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抗击美帝贸易战,读史论英雄,连载《家国丝路大英雄》(黄良浩原创)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70章、《海丝路首航》(2)

《汉书.地理志》里面描述了这次中华海上丝路的官方首航,航程大致如下:

1、(只有从珠江口的番禺出发,船队才能到徐闻集中,等待东北季风)从徐闻或者由徐闻到合浦集结船队,招募熟悉航海和贸易的水手、商人前往海外。当东北季风刮起,船队沿着海岸线南下,直到离开大陆架,航行五个月后到达都元国(据说大约在今天苏门答腊北部)。

2、船队继续航行四个月,到达邑卢没国(据闻大约在今天缅甸伊洛瓦底江沿岸,也许在勃固附近)。

3、船队补给后,续航二十多天,到达湛离国(据闻大约也在今天缅甸伊洛瓦底江的沿岸)。

4、步行十多天,到达夫甘都卢国(据闻大约在今天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卑谬附近)。

5、船队已经由安达曼海北上,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到达黄支国(据闻大约在建志补罗,位于今天印度马德拉斯南)。

6、黄支国以南有个已程不国(据闻大约在今天的斯里兰卡境内),汉家的船队由此返航。

7、船队横穿北印度洋,行使八个多月,到达皮宗(据闻大约在今天新加坡附近)。

8、船队穿越马六甲海峡,然后北上,行船两个月才到达日南郡、象林界。

好家伙,一个来回若要到番禺城复命,航期将近两年。




(汉代南海丝路的航线与地理形势)

那么汉朝使团是如何做海外贸易的呢?

汉家使者用黄金与丝绸织物缯来采购,交换两寸左右的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等等,其中自然少不了各种宝石(含翡翠),而且采购价值绝对不菲!

因此, 沿途各国商民都把汉廷使团奉为上宾,好酒好菜招待,各路商贾的船只都为汉家船队做向导,甚至辗转地迎来送往,服务热情周到,那当然是要做大买卖啦!

估计各路商人看着汉使者的眼光都是金闪闪的,总之,汉朝的丝绸织物到了商贾手里,必然价超黄金,因为完全可以待价而沽嘛!

汉家使者的首领来自长安,是隶属于黄门的译长,他带领招募的人往来于风波之中,与狂风巨浪搏斗,其中甚至有人掉到海里淹死,又或者遭遇贼人劫杀;

虽然有人牺牲,但是汉使团不辱使命,经过努力,终于完成了汉武帝的使命,而且探到了通往印度东南面的海路,此新路一旦打通,不但让印度成为汉代海陆丝路的交汇点,而且黄支国定期都派使者来参见汉武帝,这个传统交往一直延续着,直到王莽篡汉之后都还在继续。

汉朝的海外贸易翻开了新篇章,中外商品频繁交换,汉文化也下南洋,传西洋,广播天下。

日后,就算西域陆路贸易中断,这海路的交流也就再也没有停顿过。

可谓:海市有珍沽翡翠,城坊无价售珠玑。千年海上丝绸路,万里天涯绎传奇。

(参考文献见《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湛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厓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 廪) 食为耦( 偶),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 否) 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 ,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71章、《西南故事》(1)

南海丝路已然开通,与此同时,西南丝路也奠定了发展的格局,让我们来领略一下西南丝路的风采与传奇吧!

在南越反叛的时候,汉武帝曾经让驰义侯调动巴蜀的罪人和士卒,让他们去进攻南越国。谁知道,半路上西南面的山大王造反了,于是,汉军临急变阵,由八个校尉领兵,前去讨伐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土头王。

那些土头王和山大王又是何方神圣呢?敢造大汉朝廷的反,难道吃了熊心豹子胆吗?

其实,都是些称霸西南地区的一方首领,汉代的司马迁和班固称他们为西南夷。这些部落不止是盘踞于西南一隅,而且在战国时代还跟秦、楚两个大国有过关联。

遥想当年,大约在公元前316年以前,楚威王在位的时候,楚国派庄趶做将军,带兵沿着长江,逆流而上,要攻打巴郡和黔中以西的地方,巴郡和黔中大概在今天贵州省西部和四川省南部,再往西南方向走,就必然会进入今天的云南省境内。

将军庄趶是楚庄王的后裔,在楚国内享有威名,他带领楚军一路进击到滇池(在今天云南省昆明市南面),当时的滇池方圆三百多里,而滇池周边的土地肥美,沃土一片有数千里之广。

庄趶以兵威镇服了当地民众,为楚国开疆拓土好几千里地,他满心欢喜,正准备回师向楚王报告,也好展示战功。但人算不如天算,谁想到,大秦猛士攻破了巴蜀和黔中等地,正在积极备战,谋划攻伐楚国。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原来,公元前316年,强秦压制魏国,迫使其签订城下之约,双方约和之后,山东之地暂无战事;但是,秦国西南面的巴(大约在今天重庆一带)、蜀(大约是今天四川大部分地区)两国有矛盾,相互起了冲突。原来,苴国与巴国友好,但遭到蜀王发兵攻击,苴侯不是蜀国的对手,只好向巴国逃亡;

好死不死,这个巴国肯定是昏了头,居然去求秦国救援,这不是鱼儿找猫帮忙吗?

当时的秦惠文王向臣下问计,引起了张仪和司马错的争论;张仪主张进攻韩国,并借势要劫持周天子,声称可以号令天下,王业必成;而司马错则反对,提出应该发兵伐蜀。双方一番辩论,司马错占了上风,因为理据充分,我们不妨来看一下:

1、秦国攻韩没什么好处。
若秦国贸然进攻韩国,势必引起山东诸国的警惕,甚至由于威胁对方而惹来反感,那样会树敌过多;

2、劫持周天子更是一招臭棋。
虽然周天子有名无实,但仍是理论上的天下宗主,谁也不敢轻易去冒犯;若秦国冒险去掳掠周天子,就犯了天下诸侯的大忌,到时候北有赵、魏、韩三家合力,南面再与楚国联手,如果他们打着拯救周天子的旗号,一致攻秦,秦国将陷入被动的局面,得一个无用的周天子,却换来四国联军大兵压境,无论算盘怎么打,都是划不来的。

3、巴蜀之地更有吸引力。
而且,巴蜀之地历来富庶,又近在秦国的西南面,那里沃土千里,控制着长江的上游。倘若夺得巴、蜀乃至黔中之地,那么扩地足以富国,收粮足以强兵。司马错认为:不但“得其地足以广国”,而且“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见《战国策·秦策—》),这对于秦国的发展大有裨益!

4、可以压制楚国,继而争夺天下。
如果控制了长江的上游,那么处于长江中下游的楚国将失去大江这一天险的天然优势,因为“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见《华阳国志·蜀志》)。

5、破解六国合纵之计。
战国时期,能与秦国争天下之长短的恐怕只有楚国了,所谓:横成则秦帝,纵合则楚王。控制长江上游,战船可以顺流而下,顺风顺水,能直捣楚国都城;如果楚国都自身难保了,那么六国合纵就失去了主角,各国会只求自保,而无力联手,合纵一旦离散,强大的秦国就可以逐一击破之,消灭六国只是时间问题啦!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71章、《西南故事》(2)

到底是先争夺中原呢?还是先攻取西南呢?我们也不妨简单地分析一下:

1、中原有三大强敌。
如果秦国东出函谷关,会直接面对赵、魏、韩三国,当时秦国刚刚进行了商鞅变法,虽然兵强马壮,或许单挑韩、魏胜算更大,但关东三国一旦联手,则不好对付。假如韩、魏组织同盟军,完全可以堵截秦军东进之路。

而赵国若从山西蒲津渡强渡黄河,恐怕关中的秦川大地都会有危险。因为,秦惠文之后,赵国有个不可多得的英主——赵武灵王,即便秦国此事侥幸获胜,但对方胡服骑射之后,再来找你的麻烦,也够喝两壶啦。更别说,中原三国联手,那将是压制的态势,彼此较量恐怕会势均力敌,不易一举取胜啊!

