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把释迦牟尼说回人形

把释迦牟尼说回人形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在中国,很多人有个毛病,就是容易盲从,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对待佛教的问题上,也是如此。很少有人能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佛教,把真实的佛教向大众加以介绍,说明佛教的真实面目,而吹捧夸张,故弄玄虚者却大有人在。
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只不过是一个有成就的思想家罢了,没有任何超乎众人的神奇法力。所谓的佛,只是一个觉悟了的人。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平常心来看待佛教的学说,看待释迦牟尼这个人,那么我觉得是再好不过的了。
释迦牟尼,俗名乔达摩·悉达多,悉达多的意思是“吉祥”和“成就一切”。其父亲是古印度迦毗罗卫今尼泊尔境内)王国的国王,姓乔达摩,名字叫首图驮那。这名字的意思是纯净的稻米,所以称他为净饭王,属于释迦族。王后叫摩诃摩耶,是邻国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
悉达多从小就喜欢思考,每当看见被犁铧翻出来的小虫蚯蚓,被鸟雀竞相啄食,鸟雀又被蛇、鹰吞食等弱肉强食的情景,以及人们生、老、病、死等现象,就会感到非常痛苦,并苦苦寻求解脱的方法。
尽管父亲在他16岁的时候,给他娶了美丽的表妹耶输陀罗公主为妻,并生了一个儿子罗侯罗,想用美色和奢华的生活把他拴住,好继承王位,但这一切做法都没有奏效。
传说在他19岁的时候(或者29岁),为了在精神上获得解脱之道,执意出家修行。
悉达多先到了跋伽仙人的苦行林,见修行者们以种种苦刑折磨肉体,以求精神上的解脱,心里并不认同这种修行方式,于是离开了。又到数论派信奉者阿罗逻·迦罗摩和郁罗迦·罗摩子那里,跟他们学习禅定。然而他们的教义仍然不是真正的人生解脱之道,便离开了他们。
悉达多又来到尼连禅河边的加阁山苦行林中,和那里的苦行人一起实行极端刻苦的修行。六年以后,仍然没有找到解脱之道。于是,悉达多悟道当时的印度没有大彻大悟的思想,决心靠自己的悟性来悟得。在枝叶浓密的菩提树下,悉达多于十二月初八日(中国农历)的凌晨,悟得彻底解脱人生痛苦之道,成为一个佛陀,一个真正觉悟的人,后人称他为释迦牟尼,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
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佛教的基本教义。
首先要说到四谛、八正道。
据资料,苦谛是说人生是充满种种痛苦的,主要分为八种: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爱别离苦、五盛阴苦。集谛是来揭示人生苦恼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欲望或无明。灭谛是说灭除贪爱欲望,便断除了产生苦恼的原因,使自己永远不再轮回于生死苦海。道谛是讲达到灭除痛苦,进入涅槃境界的方法和途径。此即八正道,包括: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惟、正语、正业(正确的行为)、正命(遵循正确人生原则的职业和生活),正精进(正确的修行)、正念(正确地忆念四谛的道理)、正定(正确地修行禅定)。
我们来看,佛教无非在向人们传授了一种思想,这种思想是人们要通过修行达到涅磐的境界而消除烦恼。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有些人是可以做到消除欲念而灭绝痛苦的,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是快乐大于痛苦的,人生有些痛苦也使正常的,并没有把痛苦看的过于重要,即使有点痛苦也无所谓。再者,痛苦的解决之道也并不一定非要涅磐,通过消除产生痛苦的现实根源、或者遗忘等,也可以做到消解。
据资料,佛教的另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十二因缘论,或称十二缘生。何为因缘或缘生?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都有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便是因缘。因是内因,是根本原因;缘是外因,是辅助因素。有时因、缘通用,因为缘也是一种原因。“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十二因缘是讲造成人生苦恼的过程和原因,是按照佛教的理解把人生现象分成十二个连续的环节: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这个理论就是哲学上的因果论。按照这个理论,佛教还有一个著名的生死因果轮回论。行善者得善报,进入三善道,即天上、人间、阿修罗;行恶者得恶报,进入三恶道,即畜生、饿鬼、地狱。尽管这个有劝善的成分在里头,但只是一种唯心式的杜撰罢了,现代科学已经消除了这种猜度的可能。
据资料,佛教还有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五蕴论。五蕴即色、受、想、行(意志、意向)、识。五蕴的聚散离合,可以推论出佛教的“三法印”:一是“诸行无常”,谓一切事物、现象生灭不定;二是“诸法无我”,指一切事物、现象没有主宰者和常住不变的本性、本质;三是“涅槃寂静”,谓永远超离生死苦恼的涅槃境界是清净永恒的。如果再加上“一切皆苦”则成“四法印”。
那么,我们来看,“诸行无常”,只是说明了事物的一方面,我们经常会看到“诸行有常”,就是事物也有相对静止、固定、规律性的表现。从哲学上讲,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无条件的运动和无条件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我们无法确证的。
“诸法无我”也只是说明了事物的一方面。有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诸法有我”,所谓的主宰者,就事主导事物发展的因素。举个例子,人经常就是人化自然的主宰者,我们盖房子的样式,大小,可以人为主导。另外,事物也有相对常驻不变的本性、本质。比方,只要是金刚石,就是硬的,如果你把金刚石的原子排列打乱,使之不再坚硬,那它就不是金刚石了。
明晰涅磐理论,可以说是如何理解佛教基本教义的关键所在。涅磐,就是要修行的人最后摆脱生死等诸烦恼,达到菩提境界。脱离一切烦恼,我们是很好理解的,那么,什么是菩提境界呢?释迦牟尼也卖弄关子,没有明说。只是说,“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那是一个什么境界呢?
千百年来,没有一个人说清楚。实际上,我们也不要迷信释迦牟尼,这只是他假想出的一个自我矛盾的,根本不存在的境界。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想不明白的人,就会更加迷信释迦牟尼。
我们生存的世界,是虚实结合的世界。无实无虚的境界,只是一种释迦牟尼的假想,根本无法实证。你如果继续推论,可以假说有只虚不实的境界,只实不虚的境界,这样的两种境界同样不可实证,那么。你的水平一点不在释迦牟尼之下。
小结一下,释迦牟尼的佛教理论,对于古代人们摆脱烦恼,修养身心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们现代的人,只要不迷信,对者从之,错者违之,假者避之,善者取之,用批判的眼光,加以扬弃,我们对释迦牟尼和佛教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态度。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作者:开水供应 回复日期:2008-4-12 23:06:29
支持一下。就需要这样的走进去、走出来的治学态度

