前进,朱超石以却月阵破北魏不是发生在义熙十二年,而是发生在义熙十三年,被我提前写了,抱歉抱歉。
檀道济攻克洛阳时间没错。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oceanary3 2018-12-27 06:24:21
更新了么,怎么没有
-----------------------------
又掉帖子了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三十九)
前锋拿下洛阳,刘裕北伐的第一目标实现了。朝廷派来高密王司马恢之,代表宗室主持修复西晋先帝的陵寝,并派兵守卫。刘裕则任命毛修之为河南、河内二郡太守,守备洛阳。
下一步刘裕是不是就应该离开彭城(上一章节我写错了,刘裕一直待在彭城没有继续行动)继续西进,进攻关中了呢?当然不是,别忘了刘裕北伐的目的是什么,军事目的是第二位的,政治目的才是第一位的。刘裕北伐,就是为了立大功,好有借口让朝廷加九锡,封王建国,继而篡位!
如今洛阳已经拿下,朝廷加九锡的召命却左等右等都不来。这让刘裕有些郁闷,刘穆之啊刘穆之,关键时刻你怎么掉了链子了呢?
按理说刘穆之作为刘裕肚子里的蛔虫,这种事情不应该不知道,可是这次不知道怎么的,刘裕等了一个月,建康那边什么动静都没有。
刘穆之可能是真的忘了。刘裕走后,整个大后方等于都交给了刘穆之,刘穆之肩上承担了巨大的压力。要知道这个时候建康不能有一点闪失,如果有刘裕的政敌趁这个时候在建康作乱,建康一旦失守,不但前线刘裕大军会有溃散的危险,身处建康的刘穆之会在第一时间被政敌们碎尸万段。如此重压之下,刘穆之整个人都不好了。
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问题。刘裕刚走,镇守广陵的青州刺史檀祗为了围剿一股流窜作案的盗贼,领兵一路追赶到了涂中(今安徽省滁州市)。消息传到建康,刘穆之的反应可谓神经质。他竟然认为檀祗这位刘裕的老部下剿匪是假,可能意图偷袭建康,急忙召集留守建康的官员,商议准备发兵攻打檀祗。
檀氏兄弟一直是刘裕的铁杆,刘裕对他们非常信任。檀祗守广陵,檀韶则为江州刺史,接替不久前病逝的原江州刺史孟怀玉镇守寻阳,而檀道济就在刘裕大军之中。刘穆之还会担心檀家要造刘裕的反,足见刘穆之在重压之下已经完全处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境地里。
被刘裕留下辅佐刘穆之的张邵则劝刘穆之:“现在檀韶占据建康上游,檀道济是大军前锋,此时如果怀疑檀祗,那就是自乱阵脚,整个形势都会陷入危险境地。我们应该派人以劳军的名义到檀祗军中,借慰问的幌子侦查一下檀祗的真实意图。依我看檀祗不会有什么不法行为,大人您可以放心。”
使者派出去后,果然没事,刘穆之是在自己吓自己。我觉得张邵在刘裕出发前就问刘穆之如果有事该怎么办,说明张邵非常了解刘穆之,知道他心理承受能力低下,遇到大事有可能顶不住。
果然,在这个重要的节骨眼上,刘穆之出纰漏了。
刘裕眼看刘穆之那么没有动静,只能派自己的左长史王弘(王导的曾孙、王珣之子)从彭城返回建康,找到刘穆之,授意他赶快安排朝廷加刘裕九锡。刘穆之本来就有点神经衰弱了,一看自己犯下这样一个严重的疏忽,还需要刘裕从北边派人回来提醒自己,这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刘穆之惊惧之下,一病不起。
带病工作的刘穆之很快安排好一切,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十二月,朝廷的诏书送达彭城,任命刘裕为相国、总百掾、扬州牧,以十个郡的领地封刘裕为宋公(这是国公,公爵的最高一级),位在诸侯王之上,加刘裕九锡。总百掾、加九锡,当年司马昭从曹魏那里得来的一切,如今依葫芦画瓢般地都给了刘裕,后面还会有什么故事情节,傻瓜都看得出来了。
洛阳这边,王镇恶、沈林子、檀道济三人这一路打得太过顺手,可谓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洛阳,顿时轻敌的思想在军中弥漫。原本三人出发前刘裕曾告诫他们,如果拿下洛阳,一定要等到大军前来汇合后,再展开下一步行动。如今三人一商量,后秦简直就是个弱鸡,哪里还需要刘裕亲自前来,我们三人就可以直捣长安了。于是三人商定,兵贵神速,不等刘裕大军,王镇恶率一路人马攻潼关,沈林子、檀道济带另一类人马北渡黄河,攻蒲坂,打算从黄河南北两岸同时攻入关中。
说干就干,三人立刻分头行动。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二月,经过三个月休整的晋军前锋兵分两路,王镇恶部顺利攻克渑池,进抵潼关之下;沈林子、檀道济则北渡黄河,攻拔襄邑堡(今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境内黄河北岸),来到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市、属运城)城下。
潼关和蒲坂是关中的门户,后秦再弱,也不可能就被王镇恶、沈林子等人的这点人马打到亡国。后秦皇帝姚泓任命鲁国公姚绍为太宰、大将军,率领武卫将军姚鸾等及五万人马增援潼关,另遣将军姚驴增援蒲坂。
这样一来,王镇恶、沈林子等人的攻击受挫。沈林子攻蒲坂不克,又发现后秦有部队增援,就和檀道济商量:“蒲坂城池坚固,守军又多,一时难以攻克。王镇恶在潼关前,势单力孤。我们不如到潼关和他汇合,合力拿下潼关,那样的话蒲坂守军会不战而退。”檀道济听从了沈林子的意见。
三月,沈林子、檀道济部来到潼关和王镇恶汇合。姚绍引兵出关同晋军交战,结果被沈林子击退,损失了上千人。姚绍退入潼关关城,对手下说:“晋军人数不多,还敢孤军深入。我们只需要死守潼关,坚壁清野,再派人绕道晋军后方断其粮道,晋军不战可擒!”随后,姚绍派姚鸾背靠潼关在大道上安营扎寨,自己死守关城,准备拖死晋军。
还别说这一招很管用,王镇恶等人一筹莫展。虽然有沈林子夜袭姚鸾大营,斩杀姚鸾的壮举,但面对坚固的关城还真没有任何办法。
再来说刘裕。如今的刘裕可谓心满意足,头顶着相国、总百掾、宋国公这样亮瞎眼的光环,于义熙十三年二月率大军离开彭城,走水路经过淮河、泗水进入清河,再入黄河一路西上。临出发前,刘裕特地派使臣前往北魏,向北魏借道。
随后,就发生了上一章节里提前写了的和北魏的军事冲突。
就在刘裕大军被北魏部队纠缠住,无法快速机动的时候。王镇恶等人困于潼关城下,粮道又被后秦军袭扰,断粮了。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oceanary3 2018-12-28 19:59:04
顶,贴子坚持两年多了
-----------------------------
也感谢hallaluya兄两年来的支持啊!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四十)
王镇恶有点慌了神,把大家聚在一起商量。王镇恶提出潼关不打了,丢弃器械辎重,回头去与刘裕大军汇合,再想办法。
沈林子一听王镇恶的提议,立刻就火了,手按着剑柄厉声说:“相国大人志在扫清天下,如今许昌、洛阳已经在我等手里,关中平定指日可待。大事能否成功,我们做先锋的有很大责任,你们怎么可以遭受一点小挫折就打退堂鼓了呢?况且大军距离我们还很远,敌军气势很盛,我们想逃跑,跑得了吗!今天这个情况,我绝对不会撤军,你们要走就走,就怕你们还有脸去见相国大人吗?”