2、江汉有彪悍的雄强。
楚国雄踞江汉地区,一直虎视中原,如果赵、魏、韩三国向楚国搬救兵,楚人就能从侧翼打击秦国,甚至跑去武关前面耀武扬威,那也绝对是一件头痛的事情。

3、西南巴蜀最为弱小。
相比之下,巴国、蜀国最为弱小,而且,一直猫在天府之国,两国彼此不对付,他们外无强援,内有纷争,很容易分化瓦解,各个击破。雷公打豆腐,还挑软的来,那么为何要舍易取难,放弃巴蜀的千里沃土呢?夺取巴蜀后,必定能增加秦国的军粮,到时候等兵精粮足,再去教训韩、魏也不迟。

其实,秦王总有打算,他绝不会对“巴蜀大豆腐”视而不见。

最后,秦惠文王同意了司马错的提议,派张仪等人协助,一并统兵进攻古蜀国。秦军经金牛道进兵,路线大约是这样的:从关中出发,经过陕西勉县向西南挺进,通过棋盘关进入四川,路过朝天驿,在剑门关对古蜀国发动进攻。

蜀王听到消息,亲自带兵到川北剑阁迎战,他们哪里是嗷嗷叫的秦军对手呢?蜀王兵败被杀,古蜀国从此灭亡。蜀国这条大鱼都让猫给吃了,那苴国和巴国两条小鱼儿还逃得掉吗?当然一并成了秦国馋猫的腹中美餐。

巴蜀既然灭亡,黔中也覆没了。如此一来,连楚国自身都岌岌可危,那里管得上远在滇池的将军庄趶呢?庄趶也十分郁闷,他有自知之明,手下那点儿兵力,对付原始部落还差不多,根本斗不过大秦铁骑。秦国伐楚攻势凌厉,后来连楚的都城也丢了,因此,庄趶的归路被完全切断。

庄趶手握兵权,麾下精兵数万,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留在当地,称了滇王,他比赵佗更早,但两人都是割据自立的一州之主。庄趶入乡随俗,改变服饰,统治着当地的少数民族,成了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秦国不断进行开疆拓土,后来,秦兵攻占了滇池附近的土地,又开凿了五尺道,地势十分险要,由于道宽仅仅五尺而得名。这条南北向的通道,大约从今天四川宜宾出发,南下到昆明一带,由于交通方便了,秦的官吏便在此处实行管治。但是,好景不长,秦帝国才维系了十多年,便崩溃灭亡了,随即,秦在滇的统治根基土崩瓦解,不复存在。

汉高祖刘邦曾经在蜀地养精蓄锐,后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夺取关中;所以,四川算是刘邦的一块龙兴宝地。刘邦志在中原,要跟项羽争夺天下,消灭项羽后又忙着四处平叛,哪里管的上这大西南呢?

所以,汉兴之后,汉廷仅仅在巴蜀地界设置关塞,舍弃了关外的西南之地。于是,大西南外族的大大小小部落纷纷崛起;原本以为,那里与中原文明将渐行渐远,但谁会想到,汉廷日后还将开拓大西南,开启西南丝绸之路的历史进程,这一切竟然和一种美味的酱料有关。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欲知后事如何,一切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汉史花絮:最窝囊的反王(3)

将军伍被是个精明人,他看出刘安有倾国倾家的迹象,如果刘安胆敢造反,那就亡无日矣啦!

伍被分析形势,多次苦苦劝谏刘安,希望他放弃造反登极的幻想。其实,古今天下的局势已经十分明朗,刘安造反有如螳臂当车,必然落得个以卵击石的破灭下场:

一、当时的汉朝国内道路畅通,富商们可以货行天下,贸易盛行,百姓殷实,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谁都不会跟着一方诸侯造反的。

二、汉朝正处于汉武盛世当中,比起当年秦末大乱之时,已经有天渊之别。当初暴秦残酷,迫害百姓,黎民十家当中有七家准备作乱。汉高祖也只是看到陈胜吴广首先起义,才奋力响应,聚集天下才俊猛士,披坚执锐,百战不却,最终才击破项羽,消灭反贼,被拥立为天子。刘安虽然为高祖亲孙儿,但没有一点儿高祖的眼光,他只知道高祖得天下的威风,以为夺天下犹如探囊取物,哪里知道其中的艰难困苦呢?

三、汉朝的时局十分稳定,南越归附,东瓯内迁,匈奴折翅,西羌献宝;海内外形势一片大好,国力强盛,人心归附,那可是铜打铁铸的江山呀,小小淮南王能憾动得了大汉朝廷的分毫吗?

四、刘安不但没有远见卓识的眼光,甚至连审时度势的判断力都不具备。就拿刘安和当年的反贼刘濞相比吧;

财力不如人:刘濞自行铸币,富有半个天下,可以收买东南半壁的人心;而刘安区区一个淮南王国,财富都只是私产,哪里能与吴王的铜山相比呢?

兵力不如人:刘濞当年出兵二十多万人,再联合楚国,叛军大约有四五十万人之多;而刘安连吴楚叛军的十分之一都没有,满打满算也不足五万人马,如何能跟大汉朝廷对抗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遗瓮6296 2019-06-16 09:05:19
楼主一般什么时候更新?
-----------------------------
你好,感谢你的关心,有时候由于论坛要审稿,即使先发布了,也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显示出来,我每天都进行多次更新,但是否能及时显示,就依赖论坛系统的处理啦!

敬请大家继续支持,多多评论,我会不断改进,与大家分享知识!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72章、《唐蒙谋划》(1)

汉武帝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蛮横的闽越王武装侵扰南越国,南越王向汉廷上书,希望朝廷为其主持公道。汉武帝让韩安国从会稽出兵,命王恢从豫章出师,两路人马要去夹攻闽越国。

汉廷军威浩大,可兵锋还未到闽越,闽越王就让他的弟弟给宰了,大王的人头被直接送给王恢。王恢认为兵不血刃,已经不战而屈人之兵,于是上报汉廷,武帝就下令罢兵了。但王恢意犹未尽,他觉得兵不空出,不能白白帮南越国跑一回,总得恩威并用,要对南越王镇抚一番。

于是,王恢派番阳令唐蒙出使南越国,要把战略意图委婉地告喻南越王赵胡,总之,要向南方的外藩国展示强大威势:

1、由于七国之乱后,汉廷收回了豫章、会稽、吴这三个郡,汉郡的建立已经超过十年了,江淮的统治十分稳固,汉廷的管辖地带与百越直接接壤,完全有力量主导百越之地的发展。

2、闽越王未经汉廷许可,擅自发兵,一方面挑起争端,另一面又抗拒汉廷;但在汉军大兵压境之下,贼酋已然伏诛授首,那可是对抗汉廷的可耻下场,希望百越的君主好自为之。

3、以前闽越王围攻东瓯国,汉廷仗义发兵,解救危难;于是,东瓯王感恩戴德,举国归附汉廷,已经迁徙到江淮之间,融入了国家发展的大局之中,汉越一家亲;既然如此,那么百越之君也应该争相仿效,更加亲近汉廷,天子完全欢迎南越王,希望他到长安进行朝拜,那样可以参照汉朝郡国诸侯的礼仪。

唐蒙虽然没有对南越王明说,但是汉廷发兵救急,恩威所致,南越君臣还是万分敬畏的。

于是,唐蒙享受了上宾的待遇,而且,南越人还拿出了一款美食来招待他。那是什么呢?原来是一种枸酱,很有特色,风味独特,唐蒙可是大饱了口福。茶余饭后,唐蒙便询问枸酱的来历。对方回答说:南越国的西北面与牂柯江相通,美味的枸酱从那里运来;牂柯江有好几里宽,如果坐船可以直达番禺城下。

唐蒙一听,心中便有了盘算,他回长安复命,同时又留意了此事。有人会说,不就是特色美食吗?还能有什么盘算呢?

