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故国晚秋-两宋繁华往事(第一部 最爱东京)我用心写 你认真读

故国晚秋-两宋繁华往事(第一部 最爱东京)我用心写 你认真读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47)
公元1113年,完颜乌雅束病死。
经过众兄弟推举,阿骨打接任部落首领的职务。此时的完颜部落,经过几代人的杀伐征战,已经大体统一了女真各部,成为大辽东北面一股强悍的力量。
阿骨打继位,对女真来说,是石破天惊的大事件,对天祚帝则根本不值一提。头鱼宴上的不快,不过是个小插曲。事后回忆,他虽然觉得阿骨打有些英雄气,留之或许是祸害而欲除之。萧奉先劝了几句,也就放到一边了。时间不久,这事也就抛之脑后了。
不过,阿骨打擅自继位,确实不应该是小事。站在朝廷体制来说,阿骨打不受封而自立,无异于谋反。在朝臣的再三提醒下,天祚帝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派使者前往女真调查核实,主要是摸清阿骨打是否有反意。
此时的阿骨打,还没有下定决心与大辽翻脸。面对朝廷的责问,他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强忍怒火,努力陪着笑脸。他用谦恭柔顺、卑辞厚礼堵住了使者的嘴。同时,阿骨打立即向朝廷告哀,并请求朝廷赐封。
这虽是惯例,却也是投石问路。头鱼宴上,阿骨打虽侥幸脱身,却逆了天祚帝的龙鳞,引起了他的猜忌,到底会有怎样的后遗症还不得而知。如果天祚帝立即赐封,说明这事儿可能已经过去了,如果横加阻拦,那就情况不妙了。
天祚帝这边,在听到使者回朝后对阿骨打的美言,又收到女真的告哀书,对阿骨打的猜忌之心也就放下了。不过,他也没有立即循例赐封阿骨打。或许,是他根本没放在心上。总之,册封的事就这样搁置了下来,没了音信。
阿骨打派去的告哀使,还担负着刺探辽朝虚实的使命。他虽然已有起兵反辽之意,但还需要确切的情报来下定决心。
出使归来,使者们如实地向阿骨打报告,天祚帝治下的大辽,早已外强中干,就像一所大房子,外面看着华丽无比,里面早已破败不堪、灰尘满地,支撑房子的大椽上长满了白蚁。一句话,大辽早已腐朽,不堪一击了。
阿骨打听完,热血沸腾,仰天大笑。
万事俱备,就等一个借口而已。
拖延一年后,公元1114年6月,天祚帝终于派使臣到完颜部,按例赐予阿骨打节度使的职务。辽国使节依然是天朝上国的派头,颐气指使、吃拿卡要,把女真人惹得怒火中烧。眼见民心士气可用,阿骨打终于下定决心,厉兵秣马,准备起事了。
行文至此,或许有人会问,阿骨打如此英雄、如此处心积虑,难道大辽就无人识得?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47)
公元1113年,完颜乌雅束病死。
经过众兄弟推举,阿骨打接任部落首领的职务。此时的完颜部落,经过几代人的杀伐征战,已经大体统一了女真各部,成为大辽东北面一股强悍的力量。
阿骨打继位,对女真来说,是石破天惊的大事件,对天祚帝则根本不值一提。头鱼宴上的不快,不过是个小插曲。事后回忆,他虽然觉得阿骨打有些英雄气,留之或许是祸害而欲除之。萧奉先劝了几句,也就放到一边了。时间不久,这事也就抛之脑后了。
不过,阿骨打擅自继位,确实不应该是小事。站在朝廷体制来说,阿骨打不受封而自立,无异于谋反。在朝臣的再三提醒下,天祚帝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他派使者前往女真调查核实,主要是摸清阿骨打是否有反意。
此时的阿骨打,还没有下定决心与大辽翻脸。面对朝廷的责问,他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强忍怒火,努力陪着笑脸。他用谦恭柔顺、卑辞厚礼堵住了使者的嘴。同时,阿骨打立即向朝廷告哀,并请求朝廷赐封。
这虽是惯例,却也是投石问路。头鱼宴上,阿骨打虽侥幸脱身,却逆了天祚帝的龙鳞,引起了他的猜忌,到底会有怎样的后遗症还不得而知。如果天祚帝立即赐封,说明这事儿可能已经过去了,如果横加阻拦,那就情况不妙了。
天祚帝这边,在听到使者回朝后对阿骨打的美言,又收到女真的告哀书,对阿骨打的猜忌之心也就放下了。不过,他也没有立即循例赐封阿骨打。或许,是他根本没放在心上。总之,册封的事就这样搁置了下来,没了音信。
阿骨打派去的告哀使,还担负着刺探辽朝虚实的使命。他虽然已有起兵反辽之意,但还需要确切的情报来下定决心。
出使归来,使者们如实地向阿骨打报告,天祚帝治下的大辽,早已外强中干,就像一所大房子,外面看着华丽无比,里面早已破败不堪、灰尘满地,支撑房子的大椽上长满了白蚁。一句话,大辽早已腐朽,不堪一击了。
阿骨打听完,热血沸腾,仰天大笑。
万事俱备,就等一个借口而已。
拖延一年后,公元1114年6月,天祚帝终于派使臣到完颜部,按例赐予阿骨打节度使的职务。辽国使节依然是天朝上国的派头,颐气指使、吃拿卡要,把女真人惹得怒火中烧。眼见民心士气可用,阿骨打终于下定决心,厉兵秣马,准备起事了。
行文至此,或许有人会问,阿骨打如此英雄、如此处心积虑,难道大辽就无人识得?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哈哈哈
新年快乐!
千难万难
2020终于过去了
都不知道
这一年是怎么过来的!
我还是幸运的
幸运遇见你们
是你们的大力支持
让我在最艰难的2020
还有了些小小的收获!

