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未知学院 >  大脑与意识(初稿)

大脑与意识(初稿)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总结我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丘脑是大脑的控制核心,也就是大脑的指挥中心。它与纹状体密切配合成为感觉、运动的核心,即总司令部。大脑是一个很重要的器官,深藏着人类的最重要的智能,指挥着肢体细微精巧的运动。自我核心就是丘脑联络核团的主要功能。丘脑联络核团与大脑联络皮质的功能交往活动的结果构成了显意识。大脑联合皮质之间相互功能交往构成了潜意识。意识是由显意识和潜意识共同组成的。也就是说,丘脑联络核团与大脑联络核团的交换信息中才能产生意识。若只在大脑联合皮层之间交换信息(它们只发生在上层),是潜意识。
额叶在整个大脑内,执行着最高级,最复杂的功能。额叶与意图、目的、复杂决策有密切关联。额叶只有在人类身上才得以显著的发展。可以这样说,额叶使我们“成为人”。整个人类的演化,可以称为额叶的时代。但额叶不是大脑的总指挥所。
“自我意识”才是大脑的“总指挥”。“自我意识”是“丘脑”的功能。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第一章 命要活的长,全靠经络养。


中医把人本身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单个的大脑、心脏、肾……。中医认为“是经络联系了全身”。中医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整体,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的气血运行。
《黄帝内经》里讲,人体经络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的根本”。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活下去,生病、治病的关键都是经络,可以说“决生死治百病” 。

经络的研究,始终还是处于假说阶段,谁也没能把经络、穴位和气血究竟是什么清楚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我私下认为,萧言生在研究方法上出了问题。因为是按现代医学中的解剖那一套来的,在尸体上找经络,用高倍显微镜在经络的走行路线上到处搜寻。然而从皮肤到肌肉,始终都没有发现有细胞是按经络排列的。这个方向就是错的。经络是干什么的?运行经气的。人死了,经气就没了,还去哪儿找经络啊?“经络是-种能量,只能存在于活生生的人身上,肉眼看不见”!
对此萧言生举几个证据是:(1) 感觉。针刺或按压穴位的时候,人身上沿着经络的地方会出现酸、胀或麻的感觉,中医称此叫得气。跟每个人的体质有关。有的人明显,有的人则什么感觉都没有。大体上说,黑人和白人的循经传感比黄种人出现的多,所以针灸在他们身上效果更好。(2) 循经皮肤病。一些人的皮肤病不是沿神经也不是沿血管,而是沿经络出现。(3) 皮肤低电阻。经络走行上的电阻比其他地方低,这种现象不但在活人身上有,活的动物身上也有。(4) 温度。用热像仪测身体的-些部位,把相近温度的点连起来,结果发现高低线沿着经络走行的。(5) 一些科学家发现,人也是-个发光体,能主动发出很微弱的冷光,发光强度的点,绝大多数的在经络上。
虽然经络至今仍是一个世界未解之谜,但它是确实存在的。
生物进化是从低等到高等逐步进行的,早期的低等动物没有大脑,经络是它们身体里“调节各个器官的主要机构”。
但是人毕竟受到了自然界的偏爱,人体内的手三阳经,包括大肠经、三焦经与小肠经,都是其他动物没有的。
通过经络对身体内的组织器官进行调节疏通,补其不足减去过剩,这种自我调节是人体本身具有的伟大功能,只不过需要我们通过刺激,点拨经络来唤醒它罢了。
我完全同意箫言生的这个主见,即人体经络是一种能量,只能存在于活生生的人身上,肉眼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的。而且它借助人体的“触觉小体”与“丘脑的联络核团”直接密切沟通。
经络可以把人的内脏、四肢、五官、皮肤、肉、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每一条通路通畅,身体才能保持平衡与统一,维持正常的活动。气血通过经络输送到身体各处,才能有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

按照中医理论,内脏跟经络的气血是相通的,内脏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体表的穴位调整气血虚实。
既然人通过经络与天地通电,也就凝聚了天地的灵气。
五脏六腑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脏器心包。心包在人体中的作用很大,它代心脏对全身发号施令。也代心脏承受一切入侵的外邪。如果没有心包,人的生命将是不堪一击。
经络是人体的活地图,像一张大网把身体的各部包括其中了。所以身体哪里有病,这张网上就会有相应的铃铛响起来向我们报警求救。我们只要查看一下是那条经的铃铛在响,就可以知道是那个脏腑器官出了问题。叫诸病于内,必行于外。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垂体控制着许多其他腺体的活动,因此常常被视为最重要的腺体,它的活动处于丘脑控制之下。垂体分泌的激素控制肾脏的功能。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性腺的活动,为人类繁衍后代做好准备。垂体还控制着人体的肤色,激活人体内的黑素细胞,从而产生黑色素。甲状腺同样受垂体的控制,它所分泌的甲状腺素控制着细胞对能量的利用,如甲状旁腺素控制着体内钙的代谢,维持骨骼的力量。垂体还影响肾上腺的功能,肾上腺分泌两种激素。肾上腺和去甲肾上腺,这两种激素控制精神紧张时人体的反应,并为人体的紧急行动做好准备,肾上腺还起着协调人体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的作用。
脑位于颅腔内,它受脑膜和厚厚的颅骨的保护,处于一种特殊的营养性液体……脑脊液中。脑虽然重约1.3千克,但所消耗的能量约占人体全部能量的20/100。

我们清醒的时候,大脑从眼晴,耳朵以及触觉味觉和嗅觉器官接收大量的信息。大脑随之对这些信息迅速地进行分类,并运用它们来控制我们的思考和行动。除这种有意识的活动外,大脑还在无意识中控制着人体生理系统的正常功能,维持生命的最佳状态。
大脑的各个部分有着不同的功能,它们受到丘脑的统一协调,常常彼此联系,大脑执行高级的脑力活动,诸如学习,记忆和推理,大脑的四个区各自执行一项特殊的脑力活动,靠近前额的额叶控制判断、思考和推理,额叶后面的区域控制言语,位于大脑两端的顶叶对所接收到的触觉、温度以及疼痛方面的信息进行处理。颞叶则负责听觉,并且和记忆储存有关。颞叶附近分布着负责味觉和嗅觉的细胞。位于大脑后端的枕叶控制视觉。
大脑的这四个区和大脑皮质上的联合区相互作用。联合区对信息进行加工后传递到脑的其他部位,并且在智力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上述这一段话,我认为很重要,需要深刻的理解,才能达到原本之理。脑在特殊的营养性液体脑脊液中干什么?脑虽然重1.3千克,但所消耗的能量约占人体全部能量的20/100,的确特殊营养液所占的比例不如九牛二虎之一毛。为什么老天(大自然),还存脑脊液干什么?其意义很重大,即为丘脑长寿而创立的,否则丘脑的功能不会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大多几周即可恢复。故大自然的功劳很大。人才能健康的活着,顶天立地的享受百年。其实真正的使丘脑长寿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边缘系统。
颅内脑脊液量约为123ml,大约25ml在脑室内,98ml在蛛网膜下隙。脑脊液的成分表明,脑脊液并非仅为血液的过滤液,而且有脉络丛上皮的主动分泌物。脉络丛上皮的微绒毛可能有助于脑脊液的分泌。脉络丛上皮细胞具有转运功能,分泌细胞顶面有微绒毛,基底面有指状突起和褶,上皮细胞顶端之间有紧密连接,可通过分子量较小的物质,上皮细胞下方的基质内为有窗孔的毛细血管。脑脊液从脉络丛上皮细胞的顶面分泌,每分钟约分泌0.35-0.4ml。这样,经过5-6小时后就可以更新50/100的脑脊液。由于来自脑实质的细胞外液也注入脑脊液,约11/100的脑脊液(大鼠)为脉络丛以外的来源。钠-钾泵是分泌脑脊液的主要动力。通过分布在脉络丛上皮微纹毛脑室面的钠腺苷三磷酸酶,脉络丛上皮将钠泵出至脑脊液内。此外,脉络丛上皮细胞内的碳酸酐酶C,可将阴离子从血泵出至脑脊液。


根据边缘结构及纤维联系,我们概括如下:从中脑通过下丘脑进入前脑基底部的一系列结构,沿着前脑内侧束形成种系发生中的古老核心系统,不仅与内脏运动有关,也与情绪的运动性行为有关。随着哺乳动物大脑新皮质的高度发展,前脑基底部通过扣带回、海马及杏仁体与新皮质建立联系,边缘系统各结构间也建立了更多的联系,使这一系统参与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过程。
基底前脑的传入纤维来自边缘皮质的海马结构、梨形区、扣带回、海马旁回、脑岛和眶额皮质。皮下的基底节、杏仁复合体、下丘脑、丘脑、脑干的腹侧被盖等。传出纤维多与传入有往返的联系。
边缘系统各结构间也建立了更多的联系,使这一系统参与学习,记忆等人类的高级认知过程。

经络的信息主要是触觉,所以不是去走向大脑,而是丘脑。丘脑是接受感觉的最好的地方,故丘脑这个司令部,就是经络锁定通达的唯一的地方。
因此经络系统只能在触觉小体引导下,经络是直接沟通丘脑的联络核团的,因为丘脑是自我核心。这是由它经络的特性决定的。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大脑中的意识
当我们意识到某事时,我们的大脑中发生了什么?答案仍然是不确定的。但一些神经学的解释比较引人注目。这些解释中最突出的可能是由英国DNA先驱,生物学家克里克1916年和美国神经心理学家克奇1956年提出的视觉意识的理论。根据他们的理论,人们会对环境中的某些东西变得有意识。记录该事物的不同方面的神经细胞开始以每分钟35到75次的频率同时电冲。也就是说,在我们意识到柠檬是一个事物之前,我们的大脑可能已经记录了某个黄色的、柠檬形状的事物的存在。因此记录每个特征的独立的神经族开始发射电冲了。这些相同事物的独立特征遵循如下旳事实:它们的电冲频率都是一样的。并且,神经族彼此间会及时发射电冲。对于一个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神经族会以相同的频率发射电冲。
在这个理论中,意识来自大脑中不同部分的神经细胞同时发射电冲,克里克称之为意识的“神经相关性”。

真的是像克里克和克奇所说的那样开始发射电冲了呢?未必吧!我认为完全错误的,他们是虚构的,因此应该改正过来回到原来自然界固有的定位点上来“恢复常态”,才是最明智的举措。
这是是为什么呢?
人只有在最适宜的觉醒状态下才能接受信息和对信息进行加工,最适宜的觉醒状态不是大脑本身创造的,而是丘脑提供的,“丘脑是指挥中心” 。这个丘脑指挥中心是间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间脑就是指挥中心”这才是明智之举。这就恢复到原来自然界固有的定位点上来了。
鸟类的纹状体已极为发达,而大脑皮质并不发达。鸟类的纹状体颇似人类的运动皮质,控制着随意运动,在其他运动方面也很重要。(其实纹状体是丘脑的门户)。

事实上苍白球的冲动就是通过丘脑腹外侧核投向同侧运动皮质,再经皮质脊髓束传至脊髄的。
锥体外系的种系发生较早,在脊椎动物,纹状体是最重要的运动整合中枢。低级哺物动物的丘脑和纹状体共同组成最高的运动感觉整合中枢。其中丘脑是感觉中枢,纹状体控制脑神经和脊神经的运动神经元,下丘脑控制内脏运动神经元。人脑锥体外系的功能主要是调整肌张力以协调肌的运动,维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而椎体系主要是发动随意运动,特别是与四肢远端小肌群的精细动作有关。二者是密切关联的,椎体系准确的随意运动主要靠椎体外系的保证来实现。
新纹状体-苍白球系
纹状体是控制运动的一个重要调节中枢,有着复杂的纤维联系形成大小多条环路,其中主要环路有: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大脑皮质发出至新纹状体的纤维,起源广泛,主要来自额叶和顶叶的驱体运动,感觉区和扣带回前部,有些就是椎体束的侧支,这些纤维经内囊进入新纹状体,后者发出的纤维主要止于苍白球,由苍白球再犮出纤维穿过内囊或经过大脑脚底进入底丘脑,一部分纤维向下投射,另一部分纤维上行,止于背侧丘脑腹外侧核和腹前核,此两核发出的纤维投射到额叶皮质躯体运动区。这是一条影响发出椎体束的皮质躯体运动区活动的重要反馈环路。刺激尾状核可对大脑皮质起抑制性反馈作用,刺激背侧丘脑的腹外侧核,也有抑制作用。

大脑怎样工作
我们清醒时,人脑从眼睛,耳朵以及触觉、味觉和嗅觉器官,接收大量的信息。脑随之对这些信息迅速地进行分类,并运用它们来控制我们的思考和行动。除了这种有意识的活动外,脑还在无意识中控制着人体生理系统的正常功能维持生命的最佳状态
人脑常常被比作一台复杂的电脑,它发出命令,对信息进行处理和储存,并为我们提供思考所需的信息。与此同时,脑还可以思考下一步行动,发出信号指令,使肌肉收缩,四肢运动,以完成这一行动。我们还可以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谈话这样复杂的活动。此外,脑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忆储存,使我们在以后可以回忆起这些事件。脑还执行着许多无意识的活动,诸如保持心脏跳动或监控人体内部其他过程。
脑的各个部分有着不同的功能。它们是受到丘脑的统一协调,经常彼此一致联系。
首要的是,天生的确实是人类的父母亲生出来的才是人,才能有最最高级的领导能力,也就是有最高级意识的丘脑核心,由丘脑统率大脑,既然它是领导核心,那就不需要更多的神经细胞,只要有少数的精英强干的能手就满足了(参看丘脑结构)。所以天生的丘脑占位很小,而大脑占位确实很大,是很有道理的。

大脑执行比较高级的脑力活动,诸如学习记忆和推理,大脑的四个区各自执行一项特殊的脑力活动,靠近前额的额叶控制判断思考和推理,额叶后面的区域控制语言。位于大脑两端的顶叶对所有接受到的触觉、温度以及疼痛方面的信息进行处理。颞叶则负责听觉,并且和记忆储存有关。颞叶附近分布着负责味觉和嗅觉的细胞。位于大脑后端的枕叶控制视觉。
大脑的这4个区和大脑皮质上的联合皮质区相互作用。联合区对信息进行加工后,将其传递到脑的其他部位,并且在智力犮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脑主要的功能是维持人体平衡,并协调肌肉运动。例如人的行走离不开小脑的协调。脑干是脑的第3部分,其中有若干个控制中心,它们控制着呼吸、心率、血压和消化,对于维持生命至关重要。此外,它们还控制着人体内的一些反射活动,例如呕吐。脑干还负责清醒和睡眠。

你睡得好吗?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1/3左右的时间是用来睡眠的,正常的睡眠是人类24小时活动周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睡眠能使身体得到休息,并且使大脑恢复精力。在睡眠中,人体防御系统有效地进行着细胞和组织的修复,并抵抗疾病。此外在睡眠中,我们的潜意识十分活跃,大脑活动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都有两种睡呡。一种是快速眼动睡眠(夜间做梦时眼球快速而细微地移动。又称眼球速动期) ,双眼在闭合的眼睑下快速运动,在这段期间人们会做梦,大脑活动最为频繁。另一种睡眠中没有快速动眼,人们夜间的睡眠大部分是这一种,其间也规律性地穿插着短期快速眼动睡眠。在睡眠的不同阶段,脑电波的模式不同,人体内生理过程和肌肉活动也发生相应变化。

人体的创伤与自我修复
人体具备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人体在受到损伤或擦伤之后都会很快愈合,只有在受伤较为严重时才需要采取医疗措施。

伤口
伤口出血最为常见。细胞受损之后,血液中会立即释放一种叫做纤维蛋白原的物质。纤维蛋白原和血液中的血小板结合生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起到覆盖伤口和固定血小板的作用,使血液停止流出。伤口处血液迅速凝结,防止细菌戓其他微粒进入人体,然后伤口开始愈合。纤维蛋白在血液凝结处收缩,使伤口边缘聚合并且变硬,于是伤口结痂。在正常皮肤重新生成之后,伤痂自动脱落。

总结我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丘脑是脑的控制主宰,是指揮中心。它与纹状体密切配合成为感觉,运动的中心。大脑是一个很重要的器官,深藏着人类的重要智慧,指挥着肢体细微精巧的运动。自我核心就是丘脑联络核团的主要功能。丘脑联络核团与大脑联络皮质的功能交往构成了显意识,大脑联合皮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功能构成了潜意识,意识是由显意识和潜意识共同组成的,也就是丘脑联络核团与大脑联络核团交换信息时才产生意识。
人类的精神灵魂是大脑的功能。大脑(物质) 神经细胞的活动,是精神产生的根源,如果大脑死亡(活动停止) ,精神必然同时消失。人们希望精神长存,这只是希望,事实上若没有大脑的功能存在,就没有精神的存在,即物质决定精神。