谢谢!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作者:灵虚尘 回复日期:2008-4-13 0:34:25
赞叹 赞叹

楼主真是大愚弱智啊!

如果你是学佛人士,辨点佛理,不要充粪青。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作者:鑫淦 回复日期:2008-4-13 14:49:55
关键是,都是臆测。
如果能修炼成,才能得到那份体验。
释迦牟尼的修炼,他得到的境界,普通人是不可能体验到的。
建议,学习一次超心理学(特异功能)——西方已经证明作为科学的研究了。
惟物论——本身就有局限性。
知道:暗物质,暗能量吗?
知道物质就是能量吗?——学量子力学去。
国人都被惟物论所害。

你知道什么是非物质非能量吗?回答上这个问题再说。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作者:灵虚尘 回复日期:2008-4-13 16:45:27
作者:稷下2006 回复日期:2008-4-13 15:57:56

你知道什么是非物质非能量吗?回答上这个问题再说。
==================================================
呵呵 基督徒才是回答这方面问题的"高手"。

因为神就不是个东西,所以神是无所不能的。

神无所不能?神能够把你变回10岁的模样吗?不要说神明天就可以把地球毁灭。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作者:深观广行 回复日期:2008-4-13 17:56:5
〉苦谛不是这样解释的。“无常故苦”,快乐是暂时的,你眼中的快乐其实也是苦。你能永远保持快乐么?苦谛是指出了人生的缺陷。

反问一句:你能永远保持痛苦吗?苦、乐以及平静都是存在的状态。

〉现代科学是究极真理吗?拿它来衡量一切是否妥当呢?不要忘了,科学永远在不断自我否定中

说理:科学不是终极真理。也没有拿它来衡量一切。但是,下辈子变牛变马的佛故事不要当作真理。你看见过?

〉没有人能说清楚那个境界,包括佛陀在内。苹果是酸是甜,吃了才知道。就算吃了,你说很甜,究竟怎么个甜法,你能告诉我么?
那个境界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要体验的。佛陀时代以及后世的无数佛弟子按照教导成功体验了那个境界,竟然被鉴定为“不存在”?
夏虫何以语冰!

赫赫,苹果一般是有味的,只要你有正常的感觉。如果你吃了苹果,说苹果无任何滋味,同时又非无任何滋味,你说说这是什么境界的体验?有什么道理?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作者:chong22 回复日期:2008-4-13 18:08:49
作者:深观广行 回复日期:2008-4-13 17:33:57
拜读楼主大作。
不客气的讲,不要说修证,只是佛法理论的边你都没摸到。

不要光指责,你说说佛法理论的边在那里,我哪里说错了。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作者:深观广行 回复日期:2008-4-13 21:35:42
“诸行无常”,只是说明了事物的一方面,我们经常会看到“诸行有常”,就是事物也有相对静止、固定、规律性的表现。从哲学上讲,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无条件的运动和无条件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我们无法确证的。
〉麻烦楼主找出个不变的东西来让我们看看哦?呵呵,无恶意啊

