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长篇连载:宋朝果然很有料

长篇连载:宋朝果然很有料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大话清史 2015-06-25 15:09:40
楼主,更新的有点少偶
-----------------------------
别急,慢慢来。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扬州之战

该篇说有敏感词,死活发布上来,晕!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班师回朝

负责守城的后唐大将刘仁赡,他绝对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整整半年了,任凭后周军四面围攻、用尽办法,刘仁赡依旧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奋战、去搏杀,并在这个血雨腥风的海洋中,誓死保卫寿州这艘千疮百孔的小船。
就这样,在南唐军顽强的防守下,战争由寒冬(十一月开战)进入温暖的春天,并且,战争局势越发有利地向着南唐军方面发展了。
原来,进入了四五月,由于天气变暖,南方开始频繁下雨,各地水位骤然突变。在这种水位暴涨的情况下,南唐的巨大战舰开始纵横驰骋。它们如猛虎归山、蛟龙入海一般,开始频繁地攻击后周大营,并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
与此同时,由于水位暴涨,南方道路泥泞不堪,后周的补给遇到了巨大的考验。各种军需、粮草运不上来,后周军的士气开始狂跌。
在这种背景下,柴荣只能留下一部分士兵继续围城,而他则亲率大军,开始北还。当然了,即使不下雨,柴荣也必须回去了,毕竟他是一国之君,不能天天御驾亲征。除了战争之外,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这位皇帝来办。
回去之后,柴荣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垦荒地,增加国家的粮食产量。
在当时,由于战乱不断,产生了很多的无主荒地。因此柴荣规定:无论是谁,只要在这些土地上开垦,得到的所有收成,全部归自己所有。如果田主三年内回来了,归还一部分土地;五年内回来,归还三分之一的土地;五年后回来,则田契无效,土地归开垦者所有。
除此之外,如果田主是为了躲避契丹,则要另当别论重新计算了。因此柴荣还规定:如果是因躲避契丹而荒废的土地,田主五年内归来,归还三分之二土地;田主十年内归来,归还一半土地;田主十年后归来,则田契无效,土地归开垦者所有。
要知道,土地乃国家之根本;粮食,则是国家基本之财富。所以毫不夸张地说,柴荣仅此一项,即救活无数百姓,堪称普度众生,功德无量也。
除了整理田赋,增加国家赋税外,柴荣在其他的方面也丝毫没有任何怠慢。比如说,他请王朴颁布历法,制定《显德钦天历》,取代了先前杂乱无章的各种历法。还比如说,柴荣命群臣制定《大周刑统》,不仅让人民有法可依,还给那些贪官污吏、社会蛀虫们予以警示。柴荣还下令搜集民间的各种珍贵书籍,保护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修编历史,重新记录了这段混乱不堪的历史。
对柴荣做的这些利国利民的事情,我就不一一陈述了,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这些政策当中,柴荣还干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要知道,这件事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不仅将改写后周与南唐的军事对比,甚至能够彻底改写中国的历史!
好吧,这件事情以后再说。咱们现在要说的是,自古以来,打了胜仗以后,我们都要干一件事情,一件迫在眉睫、必须要干的事情:论功行赏。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七月二十六日,赵匡胤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终于获得了回报。这一天,柴荣加封赵匡胤为殿前都指挥使,让他连升三级。不久,又加封为定国军节度使。
要知道,对于赵匡胤而言,这次任命非同一般。他之前的身份是殿前督虞侯,就是一个中级的将领。而经过这次升迁后,赵匡胤一跃成为禁军中的高级将领,他不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角色,而是一颗璀璨夺目的将星了。
除此之外,经过了这次人事变迁后,赵匡胤不仅让家族增光添容,而且他距离那号称“能够当天子”的殿前都检点一职,仅仅差一个等级了。
那么,这个集恩宠于一身、位高权重的赵匡胤,又将干一些什么事情呢?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不爱吃螃蟹d 2015-06-26 08:19:26
小皮鞭抽起来!快更
-----------------------------
已更。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攻破寿州城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到了显德四年(957年)三月。虽然此时此刻,柴荣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办完,他还要发布很多的利民政策,然而,前线战事的频繁告急,终于让这位皇帝坐不住了,他只能御驾亲征,二次征讨寿州城了。
原来,逼迫皇帝御驾亲征、把前线搞得一团糟的人,正是郭威的外甥,柴荣当年的皇位最大的竞争对手——李重进。
李重进,祖籍山西太原,周太祖之甥,福庆长公主之子。由于战功显赫,令敌人闻风丧胆,且因长得比较黑,因此他从敌人那里,得到了一个光荣的称号——黑大王!
