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天下杂谈,随笔)【关于新时代群体潮流与时代趋势】

(天下杂谈,随笔)【关于新时代群体潮流与时代趋势】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虬髯客与李世民】 (意识解构篇) 题记:“解构”是文学分析术语,,好比精神意识分析中的“解构”,,当然不仅仅是“解码”,,解码那不过是人工智能和机械工程以及“套路人套中人”的做法,,解构则是人文意义的产物。。好比多年前看到的一篇【上海滩】解构,,文中对(冯大佬,,许文强,,丁力)三人合并为一人,,而冯程程则解构为三。。比如男主角分别担任情人,爱人和陪护者角色。(分别是自我,,原我,超我。。。青春奋斗时代。。打拼时代。。以及成功时代)。女主角则是妻子,情人,,陪伴者角色。。这样看上去很不合逻辑,,但只要在时空大坐标上【拉长了时间段】看,,各个时期许文强和冯程程还是可以这样理解的。。那段文学解构很深,,笔者还不好找,,也无闲暇去找,,但大抵这个意思。。。 比如那样一解构,,电影【上海滩】 就成了【广州大亨】 之类或【一个商业大佬的人生与爱情】 之类了,,就成了【向东是大海】 之类的励志故事。。成流水账啦。。。似乎就没有多大电影艺术魅力了。。。毕竟电影艺术高于现实。。 正文:在唐朝传奇【虬髯客】中,,虬髯客作为李世民的另一个化身,,进入了商界,,虬髯客是绝对的贵族,,却又平民和庸俗的出奇。。。以至于红拂女压根相不中他。。。大抵其实李靖固然军神,,但也不及虬髯客一半。。。而李世民的兵法,,许多也与李靖有关。。李靖兵法又多半得益于虬髯客。。所以说李靖也是李世民一个化身也未必没有道理。。只能说:“麻生蓬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虬髯客,,李世民,,李靖三人本是一类人。。而红拂女则有几个化身。。。红拂女几个化身并起来就是李世民的中宫——长孙皇后。(别的是幻磨和陪衬而已)。。这样解析起来确实复杂。。但结果确实是这样的。。。我说的是站在人生和大历史角度看长线。。。好比股市中,,但看某一天,,某些时间段,,比如(牛市是多么的狂热和飙升,,而熊市时暴跌又多么惊心动魄),,但放长时间看,,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段浪花而已。。“一个走势的死亡,,就是另一走势的新生。。好比告别了大学时代,,就踏入社会。。告别了做男友时代,,就该做丈夫了。。一个创业时期的死亡,也是新生命新时代开启。。。女孩过了情人阶段,,就到了相夫教子时代了。。”。留恋过去,,纵无大用。。。好比今天的股市走势,,过段时间再看,,是一个转折期而已。。。岁月才是最厉害的“收割镰刀”。。。。俗语云:“人生一辈子,,如雷雨电闪,,白驹过隙,,一辈辈如同割韭菜一样。。”过几年再看,,拉长了时间轴以月线,,季节线,,年线看,,许多人会并不多大在意。。棋语:“日日新”。。股市也一样,,没有重复的走势,,也没有重复的故事。。。。这就是解构吧。。201806 作者:顺风正旋3【顺风思考的艺术】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好比近期股市的走势,,主力确实把枪当成了棍棒使用,,,现在的疯狂下砸,,是给即将开始的拉升倒出空间。。再把群体潮流引到大盘股和价值投资。。。”那么几年前,,确实是这么走过一场。。但再走的路数,,好比二战德国再重复一战战略,,就不是很对。。到了什么时候做什么刚刚
“那么说即使故事不重复,路数类似。”也就是股市已经28岁了,到了娶妻生子年龄,都到了奋斗创业期,再倒回去谈场大学风花雪月爱情叫什么?那不叫浪漫和务实,叫做作而已。除非是两个傻子在演,和一群呆子看而已。股市也一样。股市会重复,但每次重复都有新意吧。或许这谈的是明智哲学。呵呵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三千五百对十万: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为什么能赢?
题记:李世民是少年早成的军事名家,,也是在20多岁已经“称雄河朔”的人物。。。李世民打的仗都不是常人可以想象和理解的。。。许多近乎是奇迹。。比如李世民一举干掉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家,,把黄河南北一举摆平的虎牢关战役,,虎牢关战役是一次战斗,,近乎是决战。。。(李世民以3500精兵一举吃掉窦王200,000大军,,三千五吃二十万 。。这是以少胜多,,在并不十分有利情况下。。。历史上除了李世民,,再有元代蒙古军入中原时,300人冲杀南宋万人,是讲究的势。。所谓之“兵败如山倒”,就是这个道理。。“”
有人说:“幸运的人各各的幸运,,不幸的人各有各的痛苦。。。”李世民是中国比较早运用“特种作战”和“新式武器武装重型部队人物”,,大抵古德里安一代名将,,相比李世民相形见绌,,或是差远了。。。。(二战古德里安坦克部队,,对巴黎对法是轻松占领,,但却没有在不利情况下打出绝杀,,兵败莫斯科前,,像李世民这类的胆略,,锐气和锋芒是缺乏的。。)

谁也没有把握一定能胜利,自由和幸运女神在关键时候咱在自己身边,,谁也没有把握,胜利天平一定倾向自己一方。

就连李世民也一样。

打不赢怎么办?跑。

跑不掉怎么办?死掉。

死掉怎么办?死掉就死掉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向死而生,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之上,再来看为什么能够打赢。

一、是不是一点胜算都没有?

不是。李世民决不会打无把握之战。

战略上,李世民不想放弃这个一战定天下的大好机会,他想做的是只是拖住窦建德,赢得时间,等待洛阳城破,再合兵消灭之。

虎牢关易守难攻,只要扼主关要,就可以赢得时间。



此战虽然是无比的凶险,但如果只是完成拖延时间的战略任务,也未尝没有把握。

不过,结局比他想象中的要好得多,不是拖住了窦建德,而是直接消灭了。

二、玄甲军

李世民有核武器,这就是玄甲军。一个人做出惊天动地之事,只要不是傻,必然心中有底,玄甲军就是李世民心中的底。就像你抱了一杆机关枪回到古代战场,你也敢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玄甲军是李世民的发明,这小子不仅是一个军事家,还是一个技术控。李世民发明玄甲兵可能是结合了李密的“内军”和突厥“重骑兵”的做法,这是李世民打造的一种特种部队,“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

兵贵精而不贵多,玄甲军的统帅,士兵,坐骑,装备,给养都是一等一的水平,估计相当于二战时期的坦克,善奔袭,善冲击,所向披靡。

李世民有一套很清晰的作战理念,就是先固守,消耗敌军,寻找战机;然后是决战,先让正面部队先与敌人接战,等敌人锐气受挫,受到消耗的时候奇兵突起,前后夹击;最后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痛打落水狗,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彻底消灭。李世民用这种战术以少胜多,屡试不爽,很有心得,而执行侧面突击的真是玄甲军。

三、猪一样的对手

虎牢关之战,窦建德对李世民是压倒性的优势,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窦建德手里,无论是攻还是守是窦建德说了算。

但是,看起来窦建德一点都不急于拿下虎牢关,让人费解的是窦建德坐拥10万大军竟然不组织进攻。

因为窦建德的战略意图是坐收渔翁之利。

他还在观望形式,他想看李世民和王世充斗的两败俱伤,然后一举干掉两家。现在事后诸葛亮,我们可以说窦建德是痴心妄想,白日做梦。但是你处在窦建德的处境下,你也会这么想,李世民和王世充各3万人,已经斗的疲惫不堪,窦建德10几万人,以逸待劳,不是很好的机会吗。

如果窦建德与李世民打起来,围城的唐军回援,王世充得以喘息,窦建德知道王世充也不是什么好鸟,这也不是他希望看到的。

虎牢关3500人的部队,窦建德也没当回事,所以他不慌不忙的观望。

如果窦建德坚决一点,连续发送猛攻,虎牢关纵有天险,何愁不能拿下。

四、神一样的李世民

人多的好处不用解释。

但是人多也有缺点,就是指挥系统跟不上,信息传递慢,情绪容易蔓延,容易造成恐慌。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不胜枚举,这些案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在自身士气极胜,敌方士气倦怠时发动强有力冲击,挫败对方锐气,打击敌方士气,让失败和恐慌的气氛在敌军中迅速蔓延,造成敌军恐慌,一旦敌军退却,就会进一步造成恐慌,然后发生指挥系统失灵,各自为战,各自逃命,不明就里的慌忙逃窜,人踩人事件,基本上就搞定了。

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两个条件,1是敌方轻敌,没有认真布防,窦建德很配合的做到了。2是己方必须挫败对方的锐气,信息了解充分,时机把握准确,李世民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他通过一个个小规模战斗,以几十人,几百人的兵力挫败上万敌军,气势上完全压倒对方,让敌人胆寒,还时不时的俘获对方将领,对方是什么动向,营寨位置,主帅在哪儿,战略意图一清二楚。

然后,抓住机会,截断敌人粮道,进一步制造恐慌和不安。

最后,通过白河牧马,引诱窦建德来攻,来攻则不出战,消耗敌军士气,及至中午,敌军饥渴疲惫时,以泰山压顶之势,倾巢而出,并直扑敌军心脏---窦建德大营,一举擒获窦建德,大局定矣。

当然,这些只是战术的得当,真正重要的是,李世民胆色与勇气。

那一位身披金甲,腰跨白骏,英武的面庞的少年,在尘沙蔽日之中,策马冲锋,铁骑飞驰,所向披靡,摧枯拉朽,这是怎样的酣畅淋漓,荡气回肠!

