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探寻古人的政治智慧,看透西式“民主”的本质

探寻古人的政治智慧,看透西式“民主”的本质

楼主:严思  时间:2019-07-18 09:45:06
一、定于“一”,国家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北宋为防止将领专权,实行更戍法,军队在京师与外郡定期轮换驻防,但将领不随之调动,使得“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以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毛泽东在1973年对调八大军区司令员,目的是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统一领导,贯彻“党指挥枪”的原则,防止军队出现宗派主义和山头主义,搞团团伙伙的封闭小圈子。

《系辞》云“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梁襄王问:“天下恶乎定”?孟子答曰:“定于一”。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中央必须集权,军令政令必须统一。

孔子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中央要掌握人事任免以及赏善罚恶的大权。法家鼓吹“利出于一孔”,他们不懂“名器”,把“名”与利益之“利”以及权力之“力”捆绑在一起。而儒家主张“定于一”,“名”与“实”相符,“名”落在“德”与“礼”上。

在一个家庭里,兄弟对上能孝敬父母,必然也能实现兄友弟恭。兄弟本是同根生,然后才派生出“手足情深”,兄弟不和,是为人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追本溯源,也是对上不能尽孝。

“国”与“家”同理。在中央层面实现“定于一”,居上临下,以“一”御“多”,政令畅通,才能有效约束地方政权。地方政权能恭敬事上,上下关系理顺了,横向之间的关系就能和畅,各地区、各部门团结友爱、相互扶持,国家保持和谐有序的良好局面。“统一”能派生出和谐的秩序,反之,分裂必然产生动乱。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失去了权威,号令不行,以致诸侯国之间征战不息,相互争夺城池、土地与人口。孔子作《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天下大乱,诸侯之间争名夺利,相互攻伐,是谁的责任?首先应归咎于周天子失德。孔子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这个“其”,指向居天子之位的周王,“其道穷也”,与“天下无道”同义。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正如一个家庭,兄弟之间为争夺家产打得头破血流,首先要追究父母的责任,此谓“知本”。


二、“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领会了“时”与“统”,才能读懂古代的政治

今天的人们被西方的虚假学术洗脑,思想浅薄,只知“力”而不知“德”,只知物理时间意义上的“时”,而不知德性意义的“时”。古人崇尚“大一统”,今人却视之为“专制”与“独裁”。

《公羊传》:“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唐朝徐彦疏:“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孟子对于天下大乱开出的药方是“定于一”,“定于一”才能长治久安。须注意,“定于一”不仅表现在空间维度上,如地方政府绝对归附中央,服从中央号令,还体现在“时”上,在时间的延续上保持“一贯”:“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以及“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中庸》云:“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良好家风的培育与传承,关键在于把孝道给树立起来,领会了德性意义的“时”,就能明白儒家为什么特别强调“孝”。同理,天子有宗庙,国君有社稷,政权体现在“时间”中,具有绵延的生命力,孟子所谓“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国家政权的平稳交接,关键在于挑选出一个“合法”的继承人,“其人存,则其政举”,以实现“统”的延续。

孟子曰:“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尧舜禅让,选贤与能。孟子曾说“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再来体会“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这句话,孟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尧选择舜为接班人,不仅政权实现平稳过渡,天下为公的道统也得以传承。

楼主:严思  时间:2019-07-18 09:45:06
14年说的一段话,今天读来还是非常感慨。

“与腐败作斗争,……无所谓。既然党和国家的前途命 运交给了我们, 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
楼主:严思  时间:2019-07-18 09:45:06
@严思 2019-06-22 21:51:50
14年说的一段话,今天读来还是非常感慨。
“与腐败作斗争,……无所谓。既然党和国家的前途命 运交给了我们, 就要担当起这个责任”。
-----------------------------


没有这份担当,真是不敢想象。
如今,胜利就在眼前。
楼主:严思  时间:2019-07-18 09:45:06

国家没有一以贯之的“通”。没有国魂,就不成其为国家。
西式的民主政治,毒害了全世界,国家根本不像个国家的样子。
楼主:严思  时间:2019-07-18 09:45:06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太甲为君王,伊尹为臣下,为什么能“放太甲于桐”?太甲承继大统,践天子之位,他也是“主”。当太甲胡作非为,失去民心,危害到殷商大统的延续,不能承奉宗庙,就不再是“主”。

伊尹“放太甲于桐”,正是忠于殷商的江山社稷。《晋书》云:“伊尹放太甲以宁殷,霍光废昌邑以安汉,权定社稷,以清四海”。

楼主:严思

字数:1871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9-06-23 05:35:40

更新时间:2019-07-18 09:45:06

评论数: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