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夜读社】一个洗白了汉奸—施琅

【夜读社】一个洗白了汉奸—施琅

楼主:逆行斋主  时间:2019-10-20 07:51:58


最近,写了几篇关于金庸、满清的文章,带出了“汉奸”这个话题。
何为汉奸?
字面上的意思是指“汉族中的奸人、败类”。如果一个人本来就不是汉族,那么,无论他做什么,都和“汉奸”无关。比如五代时的后晋皇帝石敬塘,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人骂他汉奸。须知,石敬塘是契丹人,怎么能是“汉奸”呢?
近代以降,国家观念兴起后,“汉奸”由原来单指汉族的败类,外延扩大为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出卖祖国利益的人,直接点说就相当于“卖国贼”、“内奸”。
如此一来,“汉奸”的外延扩大了,就导致了一些原本很清晰明了的历史问题复杂化,陷入自相矛盾的怪圈之中。有的人就趁机浑水摸鱼,混淆视听,极力为历史上的汉奸、国贼洗白。
施琅,就是一个逐渐被洗白的汉奸。
应该感谢清廷辫子戏,让施琅这个一般人不太熟悉的人走进了千家万户。施琅,字尊候,号琢公,福建晋江龙湖镇衙口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清初著名将领。生于天启元年(1621年),卒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早年,他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军的重要将领,积极参与海上起兵反清。后因微嫌与郑成功发生矛盾,终于酿成父、弟被郑成功诛杀的大戾,施琅再次降清。他先后担任副将、总兵、水师提督,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率领清军渡海东征,一举攻克澎湖。1683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明郑水师获得大胜,后郑克塽率臣民降清。施琅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卒,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
2001年中央电视台第一套频道于黄金时段播出的《康熙大帝》剧中既有大篇幅描述施琅谋画攻打明郑,郑克塽出降的段落。以军方为首的团队之后还曾制作了《施琅大将军》一片在中央电视台放映。这两部电视剧,为施琅树立起“收复台湾”,实现“中国统一”的美誉,翻了两百多年来的汉奸恶名。其家乡福建晋江为其塑了一尊石像,施琅终于被洗白站了起来。
总结一下,施琅的一生就在明清之间反复,先是抗清,再降清,又抗清,再降清,最后攻克台湾,灭了他的旧主郑氏。
再看看和施琅经历很相似的吴三桂,先是任明山海关总兵,抗清第一线,后引清兵南下,进入北京,之后一直作为清兵的先锋官,下湖广,进四川,入云贵,攻缅甸,用弓弦勒死南明永历小皇帝,因功被清廷封为平西王。后因康熙削三藩,起兵反清,自立大周皇帝,未几病死。
吴三桂一生也是在明清之间反复,抗清,降清,再抗清,把他和施琅比较一下,可以看出,施琅比他还多了再降清这一轮。
尽管施琅比吴三桂多了降清一轮,但现在对二者的评价却截然相反,有天壤之别。
吴三桂是铁定的汉奸、卖国贼,几百年来,无论是正史、野史、戏剧、小说,都是一个反面人物,没有任何争议。吴梅村的一句“冲冠一怒为红颜”更把他反派的形象给脸谱化了(当年吴三桂曾以千金赎买吴梅村的《圆圆曲》,可见吴自己历史地位和形象的担忧)。
要是吴三桂地下有知,一定高呼“冤枉,不服”!
为什么吴三桂降清就是汉奸,施琅降清就是民族英雄?
吴三桂降清之时,天下正处于混乱之中,李自成、残明、满清三股力量还未分出胜负,谁来主导天下还是未定之数。也就是说,谁是正统,谁是偏安,谁是统一国家代表,谁是分裂势力还未决定(虽然在文化上,残明是华夏文化的正朔)。正是由于吴三桂的降清,打破了三股力量的平衡,天平的砝码倒向了满清一方,所以吴三桂就成了引狼入室拱手,将华夏世界让给外族的汉奸卖国贼。
到了施琅时代,天下大局已定,全国除了台湾,所有疆土都归于满清政府,自然满清政府就成了国家统一的象征,成了华夏文化的代表,而偏安一隅的郑氏集团,就成了分裂国家的割据势力。所以,施琅与郑氏之间的战争,不再具有华夷之别的文化意义,而是统一与反统一,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施琅自然就成了扫平割据势力,实现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
这种看待历史的核心就是不再拘泥文化之辩,不再坚持道德节气,谁实力强大,谁有助于国家统一、疆域扩大,就效忠于谁。
用这种历史观去看待历史,就会得出许多颠倒黑白的结论。历史上许多民族英雄,像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就成了阻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罪人;而像秦桧、吴三桂这样的民族败类,反而成了促进国家统一、加速民族团结融合的功臣。
想起了《康熙王朝》里面一个人物,云南巡抚朱国治。
按剧中描述,朱国治是一位心系国家、爱护百姓,宁死也要维护国家统一的大大的好官。可在历史上,朱国治却是一个搜刮无度,大肆盘剥百姓的贪官污吏,人称“朱白地”。最不可饶恕的是,朱国治制造“哭庙案”,将哭庙文的起草人大才子金圣叹作为首犯罗织罪名杀害,实为中华文化罪人。
就这样一个家伙,只因最后反对吴三桂起兵反清,劝降失败被杀,一下子就成了大义凛然的正面人物,这地洗的也太白了吧。
最可笑的是朱国治痛斥吴三桂这样一段台词:
“回平西王的话,当今皇上虽是满人,可是他上守天道,下拜孔圣,说我中华说话,书我中汉笔墨,履行中华体制,服侍中华苍生,现实上,并非汉人化入满族,而是满人化入了我中华的千古文明啊,更况且,明末诸皇昏聩糜烂,忠奸不明,早已到了改朝换代的境地,大清入关以来,全国初定,民气思安,而大人你却以反满为名祸乱全国,你钻营的是一己之私,耐劳受难的却是各族黎民,你虽是汉人,却是个汉贼,是中华民族的祸殃。”
康熙时代的朱国治竟然说出“中华民族”这样的词句,这让二百年后才首创“中华民族”这个词语的梁启超情何以堪?
楼主:逆行斋主  时间:2019-10-20 07:51:58
@快刀切鼠标 2019-10-18 10:49:08
施琅,也是事出有因,被成功逼成了汉奸
-----------------------------
所有汉奸都是事出有因。
楼主:逆行斋主  时间:2019-10-20 07:51:58
顶起来
楼主:逆行斋主  时间:2019-10-20 07:51:58
这种实用主义历史观的核心就是不再拘泥文化之辩,不再坚持道德节气,谁实力强大,谁有助于国家统一、疆域扩大,就效忠于谁。