咱们前面讲过,由于当年刘承祐的“斩草除根”政策,导致郭威没有了子嗣,他只能选择一个外姓的人来继承自己的皇位了。
因此在当时,身为养子的柴荣和身为外甥的李重进,都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然而,在仔细分析了这两位的性格特点后,郭威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就把皇位传给了柴荣,而没有传给这个本家亲戚。
这次南方混乱的战局,则再次证明了郭威当年的选择,这绝对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决定。
原因非常简单,虽然李重进勇不可当、武艺高强,在那个以“武”论天下的时代里,他确实比柴荣有威望得多,然而,他有两个致命的弱点,令他与皇位失之交臂,并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这两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愚蠢,以及更加愚蠢!
要知道,柴荣班师回朝后,他留下的只是牵制、骚扰南唐军的任务,并没有让李重进攻占寿州城。然而,为了聚集兵力,完成自己的丰功伟绩,李重进毅然决然地下令收编扬州、泰州、滁州等地的兵力,集结全部军队攻城。
没有比这更烂的棋局了。后周军的战略主动放弃,不仅让先前浴血奋战的城市都回到了南唐的手中,增加了未来攻陷寿州城的难度,还让南唐军以这些城市为据点,轻而易举地形成了一个包围后周军的蜘蛛网。
至此,柴荣先前辛辛苦苦建立的优势,就被这个笨蛋搞得荡然无存了。
除此之外,在管理地方上,李重进那“只知兵、不惜民”的五代十国劣根性,也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淮河围城期间,李重进一直把这片土地当成战区,而不是自己的国土;这里的百姓,也不是自己的家人,而是自己的“钱袋子”。
因此,在这种思想下,李重进纵兵杀烧抢掠、无恶不作,他一丝不苟地维持了五代十国部队的一贯作风。
于是,对于这支队伍,南唐的那些百姓们展开了激烈抵抗。
最后,李重进的部队彻底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别说攻城略地了,如果他能够顺利上岸,都要阿弥陀佛、菩萨保佑了。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眼瞅着江北战局越来越乱,乱到即将无法收拾的地步后,柴荣终于坐不住了,他第二次御驾亲征,来给李重进擦屁股,收拾这个该死的烂局。
与此同时,南唐李璟再次拜弟弟李景达为将,命他统率五万大军,准备与柴荣决一死战!