这一番话打消了王镇恶退兵的念头,可军中无粮是大事,王镇恶急忙派使者到刘裕那里告急,请求刘裕先发些军粮过来。
王镇恶的使者见到刘裕,说明来意。刘裕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喊上王镇恶的使者登上楼船的顶层,打开北面的窗户,指着北岸远远尾随的北魏军对使者说:“当初我怎么说的来着!叫你们等我大军来,你们就不听!轻兵冒进,遭到了挫折。你来看看,北岸上这种情况,你让我怎么增援?”
使者回去把情况向王镇恶禀报。王镇恶召集沈林子、檀道济商议,最后决定王镇恶返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募粮,檀道济率领主力在潼关关城下与后秦军对峙,沈林子则率游击部队,保障运粮道路的通畅。
王镇恶回到弘农,向当地百姓晓以大义。由于王镇恶是王猛的孙子,在原前秦国内认可度很高,百姓们踊跃献出军粮,士兵们有了粮食,士气复振。
潼关关城上的姚绍也没闲着,他派出多名将领率领数千人马来到黄河北岸,伺机偷袭王镇恶向潼关的运粮部队。沈林子则主动出击,渡河击溃了这支后秦军,斩杀多名后秦将领。姚绍见偷袭不成,损兵折将,急火攻心,病倒了。姚绍把指挥权交给东平公姚赞,不久病逝。
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四月,刘裕大军终于安全抵达洛阳。刘裕视察西晋皇陵的修缮情况,表彰了努力工作的毛修之。
大军休整三个月后,七月,刘裕大军来到潼关,与王镇恶等人汇合。
正面强攻潼关,显然不可取。刘裕采取两翼齐飞的战术,一路派朱超石和徐猗之渡河攻击蒲坂,另一路是北伐一开始就向武关进发的沈田子、傅弘之部。因为担心沈田子兵力不足,刘裕还命沈林子率一路人马翻越秦岭前去增援。让刘裕没想到的是,正是沈田子这一路疑兵,成了攻入关中的决定一招。
先说朱超石。朱超石和徐猗之在与北魏的军事冲突中露足了脸,可没成想在蒲坂却遭遇滑铁卢。后秦蒲坂守军姚璞和姚和都击败朱超石,徐猗之战死。朱超石狼狈逃回了潼关。这个徐猗之很可能是在刘裕征讨司马休之时战死的刘裕女婿徐逵之的兄弟。
再来说沈田子。就在刘裕大军离开洛阳的时候,沈田子、傅弘之部攻克武关,沿途后秦地方官吏都望风而降。沈田子进屯青泥(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境内)。
后秦皇帝姚泓听说刘裕大军来到潼关,倾全国之力,集结步骑数万准备增援潼关,和刘裕决战。姚泓正准备出发,听说一支晋军从武关杀入关中,一侦查发现这股晋军兵力很少,只有千把人。姚泓当即决定:先集中火力吃掉这支晋军,消除侧翼的威胁,再出潼关迎战刘裕。这样一个决定,对整个战役的走势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
沈田子这边正准备进攻峣柳(今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似乎沈田子并不知道刘裕已经拍了沈林子来增援他,突然自己的当面就出现了几万后秦大军,且听说后秦皇帝姚泓亲自来了。傅弘之认为手头这一千来人想和几万人对阵简直就是作死,提议先后撤,避其锋芒。
沈田子说:“用兵之道,贵在出奇兵,而不是靠人多!如今敌我兵力悬殊,如果等敌人安营扎寨,排开阵势,你我再想逃跑已经不可能了。我们应该趁敌人刚抵达,立足未稳,营寨还没建好就杀他个措手不及,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于是沈田子率领所部打头阵,傅弘之紧随其后,向正在安营的后期军发起进攻。后秦军毕竟人多,立刻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把沈田子、傅弘之等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一场恶战就在眼前,沈田子对部下将士喊话:“兄弟们!我们跋山涉水远道而来,就是为了今天这一战!要么活下去,要么战死!授爵封侯,就是今天了!”
说完,沈田子率先冲入敌阵。部下们也踊跃争先,嗷嗷叫着持短刀盾牌紧跟沈田子冲锋。一千多对好几万,沈田子一战竟然完成了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秦军大败,晋军阵斩上万人!
姚泓本以为自己是杀鸡用牛刀,没想到被反杀,仓皇之中逃回灞上,自己的御用车马仪仗都被沈田子缴获。后秦的军事实力如此羸弱,和姚兴死后姚氏宗亲争权夺利,内讧不止有很大关系。
沈林子所部越过秦岭,和沈田子汇合后,一路尾随姚泓败军,深入关中腹地。至此,后秦防线被撕开一个大口子。
刘裕依然被阻挡在潼关城下。王镇恶又出奇计,他请求刘裕分给他一部水军,走黄河再转入渭水,绕过陆地上的潼关,直插关中。刘裕批准了王镇恶的计划。
王镇恶挑选中小型战船,走水路沿渭河而上。后秦将领姚难发现王镇恶部,一路跟随退回长安,驻扎在泾河汇入渭河口,阻挡王镇恶。后秦皇帝姚泓也从灞上北上,驻扎在石桥(应该在长安城北渭河之上),并派将军姚强支援姚难。
王镇恶派将军毛德祖进击姚难,一战将姚难部击溃,姚强战死,长安的北部门户洞开。
晋军已有两路部队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到长安周边,继续守潼关再也没有意义。姚赞率潼关守军后撤,回救长安。刘裕兵不血刃占领潼关。
王镇恶继续沿水路逼近渭桥(长安城北门渭河之上),与后秦渭桥守将姚丕对峙。王镇恶知道,最后的决战来临了。
决战日一清早,王镇恶下令部队早开战饭,让大家吃饱。随后王镇恶下令:全军全副武装,弃舟登岸,最后一个上岸的,斩!
命令下达后,士兵们匆忙登岸,上岸后列阵,都来不及拴好船只。渭河水流湍急,王镇恶部所乘的战船很快都被河水冲走了。而王镇恶的正面,面对的是上万后秦守军。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oceanary3 2018-12-31 03:54:01
标记,楼主元旦快乐!
