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桓温:我的忠心你永远不懂(连载)

桓温:我的忠心你永远不懂(连载)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狂飙燮上甲 2019-09-20 20:37:23
支持楼主大作!我最近也在写有关张仪的小说,欢迎楼主前来指出错误并提出宝贵的建议
-----------------------------
感谢捧场!一定认真拜读兄台大作!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这时,形式的变化让桓温颇为失望。前秦丞相苻雄集结七千骑兵,袭击了进入子午谷的东晋司马勋军队,司马勋败退。同年五月,桓温军又跟前秦苻雄军在白鹿原会战,桓温军失利,死伤一万余人。东晋军的军粮也开始不足。当初,桓温本打算攻打前秦时顺便收割前秦的麦子补充军粮,但前秦军猜到恒温军中粮草不足,提前把麦子割光了,使桓温此时粮草不济。

分析形势之后,桓温发现晋军已无优势,老成持重的他觉得,继续攻打长安,胜算太低。真的冒险失败,就意味着自己跟殷浩一样了,那就给了建康朝廷一个削弱自己的理由。

这次北伐,桓温宁愿不胜也不能败。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永和十年(354年)六月,桓温被迫撤军返回江陵,并将关中三千多户百姓一同迁走。秦军随后趁势追击,晋军大败,伤亡甚众。此次北伐就这么虎头蛇尾地结束了。

桓温撤退时邀请王猛一同南下,并任命他为高官督护。但王猛却不肯跟随,留在了北方。后面的事实也证明,从个人发展来看,王猛留在前秦,发展空间更大,某种程度上,取得了比桓温还大的功业。

桓温自认为雄姿英发,常以刘琨自比。当初打下成汉,有人曾把他跟王敦相提并论,桓温很是郁闷。他这次北伐北方得到一个老婢,曾是刘琨的家伎。老婢一见桓温,便潸然泪下,道:“您长得真像刘司空。”桓温大喜,连忙起身整理衣冠,让那老婢再仔细瞅瞅,哪里像刘琨。老婢答道:“脸庞很像,就是薄了点;眼睛很像,就是小了点;胡须很像,就是红了点;身材很像,就是矮了点;声音也很像,就是娘了点。”桓温一听,怅然若失,“褫冠解带,昏然而睡”,好几日都闷闷不乐。

第一次北伐,虽说打到了灞上,但是回军时损失不小。不能说失败,但显然不能算胜利。桓温是比较失望的,朝廷却很高兴,派人慰问桓温,不罚也不赏。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9 第二次北伐,收复洛阳
之前殷浩的北伐,其实基础非常好,首先,北方很多割据向东晋投降,北方汉族同胞包括很多渴望安定生活的少数民族同胞也向往东晋,可惜由于殷浩自身志大才疏又刚愎自用,生生败坏了北伐事业。失败之余,但也在许昌、洛阳等地留守了一些军队作为军事割据存在。

可惜在当时,看起来中原的这些地区都归降东晋了,其实里面真假难辨。当时的乱世,上午归降,可能晚上就叛变了,就跟换衣服一样方便。所以这时候的洛阳,只是名义上回归了,但还不算真得回到了东晋的怀抱。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到了永和十年(354年)正月,当初从冉魏归降东晋的一个军阀周成发现东晋根本又没打算经营北方,于是占领洛阳,自己割据一方了。东晋帝国官方任命的洛阳郡长戴施,逃跑。

同年四月,盘踞在淮泗一带(当时姚襄驻扎在现江苏盱眙县一带)的姚襄打算率众北返,到中原碰碰运气。为啥去中原碰运气呢?大致情况介绍一下:
石虎死后,石赵一片混乱,杀人魔王冉闵打着灭胡的旗号搞了一把种族屠杀,可以说中原一带是腥风血雨。依附于石赵的氐族蒲氏和羌族姚氏就逃跑,投奔了东晋。蒲氏和姚氏在石赵政权,即是同事,也是对手,两拨势力一直在互相较劲。而蒲洪这拨人呢,运气不错,发现关中无人把守,就捡了一个便宜,占据关中了。姚氏呢,运气不太好,归附了东晋,而东晋只是把这些人当作抵御北方外敌的防线,北伐时用作炮灰罢了。到姚襄这一代,殷浩还跟他们玩阴的,所以,姚襄当时只能选择在淮河一带,就是北方前燕和南方东晋之间的缓冲地带,暂时驻扎。想想蒲氏都建立前秦了,自己还只是在一个三不管的地方混日子,姚襄的内心是很郁闷的。

于是,姚襄从当时的驻地盱眙北撤,顺道攻打当时还属于东晋控制的许昌。凭姚襄的本事,没费什么力气就拿下许昌了。于是,姚襄打算以许昌为据点,开始发展自己的事业。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永和十二年(356年)二月,征西大将军桓温,上疏请求还都洛阳。桓温这个请求简直有点调戏朝廷。