可能也会有人想到,明明大脑皮质占据了头颅内的主要位置,遮盖了其他的脑部而且是后生的,你不首先考虑它而怎么把弱小的丘脑拉到前台唱戏,这是不是科学的呢?
在进行这方面思考的时候,我们当然首先考虑过大脑皮质,而且先辈科学研究者们,首先承认它是主宰者,但事实上确实不是大脑皮质。
科学总是寻求、发现和了解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掌握新的规律。丘脑和纹状体是客观现实,怎样理解它的功能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后来者居上,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不是谁占位置大,就才能居上。大脑有新大脑部分和旧大脑部分,丘脑有新丘脑部分和旧丘脑部分,纹状体也有新纹状体和旧纹状体部分,三新部分就是后来者居上,进化的力量和现实的考察结果,就是丘脑联络核团是主宰,是完全适合后来者居上的设想。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国内外的研究和我对这些文章的看法
《我们心灵的奥秘》作者朱志康谈到:喜欢或厌恶的态度是我们主观心理的产物,不能通过物理或化学分析而得出。只在自我的条件下才能出现。可是纵观人类对大脑的研究,确实还没有那一个结构,系统的功能代表自我。近些年来鲁利亚提出的前额叶为精神主宰的理论也未能成立。根据鲁利亚的理论,前额叶对思维意识等髙级的心理活动起决定作用。那么心理活动的主体自我也应该在前额叶。可是临床病例不支持这样的结论。前额叶损伤的病人的智力肯定是有缺陷的。如行动计划性差,复杂思维障碍,缺乏主动性等。这时病人的自我,或许在完整上受到影响,但应付日常生活简单问题,甚至也能解决一些抽象问题。在这些表面现象的深处,都需要一个起控制作用的自我意识存在,所以前额叶本身并不是自我。
在认知理论系统的最高层,总需要有一个智慧的“小人”來操纵认知活动,小人像影子一样追随着认知理论,这个小人实质上也就是自我,是心理活动的主体,不管你承认也好,拒绝也好,回避也好,自我问题在心理中,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迷。
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确实感受到存在自我,一但要从神经活动机制中去找它时,就躲得无影无踪了呢?难道还有什么我们还未发现的脑结构主持着我们自我精神吗?
虽然我们不能说对每个神经细胞的功能都已经了解,但对大脑皮层的区域各种神经核团这些主要结构和功能还是可以明确的,再发现新的具有自我功能的神经核团的可能性如果不是绝对地说无,也几乎为零。那么如何解决自我问题呢?
朱志康认为:要解决自我问题首先要分解自我。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自我功能特点,就不难看出,貌似一体的自我是可以分解的。分解自我,作为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不管是称它为自我、灵魂或认知理论中隐含的最高操作者小人,都需要接受来自体内外的刺激信息,要分析辨别这些信号,形成一种判断,表现对刺激的反应,包括对思维、情感、行为的控制。大脑中,没有独立地拥有这么一套复杂功能的神经结构。解决的办法途径只有分解它,而且根据它的表现是应该可以分解的,对内外刺激信号的感受是感觉系统的功能,对它们的分析辨别则是皮质思维的功能。没有以往的生活经历,没有一定的文化思想的积累,就不会有舒畅的感受。要从画面提取有意义的概念戓某种表示及观察对象的特征,否则就谈不上对此有主观的态度,所以正是有这个判断力,才是我们个体的自我核心。个体核心作为一种判断结构,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特征分析或特征之间关系的判断。个体核心所判断的,只是对感觉思维的结果进行判断,判断它们对个体生存的意义,它接受皮质思维的结果,并把判断结果反馈给皮质,从而影响到后者的活动。

以上这些功能联系,对于个体核心来讲,是必须具备的,否则就起不到核心的作用了。
具有这样复杂功能联系的脑结构,应该在哪里呢?谈到自我的功能定位,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大脑皮质,特别是前额叶皮质。这里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后发展,也是与动物相比较发展最快的脑组织,是智力活动的主要结构,如果是洞察一切的,具有高度智慧功能的自我,肯定少不了它的参与。但对于缺乏思维功能,只起对个体利益是否有利直接判断作用的个体核心,那就不一定了,这个判断标准是个体存在的最佳状态的信息,包括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和心理完整性等。可是我们大脑思維皮质所缺乏的恰恰就是这些信息。内部生理信息到达思维皮质时己经是间接糢糊,而且不能有意识地控制。下丘脑虽然有丰富的纤维传入前额叶皮质,但是,失去前额叶的病人仍有明显的个体核心功能存在,对不利于个体生存的刺激仍能作出不需要思维的明确反应,而且往往是过分强烈的反应。特别是大脑皮质尚未发育的新生儿,他们对生理功能的反应控制和伤害性刺激的避让是完整的,此时他的个体标心已经发挥功能了。
所以整个大脑皮质可以是广义上的自我的组成部分,但对于个体核心來讲,却不是必要成份,也就是不能作为个体核心的功能结构。下丘脑是皮质下植物神经的高级中枢,能直接感受内脏的生理变化信息,同时又反过來调节着内脏活动,拥有多个生理反应中枢(如饥饱、性、情绪、渴饮等),也是控制神经内分泌的高级中枢。所以似乎是代表个体生存利益的理想中枢,可以作为自我的判断核心。但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使下丘脑不可能成为个体核心的功能结构,那就是与皮质的关系。参与感觉思维的大脑后部皮质与下丘脑的联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与新皮质的相互关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边缘系统的某些结构,这些结构乃是下丘脑活动的调节器。这就意味着下丘脑不可能对感觉思维的结果直接判断,起不到个体核心的作用。另外下丘脑位于笫三脑室的两侧,不是一个整体结构。所以下丘脑不可能是个体核心的功能结构。
丘脑是皮质下的另一个重要结构,各种感觉通路均经过这里,转换神经元后向皮质投射,所以这里好像有条件对各种信息作出判断,成为个体核心。但是,信息在这里只是初步的形式,各种感觉源传來的神经冲动,对丘脑來讲,并不比收音机对本身产生的声音能理解多少。未经思维加工的信息,对个体来讲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一种例外,就是伤害性信息。感觉神经在这里转换神经元的最大意义可能就是检测出伤害信息,直接把它传输到有关结构(包括个体核心) ,使个体不经思维就能对它们作出反应。此外,丘脑也不是一个整体结构,所以,作为个体核心,丘脑是不够格的。
至于上丘脑和底丘脑,前者主要作用是神经内分泌功能,后者则是运动控制中的锥体外系重要环节,谈不上起个体核心的功能。纹状体苍白球系统也是大脑皮质下的重要结构,但它们主要在运动控制中起重要作用。小脑也有同样的理由暂不在这里进一步讨论。这样,大脑的主要结构中,除了网状系统外,就剩下边缘系统了。一般认为,网状结构的主要功能在于对大脑各个结构上行性的弥散性激活或抑制,同时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等,是人体的生命中枢。但是网状结构离皮质太远了,除了弥散性激活抑制作用,与思维的具体运行无直接关系,起不了个体核心的作用。只有边缘系统,特别是边缘系统中的海马-杏仁核-隔区联合体,才是个体核心功能结构的最大可能性……
我看了上述朱志康的文章后,感到他对自我有正确的看法。即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是自我,并且对自我核心具备的条件提出自己的看法感到敬佩。但作者为个体核心,他轻易地放弃丘脑,认为是不够格的,他的这种看法我深感可惜!
我深深感到,他对丘脑的分析,过分粗枝大叶,而没有细心地推敲,致使大错。
我先引用教科书中的几段话:在丘脑中,除上述的两类核团外(指特异性中继核团和非特异性核团),还有一类在灵长类脑中最为发展的,可总括为联络性核团,包括背内侧核、背外侧核、后外侧核和枕。这类核团在进化上最新,它们不直接接受上行的丘系纤维,但与丘脑其它核团间联系广泛,并与大脑皮质的特定地区有往返的联系,而这些皮质区亦属于联络性区域。关于这类核的功能,了解得甚少,它们大概执行着更为复杂的会聚和整合作用,可能参与感觉性质的精细辨别、情感活动、空间和时间等与意识相关的高级活动。
对立体定位丘脑手术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与大脑半球功能不对称性一致,皮质下结构也存在着功能不对称。左侧丘脑与语言及语词记忆有关,而右侧丘脑则参与结构和视空间功能。因此右侧丘脑病变易发生忽视和体象障碍。
近年来发现,丘脑病变时也发生人格或行为障碍。曾报告8例双侧旁内侧丘脑梗死,患者出现焦虑、易激惹、烦躁、愚蠢的欣快、不适当的行为、情感淡漠、脱抑制、情绪不稳定、不适当的使用行为、注意力分散、自控能力差,此外还有记忆力下降、词语流畅性下降。双侧病变者更明显,左侧病变者词语记忆差,右侧病变为主者非语言信息的记忆受损,双侧病变者有明显的持续性的情感淡漠、主动性差,随着病程进展有部分恢复,部分患者出现作业的转换困难。
丘脑损害时的人格改变与额叶病变时的人格改变极其相似性,不仅在使用行为上,也表现在其他具有额叶病变时特征的行为改变。如词语流畅性下降、作业转换困难、主动性差等。提示丘脑和额叶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丘脑病变时影响额叶功能。
丘脑核团的病变可引起大脑高级功能的全面损害,包括记忆、智力、人格、情感、语言等各方面。德、法两国学者创用了丘脑性痴呆这一术语來描述和概括丘脑病变时的智力改变。丘脑性痴呆多由双侧丘脑核团病变引起,也有少量单侧性病变引起痴呆的报告。丘脑性痴呆的发生可能也与丘脑-额叶联系的中断有关,提示这个通路的中断导致了额叶皮质功能不能被激活,从而产生认知障碍或痴呆。
丘脑性失语症表现为低语、少语和错语的三大核心症状,对一些简单短理解尚好,但对较为复杂表示时空关系、顺递关系等文法结构的句子理解差,郎读能力较好保留,但对文字理解有明显困难,其特点与听理解障碍相似。大多数丘脑性失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书写障碍,可能有构字障碍和语法结构障碍。丘脑性失语症恢复较快,愈后较好。
近年来利用PET技术发现,单侧丘脑血管性病变后,同侧大脑半球氧或葡萄糖代谢明显降低,影响到整个皮质区,且神经心理学障碍随着大脑皮质代谢改善而同时消退,可以认为,丘脑性失语症是由于非特异性丘脑-皮质通路病变引起传入障碍而导致广泛的神经功能联系不能而引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和皮质性失语症是相似的。
上述几段教科书资料分别是1955年5月和2002年3月岀版。而朱志康的文章是2002年10月更新的。故我考虑他忽略了这些资料,否则不会轻易放弃丘脑作为个体核心。


海马,因为它的位置靠近感觉处理等级的顶端,人们禁不住猜测这里是视觉(及其它)意识的真正位置。它从许多更高的皮层区接受输入并投射回去,这种复杂的单向通路是再进入的,它返回到离出发点很近的地方。这或许也暗示着它是意识的所在之处。但是遭到实验证据的强烈反对。海马损伤可能由一种病毒性疱疹脑炎感染造成,看来病毒易于攻击海马及与其相应联系的皮层。损伤的边界会很清晰。由于损伤可用MRI扫描定位,且不再发展,病人在感染严重期过后数年均可进行复查。如果你碰到一个失去两侧海马以及邻近皮层区域的人,你不会马上意识到他有任何异常,他能谈话、微笑、喝咖啡、下棋等。他几乎只有一个冋题,那就是他不能记住大约一分种以前发生的任何事件。他的运动技巧均被保留,还能学习新技术,并通常能保持数年甚至更长。只是他记不起来是什么时候学会这些技艺的。所以失去双侧海马的人,个体核心功能并没有失掉。

我深信丘脑是大脑的控制中心,是大脑的司令部。现在再加以补充!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在文献中报道
哺物动物的脑,特别是人脑的显著特点是,大脑皮层在大小和复杂性方面的突出发展,以及所伴随的大脑皮层和它的主要输入的来源……丘脑之间的相互作用精细化。一些丘脑核,称为非特异性的、固有的或髄板内核,投射至皮质的所有层次和区域。另一些核,即特异的、非固有的,主要的或主核,以高度有次序的,按地域的方式从丘脑只投射至新皮层的较局限区域的特异层次。来自特异丘脑核的丘脑皮层投射的严格的地域分布性质是由皮层返回到这些核的同样精确的投射相互关联的。
大脑皮层可被分成在细胞结构上互不相同的许多区域,每个区都和不同的机能活动有关。把这些机能活动与丘脑-皮层投射联系起來,可以看出一个丘脑核可以和身体表面在初级躯体感觉皮质的各个亚区中的多重代表区有联系。每个皮质代表区可能代表一种不同的感觉型,并接受来自一种特殊类型的丘脑-皮质中继细胞的输入。同样,一个皮质区的不同层次或亚层,接受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丘脑-皮质中继细胞的投射。属于不同类型的中继细胞的丘脑传入纤维在皮质内的分离,以及由于丘脑皮质间地域性关系的制约,可能为皮质单位的机能柱或机能带提供形态基础。一般地说,丘脑的感觉和运动核投射至皮质的不同区域,但特别在低等哺乳动物中,这些投射的一些部分及其有关的皮质代表区可能是重叠的。
来自丘脑核的传入纤维在新皮质的初级感觉和运动区的中间层次内广泛地分支,并与许多不同种类的神经元形成突触。突触后的细胞包括锥体细胞和非锥体细胞两类,后一类中包括有许多(有棘) 、少量(少棘) 、或实际上没有(无棘,光滑) 树突侧棘的细胞,它们还根据树突树的形状而被分类为多极(星状) ,双极或双丛细胞。由于丘脑投射至皮质的中间层次的以上或以下的各个层次,所有的皮质细胞都直接接受一些来自丘脑的输入看来是可能的。可以推测,丘脑的输入能够直接和很快地影响在皮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每个神经元的机能状态。可以想象这种作用组成一种选择过程的一部分,这个过程使许多皮层神经元的阈值被丘脑的直接输入所改变,从而易化了对这种输入的传递和加工。进行传递和加工的神经元原来可能不总是协同活动的,共同的输入却使它向一起卷入了一个功能单位或功能柱。
细胞体位于第5或第6层的有一种锥体细胞,接受丘脑的输入并返回投射至丘脑,组成一种突触联系的次序,为丘脑与皮质间的短潜伏期的反馈相互作用提供了必须的通路。电生理证据提示,丘脑-皮质,皮质-丘脑反馈环路的一种功能是增加或延长丘脑传入的兴奋水平。这个过程的作用是增加在丘脑-皮质投射中平行的按地域组织的各组成成份之间的兴奋水平的差别。
对在形态上得到确认的神经元进行的丘脑-皮质突触的定量研究表明,在笫4层内属于同一个神经元的不同的树突,有丘脑-皮质传入形成的突触在各自的总突触数中占同样的比例,丘脑-皮质突触联系的特异性也表现在丘脑-皮质传入与属于不同类型的皮质投射细胞的树之间的突触的关系。皮质-纹状体细胞,皮质-丘脑的细胞,深层和浅层的皮质-皮质细胞在笫4层中的树突所形成丘脑-皮质突触所占的百分比,分布在四个互不重叠的范围内,表明特殊类型的神经元形成的丘脑-皮质突触占特殊的比例。皮质内两类非投射细胞,即有棘和无棘星状细胞的丘脑皮质联系的数据,同皮质-丘脑投射细胞的树突一样,有棘星状细胞的树突倾向于与丘脑-皮质传入形成占相对较高比例的突触。指出这一事实是有兴趣的,即有棘星状细胞的细胞体和皮质-丘脑投射细胞体,都位于己知有较高比例的有简单感受野的细胞的皮质层次内。无棘星状细胞的丘脑-皮层突触联系所占的比例分布在一个宽广的范围内,暗示按形态分布在一类中的这种细胞可能包括有非常不同功能作用的细胞。
哺乳类动物感觉皮质的单位研究证明,具有简单感受野的神经元在大多数丘脑皮质传入所终止的第4层中最丰富,而具有较复杂感受野的细胞则倾向干在第4层以上,以及特别是第4层以下的皮质层次中出现。根据这个理由人们提出,皮层是按次序对丘脑输入进行加工的,加工开始于第4层细胞,进而至较上层的细胞,然后到皮质较下层的细胞。这样的分级结构曾被用以假设视觉皮质中的具有复杂感受野性质的神经元,具有较不精细的感受野的神经元衍生而来。
已有的证据提示,几乎所有皮质神经元,都接受一些直接的丘脑输入,而且已知有复杂感受野的细胞,可以被丘脑-皮质传入单突触地激活。这些发现指示,除对丘脑输入的分级加工外,皮质还含有由具有各种宽广范围感受野的神经元对丘脑输入进行同时(并行的) 加工的通路。

当丘脑细胞每秒2周产生反应时,大脑处于睡眠状态,而当10周时大脑处于清醒状态,但对外界无反应,每秒钟40次时,大脑处于非常清醒状态或处于生动梦境。但当听到狗叫,感到威胁时,这种40周信号被打断,以便将刺激传入,所有感觉系统,大脑重新调节处理这种新的信息。
如果林纳斯博士的理论是正确的,它将解决信息合成问题。大脑只是一个器官,它的功能是产生影像,在晩上这些影像就是梦,在醒着的时候,这种影像受感觉的调节,形成对外界的反映,人类的进化决定了感觉器官以恰当的方式,对外部世界做出反应。

根据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节律不是在皮质本身而是在丘脑内形成,然后从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递到大脑皮质。在动物实验中,如果切断丘脑-皮质线路或摘除丘脑时,大脑皮质内的alpha波便消失。相反,若切断丘脑-皮质联系或摘除大脑皮质,丘脑的节律性活动仍保持(其节律性类似于alpha波) ,丘脑的这种节律活动又可由于传到丘脑的冲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特别是网状结构传來的冲动产生同步性或去同步的影响,从而引起大脑皮质电活动的改变。
进入苏醒和清醒状态,大脑皮质必须进入兴奋状态。而能使大脑皮质进入兴奋状态的有网状脑干和弥散丘脑。切断网状脑干与皮质,或切断弥散丘脑与皮质的神经联系,便会消除大脑皮质的兴奋,这说明大脑皮质自身不能兴奋(进入显意识状态的兴奋) 。

丘脑非特异性核团主要接受网状结构的传入,此类核团比较古老,与皮质下中枢如纹状体,下丘脑以及其他丘脑核团广泛联系,故又名皮质下核。种系发生上最早出现的古丘脑。它包括中线核群、板内核群和丘脑网状核。在哺乳动物特别是板内核可能通过它的传出纤维侧枝,弥散性地投射至大脑皮质各部,无严格的皮质定位,这些核给予皮质有力的影响,可改变皮质的兴奋状态作为神经活动的基础。
丘脑特异性中继核团,接受感觉上行纤维或来自与运动有关核团发出的上行纤维,然后发出投射纤维至皮质的特定边缘区、感觉区或运动区。每个特定的皮质区又发出下行纤维返回至该核团。这种反馈性的联系可发挥皮质对其传入冲动的调制作用。特异性中继核团包括前核和腹侧核群的腹前核、腹外侧核、腹后核,后丘脑的内侧膝状体和外侧膝状体。种系发生上随皮质出现而出现,属旧丘脑。
丘脑的联络性核团,它们很少直接受上行感觉纤维,但与其它丘脑核团间有丰富的核间联系,整合各种冲动,再发出投射纤维,终止于联络区皮质。联络性核团包括:内侧背核、外侧背核、外侧后核和枕核,联络性核团随着大脑联络区的皮质发展而发育,在种系发生上称新丘脑。内侧背核大细胞部的主要传入是从基底前脑与嗅觉结构。嗅觉传入主要来自梨状皮质与邻近区如嗅结节到大细胞部,此部也是基底外侧杏仁核的靶区。腹侧苍白球是基底前脑的主要结构,发出纤维至内侧背核大细胞部。黑质网状部也发出GABA能纤维至板旁部。非特异性脑干胆碱能与单胺能系统也分布纤维到达内侧背核。内侧背核的传出主要到额前叶颗粒皮层,在灵长类,小细胞向6区,32区以前的整个额叶皮质有大量的投射,广泛的额前皮质损伤(额前皮质切除) 或损伤阻断这个区的纤维(额前皮质切断术) 后,几乎全部内侧背核小细胞溃变。轴浆运输研究指出:内侧背核投射到全部额前皮质(运动前区-6区以前) 包括半球内侧的皮质与眶额皮质。比较特异的是:小细胞部投射额前皮质背外侧区与内侧区,大细胞部投射至眶额皮质及扣带回,而板旁部投射到邻近运动前区,包括额眼区。
从美洲的负鼠科到澳大利亚的袋鼬科再到髙级的澳大利亚双门齿类动物这样一个顺序,丘脑核团的组构有着明显的区别。首先,中线和髓板内核团(旧丘脑) 中的细胞构筑不同的区域数目依次递减,在弗吉尾亚鼠有12个左右,在野生猫(村袋鼬) 减为9个,吊尾鼠只有7个。其次,在此进化序列中,腹侧及背侧核团加上膝状体(新丘脑) 的划分变的愈加精细,细胞构筑也愈复杂。