梦回唐朝。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悬赏求证费马定理数学历史故事之【费尔马定理与德国实业家一个插曲】题记:许多人都知道“”群论“”的创立者少年伽罗瓦死于与情敌决斗,,但费马定理却挽救了一个“为情所困差点自杀的 ”德国实业家。。令人费解是,,费马定理破解又用到了伽罗瓦群论。。。只能说或许法国无论数学,艺术确实浪漫,,而德国更务实成熟些。。德法风格异同之比较。。。一段。。。
1908年,格丁根皇家科学协会公布沃尔夫斯凯尔奖:凡在2007年9月13日前解决费马大定理者将获得100000马克奖励。提供该奖者沃尔夫斯凯尔是德国实业家,年轻时曾为情所困决意在午夜自杀,但在临自杀前读到库默尔论述柯西和拉梅证明费马定理的错误让他情不自禁地计算到天明,设定自杀时间过了,他也放不下问题的证明,数学让他重生并后来成为大富豪,1908年这位富豪死时,遗嘱将其一半遗产捐赠设奖,以谢其救命之恩。
从此世界毎年都会有成千上万人宣称证明了费马大定理,但全部都是错的,一些数学权威机构,不得不预写证明否定书。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希尔伯特关于数学发展方向的假设 与观念更新 在20 世纪初,,,希尔伯特在国际数学大会提出“23个数学问题“”。。。。然后又指出“数学发展的有益方向,,,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这类问题生活中很平凡常见,,然而解决却需要 全新的思维方式或解决方式,,这就是优秀数学问题。。”比如费尔马定理(已证明) 庞加莱猜想(已为几位数学家分几批陆续证明)都是很优秀的。。。。数学的发展快于科学,,快于理论科学,,更快于应用科学。。这或许是好现象。。。随笔吧。。关于数理。。和依靠想象力的理论和天体物理不同,,数学家似乎对直觉,灵感更有要求。。。呵呵


1986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听到里贝特证明弗雷命题后,感到攻克费马大定理到了最后攻关阶段,并且这刚好是他的研究领域,他开始放弃所有其它活动,精心疏理有关领域的基本理论,为此准备了一年半时间把椭圆曲线与模形式通过伽罗瓦表示方法“排队”。接下来的要将二种“排队”序列对应配对,这一步他二年无进展。此时他读博时学的岩泽理论一度取得实效,到1991年他之前的导师科茨告诉他有位叫弗莱切的学生用苏联数学家科利瓦金的方法研究椭圆曲线,这一方法使其工作有重大进展。



安德鲁·怀尔斯

1993年6月在剑桥牛顿学院要举行一个名为“L函数和算术”的学术会议,组织者之一正是怀尔斯的博士导师科茨,于是在1993年6月21日到23日怀尔斯被特许在该学术会上以“模形式、椭圆曲线与伽罗瓦表示”为题,分三次作了演讲。听完演讲人们意识到谷山---志村猜想巳经证明。由此把法尔廷斯证明的莫德尔猜想、肯.里贝特证明的弗雷命题和怀尔斯证明的谷山---志村猜想联合起来就可说明费马大定理成立。其实这三个猜想每一个都非常困难,问题是怀尔斯最后证明,他变为完成费马大定理证明的最后一棒。

1993年6月23日从剑桥牛顿学院传出费马大定理被证明之后,世界媒体普天盖地般报道了该喜讯。

但此刻数学界反倒十分冷静,明确指论证还需仔细审核,因为历史上曾多少次宣布证明但后来被查证错误。怀尔斯的证明被分为6个部分分别由6人审查,其中第三部分由凯兹负责的查出关于欧拉系的构造有严重缺陷,使科利瓦金---弗莱切方法不能对它适用,怀尔斯对无能为力,1993年12月怀尔斯公开承认证明有问题,但表示很快会补正。一时间怀尔斯的证明被认为认为是历史上拉梅、柯西、勒贝格、里贝特(里贝特也曾称证明了谷山--志村猜想)错误证明的又一例子。1994年1月怀尔斯邀请剑桥大学讲师理查德.泰勒到普林斯顿帮他完善科利瓦金--弗莱切方法解决问题,但整整8个月过去,问题没有解决。泰勒准备再一个月回剑桥,然后怀尔斯正式公布手稿,承认证明失败,1994年9月19日怀尔斯想自己证明失败原因该怎么写,回顾自己是先用岩泽理论未能突破而后用科利瓦金---弗莱切方法,又该法对一类特殊欧拉系出了问题,这样一想,突然又想到何不再用岩泽理论结合科利瓦金---弗莱切方法试试?问题解法就是这样,怀尔斯绝地缝生,修补了漏洞。1994年10月25日11点4分11秒,怀尔斯通过他以前的学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卡尔.鲁宾向世界数学界发了费马大定理的完整证明邮件,包括一篇长文“模椭圆曲线和费马大定理”,作者安德鲁.怀尔斯。另一篇短文“某些赫克代数的环论性质”作者理查德.泰勒和安德鲁.怀尔斯。至此费马大定理得证。[2]

怀尔斯和他以前的博士研究生理查德·泰勒用了近一年的时间,用之前一个怀尔斯曾经抛弃过的方法修补了这个漏洞,这部份的证明与岩泽理论有关。这就证明了谷山-志村猜想,从而最终证明了费马大定理。

1995年,他们把证明发表在《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第142卷,实际占满了全卷,共五章,130页,题目为《模形椭圆曲线和费马大定理 (Modular elliptic curves and Fermat’s Last Theorem)》