李景达挥师北上后,第一时间坐镇濠州城,与寿州城遥相呼应,战略上呈掎角之势。随后,他召集朱元等猛将,全都集结于濠州城待命。
朱元,南唐真正的猛将。在柴荣回国、李重进聚集兵力时,朱元奉命北上救援,他一口气收复了舒州、和州,驻军紫金山,对后周部队形成了包围之势。
除此之外,在鼓舞士气方面,朱元善待士卒,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他还擅长激情讲演,每次打仗前,直说得慷慨激昂,士卒泪流满面,皆有效死
之意。
可见,这个朱元是一个有勇有谋的狠角色,他绝对是后周的一个死敌。
对于这个世之猛将朱元,李景达选择了废其武功,因为他给了朱元一个任务:修长城。
对,就是修长城,史称南长城。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就能知道南唐李景达的本事了,这充分证明了他大无畏的娱乐精神,还有其搞笑大众的优良品质。
重用此等人才,南唐焉能不败!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看见敌军开始修筑长城后,柴荣就跟发了善心一样,不闻不问。
当然了,柴荣这种“不管”的局面,也没有维持多久。等这些南唐大兵们修了几十公里,眼看就要连接上寿州城的时候,柴荣突然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他不仅一举摧毁了这条长城,还顺便砍杀了5000多名南唐的临时工人。
在这一片废墟残垣中,李景达终于明白了,老子再也不当“范杞良”了,老子要学那三国时期的“美周郎”,指挥我那强大的水军,彻底摧毁这些后周敌虏,让他们全都灰飞烟灭。
殊不知,等李景达率军进入淮河时,他才惊讶地发现,什么叫做“天外有天”,什么又叫做“船外有船”!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不爱吃螃蟹d 2015-06-28 08:43:11
铺 历史 够昂
-----------------------------
啥意思。。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minxiazhang2014 2015-06-29 09:20:21
看看很有意思
-----------------------------
那就多多支持啦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原来,如今统治这片水域的人,已经不再是南唐的水军,而是一支更加强大的部队了。他们就是柴荣一手创建的后周水军。
要知道,柴荣是一个非常善于总结经验的人,在上一次的战争中,柴荣就发现了自己部队的不足,深感没有水军的弊端。对于他而言,一支没有水军的后周军,就如同一个瘸子跟健康人摔跤一样,这让他情何以堪?
然而,北人骑马,南人操舟,这是自古不变的规律。让后周这群旱鸭子去操舟划船,那可是难如登天。
当然,这个道理也不尽然。遥想当年,关羽这个山西汉子,还不是在荆州训练水军,讨伐中原?未来的岁月里,朱元璋手下那帮渔民兄弟,还不是纵马驰骋,把蒙古铁骑打了一个惨败?可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何况还是这么一个年轻气盛、永不服输的皇帝!
回到都城后,柴荣就下令组建水军,他在汴河边上设立了造船厂赶造战
船,并命令南唐降将日夜操练。于是,在柴荣第二次御驾亲征的时候,后周就拥有了一支水军,一支比南唐更加强大的水军部队!
至此,在后周强大的水军面前,南唐水军全线溃败,他们仓皇地沿淮河逃窜。而面对这些逃跑的敌军,柴荣下令全军分三路追击。一路沿淮河水路穷追,一路沿着淮河北岸追击,一路沿淮河南岸追赶。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一口气追了两百余里,让南唐军队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被杀死、淹死者甚多,投降者更是不计其数。
根据《册府元龟》记载:此战过后,南唐损失了4万大军。主帅李景达更是一路南逃,直接逃到了皇帝哥哥那里。
显德四年(957年)三月三日,在消灭了南唐水军后,柴荣亲自披挂上阵,剑锋直指紫金山,他要讨伐南唐猛将朱元,彻底消除这个该死的堡垒,再次将寿州城孤立起来。
这一重要战役的后周主将,就是刚刚升官发财、准备报效皇恩的赵匡胤。
事实证明,赵匡胤绝对对得起这份信任。在皇帝亲临战场,在所有人的目光中,赵匡胤好好地给他们表演了一番,并且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谁,才是后周第一猛将!又是谁,配得上这天下第一的头衔!