语言机制发育
在过去的40年里,通过神经心理学的研究,在经典皮层语言区外,又发现了许多与语言的诱导运动编程及语言的认知过程有关的脑结构,包括輔助运动区、内侧边缘皮质、内侧额叶皮质、尾状核和丘脑。利用局部脑血流图rCBF戓葡萄糖代谢率rCMR的非损伤造影技术,证实了新皮质的语言处理是由位于皮质外广泛的同步或先行的过程所控制。其中一些过程具有内在非对称性。因此布洛卡区和威尔尼克区在儿童的发育很可能是由发育比感觉新皮质早的边缘结构,基底神经节和丘脑来控制。在大多数人,言语或文字的识别过程及情感可能主要由脑的左半球来表达。对于儿童,这些处理过程可能是重要的。
人们研究丘脑的结构为主的资料來看,再加上以前所述的以功能为主的资料分析。我认为丘脑是大脑的控制中心是成立的。
大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组织结构,也是功能最强大、机能最精巧的智能巨系统。它包含着许多个结构上的功能系统。如此复杂的巨系统,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控制系统,是很难想象的。
到底,丘脑怎样控制呢?现在就会提及到这篇文章最初的“自我”。自我核心深藏在丘脑的联络核团里,它是丘脑联络核团的主要功能。丘脑联络核团与大脑联络皮质之间的活动,再加上大脑各区联合皮质之间的活动,就构成了意识的发源地,也就是有了自我才有意识,意识应该包括显意识和潜意识活动,显意识活动是在丘脑联络核团与大脑联络皮质之间的功能活动,大脑联合皮质之间的功能活动是潜意识,若单纯的只有潜意识活动,那就是作梦。
我认为,权威性的统治者,就是丘脑联络核团的主要功能,他当然就在丘脑联络核团的位置内。也就是丘脑是大脑的权威统治者。
因为,不管特异还是非特异神经的意识信息想要进入大脑,必须先通过丘脑,它是大脑的门户。大脑本身不能自主兴奋,最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由丘脑推动的,中继模式是清醒状态的特征性标志,振荡模式标志静息行为状态,如困倦和慢波睡眠。振荡方式是中继方式的否定。皮质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丘脑功能这种交替的模式。脑电波的节律不是皮质本身产生,而是在丘脑内形成,然后从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递到大脑皮质。在动物实验中,如果切断丘脑-皮质线路或摘除丘脑时,大脑皮质内的阿尔法波便消失。相反,若切断丘脑-皮质联系或摘除大脑皮质,丘脑的节律性活动仍保持。
前、后、上三个皮层说话区,不是孤立的,它的功能有赖于皮质与丘脑的联系。仔细切除布洛卡及委尔尼克区的灰质层,不损伤白质,结果不产生失语症。
但是左侧丘脑枕出血或丘脑肿瘤,而没有皮质损伤的病人,却有严重的失语症。从剥制纤维的脑标本上,可见布洛卡区与丘脑背内侧核、中央中核联系、补充说话区与后丘脑联系、委尔尼克区与丘脑枕联系。丘脑亦参与了说话中枢,即说话机制是赖于皮质说话区、丘脑以及它们之间的纤维联系,三者的共同作用。丘脑核团的病变,可能引起大脑髙级功能的全面损害,包括记忆、智力、人格、情感、语言等各方面。丘脑性痴呆,多由双侧丘脑核团病变引起,也有少量单侧病变引起。1939年斯太木就报告了双侧对称性丘脑变形引起严重痴呆。1957年斯确里曼报告了相似病例,表现为严重的精神活动衰退,特别是注意力和记忆的缺失,主动运动减少,严重的情感淡漠。病理显示,丘脑前部分和背内侧核群神经细胞缺失。丘脑的血管病变也是常见的丘脑性痴呆的病因。遗忘症是丘脑性痴呆的最基本表现,主要表现为严重的顺行性遗忘。近年來利用PET技术发现单侧丘脑血管性病变后,同侧大脑半球氧或葡萄糖代谢明显降低,影响到整个皮质区,且神经心理学障碍随大脑皮质代谢改善而同时消退。从临床表现上看,丘脑性失语症有经皮质性失语症特性。大量研究已证明,背侧丘脑不仅仅是大脑皮质的信息交换站,而且是大多数感觉整合中心之一,背侧丘脑也参与大脑皮质对脑的许多特殊部位的协调作用,包括语言。不仅在行为上,也表现在其他具有额叶病变时特征行为改变,提示丘脑和额叶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丘脑病变时影响额叶功能。丘脑忽视症即有意向性缺陷也有注意性缺陷,常伴有一些传统上被认为是最高级皮质功能障碍综合症。如体象障碍、疾病感觉缺失或伴有动觉性幻觉、空间和视觉结构定向障碍、面容失认症及空间失认症。
丘脑联络核团是为了与大脑联络皮质进行心理联结而产生的,它是丘脑的最新的部分,是晚出的,与大脑联络皮质相对应。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有了自我核心,才能产生意识。那么自我怎样产生出来的?我是这样理解的:他主要有两个因素推动而逐步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他的基础是先天的,先天结构了人的丘脑和大脑,所以才能称作是人,这是基因决定的。但具体的每个人,又有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一样的,何况人脑是个复杂的结构。每个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大致主要发展上相同,具体的较细节方面是不太一样的。这也说是先天的。自我的根基是先天的,但成长和形成是后天的,初生时还没有自我,只有觉察,生后才逐渐成长起來,而且受自然成长发育和外界环境两因素的重要影响而改变。

为什么只有人的“自我”才能发展成为最高级的自我?
这里首先介绍自然成长发育,且主要介绍幼态持续。
现代神经生物学中指出,幼态持续是实现大脑进化的有效机制。幼态持续是高等灵长类,特别是人在个体发育中较长时间保持幼年的发育势头,一直持续到成长的性成熟期,甚至以后。猴子的大脑在初生前即已基本发育,出生时脑容量是成年猴的70/100,余下的30/100在半岁时即发育完毕。黑猩猩出生后1岁大脑发育完成。而人类出生时的脑容量只有成年人的23/100,出生后,脑的发育速度加快,基本发育完善需要6年,就是在6岁到23岁之间大脑仍保持发育势头,学习能力不断改善,在性成熟期以后十余年大脑发育仍在进行。幼态持续状态让人类在生后较长时期里能从父母、家庭、社会文化中获得使大脑成长和成熟的信息。人类学习,获取新知识能力的时期甚至可持续终生。
在胚眙第四个月,神经元的轴突开始被有髓鞘,呈现白色,称为髓鞘形成,周围神经的髓鞘发生于出自神经脊的雪旺细胞,中枢的成自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内,不同的纤维体系,髓鞘形成的时期各不相同。进化上古老的纤维束开始执行功能早,髄鞘形成也最早。纤维束的髓鞘形成,一般在执行功能开始的时期。借助中枢神经内许多纤维束髄鞘形成的先后不同,在胎儿的髄鞘染色片上可见觅寻它们的起止点和行径。脊髓的髓鞘形成始于颈部,逐渐向尾侧伸延,前根先于后根。后索的髄鞘形成始于胚胎笫6个月,脊髓小脑束约在笫7个月形成。锥体束在初生后开始获得髓鞘,直到两岁完成。脑内的某些纤维束的髓鞘形成更晚。
另外报道,小儿脑髓鞘化发育是脑成熟的重要标志。其进程从胎生5个月开始,持续到成人,是有规则有序的进行,即从背侧到腹侧,从中央到外围,从尾部到头部。他们把大脑分为40个区域,最早的是1区,初生时就已经具有的部分,这个部分在感觉运动区,主要功能是指挥运动。顺序号的36到40的部位,髓鞘化最晚,是前头联合区。这部分的髓鞘化一直持续到20岁以后,这部分主要功能是判断推理等。
另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外界环境。是初生以后一直到老,个体所处的周围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父母兄弟的关系和社会环境、教育、文化等各种交往活动,都深深地影响着自我。


意识

有了“自我核心”再加上,丘脑联络核团与大脑联络皮质的心理网络的连接,意识就在这个活动场所产生有序的活动,激活了和改造了连接点,逐渐有序地形成了这些区域的记忆,从而产生意识。
一个人所做、所见、所想或感觉的事情,都要经过大脑中复杂的加工,比如形状、颜色、运动、名词、动词等都有各自相应的位罝,在将各种知觉纳入所属区域的同吋,存贮在各个细胞之间,在意识的作用下,筑起了路径,建立了联系。结果人类的知识,个人的经验,有序地存贮在大脑里,在特定的场合中,这些路径就会被重新激活。隨着年龄增长,经验越来越多,而且年龄增长,大脑细胞纤维的髓鞘化进程中,本我、自我、超我,个体的特性、人格都逐渐形成。尤其在社会大家庭里,社会文化、教育、专业知识增长,自我越来越成熟和壮大,超我意识越来越上升,提髙了能力,应付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更高了,更能有效地、有序地工作。

意识的分类问题
脑科学认为:潜意识和显意识间不停地交换着信息,协调彼此间的作用,才能保证人的意识正常进行。这个介绍的多好呀!
比较详细一些的理解,我认为显意识是我们常说的就是意识。医生说:这个病人有意识,即认为意识清醒。医生叫患者的名子,如果他回答正确,则认为有意识,若不回答或回答不正确,则认为无意识,或更正确一些说,病人尚处在昏迷之中。在这个例子中“我听”中断了。即丘脑联络核团与大脑联络皮质,没有通讯信号通过,意识丧失了。而潜意识应该是大脑联合皮质各区即各个兴奋点之间的激活的联系,包括两半球之间激活区之间的联系。
1981年神经科学家利文斯通和休伯发表了这祥一个实验:
他们研究的神经元,大多数在皮层6区,动物的眼眼是睁开的,因而即便在慢波睡眠时,6区的神经元,也对放置在动物面前的屏上,由计算机产生的视觉信号作出反应。当他们记录到某个特定神经元的反应时,他们把动物唤醒,并用它刚才看到的同样刺激再次测试。
当动物清醒时,他们研究的每个神经元的反应与睡眠时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如果它对视野中的某个位置具有一定的朝向直线敏感,那么无论动物是处于清醒状态还是睡眠状态,它的最佳刺激都是一样的,只是清醒时通常信噪比要好一些,不管怎样,有相当数目的细胞的发生率在动物请醒时比睡眠时要高,而令人感兴趣的结果是,皮层较低层次(第5-6层)的反应的改变比高层更为显著。
当动物有(显)意识时,皮层较低层次的行为有显著改变,而较髙层次的变化却很小,这促使人们得出这样一个广泛的推论,这就是皮层较高层次的活动主要是潜意识,而至少有部分低层神经元与显意识有关。
更为一般的观点认为我们应更为密切地注意到皮层的各个层次,虽然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经常延伸到几个层次,但细胞体位于哪一层也许在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遗传确定的,与之相反,神经元的连接细节则主要受它的经历影响。
上层(第2-3层)的细胞,仅与其他皮层区相联系。尽管它们中的一些神经元通过胼胝体可与大脑另一侧的皮层区连接,但它们的投射作为一个整体未超过皮层区。虽然第6层的一些神经元具有与第4层连接的侧向轴突,但它们当中神经元主要反向投射到丘脑或屏状核。
克里克说,再重复一下,意识主要依赖于丘脑与皮质的连接,仅仅当某些皮层区域具有回响回路(包括皮层第4、6层) 并具有足以产生明显的回响强投射时,意识才可能存在。
从上述的实验和神经解剖学的分析,我认为显意识定位于丘脑联络核团与大脑联络皮质之间的交互活动的结果的呈现。而潜(无)意识定位于大脑联合皮质与大脑联合皮质之间的交互活动,是符合科学事实的。
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脊锥动物为了更有效地适应自然界,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进化的结果。神经系统越是进化,脑的功能就越高级,使生物体适应自然界和利用自然界的本领也越大。自然界的信息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非常重要,越是能够充分利用外界信息的动物,对生存和繁衍上就越有利。人类是极端的例子。
在不同的照眀条件下,从一个颜色的物体上所反射而到达视网膜上的光谱成分是不一样的,但我们所感到的是该物体的颜色却不变化(颜色恒常性) 。一名演员做手势时,手在观众的视网膜上的映象大小随距离而变,但观众判断出它的真实大小(大小恒常性) 。这就是说对外界信息阐释是感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并不是分析视网膜上的映象,脑必须主动地构建一个视觉世界,而主动的视觉世界的涵义,显然并非感觉是客观世界的映象。为什么呢?原因是动物(含人类) ,在自然界中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为了自身生存和繁衍而进化的结果。为了分清敌友,取掉伪装,分辨背景与主体,高等动物都会主动探索。外界信息到达感受器后,总先要理解,经过思维的评价,了解该刺激的意义,最后才采取行动。
高等动物为了能够达到主动探索成功,将原原本本的客观世畀,经过感觉器官,比如视觉器官,如视网膜至侧膝体,尤其到视皮层后,由v1、v2、v3、v4、v5区的处理,从整体中,又重点处理颜色、运动等,以及其它区的处理后,形成主观知觉的原材料。没有客观,主观就不能实现。
大脑将各种感觉器官经过大脑初级感觉皮质输入进来的外界客观信息,经过次级感觉皮质处理后,形成主观知觉的原材料,而短时存贮起來,以便利用。另外将原有的经验、知识,主要在联络皮质的有关区域存贮起来。额、顶、枕、颞叶各负责有关的主要任务,通过白质纤维紧密地使各区的有关处联系起來,还有运动皮质的经验存贮在运动区有关区域。一旦有事,大脑通过有关各种网络,在大脑皮层的2、3层(上层) 中主要运行,即称为无(潜)意识。若联络皮质在意识的指导下,皮质各层相应的皮质区激活起来,有序地完成各项心理上的任务。再将信息反馈给丘脑联络核团,因而必须通过大脑皮质的5、6层(下层)即称为显意识。也就是说在大脑皮层之间运行时称无(潜)意识,而大脑与丘脑联络核团之间运行时称显意识。因而大部分学者认为,潜意识(无意识)和显意识间不停地交换着信息,协调彼此间的作用,才能保证人的意识正常进行。
出生牛犊不怕虎,这就说明原来还没有这个经验,缺少这个记忆,所以思维是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脑记忆存贮是依靠不断学习,实践中得來的。至于综合和决策则是最高级的思维形式,对动物来说,它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它们的大脑联络皮质与丘脑联络核团是初级的,是动物的。只有人类的神经组织,才会有人类的神经功能。即便是类人猿也是初级的,但比其他动物,则髙明多了。这些是由基因决定的,后天再努力也是无效的。只有人类,才有高级思维结构。但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和实践,就也不可能发挥出高级思维的功能。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天天向上,才能发挥高级思维的功能,才有为人民服务的好本领。
潜意识的知觉,是在大脑皮质以内发生,它可以自动的将感觉输入的信息转化为各种表征形式。比如视觉皮质中的v1、v2、v3、v4、v5以及知觉的整体性、选择性和恒常性。显意识的知觉只有在大脑将感觉输入的外界客观世界的信息,转换成主观知觉(比如其中视觉输入保持不变,而知觉却在变化)。一个显著的情况是观察内克立方体,此时图形保持不变,但当我们把它看作三维体时,开始时知觉是一种形式,然后又变成另一种形式,才能进行显意识的知觉加工,故显意识的加工是一个较晚的阶段,且需要一个建构过程。也就是说潜意识只是在大脑皮质中进行,尤其主要在皮质上层区进行,而显意识必须在丘脑联络核团与大脑联络皮质共同参与下完成。
这里有个故事为例,50多年前,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神经科教授潘菲尔徳,给一个病人做手术切除癫痫灶或脑肿瘤时,先用微弱电流的探针,在肿瘤旁边刺激一下,观察这些脑细胞会出现怎样的反应,然后对稍远的脑细胞测试,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医生们正打算实施切除颞叶肿瘤手术,当医生刺激到这个肿瘤周边组织时,老人突然以一个四五岁孩子的声音,奶声奶气地唱起了歌,还叫着爷爷奶奶和小狗的名子。在场的医生们大吃一惊,与他进行对话,意想不到的是,老人话中所出现的完全是童年生活的情境,医生们停止对他的刺激,所有的对话也随之中断。当被问起刚才在做什么事,老人竟然一脸茫然地说不出话来。在被告知当时令人惊诧的一幕时,老人反问,我唱了歌了吗?我唱什么歌了?医生们继而又给他通上了电流,老人又接着唱歌。当电流刺激再次停止,他对自己刚才的行为一无所知。
这个故事我认为只是在大脑中产生的,故是无(潜)意识的。当刺激停止后再问他,这时是有(显)意识的。
丘脑中继模式是清醒状态的特征性标志。在振荡模式,标志静息行为状态,如困倦和慢波睡眠,这时丘脑联络核团停止与大脑联络皮质正常交换信息,因而梦也是无(潜)意识的,虽然梦中有“我” ,但这个我是幻我并非真我。梦中的我,也可以飞,而且摔倒在山沟里也不痛,只感到怕。醒来后丘脑联络核团才开始工作,真我开始上班。
随着初生胎儿到2-3岁的婴儿,本我出现了,从婴儿后期到性成熟期,自我出现而且壮大起来。在此后,社会交往和文化教育的培养下,超我也同吋出现了。自我和超我的品质,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向往,都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个性、人格在婴儿到性成熟期间的发展最为重要。我希望人人都应该努力学习,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到我为人人上,保护地球这个家园,使广大人民过上好日子。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有的学者研究催眠。无特色的中性语言,输入被催眠的感觉思维皮质,整个皮质不再受已经麻痹(停止工作)的个体核心的系统指挥,而成为外来的催眠师语言所响应。当个体核心自我系统被麻痹,感觉思维受到抑制,只有催眠师引导性语言输入情况下,意向活动会集中到催眠师要求的思维中,并进一步抑制其他感觉信号的输入。也就是说,此时无感觉从丘脑输入,思维皮质只能按照催眠师的要求行为,如果此时催眠师转变话题,脱离原來的引导路线,被催眠的思维皮质有可能由于前后被激活的思维无法沟通,不能有效地作出反应,催眠师一般难于引导进入抽象思维活动,因为抽象思维活动作为高级的皮质活动,需要皮质的较高兴奋水平和大量神经元网络参与,特别需要个体核心即自我系统(丘脑)的主动分析,这就与催眠的基本条件相违背。
如果催眠师叫他睁开眼睛环看四周,来自视觉的刺激,会大量进入感觉思维皮质,又重新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自主认识,尽管这个环境刚才是显得单调,但经过催眠期间的思维转移,现在又是一种新的感觉变化,此时催眠师只要稍微讲几句对他自我有影响的语言,就会完全恢复常态。
在用中性语言进入催眠的这一段中,我考虑是丘脑联络核团在乏味的中性刺激引诱下,使它暂时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即丘脑细胞相当每秒10周期时大脑处于清醒状态,但丘脑对外界无反应,参p13),失去控制功能,而丘脑的特异和非特异核团,仍可正常工作。这可在神经科学家玛格丽特利文斯通和戴维休伯发表了一个实验,即动物的眼晴是睁开的,即便在慢波睡眠时v1区对视觉信号作出反应相符。所以我也相信催眠是有科学依据的,但对不同的人和对不同的催眠师的信任态度不同而各异。这也是难免的。

