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长篇连载:宋朝果然很有料

长篇连载:宋朝果然很有料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乾祐元年(948年)八月二十日,郭威率军来到了河中城,开始攻击这里负隅顽抗、决不投降的李守贞。
要知道,虽然白文珂、郭从义、常思在历史上不出名,但他们绝不是无能之辈,早在春天的时候,他们就完成了对河中城的包围,只是无法攻破这座城而已。
当然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也不能全怪这三人,虽然时代不同,但是那“高筑墙、广积粮”的战术,还是很多军事家的首选,李守贞更是此道的忠实拥护者。
自造反以来,李守贞就一直花重金修复这里的城墙,拓宽这里的护城河,完善这里的各种防御设施。
总之一句话,他要用尽一切的办法加固河中城的防御设施,使其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就这样,整整撑了四个月,不管汉军如何地疯狂攻城,河中城依旧坚不可摧、毫不动摇。最后,这么撑来撑去,就把后汉的第一猛将郭威,给撑了过来。
郭威到达后,他并没有假惺惺地卖弄老脸,去劝李守贞投降;也没有故作姿态,去训斥久攻不下的白文珂等人。郭威只是带上了几个亲军,轻装简行地围着河中城转了几圈。随后,在考察完这里的地形后,郭威颁布了第一道命令:从即日起,全军开始筑寨!
郭威下令:常思筑寨于河中城南;白文珂筑寨于河中城西;郭威自领中军筑寨于河中城东;留城北一地空地,不设任何人马,实施“围城必缺”战术。同时,征调周边五县百姓近三万人,在三寨和河中城之间,筑起连接不断的小型堡垒,来保护新建的三座营寨。
要知道,这里的“围城必缺”战术,是战场上最常用的心理战。咱们都知道,如果把兔子逼急了,它还会咬人呢,何况是堂堂七尺男儿。
因此,在攻城战斗中,攻击方万万不能把城池全部围死,一定要让敌军看见希望,否则的话,如果敌军自知没有活路,他们一定会拼死反抗。到时候这些人发起狠来,后果不堪设想!
话虽如此,但是对于当时的汉军而言,这却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案。
筑寨的命令一出,全军哗然!要知道,此时远征而来的汉军,士气和斗志均处于顶点,这要不一鼓作气去攻城,不是坐失良机吗?而且,咱们来这里是打仗的,不是来旅游的。这要是不打仗,每天耗费千金的军需消耗,谁来支付,谁给皇帝报销?
然而,面对这种种质疑,郭威不为所动,他只是平静地告诉大家:违反军令者,斩!
无奈之下,大家老老实实地放下了手中的刀剑,开始干起了水泥工匠的活,而每天的对话,也从原来的砍了多少人头,变成了今天砌了多少块砖头。
一个月后,三座大寨全部完工,而郭威没有放走周边的百姓,他也没有下达新的命令。全军唯一要干的事情,就是搬进刚刚盖好的新家,每天晒晒太阳,睡睡懒觉。
郭威似乎把战争给忘了。虽然很多人都想知道郭威这么做的目的,包括他的亲军赵匡胤,但是没有一个人敢去问。即使是皇帝刘承祐,虽然他比谁都着急,但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于是,这场好几万人的大规模野炊活动,就这样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了。当然了,汉军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为了清除这三个巨大的“毒瘤”,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李守贞突然率军杀了出来,他们拆毁了这三座大寨,然后扬长而去,继续回城死守去了。
这一下子,汉军这个恨呀!辛辛苦苦一个多月的劳动成果,就这么被付之一炬,变成一地的断瓦残垣了,这叫什么事!咱们不远万里地来这里,就是为了修筑这些东西,然后看着敌军怎么摧毁它们,最后让敌军鄙视、嘲笑自己?
汉军终于忍不住了,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全都威风凛凛地列队出寨,只要郭将军一声令下,他们能立刻冲进河中城,直接砍死李守贞!
然而,郭威的第二道命令,却彻底泼了大家一盆水,还让全军决一死战的士气彻底烟消云散。
第二道命令:再次筑寨!
至此,汉军集体爆发了空前的粗口,只恨自己才疏学浅,词汇量不够丰富!
除此之外,这些“丘八子”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郭威不让农民工回家了。原来,就是让这些人重新修寨的!
就这样,在大家无奈、痛骂的声音中,全军开始了新的劳动。以前干什么,现在继续干,谁也别想闲!只不过,在这次劳动中,所有汉军都觉得不对劲,他们也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俺们来这里,真是来打仗的吗?这场战争的主角,不更像这些勤劳质朴的农民吗?咱们来这里的目的,真不是给这些农民工当保镖的吗?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商榷。
如果说这个问题还值得商榷,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有点匪夷所思,甚至有点搞笑了。
看见汉军重新修筑营寨后,李守贞又气又恨。他就跟一只斗气的公鸡一样:只要你敢修,我就敢拆!而他的对手郭威,也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只要你敢拆,我就敢继续建!
就这样,这种拆了修、修了拆、拆了再建、建了再拆的单调工作,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多长时间呢?整整一年。
对,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就是整整一年!
最后,在这种一年多的相持战中,李守贞被耗了一个筋疲力尽、苦不堪言,而负责修筑山寨的汉军,反而养精蓄锐,杀气震天。至此,看见时机已经完全成熟,郭威立刻颁布了第三道命令,一条全新的命令!