结束就是开始
崭新的2021
愿我们在新年里
平安 健康 幸福!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48)
当然不是。
辽国有很多人,早就看出阿骨打绝非等闲之辈。
比如,萧兀纳,这是个对天祚帝有救命之恩的人。
当年,道宗出城行猎,乙辛劝他将皇孙留在京城,意图加害。正是萧兀纳无惧无畏,力劝道宗带上皇孙,这才挫败乙辛毒计,才有了后来的天祚帝。
事后醒悟,道宗对萧兀纳非常器重,为嘉奖其忠心,封他为兰陵君王。道宗还深有感触的对身边人说,萧兀纳为人忠诚单纯,比起狄仁杰对唐室的忠心,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后来,他便特意安排萧兀纳辅佐皇孙。
正因这般渊源,时为燕王的耶律延禧,对萧兀纳特别敬重、言听计从,两人相处的非常融洽。道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又下诏将越国公主赐婚萧兀纳。越国公主,正是道宗最小的三女儿,也最得他的宠爱。
迎娶公主,这是莫大的荣耀。可是,萧兀纳却屡屡上表固辞。史书没有记载原因。推测起来,可能是他为人低调,出于自保的缘故。毕竟,备受皇帝宠幸、辅佐储君已经很招人嫉妒,再娶公主的话,恐引起更多人的忌恨。
这让道宗更加宽慰。萧兀纳此举,并非拂逆圣意,而是淡泊名利、老成持重的表现。不久,道宗下诏,任命他为南院枢密使,继而拜北府宰相。
到道宗撒手西去,萧兀纳就是留他给皇孙的辅政大臣。
这是道宗的如意算盘,可惜他失算了。
继位后的天祚帝,对萧兀纳似乎更加恭敬了。可是,除了恭敬,也就是恭敬。萧兀纳作为辅政大臣,所提出的大政方针,皇帝一律充耳不闻。这让他觉得奇怪,从言听计从到充耳不闻,这前后的反差实在太大了。
其实很简单。继位之前的耶律延禧,不过是在表演罢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迎合道宗,哄老皇帝开心。或许,对絮絮叨叨、一本正经的萧兀纳,他早就不耐烦了。
虽然烦扰,但也不能做得太过分。毕竟,天下人都知道萧兀纳救小皇孙的故事。所以,恭敬是必要的,这也是天子必须展现出来的圣德。不过,恭敬有很多种办法,比如升其官、远其人。
继位不久,天祚帝就任命萧兀纳为辽兴军节度使、赠太傅,位列三公再加上地方军政大权,足够体面了。萧兀纳心中凄苦,却也无可奈何,只好黯然离京赴任。
如果君臣就此相安无事,倒也说得过去。可是,天祚帝到底还是小气了点。萧兀纳刚离京,宫中就有小吏检举他。至于检举之事,说出来都令人好笑。小吏称,先帝在世时,萧兀纳曾在宫中借过犀牛角,现已过借期许久,却仍未归还。
天祚帝接到举报,立刻煞有其事地下诏给萧兀纳。诏书的语气虽然宽和,但意思却很清晰,萧兀纳必须给出合理解释,要能自证清白。
接到诏书,萧兀纳哭笑不得。一个无名小吏、一只犀牛角,一位朝廷重臣,这几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和物,居然被连在了一起。很显然,这是精心安排好的。事情不大,但涉及名节,虽不及论罪,但恶心人却是足够了。想来,即便是有人揣测圣意,那也确实猜对了皇帝的心思。
虽然悲愤异常,萧兀纳也不得不回奏自辩。他说,先帝在世时曾有诏命,准许他在宫中府库每日支取十万钱作为私用,但其从未取过一文,又怎么可能借犀牛角且延期不还呢?
收到萧兀纳的上奏,天祚帝很不满意。不久,便以态度不恭为由,下诏褫夺了他太傅之位,降为宁江州刺史。
或许,在天祚帝看来,这也是复仇吧。
没准,这股怨气,他憋在心里许久了。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49)
愤懑之下,萧兀纳被贬宁江州。
对他个人,这自然是人生挫折,对大辽国运,却是又一次难得的机会。前提是,天祚帝要能听进去萧兀纳的建议。
宁江州,位置在今天吉林扶余城东南,在军事上属于长春州东北路统军司管辖,是大辽与女真部落的边界地区。
对于女真人,特别是完颜部的崛起,萧兀纳一直保持着高度警觉。来到宁江州,正好给了他近距离观察女真人的机会。通过一番深入摸底,他得出明确的结论,阿骨打即将起兵叛辽。
令人揪心的是,女真反迹已显,军情如火,宁江州的防务却形同虚设。他火速上书天祚帝,请求朝廷立即固边备战、以策不虞,如能主动出击,先行发兵进剿则善莫大焉。
可惜,他的奏章石沉大海,没有激起一丝涟漪。萧兀纳仰天长叹,只好自行加强防务。他甚至希望是自己过于敏感了,判断有误。很可惜,他是对的。在得知萧兀纳上奏的消息,尤其是确认了宁江州防务空虚、只有区区八百人后,阿骨打决定先发制人。
公元1114年9月,阿骨打召集各部落勇士,正式起兵。
数日后,军队集结完毕,总数不过二千五百人。出征前,阿骨打祭告天地,誓于契丹不共戴天,决意推翻大辽。他与将士们共举誓言:同生共死、全力战斗,凡有功者,奴隶恢复自由,平民可以做官,有官职者进爵;无论亲疏,一切单凭战功而定;违背誓言者,本人及家属连坐,杀无赦。
骄傲的阿骨打,带领的似乎不是区区二千余人,而是百万雄兵。他所挑战的,似乎也不是大辽这般庞然大物,而是一个蕞尔部落。阿骨打,披上铠甲、背上弓箭、配上宝刀、跨上骏马,毅然率军出征,向着强大的大辽进军。
全族人都来为子弟兵送行。数百年来,女真人受尽了契丹人的奴役和羞辱,这次出征,积累了数代人的怒气、怨气和勇气。这样的军队,将会有怎样的战斗力呢?
阿骨打的厉兵秣马,逃不过萧兀纳的眼睛,他飞马报告朝廷。此时,天祚帝在秋捺钵所在地庆州,正忙着射鹿游猎。女真人要造反的事,他听过太多遍了,并不以为意。在大臣的反复奏报下,他才勉强下诏,派海州刺史率渤海军前往宁江州增援。
契丹与女真的战争,一触即发。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50)
辽国边境。
增援的辽军正严阵以待。带兵的辽将,曾与女真人几番交手,多次落败。以往女真军,多则千人、少则百人,这次二千五百人的军队,他见所未见,内心不免有些惶恐。
两军阵前,辽将强装镇定,拿出天朝上国的派头高声训斥,希望能威慑住阿骨打,挫其锋芒。阿骨打并不答话,弯弓搭箭,正中眉心,辽将栽落马下。主将一死,辽军溃不成军。首战告捷,阿骨打率军直扑宁江州。
萧兀纳出城迎战,最宠爱的孙儿也带在阵前。
对他来说,这是场注定失败的战斗。且不说两军兵力有差距,萧兀纳所部不过千人,女真军是其两倍有余,而且阿骨打刚刚获胜、士气正旺。尽管如此,萧兀纳必须出战,他贵为帝师、又曾位列三公,出战既是守土之责,也为捍卫大辽尊严。主帅亲自迎敌,辽军有了些底气。
可惜,底气不是战斗力。初生的女真军队,个个如下山的猛虎,冲锋陷阵如秋风扫落叶。再看辽军,畏首畏尾、踌躇不前,被女真人几次冲锋就阵脚大乱,继而全线崩溃。萧兀纳见状,只能快马退入城中,孙儿撤退不及,在乱军中被砍成肉泥。萧兀纳仓皇之中目光所及,老泪纵横。
他仍惊魂未定,杀红了眼的女真人已攻上城头。眼见大势已去,萧兀纳只得率三百骑渡过混同江(今黑龙江松花江),向西逃走。这年,萧兀纳已经65岁,威风了一辈子,已逾花甲之年,却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阿骨打,顺利拿下了宁江城。
两场野战、一次攻城,女真人大获全胜。
应该说,阿骨打赢得很轻松,如同一次愉悦的行猎。之前,他知道辽军孱弱,没想到竟如此不堪一击。就连大名鼎鼎、曾经高不可攀的萧兀纳,也被打的一败涂地、狼狈逃窜而去。这样的大辽,还值得畏惧吗?