比如费尔马大定理,,涉及法,英,,日,,美几国的数学家通过几个全新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去突破,,,然后再综合攻关得到全部证明。。费马定理的证明又开辟了数学许多新领域突破。这就是“希尔伯特所谓之” 优秀的数学问题。。。庞加莱猜想的证明也类似。。随便介绍下吧。。【数学方法】以及庞加莱的【科学与假设】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庞加莱写的一些作品,,许多都在20世纪之初左右,,,也是物理和机械科技革命未爆发前数学界已经“优先革命和突破了”。。。德国的希尔伯特,,法国的庞加莱。。。希尔伯特的逻辑和形式主义,,庞加莱的拓扑,,混沌和自然主义, 以至于西方大哲学罗素对二位毕恭毕敬。。。庞加莱的一些作品,,比如【科学与假设】, 【最后的沉思】,,以及一些,,都极为经典。。可以说勾勒出来一些理论物理,,应用科学,,生化的思维方式。。。在“思维方式和研究方式上”做文章和研究,,恐怕只有数学家和哲学家做的到。。。许多人大抵求学,,都知道“数学,,是最考验一个人,,逻辑思维,创造力,想象力, 推理能力和智力的。。”其次是物理和自然科学。。比如,,许多测试智商的,,或测验智力的,,许多是数学考题。。许多数学家对此不屑一顾。。。当然数学家智商普遍高于物理学家,,这不用去归纳统计。。呵呵。。“20世纪初以后,,比如一战到二战期间,,在德国,,西欧,,爆发的相对论物理,,波尔的量子论,,,其实数学界早已有所预见。。并给出了许多数学公式,,提前备好了。。庞加莱与爱因斯坦的争论,,可能爱因斯坦会遇到一些歧路 ,,但可能取得少部分某些角度成功,,比如原子理论,,质能公式之类,,(包括核物理方向)。。。但是在统一场论上是无力涉及的,,比如尼古拉特斯拉也不怎么相信相对论,,而数学界的庞加莱不是对爱因斯坦不信任,,而是更完善而已。。比如庞加莱的流体力学,,拓扑学以及混沌学,,后来都给二战后的天文,气象, 海洋物理,,地球物理 ,工程学以及许多应用科学做了数学背书。。。。所以有人说:“理论物理是一群喝着咖啡谈玄学的一类群体,,并不如数学家可靠。。”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应该说,,数学更精确些。。但物理,,与实践和工程实践,应用技术更近些。。这样总结吧。。。。引出这段。。。介绍推广科普下数学和庞加莱。。。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顺风思考的艺术】 (杂谈经济与社会)【英法德混搭版】 【机构博弈是央行救市?散户和庄家博弈是中金公司救市?】 ——【关于实体银行业与股市不是正相关关系,,不是差几层问题,,是隔了一境。。】 题记: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已是2018年了。。中国入世贸不过十几年,,,跑步国际化的年代刚过去,,转眼MSCI国际机构,,,已跑步进入大陆市场,,进入A股市场,,进入沪深股市,,和我们广大的机构们,,股民们,,散户,,以及主力和庄家们,,共同参与市场了。。。“哈哈”这在2017年,,许多人还都是在想象外资入市,,但时代不等人,不给许多人反应过来时间,,,理想很赤裸的照进现实,,外资已正式参与中国股市, 成了市场一部分了!! 正文:近期看到一段新闻,,,说央行开始救市了。。或说力挺股市了。。欣喜之余不禁毛骨悚然。。。央行最为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调控者,,是控制货币发行与信用的,,应该说证监会功能被央行吃掉不少。。。“比如之前的几次股灾,,试验与阶段暴跌,,一般都传出中金公司和主力托盘和护盘问题。。。当然在群体“行为趋同性””和“兵败如山倒”的市场参与者潮流看,,救市多半没有效果。。。18年的股市,,,压根与崩盘以及暴跌没有多大关系。。。那么央行,,是救的维护什么?许多人深入分析,,就会明白:是房地产业。。。房地产业, 笔者早就分析,,对于一线房地产,,不是股市类比,,而是类似汇市和期货市场事情【一线高端地产,,许多是炒两境的。。。是类似泡沫再加泡沫。。】那么,,房地产与银行业以及许多债市是挂钩的,,所以房地产行业软着陆,,逐渐降温。。。也必须央行出来呵斥和呵护着。。。。至于股市呢,,笔者有个分析:“用不着央行,,因为股票本质是权证,,与实体经济隔了一境。。。这点不明白,可能是股票投资本质不明白而已。。。”那么,,目前中国股市,,已逐渐变成“机构投资为主”。。。应该说“散户市场和庄家时代, 救市的是主力部队。。。。机构投资时代,,救市的不是机构,,也不是主力,,而是证监会和央行。。。”这样推理没有错误话,,股市已经与实体经济毫无关系了。。。。但是这样吗?答:不是的。。。无论什么时代,,主力意图和群体潮流和参与热情才是第一位。。。“散户第一位,,机构第二位,,庄家和主力第三位,,,券商,,服务商,,监管机构第四位...”这才是合理设置和认知。。。政府和服务商提供草料,,而不是把广大散户当成韭菜,,把机构当成肉饼,,那或许是“华尔街电影”看多了,,监管者和参与者对自身的“角色判定”出了问题。。。。并不是每个参与者都是庄家,,并不是每个机构都是赢家通吃。。。上市公司真正有水平的也不靠股市捞钱。。这才合理认知。。。“也只有央行不屑于对股市发生,,而直接对实业和房地产进行调控和补充,,那么资本市场, 股市,,,自运行还是有规律的。。。”央行,,可以去放手收拾房地产,,吃掉债市,,收拾民间融资,,,对于股市 ,由中金公司和证监会足够,,以实体市场开放货币流通,,,用不着真金白银救市,,少管为好。。。呵呵作者:顺风正旋3【顺风思考的艺术】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上市公司在并购中越来越多地“异化”:并购中越来越多地以上市资产的估值标准来为收购资产定价(过去常取重置价值和类似上市资产市场估值的平均值);通过先上市优质资产,再装入一般资产甚至“劣质”资产的手法,将股市当做“提款机”,从而实现了最大化“套现”目的。更有甚者,有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凭空注册“空壳”公司,操纵上市公司来收购,达到“空手套白狼”目的。

虽然上述行为屡见不鲜,却一直未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中国市场上前2年畸形繁荣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有多少是真正有志于真实产业投资的?大部分是奔着上述目的去的PE投机机构。近期某大V批评某影视上市公司高价收口“空壳”企业套现的社会新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监管对这方面“异化”行为纠偏的缺失,正是这种监管不足造成了社会舆论监督热度的上升。显然,由于信心不对称,二级市场上的普通投资者通常是这类交易的最后买单者。

