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易经新解》(连载,定时更新)

《易经新解》(连载,定时更新)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易经》新解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卦辞:乾①,元②亨③,利④贞⑤。
白话:暖季(或称暑季),万物生长欣欣向荣,这是自然的规律。人们在这个季节应该努力学习和工作,积极向上。
注释:①乾,暖季,或称暑季,万物生长的季节。②元,大。③亨,畅通,符合规律。③利,有利于,应该,适宜。④贞,坚持努力
爻辞:
初九,潜①龙②勿③用。
白话:初春时节,龙还处于蛰伏状态,是不可以利用的。
注释:①潜,潜伏,蛰伏,指动物冬眠。②龙,传说中的神奇动物;据古籍中相关记述,应该属两栖类爬行动物。③勿,不可。
九二:见①龙在田,利见大人②。
白话:仲春以后,天气渐暖,万物复苏,龙也开始在田野中出现。这个时节最适合去拜访自己需要仰仗的重要人物。
注释:①见,同现。②大人,地位很高的人,朝中大臣。
九三,君子①终日乾乾②,夕惕若③,厉④无咎⑤。
白话:有理想抱负的君子每天从早到晚勤勉做事,晚上还不忘警醒检讨自己。如此一来,即使处境恶劣也没有大碍。
注释:①君子,泛指正直有为的贵族人士,特指有理想抱负的部落领袖和诸侯君主。②乾乾,努力向上的样子。③惕若,警惕小心的样子。④厉,严厉,恶劣。⑤无咎,无碍,没有问题;咎,过失,责任。
九四,或①跃在渊②,无咎。
白话:龙在田野里活动觅食,如果觉察到危险,就跃入深潭潜伏起来,这样就没事了。比喻人在形势对自己不利的时候,应该设法收敛和掩藏自己。
注释:①或,有时候。②渊,深潭。
九五,飞龙①在天,利见大人。
白话:盛夏至初秋季节,龙飞腾升天;此时也适合去拜见大人,请教咨询。
注释:①飞龙,可能是指苍龙星。此星仲秋时节出现在东方天空。《左传·庄公二十九年》“龙见而毕务”,意思是苍龙星出现而农事完毕。
上九,亢①龙有悔②。
白话:深秋季节,天高云淡,那飞升在高空中的龙四望无靠,大约要后悔了吧。
注释:①亢,高。亢龙,指苍龙星运行到天穹正中,看起来十分遥远。天高云淡,人们想象不出龙在高空何处。②有悔,后悔飞得太高,这是人们的想象。隐喻某些实权人物,爵位被提拔得很高,但实际上却被架空,失去了实权,所以才后悔了。
用九①,见②群龙无首③,吉。
白话:以代表阳刚之气的九来说事,如果天下大乱,出现军阀割据、群龙无首的情况,对于有理想抱负的君子来说,倒是极好的机会。
注释:①用九,拿代表阳刚的九来说事。②见,同现,出现。③群龙无首,指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而缺少一个真正的领袖的情况。
讲解:要理解掌握本卦的内容,第一道难题就是卦名的含义。乾这个卦名应该源自最古老的伏羲八卦。伏羲初创八卦的时候只是把它作为一道趣味性的数学题,所以最初的时候应该是没有所谓的卦名的。后来人们觉得八卦可以代表东、西、南、北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才给它们各自取了个名称。不过那时文字还没有发明,所以这八个名称只能在语音上口口相传;随着时代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有可能曾经赋予这八个卦好几种不同的含义,只是它们原有卦名的发音一直沿袭不变。直到文字的出现,有人根据历史流传的发音给它选了一个“乾”字。以前解《易》的人认为乾代表自然界的天、太阳,阳气、龙和人类社会的君、父。我基本上同意乾代表阳气的说法,而对于其他说法不敢苟同。因为他们与乾卦的卦辞和爻辞没有契合点。我把乾定义为暖季或者暑季有两条理由;一,在汉文字初创之际,华夏民族在数学、天文方面不可能有很高的成就,因此对于气候节气的划分也不可能做到精确明细。二,直到今天,除中国和少数周边几个国家之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把一年分为旱季和雨季、或者冬季和夏季。所以我认为上古的华夏人也极有可能把一年分为两季—暑季和寒季。《礼记·祭法》“禳祈于坎坛,祭寒暑也”。鲁国史书取名为《春秋》,都从侧面也映证了这一点。
第二道难题是,龙究竟是什么东西?作者要用它来象征什么?说明什么?
