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炮轰金门”格局谈

“炮轰金门”格局谈

楼主:笑引风潮  时间:2019-08-23 19:27:30
——谨以此文敬献给参加过这场战事的人们

时间过得真快啊!
如同在门缝里看急驰的白马,一眨巴眼就过去了,文言文称“白驹过隙”。可不,咱们曾经经历的1958年距今已经59周年了。
中国的1958年,两件大事:一是大跃进,二是炮轰金门。今天,只说炮轰金门。
所谓“炮轰金门”是咱们这边的说法,搁台湾那边叫“金门炮战”,又叫“8.23炮战”。不管怎么称呼,都是指同一场战役。对于那场炮战,海峡两边许多过来人至今记忆犹新,
每每提起,无不咂舌感叹、浮想联翩。
笔者从军40载,曾在原福州军区陆军第31军91师履职11年,虽没亲历过“轰金”战役,但1972年任副指导员时,受团司令部委托,到驻守厦门洪山柄的守备12团集训队担任射击教官,几个月里,多次参观海防前沿的阵地工事,上云顶岩用高倍望远镜观察小金门蒋军阵地及活动,也见识了敌我双方互射宣传弹、高音喇叭开展宣传战的实景。
九十年代,笔者到国防大学学习,撰写了《论军事斗争必须服从国家政治、外交战略大局——1958年炮战的决策背景、实施过程与战后结果》,为搞清炮战的细节,查阅了大量资料,作了不少笔记,很是下过一番苦功夫。


现在一说“炮轰金门”,大家都知道是指1958年那次战事,实际上,建国后,我军与金门蒋军的正规炮战(不算单打双不打、打宣传弹),先后进行过4次。
第一次是1949年10月下旬,我28军进攻金门岛。以28军炮兵为主,31军部分炮兵配合,在部队乘船渡海、接近大金门古宁头时,被蒋军发现,夜袭转为强攻后,我方炮兵掩护攻金部队抢滩登陆,一度有效压制敌方炮火。
虽然此役以我军失利告终,但炮兵在三天炮火射击中,取得不少对金作战经验,为以后的炮战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后,解放军一直为解放台湾进行着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次是1954年9月炮战,打了19天。大陆解放后,美国曾想执行“弃蒋政策”,后因遏制苏联在远东扩张的战略需要,才改变了这一政策。朝鲜战争开打后,美国一边炮制“台湾地位未定论”,一边又作出军事援助蒋军、阻止中国政府解放台湾的决定。
蒋介石虽然不同意“台湾地位未定论”,但是欢迎美军进驻台湾海峡,并与美国签订了“秘密军事协定”。为击破美蒋军事、政治联合,195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口号。由于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国际上仅靠发声造成的影响有限,同时也对蒋军不断对大陆沿海进行的侵扰、破坏活动实行惩罚,1954年9月3日,人民解放军奉命开始炮击金门。
第三次是1958年8月下旬开始的炮战,打了44天。这次炮战,战事最为激烈,时间最为长久。1、在于强烈反对美国妄图搞台湾独立的阴谋,通过军事行动,使台澎金马与大陆紧紧捆在一起;2、金门炮战前,解放军攻下了浙江外海的一江山岛,迫使蒋军在美军的协助下从大陈岛撤退。美国同台湾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条约的规定是协防台湾和澎湖列岛,金门、马祖不包括在内。对于金马,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总统临时作决定。毛泽东也想通过实际军事行动来测试美国协防台湾外岛的意向;3、在于显示社会主义阵营团结一致的威力,又向苏联表示中国的自主独立性;4、声援中东的民族解放运动;5、为国内开始的大跃进加油鼓劲。
第四次是1960年6.17、6.19炮战,规模相对小了很多,炮击都持续一天,主要是配合当时国际斗争形势的需要。
此后,炮击虽然没停,但改为单日打、双日不打,从打实弹改为发射宣传单,以后又进一步改为打炮前预先广播告知,节假日一概不打,不往人员活动区打,象征性打几发弹等方法实施。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后,炮击金门的军事行动遂彻底停止了。