此言差矣!因为,路通则商通,商通则财旺,小则惠民,大则利国。唐蒙心中有一个大胆的战略规划,但他还是小心地向商人求证,要寻根问底,追根溯源。经过分析可知,番禺王城在南海郡,西面是桂林郡,西南面是象郡,所以,对方所说西北面的牂柯江必然在境外流入,且与珠江水系相通。

按照长江水流和地势,逆流而上必然跨过了长沙国,而长沙国的西北方只能遥望巴郡、蜀郡,但是没有接壤,那应该询问蜀地的商人。

果不其然,一经打听,蜀商就说起枸酱的由来:枸酱恰好出产于蜀郡,蜀人偷偷把这种美食酱料卖给夜郎(大约在今天贵州省境内),而夜郎有牂柯江流出,那江面宽阔,一般都有百余步宽,自然就可以行船,兼且能通舟楫。而且,夜郎与南越国接壤,南越人野心勃勃,想延伸其势力范围。

于是,南越派出使者,用财物收买夜郎人,想让夜郎归属于南越国,因此,南越的影响力不小,曾一度向西到达桐师。不过夜郎人也不傻,钱财照收,命令不从,各过各的小日子,互不隶属。

唐蒙的战略规划开始清晰起来,他筹划后向汉武帝上书,说明他的战略构想。

《史记.西南夷列传》上面是这样说的:“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地东西万余里,名为外臣,实一州主也。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是十余万,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72章、《唐蒙谋划》(2)

其实,唐蒙的谋划是这样的:

一、想从赣江到南越走不通。
汉廷虽然控制豫章郡,但是船只南下只能沿着赣江,逆流而上,可到达赣江上游,但被五岭阻挡,无法行船,水路也就断绝了。

如果不是王恢带兵,首先得到闽越王的人头,阻止侵扰的事情,使南越王欠了很大的人情;那么,不要说是唐蒙,就算是王恢作为一路人马的将军,想去南越国都十分困难。

二、想从湘江到南越走不通。
当初汉高祖封异性人吴芮当上长沙王,长沙国就阻隔在汉廷与南越国之间,水路从长江入湘江,只能到达湘江上游,而灵渠掌握在南越人手上,人家封锁航道,再大的楼船也只能停航,此路也当然不通。即使刘姓亲王受封到长沙国,他也爱莫能助,只能在汉朝郡国内屯驻汉军,震慑越人。

三、从夜郎到南越水路可通。
夜郎国境内有牂柯江,可以行船,舟楫能直接通往南越王城番禺,而且夜郎人并不服从南越王,却可以由汉廷来引导他们。听闻夜郎国内有十多万精兵,一旦夜郎王听从汉廷调遣,只要天子下令,派将军统领夜郎兵,那样可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当战船兵临番禺城下时,南越人防无可防,遁无可遁,只能束手就擒。

四、要借助夜郎去解决百越问题。
废掉南越王这个一州之主,必定能镇抚百越民众,西面瓯骆人必然会归顺,东面的闽越人优势顿失,自然陷入了北、西、南三面受制的困境,除非逃入大海,否则,入长安朝拜天子,那也只是时间问题。

五、汉朝应该去经略大西南。
汉廷如今强大,那是周边邦国无与伦比的;巴蜀二郡靠近夜郎,物产丰富,那枸酱就能行销夜郎、南越。如果开通到达夜郎国的道路,把汉廷的郡国制度推行到西南面,只要官吏管理得当,还怕夜郎和西南夷部落不来俯首称臣吗?一切就如探囊取物那么容易。

如此说来,那可是一条制服南越国的奇谋妙计,怎么能不让汉武帝心动呢?

汉天子当即拍板,任命唐蒙为郎中令,让他带领一千多名士兵,取道巴蜀向西南面进发。

唐蒙的梦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有几个问题,他还没有注意:

1、天气变幻是否合适长期开发夜郎呢?

夜郎大约在今天贵州省境内,它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不利环境。唐蒙想凿山开路,打通由巴蜀到牂柯江的战略通道,他能不考虑天气的因素吗?不论是大雨滂沱,还是阴雨绵绵,施工都极其不便。如果再遇上山林瘴气,那麻烦就会更大。

2、地理复杂是否合适开凿道路呢?

夜郎既然“地无三尺平”,就别指望速战速决。而想要解决南越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出奇制胜。南越战略要么不施行,要么必须以快打慢。辛辛苦苦开凿道路,值得吗?还不如直接到牂柯江边打造战船呢?夜郎人是否同意汉朝的谋划,那就要看外交策略啦。

3、开发夜郎耗费必定很大,谁去施工呢?

如果只有巴蜀人参与建设,那路修好给谁用?总得征求夜郎人的意见,最好是汉朝和夜郎合作,一起开发,一起使用,共享成果。那样做,必定会得到地方部落的支持。

问题不少,困难多多,那么,唐蒙又是如何开拓大西南的呢?

欲知后事如何,一切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73章、《交往夜郎》(1)

唐蒙当上郎中将之后,积极筹备开拓大西南的事情。唐蒙自然要在人、财、物上面下功夫,他的目标很明确:

一、就是要借开拓西南之机,打通汉廷辖地通往牂柯江(是今天贵州省境内的北盘江)的道路。

二、招抚收纳夜郎部落,希望能调遣它境内的精兵,将来时机成熟就可以借兵取道,汉廷只要派出楼船,那么载着夜郎精兵顺江东下,必然可以出其不意地袭击南越的王城番禺,对于南越君臣,唐蒙便能手到擒来!

以上两大目标都与夜郎有关,唐蒙自然要研究一下策略。

各位,夜郎是汉代西南面一个部落联盟,大约在今天贵州省西部。它的属地在南夷中最大,当时夜郎的首领叫做多同,位居夜郎侯,是南夷十多个君长中最尊贵的一个。

由于南越国曾经用财物去招降夜郎人,想夜郎隶属于南越;但是最终没有成功,送出去的财物有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返。

这里头或许有几方面的原因:
1、时机不成熟。
南越国和夜郎之间并无稳固的商贸关系,夜郎人顶多就是把黑市上蜀地特产枸酱卖给南越人,而南越除了贿赂一些珍宝财物给部落高层之外,民间却难有更多的往来;夜郎人就算没有洋货海宝,依旧歌照唱、舞照跳,娃儿生得满地跑,自在又逍遥;日子过得无拘无束,突然蹦出个南越王来,你谁呀?贵姓?凭什么听你的?

2、空间发展上没有格局。
夜郎属于南夷,它的部落联盟只会向南、向西发展,跟西夷、滇等邦国打交道。道理很简单,西南夷之间民俗上大同小异,风气相当,需求相同,物产相近,可以就近地互补不足。因此,很难舍近求远;谁会抛弃故土的人和事,大老远跑去人生地不熟的南越,还要谋求协同发展呢?吃力不讨好,那又是何苦来哉?

3、天时不合适。
夜郎部落住在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云贵高原,那里的气候与珠三角平原的南越地区相差很大,两地无论官民都难以适应,很容易水土不服,所以,靠人口迁徙来实现彼此之间的迁就十分困难。

4、没有地缘政治的缘分。
夜郎部落的属地与南越国没有直接接壤,距离夜郎最近的也就是南越西北部的骆越人部落,骆越与夜郎的风土人情相去甚远,两者基本上是老死不相往来,甚至连鸡犬之声都不想闻。就算曾经同饮一江水,也是你住江头,我住江尾,日日不思君,打八辈子算盘都打不到一块儿去。既然无缘无份,就懒得去勉强那根本不存在的“幸福”啦。

5、谈不上有平和的人和气氛。
南越人对夜郎来说是无事不登三宝殿,除了少得可怜的枸酱贸易之外,就是跑去收买人家,还只是为了统治的需要。这样能平等吗?

夜郎习惯了部落联盟,而且夜郎侯就是老大,但南越王显然想压过对方一头,如果归属南越管治,夜郎侯的地位恐怕连南越国相都不如,那夜郎人更加沦为三等公民,让南越人瞧不起。

不就是珍珠、翡翠、犀角、象齿吗?俺夜郎不稀罕,可是宝贝照单全收,文书诏令一概不顾,无理由退货!你又能奈我何呢?

6、战略战术失当。
南越国历来都只想通过财货贿赂,以达到扩大影响力的效果。

所谓统治,一不兴商,二不利民;就算想蚕食夜郎的土地,也是空国千里,远离后方根据地,而且在当地毫无根基,那样的统治不可能长久,战略上也不可能借夜郎为跳板,去进攻巴蜀,难道偏安岭南的南越王还想与中原王朝争霸吗?恐怕只有越王勾践和他的后世子孙曾经幻想过而已。

因此,南越国的扩张是徒劳的,偷鸡不成还赔了大米。还好,南越不曾向夜郎搞联姻或者征伐,否则,必定赔了夫人又折兵。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73章、《交往夜郎》(2)

经过对比,唐蒙越发觉得汉廷开发大西南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所以他志在必得!

