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鲁迅是个大笨蛋——从《藤野先生》的开头说开去

鲁迅是个大笨蛋——从《藤野先生》的开头说开去

楼主:悠哉  时间:2018-12-11 00:57:54

鲁迅是个大笨蛋——从《藤野先生》的开头说开去

悠 哉/文

从事中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我与鲁迅作品的接触可谓多矣!可谓频繁矣!
话说2010年10月26日,我到房山区给初中语文教师讲课,重点分析了《藤野先生》开头的笨拙。在课上,我首先讲鲁迅作品如何如何好,然后就他作品中的瑕疵说了一说。前者略过以节省篇幅,关于后者我概括如下:

一、鲁迅以翻译日本等国小说起步,因此他的小说语言残留“日本味”(“翻译腔”有东洋的、西洋的)。例如:
(1)“我的学会了做饭,就在这时候。”(《伤逝》)
(2)“一本半新的字典,不到半月,边上便有了一大片乌黑的指痕,这就证明着我的工作的切实。”(同上)
二、人物口语与身份不符,缺少鲜活的生活气息。例如,阿Q作为一个农民,竟然也用文绉绉的书面语、古语,表明鲁迅对口语的使用很生涩。
三、句子成分的搭配欠佳。例如:
“四铭太太正在斜日光中背着北窗和她八岁的女儿秀儿糊纸锭,忽听得又重又缓的布鞋底声响,知道四铭进来了,并不去看他,只是糊纸锭。”(《肥皂》开头)
四、词语搭配欠妥当。例如: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头一般。”(《故乡》,分号后的“虽然”与“却”属于胡乱搭配)
五、比喻拙劣,也乏想象力。例如:
(1)“这一夜没有月,未庄在黑夜里很寂静,寂静到象羲皇时候一般太平。”(《阿Q正传》,在一篇描写农民现实生活的作品里兀现“羲皇”二字,显见得文笔拙劣)
(2)“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祝福》,“受了炮烙”还能“缩手”吗?显见得文笔拙劣)
六、复杂句太生硬,文笔很拙劣。例如:
“我由此才知道硬吃的苦痛,我只记得还做孩子时候的吃尽一碗伴着驱除蛔虫粉的沙塘才有这样难。然而我不抱怨,因为她过来收拾空碗时候的忍着的得意的笑容,已尽够赔偿我的苦痛而有余了。”(《在酒楼上》,吕纬甫讲述)
七、题目拟得欠妥。例如:
小说《铸剑》应改为《复仇》;《示众》应改为《看客》。
八、现代汉语处于草创期,连词“但”(然而)与“却”连用,洵属冗赘,文笔很拙劣。
(1)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建议改“不过”)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的都好,就是从不拖欠…… (《孔乙己》)
(2)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药》)
关于第八条,我解释说:
由于“现代汉语处于草创期”,因此缺乏对汉语语法的使用规则。事实上,在那个军阀割据、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当局不可能会成立专门机构来规范这件事情。由于作家各写各的,就难免出现差错;由于鲁迅作品对后世作者的影响特别巨大、特别深远,所以我把这个“罪责”首当其冲地归到他头上。
“首当其冲”是什么意思呢?我阐释说:鲁迅对于汉语规范有一种病态的抵触情绪,因此他故意“违规”(不成文的现代汉语规则)地使用汉语语法,以致造成无可挽回的被动局面。
何谓“无可挽回的被动局面”呢?比如说,鲁迅偏偏要将“但却”连用。“但却”是什么意思呢?既然它不是一个词(《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没这个词),那么就是两个字;而它们的意思全然相同,那就是“同语反复”(类似于《孔雀东南飞》中的“我有亲父兄”句,“父兄”单指的是兄)相当于“但”或“却”的意思,重复使用是毫无必要的。由于鲁迅的巨大影响,这种“但却”连用的错误用法至今频频出现于各种书籍中,局面不能不说是太被动了。
也就是说,国家语委的专家们想宣布“不能将‘但却’连用”,就像宣布“少女像鲜花那样美丽”的“像”不能写成“象”(曾经一度这样写),也不敢这样做了。这样一来,鲁迅的作品势必得相应地修改;而鲁迅业已被奉为神圣,我辈岂能乱改耶?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材里出现一个奇怪现象:《记念刘和珍君》明明应当改作“纪念”一字,编者竟然偏不修改!《祝福》里出现的“豫备”和“豫防”也照用,仅在脚注里说明现在写作“预备”、“预防”。实际上很简单,只要径自修改后,再加脚注声明自古存在“异体字”,鲁迅这样写算是这种现象。但他们偏偏拒绝这样做!
九、鲁迅对“也”字有病态的嗜爱,违规地胡乱使用。例如: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藤野先生》开头)