有些学者们认为思维有主动和被动进行之分,主动进行思维,其程序较眀晰,结果呈现也清楚。而被动思维则是大脑细胞内由于信息出现而没有经历思维程序的控制而进行杂乱无章的信息聚合。工作学习时,常出现主动思维,而精神放松吋可出现被动思维。被动思维并不是完全无控制下进行,只要主体没有进行主动控制,任何信息都能启动成熟大脑进行思维。新生儿是没有高级思维的,其低级思维在脑组织中可以不通过学习由先天赋予。而高级思维则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实现,高级思维的程度与学习交流有关,交流过程就是学习和思维共同作用的过程。读书也是交流的一种形式。
从上述这一段有关思维方面来看,主动思维必须在丘脑联络核团正常兴奋的时候才能进行,而被动思维则可以在丘脑无反应时进行。


《意识的来源与作用》这篇文章中,唐福眀写到:近年来脑科学难突破,论脑科学是人类科学的最后堡垒的呼声几乎传遍全球。为什么脑科学难突破?唐福明认为是未突破意识!如果将人脑比作电脑一样有信息传输(感知),加工(认知)贮存(记忆)的功能,那人脑则比现有的电脑多一项功能,它便是“意识”! 由于在人脑中“意识”贯穿着整个认知过程,或它与感知(信息传输),认知(信息加工),记忆(信息贮存)交织在一体。我们若不将它“分离”出來,突破人脑的认知机理就不可能。本文提出,意识分显意识和潜意识,它们有着各自的形成机制,并且提出,在意识机制中起轴心作用的是神经胶质而非神经元。
意识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人类离不开它。也就是说,意识伴随人类生灭与发展,没有意识的人,不仅不会成为今日世界的主宰,成为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生物,甚至还不如普通的动物。
虽然意识与每一个正常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可是至今日对于意识是什么?如何形成?有何作用和功能?等问题,人类还无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近来,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人类欲想了解(掌握)意识(智慧)形成的物质机理的兴趣与日俱增。据载,著名神经生物学家Eccles预言,30年内,世界上大多数最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在研究脑……还有人将21世纪称为脑的世纪。毫无疑问,对于脑的研究主要是研究智慧、智能、意识、思维的物质机理。而当今科学界对脑的研究以如此大的兴趣与关注,应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与需求有直接关系。因迄今的人工智能与自然脑人脑在一些功能上还存在明显差异,虽然如今的电脑已替代了人脑的一些功能,有些功能如运算或反应速度和信息处理与储存量已超过了人脑,但自然脑在随机性和自主性方面还让电脑望尘莫及。这正是人脑具有意识功能,而电脑没有意识功能的缘故。
我们知道,显意识是指苏醒,清醒状态。当人处于这种状态,并无智商、神经系统及其它阻碍知觉、运动、行为的身体病患等缺陷的情况下,便能进行有效的信息选择和随机调控行为。实验科学告许我们,人(其它各种脊椎动物一样)要处于清醒、苏醒状态,需网状脑干、上行弥散丘脑和大脑皮质共同兴奋状态下,其中任何一方面的缺失或病损都将阻碍人(或动物)的苏醒或清醒。如果在中脑处损害网状结构,则动物出现昏睡,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相反,如果刺激(休眠动物)这部分的结构,则能唤醒动物,所以这一系统被称为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上行激活系统主要是通过丘脑非特异投射系统发挥作用。
根据实验结果表眀,脑电波的节律不是在皮质本身,而是在丘脑内形成,然后从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递到大脑皮层。在动物实验中,如果切断丘脑-皮层经络或摘除丘脑时,大脑皮层内的阿尔法节律便消失,相反,若切断丘脑-皮层联系或摘除大脑皮层,丘脑的节律性活动仍保持。
很明显,网状脑干、弥散丘脑和大脑皮层三者都与显意识的形成有关,可说是缺一不可。那么为什么要在它们三者共同合作下,才能形成显意识呢?唐福明认为,它们是有着明确分工的。我们知道人包括各种动物要进入苏醒状态,大脑皮层必须进入兴奋状态,而能使大脑皮层进入兴奋状态的是网状脑干和弥散丘脑。切断网状脑干与皮质,或切断弥散丘脑与皮质的神经联系,便会消除大脑皮质的兴奋,这说明大脑皮质自身不能兴奋。
我读了唐福明先生的文章后,认为他对意识有较正确的分析,但他认为意识机制中起轴心作用的是神经胶质,而非神经元,我感到难以思考,价值几乎为零。
Zeki(2001)将灵长类动物的视觉系统看成由许多分立的系统组成,它们平行的工作,其中的每一个都是自动的,并且到达知觉终点的时间不同。比如一个物体的不同属性,如方向、深度、面部表情或形状,都在不同的脑区以不同的速度被加工,颜色加工在v4和v4a中加工,可以比运动v5区加工早完成80ms之多。因此一些属性必然比其它属性更早地被知觉,虽然我们并不感觉到这种知觉不同步。
Kosslyn(1994)阅读词语的脑区,当眼睛对准一个单词时,在80ms的时候,右后枕叶出现与该词特征相关的计算。在130ms至180ms时,左后皮质的视觉词汇形式被激活,简单地说,对于明显可观察到的词,在170ms以前中线注意系统激活,在220ms以前伴随着左侧前语义系统的激活。这些激活有助于组织起对下一个注视点的快速扫描,而这种扫视通常从270ms开始。认知研究表明,快速扫视受被试者对当前词义知识的影响。因此眼睛移动之前,获得关于词义的信息是必要的。在快速扫视开始之前,额叶注意区域以及与词义有关的额叶语义区域内部有较多的激活。我们不能认为激活方向仅仅是从后脑向额叶,其实也存在从额叶向后脑区域的信息反馈。因此,在想象一幅景象时,额叶的注意和语义系统可用来激活与该景象的视觉形式有关的后脑区域。
我认为爱德尔曼的关于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厉时态的过程,初级意识和高级意识。初级意识是指通过知觉和记忆相结合实现的一种心理场景。动物具有初级意识,高级意识是通过语言活动实现的心理场景。我还有这样的提法:为了突出人的意识为最高级意识,灵长类为高级意识,其他动物为初级意识。
生理心理学意识研究值得关注的理论就是艾克尔斯的二元论与斯佩里的突现论。这两种理论在80年代曾经蜚声世界,影响很大,对人们理解脑与意识的相互关系,认识大脑的内在机制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艾克尔斯1965年他所倾向的解释是意识经验的整合是由自我意识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大脑半球联合区域的神经机制。他认为,思维在选择读取整合神经活动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主动角色,思维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利益,将神经活动融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艾克尔斯进一步解释人的大脑和心智的关系与动物不同,人的心智在信息化为思维后,通知大脑采取行动前,会先做有智慧的决策。在人的心智中,有一处理信息和作出决定的关口,叫作自我也可称作灵魂或意志。艾克尔斯他认为这笫一世界是物质世界,笫二世界是非物质世界。非物质世界主宰物质世界。
艾克尔斯的理论所存在的问题和两元论一样,都无法揭示这种心脑互动是如何发生的?这个理论没有解释独立的思维如何实现选择与整合功能,由于这个原因,很少人接受这个理论。
197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神经生理学家艾克尔斯总结他多年的研究经验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新观点:大脑的兴奋并不等于精神和意识。他认为人有一个独立于大脑的自觉精神,大脑只是它的物质工具而已。他说,我们每个人在胚胎发育戓幼小的某个时期,就具有非物质的思维和自我领悟能力,这种人的灵魂,使我们具备了人类的特征!意识、思考、愛恨、怕等。他推测,人的肉眼看不见的自我,在物质大脑死后依然活着。
有的学者认为艾克尔斯建立的内外知觉相互作用的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艾克尔斯曾把知觉划分为内知觉、外知觉,并与自我发生相互作用内在的关系。内知觉是指自我对自身的觉察,情感、记忆、梦、想象和意向等方面的觉知。外知觉则是对外界事物的光、色、声、味、嗅、痛和触觉等属性的知觉。
我想!为什么艾克尔斯提出脑与意识相互作用的二元论呢?
为什么我们好像只有一个意识?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多任务平行处理系统,可如詹姆斯所提出來的为什么意识是一个不能拆成零件的整体?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好像这里只有一个意识思维,就是这个意识思维体验着统一的世界。
这个问题表述起來很简单,但是,当我们跨越鸿沟,观察大脑另一面时,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复杂牲与多样性。很多不同的加工过程随时会在不同的地方同时进行。比如,现在你的视觉系统可能正在处理着多样的输入刺激,并在处理颜色,运动上与不同视觉区中的其他特征,与此同时,在其他感觉区,在记忆系统和情绪系统中都有处理过程在进行着。思想在不断地涌现,身体运动受着大脑的调控,句子被造出来。所有这些多样化过程都通过多重通路联系在一起。但是大脑中没有一个特定的地方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汇总起來。所有的这些部分一直同时做着它们各自的工作。
不过如果我们看一看鸿沟的心灵这一面,事情好像是具有同一性的。看起来,现在只有一个我,我只有一个差不多连续的体验流。德国哲学家讨马斯慢茲因尖声称: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看,有一件事情是无可置疑的,此刻我总是体验到现实的整体性。问题在于,如此的同一性是如何从如此的多样性中产生出来的?
同一性问题有几个方面。其一为自我,我们可以把意识同一性的问题换一种说法。脑中并不存在一个唯一的自我,可为什么我好像是一个唯一的体验主体?自我同一性适用于同时性(在任意时刻,我都好像是一个同一的自我),也能解释异时性(现在的我与几分钟前甚至几年前的我是同一个我)。比如,一个物体的不同特征是怎样汇总在一起,合成一个物体(绑定的问题)?不同的感觉是怎样联合为一个统一的经验世界(多重感觉整合)?当意识比正常情况下更同一或不同一的时候,会出现什么现象(异常体验)?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关于同一性的许多理论中,一个颇具有诱惑,但最终不可行的选择是二元论。二元论者认为意识固有同一性,毎个人都有一个与他们的大脑很不同的,唯一的意识。实际上,正是这种关于同一性的论证才将笛卡尔引向二元论。艾克尔斯是二元论在现代的最好的(几乎是唯一的)代表,他的工作很大部分是由经验同一性这个问题驱动的(1965)。他所倾向的解释方法是:
意识经验的整合是由自我意识思维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大脑半球联合区域的神经机制(艾克尔斯等,1977)。他认为,思维在选择、读取、整合神经活动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主动的角色,思维根据自已的需要或者利益将神经活动融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我深深感到他们艾克尔斯等解释的方法多么可敬可佩。他们的思想很有深度。即意识经验的整合是由自我意识思维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大脑半球联合区域的神经机制。他们认为思维在选择、读取、整合神经活动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主动的角色,思维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利益,将神经活动融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为什么艾克尔斯的理论和所有二元论理论一样,都无法揭示这种心脑互动是如何发生的?也没有解释独立的思维如何实现选择与整合功能?
我认为有下列的原因:
首先在教科书中更为严重的误导是大脑皮质是最高领导,是权威性的统治者。(己经在自我段中分析过)。
(……大脑中没有一个特定的地方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汇总起來,所有的这些部分一直同时做着它们个自的工作)。这句话也是对大脑皮质是最高领导的挑战或否定。
大脑的兴奋并不等于精神和意识,艾克尔斯认为有一个独立于大脑的自觉精神,大脑只是它的物质工具而已。又说我们每个人在胚胎发育或幼小的某个时期,就具有非物质的思维和自我领悟能力,这种人的灵魂,使我们具备了人类的特征。
这句话一方面否定了大脑皮质是最高领导,一方面又不知精神意识从何而來,因而产生了二元论的想法。其根本原因是他想不通大脑皮质是最高领导的提法。
其次,没有考虑到丘脑是大脑的控制中心,丘脑在脑中占据中心地位,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过去只主要讲是大脑的主要入口门户。除嗅觉外均在丘脑交换神经元,信息在这里只是初步形式。以后又开始讲,有关丘脑核团的纤维联系來看,中枢神经各部都有大量的信息会聚于丘脑,在此进行整合。而丘脑的传出纤维,除一部分至本身水平以下的部位,有的至纹状体,但大量的纤维是投入大脑皮质。因此,丘脑的功能所涉及的范围即广而又复杂,它几乎参与前脑的所有活动,而没有考虑到丘脑是大脑的控制中心。即丘脑是大脑的总司令部。(参P65图8丘脑各核团的主要纤维联系)
反过头来我们想一下,一些文献中讲到,一种动物背侧丘脑的大小和它的大脑皮质的量密切相关,然而有一些证据证明,没有大脑皮质的原始脊椎动物的身上,也存在着背侧丘脑(Huber和Crosky,1936年)。
从上述材料说明了在没有大脑皮质的原始脊椎动物也存在着丘脑,由它指挥机体而生存。由于生物继续进化,开始出现大脑皮质。
从上面这句话中提到:由丘脑指挥机体而生存。如果以前不突出强调大脑皮质是最高领导,而只提古老的部位不是被淘汰,而是在新的部位参与下更充实更完善。
丘脑为适应大脑皮质的产生,特别是为了配合联络皮质的功能,而同时本身进化出新的结构新丘脑部分的出现。
一般的讲,大脑皮质是新皮质,新皮质的高度发展是高等动物,特别是灵长类的主要特征。联络区从前称之为哑区,在种系发生上它是最晚出的,在人脑极为广阔。它的联系很广泛,一般认为是高级皮质。但大脑也包含古皮质海马和齿状回和旧皮质嗅脑。丘脑是古丘脑(非特异性核团)、旧丘脑(特异性中继核团)和新丘脑(联络核团)共同组成的。新丘脑是一类在灵长类脑中最为发展的,这类核团在进化上最新,它们不直接接受上行的丘系纤维,但与丘脑其他核团间联系广泛,并与大脑皮质的特定地区有往返的联系,而这些皮质亦属于联络皮质,也就是说丘脑联络核团随着大脑联络区的皮质发展而发育。
从这里看出丘脑如果是大脑的控制中心的话,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是有道理的,仍然是后来者居上。但在某些地方不一定全面正确,比如范埃森(1991年) ,把所有视觉区按照大致的等级作一排列时,而把海马排列在等级的顶端,因为事实确实如此。

这个解释是理论性的。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意识经验的最重要的大脑区域的观点。当然,大脑的许多区域以某种方式参与意识经验。例如,我们在视觉上意识到某物。仅仅是一个复杂的处理路径的末端。从眼睛开始。在我们形成一个意识的感知之前。视觉信息经过视觉皮质中的几个无意识的部分传送。沿着这条路径是“联结区域”。视觉信息在那儿与其他来源的信息(包括记忆)结合,形成认知。在大脑额叶中,信息还要与先前存在的知识整合。因此最终的感知对每个人是有少许不同的。
就视觉而言,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尤其是额叶)似乎在形成意识经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类的额叶涉及所谓“更高级”的意识过程。如基于语言的思考等。额叶的最前部分(称为前额叶)涉及计划和推理。这个区域在自我意识和现实测试中起一定的作用。在痴迷宗教的人中发现的“高峰经验”类型的特定方面,就与额叶内改变的神经活动相联系。
与意识有关的最有影响的研究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斯佩里进行的。当时斯佩里将癫痫症患者的连接两半脑(胼胝体)的一束主要神经纤维切断,来研究这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这些“大脑分离的”主体在某种意义上不是有一个意识而是两个。每个半脑有一个。后来的一些研究者扩展了这个观点,认为事实上大脑包括许多“微观意识”。它们通常被整合成一个单一的意识,在我们经验的中心感觉到一个自我。

神经相关性!这个理论对吗?我认为非常错误!
好了,这一段就此结束,只要高高兴兴的改正过来就非常满足我的要求了。
天生的整个人类的身体本身,是世界上自古以来就是最完美无缺的神圣体魂。它有完整完美的自我修复机制,所以能够完美健康地直立于世界上顶天立地,压根儿不需要什么神经相关性!活到一百岁,一点儿都没有什么问题!