-----------------------------
也祝hallaluya兄新年快乐!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四十一)
王镇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看到船只被冲的没了影子,王镇恶对士兵们做战前动员:“我们的家眷都在江南,和这里相隔万里。这里就是长安城北门,我们的战船、粮草都被河水冲走了。今天我们只有进攻,战胜敌人则功成名就,不然的话尸骨就交待在这里,别无他路!各位啊,努力吧!”
王镇恶这一招可谓恶毒,置之死地而后生,学的就是当年韩信在井陉口的背水一战。绝境之下求生的本能激发出晋军强大的战斗力,全部士兵奋勇向前,将当面的后秦守军击败。
此时后秦皇帝姚泓带领禁军驻扎在逍遥园(应该是皇家园林,位于长安外城以内),得知姚丕战败,急忙引兵前去增援,谁成想迎头撞上败退下来的姚丕所部士兵,双方相互推搡践踏,原本好好的一支部队,反而让败兵给冲散了。混乱之中姚泓的禁军不战而溃,姚泓孤身一人逃回了皇宫。
当日,王镇恶攻入平朔门(长安外城北门)。姚泓在几百名贴身卫士的护卫下,逃出皇宫,来到石桥。领兵从潼关退至灞上以东的姚赞,本打算带领部下去石桥和姚泓汇合。可是王镇恶攻入长安的消息传来,姚赞的部众也一哄而散了。在长安东面防御的后秦将领胡翼度等人向刘裕投降。
战事到了这一步,后秦已无力回天,亡国就是眼皮子底下的事。姚泓知道在劫难逃,打算向刘裕投降。姚泓的一个儿子,小名佛念,此时年仅十一岁,对姚泓说:“我们就算投降刘裕,性命肯定不保,不如自杀以免受辱。”姚泓不听。佛念一个人登上皇城的城墙,一跃而下,自杀了。
姚泓率领老婆孩子和文武百官,来到王镇恶的军营门前,向王镇恶投降,随即被王镇恶拘押。这标志着王镇恶正式占领长安。长安城内汉夷各族百姓有六万户之多,王镇恶严令部下不得劫掠百姓,张榜安民,这让战乱中的长安迅速恢复了社会秩序。
王镇恶不抢老百姓,却没有放过后秦皇家官府的仓库。王镇恶是前秦流民,逃难到东晋的,可想在东晋没多少根基,生活始终在贫困线上下徘徊。如今看到仓库中这多金银,贪婪的本性暴露出来,连带自己的部下,几乎把后秦官方仓库给搬了个空!
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九月,刘裕率领各路晋军抵达长安。王镇恶到灞上迎接。
见到王镇恶这样的良将,刘裕打心眼里满意,对王镇恶说:“帮助我成就大业的,就是你啊!”
王镇恶则谦虚地说:“都是仰仗明公您的威望,以及各位同僚的共同努力,我王镇恶何功之有?”
刘裕听后哈哈大笑:“你这是在学冯异吗?”冯异是东汉开国元勋,曾帮助刘秀平定关中。
王镇恶这话当然有自谦的成分,他只说对了三分之一。刘裕灭后秦,首先靠的是他这么多年来纵横东晋所积累起来的声威,手下一班将领心甘情愿地为之效力;其次在于王镇恶出色的军事天赋,能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出奇招一击致命;第三也必须说明,后秦内部的内乱,给了刘裕机会,这就是所谓的“运气”,成大事有时候必须依靠那么点“运气”。
至此,后秦正式亡国!
后秦自从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4年),姚苌利用前秦天王苻坚大败于淝水,国内爆发内乱时自立为秦王,次年杀苻坚篡夺原前秦关中的土地,并于太元十一年在长安称帝开始,至晋安帝义熙十三年亡国,前后历经三主,共计三十三年。
后秦一灭亡,原后秦宗室就大难临头,正如佛念预言的那样,刘裕对待后秦宗室也如同当年对待南燕一样,大开杀戒。姚泓投降后,被刘裕派人押送回建康,和南燕慕容超同等待遇,姚泓及其家眷被斩于建康街市。
镇守蒲坂先后击退沈林子和朱超石的后秦平原公姚璞以蒲坂投降刘裕。曾在潼关阻击刘裕大军的后秦东平公姚赞,在自己的部队溃散后,带领宗族一百多人投降刘裕。这些人都在刘裕进入长安后不久被杀。
后秦宗庙里的礼器和观察天文的各种仪器,都被刘裕打包运回了建康。而先后在与刘裕斗争中落败原东晋人士,如桓玄的孙子桓道度等桓氏族人、以司马休之为首的东晋宗室、鲁轨(其父鲁宗之已病死)、韩延之、王慧龙(王愉之孙)等人,当然不会留在长安等死,全部逃亡到北魏境内向北魏长孙嵩投降。北魏接纳并善待了他们。
后秦府库中被王镇恶抢剩下来的财宝,刘裕全部赏赐给了出征的将士们。而那些被王镇恶顺走的部分,刘裕考虑到王镇恶的首功,再加上刘裕的确喜爱王镇恶,就没有追究。这样一来,严重的分赃不均,晋军内部的矛盾被激化了。
很快,就有人向刘裕打起了王镇恶的小报告:“王镇恶怀有异心啊,他进入长安时把姚泓乘坐的车辇抢走了!”
刘裕一听大吃一惊。毕竟王镇恶以其祖父王猛的威名,在关中有很高的人气,再加上这小子的确有本事,如果他要是打我的主意......刘裕想到这里不禁头皮发麻,急忙安排人偷偷查看。结果一调查发现王镇恶的确抢走了姚泓的车辇,可是王镇恶没有打算留下自己用,而是把车上用于装饰的金银珠宝都抠了下来,木头车身却被他扔在了宫城的城墙下。可见王镇恶只是贪财而已,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听到这样的汇报,刘裕多少安下心来。
更大的怨气来自于沈田子。沈田子以微弱的兵力,在峣柳击败姚泓的御驾亲征,在后秦关中防线上打入楔子,有效杀伤后秦有生力量,严重挫伤后秦军的士气,其功劳不在王镇恶之下。可当他进入长安后,却发现肉都让王镇恶给吃了,就给自己留了点渣渣,这让沈田子情何以堪啊!