史书记载,仅仅用了一个下午,赵匡胤就击破了朱元坚不可摧的堡垒。当天晚上,朱元,这位南唐首屈一指的猛将,自知大势已去,率领剩下的士兵投降了。
仅仅过了两天,南唐准备了将近半年的寿州援军,就被后周全部清剿,全军覆没了。
目睹了这一切后,寿州城守兵彻底绝望了。刘仁赡伤心欲绝、急火攻心,一下子晕倒了。当天晚上,在刘仁赡昏迷之际,他的手下就把他出卖了。这些人抬着刘仁赡,直奔后周大营,他们开城投降了。
据史料记载,柴荣看见这位猛将后,并没有难为刘仁赡,而是对他加官晋爵,封他为太尉兼中书令、太平军节度使,想让他替后周卖命。然而,对于这些官职,刘仁赡只是微微一笑,他保留了一个军人最后的尊严,直到病死也没有变节……
随着刘仁赡的死去,其他将领的投降,南唐最重要的门户、军事重镇寿州城,在顽强抵抗了一年零四个月后,宣告失守。
至此,不管李璟同意不同意,他的江北地区从此再也无险可守了,而这个中原的版图,即将被重新规划!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三征南唐

显德四年(957年)四月一日,在攻陷了寿州城后,柴荣却没有乘胜追击,他反而班师回朝,率军返回了开封城。
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机遇,柴荣说放弃就放弃了,这让后周所有人都十分费解。然而,只有柴荣自己心知肚明,他必须得回国了,要不然的话,自己的后院就该着火了。
原来,在这场战争中,那个该死的李璟,运用自己先进的航海技术,派使者从“山东半岛”跑到了“辽东半岛”,并跟北汉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此时此刻的柴荣,他已经变成‘曹操’了,咱哥俩要是再不联手,就得一块玩儿完了!”
“您说得对!”
于是,在响应了李璟的号召后,刘钧意欲联合大辽,一起讨伐后周。一时间,汉辽联军在边境上云集,战争的恐怖阴影,迅速笼罩了整个后周帝国。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柴荣有意南下称雄,但是在契丹人的威胁下,他也只能撤回后院去砌墙了。而在柴荣撤兵后,南唐上下举国欢庆道:“虽然咱们的君主屁本事没有,但是这外交能力,还是能数一数二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后周全线撤退,皇帝真牛!”
殊不知,仅仅过了一个月,南唐人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而之前的那张牛皮,也被他们彻底吹破了。
其实,南唐百姓也没啥好抱怨的,因为这个问题的根结,不在南唐,也不在北汉,而是在契丹。
铁的事实证明,如果让这位大辽“千古一帝”耶律述律讲信用、靠得住,母猪何止能上树,简直都能在天上飞了!
在讨伐后周期间,这位皇帝派了一些部队,意思一下之后就撤兵了。而当契丹人撤退后,在一顿骂街声中,刘钧也不甘心地撤兵了。
就这样,在目睹了敌人稀里糊涂地来、稀里糊涂地回去后,后周解除了一场军事危机。而那位永不消停的周世宗,他又可以干正事了!
显德四年(957年)十月十六日,在休息了半年后,柴荣再度御驾亲征。他亲率10万精兵,第三次讨伐南唐。
由于南唐失去了寿州城,导致江北一带根本无险可守,在后周大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下,南唐各地频频告急。仅用时两天,后周大军就攻陷了濠州城。
濠州失守后,泗州守军见大势已去,乞书投降了。而班师泗州后,柴荣以这里的泗水为起点,命令大军沿三路齐头并进——赵匡胤率军沿淮河南岸,周世宗率军沿淮河北岸,所有战舰沿淮河东下,剑锋直指军事重镇——楚州城。
同年十月十八日,在一番浴血奋战后,赵匡胤一马当先,率众进城,并在楚州城的城门上,悬挂上了后周的旗帜。
至此,淮河以北的土地上,南唐的势力被连根拔起,再无一兵一卒。
次年,即显德五年(958年)三月,在接连攻陷海州、长洲、扬州等地后,柴荣突破了淮河,冲出了江北。他率军浩浩荡荡地南下,终于看见了那条浩瀚无边、只能在梦中看见的长江!