因为,汉廷的形势与南越国不同:

1、汉与夜郎等部落有边关贸易,发展的时机随时可以把握自如。
巴蜀的民众经常悄悄潜出边关,拿着蜀地的特产去西南夷地区做生意,枸酱就是靠商人和老百姓贩卖过去的,因此,夜郎能尝个鲜,不但吃到甜头,还能从中获益。蜀郡有富饶的成都平原,吃喝土产应有尽有,而且蜀布精美,质量优良,卖给西南夷,可是比珍珠还实用。

由于布帛在当时算是一种硬通货,西南夷人得到蜀布后不但能制作身上衣衫,还能去交换其他商品,这样一来,由巴蜀而来的人不论商、民,只要从事贸易,大多都是各部落的衣食父母。巴蜀内外的民间往来很频繁,汉民卖了蜀货之后,就能在关外之地买到便宜的莋马、僰僮(奴婢僮仆)、旄牛,一旦运回关内,便可高价出售,大发其财,因此,巴蜀的边民大多殷富,他们不会抗拒与西南夷往来。

2、可以借助巴蜀的人力物力。
由于巴蜀人与西南夷在边境上有交往,地缘与人脉亲近,如果唐蒙拿着汉廷的符节,就可以调动巴蜀的各种资源,投入到汉夷交往甚至开路的建设中去。

3、战略战术的调整。
既然由汉郡通往南越的水陆道路大多断绝,那么就要尝试借道夜郎,由牂柯江辗转进入珠江水系,那样汉廷的楼船就能发挥强大的战斗力了!而且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何愁不能平定南越国呢?


唐蒙带上汉武帝颁发的符节,很快赶到巴蜀,蜀郡治所在成都,老唐当然要去那里活动活动,他以汉廷的名义征调人员充当后勤;唐蒙手下虽然只有区区一千多人,但是其胃口很大,后备人员就需要数万人,全部由巴蜀官员负责提供。

其后,唐蒙从巴苻关进入夜郎,他有备而来,自然懂得如何招抚夜郎人和其他部落,唐蒙的策略是丝绸开路、以夷制夷:

1、首先向夜郎侯公关。
唐蒙为了展示汉廷的富有,怎么会空手而来呢?他厚重地赏赐夜郎侯多同,除了优质的蜀布之外,还有专门从汉廷长安带来的精美丝绸缯帛。汉家的衣冠是天下名牌,多同怎么会不心动呢?

其他金银珠玉固然价值不菲,但是丝绸汉服不但华美,而且是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一般人想穿都穿不上呢?

2、声明汉家的威德。
唐蒙要让多同明白,汉家的赏赐可不是白拿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汉天子既然赏赐夜郎首领,当然要夜郎接受汉家的法律,汉德兴盛,汉威在法,夜郎侯应该遵从,那么随后借道夜郎就自然顺理成章啦!

3、声明约定之后,当然要设置官吏。
唐蒙与多同声明了汉家的威德,顺势就要在夜郎部落内设置汉官机制。汉朝的郡国制要推行,一来可以保障多同的地位,二来郡县设置便于汉夷通商,贸易既然兴旺,那总得立个规矩,还要有官吏来约束,否则无规矩怎能成方圆呢?

4、以夷制夷。
那官吏由谁来做呢?唐蒙十分巧妙,他只是先行借道开路,要通达牂柯江,不想让夜郎部落不爽,日后免得自找麻烦。于是,送上顺水人情,多同的地位尊贵,那么多同的儿子们也应该身居要职;所以,在夜郎属地设置汉县,县令自然由多同的儿子们来担任,用夷人来管治夷人,只要遵守汉律即可。

唐蒙好一番宣传,弄得夜郎周边的大小部落个个心痒喉干,都争着来贪慕汉家的丝绸布帛。

唐蒙也毫不吝啬,他一面与各个大小部落声明汉家的约定,一面又赏赐精美的缯帛,就这样拉开了西南丝绸之路的历史序幕。

可是,唐蒙有些得意忘形,他没有了解到实际情况,那些部落夷人只是贪财好利,在丝绸面前大流口水,可肚子里包藏祸心,他们认为汉家离南夷所在地山高路远,难以占地管束,先拿了好处再说,以后造反劫掠还不是家常便饭一样吗?你赏你的,我抢我的,至于汉家的道义,他们压根儿就不以为然!

唐蒙还以为用财帛就搞定了南夷人,于是返回长安报告天子,把“听从”约定的各部落属地设置为犍为郡。就这样,西南丝路的历史发展大幕被徐徐地拉开了。

如此一来,也就为开拓西南留下了祸根,到底唐蒙的奇思妙计进取得如何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汉史花絮:最窝囊的反王(4)

再看看汉廷的实力:当时,汉廷已经接管了吴国的铜山,把财富牢牢控制在手上;同时,汉廷早就组成了强大的骑兵兵团,稍后在公元前119年,派出了10万精锐骑兵,在漠北打得匈奴人落荒而逃;汉廷的步兵、车兵、骑兵累计将超过40万人,刘安那丁点儿虾兵蟹将,还不够人家塞牙缝呢;可见,无论是兵力还是财力,汉廷要对付淮南王国,那还能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吗?

即使当初刘濞如此强悍,也都兵败于梁国,丧师于狐父,被杀于丹徒,悬首于长安,为天下人所耻笑,难道下场还不够悲惨和可耻吗?为何要步其后尘呢?

刘安听到伍被的分析后,大为不满,更不服气,他提出了新的战略阴谋:

一、刘安认为刘濞没有守住成皋(在今天荥阳市西面18公里汜水镇虎牢关村西北故成皋城,古时又称虎牢关,是兵家必争之地)要道,因此,平叛的大军中,一日就有四十多名汉将通过成皋关,所以,吴王是因为丧失先机才败亡的。

二、刘安要派楼缓抢先占领成皋关口,这样就可以阻挡汉兵。

三、刘安要命令周被攻下颍川郡,率兵扼守住轘辕关、伊阙关的道路。

四、刘安再让陈定率南阳郡的军队去夺取并把守武关。

五、刘安再招募崤山以东郡国的豪杰,让他们率兵来援。

这个刘安,拳头比刘濞小,野心却比天还大,他的阴谋可行吗?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74章、《唐蒙困局》(1)

唐蒙自以为开局顺利,于是甩开膀子就想大干快上。老唐要修路,从犍为郡的治所僰道(僰道县大约在今天四川省宜宾市西南)出发,要直通牂柯江。唐蒙想得很美:只要打通了这条曲折的道路,平定南越国就指日可待啦!

那么唐蒙为何选择从僰道(四川宜宾)出发呢?原来,那里也是五尺道的始发地;各位,前文曾经讲过,秦始皇派兵攻取大西南之后,也开凿了一条通道,大约由今天四川宜宾南下到达云南昆明附近,由于开凿困难,道路仅仅有五尺宽,因此得名“五尺道”。

而秦时一统,规定书同文、车同轨,车的双轮宽度要求是六尺,所以那条五尺道连牛车、马车都走不了,物资南下运送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老唐承袭秦时选路的办法,那里的确是地无三尺平,找个出发点不容易,所以还是首选宜宾,他自以为千余里的五尺道都开凿出来了,而通往牂柯江的路程恐怕不足八百里,咬咬牙就能搞定。

谁知道那蜿蜒的山路,哪有这般容易呢?唐蒙不但被卡住了,而且修路大军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但噩梦的报梦人偏偏就是这个唐蒙!

这个筑路工程耗时数年,道路就是开不通,因此病饿或劳累而死的士卒和民夫不计其数,因为从一开始困难就残酷地摆在眼前:

1、云贵高原山路崎岖。
江河全都绕着山势流淌,没有办法舍弯取直。即使数百里路途,如果盘山而行,工程量都是直线距离的数倍之多。那时候没有炸药,没有挖掘机,更无法开通穿山隧道,全靠刀削斧劈,巨石还得用人抬肩拉,崎岖的路上用牛马拖扯都不好使,全都是十足的苦力活儿!