败退的辽人吓破了胆,告急的文书飞马送到上京。
天祚帝大惊,继而大怒。再想起当年的头鱼宴,天祚帝懊恼异常。最尴尬的莫过萧奉先,正是他收了好处,力主对阿骨打网开一面。好在有皇帝的宠幸,换了旁人,再多几个脑袋也不够砍的。萧奉先自知有过,赶紧上表请求派大兵弹压,还保举胞弟萧嗣先担任统帅。
真不愧是权臣本色。直到此时,萧奉先首先想的还是弄权。也许是自傲,依然认为阿骨打不足为虑,希望将战功留给弟弟。当然,最有可能的还是要抓住军权,一人在朝、一人在边,兄弟齐心好保住富贵。萧奉先的如意算盘打的挺好。
可惜,他忘了先问问阿骨打的刀。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51)
萧嗣先带兵出征。
从宁江州败走的萧兀纳,也再度回到前线。这次,他是担任萧嗣先的助手。如此安排,若是搁在以前,他是断难接受的。论官场资历,萧奉先兄弟照比他差的太远。此外,这些年他之所以被贬出京城,一直在地方转悠,萧奉先正是幕后黑手。他们早已是水火不容的政敌。不过,国事为要,他又是败军之将,只能生生咽下这口气,屈居萧嗣先之下。
萧嗣先,是位养尊处优、飞鹰走狗的公子哥,靠着兄长的权势在朝中炙手可热。他打猎是把好手,统兵打仗却是头一遭。不过,他信心十足,踌躇满志,出征日在辞别天子时,还放出不灭女真誓不还的豪言。
这倒不是他有意口出狂言,而是他的真实想法。他自信,区区女真,野蛮之人、力小势孤,天朝大军一到即可荡平。对于萧兀纳反复讲述的女真军队的勇猛,他从未当回事,反而在心里笑话老家伙被吓破了胆。
这次进剿,辽军以契丹人、奚人为主,共有七千之众,对外号称十万众。大军行至宁江州不远的出河店(今黑龙江肇源县茂兴镇)驻扎,与女真人隔着混同江对峙。
七千人号称十万,辽军的虚张声势,确实起到了作用。只不过,他们在威慑女真人的同时,也麻痹了自己,还真以为有十万大军,可以高枕无忧了。
身为副帅,萧兀纳保持着足够的清醒。他建议萧嗣先乘势出兵、攻其不备,让阿骨打措手不及。萧嗣先则大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女真人早就吓破了胆,不战而屈人之兵,岂不更好?见他不肯出战,萧兀纳再次建议,即便不主动攻击,至少要保持全军戒备,防止阿骨打偷袭。萧嗣先笑而不语,依然置若罔闻。
萧嗣先如此托大,阿骨打又岂能不惩罚他?
起初,他听闻辽军十万大军来攻,也是颇为紧张,女真军只有3700余人,力量悬殊过大。谁料,辽军行至出河店就停下不走了,这给了他缓冲和备战的时间。经过侦查,他知道辽军没有十万,即便如此,那也是数倍于他。若要取胜,必须出奇兵。阿骨打传令召集女真将士,准备夜袭。
当晚,冬寒凛冽,呵气成云。
女真勇士虽如猛虎,但听闻对方有十万大军,众人还是有些惶恐。阿骨打故作镇定,说他做了个梦。在梦里,神灵告诉他当夜进兵,必将大获全胜,否则整个部落将有灭顶之灾。听闻有神灵相助,众将士转忧为喜,士气为之大震。
眼看火候已到,阿骨打跃马在前,亲率三千铁骑,乘风踏雪直扑出河店。拂晓时分,阿骨打行至辽军对面江面,四下浓雾弥漫,辽军大营宁静无声,似是无人之地。
一声号令,女真人马踏冰面,发起突袭。
辽军从睡梦中惊醒,仓促之下,赤手空拳、人马分离,顿时溃不成军。突袭变成了血腥的屠杀。萧嗣先早已吓破了胆,他甚至没有发出任何指令就丢下军队,带领几十名卫兵狂奔逃走。
可怜的萧兀纳,虽然仍在奋力组织军队抵抗,无奈将士们均已胆寒,根本无法抵挡女真人的冲杀。仓促之下,他只好拖着老迈之躯,饱含热泪、羞愧难当地再次败走逃命。
阿骨打大获全胜,斩俘辽兵数千人,缴获车马﹑武器﹑珍玩不计其数。此战,后世称为出河店大捷,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出河店。这个曾经寂寂无名的小地方,一战奠定后来大金国百余年的王业,成为女真人顶礼拜膜的圣地。
15年后,金太宗在出河店建立肇州城,以纪念王迹肇兴于此;83年后,金章宗在此建立节度使级的武兴军,以纪念太祖神武肇兴之地。
经此一战,女真军实力更强、军威更壮,女真人迈上了迅猛发展、势不可挡、摧枯拉朽的快车道。
对女真人,恰是立国之战。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52)
此战过后数十日,公元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果断登基称帝,建国号大金,年号收国,称大圣皇帝。
新立的大金,如旭日初升,光芒万丈。阿骨打挟建国称帝之威,率军猛攻辽国,相继攻占宾州(今吉林农安东北红石垒)﹑祥州(今吉林农安境)﹑咸州(今辽宁开原老城镇)等,并招降渤海、奚人等部族,声势大振。
辽人溃不成军、一泻千里。
局势崩塌的程度,大出天祚帝意外。他真正感受到了紧张。
当然,更紧张的是萧奉先。出河店大败,主帅萧嗣先责无旁贷,弃兵失地,按罪当斩。朝堂之上,追责之声不绝于耳。无论是作为举荐之人、作为兄长,还是作为皇帝最亲近的宠臣,萧奉先都难辞其咎。
天祚帝,该如何处理这对兄弟?如何扭转乾坤?
事后回头看,这段时期恰是大辽国运的关键节点。
大金虽然建国,也赢了数阵,但大辽毕竟幅员辽阔、带甲百万,如果此刻幡然振兴,扭转颓势、击败女真人仍然大有可望。
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呢?