也许是吸取了2015年股市动荡的教训,中国监管部门的日常监管重点,过多地落在了对交易行为的规范监督上,以致对能活跃市场的二级市场正常短线交易行为也产生了严重约束,使得市场活力逐渐降低;加之市场运行机制问题,中国A股运行背离经济之势也就俞发严重了。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顺风思考的艺术】(杂谈天下) 【流淌着一半狼血的李唐王朝】 (什么时代武盛文旺不大需要,,就要考虑孔老二问题) 题记:前文不少谈到唐朝和唐二主李世民。。其实在许多国人的意识里,,唐朝就是古中国意思。。比如,,在江苏山东河南中原一代,,民俗以及深层,宗教意识更多的是受到唐制度影响。。看到许多国人把山东人当成老大哥,,老好人,,不尽要更正认识。“建国后是许多重工业铺完了东北,,就铺设山东这不假。。。再山东出兵,,出官也不假,但都是明路,,,但出统帅,出阴谋家并没有历史基础。。”。。唐代的山西,,宋代河南,浙江,,明代江苏,,清代河北。。山东自古出响马,,好汉。。所谓之齐鲁大地,,孔老二学说并非十分盛行,,基本是延续李唐王朝制度。。。就是“表儒里道”。。。。呵呵。至于二十四史歌词里“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大抵宋元明清都仿效唐制度。。包括明代回民出身的朱元璋,,对李世民和李唐也十分推崇,,对李善长等人说:“以唐制度为法。。”宋代王安石变法时代,,宋朝皇帝对王安石说:“我做唐太宗,,你来做魏征。。”可见李唐影响之深。。。李世民除了军事能力和世界范围特种部队较早的创立人,,还有项发明, 就是科举考试。。科举考试一直从唐,宋到明清,,以至于当代的高考制度和公务员考试制度。。。李世民对科举有这样一段话:“天下英雄尽入我掌中。。”大而言之,,“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已成为唐以后不少知识分子的追求。。。像南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那种后现代和垮掉一代,,嬉皮士风格,,“披头散发,,,酒醉后大笑竹林之中。。”唐以后是不存在的。。。换而言之,,那不叫知识分子,,甚至连优等生,连秀才也不算,,等多是傻子罢了。。。那么李世民有如此大的能耐和造化,,其与汉,秦以及魏晋有什么差别呢?李唐王朝的最大特点不是仿效汉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愚民政策,,而是在“佛道儒侠俗”几大文化基因的合流下形成唐制度。。。海外华人的“唐人街”,,日本的“唐朝热”,,并非是一味因唐朝的武盛和富裕,,,而是因为唐朝时代的中国文化本身是“强势文化”,,,本身文化基因在箱外辐射和扩张。。。毛泽东先生曾在答郭沫若文中写道:“焚书坑儒需商量,,劝君莫骂秦始皇。。百代皆行秦政治,,莫从子厚返文王。。”这里毛泽东指的文王是周文王,,也就是先秦。。而子厚是唐代。。也就是防唐制度。。蒋介石在民国时代也指出:“唐朝时代的一切,,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制度,艺术,文化,歌舞,民俗,,人文,,都已十分完备之类。。。”其实秦代法家,汉代儒家。。但唐制度以后基本原味的汉制度已不复存在,,因为南北朝以后中国文化本身有了质的飞跃,,南北朝以后,,唐朝佛学来到东土大唐,中原,,禅宗和佛学在中国获得了大的发展,,而唐代皇帝又尊崇道教,,所以“儒释道”三大家在李唐王朝“异途同归 ,三家合流”才是中华文化史,,华夏文化基因大事。。这在许多明史专家看来 ,似乎有点悲伤。。不是明代形成吗?其实明代比宋狭隘些,,宋比唐狭隘。。。明代的皇帝多信奉道教,,以及伊斯兰教。。(民间有十回保一朱, 朱元璋有回民习俗,并不虚谈。。不过朱元璋后来基本采用唐制度,那是后话。。)朱棣信奉道教,,武当山的兴起,,张三丰其实并不仅是金庸武侠小说的人物,,历史上其人也活跃在元明时代,,其指出:“武当异日并大兴”,,等的是谁?燕王朱棣。。。朱棣夺得皇位后, 出于某些心理安慰,,就和佛教道教有些瓜葛。。尤其是道教。。朱棣自封“玄武真人”,,数次等武当封神。。这也算是一个发现吧。。那么元朝,清代, 尊儒家,,实际上也是鲁迅表达的“中国只有两个时代,,做奴隶坐稳的时代,,相当奴隶而不得时代”,,那么汉朝时代制度“法,儒并重” ,其实文化基因中佛老并没有多大参与,,,尤其是佛教在汉代没有多大参与。。不过另据中国文化比较最后的学术大师,,近乎是学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陈演洛考证:“李唐王朝的开创者,,唐二主李世民有一半的鲜卑血统”,(陈演洛作为专心学术人,,其言谈想必并不是没有根据而谈。。),也就是“文韬武略,,一代英主”的李世民其实流淌着一半胡人的狼血。。。这好比看金庸武侠小说看到大英雄“北乔峰”有一半契丹血统,,许多看客有所失望原因吧。。。“或许李世民有胡人血统”对不少“唐朝迷,,”和“军事控”也有打击。。但无论如何,,“李唐王朝”的文治武功还是十分杰出的, 对中国文化的整合和创造能力也十分有代表意义。。。是别的朝代很难超越和取代的。。。当时的“中国文化基因”辐射到了东亚,,东南亚,,中亚和阿拉伯,,是十分罕见的一个现象。。。大抵孔老二的儒学,,总是在武弱,,文也不很旺的时代,,法家兵家也不昌明时代,才大行其道吧。。。。民国新文化运动,,首先针对的是走出宋明理学的桎楛,,其实这点在明代王阳明时代,,“阳明心学”已经近乎颠覆性的出现。。。日本许多有识之士引进西学,,引入阳明心学,,又尊崇唐制度 ,作为海洋性岛国,,固然学的“形似而神不似”,固然资源文化匮乏,,,,但比起一味儒学的清代,,自然有所进步。。。这也是近代日本文化基因较为强势原因。。再加上日本的尚武和侵略扩张精神,,在资本主义积累期的利益和诱惑下,,在日本倭寇海盗式基因的传统刺激下,走向对外侵略扩张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么,,未来中国文化的演化方向呢?必然要在李唐王朝的“文化基因”基础上,,结合中西科学艺术,,以及优秀的文化和制度,,整合出新型的“大中华文化基因。。”(全文结) 文: 201806 作者:顺风顺水正旋3 【顺风思考的艺术】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杂谈天下】 题记:所谓之谋划和股市,,如果比较类似话,,棋类算一种。。。。当然股市远比围棋复杂,,但关于打谱,,复盘, 心理分析,思维定势。。。。等等,,和围棋也类似。。。围棋和中国功夫一样,,,发端于中国。。当然围棋后来在日本发展的比较厉害,,,又回传中国,,也是一个现象。。。下面谈下吴清源。。。谈下所谓的“金边银角草肚皮“呵呵”” 【围棋圣手吴清源】作者:吴清源 金庸老兄在《随笔》里杂谈围棋,曾提到围棋圣手——吴清源的名字。吴清源十二岁即露头角,十三岁在国内无敌,十五岁至日本,二十岁创围棋新布局法。他今年(一九五六年)四十三岁,在日本的二十八年间,尽败日本高手,被誉为古今一人!围棋在香港虽不流行,但对于这样一位在艺术上有极高成就的人物,还是值得向读者介绍的。
吴清源初露头角的故事非常有趣。他的父亲在北洋军阀段祺瑞手下当“部员”闲职,家境很穷,仗着“围棋”有几度散手,常常和别人赌赛,就像香港某些职业象棋手一样,每局赌一两个银元。有一次他的父亲和一个胖子下棋,赌注是五块银元。在三十年前,这赌注是很高的了。吴清源的父亲不知是心理紧张还是实力本来就不如人,总之未至中局,就给别人占尽上风。他眉头一皱,借人厕为名,躲到厕所去松一口气,并想下一着的挽救的方法。
吴清源的父亲上厕所去了许久还不回来,那胖子等得不耐烦了,对旁观者嘲骂吴清源的父亲借故遁逃。这时吴清源忽然在旁边冷冷他说道:“我替父亲下几步好不好?”吴清源那时只是十二岁的小孩子,还未和人正式对过局,那胖子大笑道:“你输了你爸爸会认数吗?”吴清源道:“怎见得是我输呢?等我输了你再说不迟,我没钱就脱衣服给你。”那胖子本来好胜。见这个小孩子毫不把他放在眼内,不禁大怒,就和他续下去。吴清源像小孩子玩石子似的,随手将棋子丢落棋盘,简直 不假思索,不过一二十手就扭转大局,转败为胜。那胖子不服气,再和他下一局,赌注十元,结果又输。事后他父亲问他:“我又没教你下棋,你几时学会的?怎么这样大胆?”吴清源道:“我天天看你下棋,不学也会啦!我是看准能赢才动手的呀!”
自此以后,吴清源“围棋神童”之名大著,段祺瑞知道了。特别叫人找他去下棋。段祺瑞的棋力很高,他自夸是“七段”,大约可相当于日本的四段。第一局吴清源不敢赢他,可是段棋瑞已看出他的实力,对他说:“你不要害怕,你能赢我我才高兴。”果然以后再下,就都是吴清源赢了。
吴清源给段祺瑞赏识后,家庭景况好了许多,父亲也升了官,他更可以安心下棋了。一九二六年,日本的井上孝平五段(日本围棋等级共分九段,至五段已算高段)到中国游历,在北京的青芸阁茶楼与吴清源对局,吴清源“打黑手”(下围棋持黑子的先下,打黑手等于象棋中的被让先)胜。继之而来的是六段岩本熏(现在是八段),让吴清源二子,吴又胜。还有桥本宇太郎(当时是四段,现在是九段)和吴清源下过几局,互有输赢,那时吴清源才十三岁!
日本以前棋段的评定非常严格,除了实力还要讲资历,等闲不能“入段”。不过单以实力来评的话,大约每段相差三分之一子,即九段应让初段三子。吴清源能与高段互有胜负,传至日本,今日本棋手大吃一惊!当时日本的八段“准名人”(九段又称“名人”),现在的名誉九段漱越宪作看了吴清源的棋谱,叹为天才,遂资助他到日本去留学围棋。吴清源即拜漱越宪作为师,当时年仅十五岁。
吴清源到日本后,日本棋院只给他“三段格”(即只有三段资格,还不算正式三段,其实他的实力远不止此!他到日本不久,就和当时唯一的“九段”本因坊秀哉连下三盘。照棋院的规则,入院之前必须经过考试,三段与九段对局是“二三二”,即第一盘让二子,第二盘让三子,第三盘让二子,吴清源连胜三局。接着他与日本棋院从三段至六段的少壮棋士下过十局,都是下平手,十局总结,吴清源九胜一负,震动日本棋院。第二年他首次参加日本棋坛的“大手合”(即公开赛),以全胜晋升为四段。至十九岁又再升为五段。二十岁时,他创了围棋新布局法,打破了以前“金边银角石肚子”的观念。(以前下棋最重视的是占边,其次是占角,腹地最不受重视,故有“金边银角石肚子”之称。)日本棋坛称他为“鬼才”,怀疑他是日本棋圣本因坊道策的再生。道策被日本人推许为有“十一段”的实力,即是说他要比最高的等级(九段)还高出两段。由此也可见日人对吴清源的推崇了。
吴清源打遍日本无敌手,但却很迟才升九段(一九五0年二月,日本棋院才正式授他九段),他的后进藤泽库之助还比他先登九段之尊。论者以为这是日本棋院“小气”的表现。因为:吴清源虽入日籍,但到底是中国人,所以故意抑他。
但天才是抑不了的,吴清源与藤泽同为九段,两雄决赛十八局,吴清源大胜(比数为吴胜十四负三和一),而且第一局就以“中押”胜!(中押胜即不待一局下完,至中盘就肯定能得胜利了,)入院棋士推算精确,往往只输一二子即于中盘罢战,自认“中押”败。在吴清源胜藤泽之前,日本有一个围棋组织,叫作“击败吴清源之研究会”,专研怎样去破吴清源,结果还是不能将他击败。
吴清源下棋极快,日本以前高手对弈,每人每局有取至二十四个钟头的,吴清源那次和藤泽的对局是每人每局限定为十三小时。现在十个钟头,吴清源往往只用五六个小时就够了!我还记得他输给藤泽库之助的那盘棋,吴清源用了七小时又十五分钟。藤泽却用了十二小时又五十九分钟,只差一分钟就到限定时间,真可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赢这一盘。
今年七月问,梅兰芳先生到日本表演,曾会见吴清源。吴清源向他建议,请他转达我国文化当局,派有围棋天才的少年到日本留学,吴愿意负责悉心指导。
梅、吴两大艺人会见,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吴清源说:“我三十年前曾在北京大方家胡同李先生家里见过你。”梅兰芳说:“是呀!我还记得那时候你和一位老先生下棋,那位老先生想半天才下一子,你却一会吃糖,一会嚼花生,好像满不在乎,是不是?”三十年前之事,两人都记得如此清楚,他们的记忆力真值得佩服!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人机大战之后,许多棋手都发出感慨,从AIphaGo身上看到了吴清源大师的影子。吴大师是近百年来公认的天才棋手,统治日本棋坛30年。由于特殊的人生经历,同时汲取了中国古棋与现代围棋的理念,思想独树一帜。大师晚年提出“21世纪围棋”的理念时,也颇有争议,甚至有人评论"到底是大师智慧还是故弄玄虚"?