上面不是说得很明白吗?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比方毛笔字的颜体,到现在为止,他变了吗?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比方毛笔字的颜体,到现在为止,他变了吗?
指的是颜真卿死后,颜真卿的字体还会变化吗?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赫赫,苹果一般是有味的,只要你有正常的感觉。如果你吃了苹果,说苹果无任何滋味,同时又非无任何滋味,你说说这是什么境界的体验?有什么道理?
作者:深观广行
##那个境界是超越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是我们平常的思维所能触及。所以佛陀常用否定性的语言来间接表示它,像不,非,无等。后来也有人用正面的言语描述它,像“常乐我净”,但这绝不是我们平时认识到的快乐清静。
我举苹果的例子也只是说,有的体会是难以言传的。你想象中的“甜”和苹果的真实滋味是有距离的。

即使境界难以用语言透彻描述,需要靠感觉来体验。难道人的体验不需要经过大脑?不需要身体器官?无论怎么感受,也只是一种身体各器官的综合感受,这种境界,非实既虚,或者虚实结合。

你再修,难道不是人在修?难道能跑了宇宙之外去?非实非虚,只是人的一种假象罢了。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作者:panderking9 回复日期:2008-4-14 18:38:02
楼主显然是对佛教理论不感兴趣,楼主对佛教感兴趣的地方估计和我一样,那就是:
1。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究竟只是一个印度的思想启蒙学者而已还是一个法力无边具有超级能力的“佛祖”呢?楼主显然认为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仅仅是个没有法力和特异功能的印度的思想启蒙学者,当然了进一步的暗示出所谓的“极乐世界”也仅仅是一种亲松愉悦的思想境界而已,你心情境界高到无忧无虑也就是在极乐世界中。思想家乔达摩·悉达多自己早就死了不过留下一笔精神文献而已,当然也不可能为大家去创造出个真实的极乐世界来 r>
说的很好啊。所谓的“极乐世界”也仅仅是一种愉悦的思想境界而已,你思想境界高到无痛无苦、无生无死,就会达到非实非虚的极乐世界中。思想家乔达摩·悉达多自己早就死了,不过留下一笔精神文献而已,当然也不可能为大家去创造出个真实的极乐世界来 r>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过河用船说,其实是一个比喻。佛法也只是一种工具,能够达到让人们摆脱烦恼,不忧生死的境界,也就得其所用了。

把佛学发扬光大,不是要神话佛祖、也不是要神话佛教。还佛法本来面目,这才是今天的佛法传承者应该做的。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作者:腰缠万贯纸钱 回复日期:2008-4-15 15:43:45
作者:稷下2006 回复日期:2008-4-14 15:54:00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比方毛笔字的颜体,到现在为止,他变了吗?
指的是颜真卿死后,颜真卿的字体还会变化吗?


---“诸行无常”的“行”是什么意思?

从表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事物运行。事物运行也可有常。比方银河系的运行,比方太阳系的运行,皆可理解为“常”。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作者:腰缠万贯纸钱 回复日期:2008-4-17 12:10:52
---“诸行无常”的“行”是什么意思?

从表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事物运行。事物运行也可有常。比方银河系的运行,比方太阳系的运行,皆可理解为“常”。


---赫赫,真会拍脑袋。继续胡勒勒吧。

你除了谩骂,会讲道理吗?说说你的反对理由。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其实并没有懂得,从逻辑上讲,没有“常”,也就没有“无常”,他们是一对逻辑共生的东西。无论是经常变化,还是相对固定不变化,都有各自存在的事物。不能只看到一方面,就忘了另一方面。

物极必反,很多事物没到极他反什么?
楼主:稷下2006  时间:2019-07-14 09:04:54


作者:有仙则名有龙则灵 回复日期:2008-4-18 13:01:29
还是都看看道德经吧,开始就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孙子兵法,也说了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运行规律是一种常,但此常非彼常.你说的常是一种在一定时期内运行的常,当然这种常也会是很长的时间.长到你用你的生命都无法等待到它改变这种运行.而他所说的"常"是说你的这种"常"终有一天会终结,终结之后变成另一种"常"存在.他的常是指变化的常,正所谓物极必反.所以你说的"常"是"可道"而非"常道"他所指的"常"才是真正的常道.既"无常"才是常道.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的智慧不比什么,外国的佛,基督差,有空多研究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吧.当然如果你是中国人的话.如果不是,算我白说.

你无非说的就是常变。
常变与常不变都是可以举出很多例子的。不要仅仅把眼光盯在常变上。

楼主:稷下2006

字数:5502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08-04-13 04:50:00

更新时间:2019-07-14 09:04:54

评论数:15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