沈田子、沈林子兄弟那可是刘裕的老部下,工龄比王镇恶长一倍都不止。如今首功被王镇恶抢了,好处也让他吃了独食,沈田子越想越气,就和傅弘之不停地在刘裕面前讲王镇恶的坏话。
一开始,刘裕对沈田子等人对王镇恶的诋毁还不以为然。然而谎言说一千遍就成了真理,架不住沈田子的轮番攻势,刘裕竟然对王镇恶开始有了怀疑。这一切预示着未来的那一场悲剧。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四十二)
刘裕在长安,先去拜谒了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又于原汉朝未央宫遗址上大宴群臣。刘裕有了以长安为根据地,进一步扫清天下的想法,可是手下人都是江南人士,打了胜仗都想赶快回家,基层反对的声音很大。
刘裕又想把都城从建康北迁到洛阳,不用说没有人想这么干。王仲德就劝他:“这样的大事,如果轻率行事,必定会弄得人心惶惶。如今士卒们出征都一年多了,都想赶快回家。迁都的打算,还是从长计议为好。”刘裕听了,只好作罢。
刘裕灭后秦的捷报传到建康,这一次刘穆之动作挺快,立刻策划进刘裕爵位为宋王,并加封十个郡的地盘给刘裕的宋国。这离上次封刘裕为宋国公才过了半年,刘裕都觉得这样火箭式的晋升有点过分,上疏推辞了。其实刘裕推不推辞并不重要,谁都知道后面刘裕会干什么。
刘裕杀害后秦宗室的行为,让后秦百姓那原本安定下来的小心脏又承受不了了。很多底层羌族百姓害怕刘裕会扩大打击面,全部结伴逃离长安,后来竟然演变成大规模的逃亡行动,携家带口离开长安的羌族百姓有十万户之多。刘裕派沈林子追击逃跑的羌族百姓,仅仅抓回来一万多人。这说明刘裕失去了关中百姓的信任。
自从后秦内乱以来,对关中垂涎的人可不止刘裕一人。河西王沮渠蒙逊(北凉开国国君)进逼安定(今甘肃省定西市),原后秦陇右的官民全部投降。由于沮渠蒙逊一直向东晋称臣,刘裕也就默认了他趁火打劫的行为。
最大的隐患来自北方匈奴族胡夏政权的赫连勃勃。赫连勃勃原名刘勃勃,是前秦匈奴族部落首领刘卫宸的儿子。刘卫宸在与北魏的战斗中被杀,赫连勃勃当时还小,被送到后秦高平公没奕干那里。没奕干不但养大了赫连勃勃,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谁成想赫连勃勃就是一个翻版的农夫与蛇中的那条蛇,羽翼丰满后杀了没奕干,吞并了他的部众,并公开反叛后秦,建立国家国号“大夏”,史称“胡夏”,还把自己的姓由“刘”改为“赫连”。后秦姚兴时期,赫连勃勃多次发动与后秦的战争,是对后秦的最大威胁。
刘裕入长安后,曾派人结好赫连勃勃,与他约为兄弟。显然赫连勃勃并不买刘裕的账。他在等待时机。很快,机会就来了。
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十一月,先前被吓出病来的刘穆之带病坚持了半年之后,终于没能挺过去,病逝了。朝廷面对这样的重大变故,也乱了手脚,大家准备按照刘裕事先的安排,以刘穆之的副手徐羡之代替刘穆之的职务。张邵提议:“这样重大的事情,还是向刘公汇报,请求定夺为好。”
刘穆之病逝的消息送到长安后,刘裕闻之大惊。一方面刘穆之在刘裕起兵以来就跟随左右,二人之间结成了深厚的情谊。刘穆之为人豪放,门客很多,他每次吃饭都要请很多人来白吃白喝,以刘穆之的薪水显然无法负担,于是刘穆之只有公开贪污才能维持开销。刘穆之就曾对刘裕说:“我原本家贫,所以多少会从公家仓库里弄点,只是用于宴请宾客。除此之外,不会额外多拿一分一毫。”刘裕当然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另一方面,刘穆之是刘裕的首席心腹,是唯一一个能让刘裕“你办事我放心”的那个人。刘裕北伐后秦,有刘穆之坐镇建康,家里面的事刘裕不需要操任何的心。如今刘穆之死了,刘裕害怕建康会生出乱子,毕竟此时司马德文人在彭城,离建康并不远。
刘裕对刘穆之的病死伤心流泪了好几天,但是建康方面必须尽快做出安排。刘裕想用王弘接替刘穆之的位子,谢晦在一旁说道:“王弘资历尚浅,不如徐羡之。”于是刘裕任命徐羡之为吏部尚书,丹阳尹,代替刘穆之总管建康事务。但是重大事情,必须加急送到刘裕这里,请刘裕做最后的决定。
刘穆之的死,让原本还打算经营中原的刘裕一刻都不想在长安待下去了。当月,刘裕以次子、当时年仅十二岁的刘义真为雍州、东秦州二州刺史,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留守长安。
当然一个十二岁的小屁孩能担什么大任啊,只是个名义上的领导而已。刘裕以王修为刘义真长史,王镇恶为司马,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等人为副将,率领他们的所部人马帮助刘义真,期望这些能够守住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这一招实在是刘裕起义以来最大的一手臭棋。
王镇恶在关中的名望远高于江南,刘裕已经开始担心王镇恶会利用他爷爷王猛的威名对自己不利,还要留下王镇恶,实在令人不解。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王镇恶是灭后秦的首功之臣,这已经让原本江南出身的其他将领嫉妒王镇恶了。再加上沈田子和王镇恶不和,刘裕心里一清二楚。自己在长安还能镇住这两人,一旦自己离开,他那个十二岁的小家伙哪里还再能镇得住场子呢?王镇恶和沈田子之间的内讧是大概率事件,刘裕怎么就会想不到这一点呢?更奇怪的是,刘裕身边居然也没人提醒他。
唯一的解释,就是刘裕留下沈田子,是用来监视王镇恶的。
先前沈田子和傅弘之一直在刘裕耳朵边叨叨:“王镇恶老家就在关中啊,我们不能信任他。”刘裕给说得不耐烦了,就回了一句:“你和其他文武将士有上万人之多,他王镇恶要是想动什么歪脑筋,正是自取灭亡。你们别啰嗦了!”
这次刘裕做出留守安排后,特地找到沈田子对他说:“当年钟会作乱没能成功,就是有卫瓘的缘故。俗话说‘猛虎不如群狐’,你们这些留守的将领加起来有十几个,还怕他什么王镇恶?”
刘裕的这一安排,连司马光都看不下去,他在《资治通鉴》里这样评价:古人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刘裕既然留下王镇恶,又对沈田子说这样的话,分明是挑逗群众斗群众么,不出乱子才怪!(是斗之使为乱也!)一百年才出的人才,方圆千里之地才能找到的勇士,得到很难,却轻易地失去了!还让关中之地得而复失。荀子说“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我算是相信了!
做完这些安排,刘裕率领大部队,匆忙班师回朝。
三秦之地的汉族百姓,好不容易盼来了王师。可是刘裕在长安椅子还没坐热,就要回去了。百姓们纷纷来到刘裕军营门口,痛哭流涕,倾诉道:“我们这些可怜的小老百姓啊,不沾王化都上百年了。如今终于看到我们本民族穿着打扮的人,我们都相互庆贺啊。长安周边都是我们汉人先朝皇帝的陵墓,长安城内是先朝的宫室,大人您怎么舍得离开呢?”