当面对这条盼望已久的长江时,我真的不知道,这位皇帝到底在想些什么,他接下来要怎么做。
在柴荣之前,有多少曾经不可一世的英雄豪杰们,率领着自己的千军万马来到这里——突破这条长河,就能统一这个天下,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千秋
霸业。
然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君不见南北朝时期的苻坚吗?他在这里灰头土脸,输掉了自己的一切;还有那文韬武略的曹阿瞒,终其一生,这里都是他刻骨铭心的梦魇……
就在柴荣思索着是否乘胜追击,一举渡过长江、夺取整个南唐的时候,那个南唐君主李璟,给出了一个完美的答案。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wozhuanle 2015-06-30 17:12:00
樓主快回來啊,急死我了
-----------------------------
哈,明天再更了。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三千物语 2015-06-30 17:36:58
马克一下
-----------------------------
多谢马克。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李璟投降
显德五年(958年)三月初十,李璟呈上了降书顺表,他彻底服软了。
为了表示自己投降的诚意,李璟一共开出了三个条件:
第一,南唐割让十四个州求和,其中包括极其重要的庐州、舒州、黄州和蕲州。
庐州,就是今天的安徽合肥;舒州,今天安徽省安庆市(南京城最重要的门户)的前身;黄州,今天的湖北黄冈;蕲州,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但是从北周到清初,那里都是江西省重要的行政中心,即省会。
连这些重要的地方都不要了,可见,南唐真是彻底臣服了。
第二,两国以长江为界,南唐岁贡称臣,每年进贡后周银10万缗、绢10万匹、钱10万贯、茶叶50万斤、米粮10万石。
第三,李璟去帝号,改称“唐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去南唐年号,从此改用后周纪年。
以上种种条件,在柴荣确认点头签字后,即可画押生效。
至此,后周与南唐长达三年的淮南争夺战,最终以“南唐称臣、后周称霸”而落下了帷幕。
此战过后,后周帝国一口气吞并了南唐16州、60县、226574户,折合人口230多万人。至此,后周总人口突破1000万,成为当时中国最强的一个国。
除此之外,后周在获得大片的土地、人口以及这片土地的丰硕物产后,它还彻底打破了尘封数十年的南北均衡势力,并且重新划分了中国的版图。
在这场战争前,南唐还是中国最强的一个国,此战过后,南唐一下子失去了一半的领土。这个昔日以帝国自居、自命不凡的南方强国,直接变成了一个战战兢兢、仰人鼻息的附属之国了。
得到了这么一个满意的结果后,周世宗满意地班师回朝了。当然了,他也必须要走了,因为他的后院又着火了。
只不过,这一次的着火,并不是敌国外患,而是祸起萧墙。
就在这一年,柴荣最得意的手下王朴,突然辞世了,享年53岁。
王朴是活活累死的,柴荣在前线打仗时,王朴做好了“萧何”的本职工作,他坐镇后方,安抚百姓,筹集粮饷,把各地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王朴的亲力亲为、统筹安排,柴荣在前线根本待不了一天,更别提安心打仗了。
据史料记载,在巡察漕运的时候,王朴路经大臣李谷的家,于是登门拜访,跟这个李谷谈了起来。结果,谈着谈着,王朴就突然晕倒在地了,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
对于柴荣而言,王朴的离奇逝世,对他的打击相当大,他永远不会忘记王朴的《平边策》,以及他对大周王朝的所有贡献。
在王朴的葬礼上,柴荣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亲自过来吊唁,并扑在王朴的棺材上号啕大哭。
盖棺定论一下吧:纵观王朴的一生,虽然他的人生就像一颗流星,匆匆划过,且不留下任何痕迹,但是,这依旧无法掩盖他绚烂夺目的光彩。他的人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言简意赅的道理:只要奋斗过,努力过,自己干的事情,不管多大、多小,都可以成为永恒。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在这个葬礼上,有一个痛哭流涕的小孩,他名叫王侁,是王朴的小儿子。后来,出于爱屋及乌心理,不管是之前的柴荣,还是后来的赵匡胤,都对这个孩子恩宠有加,并让他位高权重,成为了一名高级官员。
殊不知,这个孩子,不仅辜负了两代皇恩,而且还因为自己的一句胡言乱语,害死了一位国之猛将,造成了北宋时期最大的一次忠良之殇。
这位为国而殇的一代名将,在历史上有一个并不出众的名字——刘重贵。而他那个永载史册、光耀万世的名字,咱们以后再说!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腾跃皓 2015-07-01 19:14:06
收藏。
-----------------------------
3q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书归正传,虽然王朴这个“死者”,可以“长已矣”了,但是对于柴荣这个“生者”,他却不能“常戚戚”。毕竟他是一个国家的皇帝,这个帝国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来处理,他不可能一直这样沉沦下去。
当然了,对于柴荣而言,这个帝国最大的问题,还是北方的那个隐患——契丹。
这些蛮夷小民、化外野人,趁我南下之际,屡次犯境,杀我臣民,夺我百姓,你当我中原无人不成!