说来说去,首要的还是在人。所有王朝的中兴,都是人的中兴。所有王朝的覆灭,也都是人的覆灭。
创业难,守业更难,中兴难上加难。
建立一个广袤的帝国,往往需要祖孙父子几代人的拼杀,而要毁掉他,一个人、匆匆数年就足够了。当年,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方能扫除六合、一统天下。可浩瀚的大秦帝国,二世即亡了。
成功没有捷径,靠点滴积累、天长日久,熬的是时间。
失败则有加速度,一着不慎,全局崩塌,败的是势头。
这些覆灭的王朝,在荣耀和傲慢之下,当权者无视帝国的腐朽和衰败,默然天下的变化和发展,高高在上、一成不变。这些骄纵蛮横的后世之君,早已忘却祖宗创业之难,自以为是、骄奢淫逸,视臣下如奴仆、视子民如敌寇。在他们身边,围满了高唱赞歌的佞臣,这些人为了权位富贵,使劲的吹捧、拼命的涂抹。
天祚帝,就是这般骄纵之君。萧奉先,就是这般奸佞之臣。
经过重元之乱、乙辛擅权,国家早已被折腾的七荤八素,如今再任由萧奉先肆意妄为,任由女真铁骑跑马圈地,大辽还能撑多久呢?
朝中汹汹之口,喊杀萧嗣先。这考验着天祚帝。
很显然,他如果有心振奋精神,就当即刻诛杀萧奉先,以其人头来重新凝聚大辽的人心,重新振奋大辽军队的士气。再重用萧兀纳这般忠勇的老臣,提拔敢打敢冲、勇于任事的青年将领,如此即便不能中兴,至少可以遏制国运下滑的势头。
群臣都以为,天祚帝该动手了。
大家也都以为,萧嗣先到了鬼门关。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53)
说起来,这个人可不简单。
天祚帝时代,萧奉先,首屈一指的宠臣、权臣。
他是女真贵族出身,五世祖为北府宰相萧继先。出身显贵,并不是萧奉先发迹最重要的原因,他依靠的是女人,两个妹妹。这是个大家族,萧奉先是长兄,下面至少有两个妹妹、两个弟弟。
公元1087年,他的大妹萧夺里懒,入宫嫁给十二岁的耶律延禧,次年被册封为燕王妃。天祚帝继位后,正式册封为皇后。
史书没有记载这对兄妹的出生年月。一般来说,皇后的年纪会小于皇帝,如此推测,萧奉先可能和天祚帝年纪相仿,或者年长天祚帝几岁。他们是同龄人,这应该没有太大疑议。
作为燕王妃和后来皇后的兄长,萧奉先常常陪伴耶律延禧左右,加之相同的年纪,很容易就培养出了相同的兴趣爱好。相比萧兀纳等整日板着脸规劝皇帝的老臣,灵动机警、善于逢迎的萧奉先更得天祚帝的宠幸,成为宠臣是自然的事。
可惜的是,萧奉先的大妹,虽然贵为燕王正妻,却没能生下子嗣。而在公元1089年,14岁的耶律延禧便有了长子,后来爵封赵王。虽然其母只是名宫女,出生低贱、身份卑微,还是让燕王妃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好在,王妃还年轻,还有燕王的恩宠。可是,数年过去了,肚皮依旧没有鼓起来,这让她焦虑异常。
兄长萧奉先更是坐不住了,他想到了二妹萧贵哥。此时的贵哥正值豆蔻之年,无论姿色还是德才都远胜姐姐。在萧奉先的精心策划下,燕王耶律延禧见到了萧贵哥。一位是帝国王储,一位是绝色佳人,一朝相逢,便是一见倾心、情愫暗生。
更令人欣喜的,只春风一度,萧贵哥便有了身孕。
老迈的道宗皇帝听闻消息后,更是兴奋异常。人老了,无论是皇帝还是百姓,都求个多子多福。公元1094年,16岁的萧贵哥入宫,不久便生下一个男孩,这便是耶律延禧的次子,后来爵封梁王。
自此,萧贵哥几乎独揽了耶律延禧的宠幸,在后来的数年里,她先后生下了秦王、许王及三位公主。算下来,她生下了三子、三女,是天祚帝的后宫生育最多的妃嫔。
在王朝里,女人的宠幸,多意味着娘家男人们的权力和风光。天祚帝登基后,萧奉先就一路向上,不断的加官进爵,官至枢密使、封南陵郡王。才几年功夫,他便成了朝廷最有权势的人物,萧兀纳等老臣通通被贬谪而去。
萧奉先,靠着祖上的荣光,有了贵族头衔;靠着两个妹妹,贵为当朝国舅;靠着相伴左右,贵为皇帝宠臣。
这样的人,该是怎样的天生傲慢?
这样的人,会把远在边陲的女真人当回事?会把阿骨打这样的部落酋长当人物?或许,即便阿骨打当初不向他重贿,萧奉先也未必会为难他,毕竟地位相差太悬殊,他可能都懒得在这样的人身上花时间、费心思。
可是,世事就是如此,当初那个你横竖瞧不上、卑微如尘埃的人,最终会强势崛起,继而砸烂你一切的一切。
如今的阿骨打,将要砸烂的可不止是萧奉先的一切,甚至还包括天祚帝的一切,大辽国的一切。
面对着朝堂上下的喊杀声,萧奉先有些瑟瑟发抖。
他惶惶然,整日求神拜佛,希望能渡过此劫。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54)
不过,神佛也未必能救他。
刀,握在天祚帝的手里。
萧奉先要怎么做,才能让天祚帝把刀放下?
他调整好情绪,硬着头皮去见皇帝。他没有请求赦免自己,而是请求赦免那些失败的将士们。他的理由是,这些溃散的残兵败将四下逃散、到处劫掠,如果不赦免,这些人就会呼啸山林,甚至会聚众造反,那样就会天下大乱了。
天祚帝害怕女真人生事,但更怕军队造反。听闻萧奉先所奏,他深以为然,便下诏赦免了这些战败的兵将。主帅萧嗣先也就罢官而已,继续当他的公子哥。
临阵脱逃的败军之将们都无罪赦免,萧奉先又能有什么罪呢?他居然就如此轻松地过关了,天祚帝对他也是恩宠如故。
他这招玩的高明,很见奸佞本色。本质上,还是宠臣最擅长的那一套,欺瞒和粉饰。天大的事,只要不火烧眉毛,永远把事情说小说好。真出了事,无论多么恶劣的事,最后都能凸显君王的英明伟大、宽厚仁慈。
萧奉先自作聪明,以为这样就能保住长期的富贵。天祚帝自以为是,以为这样就避免军队内乱。就好像外面大火熊熊,不想着救火,而是躲在桌子底下,四周围上棉被,就自以为安全了。
凡治军之道,最基本的就是赏罚分明。如果,战则有死而无功,退则有生而无罪,那还有谁会再去拼死杀敌呢?