洛阳此时还被那个军阀周成霸占着,虽说周成还没有投降前燕或前秦,名义上还是晋室的臣子,但是洛阳的地理位置就在前秦前燕的面前,简直就是在两个野兽的嘴边,把东晋朝廷迁到这,是要借前秦前燕的手把东晋朝廷给灭了啊。朝廷当然不愿意啊,仅加封桓温为征讨大都督、都督司冀二州诸军事,并讨伐姚襄。朝廷的意思也很明白,你要我迁都洛阳,那得先北伐成功啊,把洛阳周围的前秦前燕和那个姚襄给收拾收拾啊。

同年五月,姚襄从许昌发兵,攻击洛阳的周成,打了一个月,没打下来。

同年七月,桓温自江陵出兵北伐,并命督护高武进驻鲁阳(今河南鲁山),辅国将军戴施进驻黄河,自己亲率主力随后出发。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第二次出兵,目标直指故都洛阳,桓温的内心也是感慨万千。他跟僚属们登上座舰高楼,北望中原,遥想当年晋室一拨权贵只知道喝酒清谈,从不居安思危,导致大好河山沦落胡虏之手,不禁感叹:“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帐下袁宏说:"运有兴废,岂必诸人之过!"桓温很不高兴,对周围的人说:"我听说从前刘表有一只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料豆饼十倍于常牛,但载重走远路,还不如一只羸弱的母牛。魏武帝进入荆州,就把它杀了犒劳军士。"他是将袁宏比作那只大而无用牛。满座宾客无不骇然。



356年 桓温第二次北伐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八月,桓温抵达伊水,姚襄把包围洛阳的部队撤下来抵抗桓温。他将精锐部队隐藏在伊水以北的树林中,派使者去对桓温说:“承亲帅王师以来,襄今奉身归命,愿敕三军小却,当拜伏道左。”桓温说:“我自开复中原,展敬山陵,无豫君事。欲来者便前,相见在近,无烦使人。”

姚襄凭借伊水和桓温交战,桓温将部队列阵前进,亲自披甲督战,姚襄的兵众被打败,死亡数千人。姚襄率领手下数千骑兵逃奔到洛阳北山。当晚,百姓抛弃妻子儿女追随姚襄的有五千多人。姚襄勇猛而又爱护百姓,虽然他屡战屡败,但百姓一旦得知姚襄在哪里,就扶老携幼,急忙追赶投奔他。桓温的军队中传说姚襄因受伤已死,被桓温抓获的许昌、洛阳的男女民众,无不面向北方哭泣。姚襄向西逃走,桓温没有追上。弘农人杨亮从姚襄那里来投奔桓温,桓温问他姚襄的为人,杨亮说:“姚襄英明如神,胸怀宽广,如同孙策一样,而雄才武略却超过了孙策。”

周成率领兵众出来投降,桓温把部队屯驻在过去的太极殿前,紧接着又转移到金墉城。桓温拜谒各个陵墓,有被毁坏的就加以修复,并分别设置了看守陵园的陵令。上表请求任命镇西将军谢尚为都督司州诸军事,镇守洛阳。因为谢尚还未到达,就留下颍川太守毛穆之、督护陈午、河南太守戴施以二千人的兵力戍守洛阳,保卫皇陵。桓温把三千多家投降的百姓迁徙到长江、汉水之间,押解着周成返回。第二次北伐至此结束。

此次北伐的政治意义重大,在刘汉、石赵手里蹂躏了四十年的故都洛阳,终于被东晋皇家军队正是光复了。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故都收复了,王室列祖列宗的陵墓被桓温修缮了,那些清谈名士终于能到老家看一看了,可是当桓温大军光复洛阳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朝廷却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当初同意桓温发动二次北伐只是虚与委蛇,省得他那么烦人,谁能料到他这么快就收复故都了呢?而且,这次北伐成功,桓温又上书要求迁都洛阳。建康朝廷是死活不愿意。桓温就要求豫州刺史谢尚北上,镇守洛阳。谢尚自然不愿意,以年纪老迈为由拒绝。

同年十一月,建康朝廷下诏,派司空、散骑常侍等“持节”前往故都修整皇家陵墓。十二月,建康文武百官与皇帝一起,穿上孝服,在太极殿遥祭祖先,追悼三日。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10 大司马