这种历史观是十分有害的,用这种历史观去看待历史,就会得出许多颠到黑白的结论。历史上许多民族英雄,像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就成了阻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罪人,而像秦桧、吴三桂这样的民族败类,反而成了促进国家统一、加速民族团结融合的功臣。

用这种历史观看待当今,许多问题会变得十分混乱。比如在看待抗日战争的问题上,我们可以这样设问:当日本刚刚侵略中国,天下局势未定的时候,像汪精卫一类投降日本的就是汉奸,和吴三桂一样。假设过了几十年,日本入侵中国成功了,占据了大部分领土,成立了中央政权,再投降日本,帮助日本去收复小块的抵抗势力,就成了促进民族融合,加快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像施琅一样。

用这样的历史观教育后人,会带来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孩子们会问,如果再来一次异族入侵,我们是像岳飞、文天祥那样去抵御呢,还是像吴三桂、施琅、汪精卫那样去资敌呢?
楼主:逆行斋主  时间:2019-10-20 07:51:58
@无语一郎 2019-10-19 13:30:04
文史哲不分家,若再掺合政治、经济,大家讨论某个话题就很难有共识。楼主说讨论的话题,正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惑。
下面是我10多年前在网上看到的话,请楼主点评,愿听高论。
男儿何不当走狗,卖掉中华五十州。
请君且看教科书,几个英雄威名留?
人说历史后人写,后人不记祖先仇。
只说英雄违天命,阻碍融合逆潮流。
岳飞功高非英雄,冉闵屠胡万事休。
天祥成功张煌言,不及施琅一走狗。
满夷......
-----------------------------
不是你糊涂,而是现在主流的历史观本身就逻辑混乱。
楼主:逆行斋主  时间:2019-10-20 07:51:58
国家、民族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现在的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大家同为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汉族与满、蒙等异族是两个民族,两个国家,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国与国的关系。
因此,谈及历史问题,必须要统筹考虑历史与现实,既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也不能搞历史实用主义。如果过分强调历史上汉族与异族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则必然会对当今民族和睦、国家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引发民族分裂倾向。发过来,如果用现在的国家、民族关系来解释历史上的国家、民族关系,仅仅因为目前面临统一的现实问题,就刻意地去曲解历史人物,也必将殃及子孙,贻害无穷。

楼主:逆行斋主

字数:3166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19-10-18 18:45:24

更新时间:2019-10-20 07:51:58

评论数:1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