可是你们想一下,我是怎么会认识和想出来而且认为肯定是对的呢?原因很简单!别忘了,鸟类起码有低级智慧的动物,但它没有大脑而存在丘脑,所以丘脑是它的指挥运转中心。
我又认为,在脊锥动物进化中,只要有了一个脑内的指挥调协运转中心,再不会有可能再重新产生另外一个指挥调协运转中心,也就是自我只有一个。若再有新的组构出现只能协助前者而不能夺取前者,这是生物进化的规律是改变不了的,清除前者是不可能的。
大脑的出现,按一般人的看法,新的代替旧的,也就是说大脑可能是指挥调协运转中心。但是大脑不能自主的兴奋,而大脑的兴奋是由丘脑决定的,要使大脑兴奋,必须丘脑推动。大脑联络皮质的兴奋,必须在丘脑非特异性核团的引导下才能兴奋,才能工作。否则处于睡眠状态。因此大脑不可能是指挥调制中心,而它只是一个新出现的组织是有最高功能的组构。人有了它才能是人,才能认识万物、掌握万物,才是脊椎动物的最最高级的能掌握语言的动物(人)。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教科书上写道:
神经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各个功能体系的控制中枢自低的移向高的阶段,各个功能体系的最高中枢终于在大脑皮质上建立并达到高度的分化。基本的功能体系,如运动、一般感觉、视觉和听觉等,在大脑皮质上各有其投射地区。但低等哺乳动物,一般感觉与运动皮质彼此混淆或重叠。到了高等哺乳动物,各个投射区就有了明确的位置和区域,这称之为投射区或中心区。紧靠投射区周围的皮质为边缘区(周边区)。


与意识有关的最有影响的研究之一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生物学家斯佩里进行的。当时斯佩里将癫痫症患者的连接两半脑(胼胝体)的一束主要神经纤维切断,来研究这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在特定的实验室条件下,这些“大脑分离的”主体在某种意义上不是有一个意识而是两个。每个半脑有一个。后来的一些研究者扩展了这个观点,认为事实上大脑包括许多“微观意识”。它们通常被整合成一个单一的意识,在我们经验的中心感觉到一个自我。
这段话我认为要好好的讨论一下,我认为“自我”就在“间脑”。
下图8-7-1示丘脑与内囊、尾状核、豆状核的关系


间脑的外形与分部
间脑的两侧为左右大脑半球,由于大脑半球的高度发育和扩展,间脑大部分被掩盖并被夹在两半球之间,仅其腹侧部分的结构如视交叉、视束、灰结节、漏斗、垂体、乳头体露出在脑底表面。间脑的前界以室回孔与视交叉上缘的连线为界。其前方为端脑,后方为间脑。间脑的后方(尾侧),与中脑连接,借后方连合至乳头体的连线与中脑分界。
间脑的外侧与尾状核及内囊相邻。间脑的背侧面游离,并向背侧隆起,外侧有一浅沟称终沟,为间脑与端脑尾状核间的分界标志,沟内有一纤维束称终纹,并有终纹静脉与之伴行。间脑的背侧面和内侧面间以丘脑带为界,它是笫3脑室脉络膜的附着缘,其深部有纤维束称丘脑髓纹,间脑的内侧面游离,亦即第3脑室侧壁。
间脑一般被划分为背侧丘脑或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


[


间脑
于端脑和中脑之间,它是前脑的一部分,由原始脑泡最前部发育而来。前脑泡嘴侧部分化成端脑,再由左右两侧憩室发育成为大脑的两个半球。每个半球有一个脑室。前脑泡的尾侧部分化成为间脑,其室腔形成第3脑室。发育中的间脑侧壁出现了四个不同的生长区。最上面的形成上丘脑,最下面的形成下丘脑,中间的部分形成腹侧和背侧丘脑。成熟脑的上丘脑包括缰外侧核、缰内侧核、丘脑髄纹及松果体。发育中的背侧丘脑进行了笫2次细胞的增殖,依次发育成为丘脑的主要核团。腹侧丘脑原基形成丘脑网状核,末定带及Forel区内的细胞体。底丘脑有时与腹侧丘脑同义且包括底丘脑核。下丘脑原基形成下丘脑的大多数核团。


间脑的外形与分部
间脑的两侧为左右大脑半球,由干大脑半球的高度发育和扩展,间脑大部分被掩盖并被夹在两半球之间,仅其腹侧部的结构如视交叉、视束、灰结节、漏斗、垂体、乳头体露在脑底表面。间脑的前界以室间孔与视交叉上缘的连线为界,其前方为端脑。后方为间脑。间脑的后端(尾侧)与中脑连接,借后连合至乳头体的连线与中脑分界。间脑的外侧与尾状核及内囊相邻(图8-7-1)。间脑的背侧面游离,并向背侧隆起,外侧有一浅沟称终沟。为间脑与端脑尾状核间的分界标志,沟内有一纤维束稍微隆起称终纹。并有终文静脉与之伴行。间脑的背侧面和内侧面间以丘脑带为界,它是第3脑室脉络膜的附着缘。其深部有纤锥束称丘脑髓纹。间脑的内侧面游离,亦即第3脑室侧壁。此面偏下方有一浅沟,为下丘脑沟,它是背侧较大的背侧丘脑和腹侧較小的下丘脑的分界线。



间脑一般被划分为背侧丘脑或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和底丘脑5部。上丘脑居丘脑后上方,笫3脑室顶的周围。下丘脑在丘脑下方。后丘脑位于丘脑后外侧的下方,包括外侧膝状体和内侧膝状体。底丘脑是中脑被盖和丘脑间的过渡区域,只能在辨认其范围(图8-7-2)



背侧丘脑
背侧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部分,是位于第3脑室两侧的一个斜位的长约4厘米的卵园形团块。背侧丘脑的前极狭窄,位近中线并向前上方隆凸形成丘脑前结节。丘脑后瑞膨隆朝向后外侧并遮盖在中脑上丘的背外侧。这一膨大的后极称丘脑枕。上丘背(四叠体上臂)分隔上方的丘脑枕和下方的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外侧的椭园形隆起称外侧膝状体。
背侧丘脑上面(背侧面)被一薄层白质覆盖称带状层。约在背侧面的中部都有前后斜行的脉络沟,沟内有侧脑室脉络丛附着。撕去脉络丛,遗留的边缘称脉络带。此带将丘脑背侧面分为内外侧两半,外侧半较窄,内侧带较宽。
背侧丘脑上面外侧缘有一浅沟,沟内有纵行的终纹。其上覆以丘脑终纹静脉。此静脉分界丘脑和尾状核。丘脑的外侧有一薄的白质称外髓板,分隔丘脑和丘脑网状核。丘脑网状核外侧是内囊后肢。它位于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
丘脑的内侧面是第3脑室侧壁上部。表面覆有一层室管膜上皮。通常在室间孔后面有一层灰质块和对侧丘脑相连称丘脑间粘合。丘脑间粘合前后径约1厘米。有时不止一个。有的缺如。内侧面的下方有一明显的浅沟称下丘脑沟,此沟从大脑导水管的上端弯向室间孔的下方,是背侧丘脑和下丘脑的分界线。
人背侧丘脑主要由灰质构成。其上面和外侧面覆以薄层白质。分別为带状层和外髓板。背侧丘脑内部被一垂直的Y形的白质片称内髓板所分隔。它将背侧丘脑大致分为前,内侧和外侧3大核群。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图片还得另存另发。暂时就这样看吧。段落章节等要下一步进行安排。还有部分错别字符、不大连贯的语句和遗漏处没改过来。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前核群
丘脑前核群位于丘脑前结节的深面。亦即Y形的内髓板向前分出的两个背之间。人类丘脑前核群可分为3个亚核。最大的是前腹核,自前结节至中间水平。前内侧核也很大,主要由中等或小型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此两核有时合起来被视为主要前核。前背侧核较小。为紧贴在第3脑室室管膜深面清楚可见的一串月牙形细胞,但人类发育较差。
丘脑前核群的纤维联系
丘脑前核群主要接受乳头丘脑束的纤维。由乳头体内侧核发出纤维投射至同侧的丘脑前核腹侧核和前内侧核。而乳头体外侧核发出的纤维投射至双侧丘脑前背侧核。此外来自皮质的皮质丘脑束绕乳头体核直接终于丘脑前核。用乙酰胆碱脂酶组化染色发现前核不含胆碱能神经元,但有来自基底前脑和脑干的胆碱能传入前内侧核和前腹侧核,还可能接受来自腹侧苍白球的纤维。
丘脑前核至皮质的投射主要终止于半球内侧面,包括前边缘区,胼胝体的前方及下方,扣带回、海马旁回、内嗅皮质及前下托和旁下托。而且这些丘脑皮质通路是交互的。此外在丘脑前核群与新皮质背外侧额前区和后区间也有少量纤维联系。
丘脑前核是下丘脑和扣带回之间的中继站。在功能上与内脏活动有关。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前核群似乎参与调节警戒及获得信息,即与注意和编码记忆有关。

内侧核群
丘脑的内侧核群主要是背内侧核(MD)。位于内髓板的内侧与中线核之间。向前伸达前腹核。后方接中央中核和束旁核。此核随额叶皮质的发展而增大。人类内侧背核特别大。此核可分为较小的位于前内侧的大细胞部。细胞大、深染、多角形。和位于后外侧的较大的小细胞部。细胞小且染色浅。另有一板旁部是一个多形部,由大细胞组成的一窄带,靠近内髓板(图8-7-4)。



背内侧核的纤维眹系
背内侧核的纤维联系较为复杂。它不仅和丘脑内部其他部位有密切联系且和皮质等其他部位有联系。
背内侧核的大细胞部接受来自梨状皮质及其附近皮质的嗅传入,对嗅刺激产生反应。此外它还接受来自杏仁体的传入纤维。
来自基底内侧核的投射纤维终止于背内侧核大细胞部的背侧部。来自隔外侧核的纤维投射至大细胞部的前腹侧区。来自腹侧苍白球的纤维投射至大细胞部的前内侧部。发自大细胞核前内侧的纤维投射至前和内侧前额皮质,额叶眶面后外侧嗅区和中央后嗅区。此外还有纤维至腹内侧扣带皮质。只有少许纤维至顶下皮质,颞上沟及岛叶皮质,而且与这些皮质的联系都是交互投射。
背内侧核的小细胞部与前额叶皮质间有大量的往返纤维联糸。小细胞部与第8区32区前方的前额叶皮质,扣带回前部及补充运动区间均有往返联系。并有纤维至后顶叶皮质。还有报道提出与额叶皮质的联系存在着往返的点对点的定位眹系。
背内侧核与皮质的联系表明其功能也与皮质的各种高级活动有关。有人认为多方面的感觉冲动在背内侧核会聚。可能与躯体和内脏冲动的整合有关。背内侧核受损可导致焦虑、紧张、攻击或妄想减少。也可能出現一时性健忘。并随时间推移而发展成慌乱。另因和前额叶皮质有密切联系。因而背内侧核的功能缺陷与前额叶损害(切除)相似即可能解除某些类型的精神病和严重的焦虑状态。但患者术后也可出現情绪不稳、性格改变、抽象思维能力降低、判断缺陷。

外侧核群
背侧丘脑的外侧核群分为背侧部与腹侧部。背侧部包括外侧背核、外侧后核及丘脑枕。腹侧部包括腹前核、腹外侧核和腹后核。
外侧背核是外侧核群的最前部,位于丘脑表面,向后续于后外侧核。到外侧背核的皮质下传入纤维来自顶盖前核。上丘及其他丘脑核的传入,特别是来自腹外侧核和腹后核。外侧背核与扣带回。海马旁回后部和海马结构的前下托以及顶叶皮质相联系。


图8-7-4间脑的冠状切面。A-通过灰结节的间脑冠状切面,B-通过缰核的间脑冠状切面。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后外侧核位于外侧背核的后方(尾侧)。腹后核的背侧。向后与枕分界不明显。此核由小细胞组成。后外侧核接受来自上丘的皮质下传入纤维。它与顶上小叶有往返的纤维联系。另有报道提出与顶下小叶,扣带回及海马旁回皮质内侧部相联系。
丘脑枕为背侧丘脑内最大的核群。在灵长类发育较大。位于后外侧核的后方。是后者向后延伸的团块。在人类突出在上丘的上方。此核又可分为3部分。其背内侧为内侧枕核由致密而间距均匀的神经元组成。其外侧略伸向下方的核称外侧枕核因有纤维穿过(来自外髓板)。其细胞群被这些白质纤维分隔成水平束状或片状。在丘脑枕的最下方和外侧是下枕核由一个较为均匀的细胞团组成。
丘脑枕的纤维联系较复杂。迄今到丘脑枕的皮质下传入纤维不十分肯定,但内侧枕核和外侧枕核接受来自上丘及顶盖前区的纤维。而下枕核除了接受来自上丘的纤维还有来自视网膜的传入纤维。而且有完整的视网膜局部代表区。还有报道有来自脊髓及下丘脑的传入纤维。来自皮层的传入纤维来自视觉皮质纹状区。颞叶、顶叶的联络区甚至来自前额皮质和躯体感觉区。
丘脑枕的传出纤维至皮质靶区的分布广泛。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发自内侧枕核的传出纤维投射至顶叶的顶下小叶皮质,扣带回后部及颞叶广泛区域。包括海马旁回后部和嗅脑周围皮质。还有报道与前额皮质及额叶眶部皮质间有联系。外侧枕核则与枕叶外纹状区联系并与颞叶联络区皮质后部以及与顶叶相联系。可能还与嘴内侧前额叶皮质相联系。而下枕核与枕叶的外纹状皮质和纹状皮质有联系,并与颞叶后部的视联络区相联系。
关于丘脑枕的功能所知不多。但现知下枕核有完整的视网膜局部代表区。外侧枕核与内侧枕核亦全有视觉应答细胞。但内侧枕核并非单纯与视觉相关亦能记录到其他方式的应答,其中有些细胞可能能感受多种感觉。这些所投射的皮质联络区有复杂的功能。
特别是颞叶联络区具有知觉,认知和记忆的功能。推测丘脑枕在调节这些功能方面的作用是十分复杂的。

板内核群
板内核是位于内髄板内的一些细胞核团。在灵长类(包括人类)可见前群(嘴侧)和后群(尾侧)。前群包括中央内侧核,中央旁核及中央外侧核。后群包括中央中核及束旁核、下束旁核(图8-7-5)
通过腹侧基底部和板内核的丘脑横切面(猴) !
CL中央外侧核,CM中央内侧核,LD背外侧核,MD背内侧核,PF束旁核,
VPI腹后下核,PV背内侧核腹侧板旁部,VPM腹后内侧核,VPMpcVPM的小细胞部,VPL腹后外侧核,箭头指内髓板上缘边界。



内髓板将背内侧核和腹外侧核复合体分隔。Y型内髓板在中线相聚的部分。在前方其外侧为中央旁核。腹内侧为中央内侧核。略后方为中央外侧核。更后些在腹后核的平面。内髓板分开包裹中央中核。而较小的束旁核位于其内侧。虽然各核团中细胞形状大小不一,但一般由梭形深染细胞组成。
后群中的中央正中核较大,在人类较其他动物尤为发达。它位于丘脑的中1/3处。此核由小而园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有人认为灵长类中央中核的腹外侧为小细胞而背内侧为大细胞。小细胞部体积随发育而增大形成中央正中核主部。而大细胞部可能相当干束旁核。在非灵长类发育较好。板内核后群接受苍白球、小脑核、中脑黑质网状部、中脑脚桥核来的投射。可能还接受脊髓丘脑朿的投射,并与运动皮质有联系。
前板内核群的中央内侧核,中央旁核和中央外侧核与皮质广泛区域有往返联系。中央外侧核主要投射至顶叶,颞叶的联络区。中央旁核投射至枕、颞叶及前额叶。中央内侧核投射到额叶眶部、前额皮质及半球内侧面皮质。前板内核群除投射至皮质外还投射至纹状体。前核群内的许多细胞其轴突分支一方面止于皮质,另一方面止于纹状体。
板内核接受来自大脑皮质的传入。主要来自皮质5层小椎体细胞。其中有些细胞发侧支至纹状体。前额颗粒皮质,边缘皮质发纤维至中央内侧核。运动前皮质6区至中央外侧核及束旁核。而运动皮质4区至中央正中核或附近的中央外侧核。躯体感觉皮质及前顶皮质投射至中央外侧核后部。来自皮质后外侧区如视区颞区亦有少量纤维终止于板内核。
板内核亦接受来自皮质下结构的传入包括基底核、小脑、脊髓及脑干网状结构的各个部分。中央正中核接受来自苍白球内侧段的一大束纤维。这些传入纤维是苍白球终止于丘脑腹外侧核的侧支。中央外侧核及邻近的束旁核是小脑核的靶。大多数的板内核还接受脊髓及3叉神经脊束核的投射。这些投射是来自脊髓等投射至腹后核纤维的侧支。
其他的传入纤维起自延髓及脑桥的网状结构。脑桥的臂旁核。中脑网状结构的揳形核,被盖脚桥核,上丘核深层,顶盖前区,黑质及中缝背核。板内核有许多纤维投射至纹状体。而且有高度有序的投射。有较少纤维到皮质的广泛区。早期研究证实纹状体是中央正中核-束旁核复合体的主要靶区。此丘脑纹状体纤维随之转弯行经丘脑腹前核及网状核。未见在腹前核中形成终末。但有纤维终于网状核。最近在灵长类的研究表明丘脑投射是一局部结构。中央正中核发出投射至壳,接受来自感觉运动皮质的传入。而束旁核发出纤维至尾状核还直接投射至伏隔核及嗅结节。这些部分是纹状体的边缘部。因而来自中央正中核及束旁核的投射覆盖了整个纹状体。来自中央正中核分支入“感觉运动”纹状区。而来自束旁核者进入与边缘系“相关的边缘系”纹状体。此外,中央正中-束旁核复合体还发出纤维到基底核其他部分,丘脑底核、苍白球、黑质。下束旁核发出上、下行纤维。上行纤维终于各边缘前脑区,包括无名质、杏仁核、下丘脑。而下行束分支达不同的脑干部位,尤其是达下橄榄核。
板内皮质投射的局部位置和早期电刺激板内核和中线核所证明的皮质联系属非特异形式是相一致的。这些联系被认为是弥散的皮质激活系的一部分。
板内核在人及非人灵长类的发育是惊人的。其与丘脑中继核的关系,提示形成一复杂的与各种功能相关的丘脑内调节机制。丘脑的板内核被认为是丘脑起搏器。控制电生理活动。例如在中脑网状结构至皮质中继过程中前板内侧核群在同步睡眠的醒觉中起主要作用。后板内侧群与运动密切相关。它们接受来自运动及运动前区皮质苍白球的纤维。再投射到纹状体。板内核亦被认为有感觉传入特别是与痛有关。
板内核的功能十分复杂。脑干网状核至板内核的传入径路可能起激活皮质作用。并在感觉运动整合中起部分作用。单侧中央正中一束旁核复合体损伤时可引起丘脑对来自对侧肢体刺激的忽视或者对体外空间刺激的忽视。板内核后核群的双侧损害可导致运动不能伴有淡漠及失去促进功能。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中线核群
指位于下丘脑沟背侧的丘脑内侧壁上的灰质层。包括丘脑间粘合在内。由一些边界不清的细胞团块组成。人脑的中线核相对比较小。而低等哺乳动物中线核与板内核构成丘脑的较大部分。对中线核群的组成不同学者之间存在着分歧。本书中线核群包括室旁核、带旁核、连接核、菱形核及中央正中核。室旁核是紧位干第3脑室背侧室管膜下方的一团深染色的神经元。沿第3脑室壁纵向排列,可分前后两核。前室旁核由丘脑髓纹前端起,向后延至缰。居室旁灰质内。核团轮廓清晣,细胞大里梨形且深染。后室旁核位于缰的前缘,并向腹侧延至顶盖前区,由小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室旁核的传入纤维来自下丘脑前区和外侧区、隔核、终纹床核以及海马结构。此外还有来自脑干的传入纤维。包括来自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室旁核有纤维投射至腹隔核,杏仁核及海马结构。带旁核沿丘脑髄纹全长排列。由中等大小深染的三角形细胞组成。接受丘脑髄纹纤维。位于室周灰质中的核有菱形核、连接核和中央正中核。此3核和丘脑间粘合关系密切。但30%人无丘脑间粘合。菱形核大部分位于丘脑间粘合上份。并嵌入背内侧核的腹内侧角内。由浅染色的小颗粒细胞组成。连接核为中线核最靠近腹侧的核团。它起自前核后缘。延入丘脑间粘合。由小圆形深染细胞组成。中央正中核位于室周带灰质中。
中线核接受来自下丘脑、中脑水管周围灰质。脊髓丘脑束以及延髄和脑桥网状结构等的传入纤锥。也接受来自蓝班,中缝核的去甲肾上腺素能及5-羟色胺的轴突投射。还接受来自中脑的胆碱能传入纤维。自中线核发出的传出纤维至海马结构、杏仁核及伏隔核。另外还可能到达前扣带皮质及额叶皮质眶部。亦有至纹状体腹侧部的纤维。中线核与皮质及基底核的双重联系使它们被认为是板内核的一部分。皮质至中线核的投射是往返的交互投射。这些联系表明中线核是边缘系的一部分。另外还有研究提出中线核在记忆及觉醒中起作用。在病理学上中线核可能对调节癫痫发作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腹侧核群
腹侧核群包括3个核团。腹前核、腹外侧核及腹后核。腹前核位于最前方是最小的核团。腹后核最大亦位于最后方。又再分为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虽然内侧和外侧膝状体组成膝状体核群或称后丘脑。但这些核团亦可视为腹侧核群最尾侧部。这是因为腹侧核群和膝状体核群都是丘脑至皮质等处的中继核。其中腹后核及膝状体核是特殊感觉的中继核。而腹前核和腹外侧核是丘脑至基底核和小脑的中继核(图8-7-6)。
腹后内侧核形似弓形,又名弓状核,位于腹后外侧核的内侧。腹后内侧核可分为两个部分,主要部分由大小两种细胞组成。接受来自头,面及口腔结构的传入而感受味觉。终于三叉神经二级纤维包括来自三叉神经脊束核及主核发出的交叉纤维。