全军攻城!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终于等到这一刻了!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当听到这道命令后,汉军是多么地振奋与喜悦!他们能够“嗷嗷叫”地冲向河中城,誓要报仇雪恨,让李守贞血债血还!
李守贞!我们来了!看看你干的好事!整整一年了,你拆了我们多少堡垒!如今,我们要拆了你的河中城,要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一天后,在三路强攻、一路放行的“围城必缺”战术下,河中城宣告攻破。李守贞也履行了自己绝不投降的诺言,城破之时,他在家中引火自焚,家属也集体自杀了。
至此,经过了一年的拉锯战,郭威用最小的代价,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现在,对于郭威的这种“修寨战术”,您看明白了吗?
要知道,如果在一年前,郭威选择强攻河中城的话,他也能够攻下来。但是,这有一个致命的前提,他需要用无数士兵宝贵的生命换取自己“一将功成”的结果,哪怕这里“万骨枯”!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样的胜利,真的能称为胜利吗?
因此,与其去主动进攻,去承担消耗,不如让敌军出城来攻,让对方来承受这个损失。哪怕只有很少的损失,但日积月累后,也足以致命。
就这样,在整整一年的对峙中,郭威用了一堆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就骗得李守贞惶惶不可终日,天天出城迎敌。而李守贞可能也知道,每次他拆除这些建筑后,他带回来的人马都会变少,有些是战死了,有些是拆迁累死了,而更多的人,则是直接逃跑了……
就这样,在双方“此消彼长”的消耗中,李守贞的人马越来越少。而在一年后,郭威用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死了这只苟延残喘的骆驼。
通过考证我们知道,在这一年多的围城战役中,赵匡胤就在郭威的身边,他完全领悟了这种克敌制胜的法宝,并在未来的多次战役中,将这一战术发扬光大,最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可见,人就是这样,只有跟比自己高明的人在一起,才能有所收获、有所长进。
可惜的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他们不愿意和老者们去聊天,认为他们之间有代沟。实际上,这是绝对错误的,老者们有一生积累下来的知识,一生沉淀下来的阅历,岂是年轻人能够轻易理解的?不跟这些知识渊博、社会经验丰富的人聊天,我们如何进步?如何变大变强?
与智者交谈,向老者学习,这就是赵匡胤成功的秘密,也是他留给我们的另外一个启示。
最后,在郭威的言传身教下,赵匡胤的能力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他从一个啥也不懂的菜鸟,终于蜕变成了一个业务骨干。当然了,在军队的这个大熔炉中,赵匡胤不仅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他还结交了一个与他年龄相仿、志同道合,并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
这个人,就是郭威的养子,赵匡胤的第二任老板——柴荣。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不要发广告,好不好?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历史从这里开始

在平定“三镇之乱”,换取了大汉王朝重新太平后,郭威班师回朝,并受到了京城百姓的热烈欢迎。
在鲜花、奖金、升职的刺激下,郭威很高兴,赵匡胤很高兴,三军也很高兴;而平定了这么一场大叛乱,大臣们很高兴,百姓们很高兴。然而,在全天下人民灿烂笑容的背后,有一个人却始终不高兴,他也没法高兴!
这个不高兴的人,就是后汉皇帝——刘承祐。
想象一下吧,当他看见郭威被大家簇拥,受尽群臣的称赞,成为万众瞩目的“巨星”的时候,谁才更像皇帝?又是谁,才是这个帝国真正的主人?
至此,这个敏感而多疑的皇帝,愤怒而无处发泄的刘承祐,他终于发了一番牢骚,讲了一些他绝对不能说的话:“郭爱卿呀,一路辛苦了,朕马上为你接风洗尘。但是,昨天晚上,朕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变成一头驴,驮着朕升了天;等朕到达天宫后,你却变成了一条龙,笔直向南方飞去了。”
如此言论,是何居心,不说自明!
虽然在史书中,当听完这番话后,郭威只是“拊掌大笑”,但是其内心的恐惧程度估计只有自己才最清楚吧。
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案了!
古往今来,但凡被君主猜疑的大臣,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是反,二是跑。当然了,根据历史的结果来看,郭威是选择了第一条路;但是,从当时的历史来看,郭威选择了第二条路。他就像三国时期的姜维一样,即便受尽委屈,哪怕逃到边疆,他也决不造反。
那么,既然方法有了,郭威要怎么逃跑呢?
无独有偶,就在此时,老邻居契丹的皇帝终于被“选举”出来了。人家新皇登基,自然要一些“份子钱”。而且在当时的帝国版图中,后汉跟契丹直接接壤,人家不用站在山坡上,就能看见后汉的繁荣城市和美丽姑娘。
在边境狼烟四起的情况下,郭威立刻率军出征。结果,等郭威风尘仆仆地赶到边境后,契丹人已经满载而归了。后来,见无仗可打,郭威只能班师回朝。殊不知,他刚刚想要动身,皇帝的第二道命令就到了:无须班师,就地驻防。
好吧,帝国擎天一柱的郭威,就这样被轰出了朝廷,跑到了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站岗。当然了,这样的后果,郭威也比谁都清楚。
自古以来,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有多大的背景,也不管你是什么能人异士,只要你离开了权力的中心,就会慢慢地被边缘化,最后走向同一个结局——完蛋,且从无例外。
这一下子,郭威彻底傻眼了,他虽然想远离那个“是非之地”,但并不想失去手中的权力。于是,在边关站岗期间,郭威无时无刻地不在想办法、想主意,希望能够与皇帝好好地交流一番,打消刘承祐对自己的所有误解。
然而,铁的事实证明,郭威是庸人自扰了,他还没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刘承祐自己就给“解决”了!
