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桓温:我的忠心你永远不懂(连载)

桓温:我的忠心你永远不懂(连载)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当然,文艺青年也不是一无是处。当时的羌族姚氏,首领姚襄,也率众归附了东晋,这次也被安排在北伐军里面。不知怎么搞的,谢尚对姚襄十分推崇,两人关系非常融洽。史料记载姚襄当时率领兵众归附东晋,并把他的五个弟弟送去作为人质。东晋朝廷诏令姚襄屯戍谯城。“襄单骑渡淮,见谢尚于寿春。尚闻其名,命去仗卫,幅巾待之,欢若平生。襄博学,善谈论,江东人士皆重之。”估计姚襄在胡人里面算是爱读书的,比较符合谢尚这样的文艺青年的胃口。

永和八年(352年)二月,谢尚、姚襄一起在许昌攻打张遇。前秦国主苻健(这时已经脱离东晋自己单干了)派丞相东海王苻雄、卫大将军平昌王苻菁攻占关东地区,率领二万步、骑兵去援救张遇。双方在颍水的诫桥交战,晋军大败,死亡一万五千人。谢尚逃回淮南,姚襄扔掉了军用物资,护送谢尚到了芍陂。


352年正月至六月 殷浩第一次北伐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谢尚这个人,文学音律样样皆通,就是一打仗就成饭桶。而且,东晋此次北伐,北方的情况是石赵已经垮台,但是残余的武装割据还在跟上台的冉魏混战,而冉魏呢,日子也不好过,跟前燕慕容氏打,跟后赵参与武装打,基本是天天打年年打,不事生产,首都邺城都沦落到了人吃人的境地。

东晋此次北伐,就是看中了这个乱局打算出击捞一把,搞不好就恢复中原了呢!还别说,只要好好打,说不定梦想就能实现呢!

问题是谢尚这家伙,先搞得自己人反叛,还给东晋惹来前秦苻氏这个大敌人,导致北伐一开始就不顺利。也算殷浩倒霉,用了这么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前锋。早知道把荀羡跟谢尚换个位子就好了。每读历史,对谢尚是又爱又恨。一个人,被放在错误的位置,就算是人才,也只会起负面作用。从此也看出,殷浩这个人,战略布局上,真是不动脑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孙宜卿 2019-09-19 10:44:50
本书是对桓温最精到的解读。我十分认真地阅读。
-----------------------------
兄台过奖了。你的《朕讲历史》给了在下跟多灵感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黄龙12011 2019-09-18 23:11:12
殷浩眼高手低,高谈阔论可以,打仗就呵呵。
-----------------------------
都是叫司马昱给害的。否则一辈子喝酒、聊天、吹牛、浪得虚名,不亦快哉。。。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姚襄这个人其实不傻,早就知道自己替东晋北伐是做炮灰的,所以根本不可能用全力。这次实战,他也发现东晋军队根本不行,东晋帝国本身也只是个偏安一隅的料,根本不值得依靠。眼看着昔日跟自己一起在石赵政权做走狗的苻氏居然占据关中开始经营一方了,姚襄的内心自然很不平衡,他也开始寻找自己的地盘好好经营了。

殷浩听到谢尚失败的消息,内心估计也是崩溃的,只好退兵到寿春驻扎下来,重新筹措。

到了永和八年(352年)五月,东晋这边在继续观望,北方的冉魏已经被前燕打得支持不住了,邺城被围,城里面人吃人,后赵皇宫留下的宫女都被冉魏军队杀了当军粮了。同时,谢尚派戴施据守枋头,戴施听说冉魏的蒋干派人前来求救,就从仓垣移师到棘津驻扎,拦下了蒋干派出的使者,说:“你们把传国玉玺给我,我就派晋军给冉魏解围。”使者返回邺城禀报蒋。蒋干怀疑谢尚军队已经战败,没能力前来援救。犹豫不决。六月,戴施亲自率领一百多名勇士进入邺城,帮助守卫三台,并忽悠蒋干说:“如今燕寇陈兵城外,道路不通,传国印玺已经无法正常送出了。你姑且把它拿出来交给我,我将策马迅速禀报天子。天子听到传国印玺在我们这里,会真诚地相信你,一定会下发军粮以救助你的困难。”蒋干信了,就拿出传国印玺交给了他。戴施公开宣称派督护何融去迎接兵粮,其实暗地里却怀揣传国印玺送到了枋头。谢尚立刻派振武将军胡彬率三百骑兵迎接玉玺,送至京师建业。至于说好的军粮啥的,都见鬼去吧。。。