1958年炮轰金门,是解放军发起的。
解放军炮兵部队组成2个集团炮群,一是莲河地区炮群,29个炮兵营,从北往南打;二是厦门地区炮群,22个炮兵营,从西往东打。2个炮群形成火力交叉,确保金门岛地面被全覆盖,没有一处死角。同时,再以海军岸防兵的6个海岸炮兵连,配置于围头、厦门、莲河等地,专对料罗湾进出舰艇进行打击和封锁。
经过周密部署,58年8月23号下午5:30,解放军先发制人,600余门不同口径的火炮同时怒吼,金门岛一时弹如雨下。之后,激烈炮战5次在两岸间爆发,间续射击更是持续不断,一直延续到10月5号。
孤立地看待一场战役行动,很难说明问题。为了更好地、客观地、全面地了解这次军事行动,还是要认真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先说国内: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全面溃败,退守台湾。解放军在形势一片大好、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准备实施解放台湾的战役。按照毛泽东的部署,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要三步走:第一,掌握海峡制空制海权;第二,扫除周边岛屿的国民党势力,建立渡海基地;第三,预计1950~1951年间发起全面渡海战役。
1949年金门战役,解放军失利。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解放军渡海攻台难度倍增,国民党和新中国隔台湾海峡对峙的态势基本确立。但是,在此期间,解放军打下了广东的万山群岛。1955年解放军海陆空三军协同,又解放了一江山岛。此后,台湾当局控制的地区仅限于台湾岛、澎湖列岛、台湾周边岛屿以及大陆沿海的金门岛和马祖岛。
因此,抗美援朝战争一结束,国内立即着手在东南沿海修建鹰厦铁路,浙闽、赣闽、粤闽战备公路,及福州、龙田、漳州、晋江、惠安、连城机场,1955年-1956年,铁路、公路及6大机场相继完成。1956年仿苏联米格17的歼-5试飞成功,开始批量装备部队。
但是在台海一带,由于装备的差异,解放军一直不占有优势。国民党空军始终握有制空权,其战机时常飞到大陆进行侦察和轰炸,国民党海军仗着美国援助的大型舰船,也基本控制着制海权。针对这种情况,为继续执行毛 解放台湾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步,需要发起对金作战,争夺沿海制空、制海权。
1958年7月中旬,伊拉克人民推翻王室,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国,并退出巴格达公约,美、英立即派兵进驻黎巴嫩与约旦,中东形势骤然紧张。中国政府便以“声援中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为理由,加强沿海兵力,形成将要攻打台湾的态势,15日台湾当局宣布台澎金马地区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再说国际:
二战后,出现了两大阵营对垒的国际格局。在“不亲美、则亲苏”的国际大背景下,台湾与大陆只能各选其一。都坚持“一个中国”的毛泽东与蒋介石,则把台海斗争仍做为内战继续进行。1958年炮轰金门,便是在美苏对抗最激烈的初期发生。
毛泽东早在1950年3月28日就拟定“先打定海、再打金门”的战略。到1955年,解放军以其三军近岸作战优势,逐次完成扫平以舟山群岛(含登步岛)、大陈群岛(含一江山岛)为主的两大浙江外海蒋军海空基地的目标,蒋军一败再败。毛泽东及解放军受浙江外岛连胜鼓舞,以往对三栖渡海攻岛能力之疑虑遂告降低,认为美国不会因外岛而援助国民党打硬仗,遂实施第二阶段战略:扫平福建省外岛金门、马祖的蒋军。
1958年,中国向苏提出,希望在新型海军舰艇建设上给予技术援助,苏方先后提出要“共建长波电台”、“联合舰队”,遭到毛泽东坚决拒绝。7月底赫鲁晓夫秘密来京,毛泽东对他发了火。中苏分歧加深了。
五十年代后期,中苏之间在对待美国的问题上,存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由于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反对美国威胁仍是中国外交的一项主要斗争。而苏联虽是美国的主要对手,但有正常的外交关系和对话途径,双方摄于日益增长的军备竞赛的威胁,都有管控风险、避免冲突的要求。这时,中苏之间在对外政策上的分歧也立时显现。
至于台美同盟关系下的蒋介石,1958年8月炮战前,对福建解放军的积极备战早有情报,但不能判定解放军是打金门还是马祖,甚至同时进攻两地,只能也命令积极备战。炮战开始后,蒋介石自知若听从美军顾问团之建议撤离金、马守军,军事上除损兵折将、“丢失国土”外,将更丧失直接掩护台湾或未来反攻大陆当做跳板的金马基地。因此为了台湾士气及“国家”安全,蒋军必须坚守金门、马祖。
美国显然对蒋介石固守金马,将陷美国出于进退维谷之地很不满意,于是拒绝了台湾要求美空军参战的请求,美护航舰只也不肯进入金门3海里水域。这种做法台湾也极为不满,中美恢复大使级会谈,顿时引起台湾当局的严重担忧,唯恐双方在牺牲台湾利益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蒋介石公开对美国记者发表谈话,与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针锋相对,反对消减驻沿海岛屿的部队,他指名道姓地说,他的政府没有任何义务遵守杜勒斯的声明。
由此可见,1958年炮战,国共双方虽然均离不开苏联及美国的政治干涉与军事援助,但在具体运筹帷幄中,两军统帅只是将美苏作为遂行其战争的政治筹码和补给仓库,而一切战争决策权、指挥权仍掌握在毛泽东、蒋介石手中,是双方统帅坚持“一个中国”意志及战略战术上的主动较量。