腹前核位于腹侧核群的最前方。其前方及腹外侧与丘脑网状核为界。后界与腹外侧核相邻。核前部有纵向有髓纤维穿行,将核分为几部分。大细胞部位于背内侧并向后方,主要由大多极深染并密集的细胞组成。小细胞部位于外侧,由大及中等大小的多极细胞组成。小细胞部接受来自苍白球内侧部的纤维。苍白球脑束前部纤维主要投射至腹前核小细胞部。苍白丘脑束后部纤维终于腹外侧核。在非人灵长类那些进入腹外侧核的来自苍白球的纤维是苍白球投射至中央正中核及脑干的脚桥被盖核的侧支。另有20%苍白丘脑束越中线至对侧腹前核。小细胞核还接受来自小脑核、中央正中核、束旁核、中线核的纤维。
腹前核的大细胞部接受来自黑质的纤维。黑质丘脑纤维起自黑质网状部,向内侧头侧行经Foreolog区并和乳头丘脑朿并行终于大细胞部。而皮质6区纤维至腹前核的大部分。有关腹前核的传出纤维不甚清楚。仅知传出纤维到达额叶皮质的广泛区。有报道大细胞部传出纤维至眶皮质后和内侧区,还可能有传至纹状体及前顶皮质的纤维。电生理研究展示腹前核的功能和板内核相关,亦参与募集反应。损害腹前核可以阻断刺激板内核引起的募集反应,亦即腹前核在募集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腹外侧核位于腹前核和腹后外侧核之间。3者间无明显分界。腹外侧核可分为3个部分即前部即嘴侧部。后部即尾侧部和内侧部。前部是3部分中最大的部分,由许多深染的成串状的细胞组成。后部细胞数虽少但细胞大而分散分布。内侧部位于腹前核的腹侧向后伸至底丘脑。在非人灵长类在腹前核大细胞部后方。腹外侧核前部的内侧有一月牙形区称X区。按其联系可视为腹外侧核复合体的整合部分。
离苍白球纤维起自苍白球的内侧部经丘脑朿投射至腹外侧核。大部分投射至腹外侧核前部和腹外侧核内侧部的外侧,亦投射至腹前核前部,并发出侧支至中央正中核。
发自小脑核上行至对侧红核进入丘脑束的投射纤维投射至腹外侧核细胞稀疏区。电生理的记录在小脑核中未出现明显的躯体代表区结构。但接受小脑核投射的丘脑却有一躯体定位代表区。与丘脑躯体感觉中继核相似。身体前部代表区在内侧面而身体后部(尾侧部)代表区在外侧,肢体代表区在腹侧。
丘脑腹外侧核接受来自中央前回的大量纤维。在猴的研究证明4区投射至腹外侧核前部,腹外侧核尾部,腹后外侧核前部以及中央正中核,中央旁核及中央外侧核。而来自4区至腹外侧核尾侧部的纤维不如来自6区多。6区亦有纤维投射至x区。丘脑腹外侧核的细胞稀疏带(包括腹外侧核尾侧及嘴侧帶)有纤维投射至4区。稀疏带内侧部发纤维至面区。外侧部发纤维至腿区。发自带中间部的至皮质臂及躯干区。还有研究表明腹外侧核接受来自脊髓丘脑束和前庭核的纤维坄射。
电生理研究提示腹外侧核接受本体感觉冲动。呈现其特有的波形。立体定向外科研究发现此核引出的电位节律与肢体震颤节律趋于同步。若破坏此核对控制基底核疾病如帕金森症引起的震颤,肌肉张力增高和运动异常有一定的疗效。


腹后核
腹后核是躯体感觉传导的主要中继核。位于背内侧核的腹外侧。外髄板的内侧。此核可再分为2部分,较大的腹后外侧核和较小的腹后内侧核。在腹后内侧核的最前面及腹内侧接受味觉纤维的投射区。有时被称为内侧基底腹后核。另有一腹后下核。

腹后外侧核
此核又可分为嘴侧部,由大而稀疏细胞组成,以及尾侧部由大而分散的小细胞组成。两核中均有斜行纤维束穿过。腹后外侧核嘴侧部组成背丘脑的一特殊的细胞稀疏带。接受来自对侧小脑核的投射并发纤维投射至笫1运动区。腹后外侧核尾侧部接受来自脊髄丘脑束和内侧丘系的躯体感觉。内侧丘系来自薄束的纤维较来自楔束的纤维位置偏外侧。
根据电生理细胞内记录研究。大多数种系动物的腹后外侧核均有对侧肢体躯干及尾的躯体定位区。而头面及口内结构在腹后内侧核有躯体定位区。身体的毎一大部位在腹后核中都有一弯曲板状代表区和机体相邻部位板状结构相邻。这种神经细胞形成的弯曲板形可能与相邻的脊髓节段的传入有关。
脊髄丘脑束的上行纤维与内侧丘系相比較。内侧丘系较不分散。在上行过程的各个水平上发出侧支至脑干网状结构。其在腹后核中排列十分有序。骶段在外侧,颈段在内侧胸腰区在背侧。并认为每个神经元都有其特定的不变的接受区。接受不同的感觉如位置觉、形体觉、触觉等。腹后核中仅有少数细胞被伤害性刺激所兴奋。由于身体不同部位的周围神经支配密度不同。因此腹后核内身投射的图案不同。


脊髓丘脑朿的传入纤维终止于整个腹后外侧核。发出这些轴突的神经元主要表现对低阈机械感受器和高阈伤害感受器作出反应的“广泛动力学阈值”。小部分神经元只对高阈值伤害感受器起反应。某些神经元对温度起反应。在人类约有5-6%神经元对不同区域的有害的热刺激起反应。在这些区域很小的刺激可引起很疼的感觉。

腹后内侧核
腹后内侧核形似弓形,又名弓状核,位于腹后外侧核的内侧。腹后内侧核可分为2个部分。主要部分由大小二种细胞组成简称VPM。位于弓状核的内侧尖端有一小细胞部称腹后内侧核小细胞部由淡染色小细胞组成。VPM接受来自头,面及口腔结构的传入而腹后内侧核小細胞部感受味觉。终于VPM的3叉神经2级纤维包括来自3叉神经脊束核及主核发出的交叉纤维(伴内侧丘系上行)。及来自3叉神经主核的同侧上行的3叉神经背侧束。来自孤束核的味觉2级纤维。在同侧中央被盖束中上行终于腹后内侧核的小细胞部。经过同侧臂旁中继后的间接的味觉纤维亦终于腹后内侧核小细胞部。

图8-9-7海马的分区
CA海马,DG齿状核,EC内嗅区,F海马伞,S下托,
AP室床通路,PP穿通路,mf苔藓纤维。1室床,2始层,3锥体层,4放射层,5腔隙分子层,6齿状回分子层,7齿状回多形层,8颗粒层。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这里发帖好象有不痛快,未知学院上时间就停留在4月9日。搞成沉帖。难道让我到别的社区网站发表?


大脑与意识(初稿) 老蒋写说 249 17 04-09 15:45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腹后下核
腹后核的最小部分位于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的腹侧。此核的腹侧界靠近网状核及丘脑束。此核由中等大小淡染细胞组成。传入腹后下核的纤维不甚清楚。但其传出纤维大多投射至2躯体感觉区。表明投射至2区的感觉神经元渐渐的从腹后核分离出来集聚在腹后下核中。

腹后核与皮质的联系
腹后核至皮质的投射纤维在中央后回有精细的定位。大脑半球外侧面上部脑回接受来自腹后外侧核后部投射纤维。而靠近外侧沟的下部脑回接受腹后内侧核的投射纤维。这一丘脑皮质投射形成上丘脑放射。位于腹后外侧核后部中心的神经元对皮肤刺激起反应。其投射纤维终于中央沟后面的皮质3b区。以及在沟边缘的1区。位于腹后外侧核后部边缘部细胞接受深组织的刺激投射至中央沟深部皮质3a区及2区。2区组成中央后回的后部。归纳起来。腹后外侧核及腹后内侧核投射定位在第1躯体感觉皮质。腹后内侧核后部接受味觉纤维投射至顶叶岛盖部43区。

后核群
此核群位于腹后外侧核的尾侧是一移行结构。具有复杂的及形态各异的细胞。曾经被列入后丘脑细胞群。后群核位于腹后外侧核后部的尾侧。丘脑枕嘴侧部的内侧。内侧膝状体的背侧。此核群包括:(1) 膝状体上核(2) 界核(3) 后核。膝状体上核在内侧膝状体背内侧。界核是一个窄带由椭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分界顶盖前区及枕内侧核。后核由小和中等细胞组成,位膝状体上核的嘴侧。向头侧伸至腹后外侧核尾侧部。续于腹后下核。后核背侧部不易和覆盖在其上面的枕及膝状体上核的小细胞部分界。内侧膝状体核内大细胞部位于膝状体上核侧的腹侧。后核的功能接受脊丘系,内侧丘系纤维。而且和伤害性刺激有关。后核还接受来自第1感觉区的投射。猫及猴的研究发现后核内份有投射至后岛叶皮质。其外侧部分投射至后听皮质。膝状体上核-界核复合体接受来自上丘深层以及岛叶皮质的投射。而且有纤维投射至岛皮质。
后核群是多型的能够整合来自视、听的信息。但膝状体上核-界核复合体偏重于与视觉相关。而后核偏重与听相关。尽管有报道在人刺激此区引起疼痛。此区损害时能减轻疼痛。猫的生理学研究提示存在有感受伤害的神经元。但也有研究不支诗这种观点。

膝状体核群
包括内、外膝状体。分别接受脑干听、视通路的传入。因此它们如同腹后核。是特异性感觉通路的中继核。可以看作是背侧丘脑腹侧核群向后方的延续,而未放入后丘脑中叙述。而且其纤维联系十分复杂。其功能不仅限于视听感觉的中继作用。

内侧膝状体核
内侧膝状体核是位于丘脑后方腹侧、大脑脚背侧、外侧膝状体内侧的一圆形隆起。由上丘臂将它与丘脑枕相隔。内侧膝状体核为丘脑听觉中继核。通过下丘臂接受来自下丘的纤维。发出纤维形成听辐射。内侧膝状体可分为3部,内侧部、腹侧部及背侧部。细胞构筑及连接各不相同。但用普通的组织学方法不易区别。用高尔基染色则易区别。下丘臂将内侧核和腹侧核隔开。背侧核覆盖在腹侧核上,亦向后伸。腹侧核从前到后贯穿内侧膝状体。并具有一特别的板层结构。板层结构和外侧膝状体相似。所不同的是它未被有髓纤维分隔。内侧膝状体腹侧的板层结构与下丘中央核的腹外侧部相似。腹侧核接受经下丘臂来自同侧下丘中央核的纤维。亦接受来自对侧下丘的纤维。生理学研究提示内侧膝状体核腹侧细胞板层结构与音调代表区相关。其中高频调在内侧,低频调在外侧。内侧膝状体核腹侧部细胞发出的投射纤维形成听辐射终于第1听皮质。此处是听觉音调频率的空间构型代表区。听觉第1皮质区发出的皮质丘脑纤维终于内侧膝状体核的腹侧部。膝状体皮质束和皮质膝状体纤维是同(单)侧的。
人类内侧膝状体投射纤维经听辐射止于颞横回。这些皮质投射区具有音频代表区。高音调在内侧,低音调在外侧和前部。
内侧膝状体背侧部有好几个核。其中有膝状体上核及背核。在内侧膝状体后部尤为明显。背侧核接受来自下丘中央周核及听传导路的其他脑干核团的传入。此部未见提及有音调(频) 代表区。发自上丘深层的纤维行经位于被盖外侧区的外侧丘系,终于背核。
膝状体上核接受来自上丘深层及中脑被盖背侧的投射。膝状体上核过去被认为属丘脑后核群。
后的间接的味觉纤维亦终于腹后内侧核小细胞部。

外侧膝状体核
外侧膝状体是位于丘脑后方腹侧的一小卵圆形隆起,其内侧为内膝状体。
在多种动物中,外侧膝状体深面的外侧膝状体核是一群核团。较大的是外侧膝状体背侧核(部) 。无投射至皮质的纤维。外侧膝状体腹侧核位于外侧膝状体背侧核的上方。又称为外侧膝状体前核。在人类无外侧膝状体腹侧核。与之相当的为前外侧膝状体核。它是腹侧丘脑的一部分。外侧膝状体在横切面上呈一倒U形的核或者形容为马蹄状核,其门朝向腹内侧。视束中的交叉戓不交叉纤维均经此门进入外侧膝状体形成一精细的布型。外侧膝状体核形成板层结构。在欧洲猴的冠状切面上分为六层。在人类可能分为七层甚至8层。分层结构从门开始由腹侧向背计数。近门为笫1层。1-2板层为由大细胞组成的大细胞层。3-6层为由小细胞组成的小细胞层。在相邻板层之间由板间纤维束相隔称板间层。外侧膝状体核的尾侧部分层较清楚。並且可见4层与6层。3层与5层在外侧相互联合。而在外侧膝状体核的前部分层不很清楚。似乎笫3层未伸达前部。
来自视网膜节细胞层至外侧膝状体核的投射十分精细。顺行和逆行的溃变法研究及近代放射自显影的研究发现视束中的交互纤维终于第1层和第4层。而同侧末交叉的纤维终于笫2、3及5层。外侧膝状体小细胞层主要接受来自视膜x形节细胞轴突。这种细胞是对视觉刺激作持续的慢传导细胞。而快传导快速适应的细胞y形节细胞主要投射至大细胞层第1-2层,并有轴突分支至上丘。笫3种视网膜w形节细胞。它有大的接受野但慢应答。投射至外侧膝状体及上丘。这种纤维终于外侧膝状体的板间层及S形板层中。
人类外侧膝状体尼氏染色展示线状细胞结构,细胞长轴垂直于板层。这种线状细胞构筑和从腹侧进入外侧膝状体的小血管方向一致。小细胞部胞体方向垂直于板层所以细胞的长轴和投射线平行。
视网膜表面在外侧膝状体内的代表区构造精确。尽管交叉和不交叉的纤维终于不同板层内。但双眼视野对侧半的代表区在两侧外侧膝状体的6个板层中。投射地点精确地对准。表明外侧膝状体与视野有相应的点对点的投射(图8-7-7) 。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上图为视网膜视野与外侧膝状体的对应关系。

左侧双眼视野为灰色,右侧为点状,单视野为白色,双眼和单眼视野的众多光线投射至视网膜的相应区,视网膜的传入纤维投射至外侧膝状体不同板层的细胞柱,A代表不交叉纤维,B代表交叉纤维(板层1-4-6)。光线来自右单眼视野1,2至视网膜鼻侧相应部位1,2,经视网膜传出交叉纤维到外侧膝状体板层4-6层。

外侧膝状体细胞形成的6个板层结构弯曲成马蹄形。所以与投射线平行的细胞柱接受来自相应对侧视野相关视网膜的传入。双眼联合不是在外侧膝状体中发生。因为视网膜膝状体纤维终止在不同的层次。视神经切断后经长期存活在两侧外侧膝状体中产生顺行溃变或跨神经元溃变。溃变的层次根据交叉或不交叉纤维而不同(交叉1,4,6层。不交叉2,3,5层) 。