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十四日清晨,“五大遗产”中的三军总指挥杨邠,禁军指挥使史弘肇,财政大臣王章,按照正常时间去上班。结果,就在上班的广仁殿内,他们迎来了一场刀光血影,直接被数十名侍卫活活砍死了。
这一下子,天下震惊,三位托孤重臣,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于非命了。这种无大脑的纯暴力解决办法,也就刘承祐这种极品猪头才能想得出来。
当然了,当了婊子,咱们还是要立牌坊的。在残忍地诛杀了这三个大臣后,刘承祐立刻昭告天下:杨邠、史弘肇、王章等人图谋不轨,意欲谋反,所以我才诛杀了他们!
可见,自古以来,要告一个人有罪,“谋反”真是再好不过的词语了。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要知道,这三人谋反了吗?除非他们吃饱了撑的。但是,人家就是挑明了要办你,别说谋反了,就是你娶个小妾,路边吐口痰,也照办你不误。
补充一句,之所以没有顺便办了宰相苏逢吉,是因为这哥们儿是一个文人,且身体一直不好,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追随先帝去了。
至此,伴随着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戏,刘承祐第一时间收回了所有权力。然而,他依旧无法高枕无忧,因为在他的面前,还有一个巨大的隐患。
这个人,就是现在孤身在外,掌握大汉精锐部队的郭威。
要知道,这个问题,俨然变成一个千古之谜了。刘承祐到底想干什么?为什么先把郭威调离京城,然后再动手?还是说,刘承祐对自己的本领充满了自信,他就是要留下郭威,来进行一次殊死“单挑”?
不管真相如何,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因为在这个世界里,很多事情本来就说不清楚,也道不明白!
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里,真理与谬论,往往只是一念之间;成功与失败,也就仅仅一步之遥。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一场商业活动中,如果你的决策成功了,那就是英明神武的“决断”;反之,如果你的策划失败了,那就是愚蠢透顶的“武断”了。虽然成败的因素很多,但这就是人类的主观判断。因此,不管刘承祐当时是怎么想的,对于他而言,自己的这个判断也绝对“正确”!
实际上,抛开这个决策的结局不说,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刘承祐可能压根儿就不懂,当他诛杀了那三个大臣后,已经彻底改写了两个人的命运。
这其中的一人,就是郭威,因为这是在逼他造反!而另外一个人,就是他自己,因为自古权力斗争中,只能有一个胜利者,非此即彼,绝无第三个选择!
最后,铁的事实证明,刘承祐这次的判断,就是想告诉所有人:我之所以这么做,其原因就是……我就想这么做!
好吧,既然您有了这个觉悟,就别怪郭威动手了!
然而,根据历史的记录,即使被逼到了这个份儿上,郭威也没有一丁点儿造反的意思。
为了打消皇帝对自己的猜疑,郭威立刻上疏朝廷,郑重地向皇帝保证,自己决无造反之心,也决无反叛之意,他手下的将领也是拥护皇帝的,望陛下不要听信谗言,请给老臣一个解释的机会。
除此之外,郭威还自揭伤疤,他声泪俱下地写道:“自古岂有雕青天子?幸公无以我为疑。”
咱们都知道,郭威身上有一个刺青,五代十国人皆知道他叫“郭雀儿”。但是,您可能不知道,在宋朝期间,只有军卒和犯人身上才有刺青,所以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之说,跟现在的说法正好相反。
可见,为了打消皇帝对自己的顾虑,郭威已经完全不顾自己的颜面了,即使让他摇尾乞怜、哀号流涕,当着皇帝叩头谢恩、感激不尽,他也决无二话,并第一时间去执行。
然而,郭威的这番肺腑之言,却没有说到刘承祐的心坎里。相反,郭威得到了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结局!
收到郭威的奏折后,刘承祐压根儿就没看,直接给扔了。除此之外,刘承祐还再接再厉,诛杀了郭威所有的家属,以及郭威养子柴荣的所有家人!
在这场血腥的大屠杀中,郭、柴两家数百口,其中有郭威的两个儿子,柴荣的三个儿子,全部丧命!
刘承祐绝对不会想到,他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让郭威彻底绝后,也会彻底改变中国的历史,并为赵匡胤铺上了一条通往胜利的“光明大道”!
当然了,在诛杀了郭、柴两家人后,刘承祐看似断绝了郭威的后路,实际上,他也把自己的后路彻底堵死了!
“刘承祐,算你狠!老子一定要报仇,一定要让你血债血偿!”
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二十日,悲痛欲绝的郭威在滑州誓师,率领自己所有的部队南下,剑锋直指开封城!