就这样,辽军在急需振奋士气的时候,被大大泄了气。大辽黄金般振兴的机会,也无声无息的溜走了。自此,辽军将无争先之意,士无必死之心,遇敌稍触即溃、一溃千里。
与辽军的萎靡颓废相比,新生的金军士气高昂,人如龙、马如虎,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辽人曾说过,女真不过万,过万则无敌于天下。令人恐怖的是,如今这支令辽人闻风丧胆的金军,早已超过了万人。
在金军的迅猛打击下,辽国大片国土沦丧。百般无奈之中,天祚帝停止了行猎,在大臣们的劝诫下,开始考虑御驾亲征之事。
御驾亲征,最能体现皇帝钢铁般的决心,也最能展示天子与将士们同生共死的意志。让前线将士们在皇帝眼皮底下厮杀,也的确能激发军队的忠勇血性之气。历史上,天子御驾亲征、一战平叛的战例,比比皆是。
惟天子亲征,决心和意志必须坚若磐石。
可惜,天祚帝却是在反复动摇。他在部署调集军队的同时,又听信了萧奉先之策,派人前去和阿骨打议和。如此首鼠两端,距离坚如磐石,相距何止千万里。
既然议和,那就要拿出议和的诚意。如果真能稳住女真人,拖延其锋芒,倒也不失为选择。可惜即便议和,天祚帝也是毫无章法。他名为议和,派出的使臣却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居然还给女真下诏书,甚至还在诏书里斥责阿骨打。要知道,阿骨打已然称帝,早已是大金皇帝了。这哪里是议和,分明是火上浇油。
更要命的是,这样愚蠢的议和,天祚帝居然干了三次。在彻底激怒阿骨打的同时,事不机密,还让辽军将士们得知了议和之事,军队重新凝聚起来的并不旺盛的士气,又很快消散了。
就这样摇摇晃晃的,天祚帝开始了御驾亲征之路。
这能赢吗?他会赢吗?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哈哈哈。涯叔又抽风了。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55)
辽国大军尚未启程,便有捷报。
一封降书。阿骨打派人送来了降书。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自然是阿骨打的策略。当他探晓天祚帝御驾亲征,便意识到这将是场生死之战。战胜之,大金国如旭日初升,战败之,则大金国灰飞烟灭。如此,他便有了这条妙计。
听闻阿骨打送来降书,天祚帝很是得意。读罢,却大为光火。虽名为降书,但文字却充满挑衅,态度极其不恭。天祚帝大怒,再次下诏给女真人,口气严厉,甚至杀气腾腾,不乏有赶尽杀绝的豪言壮语。
好了,阿骨打的目的达到了。
收到诏书,阿骨打立刻召集各部酋长,当众展示天祚帝的诏书。看着面面相觑的众人,他故作姿态的说,战事皆由他而起,引来辽天子御驾亲征。他原本已请降,想化干戈为玉帛,辽天子却执意征伐。如今,辽军大兵将至,各部尽可降辽,不要因他一人而连累全族。听完阿骨打所言,人人义愤填膺、个个激愤满怀。大家众口一词,既然辽天子不容女真人,他们愿意追随大金皇帝,惟命是从、以死抗之。
阿骨打,果真是为好位领袖,更是位好演员。天祚帝,则稀里糊涂地当了把称职的助演。
公元1115年,天祚帝御驾亲征,以萧奉先为御营都统、萧胡笃为先锋都统、耶律章奴为都监,自长春州出发,直扑已被金军占领的宁江州。大军由契丹骑兵、汉人步骑组成,共二十余万,对外号称七十万。
金军这边,在阿骨打的带领下,早就严阵以待。
辽、金历史性地决战,即将开打。
从牌面上看,天祚帝占有明显的优势。他有数倍于金军的大军,而且天子出征,所率皆是辽国精锐,战斗力非寻常辽军所比。此外,作为大辽天子,天祚帝拥有巨大的心里优势,这对于稳定军心,鼓舞士气还是非常有用的。
阿骨打虽然已经称帝,但真正在战场上,面对传承了二百余年的大辽天子,他在内心深处可能还是有些怯意的。他先前递上降表,再召集众首领鼓劲打气,虽是计谋和表演,应该也是抱团取暖、自我激励之举。
初生的大金国,能够扛过这场生死之战吗?阿骨打,可能也未必有十足的胜算。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大战一触即发,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天祚帝的后院起火了。
辽军的都监耶律章奴,公然谋反了。
这又是怎么话说的?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56)
耶律章奴,出身耶律皇族,祖上显贵。
契丹皇族,素有三父房之称,即:孟父房、仲父房、季父房。以太祖耶律阿保机为核心,二伯父后裔称孟父房、三伯父后裔称仲父房、弟弟们的后裔称为季父房,又称皇族三父帐。耶律阿保机的后裔称大横帐。合称皇族四帐。
章奴虽有皇族身份,但年代久远,已与当今皇帝血脉疏远太多,不过挂个皇族的虚名罢了。尽管他少即聪颖,文武双全,但仕途并不顺遂,辗转蹉跎多年,也未能登上高位。
天祚帝登基后,章奴依旧未能获得重用,进而牢骚满腹、愤愤不平。对于天祚帝整日畋猎、不理朝政,导致国家政务懈怠、边境生乱,他更是颇为不屑。渐渐地,他竟生出不臣之心,所苦苦等待的,就是起事的良机。
此次天祚帝御驾亲征,章奴担任都监,对辽军虚实一清二楚。这次亲征,天祚帝尽发精锐之兵,上京防务十分空虚。面对此天赐良机,他决定铤而走险。当然,他深知自己威望不足、号召力不够,不足以挑头起事,便在挑遍皇亲国戚后选中了一个人。
魏王,耶律淳。
此人大有来头。他是辽兴宗的孙子,父亲是辽道宗的同胞弟弟,他是天祚帝的堂叔。当年,耶律乙辛擅权,害死太子后,就曾劝辽道宗立侄儿耶律淳为皇储。据说,道宗也一时心动,只是在萧兀纳等大臣的苦劝下,才最终决定传位皇孙。如此说来,当年耶律淳就是天祚帝的皇位竞争者。
论辈分,他是天祚帝的叔辈,不过两人年纪相差不大,耶律淳出生在公元1063年,年长天祚帝12岁。因为有过耶律乙辛劝进这回事,天祚帝继位后,耶律淳表现的非常低调。倒是天祚帝显得很大度,并无太多芥蒂之心,对这位堂叔十分礼遇,不断的加封,先后出任彰圣军节度使、东京留守、南京留守、都元帅,封秦晋国王,再封为魏王。
天祚帝的大度是有原因的。或许,他早就看出来,这位堂叔天生胆小怕事,实在过于平庸,根本不足为虑。既如此,做做样子给天下人看,还能博得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到天祚帝御驾亲征这年,耶律淳52岁,已过知天命之年。他越发谨小慎微,过着低调奢华的王爷生活,乐此不彼。
自古以来,身份金贵又平庸无能的人,都是很好的幌子。
章奴选中耶律淳,即是如此。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57)
为稳妥起见,章奴先找到了耶律淳的两位亲戚,妻兄萧敌里和萧敌里的外甥萧延留。这两人正在随大军出征。
他游说二人,称天祚帝荒淫无度,此次亲征必将大败,不如早做打算,拥立耶律淳为帝。这甥舅二人被说动了心,他们已是耶律淳的亲近心腹,如再助他称帝,有了拥立之功,这后半生的荣华富贵就提前锁定了。
由此,三人结成同盟。在前线即将开战之时,他们带领三百亲信,伺机脱离战场奔回了上京。三人分工明确,章奴负责控制上京及周边局势,甥舅俩负责游说耶律淳。
上京局势很快便控制住了,游说耶律淳却出了问题。这对甥舅,早前言之凿凿,没想到却碰了软钉子。他们谎称天祚帝兵败、生死不明,请求立淳为天子。但无论他们说的如何天花乱坠,耶律淳就是沉默不语、不表态。
他是有过教训的。当年耶律乙辛的提议,差点让其断送前程,好在道宗和天祚帝大度,这才保住了富贵。如今早已年过五旬,更没有了问鼎之心。何况前线军情不明,又岂可轻信?