等到AIphaGO出世之后,我们居然发现,吴老的很多理念和招法与AlphaGo颇有相似之处,而吴清源大师生于20世纪的中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师晚年曾讲过,每日都要研究易经,在2005年的一次采访当中,吴老开门见山:“围棋本来就是解释《易经》的。”一语可谓石破天惊!吴老认为:“因为尧舜那个时候还没有文字,所以,一切就是拿符号比。上古时的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尧造围棋,都是一脉相承”。

能否这样假设:中国古棋-吴清源21世纪围棋-AIphaGO三者的围棋理念是融会贯通的,中国古棋的理论本身就是暗合天道,只是由于近代中国围棋的衰落与我们的忽视,而没能掌握其中精髓。

图一(天一生水) 吴大师晚年潜心研究21世纪围棋,认为黑棋第一步应当走在上方星下的位置,这招棋是从易经上悟出,叫“天一生水”因为水位在北方,因此黑1下在棋盘的上边(北方)闲话到此,接下来我们就来论证中国古棋、吴清源21世纪围棋、AIphaGo三者之间的共通之处。

图二(当湖十局)黑棋范西屏对白棋施襄夏,中国古棋巅峰之作,两位棋圣的顶尖对决。古棋白先,当白1挂时,黑2被认为是当然一手,至白10为流行布局,好比现代的中国流。白11双飞燕,黑12靠压正确,这一下法今天仍在使用。这里先不去计较座子和还棋头规则,至少可以看出以下几点:1、古人认为星位是“道”,2、起手挂角、3、挂角可脱先、4、双飞燕压一边。

图三(吴清源21世纪围棋)研究背景是韩国围棋统治时期,韩国棋手喜爱的一种下法(黑5挂角,当时白6基本上都是走7位,黑走A形成韩国流)吴大师从白棋视角提出双飞燕不可怕,白6可以脱先挂角,黑7双飞燕白8靠压,至12白棋不坏。本局可以总结出几点:1、白棋双星开局应对,2、黑挂角可脱先、3、双飞燕压一边。

图四(AIphaGo自战对局)AIphaGo-Zero黑对AIphaGo-Zero白,最强版本的AIphaGo自战对局,AIphaGo-Zero没有人类经验,完全靠自学成才。黑5挂时,白6选择脱先点角,思路与古棋和吴清源大师下法相似,黑11双飞燕,白12还是选择靠压。从本局也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1、开局占星位最优,相似座子,2、占星后起手挂角,3、挂角可脱先、4、双飞燕压一边。
从上述可见,中国古棋、吴清源21世纪围棋、AIphaGo对围棋的理念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开局占星最优、起手挂角较好、尤其是挂星位脱先、双飞燕压一边这一理念三者高度吻合。围棋是古人诸多发明之一,我们不可忽视老祖宗的智慧,古人虽然没有AI的计算能力,却因为对于“天道”的把握,总结出了围棋的基本理念,吴清源大师的继承和AIphGo的下法也说明了这一点。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西游记》里也描写了太宗李世民与魏征一场对弈,唐丞相(当时唐朝不设丞相职务,这是作者的笔误)魏征,受玉皇大帝之命,要他午时三刻,梦斩触犯天条的泾河老龙。泾河老龙托梦给太宗李世民,请真龙天子救命。李世民知道是手下大臣魏征处斩,便答应老龙。李世民为了救老龙性命,将魏征留在身边下棋,不给魏征机会,于是君臣在便殿对弈,一递一着,摆开阵势。正如《烂柯经》所说:

博弈之道,贵乎严谨。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法曰:宁输一子,不失一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有先而后,有后而先。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胜;与其无事而独行,不若固之而自补。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弃小而不救者,有图大之心。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此之谓也。

诗曰:棋盘为地子为天,色按阴阳造化全。下到玄微通变处,笑夸当日烂柯仙。

《西游记》有关下棋的描述还有几处,如第一回,悟空求仙,到深山找神仙,听了一个樵夫口念《满廷芳》,其中“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就是描写神仙生活悠闲,无事对弈的情景。第二十六回,悟空因将五庄观的人生果树推倒,五庄观主镇元仙不让,悟空只好来请福、禄、寿三星帮忙。悟空来到蓬莱,见白云洞外,松阴之下,有三个老儿围棋,观局者是寿星,对局者是福星、禄星。

传说晋时青年樵夫王质,入山砍柴,见二人在青石上下棋,就在旁边观棋,其间一人给他红枣两枚,食后不知饥饿,结果棋罢,王质看脚旁的斧头柄已经烂了,柯就是斧头的柄,从此人们就将下棋的经验谈称为烂柯经。

《西游记》中的《烂柯经》从何而来,北宋人张拟,把兵法的思想用在围棋上,写成一套完整的《棋经十三篇》。其内容和体裁都模仿《孙子兵法》,也分为十三篇,详细的阐述了围棋的棋理和下法,是古代围棋的重要理论著作,对后代的围棋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棋经十三篇》中的《合战篇》,被吴承恩引用在《西游记》第十回中,并改称为《烂柯经》,至今它仍然对我们学习围棋有着指导意义,仍然是围棋爱好者不可忽缺的经典之一。

善败者不乱

学棋与学习其他学问不同的是,在失败中起步,在失败中提高。双方对弈,不胜及败。初学者如何面对失败,这是学习下棋的第一关。只有不怕失败,正确的面对失败,才能提高技艺。失败是进步的阶梯,是学习提高的必由之路。面对失败,我们不是懊恼,不是沮丧,不是畏惧,不是退却,而是沉着迎战,不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找出对策。

善战者不败

善战就是要学习和掌握攻防对杀技巧,掌握步法的规律和一些基本的定式,精确计算,下好每一步棋,从而才能做到不败。

善阵者不战

就是要从大局整体布局思考,从而在大势上取得上风,因此趋势和布阵的优势远比小打小斗重要的多。一个优秀的棋手的首先要布局合理,靠阵取势,靠势取胜,如三连星、中国流等,只有这样就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境地。

善胜者不争

所谓不争,从思想上就是贵在严谨、稠密、精确。如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也,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也。

从战略上,就是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占角。

从策略上,是攻击还是防守,当彼众我寡时,一定要谋其生,当我众彼寡时,要保持进攻的压力;与其无事而强行,不若无事而自补。当没有进攻的机会时,不要勉强出击。

自补是彼方势强时常用的手段,凡彼无事而自补者,必有侵袭之意也。

在得失上,宁输数子,勿失一先。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子而取势。

在战术上,终以奇胜,四顾其地,牢不可破,再突发奇兵。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博弈之道,贵乎严谨。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法曰:宁输一子,不失一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有先而后,有后而先。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胜;与其无事而独行,不若固之而自补。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弃小而不救者,有图大之心。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人云:“琴棋书画“,其中的棋特指围棋。围棋之道蕴含的哲理,理所当然地与中国文化有关系。从围棋中看世界、看人生,颇有所得。



围棋的黑白两色,蕴含着中国的阴阳论,近人又有:世间何物最可贵,唯有黑白最纯真的佳句。围棋的四个角,象征着一年的四季;围棋总共有19*19=361个交叉点,再加上4(代表4季)正好等于1年包括的天数:365;围棋的星、天元等术语,也反映了我们祖先对天体构成的看法。
围棋中有“势、地”,地是看得见的增长,势是为将来获胜的可能所做的积累。然而取势则失地,取地则失势。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这就是人生的选择,究竟是抓住眼前看得见的利益,还是赌一把明天会更好。无论怎样,人生总有得失。因此,执着于自己的选择,即便选错了也不懊恼。如果发现自己总是选错,那就是你的思维方式有问题。

赢是为了最后比对方多一目棋。不破坏对方的机会有时是成全自己。过分关注对方的缺点和弱势会忽视自己的破绽和机会,因此关注自己,精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打败对手的最好方法。

围棋的输赢标准是谁占的地方大,所以就有---局部必须要服从全局。眼睛里不能只有一子、一地,要不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你找不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很可能是你思考的方向根本就是错误的。