卦中的龙有这么几个特点:需要冬眠,能在陆地行走,能潜入水底,能在天空飞行。根据常识,这种动物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左传》里关于龙的记载有两处:一处在昭公十九年,“郑大水,龙斗于时门之外洧渊”。另一处在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曰:‘吾闻之,虫莫知于龙,以其不生得也。谓之知,信乎?’对曰:‘人实不知,非龙实知。古者畜龙,故国有豢龙氏,有御龙氏…龙,水物也。’”如果这些记载属实的话,那就证明龙在古代中国的黄河流域确实存在过。它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动物,主要依水而生,也可以现身陆地,又是一种可以驯养的动物,但唯独没有说它会飞,可见并非神物。罕见的原因可能是它们当时已经濒临灭绝。由此推测,所谓的龙应该属于大型的水陆两栖类爬行动物,像鳄鱼和巨蜥之类。也许人们要问,鳄鱼和巨蜥都是热带生物,怎么可能生存在温带黄河流域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是我们知道,温带生存的爬行动物种类不在少数,像蛇和小型蜥蜴,它们可都是鳄鱼的近亲,所以远古时代的黄河流域不能排除有鳄鱼生存的可能,只不过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气候的变化,它们逐渐从这块地区消失了。此外,古人很有可能将现实生活中濒临灭绝的“龙”跟星象学中的苍龙星混在一起了,这就是九五“飞龙在天”和上九“亢龙有悔”的来历。
爬行动物大多是变温动物,也叫冷血动物。它们的机体不能产生热能,只能靠吸收太阳光的热量来补给体能,才能使身体活动起来。所以他们的活动规律跟季节时令的变化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卦中龙的几种活动状态其实就是映射季节由春末到夏初,到盛夏,到秋初,直至深秋的转换过程,这就是所谓暖季。龙在其中充当了物候的角色。人们也许会问,能体现时令季节的物象很多,为何偏偏要选用带有神话色彩的龙呢。我想作者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以龙来象征某一种人最为合适,其它的事物都不太合适。
很显然,作者设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描述这个季节里自然界的景观变化;人事活动才是作者最关心的。这个时段在古代是人们最忙碌、最活跃的时节。农民忙完春耕忙夏耘,忙完夏耘忙秋收。贵族子弟忙着读书习武。而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部落首领和侯国君主也非常忙碌。不但要勤于督查农事,处理日常政务,晚上还要小心检讨自己这一天的工作,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和过失;更要不失时机地去开展一些必要的外交活动。像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带着礼物去拜访问候一下朝中的某个大人物,联络一下感情,讨取他的欢心,争取在必要的时候让他在朝廷为自己说个话帮个忙。要是天下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譬如某个部落酋长或小国君主或某个朝官的爵位官职突然提升了,也有必要去拜访一下朝中大人,打探一下消息,咨询大人的意见。可如果只是明升暗降,实权被削夺,人被架空,那就得引起警惕,否则会跟那人一样后悔莫及。这些还只是天下相对太平时要做的。除此以外,作者特意在六爻的后面附加了一条:“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意思是说如果王朝衰亡,军阀割据,诸侯方国各自为政,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这对于有理想抱负又有实力的诸侯领袖来说,的确是一个大展宏图的绝好机会。所以,在人事方面,龙比喻的是有实力的政治领袖,而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帝王。
分析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作者设置此卦完全是站在有理想有抱负的部落领袖和诸侯君主的位置和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们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提供参考意见的。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卦辞:坤①,元亨,利牝②马之贞③。君子有攸④往,先迷⑤后得,主⑥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⑦贞,吉。