这是真正的生死关头。天堂和地狱,就在一念之间。他一面与章奴等人虚与委蛇,一面派人趁乱出城摸情况。如果天祚帝果真死于乱军,那他自然不会视帝位为无物,如果这些人是假传军情,那就是谋反了。
要说,这位王爷还是有两下子的,在帝位的巨大诱惑面前,还能有点把持,并非如章奴等人所想的那么草包。
天祚帝这边,正待与阿骨打开战,听闻后院失火,立刻丢下大军,仅率少数精锐先行西还。关键时刻,他做了两手安排,派驸马都尉萧昱率军前去上京附近行宫,以保护后妃家眷;传诏上京的耶律淳,告诉他自己安然无恙,耶律章奴是谋反。
上京城内,耶律淳接到天祚帝的诏书,顿感后背冷风嗖嗖。低调隐忍了大半辈子,这次幸亏是把持住了、扛住了诱惑,否则必将祸及满门。为表忠心,他立即设计诱杀了那甥舅二人,将人头送到了天祚帝的马前。
对这位堂叔,天祚帝心里还是有数的。事实证明,耶律淳确实不是干大事的人。章奴选他,除了与皇帝血缘亲近之外,主要还是看中他懦弱好控制。不过,耶律淳并不糊涂,胆小怕事而已。
眼看天祚帝率军回师上京,谋反计划流产,章奴也没为难耶律淳,既没杀他,也没裹挟他,而是放过了他,独自率众离开了上京。换句话说,杀之、挟之皆无益。做人平庸如此,不知是福是祸?应该还是福吧。
出城之后,章奴直奔祖州(今内蒙巴林左旗、右旗)而去。祖州,顾名思义,是耶律阿保机的高祖、曾祖、祖父、父亲的出生地,也是辽国圣地。
很显然,章奴想在祖先之地找到力量的源泉。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58)
在祖州,章奴率僚属隆重祭奠祖庙。
或许,祖宗圣地真的触动了他,又或许,他确实有匡扶社稷之意,总之他的祭文非常打动人心。他说,大辽基业由太祖百战而成,可惜天祚帝荒废政事,导致女真叛乱、天下纷争,他原想拥立耶律淳为帝,挽大厦之将倾,可惜淳贪图安逸,不愿担此重任,以至大事未成。为挽救大辽,他当仁不让,愿意担负重任,上安九庙之灵、下就万民之命,出于至诚,希望祖宗保佑。
很显然,章奴已准备自立,只是时机未到,没有明说罢了。不过,他的这番言辞铿锵有力、赤忱恳切,给了很多人希望。辽国上下很多人,早就对天祚帝不满,听闻章奴祖州举事,纷纷率众来投奔。章奴的力量扩充迅速,很快便聚集了数万精兵。
有目标,有力量,有士气,他主动向天祚帝发起进攻。
天祚帝的广平淀行宫,被确定为攻击目标。
这让人感到迷惑。广平淀行宫,是天祚帝的嫔妃及家眷所在地。很多人开始怀疑章奴别有所图,他在祖庙的祭文,不过虚饰而已。如果他真有匡扶天下的大志,应该乘上京空虚,一鼓作气攻入上京,先拿下政治中心,再传檄天下则事倍功半。
人们的怀疑是有道理的。章奴率军攻击行宫后,纵兵屠戮、劫掠财物,狠狠地赚了一笔。不过,他失去的更多。
严格地说,章奴此举在政治上无异于自杀。祖庙前的誓言犹在耳旁,就开始劫掠百姓妇孺,他的正义之师,很快就声名狼藉了。很多投奔的人,看清了他的真面目,纷纷弃他而去。
后世有人分析,纵兵劫掠可能并非章奴的本意,而是他的部下擅自为之。即便如此,章奴也难辞其咎,毕竟战略目标是他确定的。一个志在天下的人,行事却是利字当头,无论其看起来多么强大,结果都是必败。
被舆论攻击、被部众抛弃,章奴成了众叛亲离之人。在天祚帝大军的连续攻击下,他连战连败,几乎成了光杆司令,只能狼狈地投奔女真,不料半途被辽军截获,送到了天祚帝马前。
天祚帝二话不说,直接砍了他的脑袋。耶律章奴,就以如此这般的神操作,在历史上留下了小丑一般的表演。
或许,他是有志向的,或许,他确实想恢复大辽的荣光。只是因为是失败者,他被泼了脏水。不过,从他选的时机、挑的人,包括做事的方式,都证明他确实不是这块料。
从耶律重元到耶律章奴,在这些反叛者身上,我们能清晰地看到,无论目的高尚还是卑鄙,敢想敢做距离把事做成,中间隔着巨大的鸿沟,成功者寥寥无几、失败的不知几何。如此说来,耶律淳缩头乌龟的人生哲学,倒是真理般的存在。
只是,耶律章奴的窝里反,倒帮了女真人的大忙。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59)
辽、金大军对峙的前线。
耶律章奴在后方叛乱,天祚帝闻讯匆忙西还,二十万大军也跟着乱哄哄地后撤。雄武的阿骨打,会放弃这样的战机吗?