升平二年(358年)八月,东晋豫州刺史谢奕去世。谢奕是谢安的哥哥。司马昱这回老实了,觉得不能再跟桓温杠下去了。打算任命桓温的弟弟建武将军桓云做豫州刺史。

但司马昱这家伙,想想又有点不甘心,就去向王彪之询问意见,王彪之这个职场老手,站在自己琅琊王氏的角度,自然不愿意桓氏做大,他还是希望有人跟桓温对抗,至少不能让桓温捡便宜。他对司马昱说:“桓云这个人,能力很强,而且他哥哥桓温已经居守长江上游,虎视天下。桓云再要掌握朝廷西部藩屏的重要军职,军权集于桓氏一家之手,对朝廷不利啊。我们应该找个与殿下没有二心的人。”司马昱一听,想想要不再搏一回,于是点头说道:“你说得对。”于是,转而任命吴兴太守谢万为西中郎将,监司、豫、冀、并四州诸军事及豫州刺史。

以后的事实将证明,司马昱又下了一招臭棋!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宋兵郭京 2019-09-24 08:11:02
情何以堪
-----------------------------
感谢捧场!希望多提意见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之前的豫州刺史是谢尚,谢尚死后由谢奕接任。谢奕从小跟桓温是哥俩好。性格也很轻狂。早先桓温任荆州刺史的时候,把谢奕也带上了做司马。谢奕在上司桓温面前,也没个正经样,帽子常常戴歪,办公的时候还喜欢脚搭在桌子上一边吹口哨一边批改文书。桓温却不以为意,还跟人打圆场说:“瞧瞧,这就是我的方外司马。”

谢奕爱喝酒,还经常逼着桓温跟他一起喝酒。有一次桓温实在受不了,就躲进老婆房间。桓温老婆南康公主司马兴男对桓温开玩笑说:“老公你如果没有这么个放纵的司马,我整天都见不到你呢!”而谢奕呢,找不到桓温,就只好跑到桓温客厅,找一个兵一起喝,自嘲说:“失一老兵,得一老兵。”当时,兵、卒都是卑贱的身份,谢奕敢这么开玩笑,也说明跟桓温关系不一般。

你说桓温是个多好的领导啊!要是你这样上班,会不会被老板乱棍打出?

谢奕就是这么个随心所欲的官,啥功名也没有,可桓温就是很喜欢他。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谢奕一死,桓温就等着司马昱跟自己服软,就在看豫州刺史这个空位子司马昱怎么安排。可司马昱安排给了谢万。桓温想想,也不反对。此时司马昱还觉得自己这步棋走得不错呢。

王羲之这个琅琊王氏子弟,不爱搞窝里斗,一心为社稷着想。他看出来谢万没有将帅之才,搞不好会出问题。写信劝说桓温,建议放在朝中而不要让他外镇边疆。桓温没有采纳。王羲之又致信谢万,劝他对属下不要太傲气,要与士卒同甘共苦,可惜谢万这个傲气的人自然也没有听从。

桓温其实很清楚谢万的水平,看到王羲之的信,他也完全认同。那他为啥还乐呵呵地看着谢万坐上荆州刺史的位子?因为桓温知道谢万的水平恰如王羲之说的,放在朝中还可以,放到方镇就不行了。问题在于谢万是司马昱任命的,桓温就等着谢万犯错误,然后再看司马昱怎么办。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东南校尉 2019-09-24 11:34:38
谢万这个傻瓜,跟殷浩一个下场
-----------------------------
呵呵,还真是下场差不多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之前的谢奕,就是个爱喝酒的狂人,为啥没犯错误?因为有桓温罩着谢奕罢了。所以谢奕一辈子荒唐狂放,却能官运亨通。

谢万就不行了,由于是司马昱推荐的,谢万一开始站队就不正确,后边的下场跟殷浩差不多。

此时的桓温已经明白,在东晋这个政治漩涡里生存,要想得到什么,要先学会放手,等对方犯了错误,想要的东西自然会来。

多提一句,按照之前的谢尚,谢奕,再下边应该轮到谢安。但是不知为啥,估计是谢安天生就对政治很敏感,知道这个时候出任豫州刺史,很可能骑虎难下。谢安把这机会让给了弟弟谢万这个狂放之徒。

这个谢万,名气很大,人也很傲慢,在名士里面清谈名望也很高。接任豫州刺史之后,除了王羲之写信给他要他做事谨慎礼贤下士,谢安也一直劝他对手下的将领不要太傲慢。问题是,如果谢万听人劝,那他就不叫谢万了。

同时,在东边,徐兖二州刺史荀羡生病了,被征还,由郗愔的弟弟郗昙接任。这只能说是老天安排,不给荀羡发挥才能的机会,再安排一个郗昙,将来配合谢万搞砸,打司马昱的脸。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奇正2019 2019-09-24 23:03:09
司马氏自始至终下的都是臭棋
-----------------------------
也不全怪司马氏,旁边的门阀各怀心思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狂飙燮上甲 2019-09-25 06:25:31
楼主早上好
-----------------------------
感谢支持兄弟!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桓温打下洛阳之后这两年,前燕南下的骚扰就没停过。但这时候桓温对中原的态度就是置身事外:我把洛阳都打下来了,叫你们迁都你们不肯去,守住成果,你们总该干了吧。所以,接下来就一直是东晋的朝廷军一直跟前燕在中原打来打去,各有胜负,却没几次有决定意义的大仗。