2、工程量超出原来的估算。
由于工程艰苦,需要承担徭役的人不断增多。唐蒙调集了巴郡官吏一千多人,同时征集民夫去参与修路工程,数万人在崎岖的工地上艰难施工。每日好几万人的吃喝拉撒都是一笔不少的耗费;一方面需要大量人手筑路,另一方面又必须配备后勤人员,负责来回运送材料、粮草和辎重。而且,修路的距离越远后勤补给线就越长,对于后方补给的供应压力也就越大。

3、夷人有复杂的抵触情绪。
在夜郎附近的夷人看见汉人在筑路,他们担心路修好后,汉人会大规模深入到各部落的领地;而且,汉人的车辆往来运输,缺少士兵看护,有不少西南夷动起了歪心眼:哇塞!粮草物资大大的有,喽罗们给我狠狠地抢!

于是,西南夷人带着各种阴险的用心,数度造反,攻击修路大军,不断进行袭扰与杀掠。唐蒙只好从巴蜀发兵来救援,几次进击,都无功而返,耗费就更加严重了。

当然了,人家也不傻,一见你防备空虚,他们就奔袭来抢,抢了就跑,等你调集军队前来,贼人早就逃去无踪了。如果停工去围剿敌人,又不熟路,而且耽误工期,实在是不堪其扰,进退失据。

唐蒙面对困局,越发焦急暴躁,他对手下人十分苛刻,居然用战时法度来处置无心的违令者,甚至连首领都有被处死的。如此这般,让唐蒙恶名远播,巴蜀人对他的举动显得惊恐万状,汉廷使者唐蒙立刻变成了面目狰狞的唐砍头,真真成了一个手执鬼头大刀的刽子手!

唐砍头让巴蜀百姓民怨沸腾,好事不出门,坏事却传千里;好死不死,这唐砍头的暴行消息终于传到汉武帝那里;汉武帝大为不满,而且此事令天子忧患不已,他深以为虑!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龆趴3579 2019-06-16 16:10:08
早起等更新
-----------------------------

我尽力更新,希望论坛系统也给力,有时候等系统审稿要一个小时左右才能显示出来,敬请大家多多支持,多多包涵。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74章、《唐蒙困局》(2)

汉武帝派出他钦点的平民宰相公孙弘,命其前往西南的筑路工地视察,要报告实际情况。

公孙弘平民出身,是个长者,又是儒士,为人贤良爱民,他一直倡导仁政。而且,自己的生活很节俭,每顿饭仅吃一肉一菜,却把家财拿出来供养门人与宾客,试想一下他怎么会容忍唐蒙的恶劣暴行呢?

公孙弘考察过巴蜀的民情,又去筑路工地视察过,很快就返回长安见天子;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完全反对唐蒙的西南筑路工程。

公孙弘的一贯态度很清晰:

1、要集中力量在关中之地和中原大地施行仁政,要仁爱民众,对老百姓要讲求信义。

2、到四方去开拓,意义不大,与其耗费民力获取无法管治的化外之地,徒劳无益;还不如厚待各个郡国的老百姓,爱惜民力,重视务农的本业,那样才能得到百姓的爱戴。

3、应该舍弃已经开始的四夷活动,边疆经营要适可而止。

汉武帝并不同意公孙弘的保守观点,但也不可能把驱胡、征越的战略大计全盘托出,因为,天子知道公孙弘只懂仁道,不了解王霸之道,匈奴人凶残,南越人狡诈,这南北之患必须解决。汉武帝派人跟公孙弘辩驳,一番辩论过后,各让了一步。

1、汉廷专心建设河套地区的朔方郡,修建城堡驱逐匈奴残余,彻底解除来自河套草原对关中的北面威胁!

2、西南面的筑路工程要变换方案,唐蒙太过暴烈,失了民心,也让天子失望,必须撤换!

如此一来,唐使者虽然一度变成了唐砍头,但他失去汉武帝的支持,就相当于跛脚鸭一样,这唐老鸭就等着被问责撤职吧!

唐蒙一开始不是意气风发,自信满满吗?为何几年下来就彻底失败了呢?

唐蒙自己遭到汉武帝嫌弃,可能成了跛脚的唐老鸭也不知道,他的教训到底有多深刻呢?

1、开道筑路必须得到夜郎的参与和支持,否则无法成功。
唐蒙抛开地主夜郎侯多同,靠自己单干蛮干是不能成事的。既然任命县令用了多同的儿子们,那就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夷人制约夷人,即便多同不便露面,也应该把沿途的部落首领召集商议,解除他们的戒心,承诺通路通商的许愿,让他们去约束各自的部众,一起参与并分享建设成果。

建立一个利益命运共同体,用长远的利益去消除各部落的顾虑。推举多同做利益同盟的盟主,他自然会去号令各方君长,因为在蛮夷叛乱当中,夜郎侯没有参与,也保持了中立,证明他不愿与汉廷为敌,但是担心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好处,所以袖手旁观,不管不顾。强龙在没有站稳脚跟之前,是压不过地头蛇的,必须处理好与土皇帝的关系。人和政通,大事方能办成。

2、没有因时、因地改变措施与策略,死板地执行原计划,那样只能够撞板,而且撞了南墙,掉了门牙,还不悔改。
世事皆变,唯变化不变。唐蒙在考察地形之后,应该能估计工程量和工期,那不是短期能够完工的,而且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有劳民伤财之祸。那就应该改弦更张,只要目标明确,那么灵活变通方法与途径,照样能殊途同归。目标不外乎要控制牂柯江的上游,以便日后派楼船大军顺江而下,奇袭番禺。

非得一定要傻乎乎地去修路备战吗?干脆向夜郎和有关部落用钱财租地好了,租用江河要地,建设楼船水师基地,就地伐木取材,大规模建造楼船战舰,招募或者调派汉夷联军,只要练出精兵,何愁不能斩获那南越首恶呢?虽然汉廷要出资招募训练水师,但无论如何都比白白耗费钱粮在那遥遥无期的工程上要好,就以死伤的士卒计算,都足以组建一支劲旅,用那样的特种混合部队,也是将来插入南越腹地的一把尖刀呀!

3、没有考虑巴蜀民众单方面的承受能力。
一厢情愿是办不成事的,没有西南夷的向导,唐蒙会白走好多弯路,而且只要推行商贸政策,所有粮食补给,乃至牛马都可以用丝绸布帛去向各部落采购,既打消了他们抢掠的念头,教导他们放下屠刀,从善如流;又不用担惊受怕,不论做工还是贸易都公平交易,那样比亡命劫掠更安全,收入更稳定,何乐而不为呢?

如此导向能促进汉夷相通和融合。但唐蒙把压力都强加在巴蜀百姓身上,劳师动众,容易耽误春种、夏耕和秋收,使粮食减产,又增加了供应的耗费,造成惨重的死伤,还要动用战时恶法去杀害首领,这唐砍头的作风谁受得了呀?

唐蒙夹在汉人和夷人之间,早就被骂得像臭猪头一样,成了里外不是人的猪八戒!人心尽弃的唐蒙想要不失败,那可真是活见鬼啦!

汉武帝铁了心要撤换唐蒙,那么要用谁接替呢?注意了各位,那可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上的一位文士英雄——司马相如,他的粉墨登台,将要展示其文采风流,谁想到他的汉赋文章还成就了一段丝路传奇呢?

欲知后事如何,一切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75章、《相如初出使》(1)

说起司马相如,大家也许并不陌生,他是一位汉赋大师,喜爱辞赋之人或许会推崇他的作品;如果了解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说不定有青年才俊会啧啧称奇,对这位情场高手钦佩不已!甚至,人们对于司马君如何抱得富家千金归,又如何转运发大财,颇为好奇;但对女子来说,或者有痴情人埋怨如此才子。在读罢卓文君的《白头吟》和《怨郎诗》之后,多情少女更会感怀哀怨得一塌糊涂,悲叹一个莫名其妙!