此次炮战之所以留给人们深刻印象,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准备时间充分。
我方准备时间实际从54年炮战后就开始了,蒋军也相应在进行准备之中。在广泛进行宣传动员、组织教育情况下,准备工作不外乎:
1、大量构筑工事。工事要求,地下化、隐蔽化、坚固化、战斗生活一体化。我军在福建沿海构筑的工事不计其数,蒋军也在金门挖掘了大大小小的坑道,做到“平地有壕、山地有洞”,著名的金门翟山坑道,开凿相当宽广,前端是士兵寝室,中部是指挥部与弹药仓库,尾端则是通往海面的水道。
2、积极进行训练。我军要求每名指战员做到:熟悉对方部队战位和射击目标,熟练掌握操作武器装备。炮手要达到一专多能,指挥员熟练本级指挥并对预案烂熟于心。蒋军金门防卫司令部建在金门最高的太武山南部,十分隐蔽,我军为有效实施打击,在晋江、龙海等地,寻找相同地形,数次予以模拟实弹演练,摸清标定诸元,终于取得首战发射,即毙伤敌方高级将领多人的显赫战果。当时正值夏季,福建气候异常炎热,为完成战斗任务,官兵不怕劳累,日夜苦练,扎实做好了军事斗争的各项准备。
3、囤积火炮和弹药。敌我双方当时都没有能力生产大口径火炮和弹药,我方除沿用部分建国前在战争中缴获的装备外,主要靠苏联支援,蒋方主要靠美国援助。当时苏联以为我们准备解放台湾,苏联舰队也可获得更为安全、便利的太平洋出海口,所以对我方提出的装备要求照单全给,为炮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主要物质保障。
4、完善作战部署。从总部、军区、炮群以至营、连、排、炮都制定出详尽的作战计划,空、海、炮的协同也都预案到位。明确规定了“打军不打民、打蒋不打美”的作战方针,同时,福建沿海的民兵也动员起来,配合解放军炮兵部队进驻阵地,各个炮位都有一定数量的民兵,与正规部队共同战斗。
二、战况十分激烈。
我军在44天中,50余个炮兵营日夜不停,共发射近50万发炮弹(有说30万发,有说45万发,也有说48万发)。此役,蒋军共发射了13万发炮弹。
炮战第一天,我军于晚6:30,正好是蒋军晚餐时间,突然炮击,先后三次火力急袭,落弹4万余发,炸死蒋军官兵440余名,金门防卫司令部赵家骧副司令、章杰副司令,当场阵亡,吉星文副司令身负重伤,随后不治而亡。台湾国防部长俞大维是老军工出身,精通枪炮原理,听到空中炮弹飞行的咝咝声,立马拉着防卫司令胡琏一起卧倒隐蔽,两人同时负了轻伤,参谋长刘明奎也被炸伤,一大批军事目标受到严重毁伤。
吉星文是抗日名将吉鸿昌的侄子,卢沟桥抗战,吉星文率部守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解放战争末期,我党曾做吉星文工作,他以蒋介石对其有“知遇之恩”拒绝起义,兵败逃台后任金门防卫副司令,谁知炮战第一天竟一命呜呼。
曾任台军国防部长的郝柏村,炮战发生时担任驻小金门第九师师长,他回忆当年战况:“我在小金门,打了四十四天日夜不停,拿我那个师来说,我的伤亡大概是一千人,阵亡的大概是四分之一,三百人左右。但是我那个师接受的炮弹大约是二十二万发,四十四天几乎没有一天是停的。”