开战,不信我中原无人!让你们彻底领教我的厉害!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柴荣放弃了《平边策》中“先南后北”的平定顺序,开始背道而驰,非要讨伐契丹呢?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商榷。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讨伐契丹

显德六年(959年)三月二十八日,后周皇帝柴荣,再次披上自己的铠甲,然后颁布诏书:“倾全国之力,讨伐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
种种迹象表明,柴荣这次出兵,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首先,南方已平,柴荣再无后顾之忧。
咱们前面讲过,自从高平一战后,后周就跟大辽打了一个死结。再加上死敌北汉的一顿搅和,只要一有机会,北汉就会联合契丹犯境。他们就跟街头摆摊的小贩似的,天天吵得你不得安生,而且还时不时杀你的人、抢你的货,甚至还集结起来,发重兵攻打中原的重要城镇。
对于契丹的这种挑衅行为,周世宗的国策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老子先忍,等收拾了南唐再说。
如今,在一番大规模的南下用兵后,南唐已经臣服了。虽然还没有彻底征服这个国家,但是柴荣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他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开始解决北方的疆域问题了。
其次,收复燕云,则是柴荣,也是每一个中华子女的最终使命!
当“儿皇帝”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交给契丹的时候,就等于把长城拱手相让了。失去了长城的保护,中原地区便直接暴露在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了。这个后果不堪设想,没有长城保护的王朝,它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不管是现在的后周,还是未来的大宋,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向北!向北!不胜不归!收复我中原王朝赖以生存的燕云十六州,重新抢回那条生命防线,成为每一个王朝子民的使命。
所以,为了这条生命防线,即使今年柴荣不出兵,未来也得干!因为,这不是时间问题,而是原则问题,早晚得解决。
而此时此刻的辽国,正好出现了一个极品皇帝,现在不打,更待何时!
这位辽国的皇帝,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三绝睡王”耶律述律,汉名叫作耶律璟。
有的时候,历史就是这样荒诞不经,后周王朝的两个强大的邻居,一个契丹,一个南唐,他们的皇帝居然都叫“璟”,而且秉性一模一样,都是历史上少有的昏君。
殊不知,耶律述律这个“昏君”的头衔后面,还应该加上两个字——“暴帝”。
要知道,李璟昏庸无道的表现,无非就是不理朝政,追求自己的艺术修养罢了;而这位耶律璟同志,就劲爆无比了,人家号称有三绝,即“喝酒,睡觉,打猎”。
喝酒,就要玩儿命地喝,一口气喝他九天九夜(最高纪录),方才罢休;
睡觉,就要玩儿命地睡,有时间就睡,没时间制造时间也要睡;
打猎,就要玩儿命地打,不分昼夜、不分季节、不分牲畜地打,把一个山里的动物打绝了,咱们换一个山头继续干!
综上所述,这就是一个不要命的疯子。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三千物语 2015-07-02 14:07:59
今天没有了?