但如果只对《凤求凰》的魔力感到困惑,那就不能进一步了解司马相如,他可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士英雄,他还有一颗以文报国之心,文字激扬,辞赋讽谏,只愿回馈汉廷的赏识与殊遇!其赤子之情已然点点滴滴洒在西南丝路上,留下了丝路传奇!如此说来,大众应该少留意绯闻,多关心家国大事才好。

司马相如曾在汉景帝一朝任职,但景帝不好辞赋,相如的才情无处施展,但是他创作热情不减。后来,冥冥中的一篇《子虚赋》,让他有心插柳柳成荫,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原来,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他的同乡杨得意是汉武帝身边的狗监,专门在武帝身边养狗伺候,能接近天子,那可不只是“弼狗温”之类的角色。杨得意有一次伴随汉武帝,天子居然在看《子虚赋》,到底是巧合或是刻意安排呢?那就很难说了。总之,领导称赞这篇佳作,大发感慨,恨不得和作者身处同一个时代。

杨得意一听立马就说,《子虚赋》的作者司马相如是自己同乡,可以为天子引见。汉武帝十分惊奇,于是马上召见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当面向天子评说《子虚赋》,文词虽然浮夸,但自有其深意,他借子虚乌有的人物言论,影射天子与诸侯的苑囿奢华,觉得帝王家应该崇尚节俭,为天下垂范。

汉武帝听后很有感触,他也知道祖父汉文帝一向厉行节约,因为一个露台要花费十金,消耗相当于中产人家一年的收入,于是罢弃了建设计划。

汉武帝认同司马相如谏讽的用意,又欣赏其文采,决定任用司马相如做郎官。但是相如并无沉迷于歌赋之中,他一直关心着家乡成都,乃至留意整个大西南的发展。

不久后,唐蒙向汉武帝报告,提议汉朝主动去交往夜郎,此事一传十十传百,消息被散布开来。司马相如虽然貌似慵懒,但他的思路很清晰;一收到消息,他就开始活跃起来了;他在思考问题,也许不能落后于唐蒙,应该为家乡所在的蜀郡做点什么;就算摸着石头过河,也要尝试一些开拓的突破。司马相如的思想在渐渐发生转变,其实,透过现象必须去探索潜藏在背后的本质:

一、探险式的开拓或许可以将实惠回馈边民。

1、开拓大西南的时机日渐成熟。

相比起曾经南越国的西进,他们是在强求“幸福”,谁知道,夜郎与南越根本就不存在蜜月期,任你珍珠大大的有,良心也是大大的坏,再怎么强扭的瓜都不会甜,勉强只会带来反感。而汉廷则优于南越,唐蒙已经开启了与夜郎的“丝绸蜜月”;夜郎在南夷中影响力最大,其他各部落听闻后,早就争相踏破了唐蒙的门槛,老唐受欢迎的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网红。南夷的政绩暂时归唐蒙,其他人可以羡慕嫉妒恨,而司马相如却很冷静,西夷同样可以是个突破口,丝绸所到之处,无不大受欢迎,抢手货注定炙手可热。

2、可以在巴蜀与西南夷之间建立沟通渠道,那里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有利于双方进行交流。
西夷之中以邛都夷最大(大约分布在今天四川省西南部),榨都夷伴随其后,他们与蜀郡直接接壤,蜀人能适应那里的天气、时令。由于山水相连,边民时常往来做生意,蜀郡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真的上有天时,下有地利,中有人和。

而唐蒙要穿越夜郎及其他南夷属地,再去修筑通道,而且犍为郡的管治并不牢固。老唐新店开张,还未请街坊四邻帮衬,他就火急火燎地从巴蜀调兵借民,那苦哈哈干的都是苦力活儿,对南夷人来说未见实惠,蜀人也无尺寸收获,却容易先把自己耗损掉;而且,南夷大多数是用丝绸财物招来的,即使路通了,他们也没有半点好处,谁会安分呢?

如果说,用钱财能搞定的问题就不是问题,那么,只有用钱财收买才能摆平的人,他就不值钱!更何况,开路并非为了通商这么简单,而是要准备打仗;对外来说,须小心居心不良的人敲竹杠;对内而言,不安抚宣教又怎么行呢?

3、民间通商,汉夷通使,可以回馈两地百姓。
蜀人早就悄悄溜出出关去,与西南夷人做生意,如果得到汉廷的支持与保护,商贸只会更加畅旺,不躲不藏也不掖着,光明正大地做生意,那么,汉家的文明就能润泽苍生,荫护后世。中外交往不会断绝,反而更加频繁,比秦朝单纯的军事占领,汉家文化更能广泛传播到夷人地区,年长日久,那威力胜过百万雄师啊!

(未完待续......)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75章、《相如初出使》(2)

二、兴商探路也许能为国家猎取新的收获。

1、探路为了通商,商贸一旦兴起,就能改善民众的业余生活;汉廷要做万国宗主,中外交往越多,人脉就越广;聚集的人气越充足,能调动的力量也就越大。

2、不论北面的匈奴,还是南方的百越,事情发展自然而然,必定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投诚、归降,敌我双方的实力此长彼消,未有兴兵打击,就已经抢先一步削弱了敌人,日后方可在国内外收获长治久安的硕果。


三、要为国家效力,希望可以改造蛮荒之地,以便日后逐步推行汉制、汉律,教化关外之人,招抚远人。

1、夷人大多居住在蛮荒之地,他们很少能像中原那样,拥有发达的农耕事业。当游牧、狩猎无法满足生存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抢掠商、民,为祸一方。为了保护商人和边民的利益,汉廷应该在开拓中进行改造。

2、垦荒、屯田、挖井、凿渠这些工作夷人并不擅长,汉人可以用先进技术来改善当地生活,那么夷人就会亲近汉廷,心悦诚服地投靠汉廷,接受管治。

3、只要夷人接受管治,汉朝郡县制度和汉律就得以推广,不断教化西南夷,一来开疆拓土,二来用教化的方式来化敌为友;只要用汉律去约束西南夷,那么招抚的行动就没有障碍,还可以赢得持续发展的机会,随着时光流转,必定能够收获四夷对汉廷的最高认同感。

于是,司马相如不甘人后,他向汉武帝上书,说西夷范围内邛都、榨都可以推行汉朝郡县制。汉武帝大为高兴,就任命司马相如为郎中将,让他出使西夷地区。司马相如的初次出使十分顺利,并且大获成功,他把汉廷的招抚意图告诉西夷人,西夷很快就投桃报李,让汉廷在当地设置十多个县,划归蜀郡管理。不但如此,汉朝还派出了郡都尉,让他带兵在当地屯驻,以策安全。

不过,几年后唐蒙陷入筑路的困局,这还需要司马相如前去化解矛盾呢!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76章、《责备唐蒙》(1)

唐蒙筑路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长远的眼光,一味急功近利,又想独揽头功,并没有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最重要的在于他没有提出议题,将建设的成果拿出来让汉夷两族共享。

这里面十分矛盾,既想把消灭南越的奇功保密下来,又要劳师动众,让巴蜀百姓同时从水陆两路转运粮食,供给筑路大军,搞得病饿无数,死亡遍野,哀号震天;但即使日后修好了路,实际上只是秘密给汉廷来作军用,无法投入到民用和商用中,巴蜀及西南夷地区无从获益。难以为继之下,民夫中逃跑的人很多,他们或许就是用脚来投票的。

如此大的动作,唐蒙也没有再对南夷人示好,那样只会惹人犯罪,打家劫舍的匪徒做惯了无本生意,他们当然会蠢蠢欲动!

试想一下,贼寇在月黑风高之夜,身穿黑衣,面蒙黑布,昧着黑心,壮着黑胆,摸着黑路,下着黑手;黑灯瞎火的,唐蒙一众人就很容易被黑掉!那里山高林密,黑老大们都不好惹,等你调集人马,人家早就逃去无踪,只能照照镜子,自叹印堂发黑,黑运当头!




(夜郎形势图)

唐蒙的烂尾工程搞出个大头佛,丑事被人捅到长安去了,于是,招惹来公孙弘这个反对派;本来,公孙弘对于汉廷开拓西南的事情就不乐意,认为得之无用,弃之不可惜;如今,汉廷派公孙弘这尊大菩萨出使,去视察工地。

这位长者只见现场一片狼藉,心中大为不快。丞相大人面上哪里还有好脸色看呢?哼的一声,公孙弘调头走人,跑回京师,对汉武帝大吐苦水;对于一塌糊涂的筑路工程,他坚决一票否决!