9月8日蒋海军“美乐号”与“美珍号”登陆舰,满载弹药、物资和人员,在几艘作战舰和几艘美军舰船掩护下,开进料罗湾卸载,解放军以强大炮兵火力予以炮击,发射2.17万发炮弹,“美乐号”中弹起火,爆炸沉没;“美珍号”中弹外逃。美军舰仓皇丢下蒋军船队,撤至料罗湾以南5至12海里处徘徊观望。
战斗中,我军涌现出许多英模人物,安业民烈士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安业民,辽宁开原县人,1957年参军,任海岸炮瞄准手。8月23日炮战中,130火炮旁的药包被击中起火,威胁火炮安全。他在烈火烧到自己的情况下,将海岸炮转回隐蔽壕中才跳下炮位,全身烧伤70%,昏迷苏醒后继续战斗40余分钟,直到当日炮战结束,才入院抢救,后因伤重不治9月9日牺牲。
解放军与蒋军在沿海一线的空战,进行过多场,其中7.29、8.14、10.10三次空战规模最大。炮战前的7月,解放军空军为保障炮兵阵地安全,夺取战场制空权,就与蒋军空军进行过数次格斗。由于我军一线机场数量多,战机也多,虽然蒋军F86比我们的歼5在性能上稍强,但总体处于劣势。
9月24日,蒋空军击落我海军航空兵第二师战机一架,我飞行员王自重壮烈牺牲。事后查明,王自重系被敌机用美制“响尾蛇”空空导弹击落的。9.24空战是空空导弹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实战击落战机。
激烈的空战中,我空军飞行员杜凤瑞,在10月10日的战斗中击落2架蒋军战机,随后座机也被击中而跳伞。伞降时,遭到蒋军战斗机攻击,壮烈牺牲。牺牲后,其战斗事迹传遍全国,生前所在飞行大队被命名为杜凤瑞大队,其家乡河南方城县一条主街道被命名为凤瑞路。
期间,双方海军也多次较量。8月24日,解放军海军鱼雷艇于料罗湾击沉蒋军租用商船“台生”号,重创“中海”号战车登陆舰。“台生”号上至少有200人阵亡,“中海”号阵亡8人、受伤12人。在返航途中,解放军175艇中弹负伤掉队,被击中沉没。艇员大部分牺牲,5人游回大陆获救。此战情,后被拍成彩色电影《海鹰》,一时全国闻名。
三、使用了一些先进武器。
我军:炮兵主要使用152加农榴弹炮、155和122榴弹炮、130海岸炮、37和57高射炮、4门苏制203毫米榴弹炮等;空军主要使用歼5战机;海军使用鱼雷快艇、高速炮艇、猎潜艇等。
蒋军:炮兵主要使用75毫米加农炮、105和155毫米榴弹炮、,9月26日开始使用美
国援助的6门M55式自行203毫米榴弹炮、6门M2式牵引203毫米榴弹炮;装甲兵使用M42、M24战车;空军使用F84、F86、P51战机,C-46运输机,首次使用AIM“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海军使用驱逐舰舰、护卫舰、运输舰、鱼雷干扰器等。