外侧膝状体的每一层通常含两类细胞。一类是主细胞,投射至皮层。另一类是局部的中间神经元。其轴突并不离开外侧膝状体。视神经纤维投射至这两类细胞上。中间神经元的树突常在主细胞的树突上形成突触。又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突触。它们的轴突终止于主细胞的胞体和轴突的起始段。此外还有来自初级视皮层的离中纤维。这些纤维进入外侧膝状体各层。并在主细胞和中间神经元的树突上形成突触。
视野的水平子午线相当于外侧膝状体核的斜行背腹平面。将外侧膝状体核分为内、外侧段。来自两眼视网膜的下1/4的纤维投射至外侧膝状体核的内侧半。而视网膜黄斑的纤维投射至双侧外侧膝状体核的尾侧部形成一揳入的扇形区。黄斑在外侧膝状体核上的代表区约占外侧膝状体核的总量的12%。外侧膝状体核的主细胞的传出纤维主要到达位于距状沟两侧的第1视皮质(17区) 。主细胞的轴突集合并形成宽广的视辐射。纹状区的皮层约厚2mm。由6层细胞组成。不同层次完成不同功能。在灵长类外侧膝状体的传入纤维终于4(lV)层。有研究表明也可能有一小束纤维投射至枕叶的外纹状区。此小束可能发自外侧膝状体的板间层。
外侧膝状体还接受大量的皮质丘脑投射。其轴突在板间层有丰富的分支。这些投射主要起自17区。但少量起自外纹区。其他的传入有来自上丘浅层纤维终止于1和2,2和3板间层。此外还有来自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纤维。来自中脑中缝核的5羟色胺能传入纤维和来自脑桥和中脑网状结构的胆碱能纤维。
外侧膝状体小球进入外侧膝状体核的视网膜传入纤维可以和外侧膝状体核中数个神经元突触戓者外侧膝状体核的每个神经元可接受来自数个视网膜传入纤维的兴奋。外侧膝状体中含有大量的高尔基2型神经元。这种细胞在处理视觉信息中起主要作用。电镜观察展示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终末,既和髙尔基2型细胞亦和中间神经元形成突触。这种突触构茿称3联突触。是外侧膝状体以及丘脑感觉核的超微结构的基础。髙尔基2型细胞直接接受视网膜纤维终末。又是相应中继神经元的突触前结构。这种结构称为小球。其作用为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兴奋外侧膝状体的中继神经元及高尔基2型中间神经元。而中间神经元的放电又抑制了同时被视网膜传入纤维兴奋的中继神经元。图8-7-8
外侧膝状体核中的这种小球结构与周围结构被胶质细胞突起的包囊相隔。视网膜传入纤维占此小球的中间部。此小球中有数个杆形视网膜传入纤维。其他还有来自髙尔基2型细胞的纤维及皮质的传入纤维。小球通常位于外侧膝状体核神经元主干树突的分支处。髙尔基2型细胞起GABA能神经元的作用。对外侧膝状体核细胞树突起抑制作用。此小球的主要特点是富有轴轴突触。外侧膝状体核不仅是一个皮质的中继核,而且是处理视觉信息生理过程中的重要结构。皮质膝状体纤维在外侧膝状体小球的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总之。外侧膝状体核是视束主要的终末站。此核发出的投射纤维大量的经膝距束(视辐射)到达视皮质。主要至纹状皮质(17区) 。亦到达纹旁区(18区) 及纹周区(19区) 。纹状区与外侧膝状体核有往返联系。并有纤维投射至上丘及顶盖前区。(杨雄里1996)

网状核
丘脑网状核是围绕丘脑外侧上面及前下面的薄壳形细胞带。在丘脑外侧位于外髓板和内囊之间。前端它弯曲绕背侧丘脑嘴侧端并位于背侧丘脑与丘脑前核群和终纹床核之间。在尾部网状核续于膝状体周核。丘脑与大脑皮质的纤维几乎全部穿行网状核。因而使之成网状而得名。
网状核的细胞大多数较大。梭形或三角形,有很长的树突。先平行于其深面的丘脑表面。然后直角进出于其下方的丘脑核团。网状核的轴突穿入丘脑然后分支到广泛区域。先分出侧支布于邻近的丘脑核团。继续前进行至较远的核团然后再发出分支。这些分支的终末形成对称性突触,含扁平和多形性的突触小泡。网状核中无中间神经元。核间的联系由网状核神经元的侧支完成。
丘脑网状核接受来自丘脑主要核团及皮质的投射。丘脑中继核及板内核发出纤维至网状核。网状核亦发出纤维至相应核团。但丘脑前核群无来自网状核的纤维。自丘脑投射至皮质特定区的纤维发出侧支终于网状核的特定部位。皮质至丘脑的纤维亦发出侧支至网状核。可能还有丘脑纹状体纤维。苍白球丘脑纤维的侧支以及来自脚桥核,中脑揳形核,被盖背侧核以及基底前脑传入的纤维(Ch6,Ch5,Ch4)。这些径路都是胆碱能的。发自网状核至背侧丘脑的纤维是GABA能的。发自丘脑和皮质的传入纤维总的来说亦按局部定位排列。而旦网状核内也有视觉、躯体感觉及听觉区,每种感觉均有一代表区。网状核这些部分的细胞对视,听觉及躯体感觉的刺激起反应。反应有潜伏期。提示这些特性是通过丘脑皮质轴突侧支激活而来的。

最近的追踪研究还发现,网状核接受来自黑质网状部及苍白球外段的纤维。网状核还发出下行纤维分支至中脑网状结构,上丘中脑水管周围灰质。在鼠类网状核神经元突起可横过中线至对侧丘脑。但灵长类横过中线的纤维很少。

那么,意识来自大脑中不同部分的神经细胞同时发射电冲即克里克称之谓意识的神经相关性錯了?错在那里?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意识经验的最重要的大脑区域的观点伪造的?

只要认识到意识是来自大脑中不同部分的神经细胞同时发射电冲即克里克称之为意识相关性是错误的就好了,改过来就罢了。历史上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就像《黄帝内经》中的疟论篇一样的论述。疟疾病是由风邪入侵,导致体内阴阳之气失调所致。疟疾病呈周期性发作,这是由体内阴阳之气在体内的运行规律所决定的。疟邪的发作形式有寒疟、温疟和痒疟,对疟疾病的治疗要根据其运行周期把握针刺的时机一样的例子。
歧伯说:这是阴阳之气上下相争,互相转移合并,虚实交替造成的。阳气合并到阴中,于是阴偏实而阳偏虚,阳明气虚,便出現鼓颔、寒战等症状。太阳气虚,便出现腰背、头颈疼痛等症状。如果三条阳经气都虚,则阴气就过于亢盛。阴气过于亢盛会感到寒冷彻骨,而且疼痛。寒邪从内部产生,所以病人里外都感到寒冷。阳气偏盛时,体表发热。阴气虚少时,体内发热。内外均热,便出现呼吸急促,口渴,总想喝冷水等症状。
这种病人是因为夏天被暑气所伤,热邪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即营气停留的地方。暑热使人出汗,肌肉疏松,肌腠开。到了秋季再遇到秋凉之气,如出汗的时候受风邪侵袭,或在水中洗浴,于是风邪和水气停留于皮肤之内,与卫气相并合。人体的卫气白天在三阳经运行,夜晚在三阴经运行。风邪和水气随卫气行于阳则外出,行于阴则进于内,在这样内外相迫,以致疟疾每日发作。黄帝问到:疟疾每隔一日发作一次,这是为什么呢?歧伯回答说:这是由于疟邪停留的部位很深,内近于阴分,阳气独发于外,阴邪停留于内,阴阳相争,邪气不能外出,因此,邪疾隔日发作一次。

疟疾发作呈周期性的原因
黄帝说:讲的很好。有的疟疾发作时间一天天推迟,有的提前,这又是为什么呢?歧伯说:这是因为人体的卫气每昼夜会于风府穴一次,每当卫气运行到风府穴时则肌肤腠理开,如果此时邪气入内,则疟病发作。邪气侵犯风府穴,顺着脊柱下移,每天下移一个骨节,卫气与邪气交会的时间也就逐渐推迟,所以疟疾的犮作逐日就要晚一点。邪气从风府穴开始每天向下移动一节,经过二十五天,到达骶骨。第二十六天开始又进入脊椎沿冲脉向上,经过九天到达缺盆。由于疟邪逐日向上走,所以发作的时间就一天比一天早。至于隔日发作一次,是因为邪气内迫五脏。横连于膜原(皮肉与内脏的部位)。距离体表较远,邪气深入,运行缓慢,不能与卫气并行,邪气与卫气不能同时到达体表,所以隔日发作一次……

在《黄帝内经》图解版第139页中又写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疟疾的发作与按蚊携带的疟原虫有关。疟原虫的生活史是有规律的,所以人体疟疾的发作也是有规律的。下图示为疟原虫的生活史(略) 。



好了,这一段就此结束,只要高高兴兴的改正过来就非常满足我的要求了。

我完全同意 ,如美国哲学家约翰塞尔(1950年)认为,电脑不可能具有意识,最多仅能模拟大脑的活动。同样,电脑对天气模式的模拟也不会导致真实的天气。因为模拟意识与真实的意识是非常不同的。
英国数学家、电脑科学家艾伦图灵1912到1954年认为,机器在20世纪末可能会自己思考(大多数人认为这不可能发生,事实上也并非如此)。图灵证明,所有的电脑在执行操作方面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它们都能描述为理论上最简单的计算装置。即所谓的图灵机。图灵认为,大脑的运行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机器来描述,因此它的运行应该能够被电脑复制。


“大脑的运行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机器来描述,因此它的运行应该能够被电脑复制”这样的说话不够分寸。我认为有这样想法的人,胆量是够大的,但深入科学的探求精神还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在研究计算机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些人脑的研究,才会认定计算机根本不可能而且永远不可能达到大脑一样的运行,计算机只能而且永远只能辅助作一些人脑的工作。机器人只能是机器人,它虽运算快速准确,但它的工作需要人的设计才能运行,只能是作为人的助手。若它出了问题或做了坏事,应该处理当事人,依法处治当事人。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现在我还想了一个问题,就是丘脑在脑胚胎的发育过程中是否首先形成?因为丘脑是脑的总指挥,应该丘脑他首先形成,才好指挥其他脑部按步就班的形成。



在解剖p136页中指出,脑及脊髓的发育中三个原始脑泡的发育。早在神经管前孔尚未闭合时,神经管前端便巳经开始膨大,在神经管完全闭合后,便可以看到头端三个分界明显,稍微膨大部分,分别为前脑泡、中脑泡菱脑泡。前脑泡变化较大并进一步分为端脑泡及间脑泡。端脑泡发育迅速,体积增大,很快便完全遮盖住间脑。
间脑与端脑的发育均仅来自顶板及翼板,并无基板成分参与。胚胎第五周末,端脑泡发育迅速,位于两端脑泡之间的中间部相对较慢,此部位则发育为间脑,笫6周末,……,端脑与间脑已有明显区分,此时间脑两侧壁上已出现两浅沟,上方者为上丘脑沟,下方者为下丘脑沟,此2沟将间脑区分为上丘脑、丘脑、下丘脑。顶板的最后部分增厚,最后发育为松果体。下丘脑内的中间层细胞随后分化成一系列管理内脏活动的与植物神经联系的核团。下丘脑底壁形成一突起为漏斗,向下延伸发育为垂体后叶,与来自咽膜外肧层的憩室,发育成的垂体前叶。两者一起构成垂体。

下图为间脑的发育
A胚胎笫5周末脑外观,B胚胎第7周脑外观,C胚胎笫7周脑正中矢状切面,
D胚胎笫8周脑正中矢状切面,E间脑横切面。




看来丘脑与大脑同时发生,丘脑不会优先于大脑。尚看不出那一个优先。

下图是大脑半球的内侧面,示边缘叶的某些结构。



在解p658中看到,在种系发生上,大脑皮质一般分为新皮质同生皮质和异生皮质,后者由古皮质和旧皮质组成。人类的新皮质约占全部皮质的96/100,新皮质与感觉和运动系统的发展相伴随,后者与前脑本来没有或很少有联系,是在前脑化的过程中获得的。
试想想低级脊椎动物只有丘脑而没有大脑,当高等动物开始有了大脑萌芽时首先丘脑开始为异生皮质和同生皮质一齐发生。因大脑是需要同生皮质,故同生皮质发展迅速进而完全紧压了异生皮质。
按照人类常情,大脑是后生的,后来者居上,应当是大脑主导指挥调理一切,但事实上还是丘脑指挥调节一切。这是为什么呢?很可能是指挥中心结构从胚胎初已经确认,无需更改。天生的,人们改不了它。
《黄帝内经》认为生命是自自然然的一种存在。是自足的,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和谐机制,它不需要人为的强制和主观意愿。也就是说,人体比头脑更聪明,头脑是有为,人体是无为。身体不适时,先把脏腑调理好,把气血养足,让经络畅通起来……它给予人体的是尊重。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本身便是最完美、最和谐、最无为的。同时也具有最好的功能。人体原本就配备着最精密的功能。例如自我治疗,甚至组织再生的功能。许多疾病就不会发生。


自我意识
相对于大脑的无意识活动,人们普遍同意(尤其在西方)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最高形式。自我意识是我们对自已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认识。这项能力在人类发展中主要与语言能力联系,但它并不单独地依赖语言。研究显示,婴儿在会说话前就拥有某种程度的自我意识。例如,不满1岁的婴儿就能意识到自已在镜中的镜像与其他的镜像不同。人们还在黑猩猩身上进行相同的实验,当一只前额涂上标记的黑猩猩被放在一面镜子前,它最初会对镜像表现出敌意,并将镜像视为一个真实的入侵者。不久,黑猩猩平静下来,并最终认识自己的前额,并试图判断标记是什么。一些黑猩猩会学习使用镜来引导自己的动作,甚至会用镜子来检査它们自己的脸和牙齿。这种行为表明,它们能够意识到镜像是自已的一个映像。有一些哺乳动物(如猫和狗) 不能识别它们在镜中的映像,甚至根本不将映像视为一个动物。能识别自己映像的动物显示出了某种程度的自我意识。


看来胚胎末期就确定了每个脑神经细胞的本身定位,即每个脑细胞的功能作用是干什么的,人是改变不了的。但尚有人在5-6岁以前还能有更改权,超过这个期限,天生的就不能更改。低等动物试验表明,中枢神经细胞的感觉纤维在幼年时受损伤可新生新的纤维,完全可代替损环的纤维,但成年的动物不可能,即或有新的神经纤维发生,也是一些无用的东西,是无用的神经细胞。因此人们希望在人脑中生长出新的神经细胞,来更换已经无用的神经细胞,对成年人来说是个梦想而己。但脑卒中的病人,为什么还有些好转?这是今后应该好好研究的课题,来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服务。
首要的是,天生的确实是人类的父母亲生出来的才是人,才能有最最高级的领导能力,也就是有最高级意识的丘脑核心。由丘脑统率大脑。既然它是领导核心,那就不需要更多的神经细胞,只要有少数的精英强干的能手就满足了(参看丘脑结构)。所以天生的丘脑占位很小,而大脑占位确实很大,是很有道理的。
其次,过去只主要讲丘脑是大脑的主要出入口门户,没有考虑到丘脑是大脑的控制中心。但是丘脑在脑中占据最中心地位,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除嗅觉外均在丘脑交换神经元,信息在这里只是初步形式。以后又开始讲,有关丘脑核团的纤维联系来看,中枢神经各部都有大量的信息会聚在丘脑,在此进行整合,而丘脑的传出纤维,除一部分至本身水平以下的部位,有的至纹状体(其实纹状体是丘脑的大门),但大量的纤维是投入大脑皮质。因此,丘脑的功能所涉及的范围即广而又复杂,它几乎参与前脑的所有活动。而他们没有考虑到丘脑是大脑的控调中心,即丘脑是大脑的总司令部。P65图8丘脑各核团的主要纤维联系。


《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 。在中医看来,人的脊髓是先天的,而大脑是后天形成的。《黃帝内经》认为脑为阳,为“诸阳之会” ,脑部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人脑的经脉有督脉、膀胱经、肝经、胃经,奇经8脉中的阳经和阴经6条。

经络体系
脑部是所有阳经和奇经8脉汇聚的地方。它汇聚在脑部的那个地方?大脑还是丘脑?因为大脑和丘脑才是人脑的精神意识活动的地方。可能是大脑吧?但大脑不直接接受感觉的信息。经络的信息主要是触觉,所以不是大脑,而是丘脑。丘脑是接受触觉的最好的地方,故丘脑这个司令部,就是经络锁定通达的唯一的地方。

经络是直接沟通丘脑的联络核团的,因为丘脑是自我核心。这是由它经络的特性决定的。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下图是肾经,关乎你一生幸福的经络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涌泉),出于舟状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于舟状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于胴窝内侧半腱肌腱与半膜肌之间,上经大腿内侧后缘,直向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出于前中极(属任脉) ,沿腹中线旁开半寸,胸中线旁开两寸,到达锁骨下缘(腧府) 。

肾经有两条支脉

肾脏直行支脉
向上通过肝和横隔,进入肺中,沿着喉咙,至舌根两侧。

肺部支脉
从肺出来,联络心脏,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虽然肾经穴位不多,只有27个,但它与肾、膀胱、肝、肺、心脏等都有联系,是与人体脏腑器官联系最多的一条经脉。
肾主藏精,这里所说的精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肾藏精气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是从父母那里传承来的,是构成人体胚胎的原初物质。后天之精是出生后摄取的水谷精气及脏腑生理活动过程中所化生的精微物质。
肾经如果有问题,人体通常会出现口干、舌热、咽喉肿痛、心烦、易受惊吓,还有心胸痛,腰、脊、下肢无力或肌肉萎缩麻木,脚底热、痛等症状。



胃经
足阳明胃经是人体前面的很重要的一条经脉,也是人体经络中分支最多的一条经络,有两条主线和四条分支,主要分布在头面、胸部、腹部和腿外侧靠前的部分。
它起于鼻旁,沿鼻上行至根部,入于目内眦,交于足太阳膀胱经。沿鼻外侧下行至齿龈,绕口唇,再沿下颌骨出大迎穴,上行耳前,穿过颌下关节,沿发际至额颅。它的支脉从大迎穴下行,过喉结入锁骨,深入胸腔,穿过横隔膜,归属胃,并与脾相络。它的另一支脉直下足部2趾与中趾缝。此支又分两支,一支自膝膑下3寸分出,下行至中趾外侧,一支从足背分出,至大趾内侧,交足太阴脾经。






这样重要的任务怎样的方式才能处理好呢?那只有认定控制内分泌机构也就是控制垂体。
好了,只要能够完整的控制垂体,那就会使大脑完整的执行心理活动的一切工作。

意向性运动
这种运动的全过程平均受主观意识支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运动形式更为复杂,一般由后天学习而得,且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运动技巧日渐完善。此种运动即可对感觉信息的反应,也可由主观意向而触发。运用骨骼肌产生的精细技巧运动都属此类,如乐器演奏家的各种乐器表演,画家与书法家的绘画与书法等,反射性运动与意向性运动相辅相成,意向性运动的完成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更加广泛的网络活动。