刘裕听了这样的话,内心也有触动。但是政治斗争的残酷,让他完全顾不上关中百姓。他对百姓们说:“朝廷命令我回去,我不得不遵从啊(这完全是扯蛋)!希望大家不忘初心,我还留下精锐将士镇守,你们要努力啊!”看到这样的谎言我只能呵呵了。
十二月,刘裕离开长安,经洛阳入黄河,再凿通汴河向徐州返航。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四十三)
刘裕前脚刚走,赫连勃勃后脚就来了。
早在刘裕多路大军同时进攻后秦的消息传到赫连勃勃耳朵里的时候,赫连勃勃就曾笑着对手下们说:“刘裕伐秦,一定会成功。不过他一旦拿下长安,肯定会急着赶回建康(暗示刘裕要回去篡位),只留下亲属和将领们镇守长安。到那时我再出兵,占领关中土地就如拾草芥那样简单!”
如今一切都像赫连勃勃预计的那样,赫连勃勃用谋士王买德之计,让儿子赫连璝为前锋,率军二万向长安,赫连昌率军向潼关,王买德率军向青泥,对长安守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大敌当前,长安留守部队本应该团结一心、共同御敌才是,但正因为刘裕临走前的不当安排,让晋军内部发生内讧,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正月,赫连璝大军出现在渭水北岸。沈田子、傅弘之率所部人马出城迎敌。渡过渭水后,沈田子发现夏军兵强马壮,不敢正面与赫连璝交战,退屯刘回堡(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并派使者回长安求救。
王镇恶接到沈田子的急报,也是嘴欠,对王修说:“刘大人把他十岁的小儿托付给我们这些人,我们就应该竭尽全力。他沈田子手握重兵却不敢向前,这怎么能击败敌人呢?”沈田子的使者回去把王镇恶这番话一说,原本就看王镇恶不顺眼的沈田子更是气炸了肺,杀心顿起。
不久,王镇恶亲率一路人马来到刘回堡增援沈田子。沈田子就在军中散步谣言:王镇恶要把我们这些南方人全都杀了,再派几十个人送刘家二公子回江南,他自己占据关中自立!奇怪的是,这流言似乎没有传到王镇恶的耳朵里,所以王镇恶对沈田子一点防备都没有。
等到王镇恶的人马安顿停当后,沈田子邀请王镇恶到傅弘之的大营里商议军务。这是个很正常的提议,战前几位将领是需要商量一下作战策略。另外沈田子很坏,他把碰头会的地点放到了傅弘之的大营里,这更让王镇恶一点戒心都没有。
王镇恶按时按点地来到傅弘之的中军帐里。三人相见后,沈田子提议战前机要会议应屏蔽闲杂人等,于是大家让手下全部退了出去。这时,沈田子动手了!他让事先埋伏好的自己的族人沈敬仁偷偷溜入大帐,一刀就把王镇恶砍了!
傅弘之都给吓傻了!他虽然对王镇恶吃独食不满,虽然也跟着沈田子在刘裕面前起哄架秧子,但他根本没想过要杀掉王镇恶。显然沈田子事先并没有把诓来王镇恶并杀掉他的计划告诉傅弘之,杀死王镇恶后,沈田子还对傅弘之谎称是刘裕私下里安排自己这么做的。面对这样的突然变故,傅弘之回过神来后,立马抢下一匹马,飞奔回长安报信。
刘义真和王修接到傅弘之的汇报后都大惊失色,大家伙都不明白沈田子要干什么,于是全部身披甲胄登上长安北门城楼观望。不久沈田子带着几十名随从来到城下,看到刘义真在城楼上,沈田子不敢造次,向城上喊话,说王镇恶要造反,自己才杀了他!
这鬼话谁信啊?王修立马下令把沈田子拿下,并当面历数沈田子不搞好团结,大敌当前还内讧的恶行。骂完后,王修下令,把沈田子军法从事!沈田子都没捞到解释的机会,就被押到城墙根砍了头!
王镇恶和沈田子的死,实在是一出悲剧。
遥想刘裕北伐之初,王镇恶得令即将率军北渡长江、踏上北伐之路的时候,刘穆之曾找到王镇恶,鼓励他说:“刘大人今天把北伐的重任交给了你,你要努力啊!”王镇恶回答:“我如果不能拿下关中,这辈子都不再南渡长江!”如今言犹在耳,时间仅仅过去一年半,这二人都到阎王那里报道去了。
留守长安的将领之中,王镇恶和沈田子可谓是顶梁柱,也是灭后秦的首功之臣。二人没有死在对敌斗争的战场上,竟然死于争名夺利内讧之中,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沈田子妄杀王镇恶固然不对,王修再杀沈田子更是值得商榷。王修是关中人士,和王镇恶肯定私交不错,杀沈田子为王镇恶报仇,多少有点公报私仇、不顾大局。眼前胡夏大军兵临城下,怎么可以再杀大将?一连串的失误,从刘裕布局开始,到沈、王内讧,长安的局面已经开始滑向失控的深渊。
刘裕得到沈田子、王镇恶内讧的报告后,估计为自己当初的安排肠子都悔青了。刘裕表奏晋安帝,称沈田子突然发了疯,冤杀大将,追赠王镇恶左将军、青州刺史。
刘裕给这次的内讧事件定了性,也算是为王镇恶平了反,这多少稳定了长安守军的军心,刘裕还任命毛修之为刘义真的安西将军司马,接替王镇恶的位置。
随后,傅弘之返回刘回堡前线,指挥晋军对赫连璝的夏军发起进攻。傅弘之先后在池阳和寡妇渡(今地不详)两次击败赫连璝,赫连璝伤亡惨重,只得引兵退走,长安的威胁暂时得到缓解。
沈田子、王镇恶的内讧和胡夏政权对长安的攻击,说明刚刚到手的关中之地危机四伏。傅弘之击退赫连璝,是这一危机的一个重要的喘息时刻。这时候如果刘裕及时调整长安方面的留守人选,增强关中的军事力量,那么后面更大的悲剧或许还能避免。可是刘裕什么都没做,他现在心里想的都是自己怎样谋朝篡位的事情呢。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财源滚滚来2019 2019-01-22 22:14:27
楼主辛苦了! 支持楼主! 好文章就要顶起来!!