地面炮战初期,我军对蒋军形成绝对优势,因为大陆海岸对大、小金门岛呈半月形包围状,火炮基本能实现全覆盖,并能形成有效火力交叉,我军大嶝岛、小嶝岛、角屿岛阵地又距离金门很近,一炮一个准,蒋军几无还手之力。
9月中下旬,蒋军从台湾调集部分火炮投入战斗,特别是使用12门美制203毫米榴弹炮进行还击,击中厦门火车枢纽,引爆了卸载后堆积的弹药,正逢运送兵员军列刚到,造成我方较大伤亡。
美制203毫米榴弹炮,口径大,射速快,射程远,弹丸使用高爆炸药,毁伤力强,其中6门是自行火炮,机动性强,打了就走,一度对我方形成威胁。我军随即也从苏联引进4门苏制203毫米榴弹炮制敌,射击效果甚佳。
四、作战形态特殊。
1958年发生的战事,并不单纯是军事行动,而是一场政治仗,核心是反对台湾独立。
炮战发生后,美国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是在台湾海峡集结了7艘航空母舰、3艘重巡洋舰、40艘驱逐舰,美国空军第4巡逻航空队、第一海军陆战队航空队进驻台湾、菲律宾,3800名海军陆战队员登陆台湾。第七舰队协助蒋军突破我方炮击封锁,同时,美国支持的大口径火炮,也发生了扭转战况效果。
炮战发生在蒋军高喊反攻大陆的年代,但炮战既没有让蒋介石趁机反攻大陆,毛泽东也没有借机渡海解放台澎金马。这是因为共产党、国民党、苏联、美国都不希望战火扩大,遂使这场战争变成了一场特殊型态的有限战争。
说是一场有限战争,不仅是作战地区有限,而且是陆军对陆军打,海军对海军打,空军对空军打。空军与海军都不能直接支援陆军。所以,蒋军飞机不来轰炸大陆,解放军飞机也不去轰炸金门,海军只能打对方的舰船,双方舰船也不直接轰击对方陆上阵地。
这一过程中,只9月9日金门炮兵向厦门大学发炮,落弹2发,造成建筑物一定损毁,蒋军声明,是由于误操作打偏了。
这种心有灵犀、恪守规矩的作战方式,在形成陆海空三军后的世界战争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因为,国共双方都很清楚,任何一方破坏了这个规则,战争就会被扩大。后来,在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方都遵照这一原则进行,有效防止与限制了战争的蔓延、扩展。
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发布《告台湾同胞书》,金门战线自10月6日起,停火七天,以使金门可充分地自由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12日我方宣布金门继续停火两周。20日下午,解放军称因美方军舰为蒋军运补船队护航,宣布停火无效,于当日下午四时恢复炮击,迄黄昏时止,共射击11,500余发炮弹,蒋军炮兵集中七个营的火力,予以反击。10月25日彭德怀发布《再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双日停火”,且单日也不一定炮击。
至此,本次台海危机便在打打停停的情况下,逐渐冷却下来。