殷浩这次北伐要说有什么成果,就是当初西晋灭亡时的传国玉玺,阴差阳错的被拿回来了。谢尚戴施这俩败军之将都应此被朝廷记大功。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东晋朝廷的北伐,原本打算利用南来归附的北方军事力量为己所用。但是,首先,东晋朝廷自己就没有真正的人才能统筹北伐事宜。第二,归附过来的人,基本都是流寇无赖之徒,甚至包括氐族蒲氏羌族姚氏,也是唯利是图而已,不再奉晋为正朔,从道义上根本不会对东晋效忠,从行为上也基本没有节操可言。当然,东晋这边的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看历史看到这一段,读者要学会做一个冷眼旁观的人,不要企图选一个正义的一方,说真的,没有。

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呢,当然是殷浩再次北伐。别急,北伐前,总得找到出兵的机会啊,要趁对方混乱的时候出击才能捞到好处啊,要不怎么叫混水摸鱼呢?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还记得那个不被谢尚待见,然后又叛变的张遇么?这厮其实就是乱世中的一粒沙子,但问题是,有时候,历史的前进方向就会因为小人物而发生改变。

这个张遇,当时占据了许昌背叛东晋,然后谢尚来打,张遇向前秦苻健求救。前秦出兵打跑了谢尚之后,丞相苻雄把张遇及陈郡、颍川、许昌、洛阳的百姓五万多户迁徙到关中,充实前秦实力。秦主苻健一开心,就给张遇加官进爵了。

要说这是个好事啊,但之前不是提到北方胡羯这些人没节操吗?苻健看到张遇的继母长得好看,就纳为小老婆了。礼法尊卑在胡人眼里还不如兽欲。

张遇很郁闷,但想想自己封官加爵了,而且反正也不是亲妈,也居然就想开了。你说这货是不是也算个畜生?!

但接下来,前秦国主苻健就有点不对了。他多次当着众人对张遇直呼:“嘿!张遇我儿!”张遇一听,实在受不了啊,便趁着苻雄等精兵在外征战的机会,暗中联络关中的豪杰,想灭掉苻氏,然后在再投降东晋。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永和九年(353年)七月,张遇和黄门刘晃密谋夜袭苻健,刘晃约定到时开门等待。恰巧苻健派刘晃外出,刘晃推辞不掉,不得已只好去了。而张遇不知道此事,当他带领士兵来到门前时,门没有打开。事情败露,张遇被杀。这时,在前秦控制的关中地区,孔持在池阳起事,刘珍、夏侯显在户县起事,乔秉在雍县起事,胡阳赤在司竹起事,呼延毒在灞城起事,参加者达数万人,他们各自都派遣使者来向东晋请求援兵。

问题是东晋的反应没那么快。九月,前秦丞相苻雄率领兵众二万人回到长安,派平昌王苻菁平定治理上洛。苻雄与清河王苻法、苻飞分别开始讨伐孔持等人。



永和九年(353年)七月 关中割据形式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那殷浩这段时间在干什么呢?除了厉兵秣马,他发现姚襄这个人,能力太强了。殷浩觉得姚襄的势力日益壮大,日后自己估计无法驾驭,便打算除掉姚襄。

当初姚襄投奔东晋,先是见了谢尚。谢尚发现姚襄这个人实力不俗之后,谢尚是以礼相待倾心相交,史书记载:“襄单骑渡淮,见谢尚于寿春。尚闻其名,命去仗卫,幅巾待之,欢若平生。襄博学,善谈论,江东人士皆重之。”这么看来,谢尚其实也不是蠢材,就是文人性格太强烈,看不起没读过书的人。当时的文人,都这么个德行。

而姚襄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驻扎在历阳,考虑到前燕、前秦势力正强,所以没有打算再次北伐的念头,就沿淮河两岸广泛开垦屯田,训练勉励将士。

此时,殷浩这家伙,不想着怎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北伐力量,却想着窝里斗。殷浩先囚禁了姚襄的几个弟弟,并多次派遣刺客刺杀他。然而刺客们却全都把实情告诉了姚襄。你说这殷浩都找的些什么刺客啊!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这时,东晋的安北将军魏统去世,弟弟魏憬代替他统领部曲家兵。殷浩便偷偷地派魏憬率领五千兵众袭击姚襄,但姚襄直接杀掉了魏憬,并兼并了魏憬的兵众。殷浩因此越发讨厌姚襄,但又假装啥事也没发生,派龙骧将军刘启守卫谯郡,把姚襄调到梁国的蠡台,还上表请求授予姚襄梁国内史职务。

魏憬的子弟们多次往来寿春,姚襄就派参军权翼出使殷浩处。
殷浩对他说:“我本人与姚襄同是朝廷的臣子。然而姚襄经常独断专行,有失辅车相依的道理,这就不是我希望的了。”
权翼说:“姚襄英姿绝世,之所以拥兵数万远归晋室,是以为朝廷有道,宰辅明哲。今将军轻信谗慝之言,与姚襄有隙。我认为产生猜忌的根源,在您这里而不在姚襄那里。”
殷浩说:“姚襄生性豪放不羁,随意生杀,又纵容小人抢夺我的马匹,君王臣下的行为,怎么能是这样!”
权翼说:“姚襄归命圣朝,岂肯妄杀无辜!邪恶作乱之徒,王法也不能容忍,杀了他们有什么害处!”
殷浩说:“那么,为什么抢夺我的马匹呢?”
权翼说:“将军您认为姚襄雄勇刚健,难以控制,最终也要讨伐他,所以他才夺取您的马匹想用来自卫呵。”
殷浩笑着说:“何至于此呢!”