-----------------------------
多谢!多谢!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四十四)
篡位之前,先要把几大战略要地的地方官安排好,确保地方为刘裕所用,不能出岔子。荆州做为东晋开国以来第一战略要地,荆州刺史的人选非常重要。刘裕本来有意让自己的长子刘义符为荆州刺史,既去看场子,顺便也能历练一下,提高一点刘义符在官场中的威望,为将来的接班做准备。
张邵提出不同意见:“大公子作为继承人,地位重要,不应该外放到地方。”于是刘裕用了自己的第三子刘义隆(也就是后来的宋文帝)为荆州刺史,领西中郎将,都督荆、益等六州诸军事。这一年刘义隆才十一岁。
刘裕给刘义隆配备了一套豪华的属官班子。以张邵为西中郎将司马、南郡相,王弘的弟弟王昙首为长史,王华为主簿,沈林子为参军,到彦之为护南蛮校尉。由于刘义符还是个孩子,荆州公务全部交由张邵负责。
刘义符临上任前,刘裕特别叮嘱他:“王昙首为人沉着坚毅,将来会是宰辅一类的人才。你遇到不明白的事要多向他请教。”
新占领的豫州方面,刘裕用南郡公刘义庆为豫州刺史。刘裕自领徐、冀二州刺史兼扬州牧。
安排好地方大员,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需要特别安排,那就是白痴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司马德宗虽然先天痴呆,但他凭借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的身份登上皇位,即位后东晋国内内忧外患不断,先有王恭对司马道子父子的兵谏,后有孙恩之乱,接着就是桓玄篡晋。可是司马德宗呆人有呆福,到义熙十四年这一年已经在位二十二年了,是东晋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他的父亲孝武帝。
司马德宗这个皇帝当得还真是省心,诸事不烦,天生他什么都不知道,成天过着舒适且不知道忧虑的日子,这样反而心宽体胖,身体健康得很。这让刘裕很头疼,照这样下去司马德宗这皇帝还有的当呢,刘裕这一年都五十六岁了,眼看耗不过他啊!看来不来点非正常手段,目的达不成。
刘裕喊来中书侍郎王韶之密谋,让他寻找机会在司马德宗的饮食里下毒,想毒死司马德宗。可是司马德宗的弟弟司马德文警惕性很高,一直陪伴在司马德宗的身边,司马德宗的饮食全都要亲自过问,这让王韶之一时找不到机会下手。
就这样时间来到义熙十四年的年底,长安方面又传来噩耗。
义熙十四年十月,长安留守的晋军内部再一次发生内讧。这一次捅娄子的是刘义真。
刘义真和刘义隆同年,这年也是十一岁。这么点大的孩子,对于管理留守部队显得很外行。守军中不少人很会逗刘义真开心,刘义真一高兴就大肆赏赐,可是他并不懂得赏人财物得要仓库里有矿才行,这让他的长史王修很为难,只能时常削减刘义真对部下们的许诺。可想,守军中的将领们对王修那是恨之入骨。
于是这些人使出沈田子在刘裕跟前对王镇恶的那一套,天天在刘义真面前说王修的坏话,还说:“以前王镇恶是真的想谋反,所以沈田子才杀了他。他王修把沈田子杀了,是自己也想造反!”刘义真这小屁孩好坏不分,听了这样的谗言,竟然让家奴刘乞杀掉了王修!
王修一死,长安立刻陷入混乱。各部官兵之间没有了上下级隶属关系,号令不能统一,大家都不知道该听谁指挥。刘义真当然控制不住这样的乱局,再加上赫连璝被傅弘之击败后,又卷土重来,赫连昌和王买德的部队也来到长安外围,刘义真只能下令长安城外的晋军全部撤入长安城中据守。这样一来,长安以外的郡县全部投降了赫连勃勃。
赫连勃勃亲临前线,进占咸阳城,据长安就只有三四十里地。长安军民外出砍柴的通道全部被赫连勃勃切断,眼看天气越来越冷,长安城内烧饭取暖都成了问题,形势恶化到不能再恶化。
消息传到建康,刘裕知道刘义真在长安待不下去了。他任命朱龄石为雍州刺史、都督关中诸军事,去长安换刘义真回来,并派蒯恩为朱龄石的副将,同时让朱超石为朱龄石后援,沿黄河安抚洛阳一带,企图稳固长安的后方。
朱龄石出发前,刘裕叮嘱朱龄石:“你到了长安,就让刘义真赶快回来,并告诉他千万不要携带太多的辎重,快速赶路,过了潼关才能放慢脚步。你如果觉得关中守不住了,可以和刘义真一起撤退。”
十一月,朱龄石来到长安。刘义真听说终于可以不用待在长安这个鬼地方了,立刻卷铺盖卷走人。可是刘义真的手下都是贪得无厌之辈,就这么空着手走了很不甘心。结果就是晋军在长安城内大肆劫掠,抢来了很多财物和女人,一起装上车子准备全部搬回建康去。刘裕“轻装速行”的叮嘱全当作了耳旁风。
刘义真部劫掠长安带来两个严重后果,一是撤退的队伍严重超员,影响了行军速度;另一个就是彻底伤了长安老百姓的心。
长安别驾(刺史副手)韦华可能是长安本地汉人,刘裕占领长安后从当地人中提拔上来,为的就是稳定长安人心。如今看到刘义真祸害百姓,有可能把他家也抢了,韦华逃出长安,来到咸阳投降了赫连勃勃,同时送上刘义真撤走的机密情报。赫连勃勃一听立刻命赫连璝率领三万骑兵追击刘义真。
再说刘义真这边。刘义真的部队大车小车延绵不绝,这哪里像一支军队?就和逃难的差不多,部队运动速度极慢。
傅弘之有点看不下去了,就劝刘义真:“大人您这样安排有问题啊。如今我们带了这么多辎重,每天就走十里路,如果夏军追上来,我们该怎么办?现在应该丢弃这些物资,全军快速撤离才对。”
刘义真好不容易搞来这么多财物和美女,根本舍不得扔掉,没有听从傅弘之的劝告。
很快,赫连璝的大军就追上了刘义真。傅弘之和蒯恩率领部队断后,和赫连璝激战数日,勉强挡住了赫连璝的进攻。刘义真部撤退到青泥,事先部署在这里的王买德率军投入战斗,和赫连璝部前后夹击,晋军大败,部队发生溃散,混战中傅弘之和蒯恩全被王买德生擒!
毛修之护卫着刘义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混乱中毛修之和刘义真走散了,也被王买德俘虏。刘义真也顾不上其他了,只知道逃命。好在眼看天黑,夏军停止了追击,刘义真才逃出生天。此时的刘义真那叫一个惨,身边的卫士全跑得没了影,只剩他孤身一人躲在草丛里瑟瑟发抖!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四十五)
中兵参军段宏侥幸逃脱夏军的追击,单人独骑沿路寻找刘义真,边走边喊。刘义真听出了段宏的声音,从藏身处走了出来,喊道:“你不是段参军吗?我在这里啊!”见到段宏后二人相拥而泣,刘义真说道:“我恐怕是跑不掉了,你干脆杀了我,把我的人头带回江南,好让我那老父亲死心!”
段宏赶紧安慰刘义真:“今天的事,谁也没想到啊(其实别人早就想到了)!不过大丈夫不经历点磨难,哪里会知道世道艰辛呢?”