白话:从深秋到来年开春这段寒冷季节,虽然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它也是天道轮回的自然规律。这个季节很适合母马静养孕育。在此期间,君子如果有事外出,开头或许有迷失方向的可能,但到后来总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整个来说是有利的。在西南一带会交到朋友,而在东北方面会失去朋友。平心静气,坚持做该做的事,情况会变好的。
注释:①坤,指从深秋到来年开春这段寒冷季节。②牝,母畜。③贞,坚持忍耐,指安静孕育。④攸,所。⑤迷,迷失方向。⑥主,主要,总体。⑦安,安心,平心静气。
爻辞:
初六,履①霜,坚冰至②。
白话:深秋霜降,人们仍然可以踏着雪霜出行;不久之后,河面和道路开始结成坚冰,(人们的户外活动也逐渐减少了)。
注释:①履,踏,行走。②至,到。
六二,直①,方②,大③,不习④无不利。
白话:冰封的河流失去了滔滔滚滚的态势,显得又平又直,厚雪覆盖的原野显得方正而广阔。在这种严寒季节,即使猫在家里,不习练武艺、操演军队,也没有什么不好。
注释:①直,平直。②方,方正。③大,广阔。④习,修习,练习。
六三,含章①可贞②。或从③王事,无成④有终⑤。
白话:一个人修成了美好的品德,就应该坚守。如果被征召跟随君王办事,(只要坚守正道,行驶谨慎)即使没有大的成就,也可保证性命无虞。
注释:①含章,指一个人具备才华和美德;章,同璋,一种美玉饰品,借指才华、美德。②贞,坚守。③从,参与,从事。④成,成果,功绩。⑤终,善终。
六四:括囊①,无誉,无咎②。
白话:象扎紧袋口一样,明智贤能的君子在严酷环境中应该韬光养晦,尽量做到既没人来赞誉你,也没人来找你的麻烦。
注释:①括囊,扎紧口袋,比喻韬光养晦,不露锋芒。②咎,过失、怪罪。
六五,黄裳①元吉②。
白话:晴暖的冬日,山腰以下的积雪融化,露出黄色的泥土,预示春天即将来临,真是值得庆贺的事。
注释:①黄裳,黄色的下裳,古代服装上衣下裳;黄裳,比喻冬末初春山脚的冰雪开始融化,露出黄色的泥土。②吉,吉利,喜庆。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①黄。
白话:温暖的春天终于来到了。蛰伏的龙纷纷拱出巢穴,在原野上撕打搏斗,黑色和黄色的血水满地流淌。
注释:①玄,黑色。
用六,利永①贞。
白话:如果以代表阴冷的六来说人事,那就是寒冬应该让人们学会长期忍耐坚持。
注释:①永,长时间。
讲解:《坤》卦与《乾》卦既是对应关系,又是衔接关系。首尾相连,构成一种螺旋式地年复一年的时空永恒地延伸。
坤代表寒季,差不多是从深秋霜降到来年惊蛰这一段时间。为什么说坤代表寒季呢?从卦名的字面上我们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所谓的卦辞和爻辞中推断出来。“元亨”,寒暑轮替是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顺应天地运行的自然规律而生存,就是大大的亨通。“利牝马之贞”,此话虽然只有短短五个字,却为我们 提供了几个重要信息:一是显示马在当时人们斗争生存中的重要性;二是暗示了本卦说事的时令范围——寒季,三是点明了本卦强调的重点——贞(忍耐、坚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母马孕育马宝宝的时段正好是寒季,母马也正是凭借它天生安静、坚忍的性格,才可以带着肚子里的宝宝一起平安度过寒冬的。有人把贞解释为忠贞,这不合常识。我们只知道大部分野生鸟类存在相对稳定的一夫一妻制,这种情况是由鸟类特殊的繁衍机制决定的。鸟类的孵卵期一般长达二十来个昼夜,在此期间,亲鸟中的一只不能片刻离巢(否则所孵之卵就会坏掉),而它的食物必须由另一只亲鸟(也就是它的配偶)外出劳作来供给,不然卧巢孵卵的亲鸟就会饿死;雏鸟破壳出生之后,在羽翼长丰满之前,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需要双亲轮流外出寻觅食物来喂养,直到它们翅膀长硬,能够飞离巢窝,自行觅食为止;可以说鸟类的一夫一妻制也是迫不得已。除此以外,其他动物通常只在雌性发情期内,先由雄性通过决斗取得交配权之后,胜利者才可以跟雌性发生一段极其短促的男女关系,事完之后便各过各的,不存在一雌一雄成双结对长相厮守的情况,也就无所谓相互忠诚,马也是如此。利,指人类身处逆境时,应该学习母马的坚忍。再综合爻辞“履霜,坚冰至”等内容,可以断定坤在这里就是代表寒季。
《坤》卦的内容也包括时令景观和人事活动两个方面。
时令上接《乾》卦上九“亢龙有悔”。随着暑热退去,霜雪降临,不久河流便开始封冻,结成厚厚的坚冰。再往后就进入了隆冬季节。中原大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放眼望去整个世界全都是银装素裹。冰封的河道显得比原来平直,大地变得更加方正辽阔。野外别说行人,连鸟兽的踪影都很难看到。这是黄河流域冬季特有的景象。寒冬难捱,人们多么盼着严寒早点结束,春天早点来临啊。
晴暖的天气终于悄悄来到,阳光驱散了户外的寒气,地上的积雪开始融化,山腰以下渐渐褪去银装,露出温和的本质——黄色的泥土,远远望去,就像一群身着白衣黄裳的少女,美丽极了。过一段时间,冰雪消尽的时候,春天也就到了。又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又是一段阴晴不定的日子。一场雷雨使大地上浊水夹带着淤泥四处流淌。有人说那是群龙在野外打仗流出来的血水,真的吗?
