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大乘佛教小乘客 附录二 佛 教 大 意

大乘佛教小乘客 附录二 佛 教 大 意

楼主:zdlmercury  时间:2019-12-25 15:07:21
佛 教 大 意
乔答摩•悉达多有感于人生无常(具有生、老、病、死),就去精进禅定(“止观”)修行,获得了彻底领悟人生和宇宙“真实”的宗教性体验,他以此传授弟子,创立了佛教,成为“释迦牟尼”、“如来佛(世尊)”。
佛教哲学以解决生死问题为中心,以“了生脱死”为教旨。它的修持方法主要依禅定(止观)而展开。佛教虽具备“世间法”,主旨却在于“出世间”即超越一切无常、生灭、身心二元化的生存形式,而达到不生不灭、永恒幸福的彼岸——“涅槃”。
佛教把生死之因归之于人们自心的“烦恼”,而烦恼起于“无明”即不明白宇宙“真实”而生出的意识或下意识的“执着”。烦恼、无明,必须拿“般若”(音为Pórě,超越理性知识的特殊智慧)之剑才能断灭。般若包括闻、思、修三慧;闻慧指学习佛教经论而得到的知识智慧,思慧指深思佛教教理而得到的领悟,修慧指通过止观禅定获得“实相般若”。
佛教禅定修习是要增强“心”的自主性,做到能够自控情绪,随时开关意识的闸门,乃至伏断“烦恼”,从而使心地纯净光明行为自然符合道德规范。佛教还把禅定作为获取“实相般若”即直观身心世界秘奥、把握宇宙“真实”的途径。
佛教小乘禅定修持“戒、定、慧”,以“戒”为“定”基,因“定”生“慧”,以智慧断烦恼,使自己修行成为“阿罗汉”;实践上是以“定”学为中心。“戒”指学习并持守佛教戒律;“定”指通过静坐、调息、澄虑达到心无杂念;“慧”指获得了“实相般若”,能够直观身心世界秘奥、把握宇宙“真实”。
大乘菩萨道修行以“普度众生”即尽力帮助一切众生到达“涅槃”为宗旨,主要概括为布施、持戒、安忍、禅定、精进、智慧等“六度”或称六“波罗密(意为到达涅槃彼岸)”,实际上仍然以“戒、定、慧”的禅定修行为主。中国禅宗的“顿悟成佛”,也必须以禅定修行为基础。
佛教禅定源于印度瑜伽,各种禅定修习皆以调息(调整自己的呼吸之气)作为修禅初始的重要步骤。瑜伽是梵文“yoga”的音译(近译“约嘎”),本义为轭,引申为驾驭、调制之义;汉译佛典中又意译为“相应”,指调控自己身心令与某种东西相应(相契合、一致)。
佛教世界观亦即佛教认为的宇宙“真实”,主要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认为心(精神、空)物(物质、色)一元,整个世界、宇宙非有非空、是有是空。
佛教“世间法”的人生观可以概括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心,随缘应世”。“随缘应世”即承认“烦恼即是菩提”,要通过修行努力做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我以为,用世俗说法来概括,佛教修行可以说是“积极地去追求消极”。
“六度”或称“六波罗密”试释:
布施:你现有的一切乃本体所有,包括物质(连你的身体)、精神(知识、智慧、意向);你不可吝惜,应该及时施散给需要这些的他人或其他生物。
持戒:错误行为将使你渐渐迷失本性,因而要坚持遵守佛教戒律,“勿以恶小而为之”。
安忍:人世的名利地位,等等,尽如梦幻;何贵何贱,何荣何辱?明白了这点,就能安于现状,忍受世俗所谓痛苦、侮辱。
精进:活到老,学到老,修行到老;要坚忍不拔,勇猛不懈。朝闻道,夕死可也。
禅定:止观,静坐调息、去欲摈思、领略“庐山真面目”即直观身心世界秘奥、把握宇宙本体“真实”,最后达到并“我”俱忘,天人合一(涅槃)。
智慧(般若):总体把握并自然地实践以上种种。

 2003年6月1日

楼主:zdlmercury

字数:1409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06-07-10 17:05:00

更新时间:2019-12-25 15:07:21

评论数: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