至此,一场惊天动地、改朝换代的大戏,正式上演。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一个新的时代

得知郭威造反后,刘承祐并没有惊慌失措。因为对于他而言,这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虽然后汉的第一军事强人造反了,但是他的手上还有一张王牌,一位足以制伏郭威的王牌!这张王牌,就是后汉大将,刘知远同母异父的兄弟,镇宁军节度使——慕容彦超。
慕容彦超,年龄不详,出生地不详,发迹经历不详。我们唯一知道的是,这是一个男人,而且还是一个留下了三句壮志豪言的男人!
第一句,就是刘承祐亲自来前线犒劳他,问他有没有胜算的时候,但见慕容彦超抬头挺胸,雄赳赳、气昂昂地吼道:“臣必胜!”
听到了这句豪言后,这个年轻的皇帝长吁一口气,然后满意地走了。毕竟身为一国之君,老在前线也不是事,而且还容易让将领们分心。
可惜的是,刘承祐走得太快了,他只要稍微等一下,就能够听到慕容彦超的第二句话,第二句狂得没边的“豪言”了!
“喂(问手下),对面都是些什么人?”
想象一下吧,慕容彦超此言一出,他的部下立马集体吓傻!我的老天呀,咱们马上就要打仗了,你还不知道对手是谁,这还怎么打!
后来,当听说对面的主将,就是大汉第一猛将“郭雀儿”的时候,慕容彦超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后,在稍事平复心情后,慕容彦超就喊出了自己第三句“豪言”,也是他的最后一句“豪言”:“给我打!”
好吧,既然您发话了,我们就开打吧。但问题是,我们是真心打不过呀!
仅仅过了半个时辰,这场战斗就以闪电般的速度结束了,快到刘承祐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看见慕容彦超率军进攻,然而掉头就跑,狂跑的速度比来的时候还快。仅仅一瞬间,这位仁兄就彻底地不知所踪了。
从此之后,刘承祐再也没看见过这个人。
当然了,刘承祐的一生,也即将凄惨地落幕了。
两天后,即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郭威率军攻陷了开封城。城破之时,刘承祐率领残兵败将逃了出来。结果在开封北郊一个叫赵村的地方,这位皇帝刚刚躲进一个村民屋中,都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个侍卫就走了过来,一刀下去,然后拿着刘承祐的人头请赏去了……
当看见刘承祐的人头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落在了郭威身上。对于他们而言,该做的事情已经做了,该办的人也死了,而接下来该干的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了:改朝换代,让这个天下从此都姓“郭”!
殊不知,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郭威却死活不干。除此之外,他还干了一件更加“过分”的事情。
十一月二十三日,郭威只身入宫,去给李太后请安去了!
要知道,反贼给太后请安,而且还是给自己灭门之祸的仇人请安,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川雨2015 2015-06-01 11:28:17
M
-----------------------------
3q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当然了,郭威如何阐述自己的“难处”,李太后如何痛骂自己的儿子丧尽天良,说自己教子无方,导致郭威全家死光光的事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在这次会面后,双方秉持着安定团结、冰释前嫌的态度,达成了三个基本共识。
第一,这个天下还姓刘。这是大汉的基本国策,不可违背,不能更改。
第二,国不可一日无君。至于让谁当皇帝,则由文武百官商议,大家举贤纳明,选择明君。一旦登基,不可随意更改。
第三,在新皇帝选出来之前,由郭威代为摄政,一切国家大事由李太后最终拍板。
天塌了!
得知这些消息后,那些造反的武将们直接疯掉了。要知道,我们这么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攀龙鳞、附凤翼”,好好地发一笔横财!如今倒好,大哥说不干就不干了,合着我们这么卖命,就是给他人做嫁衣了,自己啥好处也没有了!
至此,所有的人都一肚子怨言,他们实在想不透郭威到底要干什么。而三天后的那份诏书,更是在他们的头顶狠狠地浇了一盆凉水!
这一天,李太后“昭告”天下,文武百官已经选出了候选人,新皇帝已经诞生,他就是先帝刘知远的弟弟刘崇(登基称帝后,此人改名为“刘旻”)的儿子刘赟。此人即将入京,届时将举行登基大典。
天又塌了!
就在那些武将们面面相觑的时候,郭威又下达了另外一道命令,一条匪夷所思、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命令:三军即刻启程,北上讨伐匈奴!
缺了大德了,真是缺了大德了!要知道,我们就是从那里来的,现在又要回去,这是一个什么情况?难道说,我们这样走一趟,就是为了杀一个皇帝,得到“反贼”的头衔?这不是耍我们玩吗?
话虽如此,但是在郭威“不走,就死”的军令下,所有人只能收起自己的怨言慢吞吞地上路了。要知道,我为什么用“慢吞吞”这个词语呢,因为这支部队走得太慢了,简直比蜗牛还慢!
根据史料记载,乾祐三年(950年)十二月一日,郭威率军离开了开封城,同年十二月十六日,这支部队才慢吞吞地到达潭州城。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当这支部队从潭州杀回开封的时候,他们才走了一天半!
太慢了,走得实在是太慢了!当然了,士兵们之所以走得这么慢,除了满腹怨言外,他们都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一个问题,好好地想一想自己的前途,以及那个非常不妙的未来。
就在此时,一个姓刘的皇帝已经在上任的途中了,他走得再慢,也能够去开封城登基加冕。而等这个皇帝登基后,傻子都知道他要干什么,肯定是秋后算账,清除余孽了!