从人事方面说,寒季肯定象征严酷的政治气候。其中包括了当时统治者对百姓超负荷的征税和毫无节制地役使;也包括殷商朝廷对方国诸侯征收贡赋方面的贪得无厌和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厉管控打压,用现在的话叫黑暗统治时期。在那种严酷的政治环境中,普通百姓艰难度日自不必说,那些有理想抱负的方国诸侯们所承受的压力似乎更大一些。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地方政权,为了自身的生存,他们有必要学习母马那种忍耐坚持的品质;同时也需要有所行动,不显山露水地适当开展一些外交活动。他们的外交一开始有可能方向不对,但很快就会有所收获。在东北方向他可能会失去了一些朋友,但在西南一带却有机会结交到更多的亲密伙伴,形势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这里的东北和西南也许是泛指,也许是实指,因为当时西岐正好地处西南。)
在严酷的政治环境中,明智的君主行事一定要像踏着冰霜走路那样小心翼翼。既要保持自己正直的品格和宽广的胸襟,又不能大张旗鼓地操练军事,应该尽可能地掩藏起自己的才干和政治抱负,以免授人话柄,引起王庭猜忌。即便受征召到天子身边办事,也最好表现得平平庸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既不得罪人,又尽量避免受到众人的赞誉。总而言之一句话,低调做人、韬光养晦。
就像寒冬终会过去,春天终会来临那样,严厉的高压终有压不住的那一天,对于有抱负的明主来说,出头的日子就要到了。
旧政权轰然倒塌,迎来的可能是群雄混战的局面。鹿死谁手,谁是真正的英雄,谁来收拾残局,还华夏大地一个清平世界,作者在卦里没说,大概心里有数吧。
乾卦教人在顺境中积极上进,坤卦教人在逆境中忍耐坚守。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那么豫卦九四朋盍簪怎么解释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卦辞:屯①,元亨,利贞。勿用②有攸往,利建侯③。
白话:部落族群在迁徙途中,如果遇到合适的地方,就应该选择停留下来,修建房屋,开垦田地,做长久居住发展的打算。这种做法是非常合理的,应该坚持。不用再东奔西走,东游西荡;而且屯居是建立侯国的有利因素。
注释:①屯,屯居,指游荡迁徙的族群选择在某地屯垦定居。②勿用,用不着,不必。③建侯,创建侯国。
爻辞:
初九,磐桓①,利居②贞③,利建侯。
白话:部落在迁徙途中徘徊不前,应该适时下决心在某一个地方停留下来盖房开荒,做长期定居的打算。这样做对日后建立侯国有利。
注释:①磐桓,现在写作彷徨,就是徘徊的意思。②居,定居。③贞,坚持,指安心定居。
六二,屯如邅①如,乘马②班如③。匪④寇⑤婚媾⑥,女子贞⑦不字⑧,十年乃字。
白话:虽然已经停留下来,可心里还在想着要要不走的事。正好这时来了一队人马,他们不是敌寇,而是来提亲求婚的。主人婉拒说,女儿年纪小脾气倔,现在不肯出嫁,说要十年之后才肯出嫁。
注释:①邅(音zhan),走的意思,也有人解释为“止步不前”。②乗马,乘着马车。③班如,排着队伍的样子,班,队列。④匪,通非。⑤寇,敌人,盗寇。⑥婚媾,婚姻,这里指提亲。⑦贞,执着,固执,这里是指脾气倔。⑧字,出嫁,成语待字闺中的字就是出嫁的意思。
