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建国前三十年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一)——推广新式接生法

建国前三十年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一)——推广新式接生法

楼主:江寒2012  时间:2019-11-01 17:46:14

序 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医疗卫生状况

1949年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人的人均寿命是35岁。但是,不要误会,以为那时候一般人活到35岁时就衰老了,就面临死亡了,不是的,虽然旧社会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但那时候,一般人正常活到60多岁还是很普遍的,社会上60岁以上的老人也为数不少。那末,为什么人均寿命只有35岁呢?原因就是那个时候的婴儿死亡率和青少年夭折率奇高,大大地拉低了中国人寿命的平均数。
当时的中国,一方面是医疗资源极其匮乏;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人缺乏最起码的卫生常识,生存环境脏、乱、差,各种不卫生的生活习惯极为普遍,各种烈性传染病肆虐。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1949年,全国的医疗机构有3670个,其中,医院2600家。在这些医疗机构中工作的医生为36.3万人,另有护师、护士3.3万人。在36.3万医生中,懂西医的只有8.7万人,其中西医师3.8万人,西医士4.9万人。
上述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大约有半数以上是属于军队的。建国初全国有300多万解放军部队。在解放战争中,一次大的战役打下来,成千上万的伤员往下送,没有大量的医护人员是不行的。我们知道,共产党的军队,从红军时代,到抗日战争时代、解放战争时代,都是从很艰苦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所以,军队里的医护人员,除了少数从国民党军队或日军军队里俘虏过来的军医以外,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医科学校教育培训,而往往是从军队人员中选取略有文化或心灵手巧的人员,在工作年限稍长的医疗人员指导下,在战争状态下边干边学的。这些医疗人员,可能在外伤处理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但在基础医疗知识方面和治疗其他疾病的知识方面,都是相当欠缺的。随着战争的结束,一部分军队的医护人员逐渐转向地方,这些医护人员大多需要经过重新经过正规的教育培训,方能适应新的工作。
在非军队的医院和医护人员中,西医医院和懂西医的医生,基本上都分布在东南沿海和沿长江的一些大中城市里,其中,规模较大的医院,多数是西方国家来华的教会所办的教会医院,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大多是些规模较小的医院或私人诊所。
在大多数内地的小城镇,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小城镇,则几乎没有什么西医医院,一个小镇上,往往只有几个私人开业的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中医“郎中”。至于广大农村地区,除了偶尔来个把“游方郎中”外,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医生的。在旧中国,村里的有钱财主家有人生了病,可以派下人抬着轿子到镇上去请郎中。但如果是穷人生了病,一是到土地庙去求些香灰来当药喝;二是请村里的巫婆神汉来“驱邪”,三就是死挺着,挺得过去算命大,挺不过去拉倒。
这就是新中国刚建立时所面临的我国医疗卫生基本状况。