我认为意向性运动主要由垂体系统认定来控制。下图是边缘结构之间的神经环路!
1扣带,2穹窿,3终纹,4髓纹,5丘脑前核,6丘脑内侧核,7缰核,8乳头丘脑束,9背侧纵束,10前连合,11乳头被盖束,12缰核脚间束,13前脑内侧束,14乳头脚间束,15乳头体,16脚撵,17嗅球,18外侧嗅纹,19杏仁核,20海马。

根据以上边缘结构及其纤维联系,我们概括如下:从中脑通过下丘脑进入前脑基底部一系列结构,沿着前脑内侧束形成种系发生中的古老核心系统,不仅与内脏运动有关,也与情绪的运动性行为有关。随着哺乳动物大脑新皮质的高度发展,前脑基底部通过扣带回、海马及杏仁体与新皮质建立联系,边缘系统各结构间也建立了更多的联系,使这一系统参与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过程。
边缘皮质、海马结构及杏仁延伸部呈典型的“C”型,环绕着大脑半球内侧面、间脑及中脑。边缘皮质各结构、间脑及中脑之间依赖穹窿、前脑内侧束、终纹、乳头束、背侧纵束、髓纹等联系形成一个边缘系统-中脑功能环路。

边缘皮质间的联系
边缘皮质主要依赖以下联络纤维相互联系。扣带连结扣带回、海马旁回以及邻近新皮质。钩束连接额叶眶回和颞叶前部的皮质。前连合主要联络两侧前嗅核、嗅结节、Broca斜角带、梨形皮质、内嗅区、海马旁回、外侧嗅束核、终纹床核、伏核、颞中、下回前部及其他新皮质。海马连合联络两侧的海马、齿状回和下托的纤维(见图8-9-14) 。

上图为8-9-14边缘结构之间的神经环路。

因为垂体系统它能存贮最后多次的意向性运动的全部运作过程,为了再次应用时指导意向性运动,以保证将来胜利完成各项任务。虽然垂体系统记录了最后多次的意向性运动的全过程,但在应用时必需在锥体系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才能胜任,否则一场空。因为人脑锥体外系的功能主要是调整肌张力以协调肌的运动、维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而锥体系主要是发动随意运动,特别是与四肢远端小肌群的精细动作有关。两者是密切关联的。锥体系准确的随意运动主要靠锥体外系的保证来实现。

下图为D-1。躯干和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



锥体系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是大脑必须工作正常时才能实现,故垂体的工作是在大脑在正常状态下,才能顺利的完成所胜任的工作。
承然中医发现了经络,因为西医是按现代医学中的解剖那一套来的,是在尸体上找经络,用高倍显微镜在经络的走行路线上到处搜索,从皮肤到肌肉始终都没有发现有细胞按经络排列。西医这个研究方向就是错的,经络是干什么的?是运行经气的,人死了,经气没有了,还去那儿找经络啊。经络是一种量,只能存在于活生生的人身上,肉眼看不见。
楼主:老蒋写说  时间:2019-08-24 09:51:16
继续


脾经
足太阴脾经主要循行在胸腹部及下肢内侧,即从足到头。它从大脚趾末端开始,沿大脚趾内侧脚背与脚掌的分界线,经踝骨,向上沿内踝前边,上至小腿内侧,然后沿小腿内侧的骨头,与肝经相交,在肝经之前循行,上膝股内侧前边,进入腹部。再通过腹部与胸部的间隔,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舌下,其分支从胃部分出,上过膈肌,流注心中,经气接手少阴心经。从上面的路线看出,与脾经关系密切的脏腑有脾,胃和心,脾除了有运化的作用外,还有统血的作用,约束血液行于脉内而不外溢。如果脾气虚弱,不能承担起这种约束功能,就会出现各种出血病症,如呕血、便血、尿血等。


说胆经
足少阳胆经是目前很火的一条经,很多人都在强调它的好处,敲胆经几乎成了万金油。足少阳胆经,从人的外眼角开始,沿着头部两侧,顺着人体的侧面向下,到达脚的第四、五趾,几乎贯穿全身。那么,为什么说胆经是排解积虑的先锋官呢?《黄帝内经》中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意思是说,肝是个大将军,每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胆则是一个刚直不阿的先锋官,随时准备采取行动。肝主谋虑,胆主决断。
每天敲胆经300下,胆经顺畅了,身心也会健康快乐。
另外,胆经上有很多特效穴位。阳陵泉治两肋疼痛,光明穴可治老花眼,风市可治各种皮肤痒症,都有极好的效果。

上图为脾经和胆经。
足太阴脾经主要循行在胸腹部及下肢内侧,即从足走头。

但老天爷已在初级脊椎动物,就有经络系统的存在,是天生的,谁也改变不了的。有人用鸡做实验,发现揉压鸡颈的穴位时,鸡不会乱动,好像很舒服一样,只有遵令。经络虽然是中国人首先发现的,但算不了什么。西方的科学发展比我们早,底子厚,科研人员多,设备也多。我们应该与他们合作共创前程,才是正确的思想。


经络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的根本。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活下去,生病、治病的关键都是经络。可以说“决生死,治百病” 。联络脏腑,沟通全身。经络可以把人体的内脏、四肢、五官、皮肤、肉、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运行气血,营养脏腑。气血也要通过经络输送到身体各处,滋润全身上下内外,每个人的生命都要依赖气血维持,经络就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通过经络系统把气血等营养输送到全身,人才能有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抗御病邪,保卫机体。外部疾病侵犯人体往往是从表面开始,再慢慢向里发展。也就是说先从皮肤开始,经络内外与皮肤相连,可以运行气血到表面的皮肤。每当外敌入侵吋,经络会首先发挥其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反应内在,以表知里。疾病也有从内生的。“病从口入”就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使身体内的气血不正常,从而产生疾病。这种内生病首先表现为内脏的气血不正常,再通过经络反应在相应的穴位上。所以经络穴位还可以反映人的内在的毛病,中医称之为“以表知里” 。内脏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体表的穴位,调整气血虚实。



嘴不但能吃钣,还能吃进细菌,成为疾病感染的途径。经络也一样,它可以运行气血,但人体一旦有病了,它也是疾病从外向里走的路。我们知道了它们的循行路钱,就可以来预防疾病的发展。


上述这一段是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定,对我来说深有体会。現在我把体会写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三年前我在某医院的时候,因前列腺发炎尿路堵塞而住院,入院后插导尿管过日子,非常不好受,医生们准备在膀胱内做引导管外流术,适逢到了八月份的节日长假阶段,需等节日过后最后再决定,幸好这些日子里,开始自动一点一滴的渐渐排尿了,最后决定出院观察,因儿女们多在广东,因而老俩口来到这里。过了不久,加上原来30多年的糖尿病,全身又肿起来而入院治疗,全身浮肿下退以后出院,但不久阴囊肿大如球。医生说营养极度缺乏而引起的,回家好好补充蛋白质,时候不久,又发现肛门出鲜血不止,医生问有多长时间了,我答5天了,医生说超过21天还不好再来求医好不?我满口答应说谢谢。而身体在第7天停止出血了,心里非常感谢这位高尚的医生。
我当时已经83岁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年龄已经够大的了,比我小的年龄的人都离开了世界,我还怕什么?治病的关键都是经络。可以说“决生死,治百病” 。联络脏腑,沟通全身。经络可以把人体的内脏、四肢、五官、皮肤、肉、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运行气血,营养脏腑。气血也要通过经络输送到身体各处,滋润全身上下内外。每个人的生命都要依赖气血维持,经络就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通过经络系统把气血等营养输送到全身,人才能有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天生的整个人类的身体本身,是世界上自古以来就是最完美无缺的神圣的体魂。


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经脉中最长的一条,起于内眼角的晴明穴,止于足小趾尖的至阴穴,交于足少阳肾经,循行经过头、颈、背、腿、足,左右对称,每侧67个穴位,是十四经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共有一条主线,三条分支。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得知膀胱经与肾经是相连的。《黄帝内经》上说肾开窍于2阴,就是指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是作强之官,肾精充盛则身体强壮,精力旺盛,膀胱是州都之官,负责贮藏水液和排尿。它们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影响。所以说,如果撒尿有问题,就是肾的毛病。另外,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有的人因为惊吓,小便失禁,其实这就是恐伤肾。
足太阳膀胱经统领人体阳气,为一身之表,外界的风邪首先侵袭足太阳膀胱经,所以,膀胱经必须畅通无阻。膀胱经异常时人体会出现腰、背、肩的筋肉痛、关节痛。


缺蛋白需要补肾补脾胃,可是我是糖尿病,应该怎么补?我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是依照身体不浮肿为原则来调节进食,这样就比较吃的饭多一些,效果感到不错。因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土为一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脾胃与人的阳气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内的阳气因脾胃而滋生,脾胃的功能正常运转,人体内的阳气才能生长并充实。

肾为身之阳,养阳先养肾。先天之精气其实代表的是先天之本的肾。肾为一身之阳。就像人体内的一团火,温煦,照耀着全身,滋养着人体的阳气。养好肾,才能保障人体气血畅通,阳气充足。

可我又是一个怕冷的人,夏天盖着棉被子,还感觉不到热,但还好,脚趾始终不冷,气血还是通的。
自从大便带血以来,大便时快起快坐,唯恐再出血,现在再不怕了,因为坐的时间长些也不出血了,气血畅通的。


我在某报纸上看到,大便时出血在肛肠外科做手术,常发生术后又出血,给病人带来痛苦,我希望有关的医护人员,学习点经络帮助病人解决些痛苦。
但最近几天又发生意外的情况,两天前大便后又突然久坐后大出血,使得我不知怎么办。传统中医没有糖尿病的名称,但对其症状的认知已有两千多年了。《黄帝内经》的消渴症状,就是糖尿病的症状,并以上、中、下三消为其病因,历代对三消的理解不太一致,认同心肺为主因是上消,脾胃为主因是中消,肝肾为主因是下消的说法。因为心肺、脾胃、肝肾的功能异常是导致内分泌失调的根本原因。这和现代医学的内分泌失调学说是相通的,是中西医的共同点。事实上,通过控制糖尿病人的饮食和敲经络,是可以有效控制和治愈糖尿病的,并可解决视物模糊,多饮多尿,手足麻木等糖尿病症状。主要敲肝经和肾经。敲腿的内侧线。敲经络防治糖尿病是根据我国传统医学经络、阴阳理论的一种治疔糖尿病的独特疗法。众所周知,刺激经络穴位,由于经络的传感作用,可以使许多疑难杂症缓解、治愈。而通过敲经络这种长期良性的刺激,可对经络脏腑起到调整作用,加强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使人体组织恢复到最佳状态,机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阴阳平衡,百病皆愈” ,这就是敲经络治愈糖尿病并发症的理论根据所在。
这下,又经过两次大便时大出鲜血无痛等事情的发生时快起,仔细注意观察后,又恢复正常。感觉到危急的事情还会发生。但我一点儿也不怕,怕也无用,沉着应战。
敲经络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根据是对的,但别忘了你还有内痔大出血的病史,应双管齐下缺一不可。但必须在精神上快快乐乐来战胜一切,你已经这么大的年龄了怕什么?的确,我一点儿都不怕,高高兴兴地活人。

现在各省市比较大些的中医院,因病人得病后常是比较急速处理,故门诊或住院部都被西医所占据,而中医只等慢性病。我认为中医医护人员,应该抓紧时间学习现代医学的医护知识,才能百战百胜,因为西医护人员医学基础知识扎实。


《黃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经典,该书采用君臣对话的形式来阐述医理。它系统地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

虽然这些话是正确的,但对现在的中医护人员来说更应该促进一下,把西医的医护人员有价值的东西接过来,更踏实的前进一步,使经络系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我们要向边缘系统的功能研究者张培林先生和研究视觉功能的杨雄里先生等好好学习,加一把油,使经络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

邪气结于阳经,会出现四肢肿胀。邪气结于阴经,会出现大便下血。初结大便下血一升,稍重的大便下血两升,严重的大便下血三升。阴经阳经都被邪气郁结,而阴经郁结偏重的,就会引发石水病,主要症状是小腹肿胀,邪气郁结于阳明经,便出现消渴。邪气郁结于太阳经,会出现隔寒不通的疾病。邪气郁结于太阴经,就会得水肿病。如果邪气郁结于少阳、厥阴两经,就会得咽喉肿痛的喉痹病。

我的脓尿越来越多,不知道如何减轻或停止。
这是经络系统完全能胜任解决的病症,但人体本身尚无此药物产生,需外源补充。故采用现实的想法求得解决,应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前列舒乐胶囊,后期又增加阿奇霉素肠溶胶囊,现在大有好转,估计百日后可实现恢复健康的愿望。最近又听说盐酸小檗碱片能治好糖尿病,目前吃药时又加上它,看看有没有效果。

大便时内痔出血,我在承山穴处刺激,但我多病,腿部到处有痛感,尤其在小腿部最严重,我只有在小腿处到处揉,幸好揉压有明显效果,后来两个小腿都揉和按压,现在完全好了。感谢《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

《黄帝内经》中讲,经络是“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 的根本。也就是说,人生下来,活下去,生病、治病的关键都是经络。可以说“决生死,治百病” 。具体有以下作用(1)联络脏腑,沟通全身。经络可以把人体的内脏、四肢、五官、皮肤、肉、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2)运行气血,营养脏腑。气血也要通过经络输送到身体各处,滋润全身上下内外,每个人的生命都要依赖气血维持,经络就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通过经络系统把气血等营养输送到全身,人才能有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外部疾病侵犯人体往往是从表面开始,再慢慢向里发展,也就是说先从皮肤开始,经络内外与皮肤相连,可以运行气血到表面的皮肤。每当外敌入侵吋,经络会首先发挥其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4)反应内在,以表知里。疾病也有从内生的。这种内生病首先表现为内脏的气血不正常,再通过经络反应在相应的穴位上。所以经络穴位还可以反映人的内在的毛病,中医称之为“以表知里” 。内脏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体表的穴位调整气血虚实。


上图所示,为骨质增生治疗的一种方法。骨质增生严格说来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生理现象,敲肾经及多用热水泡足就能治好。骨质增生是肾经所主的范围,肾经起点在足底。中医认为热则行,冷则凝,温通经络,气血畅通,通则愈也。

为了读者方便,现将2015年在广东某医院住院记录附下。
科别:内分泌科。床号:40。病案号:385596
性别:男。年龄:84岁
入院日期:2015年10月20日。出院日期:2015年11月31。住院天数:14
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瘙痒查因。红皮病?硬皮病?前列腺增生症。
入院情况:患者因发现血糖升高40余年,皮肤瘙痒半年,加重伴浮肿2月余入院。既往发现前列腺增生2年,有尿储留病史。查体,全身皮肤潮红,肿胀,可见散在皮屑,颜面,双手肿胀,微硬,无明显溃烂,渗液,无脱水貌。神清,心肺体查未见异常。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浮肿。双足背动脉摶动微弱。双足部及其他部位针刺痛觉迟钝,温度觉迟钝,S-M单丝触觉试验(+)踝反射存在,震动觉存在。
辅助检查:2015-08-25中山大学第5附属医院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并硬化斑块形成(以膝关节以下为主) 。双下至静脉血流通畅。心脏彩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主动脉瓣及二尖辫少量反流。2015-10-16中山大学第5附属血常规!WBC!16.98*10~9/L,GRAN%44.30%,Hb!112g/L,EO% 32.30%。
诊疗经过:入院后已四段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按泌尿外科会诊意见,予哈乐保列治口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同时予制酸对症治疗。入院后急查血常规,WBC!16.64*10.9/L,GRAN%!38.6%,RBC!4.13T/L,Hb!125g/L,PLT!356*10~9/L。急诊生化,CO2CP!31.5mmoI/L,GLU!7.37mmoI/L,OSM!31.3mosm,K!3.98mmol/L,Na!142mmol/L。尿常规,镜检白细胞,(+)/HP,LEU!+VC!+,KET!-,PRO!-,UGLG!-,BLD!-。
胸部正侧位DR!双肺下野感染!右肺小结节,建议必要时进一步检查!双肺纤维增殖性。左侧胸膜增厚与少量积液鉴别。心电图!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生化!TG!0.73mmol/L,CHOL!3.48mmol/L,HDL-C!1.28mmol/L,LDL-C!2.29mmol/L,GLU!17.2mmol/L,CREA!93umol/L,URRC!294umol/L,IgG!7.32g/L,IgA!1.73g/L,IgM!0.69g/L,CRP!<5mg/L,C3!1.00g/L,HBAIc!9.0%,ESR!14mm/h,ANA,dsDNA,ENA,10项未见异常。胸部正侧位DR!双肺下野感染!右肺小结节,建议必要时进一步检查。双肺纤维增殖性。左侧胸膜增厚与少量积液鉴别。22/10征得患者家属同意,改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控制血糖。26/10发现患者血氧低,高流量吸氧6ml/min下血氧仪仅为90%。急查血氧分析!P02!69mmHg,S02!93.6%PC0247mmHg,HC03!29.6mmoI/L,stHC03!28.7mmoI/L,患者体温下氧分压PO2(T) !66mmHg。予告病重,持续高流量吸氧,心电监护,按呼吸内科会诊意见,予升级抗生素,改用“美平1.0g8h” 静滴抗感染,输白蛋白纠正低蛋白血症。27/10床旁消化系彩超!右肾实质性病灶!考虑错沟瘤可能。左肾积水,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前列腺增大伴钙化灶,残余尿量约131ml。27/10起患者血氧逐渐回升。30/10停告病重。住院期间曾建议患者行肺部双源CT(肺动脉显像) 。及低剂量泌尿成像,但患者均拒绝。
出院情况:好转。现患者诉仍有皮肤瘙痒,程度较轻,全身皮肤稍红,双下肢无浮肿。现患者不吸氧下血氧为94-96%。无咳嗽,咳痰,无畏寒,发热。3/11复查血常规!WBC!15.22*10-9/L。GRAN%!80.4%,RBC!3.89T/L,Hb!121g/L,血PLT!296*10-9/L。
出院诊断:1,2型糖尿病。2,剥夺性皮炎(红皮病) 低蛋白血症。3,肺部感染。4,肺梗塞待排。5,前列腺增生症。

楼主:老蒋写说

字数:350442

帖子分类:未知学院

发表时间:2018-04-09 23:18:00

更新时间:2019-08-24 09:51:16

评论数:2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