围棋之道,蕴含无穷魅力。小时候尚不会下棋时,看到关公的刮骨疗伤传说,一边刮骨,一边下棋,觉得真是不可思议,等到会下棋时,才知道那是关公以围棋的魅力,充当麻醉剂。

自盛唐以来,作为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围棋也流入日本,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留下了很多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可能是“耳赤之妙手”的传说。秀策一手棋落下后,幻庵的耳朵红了起来,此时观战的一位郎中断言道:“鄙人之见,怕是黑棋必胜!”局后果然应验,郎中解释道:“我虽不懂棋,但于医道还算略知一二。刚才幻庵神色虽然没变,但耳朵却一下子红了起来。此乃惊急之下人体的自然反映,定是黑棋弈出妙手,白棋颇难应付,故而我断言黑棋要胜。”这个典故,、倒觉得很象中国的一句哲理“叶落知秋”呢。

黑与白虽不是最美的颜色,却一直为围棋的执着。在溶入那片黑白的世界里,反孕育出许多色彩缤纷的漪丽来。围棋子落在棋盘上,是不能移动的,表面上看起来是静止的。但由于子与子的衔接, 使他血脉相连一旦活络起来,却是万马奔腾,一泻千里。一颗子一颗子落在棋盘上,感觉相当孤单。但将它们串连起来,却产生无比威力。动是有形的,静是无形的,有形的叫力量,无形的叫后劲。在人生的路途上,起步的快慢,代表不了甚么能一直走下去,才会抵达终点。



围棋的变数极多,所以一个子放下去,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还要考虑长远利益。该放弃时就得放弃,该交换时就得交换。有时候后退是为了跳得更远。如果你在努力追求你的目标的时候,你有了痛苦的感觉,很可能是你的追求目标是错误的。

围棋是战争。角地乃山野险恶之处,“一夫把关,万夫莫开”,所以弈者一开始总是抢占角地。四个边好似四座大山,在边带行棋布子,如同依山而安营扎寨,可谓“进可攻,退可守”也。中间象什么呢?中间恰似辽阔的中原。中原肥地是“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地方。一般在抢占了边角之后,总要向中原发起攻击。

“中原逐鹿,鹿死谁手”,决定了谁是赢家。

走一步,想十步。为什么呢,因为你要把对手的反映也要计算进去,不能做一厢情愿的傻事。让你的计划里,考虑进去变化的成分!而且不要再使用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句话了。你面临的困境和烦恼都不是命运的眷顾,是你自己的错误造成了你的困境,是你自己的贪欲造就了你的烦恼。

李昌镐总是获胜,秘诀就是每一步都稳扎稳打,每一步都争取不出错,这样往往就能赢得全盘。这招在找老婆这件事上的具体运用就是:就人生的整体幸福感而言,找一个漂亮七八十分,贤惠七八十分,聪明七八十分,温柔七八十分,善良七八十分,赚钱能力七八十分,家境七八十分的女人,远好于找一个单项品质突出而有明显弱项的女人。



在围棋中,柔能克刚,一个攻势凌厉、步步不让的杀手最后总是败在看上去软弱绵柔的战术下。咄咄逼人、无小便宜不占的人总是在大事上吃亏。看上去处处忍让的人往往赢得胜利。因为选择忍耐的退却往往是因为内心世界的坚强。

棋盘上发生的所有故事,源自人内心的思考。人生也一样,所有的意外都是思考的欠缺。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顺风思考的艺术】 ——【穷而后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尼德霍夫】关于尼德霍夫与索罗斯的比较 题记:市面上还是网络上关于尼德霍夫的作品不多,,大抵也就几本。。。包括其中有很长篇幅美式老流氓尼德霍夫介绍他的故乡布莱顿,,,以及他的大学和加州(有十多万字),,,再就是介绍他的祖辈和父辈(或许以多头投资投机为主的尼德霍夫从来用的三三定式,,而鲜有提及他岳父母和爱人。。)。。作为索罗斯的马前卒,尼德霍夫曾参与数次全球范围内大的资本围猎。。。包括日本90年代房地产以及金融危机,,98东南亚金融风暴,,索罗斯 ,对冲基金也正是从98年以后才进入大多数国人的印象和记忆中。。。“如果你问一个金融正相关人士,,问92年英镑投机和90年代德国马克暴赚投机,,,有家伙说他知道,,而且多少年前就知道。。““那么,,朋友,,,你多半可以肯定遇到骗子了。。。””哈哈哈 正文:这里介绍尼德霍夫,,是这人是投资奇才。。。那么尼德霍夫与索罗斯差距在哪?笔者也分析很长时间,,除了索罗斯出道时代较早,,经验更丰富,,,另一大主要原因是索罗斯其实是半个哲学家,,索罗斯的启蒙哲学老师叫英国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波普尔许多国人并不熟悉,,但他的【开放社会极其敌人】在索罗斯开放社会基金会推动下推广很厉害,许多知识分子了解。。索罗斯大学时代的毕业论文【意识的重负】,,后来促使他勾勒出了“反身性”和“映射”的投资模型,,他的投资模型厉害。。。好比“采用海陆空立体作战的二战时期,,美国作战方式发生革命。。再海湾战争,,是又一次新式战争作战模式。。”再一点是索罗斯的投资风控和止损相当迅速,,这与索罗斯的“犹太难民逃难经历”和“死亡体验”有关,,而出身美国尼德霍夫没有这份体验。。。那么尼德霍夫【尼德霍夫回忆录】里以一个近乎神人,,近乎投资大咖身份,,以某种天骄之子优越感谈论和分享他的投资人生和经历,,,到了东南亚投资失败以后,,尼德霍夫在五十多岁破产后,,又写了一本【尼德霍夫投机术】,,则近乎全是失败者的反思,,以及对投资的总结。。。但其实却写的更好了。“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尼德霍夫从新回到证券投资行业,,在一家投资公司以写专栏为生。。看上去他依然很有斗志”。——这是海龟投资流派对破产后的尼德霍夫的评语。。。大抵尼德霍夫走下高峰,,,才能从容淡定的对巴菲特,,格雷厄姆,,以及一大批华尔街投资人士进行扒皮和深刻认识。。“文必穷而后工”,,此谓也。。。当然,,尼德霍夫在2003年全球互联网泡沫后又奇迹般爆发东山再起后 ,则没有什么优秀作品了。大抵索罗斯除了【金融炼金术】以外,,作为东欧剧变,东南亚西洋化的“美军先锋”索罗斯,,,关于投资再不提什么。。。包括索罗斯的爱人,,也从来不知道索罗斯骨子里是个什么东西。。。。。。。。文:顺风正旋3【顺风思考的艺术】