其实东晋朝廷军队这两年的表现还算可以,前燕一直没占到便宜,许昌洛阳还都在东晋掌控。晋军虽然败多胜少,但攻守有序,而且每次都是败而不乱,所以到目前为止,没出现过大溃败,注意,是到目前为止。

升平三年(359年)十月,估计是司马昱也觉得最近东晋朝廷军表现不赖啊,可以进一步北上争夺战略缓冲区了,于是,诏令谢万率军驻扎下蔡,郗昙率军驻扎高平,以攻打前燕。

谢万豪放自负,对人傲慢,整天自命清高,还喜欢吹口哨,从来不抚慰兵众。谢安也怕这个混蛋哥哥会坏事,也跟着军队一起走。他对谢万说:“兄弟,你是统兵主将,应该经常接触下属,请他们喝个酒吃个饭,让他们内心高兴愉快,怎们这么傲慢?!”于是谢万就召集众将领喝酒吃饭。要说请人吃饭,这主人要说点好话啊,比如感谢大家啊,以后打仗请多出力啊之类,不料这谢万,一直不说话,然后突然用如意指着坐在四周的将领们说:“众将领都劲卒。”这兵、卒是很卑贱的身份,这类词当时是用来骂人的,所以将领们听后越发痛恨谢万。谢安在一旁估计也要抓狂了,担心谢万遭受不测,就亲自深入到军队主将以下的人中,一一亲访,送礼物,说好话,消除误会。

这个郗昙呢,就更不靠谱,他出兵的半路上,生病了。史料没说是什么病,反正郗昙觉得很严重的病,严重到不能打仗了,要撤退。军队的撤退跟溃败不一样,要有秩序才行。撤退命令要下发到整个军队,大家有序撤退。不料,这个郗昙,跟谁都不打招呼,擅自决定退兵。

后边的谢万不明所以,还以为郗昙退兵是吃了败仗在逃跑,前燕大军很快就要杀到了,吓得魂不附体,也急忙下令撤退,致使北伐军突然之间不战而溃,争先恐后地逃命(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在以后的淝水之战)。混乱中,有些将领甚至打算趁着混乱干掉谢万,幸亏大多数人念及谢安的情谊,诸将才没有下手。

郗昙,谢万,两个败军之将逃回建康以后,穆帝下诏黜废谢万为庶人,把郗昙的封号降为建武将军。从此许昌、颍川、谯、沛等城邑都相继覆没于前燕。

一直企图跟桓温周旋的司马昱此时郁闷到了极点,为什么找来的帮手都是些不成器的蠢货?!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黑大帅2019 2019-09-25 12:53:55
支持楼主
-----------------------------
感谢支持!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话说回来,到了升平四年(360)年初,前燕国主慕容俊驾崩,前燕原先计划大规模南侵之议搁浅,东晋帝国有惊无险地躲过一劫。慕容暐(wei第三声)继位,此人是个糊涂虫,就是在他手里,前燕帝国的国势开始转衰,但他继位初期,前燕帝国还有慕容恪、慕容垂救场,所以前燕并没有断崖式下跌,对东晋帝国的威胁依然很大。

升平五年(361年)四月,桓温任命他的弟弟黄门郎桓豁为都督沔中七郡诸军事,兼任新野、义城二郡太守,打败了前燕将领慕容尘,统率军队攻取了许昌。这一步,桓温又胜了朝廷一着。

此时的桓温,遥望江东,他开始思考桓氏和晋室的关系。自永和元年出镇荆州以来,自己灭成汉,北伐关中,北伐中原,却总受来自朝廷的掣肘。虽然桓氏已经控制了长江上游的荆州,江州,但还不够。扬州是朝廷的地盘,桓温无意夺取,而豫州,徐州,兖州,朝廷还握着不放。豫州是东晋北部的缓冲地带,谢万失败后,豫州刺史被授予桓云,但桓云很快去世了,而且豫州大部分已经不受东晋控制,桓温暂时还没看上豫州刺史的位子。徐、兖二州,郗昙失败后,司马昱又找了自己人范汪担任徐兖二州刺史。

桓温看着司马昱这么布局,可能会笑出声来。你司马昱布的棋子,我等他们犯个错,就能让这些棋子滚蛋!

楼主:lyingford

字数:3878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9-09 20:49:04

更新时间:2019-09-30 10:23:45

评论数:14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