(2)“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呐喊.自序》开头)
(3)“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意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呐喊.自序》结尾,前一个“也”字应删)
(4)“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孔乙己》,这个“也”字改为“仍然”最妥帖)
(5)“他定一定神,四面一看,更觉得坐立不得,屋子不但太静,而且也太大了,东西也太空了。”(《明天》,前一个“也”字应删)
以上我将鲁迅造出的五个病句列在一起,其中前四个出现于《语文》教材,足见其影响之巨大、之恶劣。第三、五句中出现两个“也”字,删除前一个最佳;不删除就属于遣词造句的大笨蛋!而鲁迅每每这样做,足见他在造句方面是个大笨蛋!
讲到这儿铃响了,课间休息。
学员们纷纷与我展开课下交流。一位女教师说:
“杨老师,您真敢讲!像我们吧,就不敢讲这些。明明知道鲁迅写得不对,自己读着也特别扭,可就是说不出来。”
另一位女教师从后排赶上前来,对我说:
“杨老师,您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谢谢您!说实在的,我最烦读鲁迅的文章,好些表述读着怪怪的。”
而且,稍待片刻她说,上面让我们写关于《藤野先生》开头的读后感。必须这样写:
“《藤野先生》开头的‘也’字含蕴丰富,属于话中有话,牵连出、暗示出许多话题。例如,鲁迅在南京就看不习惯那些预备赴日留学的官宦子弟的做派,等等。”
“如果不这样写呢?”我追问一句。
“那不行,过不了关啊!”
《藤野先生》的开头几段,接着她又说,说实话我都不喜欢。什么“日暮里”驿站、什么“中国留学生会馆”、什么“龙舌兰”呀……这与藤野先生有关系吗?如果没有,那不是东拉西扯是什么?
“你说得很对!”
我赞同地向她点头。上课铃声响了,我接着这个话题发挥开来,概括如下:
别的文章且不说,单说《藤野先生》的开头吧!
实际上,这是腐陋的学者们对鲁迅的极力维护,全是胡说八道!
试问:如果《藤野先生》的作者不是鲁迅,而是别人,例如成仿吾等,他们还会使劲喝彩吗?
在座的学员都摇头,有人答“不会”。
“由于他写出这么糟糕的开头,所以我说:鲁迅是个大笨蛋!”
接着分析说:所谓《藤野先生》开头的“也”字让人浮想联翩,想起他在南京的种种见闻云云,那是另一篇回忆性散文的题材,与这一篇有何干系?
请问鲁迅写出了关于在南京的种种见闻吗?
“没有,”学员们答。
“既然没有,那么现在分析《藤野先生》开头就直接分析它,是好是坏由它说话,何必胡扯那么多呢?鲁迅没写出的文章,他们却动情地展开联想,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呸呸!毫无疑义!”
学员们呵呵笑起来。
我接着说:关于“日暮里”、“中国留学生会馆”和“龙舌兰”的文字,这些都是冗赘的叙述,应当统统删掉。实际上,鲁迅应当这样开头:
“刚到仙台,我就听说过关于藤野先生的一些传闻……”
我问学员们:
“大家说,我说的对不对?”
在座的学员纷纷鼓起掌来。
有一位男教师说:
“杨老师,您这番话很对,但是只能对我们课上讲讲。真正要写文章,恐怕没地方发表。”
我点头称是,怅闷滴叹慨一声:
“所以呀,回家后我准备到网上发帖子。既然自己干这行,就得坚持并宣传自己的正确观点。别人不同意,可以进行正当的学术讨论,压制就不对了。问题的症结可以归纳为一句话:你愿意当《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孩子,还是愿意当那些成年人!”
2010-10-30


楼主:悠哉  时间:2018-12-11 00:57:54
直接输入图幼时读鲁迅,就感觉像穿着高跟鞋走砂石地一样、一走一个跘。
-------------------------------
鲁迅过于“笔走偏锋”,戛戛独造,就难免出偏差吧!
同感!
当然,其好处也不能抹杀。

楼主:悠哉  时间:2018-12-11 00:57:54
李白嘲笑鲁儒,等于嘲笑楼上的引用者吧。

楼主:悠哉  时间:2018-12-11 00:57:54
呵呵,大家的关注,悠哉心领了!
实际上,这个帖子是我上课的“实录”,遗憾的是,听我课的北京房山区语文教师忙于自己的工作,他们又不知道“闲闲书话”,未必看得到我这张帖子。

楼主:悠哉

字数:3359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0-10-30 21:42:00

更新时间:2018-12-11 00:57:54

评论数:7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