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尼德霍夫从新回到证券投资行业,在一家投资公司以写专栏赚稿费为生。看上去他依然很有斗志”。——这是海龟投资流派对世纪初尼德霍夫评语。大抵尼德霍夫走下神坛才能从容淡定的对巴菲特,格雷厄姆,以及一大批华尔街投资人士进行扒皮和深刻认识。“文必穷而后工”,此谓也。。 刚刚
有读者如果对国内的徐翔,但斌,赵丹阳,以及现在有些投资影响力的人,,看下【尼德霍夫投机术】,,,再找个相对的低点观察,,就会把真相一览无余。(打比喻,好比下野的官员,对于某些国内同行同类,,总可以写的认识的更深刻。。)比如索罗斯,,其实是半个投机家半个社会活动家。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围棋里的故事,,还是象棋里的故事,大抵类似。比如围棋圣手林清源有语:“围棋有“金边银角草肚皮”””一说,那是明代棋坛品悟。至于唐汉棋路,则不是这样简单看。韩国还是日本许多名手已捂出:“围棋的中腹地不是草,而是天空。”这也是高手望风看势,中手看眼力,低手看气力道理。。。
围棋其实按大师吴清源解析:“古代围棋是用来解析易经的。。。”就是包含天时,地利和人和。。在道,运,技,法,变等许多层次。。用西方科学术语解析:“围棋是三次元的四维时空结构”。。。大抵吴清源已到了把围棋中腹拔起来“天作棋盘星当子”的层次了。。。棋虽小道,亦关国运。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他是个神话,也是个传奇。还没有听说过他的交易者,就失去了一个最有价值的智慧宝库。索罗斯当之无愧是最伟大的交易员之一,他的交易也能够带给很多人启示。
索罗斯最常被大众熟知的名号是“击垮英国央行的人”。1992年,他做空英镑大赚10亿美元,因此获得这一称号。索罗斯也是量子基金(Quantum Endowment Fund)的联合创始人,该基金掌管着超过270亿美元的资产。
简单回顾索罗斯的人生,他亦曾有非常艰难的日子:他是犹太籍,青少年时期生活在被纳粹占领的匈牙利,每一天都笼罩在动乱和死亡威胁中;后来移民英国并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1956年远赴美国,成为一名股票经纪人。时至今日,索罗斯在社会中扮演着投资者、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等多重身份,不断向公众传递他在投资、交易上的感悟。
索罗斯的交易理念
索罗斯主要还是一个短期投机者。他主要针对金融市场的走向进行豪赌。他的对冲基金也因全球宏观策略而为人所知,这种策略主要就是基于宏观经济分析,对汇率、股票、衍生品及其他资产的波动进行交易。
有些交易者可能更倾向于技术分析、价格波动分析等,不过具体方法上的差异并不会影响索罗斯的交易理念对所有交易者的价值。
我们能从索罗斯那里学到什么?
“你正确或者错误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你正确时能赚多少钱,错误时会亏多少钱。”
简单来说,即使你在大多数交易上都是失败的,但是你依然可以盈利。为什么?答案就是风险回报比例。
保持回报在风险的2倍及以上,那么维持盈利的状态并不难。汇商君对风险回报比例已经多次撰文,大家可以进行回顾。随着每笔交易的回报增加,你盈利所需要的交易数量就能减少。所以,懂得如何选择好的交易机会,控制自己不过度交易就很关键。这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的是长期有意识的行为练习。
“大多数时候我们会因为违背趋势而受到惩罚,唯一的例外是在趋势反转的时候。”
很多趋势交易者对这一点的认知很深刻。在关键的反转点趋势会急剧变化,通过价格波动信号等可以捕捉到这个时候的交易机会。
“我所有的交易技巧都是基于市场行情的难以预测性。”
我们从不真正确切了解市场的变化和走向。交易的时候永远别忘了这一点,否则你的情绪就会跟随交易而起伏。
我们能做的,是解读价格波动图标,了解怎样交易,然后建立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以获得潜在高盈利的入场和出场信号。但是,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太多,每一天的变化也太多,任何交易都会出现随机结果,我们也没法控制。那就将关注点放在我们能够控制的东西上:入场价、风险、止损止盈、我们的资金以及自身的行为和思考模式。
“我常被认为是逆势交易者。但是我对于和大众背离是非常谨慎的……绝大多数时候我跟随趋势交易。但是我也时刻深知自己处于市场中的大多数,并留意寻找市场的反转点。”
如果挑战一个明显的趋势,谁都很容易被碾压。所以,“逆势交易者”也不是真正的跟市场反着干,而是指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市场上的大多数人不同。比如说,很多交易者是在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候入场,但是这时候也接近回调点了,逆势交易者抓住的就是回调点。
“市场是一种数学假设,最好的解答必定是最简练的。”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在本质上都是简单的,交易亦是如此。很多交易者喜欢价格波动分析,就是因为它简单而且有效。大量的交易指标难免让人头痛,你也不一定真的需要它们。越是经验丰富的交易者,使用的交易指标可能越少。新手交易者很容易远离“简单”路线,总是过度思考,将情况复杂化。
“冒风险是痛苦的,你要么自愿背负这些痛苦,要么就把它转移到别人身上。你身在一份需要冒风险的事业中,就要面对可能的结果。没有任何事物能像‘危险’一样让人全神贯注,而我也确实需要这种刺激感让自己能清醒的思考。对我来说,冒风险就是冷静思考的重要部分。”
如果你不喜欢与风险相伴,尤其是金融高风险,那就很难在交易中存活。你的资金正在市场中,这种风险能让头脑更加集中精力思考。不过,也不要过度,风险的存在并不是让你每时每刻紧盯着图表。
这个市场并不适合每一个人。重点在于,你必须发自内心的喜欢“交易游戏”。
“如果投资是一种娱乐,而你乐在其中,那么肯定赚不到什么钱。因为做好投资是很枯燥的一件事。”
按照原则进行交易,希望在市场上盈利,这个过程其实是不断重复的。可能大多数时候都没有什么起起伏伏,每天做的事情也差不多。分析图表、制定交易策略,每一天的内容都没有多大的变化。
如果你过度交易,投入资金量很大,可能你会觉得刺激,因为情绪和资金都在上蹿下跳。但是这已经不是交易了,更像是在赌博。也许有趣,也许激动,但是最终的结果并不乐观。“枯燥”更多指的是,交易上你的情绪很少起伏。这才是交易者的日常。
“在反转点出现的短时间波动是最好的机会,它会在趋势形成后消失。随着所有参与者都调整好,游戏规则也会再度改变。”
交易者因为波动而找到盈利机会,但是没有意志力的交易者在趋势变化的时候,还是无法抓住机会。最早捕捉到趋势的一批人才是最有远见的,也因此获得最好的机会,经得起市场反复无常的变化。趋势的后来者只看得到盈利的尾巴,很容易就被甩出局。
“我有钱,仅仅是因为我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错了……我基本上都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才能幸存下来。”
只有知道自己的错误,才能找到方法修正。这句话也指在交易中,知道什么时候判断错误,就应该及时退出。没有人能够做对所有的决定,不完美才是最真实的状态。你也得习惯自己会在很多交易中出错这件事。
结语
索罗斯最知名的一次逆势交易,就是在英镑狙击战中。在绝大多数人做多的时候,他选择做空。做出这样的决定,他必定做了大量的分析功课,也看到了图表中的反转信号。任何决定都需要有根有据,不是为了逆势而逆势。
当你开始有独立的分析思维后,就不会再茫然的跟随市场上的大多数人。图表和资讯等等都在告诉你有利的交易信号。交易中的恐惧来源于知识的缺乏、对市场的不了解。如果要总结索罗斯的成功经验,也许是他在强化成熟的交易能力后,面对市场时的无畏和冷静了。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之中,从北向南统一中国的朝代并不少,但是从南向北统一中国的就很少见了,恐怕也就只有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是这样的,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古代,从南向北统一中国的只有朱元璋一个人呢?



实际上,由于历史上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经济中心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南移,隋唐时期形成,也就是说唐以后南方的经济才逐渐超过北方。而且北方的人才是多于南方的,而南方大多出才子,将帅少,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多不愿意战争。



而且从地理上讲,中国的地形有从北向南倾的趋势。这些就决定了中国历史多由北到南统一。其次我们来研究一下中国历史王朝更替的规律。首先统一有两种,一种是汉灭秦、唐灭隋、明灭元,这种统一过程中虽有各路起义军之间的战争,但很快统一。另一种是一个朝代灭亡后分裂百十年后统一,如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金与南宋。



其实前一种很好理解,因为起义军多半是多路并起,直接进攻首都,没有哪只起义军非要等到把除首都之外的地方都拿下之后再进攻首都,而中国大一统王朝的首都都在北方。实际上,无论定都长安,还是中原,还是北京,都是河南、山东、山西这些地方农民起义是最严重的,因为他们离首都近,进攻首都也更加容易,所以当然是北方统一南方了。

而对于后一种就更简单了,因为综合政治、经济、人力等实力因素,南方的割据实力是不可能打得过北方的。所以除了三国的蜀,其他南方的割据势力几乎连向北进攻的勇气都没有,只想着自保,怎么统一?

但是朱元璋时代却有些不同,因为在元朝末年,三大抗元势力朱陈张都集中在南方。因为元朝虽然开始受挫,但毕竟是游牧民族,很快就重拾往日骑兵雄风,扫清了大半北方的起义军,所以起义军要想发展,首选地点是南方。而且当时的元朝力量也没有那么大,在扫清北方义军的时候已经消耗了太多,因此元朝想要坐观南方三大势力的成败,最后促成了南方朱元璋的统一和元朝的覆灭。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揭秘:大唐王朝士兵征战四方都带些什么装备?
来源:趣历史时间:2015-04-10 15:04:30编辑:lijian
唐朝是值得骄傲的时代,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早期的李靖、李勣、秦叔宝、尉迟恭,稍晚的薛仁贵、苏定方、刘仁轨,盛唐后的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乃至后期的李晟、李塑父子,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战绩。然而,军事是个科学活、技术活,不仅要看将军打得多威风,还得看单兵的装备、兵团的配合及战术的运用,这些枯燥的东西,往往能反映出战争的真实面目。关于军队的装备,演义里的描述是极其粗线条的,或者说是不靠谱的。例如《三国演义》,只有大将们叱咤风云、横扫战场的大场面描写,至于士兵穿什么、吃什么、带多少装备,那都是未知数。《说唐演义全传》则开始涉及到军队基层单位,诸如薛仁贵,传说他当过伙夫,但是薛大哥是英雄,一心想着上战场厮杀,具体怎么做饭,一餐做多少量,也是笔糊涂账。