(公孙弘画像)

汉武帝对唐蒙真是恨铁不成钢,也无法再维护臭名昭著的唐砍头,老唐顿时变成了跛脚的唐老鸭,天子不拿你开刀已经开恩了,哪有不撤换之理呢?

天子环顾左右,看见那白净斯文又文质彬彬的司马相如,心中有了盘算:呵呵,相如爱卿呀,就是你啦!朕可要派你去接替唐蒙,你要好好干哦!

汉武帝之所以把司马相如指定为不二人选,自然有其中的道理:

1、不同意公孙弘的见解,但又要责备唐蒙。

天子并不接受公孙弘短浅的建议,一旦开拓大计就此作废,必定会使前功尽弃,那无数的钱粮就会打了水漂,还让西南夷把笑话看在眼里,嘲笑上一辈子,唐蒙坏了大事,那就责备唐蒙好了。

2、不能再派公孙弘。

批评教育还要掌握分寸,不能一方面指责唐蒙,另一面又让人抓住把柄,对天子自己反唇相讥,说什么政策失当,用人不善。所以公孙弘这尊菩萨是不能再派的,只能把他老人家留在身边,然后静观西南变局。

3、任用司马相如是文才的需要。

选派去责备唐蒙的人必定要才思敏捷,而且定当要文采斐然,同时必须善于劝谏,因为随时要面对满肚怨气的巴蜀百姓,如果民众抛出恶狠狠的十万个为什么,那也要巧妙回应。至于会否碰上好奇宝宝,当然要随机应变了。

4、司马相如是成都人氏,能亲近乡亲,有道理可讲。

因此,所托之人应该要了解巴蜀的民情;那就首选司马相如这大才子,而且非他不可,总不能让他同乡狗监杨得意出使,还带上恶犬出发,凶巴巴地冲人狂吠吧;正因为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氏,他懂得地缘政治;巴蜀地区,巴郡唯蜀郡马首是瞻,而蜀郡首府在成都,如果想安抚蜀郡民众,必然从成都开始。

5、司马相如应该先回家乡成都做工作。

司马相如既然是成都人,那再合适不过了,因此,相信他能与当地人方言相通,兴趣相投,乡情亲近,不会鸡言鸭语,加深误会。

6、司马相如能打亲情牌。

而且,听闻蜀郡有个巨富豪绅卓王孙,他正正是司马相如的岳父,只要司马爱卿大打亲情牌,富豪卓老先生尽管可以发动乡绅富户,那样四川老乡的思想工作就好做了,因为富商可以出面,邀请各地宗族的大族长,令其主持游说活动,只要百姓的心结解开,万大事情都好办。

7、司马相如有外交经验。

司马相如文采风流,劝谏功夫了得,那都不在话下;而且,他有出使的经验,想当初他眼光独到,力主汉廷去交往西夷(大族主要在四川西康地区),汉武帝曾派司马相如担任使者,亲自去交通夷人,结果成功争取夷人归附,汉廷在当地进展顺利,成功设立了十多个县,并划归蜀郡管治。

8、司马相如可以居中调停,调和矛盾。

如今唐蒙唐砍头桶了大篓子,留下一个烂摊子,总得有人去收拾。如果所托非人,而其他人擦屁股不当,就很容易再搞出个满天神佛来,到时候,就算佛祖爷爷来了,急着抱佛脚都没用;倘若如此被动,倒不如掌握先机,让司马相如一并统筹西夷、南夷与巴蜀调和的事务,有司马长卿居中调停,相信方方面面都能协调好关系。

9、司马相如善于做文宣工作。

至于文宣工作,汉武帝对司马相如就不必担心了。他擅长讽谏,必定能批判唐蒙,为巴蜀父老出口恶气,又能规劝地方百姓体谅汉廷的苦心,边疆经营是要长远地改善边区环境,总能惠及边民,招抚远夷,只要经过教化,大多数蛮夷就不会再与汉民为敌,那自然使汉夷两地双得益彰,可以共同地造福后世。

就这么定了,司马相如奉命代表汉廷出使大西南,首要的任务就是要责备唐蒙,让巴蜀民众消消气!




(唐蒙在西南的行动形势)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76章、《责备唐蒙》(2)

司马相如发布汉廷的檄文,文墨之中很有技巧,很有深意:

1、首先要强调汉廷的权威。
檄文向巴、蜀两郡的太守宣示汉廷的威仪,用什么展示威仪呢?当然是征讨与镇抚四夷的成功典范啦;由于责备唐蒙的时候,南越、闽越两国还未有彻底消灭,姑且向天下宣示万国宗主之威。

汉廷北征匈奴,单于远遁到大漠深处,甚至将会屈膝求和,如此一来,彻底洗雪了汉高祖刘邦被困白登山,继而求和和亲的奇耻大辱!而且,远在西域的各国都来与汉廷交好,汉王朝威名远扬啊!

当汉军兵锋东指,闽越王伏诛授首,安抚了南越,东南沿海就得到了安宁。如今,汉廷对待西南夷也要布施恩德,特此派中郎将前来,就是要招抚有心归顺又受到阻碍的人。

2、然后,文章巧妙地将话锋一转,要传道解惑:

a、汉廷征发巴蜀士卒各五百人,仅仅是警卫汉使,守护礼品,绝无兴兵作战之事;这样说就可以解除巴蜀官民的战争恐惧症。

b、而恐惧后遗症都是唐蒙一手蛮干带来的,绝非大汉天子的本意。立即撇清了汉廷与唐蒙的关系。为祸作恶都是唐砍头的罪过,与汉廷无关!

c、宣传汉家的王道,指出应征的人逃跑或者自杀都很不理智,有违臣民的义务。
也就是说巴蜀军民应该听侯汉廷的旨意,不必受唐蒙胁迫,也不要害怕。如此一番,既维护了汉廷的权威,又指明了百姓日后的出路,只要跟着汉廷好好干,面包会有的,美酒会有的,幸福也会有,请不要逃避!

3、其次,激励人们立功报国。
汉廷为有心建立功业的人着想,尽情描绘锦绣前程,说明履行义务和立功受封之间的关系。但凡立功之人都不会吃亏,可以受封赐爵,位居列侯,还能住上豪宅呢!

一句话:功在当代,荫泽儿孙,可使后世人继承荣光和福禄。因此,只有尽职尽责,履行臣民的义务,才能享受汉廷的赏赐。教导教化很重要,不要自相残杀,那样会祸及自身,让天下人耻笑。

4、再次,斥责唐蒙。
天子怜悯巴蜀百姓,斥责像唐蒙一样的酷吏,也告诫官吏,要宣传教育民众,同时不能耽误农时,不要去烦扰老百姓。

5、最后,罢免唐蒙。
檄文宣布之日,便是唐蒙黯然退出历史舞台之时。

司马相如把汉廷的檄文宣布于天下,何止是面对巴蜀民众呢,还要通过民间或者官方的渠道,透露给西南夷人,甚至向四方的外族人宣传,汉廷必定招抚远人,优待良善,从来都是初心不改的。

巴蜀的百姓听闻后,总算松了一口气,不管如何,总算把唐砍头这个头号恶棍赶跑了,以后巴蜀再没有凶神恶煞啦。

司马相如了解情况后,立马回长安复命了,有另一个重要任务等着司马长卿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结束)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汉史花絮:最窝囊的反王(5)

淮南王刘安有阴毒之谋、险恶之心,哪里憋着什么好屁呢?

谁知道,伍被的一番话,就把刘安痴心妄想的图谋击得粉碎:

一、刘安手下没有人才,进取中原所说的将领都不堪大用。

二、汉廷拥有卫青大将军这样的当世战神,谁与争锋呢?不要说章邯之辈,就连当初平定吴楚叛乱的周亚夫都未必比得上卫青呀!

三、淮南王国以步兵居多,而卫青大将军统率的都是精锐骑兵,可以千里奔袭,步步领先;等刘安手下那帮子牛鬼蛇神冲到虎牢关前,只会听到霍霍的磨刀之声,那不是白白送死又是什么?