有句话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殷浩就是这么反过来做,北伐想不失败也很难。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驻扎在寿春的殷浩,此时还挺自信。因为在前秦张遇叛变之前,殷浩就暗地里派人劝诱前秦将领梁安和大司马雷弱儿,让他们去刺杀前秦国主苻健,许诺把关右地区的官职封给他们。雷弱儿表面上答应了,而且请求派兵接应。然后张遇夜袭苻健的事情发生。殷浩居然就以为梁安雷弱儿的事情已经大功告成。古代没有电报电话,信息就这么被曲解了。

殷浩这人也是一根筋,难道就没有比暗杀行刺更好的办法吗?就算要暗杀,也要找些靠谱的刺客啊!

永和九年(353年)十月,殷浩从寿春出发,率领兵众七万人北伐,想进攻占据洛阳,以修复帝王的陵墓。吏部尚书王彪之还算清醒,觉得刺杀蒲健不可能这么顺利。他给会稽王司马昱上书认为:“雷弱儿等人会有诈伪,殷浩不应该轻举妄动。”但司马昱对此未加理会,他估计太想让殷浩成功了。

殷浩以姚襄作为北伐的前驱。他也不想想,自己多次加害姚襄,怎么还能指望姚襄会帮助自己的北伐事业?殷浩打的算盘是让姚襄充当前锋,一方面是确实需要借助姚襄的兵力,一方面则是为让姚襄和前秦互相争斗损耗,然后伺机而动,坐收渔翁之利。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姚襄自然不傻。他不动声色,表示愿意听从调遣,然后率兵北进,当预计殷浩将要抵达时,假装让士兵趁夜逃散,实际上却悄悄地埋伏起来等候阻击殷浩。殷浩听说姚襄的士兵逃散,便率主力全力推进来到山桑。这时,姚襄突然发兵攻击,殷浩大败,丢弃了轻重装备,逃回去固守谯城。姚襄俘虏斩杀了一万多人,全部收缴了他们的资财武器,派他的哥哥姚益镇守山桑,姚襄又回到了淮南。

殷浩此时已经方寸大乱,他孤注一掷,派部将刘启、王彬之在山桑攻打姚益(姚襄的哥哥)。此时姚襄从淮南出兵反击,刘启、王彬之全都战败死亡。姚襄继续前进,占据了芍陂,渡过淮河,在盱眙设置驻所,招募掳掠流民,人数多达七万,分别设置地方长官,勉励督促他们从事农耕蚕桑。姚襄还派遣使者到建康报告殷浩的罪行,并且陈述自己的谢意。



殷浩第二次北伐失败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这时,前秦苻雄攻克池阳,斩杀了孔持。十二月,清河王苻法、苻飞攻克县,斩杀了刘珍、夏侯显。到这时,前秦内乱平息,东晋再想北伐,也没啥好机会了。

这下殷浩的北伐大业彻底凉凉了,还挨了姚襄一个大耳刮子,一事无成还颜面扫地,灰溜溜的回到建康。司马昱估计也是郁闷到了极点,当时好不容易以为请了一个再世诸葛亮助理朝廷,结果现在才发现请的是个大草包!

远在荆州的桓温接到北伐的战报,不知是喜还是悲。喜的是殷浩这个蠢材终于被事实证明了,悲的是北伐的大好时机被浪费了。这几年,如果是自己北伐,说不定已经恢复中原了。

桓温明白,殷浩既然一败涂地,北伐的重任就得由自己继续接下去,可如今,北方的格局已经渐渐稳固,东晋帝国面临的对手已经从破碎的石赵变成了关中的前秦和中原的前燕,再加上姚襄这个劲敌,桓温此时估计只想静静。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秦一人 2019-09-19 22:26:13
记个号
-----------------------------
感谢兄台捧场!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殷浩北伐这几年,东晋朝廷军需物资被消耗殆尽,朝野怨恨不已。桓温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先弹劾殷浩再说,顺便要搓搓相王司马昱的气势。

永和十年(354年)正月,桓温上奏朝廷,列举殷浩罪状,迫使朝廷将殷浩废为庶人。司马昱这次想保殷浩也保不了,只能答应。从此,朝廷内外大权尽归桓温,朝中已无人再能阻止桓温北伐。