算什么账?算前朝皇帝被杀之账;清什么余孽?就是我们这些弑杀皇帝的人!
要知道,郭威有太后罩着,他有一块免死金牌,但是我们呢?我们啥也没有呀!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在开封的那些家眷们,肯定第一个倒霉!
除此之外,更让这些士兵气愤的是,作为首犯的郭威,他反而跟没事人一样,天天轻松悠闲地喝茶聊天,仿佛即将发生的一切,都跟自己无关。这个混蛋难道忘记了,当初我们起兵造反时,到底是为了谁?
就这样,在所有将领急躁不安的心情下,郭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步步把这些人逼到绝境,逼迫他们远离京城,去万里之外找什么混蛋的契丹人打仗!
最后,所有的将领彻底哗变了,他们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无论如何,也要把郭威拉下水!
就这样,乾祐三年(950年)十二月二十日,成为一个永载史册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在这个距离开封不到百里的宋州,历史上那场真真正正、原汁原味的“黄袍加身”大戏,开始正式上演!
这一天,郭威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被数万大军团团包围了,而且还听见他们异口同声地喊道:“郭将军,请当我们的皇帝!”
这句话,说出了大家一致的心声,咱们已经“同甘共苦、生死与共”了,就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今天咱们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跑不了你也蹦不走我,你想独善其身,还是省省吧!
在数万士兵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中,一个被“黄袍加身”的郭威出现在了众人面前,一个新的皇帝就此诞生!
当然了,在这数万欢呼雀跃的人群中,就有我们的主角赵匡胤。由于是郭威的贴身士兵,他一定近距离目睹了郭威如何黄袍加身,如何登基称帝的整个过程,并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即使十年之后,这个记忆,都依旧如新!
十年前与十年后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在此时此刻这场大戏中,赵匡胤只是一个跑龙套的群众演员,而在十年后的那场大戏中,他就是男一号兼导演了!
十年后的那场大戏,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改变历史进程的“陈桥兵变”。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大家早~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皇帝是怎么炼成的

宋州政变后,郭威终于成为一个统治万民的皇帝。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然而,在当时的人眼中,这却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一个根本不值一提的军事政变。
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这是中国的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什么都可能发生的时代!
首先,这是一个君臣绝义的时代!
在这个五代十国里,由于国家传位三四代就灭亡,新的国家和皇帝就跟走马灯似的玩命换。所以在这个时代里,大臣侍奉皇帝,不以忠义为原则,反而以一种打工者的心态去工作,只要你给钱,换谁当领导都无所谓。
因此,在这种心态下,臣子侍奉新的君子,并不觉得可耻,反而引以为荣。历经几个朝代而春风得意者,那真是比比皆是,比如官场“第一老油条”冯道。在这种背景下,只要你有能力跟手段,颠覆国家也就是弹指一挥间的事情,并可以轻易获得所有人的心。
那么,问题来了,郭威为什么不在杀掉刘承祐后,一举入主中原,登基称帝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则涉及这个时代另外一个奇特的背景了:这是一个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时代!
从大唐的安史之乱时期起,天下藩镇割据,自立为王,嚣张跋扈,不听调遣,天下也就此瓦解。而这个五代十国,只不过是这段历史的延续和升级而已。
在这个时代里,没有任何的宗教礼数、君臣情谊,这是一个完全以武力定胜负的时代。只要你拥有足够的力量,你就是这个世界唯一的主宰!
按照当时很流行的一句话,这个世界的本质,应该是这样子的:“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所谓的天子,就是拥有绝对军事力量的人;谁能够掌握枪,谁就是王!至于那些皇室血统的人,统统一边站!
这,就是那个时代所有人的心声。
当然了,虽然这句话没有错,然而,这里却有一个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时代里,如何控制那些强悍的部下,让他们乖乖听话,进而服从自己,则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更是每位皇帝的必修课。
试想一下,在那个兵强马壮、将骄弑主的时代里,如果郭威第一时间登基称帝,他对自己的军队以及那些听命于自己的部下,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
依赖,百分之百的依赖,且绝没有第二种心理变化。
到了那个时候,当郭威的兵马知道了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在君主心目中的地位后,他们接下来要干的事情,就是漫天要价,开始胁迫君主了。而到了那个时候,迫于各种压力,郭威唯一能干的事情,也就是妥协认栽了。
妥协认栽后的结果呢?政令不行、威严不再、人心不服,再加上反扑的刘氏家族,郭威除了死无葬身之地外,他还有第二条道路吗?所以,对于郭威而言,他必须先安抚刘氏集团,再慢慢缓解内部矛盾,最后让这些士兵想明白了,你们到底为谁而战!
所以,郭威就以北上抗击匈奴为借口,慢吞吞地带领着士兵出征,看着他们焦躁不安,看着他们狂躁不断。最后,让这些士兵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迫”自己当领袖,这才勉为其难,登基加冕。
要知道,只有这样,郭威的士兵才能恍然大悟,知道谁才是他们真正的主宰,最后在没有任何的利益驱使下,为郭威拼命,完成郭威自己的最终目的。
等于郭威让所有人签了一份“投名状”,让大家都上了自己的贼船,并且再也下不来了。
高,实在是高。
可见,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可怕;而自己创建游戏规则的人,更加让人
畏惧!