当然不会,阿骨打亲率大军,一路尾随追击。在死死咬住辽军主力后,阿骨打迅速发起总攻。辽军勉强摆开阵势迎敌,大军分左、中、右三路,左右为侧翼,保护着天祚帝统领的中军。如金军攻击中军,则左右两翼可迂回到金军之后包抄。
辽军战术没有问题,可惜天祚帝遇到的是阿骨打和士气高昂的金军。阿骨打根本不理会左右两翼的辽军,直接率军猛攻天祚帝的中军。在如狼似虎的金军面前,辽人吓破了胆,不仅两翼根本飞不起来,就是保护皇帝的中军也很快便支撑不住了。
眼看兵败如山倒,天祚帝拔腿就跑。皇帝的龙旗不见了,辽军群龙无首,在金人排山倒海般的冲杀下全线崩溃。金军斩杀之余,还缴获了天祚帝全套天子御用之物。至于辽军丢弃的军事物资,更是不可胜数。
天祚帝一路狂奔而去,数日后才甩掉了金军。见识了金人的强悍,虽然逃的狼狈之极,他心里还是有些暗自庆幸。不过,他肯定想不到,这仅仅是开始,从此他便踏上了逃窜之路,再也没有停下,一次一次,一次又一次。
天祚帝的无能,在这次御驾亲征中暴露无遗。
当时的局势,前有劲敌、后有叛乱,虽然凶险,但并没有到完全不可为的地步。他是天子,又亲率二十万辽军精锐主力,只要从容调度,无论是耶律章奴还是阿骨打皆不能伤其毫发。实际上,他手里还是有很多牌可打的。
细细分析,摆在天祚帝面前至少有三条路可选:一是封锁叛乱的消息,即刻率军猛攻阿骨打,以优势兵力击败或击退金军,再率得胜之事回师上京平叛,这是首选;二是择一大将回师平叛,自己率军继续与阿骨打对峙,待上京平叛后再合兵攻击金军,这是次选;三是亲率大军回师上京,留大将坚守阵前,这是末选。无论怎么选,最起码能稳住局势,不至于大的溃败。
天祚帝的选择,却是进退失据,毫无章法。
毫无疑问,在战略上,对比耶律章奴和阿骨打,他也应该优先考虑对付后者。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章奴不过尔尔,阿骨打才是一代枭雄。天祚帝的选择,说到底还是源于对阿骨打的轻视。
如此不黯时势、识人不明,又焉能不败?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60)
天祚帝大败的消息,很快传遍辽国的万里江山。
在经历了错愕、惊诧之后,眼见大辽大厦将倾,契丹人治下的有些民族、有些人开始重新审视局势,甚至有人开始蠢蠢欲动。
首先动手的是渤海人高永昌。
渤海人是渤海国的遗民。渤海国,由大祚荣创立,立国后深受大唐典章文化影响,在唐朝时曾盛极一时,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文化繁盛、经济繁荣,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后来,渤海国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灭,遗民多数被南迁,聚居在辽的东京(今辽宁辽阳)附近。
尽管亡国几百年了,但渤海人并没有被彻底驯服,很多人依然对故国念念不忘。女真人的强势崛起,天祚帝的亲征大败,局势的巨大变化,让有些心怀异心的渤海人看到了复国的机会。
高永昌,祖上是渤海王族,素有大志。成年后仕辽,由于民族身份所限,蹉跎多年,所任都是些不入流的小官。眼见契丹贵族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作威作福,他更加愤懑不已。女真起兵后,朝廷在东京附近募兵两千,高永昌被任命为将,这成了他起兵的家底。
此时,萧保先为东京城的最高长官,他是天祚帝宠臣萧奉先的三弟。正是靠着兄长的权势,他才谋得了这东京留守的美差。作为五京之一,辽东京富庶繁华,是一片花花世界。萧保先为人不学无术、骄奢淫逸,为官苛责严厉、横征暴敛,不过几年时间,就弄得当地民怨沸腾、民心丧尽,成了渤海人心中的恶棍。
公元1116年正月夜,东京城内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氛围。高永昌乘着酒劲,带领十余名敢死之士,手持利刃翻墙进入留守府。进入大厅后,高永昌大声喝问,留守何在,城外有兵变,特来保护。萧保先在后花园,正与一众姬妾饮酒作乐,听闻有变出来相见,被高永昌一刀砍翻在地,一命呜呼。
高永昌杀了萧保先,又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混战,最终控制了东京城。至此,他也毫不客气,直接登基做了大渤海皇帝(也有说国号大元),建元隆基,各地渤海人纷纷起而相应。不过数月,高永昌居然轻松攻占了辽东五十余州,渤海国声威大震。
煌煌大辽,转眼之间成了三国演义。
辽、金、渤海,俨然已成三足鼎立之势。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61)
形势的发展,让天祚帝目瞪口呆。
从公元1114年9月阿骨打起兵,到公元1116年正月高永昌称帝,不过短短十几个月的时间,局势居然恶化到如此地步。
痛定思痛,他不得不认真面对这个烂摊子了。
先易后难,他决定先对付高永昌。至于带兵之人,他起用了汉人张琳。按照辽国祖制,一般不会给予汉人军权,但形势紧急也顾不上了。重要的是,他终于明白不能再听萧奉先的了。无论是女真起兵,还是渤海之乱,萧奉先都难辞其咎。
张琳,辽国汉人,出生在沈州(今辽宁沈阳),幼聪颖、有大志。科举步入仕途后,官运亨通,在道宗末年,已官至秘书中允;天祚帝继位后,官职屡有升迁,直至任南府宰相。
对于统兵攻伐渤海,张琳胸有成竹。他对天祚帝说,之前的讨伐之所以失败,主要在于轻敌妄动。至于如何才能取胜,他说的很干脆,但有汉军二十万即可拿下东京城、攻灭高永昌。
汉人掌兵,毕竟不合祖制,虽然事态紧急,天祚帝心里依然没底,便打了五折,给了张琳十万兵马。
军权在手,张琳指挥若定,他以沈州为大本营,连续向渤海人发起进攻。经过大小三十余战,终将高永昌的主力击溃,迫使其退回了东京城内,不敢再出城接战。
眼看独力难支,高永昌只好向阿骨打求援。
这下,正中阿骨打下怀。
高永昌叛乱后,女真人一直密切关注着局势发展动向。他们内部形成了两派意见,有人主张与高永昌结盟,共同对付契丹人,从民族血缘上来说,渤海人和女真人算得上是远亲,高永昌的军队里也有大量的女真人;有人则主张与高永昌保持距离,先坐山观虎斗,让天祚帝和高永昌决个胜负,大金再出兵收拾残局。
阿骨打选择了后者。只是,他没想到高永昌这么不禁打,这么快就顶不住了。收到高永昌乞援的书信,阿骨打立即派兵救援。不过,他使的是围魏救赵之策,金军直接扑向张琳的大本营沈州。为迷惑张琳,阿骨打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大张旗鼓的进兵,还直接发檄文给张琳,告诉他金兵即将攻取沈州。
张琳聪明一世,居然被阿骨打绕进去了。他收到檄文,断定这是女真人的阴谋,并没有率军回援沈州,结果被金军轻易攻城得手。接到战报,张琳懊悔不已,仰天慨叹,阿骨打有勇有谋,真雄主也。沈州既失,辽军腹背受敌,只好撤兵西去。
辽军撤走,阿骨打和高永昌面对面了。他们能和睦相处吗?
按照先前双方协议,待金军拿下沈州、击退辽军,高永昌便向阿骨打臣服,作为大金的藩属国。当然,金军也得撤兵,把占领的土地交给高永昌。
高永昌依照前约,派使者携带金印、银牌拜见阿骨打,表示臣服。可阿骨打收了礼,却并没有撤兵之意。高永昌这才发现,自己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了。
确实,阿骨打根本没打算履约,他对高永昌胆敢称帝极其不满。在他看来,渤海故地已是大金囊中物,岂能让高永昌盘踞?