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大炮轰击金门,震动了全世界。由于美国空军的部分力量正忙于应付黎巴嫩危机,因此,无法按照《共同防御条约》的约定,在台海地区部署军力,这让美军动起了使用核武器的危险念头。
美国国防部解密文件《5次国际危机中的美国空军(1958~1965)》披露了美国的决策过程。文件指出:“战略空军指挥部通知下属机构,一旦冲突升级,5架轰炸机将使用1万吨到1.5万吨TNT炸药威力的战术原子弹(当量与广岛原子弹相近),对厦门的机场进行空袭。”
但金门战事发生后,美国高层却没有按照空军预想的对大陆进行核打击,这是为什么呢?
8月25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在白宫与高级幕僚们开会,他决定“不在台海地区使用核武器,并用常规武装力量援助台湾”。4天后,他派空军混合打击力量支援远东,并表示:“即使金门被轰得底朝天,我们也不要急于使用核武器!”
艾森豪威尔对其决策是这么解释的:核武器有其固有的缺点,虽然能杀伤对手,但其辐射尘也可能伤及台湾民众。但从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分析,艾森豪威尔这一决策的深层原因,是顾虑到苏联核力量的威慑。
金门炮战发生后的9月7日,赫鲁晓夫致函艾森豪威尔,就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向美发出警告:“在核武器及火箭武器时代,曾经严重地威胁海上船只的海军舰队,基本上只适合礼节性的参观,再就是成为各种类型导弹的攻击目标。”这话,显然是针对艾森豪威尔当时派遣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执行“巡逻”任务一事。
赫鲁晓夫强调:“美国在核垄断早已被打破的情况下,仍企图用核武器威胁其他国家,这是完全没有希望的事。”因此,艾森豪威尔如果想用核武器袭击厦门,就不得不考虑当时仍和中国处在同一阵营——苏联的态度。
1958年中苏关系“蜜月期”虽临近结束,但双方的分歧尚未公开。尽管艾森豪威尔早些时候已针对苏联的 制定了“大规模报复战略”,但他显然对在核战争中打赢苏联没有必胜的把握。
实际上,苏联得知美国开始讨论使用原子弹问题后,赫鲁晓夫不只是恼火,还有些恐慌,他担心中国的行动会破坏他的缓和政策,甚至会被拖下水,导致美苏冲突。
9月6日苏联外长葛罗米柯秘密来京,毛泽东告诉他,中国不怕原子讹诈,如果美国实行核打击,中国政府将退到延安,继续进行斗争。
炮轰金门使赫鲁晓夫虚惊一场,这时他正在极力推行他的“和平共处”政策,谋求同西方缓和。赫鲁晓夫虽然公开表示支持中国,但对中国的对外政策加深了怀疑,从赫鲁晓夫态度的变化,也使毛泽东及中国领导人进一步看到,所谓中苏同盟并不可靠。
几日前,巧遇来沪探亲的台军退役少将张先生,老头95岁,精神矍铄、身体康健。张先生曾任蒋军驻金84师师长,在金门驻防14年,得知我曾在对岸解放军91师服役,马上表示,知道、知道,那是共军一支劲旅。问起当年炮战情况,老头感慨无限,说了三句话:“雷霆万钧,弹如雨下”;“打仗时的感觉真是度日如年”;“美国人不可信、靠不住”。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对这一古训的认知是何等相似啊!