在这个方面,赵匡胤不过是一个跟随者,他并不是一个创造者。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书归正传,在宋州黄袍加身后,郭威立刻调转马头,开始率军返回开封城。至于那些契丹人,还是下回再说吧,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把那些没有干完的活,彻底干完!
在班师回朝期间,郭威没有忘记那位即将登基称帝的皇帝。为了消除这个竞争对手,他立刻派遣了700精锐骑兵去“保护”刘赟,并把他“保护”到了地狱里。
好吧,唯一的候补皇帝没有了,在这个天地之间,就剩下一个裹着黄袍的人了。
当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自知大势已去后,李太后立刻见风使舵,她对外宣布:之前的协议作废,大家随我一起磕头,拥立郭威为皇帝。
看来,这个女人也不傻。
就这样,广顺元年(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穿上了真正的龙袍,登基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开封),改元广顺,史称后周。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论功行赏,大封天下。赵匡胤被提拔为禁军东西班行首,也就是禁军部队里的一个小班长。他开始光荣地负责皇宫安全,天天排班站岗。
升官了,虽然官职不大,但大小也是一个官员了。从此之后,赵匡胤终于可以风风光光地衣锦还乡了。在家里受了什么委屈,他也可以找人出气了。毕竟他的手下,还有十几个小兵呢。
当然了,此时此刻的赵匡胤根本不知道,历史这个导演,它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让赵匡胤登上更绚丽的舞台了。
广顺三年(953年)十二月,郭威因病去世,享年50岁。由于没有子嗣(被刘承祐杀光了),唯一的养子柴荣登基称帝,史称周世宗。
当然,那位跟柴荣一起扛过枪、一起喝过酒,于战火中结交,于战斗中一起成长,关系铁得不能再铁的赵匡胤,开始了“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踏上了一条如火箭般的升迁之路。
短短三年,赵匡胤就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保安班长,晋级为滑州副指挥使,再晋级为开封府马直军使,最后晋级为禁军将领。三个步骤一气呵成,三年完成了老爹赵弘殷四十年的晋级之路。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直接把老爹拍死在了沙滩上。
当然了,自古有云: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柴荣平白无故给了赵匡胤这么多金银财宝、高官厚禄,其实原因非常简单,他就是让赵匡胤去奋勇杀敌,好好地替自己卖命!
原来,就在柴荣登基的那个月,那个后周的死敌,有“杀子之仇、夺国之恨”的北汉国主刘崇,他就率领五万铁骑,第一时间杀奔了过来!
那么,这个北汉国主刘崇,他是何许人也?那个所谓的“杀子之仇、夺国之恨”,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jerrywolf1984 2015-06-02 10:33:57
继续啊!
-----------------------------
每日一贴。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jerrywolf1984 2015-06-02 10:33:57
继续啊!
-----------------------------
每日一贴。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怎么连续发了2遍?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大话清史 2015-06-04 14:30:43
ding
-----------------------------
3q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高平之战

北汉与后周之间的这场战争,是一场早晚要打的战役。
咱们前面讲过,当郭威攻陷开封,杀了刘承祐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登基称帝,而是安抚刘氏家族,在一番大规模的海选PK后,郭威尊奉刘崇的儿子刘赟为皇帝。
得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后,刘崇心花怒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因为不费一刀一枪,他的儿子就变成了皇帝,而他自己,也变成了太上皇!
这普天之下,还有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情?
于是,这个利欲熏心、意满志昏的刘崇,第一时间打发儿子上路,唯恐夜长梦多,煮熟的鸭子飞了。
结果,面对那至高无上的皇位,刘赟跑得这叫一个快,他一路狂奔,最后直接狂奔到了阴曹地府里。
儿子无辜被郭威杀了,自己被他狠狠地涮了一顿,您要是刘崇,您也得
急眼!
被彻底涮了一把后,刘崇出奇地愤怒了。当然了,他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报仇,而是立刻抬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至少要跟仇人郭威平起平坐。
老子不当太上皇了,我也要当皇帝!
951年,在郭威称帝后,刘崇立刻颁布诏书,他不承认后周这个“伪政权”王朝,而是继续延续“后汉”的国号,建立了自己的“大汉”王朝!
可惜的是,历史就是这样搞笑和无情,为了区别刘崇和刘知远的汉朝,我们称这个汉为“北汉”。
当然了,虽然建立了一个王朝,但是刘崇自己清楚,北汉这个王朝先天不足,以自己老巢山西太原为中心,也就区区十二个州的土地。面对后周这个庞然大物(接近一百个州),这根本就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那么,如何让北汉强大起来,替自己的儿子报仇雪恨呢?
最后,无计可施、完全彷徨无助的刘崇,终于像当年石敬瑭一样,走上了一条“割让土地、丧权辱国、连接外狄”的不归路。
契丹,还得求救于契丹。虽然此时此刻,这个政权已经换了一个名字,我们应该称它为“大辽”了!
为了得到大辽的资助,刘崇立刻给辽国皇帝耶律述律写信乞援,并一再保证,当年后晋石敬瑭开出了什么条件,我也决不含糊,一律照办。
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请行册礼,告以周使田敏来,约岁输钱十万缗……
——《资治通鉴.后周纪一》
看见没有,刘崇什么条件都答应,唯独认爹这一条,绝对不行!