很快,金军向渤海国发起全线攻击。高永昌根本不是对手,不过一个月时间,公元1116年5月,东京城破,高永昌被俘,其余州县望风而降,渤海国灰飞烟灭。
高永昌被军前斩首。
这位渤海国皇帝,在位不过五个月,就身首异处了。
事后来看,即便没有高永昌之乱,东京及附近的渤海故地,迟早也会落入女真之手。金军本就锐不可当,再有高永昌的神助攻,大金国版图飞速扩张,已由东北一隅扩张到了辽国腹地。
拿下东京城,更是意义非凡,这不仅是辽的五京之一,还是可比肩辽南京的经济重镇,大金国的经济实力由此陡升。
新生的大金国,如旭日东升。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62)
此消彼长,天祚帝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公元1117年初,在金军的猛烈攻击下,辽军不战自溃,长春州、泰州(今吉林白城东南)等相继失守,金人兵锋已直逼上京城。正在此时,辽南京附近又发生了汉人起义。
真是破鼓万人捶、墙倒众人推啊。
起义的首领名叫董才,河北易州人(今河北易县),少时家贫,成年后果敢勇毅、沉静有谋,号董庞儿。
据说,女真起兵后,他主动招募乡民奔赴辽东,配合官军与金兵作战。不料,作战失利,辽军主将为推卸责任,竟抓其为替罪羊,欲斩之。
董庞儿不甘心受冤而死,在同党帮助下越狱逃走。此番蒙冤,让他对大辽深感寒心,辽军的腐败不堪、将帅的颟顸无能,更让他对辽廷失去了信心,愤而隐入山林、落草为寇。在几番劫掠州县之后,实力壮大的董庞儿便扯起了抗辽的大旗,辽地汉人纷纷响应,很快发展到两万多人马。董庞儿所部,渐渐势大,因战力彪悍,被辽人称为剧贼。
挟连战得胜之势,董庞儿跃马纵横大辽,连克应州、武州、朔州等地,斩杀辽军数员大将。如果仅是夺关斩将,那董庞儿不过一介武夫,实际上,他很有谋略。在攻打辽军的同时,他还主动上表大宋,进献辽将首级,言之民族大义,表示愿意臣服大宋。
此时的宋朝,早已心猿意马,不仅正与金人秘密会商,北方边境上也在蠢蠢欲动。收到董庞儿的大礼,宋人大喜过望。在徽宗的诏令下,宋朝边将与董庞儿取得联系,并且安排他入朝觐见。
这年夏秋之际,在宋朝专使的陪同下,董庞儿来到东京觐见徽宗。他向皇帝详细介绍了辽国虚实,极力表明辽军早已腐朽不堪,在金人的打击下已成崩溃之态,只要大宋果断出兵,攻灭辽国指日可待。
徽宗闻之,心花怒放,为嘉奖其忠心,赐其姓赵,改名赵诩。徽宗令赵诩即刻回辽,并言明宋朝大军随后即至。于此同时,大宋也加紧了与金人的谈判。
有了金人和赵诩,一南一北夹击辽国,宋徽宗洋洋得意,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大计,成功似乎就在眼前。
宋人与董庞儿的小动作,自然逃不脱辽人的眼睛。
天祚帝大怒,一面遣使责问大宋,一面急调数州之兵围剿董庞儿。辽军领兵大将萧乙薛,契丹贵族出身,少父房之后,性格沉着、为人谨慎,任职大辽西京(今山西大同)留守。
至此,屡战屡胜的董庞儿算是遇到了对手。萧乙薛稳打稳扎、步步为营,逐渐蚕食起义军的地盘。几次交战,董庞儿连连败北、损兵折将,形势越发不利。
最终,在河北易水之西,董庞儿中计被数倍辽军团团围住。纵是义军英勇,左冲右突也无法冲出重围。董庞儿力战身死,义军全军覆没。这股强悍的义军,被辽军彻底扑灭。
萧乙薛以灭董之功升为北府宰相,加左仆射,兼东北路都统,负责拱卫辽上京。
楼主:未央0810  时间:2021-03-21 11:54:32
(263)
关于董庞儿之乱,史书寥寥数笔,语焉不详。
不过,由此折射出的辽国时局,还是能说明些问题的。
大辽是个多民族国家。此时,北方有女真人阿骨打强势崛起,中部有渤海人高永昌乘机叛乱,南方又有董庞儿汉人起义。女真人、渤海人、汉人相继起兵,这说明什么呢?
民族矛盾固然是主要原因。在此之外,还有个因素值得深入分析。那就是大宋扮演的角色。
我们知道,在女真起兵之初,宋人就与其建立联系,继而有了后来的海上之盟。这是宋人在北方布的局。由此而推导,高永昌和董庞儿是否也是宋人的布局呢?
高永昌说不好。他起事仓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大宋未必能及时与他建立盟友级的关系。不过,他所控制的辽南地区,正是宋人与女真人交往的渡海登岸之地。也许双方有过联系,只是高永昌衰败的太过迅速,没有留下痕迹罢了。
至于董庞儿,他与北宋的官方联系是确实的。他的汉人身份,可以瞬间拉近彼此的关系,而且他的主要活动区域,正是在宋人心心念念的燕云十六州。如果董庞儿能够成功,则大宋无须借助女真人,就可收回沦丧数百年的故土,岂不美哉?
不过,考虑到与大辽的邦交关系,此事即便在当年也应是高度机密之事。对于辽人的诘问,宋人更是矢口否认。加之,董庞儿很快兵败身死,此事便也没入了历史的尘埃。时至今日,再想重现当年所发生的种种细节,已绝无可能。
不过,此事的后续影响却很大。
在后来的历史里,随着女真铁骑南下,辽军土崩瓦解,北方出现了多支汉人武装。北宋官方的态度,基本上都与对待董庞儿一样,以笼络招抚为主。这种策略,加速了后来的宋金矛盾,惹出了很多事端,也给了金人发兵攻宋的最好借口。这是后话了。
至于,像董庞儿这样的汉人,出于什么考虑投靠大宋,也是值得探讨的。这些身在辽国的汉人,已在北地繁衍生息二百余年,如果再考虑唐末北方藩镇割据的实际,这些北方汉人已经脱离中原王朝有效管理近四百年了。他们应该已经适应了胡人的统治了。
当然,中原文化的强势地位,对这些北方汉人依然有着强大的感召力。天下承平之时,他们虽身在北地,却也学说汉语、读儒家经典、行孔孟之道,对华夏故邦心怀向往之情。天下大乱时,他们借机打出汉人旗帜,希望回归中原王朝,至少能得到中原王朝的庇护,也在情理之中。
很显然,宋人很快认识到,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他们便试图去操控、引导这股力量为我所用。这种策略有它的合理性。可惜,从后来的结果来看,效果却并不明显,甚至有很大的副作用。由于北宋朝廷政策的摇摆不定,最重要的是军队战力不足,不仅辜负了很多北地汉人所望,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苦难。
无论如何,在几百年的时光里,这些夹在辽宋之间和后来金宋之间的汉人们,他们身处夹缝里的生活,想来也是苦辣酸甜、五味杂陈的。他们的故事,让人唏嘘,也让人感慨。

楼主:未央0810

字数:58015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8-10 21:38:58

更新时间:2021-03-21 11:54:32

评论数:1080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