历史是琐碎的,要了解它的真相,得去翻史料,比如对于唐朝军队的装备,《新唐书》的“兵志”就有记录。唐朝初年实行府兵制,是民与兵合一的机制。特点之一就是士兵出征的很多装备得自己掏钱购置,“皆自备”。具体自备哪些东西呢?人均一张弓,三十支箭及一种叫胡禄的箭囊;横刀一把——一种佩刀,日本现在有完整样本。武器有了,还得有后勤装备,即磨刀石、毡帽、毡装、行李箱各一件。当然,还有吃的:人均携麦饭九斗、米二斗。此外,还有着装要求,唐朝的大部分士兵穿明光铠,骑兵还要在身上、腿上和手膀上配置铁甲,背上有长枪。以上装备是不是都直接配置在士兵身上呢?根据记载,军队里有驮马。这些装备在平时都储存在折冲府的军库里,当有军事行动时,再看具体情况进行发放。

隋炀帝时期远征高丽,因为路途遥远,粮食运输艰难,所以每名野战士兵身上要负重好多天的粮食,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和战斗力。也因此,有些士兵冒着杀头和饿肚子的危险,将粮食埋在地下。如果是和平时期,这些府兵就配备横刀和弓矢。个人装备如此,那么单位的配备情况又如何呢?唐初士兵三百人形成一个团,每五十个人组成一个队,每十个人组成一个火。火是一个很小的军事单位,但仍会配备六匹驮马,如果弟兄们实在差钱,可以用驴子代替驮马。同时还有布幕、铁马盂、铲子、凿子、箩筐、斧头、钳子、甲床等各两件,锅子、火钻、盐袋、碓等各一件,马缰绳三件。马盂是什么呢?据唐朝人李筌的《太白阴经》记载,它是一种盛食品的容具,有木制的,也有铁制的,容量为三升,能保温,“冬月可以暖食”。



唐朝的军粮可能还是未脱皮的,上了前线,还得用舂米工具,这工具就是“碓”。还有火钻这玩意,别以为这是取火工作,实际上它是一种兵器,打仗的时候,在火钻上浇上油,点上火,直接往敌人阵地上扔,大约可以算是原始手雷吧。此外,每人还配备一把锤子,象牙做的。这锤子可管用了,可以用来开箱撬锁,类似瑞士军刀吧。这样看来,大唐王朝单兵的装备确实杠杠的。而对于战马,政府是有补贴的,不是直接给战马,而是每个骑兵发二万五千钱,自个儿买马去。如果战马过了服役年龄,就卖到民用市场上,用所得资金再买新的战马。不过这战马会不会和机动车一样折旧,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唐朝历时将近三百年,其军制也是在变化发展中,后来的情况如何呢?到唐玄宗的时候,由于拓边战争增多,原来的兵力明显不够用,于是改为募兵制。唐朝募兵,首先身高是有要求的,20岁入伍,身高应该在五尺七寸(大约1.7米)以上,就算降低要求,也要在五尺以上。入伍男子免除赋税。对士兵使用兵器也有要求,即要求士兵能够自主使用伏远弩,射程三百步;要求士兵在四发中能命中两发,50%的命中率才算过关;对擘张弩的应用会有场考试,擘张弩是一种用双臂拉开的弓弩,射程二百三十步,要求是四发二中,也是50%的命中率。

以上两种是重射击武器,对于轻射击武器的使用,则是这样的:角弓弩,射程二百步,要求是四发三中,对于命中率的要求提高了25%;单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要求是四发二中。别以为古代打仗场面,就像影视那样,将军大吼一声,然后就奔跑吧兄弟,大伙儿一窝蜂上去群殴。实际的战争场面蛮复杂的,李靖的《李卫公兵法》现在在杜佑的《通典》里还保存了一部分。在《李卫公兵法》里,每次出征时的军队数量是有规定的,大将出征,一般每次授兵两万。当然,这也不是死指标,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临时更定”。至于兵种的组成结构,李将军说得很详细:一支四千人的野战部队,称为“中军”,必须有2800名战斗人员,比例为70%。

这2800战斗人员当中,有800名弓弩手,弓弩手又再细分:弓箭手400人,弓弩手400人,骑兵1000人,刀盾手500人,唐朝管这类士兵叫“跳荡”。还剩下500人干什么?他们是“奇兵”,是用来机动作战的。按照唐朝部队编制,机动作战人员必须占三成,“大率十分之中,以三分为奇兵”。唐代史料也记载了唐前期军队训练情况。《新唐书·兵志》对这个程序有详细记载。“每岁冬季”,是全国士兵集中训练的时机。以一个折冲都尉府为单位,分左右两个校尉统领,每个校尉手下有十支步兵队,一支骑兵队。还没有正式集合的时候,士兵们都打开旗帜,分散站立。第一通号角吹起,指挥官马上集合手下士兵,步兵和骑兵都排成队列,“诸校皆敛人骑为队”。第二通号角吹起,将军旗和长矛都放下,有点偃旗息鼓的味道。第三通号角吹起,军旗和长矛都举起来,似乎进入战斗状态。

接下来,擂起战鼓,两支部队鼓噪冲锋。当然,绝对不是漫无纪律的群殴,还是有章法的:先是右校尉这边鸣金,队伍稍稍退却,左校尉分队进入右校尉的位置;接着,相反操作。两支部队退却之后,又上前迎面对杀,进入演习状态。最后,三通号角,演习结束。然后,大伙去自由狩猎,猎物各自分配,“是日夜,因纵猎,获各入其人”。事实上,狩猎也是增强战力的方式。军队训练要各司其职,不能逾越。有一回唐太宗在骊山上看到山谷里的军队自由散漫,不成队伍,正要大发雷霆,处分校尉,旁边的人把他劝住了:“皇上,这不是你管的事儿,别坏了规矩。”唐太宗只好强忍怒气,交由有关部门去处理。
楼主:太极观易  时间:2020-07-13 12:20:30
一提到淞沪会战,很多朋友都纳闷过一个问题:两个装备精良的国军德械师,为何就吃不下一个区区3000人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呢?难道德械真的就比不过日械吗?
这里要澄清一点的是,当时日军在上海的陆战队并非只有3000人,仅上海特别陆战队一支就有2500人,再加上其他几支,陆战队总数约有5000多人。

(日本海军陆战队)
日军除了单兵素质远高于国军外,还有一支完整的舰队和航空部队支援地面作战,其实日军的综合实力远超于国军。
淞沪会战中,“德械师”,乃至整个中国军队的抗战决心是不容置疑的。可是德械师的“精锐”二字只是相对于其他中国军队而言的。
“德械师”只是人们给头戴德国M1935头盔,肩扛毛瑟步枪,身穿黄绿呢子军装部队的一个形象的外号,他们真正的名称是“调整师”。
那为什么选择训练德械师呢?一方面是德国陆军独步天下,晚清时编练新军就以德军为模板;另一方面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相比于英美苏等国,双方的合作更可能建立的平等的基础之上。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
德军军事顾问进驻后,发现中国军队真是落后到骨子里了,必须从军制到装备进行彻底改革,裁汰素质低下的官兵和指挥官。他们建议国府用5年的时间编练60个调整师,以承担对日作战的任务,同时再训练60个整理师作为预备队。
有句话叫: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什么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可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首先一点就是缺装备。拿中正式步枪来说,仅巩县和南京等少数几个兵工厂可以生产,而且产量少得可怜。虽然不断增加德国订单,但生产和运输都需要时间,然而日本却绝不会等你准备好了再开打。

为了赶进度从第二批的10个师开始,都是先进行编制调整,武器的问题再慢慢想办法解决。因为一些原因抗战爆发前,名义上进行改变的师有40个,但配发装备的仅有20几个,很多部队顶着德械师的名头,却拿着汉阳造、老套筒上阵。真正符合德械师标准的仅有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其他部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编、缺少重装备。
德械师其实最缺的还是先进的作战思想。淞沪会战是德械师的首战,作为全军样板的87师和88师最早投入战场。战士们个个斗志昂扬,可指挥官却拿不出周密的作战计划,又加之缺少必要重武器。面对日军工事久攻不克,还暴露出步坦协同滞后等问题。
教导总队作为精锐中的精锐,此战中也有不俗的表现,但因实战经验不足,撤退时指挥混乱,遭遇袭击时疲于奔命。


总的来说,德械师虽没有达到战前赶日军下海的预期,但也算是重挫日军。毕竟和日军差距太大,开战仅4个月,德械师基本消耗殆尽。后因中德军事合作终止,对抗日军的任务就落在了苏械师和美械师身上。
有了德械师的惨痛教训,国军在苏械师的使用上一直投鼠忌器。仅有74军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其他十几个师都被雪藏在后方。苏德开战后,苏联援助中断,美械师就应运而生。

楼主:太极观易

字数:267685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04-18 09:44:53

更新时间:2020-07-13 12:20:30

评论数:40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