傅弘之等人被押到赫连勃勃面前。赫连勃勃让傅弘之投降,傅弘之宁死不屈。赫连勃勃生性残暴,他让手下剥光傅弘之的衣服,农历十一月里把傅弘之绑在屋外,傅弘之破口大骂而死。蒯恩也同时遇害。
长安城内的百姓很快就知道胡夏军大破刘义真,顿时感到有了靠山,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攻击留守的朱龄石,把朱龄石赶出了长安。其实朱龄石也知道这长安是守不住了,临走时一把火烧掉了长安的宫殿。长安宫殿经由苻坚修建,壮丽华美,就这样毁于兵火!
朱龄石逃出长安后,一路不停地向潼关撤退。潼关下有一座废弃的军事要塞——曹公垒,是当年曹操在潼关大战马超时留下的。龙骧将军王敬先驻扎在这里,接应朱龄石。受命沿黄河安抚洛阳一带的朱超石此时在蒲坂,听说哥哥撤离长安,把蒲坂交给毛德祖镇守,自己渡过黄河来到曹公垒和朱龄石汇合。
可是朱龄石等人还没喘过气来,胡夏追军就围了上来。赫连昌率所部包围了曹公垒,这一下朱龄石等人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赫连昌还命人切断了曹公垒的水源,没有水喝的东晋士兵们瞬间丧失了抵抗能力。
眼看曹公垒不保,朱龄石对朱超石说:“如果你我兄弟都客死异乡,那让父母怎么能承受啊!弟弟你赶快走小路逃回建康,就算我死在这里,也没有遗憾了!”
朱超石拉着朱龄石的手,流着泪说:“人谁能不死啊?我怎么能忍心丢下哥哥!”
不久,曹公垒陷落。朱龄石兄弟和王敬先、刘穆之的侄子右军参军刘钦之等人悉数被胡夏军俘虏。朱龄石兄弟被送到长安,都被赫连勃勃杀害!
至此,刘裕北伐后秦彻底落下帷幕。
刘裕北伐后秦,对刘裕个人来说,是一次伟大的壮举!自西晋愍帝司马邺建兴四年(公元316年),匈奴族汉赵政权大将刘曜攻克长安以来,长安落入异族之手已经有一百零一年了。虽然桓温曾在其第一次北伐时打到灞上,但没有攻占长安城。东晋立国以来,刘裕是唯一一个收复长安的东晋将领,就凭这一条,终东晋一朝,无人出其右。
在政治上,刘裕攻灭后秦,成了东晋立国以来,唯一一位灭两敌国的将领,比桓温还多一个。这一条,又无人出其右。
在开疆辟土这一点上,虽然刘裕一度占领关中,但很快就失去了,可是洛阳一带被东晋顺利收回,整个河南西部地区重回东晋怀抱,这都是刘裕的功劳。
但是要从最终的结果上来看,刘裕北伐后秦可谓虎头蛇尾、损兵折将,多位跟随刘裕南征北战的名将凋谢在长安。让我们来看看这一份战损人员名单:王镇恶、沈田子、朱龄石朱超石兄弟、毛修之、傅弘之、蒯恩。我想,就算是当年刘裕看到这份名单,心也要滴血。
这里要特别说说毛修之。
毛修之是东晋名将毛宝的曾孙,早年和刘裕私交不错。刘毅为荆州刺史,毛修之就站错了队,跟随刘毅去了荆州。王镇恶偷袭江陵城时,毛修之还率军帮助刘毅顽抗。刘毅败亡后,毛修之投降,刘裕念二人交情,放过了他。
这次刘裕北伐,毛修之在青泥之战中被俘。和傅弘之、蒯恩等人不降而死不同,毛修之应该是投降了,所以活了下来。这还不是毛修之最后一次投降。南朝宋文帝元嘉五年(公元428年),在胡夏国生活了十年之后,北魏灭胡夏,毛修之又投降了北魏。古人以贰臣为耻,毛修之这都是肆臣了!
到北魏后,原本毛修之地位低下。可是毛修之有一个拿手绝活,就是做“羊羹”,应该是羊肉汤一类的菜肴。估计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只会烤羊肉串,还从来没尝过羊肉汤。毛修之就为北魏某个尚书做了一道羊羹。这位尚书一尝,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太好吃了!
于是这位尚书把羊羹献给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拓跋焘一尝,简直就是人间绝味!立马提拔毛修之为太官令,就是皇家首席大厨。从此毛修之受到拓跋焘的宠爱,官至尚书、光禄大夫、南郡公,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46年)善终于北魏,终年七十二岁。
青泥大败的消息很快就送到了刘裕面前,一开始,大家都没有刘义真的消息,所以刘裕也不知道刘义真到底是生是死。刘裕爱子心切,当即下令收拾人马再度北伐!
这显然是意气用事了。谢晦以“士兵们都很疲惫,请等上一段时间再说”劝谏刘裕,不过这次他没有抱刘裕的大腿。刘裕心急火燎,根本听不进去。郑鲜之也上表刘裕,晓以利害。正在这关键时候,段宏救下了刘义真的消息传到建康,刘裕才打消了再度起兵的念头。其实他心里何尝不知道再来一次北伐是根本不可能的呢。
可一想到长安的那些将领全军覆没,刘裕心如刀绞,他时常登上建康城北门远眺,痛哭流泪。段宏陪着刘义真回到建康后,刘裕立刻任命段宏为宋国公太子右卫率,以表彰他忠心护主的义举。
虽然长安失守让刘裕闹心不已,但很快就有了一个好消息,多少让刘裕那受了伤的小心脏得到些许安慰。
一心致力于谋害晋安帝而不得的王韶之,经过大半年的等待,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机会。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十二月,时刻陪伴晋安帝左右的司马德文不小心生了病,只好搬出皇宫,回到他的琅琊王府里修养。这一下晋安帝没了防护罩,王韶之轻松得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里,王韶之用衣袖勒死了晋安帝司马德宗!
当时社会上流传这一条谶语:昌明之后尚有二帝。晋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这就是说孝武帝后还应该有两位皇帝。晋安帝只是其一,那谁该是那第二位皇帝呢?