好吧,既然你有这样的觉悟,耶律述律也就认了,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石敬瑭那样不要脸。虽然一个“亲儿子”没了,但是多了一个“亲侄子”,这笔买卖还算划算。
就这样,大辽与后汉互通国书,结为“叔侄之国”。刘崇称辽帝为叔,自称“侄皇帝”,而辽国册封刘崇为“大汉神武”皇帝,多次资助,一起讨伐后周这个“叛逆之国”。
郭威活着的时候,刘崇虽然多次进攻,但碍于后周强大的军事力量,还是以防守为主,在依附匈奴的同时,时刻寻找着复仇的机会。
广顺三年(953年)十二月,刘崇复仇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这一年,郭威去世,柴荣登基,后周进行了一次“资源重组”。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刘崇立刻联合一直觊觎中原的契丹,集结5万大军(契丹出2万),咆哮着奔开封城而来!
至此,柴荣这位刚刚登基一个月的皇帝,面临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危机。而在这个严峻的局面下,这位刚刚31岁的年轻皇帝,却表现出来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与从容!
“朕意已决,御驾亲征,讨伐奸孽!”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woodha 2015-06-05 11:17:07
快更啊,书已经买了,但我等不及啊
-----------------------------
哈,好的,下午再更一篇。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此言一出,满朝震惊,以冯道为首的那些官场老油条们,坚决反对皇帝御驾亲征。当然了,这些人给出的理由,也非常合情合理,让人无懈可击。
首先,王朝交替的时候,正是最敏感的时期。这个时候皇帝出京,很容易使人心动摇、社稷不稳,因此不宜御驾亲征。
其次,五代十国这个时代,是一个保全自己、君臣无义、有奶便是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那些卖主求荣、临阵倒戈的事情,简直比比皆是。要是皇帝御驾亲征后,万一遭到了大臣反叛,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最后,冯道告诉这位年轻的皇帝,刘崇不过是一个“志大智小、色厉胆薄”的小人,收拾这样的家伙,杀鸡焉用牛刀?皇帝实在没必要御驾亲征,您只需坐镇京城,随便派一个将领迎敌即可。
当然了,冯道的这第三个意见,完全是给了皇帝一个台阶,让柴荣好就此就坡下驴。但是,冯道的前两个意见,却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摆在柴荣面前的,两个实实在在的最大隐患。
然而,即使危机重重,即便隐患不断,柴荣还是不改自己的初衷,他还是执意坚持自己的意见:“朕意已决,御驾亲征,讨伐奸孽!”
您这是怎么了,是吃了什么秤砣,怎么就这么死心不改呢?
原来,这个原因非常简单,对于这位刚刚登基的皇帝而言,他比谁都清楚明白:谁,才是他真正的敌人!
这个不共戴天的死敌,不是那个姓刘的窝囊废,而是这满朝的文武百官!
要知道,就在一个月前,这些人还臣服在郭威的脚下,但是仅仅过了一个月,这些人却要跪拜一个没有一丝一毫威望和军功的人,这让他们情何以堪,怎么不会满肚怨言。
对于柴荣而言,由于自己资历尚浅,没有一个将领愿意听命于他,柴荣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自己的威望,只有这样,他才能威慑群臣,让这些家伙听命于自己!
然而,这个矛盾点也正在于此。
要知道,“威望”这个玩意儿,是这个世界上最神奇的东西,它没法用钱去买,更不能用刀子去恐吓、去征服;唯一获得“威望”的办法,就是干别人不能干的事情,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情,并获得空前的成功,让所有的人都彻底信服自己!
因此,为了威望,亲手击败北汉这个强敌,让所有人都信服、崇拜自己,才是柴荣御驾亲征的根本原因!
就这样,在这群老家伙不屑或者是鄙视的聒噪声中,柴荣带着自己一大批刚刚提拔的青年将领,毅然决然地御驾亲征了。
在这些年轻的将领中,就包括本书的主人公——赵匡胤;而他们开赴的决战地点,就是泽州境内的高平县(今山西高平)。
在这里,后周与北汉展开了一场大战,史称“高平之战”。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初露锋芒

由于周世宗柴荣亲自督战,所以在战争的初始阶段,后周的军队还是很有优势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北汉的部队抵挡住了后周的进攻,再加上契丹骑兵的突然出现,他们将战局慢慢地扭转了过来。
虽然失去了先机,但是后周的部队并没有处于劣势,最差也是一个“五五开”的局面。然而,就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后周军中却突然传出了一声声“万岁”的怒吼,直接让后周皇帝柴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更无法释怀!
原来,发出这一声声“万岁”的后周军,不是在向皇帝柴荣呼叫求援,而是在向北汉的皇帝欢舞雀跃,请求这位新主的赦免!
投降了!后周的部队投降了!刚刚受到一点点的挫折,后周指挥使樊爱能、何徽,就临阵退缩,直接率领右路军投降了!