殷浩年轻时就和桓温齐名,双方暗自争胜,不相上下,但桓温经常轻视他。桓温曾经问他,你我相比谁更高一筹?殷浩说:“我与你周旋这么多年,我还是宁愿做我自己。”瞧瞧,就这么嘴硬。

殷浩被废黜以后,内心自然是无比懊恼忧愁怨愤,但这家伙还是有几分骨气的,喜怒不形于色,但常常用手在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个字。

过了很久,桓温似乎念及旧情,准备重新启用殷浩,任命他为尚书令,并写信告诉了他。殷浩对此欣然应允,在准备送出复信时,可能是内心过于激动,担心信中还有不妥之处,便拆开封口检查了十多次,最后忙中出错,送达桓温手里的竟然只是一个空信封。桓温勃然大怒,以为他还是端着名士怪诞狂傲的架子,想想自己年轻时清谈常被殷浩诘难,心中暗骂:“这小子!就这点出息!”从此断绝了启用殷浩的想法。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8 第一次北伐,挺军灞上

永和十年(354年)二月,征西大将军桓温率军北伐前秦。他亲率步骑四万自江陵出发。其中,舰队由襄阳入均口(今湖北均县西,均水入汉水处),抵达南乡(今河南淅川县南)。陆军自淅川(今河南淅川东)直趋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同时命梁州刺史司马勋兵出子午道,合击秦军。

桓温这一次北伐,目标是关中地区,当时被前秦苻健占据。

同时,中原地区基本被前燕慕容氏收拾妥当了。驻扎在现在江苏盱眙一带的姚襄也派人到前燕,表示归附前燕。

晋军历经数次血战,生擒前秦将领郭敬,击退淮南王苻生,顺利进入关中。前秦皇帝苻健命苻苌、苻雄、苻菁等将领率五万军队屯兵峣柳(峣关,今陕西商县西北),以阻挡晋军。



永和十年(354年)桓温第一次北伐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桓温首先派军攻打上洛,俘获了前秦荆州刺史郭敬,继续前进,又攻破了青泥。

同时,司马勋夺取了前秦的西部边陲地带。远在西北的前凉秦州刺史王擢,也配合东晋攻打陈仓以接应桓温。

永和十年(354年)四月二十二日,桓温与前秦军队在蓝田交战。前秦淮南王苻生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往返十多次,杀死杀伤了众多的东晋将士。桓温亲自督战,战斗异常激烈,前秦军队终于被打得大败。

将军桓冲又在白鹿原(今陕西蓝田县西)打败了前秦丞相苻雄。桓冲是桓温的弟弟。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桓温转战前进,四月二十五日,东晋军抵达灞上。前秦太子苻苌等退守驻扎在城南,前秦国主苻健与六千老弱民众固守长安小城,把三万精锐兵士全部派出,让大司马雷弱儿等人与苻苌汇合兵力,以抵抗桓温。

三辅(长安一带地区)郡县百姓纷纷来降。桓温安抚百姓,使其恢复生产。当地的百姓争先恐后地带着酒肉迎接慰劳桓温的部队,男男女女夹道围观,有些老年人还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说:“没想到今天再次见到官军!”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期间,隐居关中的王猛曾前来拜见,并大谈天下局势,旁若无人,深得桓温的赏识。桓温曾问王猛:“我奉天子命,率众十万,为人民驱逐盗贼,问什么三秦豪杰却没有来?”王猛答道:“阁下自千里之外长驱直入,长安近在咫尺,阁下却停止进军了。三秦豪杰不明白阁下的真实意图,所以没来投奔。”桓温沉默后说:“江东没人比得上你。”

其实早在前一年(353年),就是张遇企图刺杀蒲健的时候,关中地区的豪杰曾爆发反苻运动,打算消灭苻氏,献出土地给东晋。结果,暴动进行得不顺利,起义的豪杰当时纷纷向东晋帝国求援,结果当时殷浩的反应太慢,导致起义被镇压。自此以后,三秦豪杰对东晋非常失望。

所以,此次桓温北伐,如果继续进军长安,或许能得到三秦豪杰的响应。但是驻军灞上就不动了,三秦豪杰自然也不会再贸然行动了。否则晋军一撤,三秦豪杰势必再被血腥镇压一次。
楼主:lyingford  时间:2019-09-30 10:23:45
@东南校尉 2019-09-20 19:53:47
大司马终于出场啦!
-----------------------------
感谢捧场!桓温此时被官方任命的官职还是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并领护南蛮校尉。第二次北伐,收复洛阳之后,才进封大司马。

楼主:lyingford

字数:3878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9-09 20:49:04

更新时间:2019-09-30 10:23:45

评论数:14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