司马德文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刘裕立刻对外宣称,晋安帝有遗诏(刘裕当然不会说晋安帝是被谋杀的),传位琅琊王司马德文。在刘裕的精心安排下,司马德文登基称帝,这就是东晋最后一任皇帝——晋恭帝。
刘裕没有在这时篡晋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虽然朝廷要进刘裕爵位为宋王,可被刘裕推辞了。此时的刘裕身份依然是宋国公、加九锡,改朝篡位的流程还缺少了一步。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南朝宋武帝刘裕——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四十六)
公元419年,晋恭帝司马德文改元元熙。元熙元年正月,葬晋安帝于休平陵。
办完安帝的丧事,晋恭帝任命刘裕为辅政大臣,朝政全由刘裕打理,并再次下诏进刘裕爵位为宋王。其实晋恭帝要刘裕辅政不过就是走个程序,当下晋室的天下晋恭帝哪里还能做得了主呢?对于再次的进爵,刘裕按照古制“三让”的原则,又推辞不受。
七月,刘裕看到火候差不多了,正式接受宋王的头衔,设置宋国的各级官吏,定都城为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刘裕宋国的疆域,东起大海,西到洛阳,北到黄河,南达淮河。这样一大片区域都成了老刘家的了。
八月,以晋室旧例,王爷要到封地上去,刘裕移镇寿春。这恐怕是晋恭帝对刘裕最后的反击。
九月,刘裕继续布局,目的加快提高自己孩子们在政局中的地位。他主动让出扬州牧的位置,任命丢掉关中的次子刘义真为扬州刺史。这一任命,外人不会也不敢有什么意见,没想到刘家人内部却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宋王太妃萧氏看不下去了。萧氏是刘裕的继母,是刘道规和刘道怜兄弟的生母。刘裕还是京口一个社会人的时候,就以侍奉继母至孝闻名,如今身份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对萧氏还是像对待亲妈一样。
萧老太太对刘裕说:“刘道怜一直都是你弟弟啊,应该让他当这个扬州刺史。”可见老太太胳膊肘往里拐,疼自己的小儿子。
扬州在当时管辖江南大片领土,包括今江苏长江沿岸及以南地区、浙江福建全部。这里是鱼米之乡,相当的富庶,人丁兴旺,东晋以来一直是国家的根本。都城建康也隶属扬州,所以扬州是经济和政治中心。扬州刺史一直都由皇帝的心腹担任。刘道怜尽管是刘裕的弟弟,但哪里有儿子亲呢。
刘裕对老太太说:“寄奴我对于道怜,怎么会有舍不得的?只是扬州是国家根本,事务繁多,道怜他处理不了。”
这话说得老太太不乐意了。“道怜都五十多岁了,难不成还不如你那十来岁的娃娃?”萧太妃这话说得更有意思,我儿子怎么就不如你儿子了?
刘裕赶忙解释:“义真名为刺史,但是扬州所有的大事小情其实都是我在打理。道怜已经一把年纪了,平日里又很少亲自处理政务,他的行政能力和名望都很不足,无法担此大任。”
萧太妃听了无话可说,只好做罢。
刘裕坚决不让刘道怜任扬州刺史,表面上的缘由就如同他对萧太妃说的那样。其实实际上刘裕是有私心的。刘裕的儿子年纪都很小,一旦将来自己去世,他这几个毛孩子如何能管得住这些大臣。几个战略要地的位子如果不在刘裕的儿子们手上攥着,哪怕是刘道怜,一旦动了野心要对他们不利,那他的儿子们可就危险了。由此可见,此时的刘裕疑心病很重,对弟弟也不放心。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刘裕的担心不无道理。
十二月,晋恭帝下诏,加宋王刘裕特殊的礼仪,一切规制都和天子同等:冠冕上配十二旒,出入建天子旌旗,沿途由警卫值守限制行人通行,乘金根车,御六马,乐舞八佾等等。刘裕距离篡晋只剩一步之遥。
就在当月,夜空中突然出现一颗大型长星(彗星),从银河的边缘出现,侵入太微。彗星掠过北斗,萦绕于紫微星(即北极星)周围,前后持续了八十多天才消失。太微是北天极的中心区域,象征帝王的天象,紫微更是帝王的主星。长星入太微,对皇帝们来说,就如同索命一般。
北中国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看到如此天象,不淡定了,召集大臣们说:“如今四海分裂,战乱灾祸不断。这星相对应的凶相会应验在哪个国家呢?你们大家有什么说什么,千万不要隐瞒!”
大臣们面面相觑,谁敢接这种话茬啊!于是大家把这烫手的山芋扔给了拓跋焘最宠信的崔浩,你行的,你上!
崔浩没人可推,只好硬着头皮说:“星相是人事的反映,我们没做什么坏事,有什么可怕的?想当年西汉末年出现长星,结果王莽篡汉。一个国家如果王上地位尊崇,大臣甘心俯首,则百姓们就不会有什么异心。现在晋国上下颠倒,晋室危亡之日不远了。这彗星的警示,难道说刘裕要篡位了吗?”
《资治通鉴》中把彗星这一段放在了一年之前。不过对照后面傅亮的话,似乎发生在这个时候比较合适。
再来说刘裕。就在大家搬来小板凳,坐等围观刘裕篡位大戏的时候,突然发生了一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正月,刘裕在寿春宋王府里大摆酒宴,请所有的宋国官员吃团圆饭。大家吃着喝着正高兴的时候,刘裕发话了。
“想当年桓玄篡位,他司马家已经把天下丢了。是我第一个站出来主持正义,晋室才得以恢复。其后我又南征北战,平定四方,建立了不世之勋。公家授予我九锡表彰我的功绩。如今我年事已高,地位尊崇到了如此地步。世上万物的规律是不能盛极啊,我这样可不是长久之道。所以我打算辞去宋王的头衔,把爵位还给天子。我啊,还是回到建康养老算了。”
大家对刘裕的这番话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让刘裕说得一愣一愣的。合着我们大家跟着您老忙活了半天,你说不玩就不玩了?可刘裕都发话了,群臣们只好顺着刘裕的话往下说。大家伙可劲儿把刘裕往死里夸啊,纷纷称赞刘裕真心报国,功昭日月,就没有一个人当场听出刘裕的弦外之音。
天色渐晚,酒宴也散了。宋国中书令傅亮走在回家的路上,仔细琢磨刘裕在酒席上说的那番不着调的话。想着想着傅亮突然想明白了:刘裕哪里是要退休养老呢,分明是他想篡位,又不好意思自己说罢了!谋朝篡位这种杀千刀的事情,哪里能让主子赤膊上阵?那还要我们这些奴才做什么?想到这里傅亮立刻调转马头,赶回宋王府。
这时天已经黑了,王府大门都关了,傅亮敲门求见。刘裕估计也在屋子里郁闷呢,你们这些王八犊子怎么就没有一个开窍的呢!突然听到下人禀报傅亮紧急求见,刘裕心里乐开了花,还是傅亮这小子通人意啊!宣!
傅亮见到刘裕,确认了一下眼神。高手过招无需太多废话,傅亮就说了一句:“微臣我最好回建康一趟!”(“臣暂宜还者”)
刘裕眼睛一亮,非常满意!就说:“你打算带多少人回去?”刘裕可能有点误会傅亮的意思了,他可能是以为傅亮要带上军队直接以武力相威胁,或是干脆把晋恭帝给杀了。
傅亮一介文士,当然不会像曾经的成济那么野蛮。傅亮回答:“几十个就够!”(“数十人可也”)
楼主:caniforget999  时间:2019-06-11 18:07:36
今天是年初一,我向所有天涯的吧友们拜年!

楼主:caniforget999

字数:58333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6-12-12 21:17:00

更新时间:2019-06-11 18:07:36

评论数:77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