后记
现在二、三十岁年青人,几乎不知道谁是安业民,谁是杜凤瑞,更不会知道那个被杜凤瑞击落的蒋军王牌飞行员张乃军了。
张乃军飞行3000多小时,他驾驶美制F86飞机,作梦也没想到会被只飞行过300小时,驾驶国产歼5战机的杜凤瑞击落。跳伞被俘后,张乃军受到宽大待遇,1959年6月30日获释,返回台湾。
58年时,张乃军的名字也是传遍全国。北京的男孩子们,把这个名字作为“窝囊废”的代名词,谁要是被叫上这么个外号,真是感觉倒霉透了。记得在一起玩的孩子中,有个叫张克君的,皮肤白净,长得有几分女相,玩伴们就把“张乃军”的称呼安在了他的头上,叫习惯后,连女孩们、甚至有的大人也管他这么叫,为此他跟人打了好几架,也的确窝囊了好几年。
我在91师宣传科任干事时,政治部主任是董国儒老领导。董主任山东人,参加过解放战争和炮轰金门战役,当过炮团团长,后来上面要从优秀军事干部中提拔政工领导,军区考核董团长符合条件,就直接提了师政治部主任。
还别说,董主任真是军政全能,他思维敏捷,热爱学习,善于协调、处理各种关系,把政治部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对有才的部属,如上海籍的陈炳根、陈国元等都重点培养、厚爱有佳,他的领导作风,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首长离休后,担任厦门干休所党支部书记,为改善老干部住房多方奔走,还经常到周围驻军、企业和学校讲述战争经历,讲述炮轰金门的日日夜夜。
老首长逝世前,曾先后三次来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就医,治疗中,他以“从轰金炮战看军事斗争的伟大意义”为题,为长海医院的专家教授、研究生及医护人员做过11场报告,受到上下一致夸赞。长海医院李静院长,不无羡慕地对我夸赞道,你的这个老领导确实有才,真有水平!
前些年回厦门、漳州看望老部队,专门去了趟大嶝岛,参观“英雄三岛战地观光园”时,看到当年使用的武器装备、阴暗潮湿的坑道、留有弹片击痕的高音广播喇叭,仿佛还能听到爆炸声与呐喊声,看到铁与火的激烈搏斗,还能感受到置身于战火的无情与残酷,体会到实现祖国统一的生死瞬间。
大嶝岛上有个专卖台湾商品的商业区,里面商店云集,商品琳琅满目,其中畅销商品之一是金门菜刀。
我拿起一把锃光瓦亮的菜刀仔细端详,向金门过来经商的店主发问:“菜刀真是用当年发射的炮弹打制的吗?”
店主知道我曾在91师当兵多年,露出了坦诚的笑容:“前一、二十年也许是用炮弹皮,现在哪还能找得到啊!不要说四五十万发炮弹绝大多数都炸成了碎片,就是打过来一百万发炮弹,全只破成两块,也不够半个世纪这么多商家做菜刀用的啊!”
“您看,金门高粱酒有名吧?!您在福建这么多年,福建出高粱吗?福建不出高粱,金门就更不出高粱了,不过是国军老兵许多是山东、河北、东北人,喜欢那一口,酒商按照高粱酒配方酿制好后,运到金门储藏并贴上金门高粱的商标,久而久之,遂成名牌。”店主滔滔不绝讲个没完。
见店主如此实在,本不需购物的我,特意选买了几样商品留作纪念。
回程途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几十年和平发展,两岸硝烟早已散尽,连商人都对炮弹皮制菜刀的幌子不屑一顾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愿望虽好,可在美、日等鬼魅的暗中作祟使坏下,台独恶势力得以甚嚣尘上、恣意妄为,台湾宝岛仍然难回祖 亲的温暖怀抱。
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代创建者们至今所剩无几了,40后、50后我们这一代人也正在慢慢老去,令人感叹的是,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倒底何时才会有完期呢?
有诗为证:
遥忆金厦炮声隆,
战火蒸腾遮碧空;
誓为统一血染地,
先烈英魂震海东。

两岸早已建三通,
台独猖獗毁一中;
五十九载瞬间过,
祈盼回归甚老翁!


楼主:笑引风潮  时间:2019-08-23 19:27:30


楼主:笑引风潮  时间:2019-08-23 19:27:30


楼主:笑引风潮  时间:2019-08-23 19:27:30


楼主:笑引风潮  时间:2019-08-23 19:27:30


楼主:笑引风潮  时间:2019-08-23 19:27:30


楼主:笑引风潮  时间:2019-08-23 19:27:30


楼主:笑引风潮  时间:2019-08-23 19:27:30


楼主:笑引风潮  时间:2019-08-23 19:27:30


楼主:笑引风潮

字数:958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8-23 16:15:36

更新时间:2019-08-23 19:27:30

评论数: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