四、汉廷君将一心,士卒用命,皆因朝廷深通用人之道,礼待士人,爱惜士卒;一旦遇到危难,人人都会奋勇争先,舍生忘死,岂是刘安手下这群山精地灵、河神水怪可以相比的呢?

而淮南王刘安连将军伍被的家人都要用来绑架要挟,谁还会真心卖命呢?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77章、《风光大使》(1)

司马相如回到长安,他向汉武帝报告,说明使命已经完成。夜郎道的工程虽然有烂尾之嫌,但毕竟交好了夜郎国,以后南夷人就用得上,路嘛还可以慢慢修,不必急于一时。

而且,司马相如又传达了一个信息,西夷中邛夷和莋夷的长帅(部落首领)听闻了南夷的事情,知道夜郎等南夷由于与汉廷结交,得到了很多赏赐;因为,汉朝丝绸的十分柔滑,它比夷人美女的皮肤更胜上一筹,所以,在西夷境内美女易得,丝绸难求啊!

因此,西夷各部落纷纷请求要成为汉廷的属国,只求能多讨些赏赐,就算汉廷在当地设置郡县和官吏都没问题,他们心甘情愿接受管治。这丝绸的魅力已然征服了夷人的心。

汉武帝很清楚,西夷想要获得南夷一样的待遇,夜郎既然已经服管并归附朝廷,那么西夷就不难约束。丝绸外交有很强的号召力,能用丝绸召唤西南夷。

由于各外族部落分散,彼此互不统属,所以要先招抚首领,争取大的部落,然后,期待丝绸的口碑效应。相信大汉朝的丝绸品牌有很高的美誉度,在夷人中必然大受欢迎。汉朝官吏既可以招抚大部落首领,让他们去宣传、带口信,又能够吸引夷人上门洽谈,只要愿意通好,那就来者不拒。

汉朝能用丝绸去传递美好的祝愿,传达交流的善意,不但可以赏赐,还能带动民间边贸,巴蜀人以前就曾悄悄出关,与夷人做生意。先用官方往来拉近彼此的关系,再让民间交流去融合外族。汉武帝很想倡导万国宗主的王业,让汉朝的声威遍及殊族,以便慢慢地教化并造福化外的夷人。

天子为了广开言路,充分听取意见,就向熟悉西南夷的两位专家询问,专家很快给出了意见:蜀郡西面有邛、莋、冉等夷人,汉夷两地相近,秦王朝曾经在那里设置郡县(大约从川西的西康到川北的松潘、茂汶一带),只是由于秦亡汉兴发生变故,后来暂时舍弃了西南边郡,如今要复通道路也不难,如果设置汉县,形势发展必定胜过南夷。

汉武帝一听大为高兴,他早就想创立功业,去超越秦王朝,既然秦始皇干得了,那么,大汉天子有何不可?如今强汉比之暴秦,已然胜过十倍,大汉天子难道还不比不上秦始皇吗?

汉武帝乐呵呵的,他信心大增;又要让司马相如出使(心里面还是那个如意算盘:长卿爱卿啊,这回又要辛苦你跑一趟,去出差大西南啦)。

汉武帝知道司马长卿比唐蒙好用,文人嘛总有治国安邦的理想,而且,不是大老粗,懂得招抚外人,通晓文治的门路。用文雅的办法,可以安慰焦虑的民心,抚平唐蒙留下的伤痛。优雅才子司马长卿是个不二人选。

再者,可以为司马相如配备副使,同时对西南夷地区进行经略。最关键一点,司马相如家在巴蜀,善于做老乡的思想工作,说服他们没有问题。

汉武帝于是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让他持汉家使节,以大使身份正式出使西南。

既然要帮助蜀郡招抚西夷人,那么出使的第一站当然就是成都了,因此,成都成为西南丝绸之路历史上最重要的发祥地,没有之一,它是唯一。

相比起汉高祖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来说,司马相如这回毫不含糊,他也要尽显汉廷的威仪,他当风风光光,衣锦还乡!

汉廷此次出使的规格很高,司马相如担当正使,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等三人充当副使,四位使者乘坐汉廷的传车,一路南下四川成都。

汉廷的使团很快进入蜀郡境内,消息传来,太守大为振奋,因为,司马相如不但是当世大才子,而且是成都人氏,他还代表汉廷出使,特意前来蜀郡,要招抚西夷,那是蜀郡无上的光荣啊,焉能等闲视之?

于是,太守率领一众官员,到成都郊外迎接使者,县令背着弓箭,亲自在使团车队前引路,由于蜀人把司马相如当作地方上的荣耀,那县令更乐得当个开路先锋。无数的好奇宝宝一路围观,司马相如此番回乡,成就了一段传奇,被好奇宝宝们一传十、十传百,广泛地传扬到郡内各处。




(司马相如出使西南画像)

如此一来,乐坏了司马相如那个吝啬的岳父——卓王孙,那些临邛的一众尊长都郑重其事,准备要好好地高攀相如,结交这位汉廷大使。
楼主:天元地浩  时间:2019-11-11 14:10:57
第77章、《风光大使》(2)

卓王孙凭借姻亲关系,很快就联系上司马相如,他带着各位长辈,纷纷到相如下榻的府邸,进献各种美酒。

卓王孙老丈人这回凭借女婿的身份,在乡亲面前自觉荣耀无比,自以为显贵非凡;他在父老面前长了脸,乐得合不拢嘴。老怀大快之下,卓王孙兴致大发,一哆嗦就大分家产。

原来,卓王孙见到女婿能够如此出人头地,拥有尊贵的身份,恨不得,当初把女儿早早嫁给司马相如。为了博取女婿的欢心,他给了女儿卓文君丰厚的财物,女儿的财产竟然与儿子分得的一样多。

老卓忘乎所以,他都不记得自己当年是如何对待穷酸女婿的,当初,他听闻女儿跟司马相如私奔,可是放了狠话,关于财产问题,那是分毫不给的!因为,他听闻女婿家徒四壁,是个百分百的穷叮当,身无余财,又诱走了他的女儿,认为亏了血本,于是露出一副十足的葛朗台嘴脸,俨然一个守财奴!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剧照)

后来,卓王孙认为女儿为司马相如卖酒,十分羞耻,为免脸上蒙羞,才勉强给予女儿财物;说不定,他事后躲在哪个角落里捶胸顿足呢?!

事隔多年,卓王孙完全换了一副嘴脸,他要攀附权贵呗,自然乐得刘海洒金钱!他前后判若两人,可见脸皮一尺厚,而且贵人事忘;不过,见女儿嫁得如此良人,也算老怀安慰了吧。

司马相如和三位副使分别带人出发,去和西夷各族部落洽谈,希望能收服他们。汉使者前前后后联系了邛、莋、冉、騵和斯榆(汉代置的徙县,徙县大约在今天四川天全县东南面)的夷人君长,对方都热烈回应,对归附汉廷翘首以盼,而且表态越快越好,并且同意设立汉朝的郡县机构。

司马相如他们当然从善如流,当即下令拆除旧有关隘,把新的边关分别向西、向北延伸,尽可能地包容原来关外的夷人。

汉朝的国土得以开拓,向西拓展到沬水(隋唐以后,沬水被称为大渡河)、若水(古代的河流名称,大约是今天的雅砻江。雅砻江是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金沙江,古时也称若水。),南边边界到达烊舸郡(治所叫且兰,大约在今天贵州省黄平县西南方)。那可是真正的拓土开疆啊!如此势头必定能优胜于秦朝,再创奇迹!




(汉朝西南丝路的形势)

司马相如还另有打算,他想开通新的道路——灵山道,又称为灵关古道,此路大约从今天四川省峨边县出发,并且要在孙水(今天四川省西南部的安宁河)上面架起桥梁,方便汉夷两地民众进行交流、通商。

司马相如对西南交通事业有相当的规划,但是,那样做,并不比唐蒙的道路工程好办,其中也会充满艰难困苦。那些规划能得到巴蜀父老的支持吗?汉武帝会担心重蹈唐蒙的覆辙吗?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楼主:天元地浩

字数:66977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04 15:54:09

更新时间:2019-11-11 14:10:57

评论数:141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