-----------------------------
嗯,明天啦,得。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comeonplay 2015-07-02 16:02:25
写赵的战功也太吹了吧,他的敌人都是猪吗,不懂得用箭。都过了护城河到了城下了,几排箭过去就能把他灭了,还跟他单挑,比猪还猪。
-----------------------------
照你说,三英战吕布,还干嘛这么麻烦啊,直接一排箭过去结果了事。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lsyyyxs 2015-07-03 08:26:48
宋朝果然很有料
-----------------------------
:)
楼主:京城说书匠  时间:2019-07-21 16:21:00
当然了,如果耶律述律只是“喝酒,睡觉,打猎”的话,他也不会得到这个“暴帝”的头衔。人家最大的本事,就是喜欢杀人,并以此为乐。
这个耶律述律到底多喜欢杀人呢?看看《辽史》对他的记载,您就会彻底地清楚明白了:
应历十三年正月,杀兽人海里。三月,杀鹿人弥里吉,枭其首以示掌鹿者。六月,杀獐人霞马。十一月,杀彘人曷主……十四年二月,支解鹿人没答、海里等七人于野……十五年三月,虞人沙剌迭侦鹅失期,加炮烙、铁梳之刑而死……十六年九月,杀狼人褭里……十七年四月,杀鹰人敌鲁……
要知道,从应历十三年到他死,耶律璟每年都会无端杀人,每年还要刷新自己的杀人纪录。因此说他嗜杀成性、残暴不仁,一点也不过分。
辽国在这个极品皇帝的统治下,全国上下陷入一片白色的恐惧之中。朝堂之上,大臣们个个战战兢兢、人人自危。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们只能屈服于这位“睡王”,任由他胡作非为了。
当然了,后周看见了难得的机遇,这要不趁机讨伐,以后他们换了一个明君当政,已经被欺负了半个多世纪的汉族子民,岂不是将永无出头之日?
性格如火、绝不允许机会白白溜走的周世宗柴荣,立刻颁布了全国动员令,倾尽后周所有的力量,要亲征契丹,一举收复长城。
显德六年(959年)三月二十八日,柴荣率军出征,剑锋直指燕云十六州。
同年四月十六日,柴荣率军到达沧州,各路援军也先后赶到。等兵马到齐后,柴荣没有做任何休息,而是第一时间率数万大军,直接开赴契丹前线。
同年四月十七日,柴荣率军到达宁州,宁州守军王洪不敢抵抗,马上开城投降了。
同年四月二十日,在等待了两天后,后周水军赶来助阵。随后,柴荣任命韩通为陆军指挥使(陆路都部署),赵匡胤为水军指挥使(水路都部署)。后周部队水陆并进,沿京杭大运河逆流而上,兵锋直指辽国的“南京”幽都府,也就是今天的中国首都——北京。
同年四月二十二日,柴荣率军抵达幽州前哨关隘——益津关。
自古以来,益津关、瓦桥关和淤口关合称三关,是北京南面的三条重要防线,有“不下三关,难抵幽州”之说,可见这三关的重要程度。
然而,面对后周这数万大军,益津关守军一哄而散了。柴荣不费一兵一卒,益津关守军终延辉就出关投降了。
同年四月二十三日,赵匡胤率军抵达瓦桥关,结果跟益津关的情况一模一样,瓦桥关守军自知难以抵挡,也出关投降了。
同年五月一日,在后周所有援军到达后,在这种强大的威慑下,淤口关守军也出关投降了。随后,瀛洲、鄚州太守也接连呈上降书顺表,这些地方也迅速被后周接管了。
至此,在短短一个月之内,柴荣不费一兵一卒,接连收复三关三州,即: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宁州、瀛洲、鄚州。还一举收复了17县,人口18361户,彻底创造了前世未有之局,获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利!
那么,配菜吃得差不多了,该啃这块最难的骨头了!

楼主:京城说书匠

字数:43012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5-20 23:51:00

更新时间:2019-07-21 16:21:00

评论数:111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