在目睹了右路军全线崩溃后,柴荣欲哭无泪,自己的那点儿威望,那点儿 军功,是多么地渺小和可怜。这就是五代十国的“特色”,士兵只会效忠真正的皇帝,而不会效忠一个乳臭味干的小屁孩。
此时的柴荣,就是那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右路大军已经全线崩溃了,后周士气完全受损。更可怕的是,由于右翼的临阵倒戈,柴荣已经完全暴露在了敌人的火力之下。他已经能看见敌人手中明晃晃的刀剑,以及那些对着自己的贪婪眼神!
失败了,大军彻底失败了,对于柴荣而言,自己寸功未立,还变成了一个金灿灿的猪头,如果现在不撤退的话,自己就将变成敌人下半辈子的“本钱”了。也许,柴荣身边那些现在还“誓死效忠”的将领们,他们已经打算这么干了!
好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暂时撤退吧……
殊不知,就在这个时候,柴荣身边的一个年轻将领却大喊道:“国家生死存亡,就在于此!主上如此危险,我等岂能不卖命!”
说完,这个年轻将领挥舞着一根盘龙棍,率领自己麾下的1000铁骑,就这样杀奔了出来!
这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赵匡胤!
由于赵匡胤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他麾下的将士无不勇气倍增,拼死决战。一时间,这1000骑兵如入无人之境,左右厮杀,数万敌军无人敢挡,无人敢阻,皆无可奈何。
看见本方出了这么一个“猛男”后,后周士气为之大振,大家皆奋勇杀敌,开始了潮水般的逆袭!
根据史书记载,这位杀红了眼的赵匡胤,突破了层层的重围,直接杀到了北汉皇帝刘崇那里。
虽然此时此刻,在经过了一番殊死搏杀后,赵匡胤的身边只有区区五十个骑兵,而且他的左臂还挂了彩。但是,整个战场的人都看见了,面对这五十个残兵败将,北汉的主营在缓缓地后退!
没有比这更让人泄气的事情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北汉的皇帝刘崇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大家,自己就是一个怕死的软蛋!面对这孤身闯营,已经九死一生的赵匡胤,这个胆小鬼的第一反应是:先逃,后战。
至此,北汉军的士气跌倒了冰点。就跟先前的后周大军一样,新一轮的“万岁”之声开始响彻云霄、振聋发聩。只不过,这次喊“万岁”的人,则是不愿意效忠“软蛋”的北汉部队。
当然了,对于自己部队的这种表现,深知“游戏规则”的刘崇也毫无办法,他只能率领自己的残兵败将,不甘心地撤退了。
刘崇撤退后,柴荣也鸣金收兵了。毕竟今天是险胜,而且归师勿掩、穷寇勿追,把兔子逼急了,它还会咬人呢,何况还有契丹这只大藏獒!
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就在赵匡胤殊死血战的时候,那些契丹人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不来参战呢?
原来,这都是刘崇自己“作死”的结果。
在第一轮的“万岁”之声后,刘崇觉得自己俨然已经大获全胜了,再让契丹人“出力分红”,这笔买卖就太不划算了。于是,刘崇信心满满地告诉契丹人:“战争已经结束了,你们契丹人可以休息了,那里有一个山坡,你们去那里睡觉观战吧。”
结果呢,就在这个山坡上,契丹人就这样默默地看着,看着一支部队突破北汉大军的层层包围,看着北汉大营的节节后退。最后,在听完了新一轮的“万岁”之声,在目睹北汉部队的全线溃败后,这些契丹人就点齐了人马,人家偷偷摸摸地回国去了。
“不作死,就不会死”,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至此,这场在历史上并不起眼、仅仅持续了一天的高平之战,就以后周的险胜、北汉的惨败而告终。
刘崇经历了这么一场惨败后,他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结果呢,刘崇越想越愤怒,越想越生气,就这么憋屈死了。
乾祐九年,即公元956年,北汉开国皇帝刘崇驾崩,葬于交城北山,庙号世祖。同年,其子刘承钧即位,改名为刘钧,史称北汉睿宗。
至此,刘崇与郭威那点恩怨,终于都尘归尘、土归土,到那个世界里算去了。
当然了,一场高平之战,导致了一位君主的驾崩,这绝对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然而,对于这场战争本身的意义以及对五代十国的影响,已经不是史学家讨论的范围了。
因为,这场战争对一个人的意义,以及对中国未来三百多年的影响,要比这些大得多得多!根据《宋史》记载:高平之战,乃太祖皇帝肇基之始!
此时此刻,由于在高平一战成名,赵匡胤得到了柴荣的恩宠,他一举成为周世宗的心腹爱将,还在后周的军中,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并最终成为一颗最璀璨夺目的将星!
由于成为所有人的焦点,无数的人都慕名而来,这些人包括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等。
这些人将成为赵匡胤的左膀右臂,组成一个“义社十兄弟”的集团,与他一起南征北战,统一天下。并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让“大哥”黄袍加身,成为一个国家的开国之君!
至此,在这个历史的长河里,这位刚刚年满28岁的赵匡胤,他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机遇,获得了足够的力量。他即将展翅高飞,开始创造自己波澜壮阔、叱咤风云的一生了!
那么,在后周世宗柴荣的统治下,赵匡胤又将干出什么样的事情,立下哪些奇功呢?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今晚看球,明天再更。

楼主:京城说书匠

字数:43012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5-20 23:51:00

更新时间:2019-07-21 16:21:00

评论数:11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