一、推广新式接生法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项重大的医疗卫生工作,就是在全国城乡大力宣传和推广新式接生法。这项工作从1950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
在旧中国(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不管富人家庭还是穷人家庭,妇女生孩子,都是请民间接生婆到家里来接生的。这些民间的接生婆是缺乏现代医学知识的。就拿给婴儿剪脐带的剪刀来说吧,通常是在产妇家中临时找一把普通的旧剪刀,将剪刀两面在烛火或油灯火上反复烤几次,就算是消了毒,就用来剪脐带;剪完脐带后,只是用家常普通的布帛来包裹婴儿,接生婆自然没有严格消毒过的纱布、药棉、绷带之类,接生婆自然也不懂得给产妇、婴儿进行伤口消炎处理和包扎,不懂得给产妇打防破伤风的针剂等。北方地区,在接生前,接生婆通常会让产妇家里人在房前屋后取一些“干净”的土来,用一口铁锅炒热、炒干后,垫在产妇身下的炕上,南方地区,在产妇身下垫的是草纸。
所以,在旧中国,新生婴儿因在接生过程中受病菌感染而死亡的比率极高,据上世纪三十年代绥远省的一项调查,新生婴儿的死亡率高达42%。据笔者母亲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当时新式接生法尚未推广开),笔者母亲曾生过6个孩子,其中3个在出生后不久就死了,只存活了笔者兄弟3人。那个时候,这种情况很普遍。除了新生婴儿的高死亡率以外,产妇产后感染的比率也极高,当时民间将产妇产后感染称为“产后风”,医学上则称为“产褥热”。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卫生部统计,当时全国因“产褥热”而死亡的产妇的比率为1.5%,还有更多的产妇因产后感染而导致长期疾病缠身。
推广新式接生法,在城市,是动员产妇到医院里去生孩子。虽然有些低收入下层居民家庭担心到医院生孩子的费用较高,虽然有些居民有封建保守思想,不愿让医院里的男医生来给自己的妻子接生(当时的女医生数量极少),但这些问题都不难解决。但是,在农村地区推广新式接生法就相当困难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包括偏远地区的小城镇,干脆就没有医院。
所以,大约从1953年前后开始,政府就着手培训农村“接生员”,以取代原来的民间接生婆。至1965年毛泽东“六•二六”指示发表前,全国接生员的人数已达685,740人。“六•二六”指示发表以后,在“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方针推动下,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体制普遍建立和完善,局面又有了新的改变,除了少数离乡镇(公社)卫生院所在地较远的偏僻农村地区还让经过培训的接生员或赤脚医生接生以外,一般离乡镇(公社)卫生院较近的农村,农民们基本已经习惯于到乡镇(公社)卫生院去生孩子了。
其实,所谓新式接生法,从今天的角度看来,非常简单,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无非是对新生儿接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在每一个环节防止新生儿和产妇的病菌、病毒感染,使用正确的操作手法,摒弃错误的操作方法,防止新生儿和产妇在接生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摒弃传统的民间接生婆所采用的一些不科学、不卫生的接生习惯,等等。
在那个年代,因推广新式接生法而使多少新生儿和产妇避免了死亡,这个数字是很难估计的。因为当时我国的人口统计主要依据的是公安部门的户口登记信息,而绝大多数因接生过程中受病菌、病毒感染而死亡的婴儿,往往连户口也没有来得及报就死亡了,在户口登记信息中是没有反映的。目前所能查到的信息是,推广新式接生法以后,我国的新生儿死亡率降到了3.47%,而产妇因“产褥热”死亡的比率,由原来的万分之一百五十,降到了万分之五。
但有一个数字是清楚的:我国的总人口数从1949年的54,167万人,增加到了1979年的97,542万人,在短短三十年中,增加了43,375万人,增长了80%以上。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人口增长速度,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或饥荒年代自不必说,但即使是历史上封建时代的“太平盛世”年代,也从来没有过如此迅猛的人口增长速度,这与推行新式接生法以后,打破了我国传统人口增长规律中的某种“平衡”是分不开的。


楼主:江寒2012  时间:2019-11-01 17:46:14
毛泽东时代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使亿万中国人避免了死亡。这方面的功绩,应该大书特书。
楼主:江寒2012  时间:2019-11-01 17:46:14
@苜蓿09 2019-10-30 14:20:28
看来,别的国家在那些年都特惨,到处瘟疫流行病横行,死人无数。
应该快灭绝了吧。
只有咋们国家取得巨大胜利,战神了这些疾病。
-----------------------------
可以查一下相关资料。中国发明的青蒿素,为什么墙里开花墙外香?因为当中国的青蒿素研制成熟以后,中国已经通过全民爱国运动,基本控制了疟疾发病率,每年的疟疾发病人数很少,药厂生产青蒿素无利可图,以致青蒿素竟不为大多数国人所知。但是,世界上其他地方,尤其是非洲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每年因疟疾死亡的人数仍达上百万人。于是,外国的许多大药企,就利用中国的青蒿素成果制造成品药,起了各种外国名字,注册了专利,大量销往非洲等疟疾高发地区,牟取暴利。幸亏世界医药界仍然没有忘记中国对青蒿素研究的贡献,于2015年将诺贝尔医学奖给了中国的屠呦呦,感谢她和她的团队为全世界拯救了数以百万计人的生命。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生命科学研究奖授予了屠呦呦。
楼主:江寒2012  时间:2019-11-01 17:46:14
仅推广新式接生法一项,使中国的新生婴儿死亡率从百分之四十以上降低到百分之三点五,使产妇感染“产褥热”死亡率从万分之一百五十降到万分之五,建国前三十年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楼主:江寒2012

字数:294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10-26 17:22:38

更新时间:2019-11-01 17:46:14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