六三,即①鹿无虞②,惟③入于林中,君子④几⑤,不如舍⑥,往吝⑦。
白话:部落勇士们在围猎野廘时因为没有当地掌管山泽的虞人做向导,所以才让野鹿逃入林中。眼看差不多就要追上了,可是明智的首领及时阻止了人们继续追击,放弃了猎物。因为如果继续追赶,担心会发生什么不测。
注释:①即,靠近,这里是追赶猎物的意思。②虞,虞人,古代掌管山泽的小吏,兼做向导。③惟,思想,要。④君子,指明智的部族首领。⑤几,几乎,差一点(抓到猎物)。⑥舍,同捨,放弃。⑦吝,艰难,不测。
六四,乗马班如,求婚媾,往①吉,无不利。
白话:(完全安顿下来之后的某一天,)部落首领带着一队人马到邻近的部落去提亲求婚。这种主动联姻的做法很好,起码没有什么害处。
注释:①往,此行,指去往相邻部落提亲求婚。
九五,屯其膏①,小贞②吉,大贞③凶。
白话:如果选择那些土地肥沃的地点屯居,也许会遭到当地原有聚落的阻挠和为难。在这种情况下,稍稍坚持一下,说点软话求求人家,兴许能有一个好的结果;假若自以为有理,固执己见,与人家死磕,那就大难临头了。
注释:①膏,肥沃的土地。《国语·虢文公谏宣王不籍千亩》“阳气俱蒸,土膏其动”。②小贞,稍稍坚持,态度温和。③大贞,态度固执强硬。
上六,乗马班如,泣血①涟如②。
白话:原居民一队队人马赶过来,他们都不欢迎这伙新来的居民,威逼他们赶紧离开。新来部落的人们只好一边痛哭流涕,一边扎起铺盖滚蛋。
注释:①泣血,悲痛哭泣。②涟如,泪流不停的样子。
讲解:前人有释屯为困顿的,认为人马爬涉困顿了才思量着要停下来安居,也基本上说得通;但我认为还是释为屯居比较贴切,因为困顿只是驻留、安居的诱因,不足以体现本卦中人们的一系列活动,只有屯居一词才能囊括本卦的所有内容。古今汉语里屯田、屯垦差不多都是这个意思。
卦辞强调了一个部落族群的迁徙是为了寻找一个好的落脚点,一片有发展前途的根据地;最终的理想是通过发展壮大建立一个候国。
爻辞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部落或族群的迁徙史。初九爻写迁徙途中在选择落脚地的时候的犹豫不决。当初下决心离开原先生活的地方,是因为那块地方已经不适合本部族的生存发展,无助于本部族实现建立侯国的宏愿;现在已经走在迁徙的路上,在选择定居地这件事情上当然不能草率。六二爻写的是驻留之初发生的事情。“屯如邅如”在刚刚驻留下来的那些日子里,大家伙的心思一时安定不下来,不少人对于或走或留仍然心存犹豫。此时却来了一队人马,自称是相距不远的邻居部落的人,听说新来的部落首领有一个漂亮女儿,特意前来提亲求婚。这可给主人出了一道难题。一来对来人的情况缺乏了解,二来眼下人心未定,说不定哪天出于某种原因说走就走了,所以不能贸然答应这门亲事;可是又不能直接回绝对方,那么做无疑会得罪对方,给自己树敌;于是只好谎称女儿年龄太小又不懂事,眼下谈婚论嫁还为时过早,希望借此来打消对方提亲的念头。六三爻讲的是屯居之初碰到的困难。古人打猎是很平常的事,可是因为初来乍到,地理环境很不熟悉,又找不到向导,围猎中有时眼看一只野鹿即将到手,却被它纵身一跃,窜入丛林里;猎手们还要追赶,却被首领及时喊停,因为不知道林中有没有什么凶险。与其盲目犯险,不如放弃为上。六四爻讲的的是屯居初见成效之后的事。人心已经安定,建房垦荒的事正在顺利进行,周边邻居那里也一一去登门拜访过了,相互之间也有了一些了解,为了进一步站稳脚跟,最好的办法是主动跟他们中一个或几个部落联姻。以上几爻看似讲故事,其实是在总结有益的经验。九五、上六两爻,讲叙了迁徙途中一次屯居失败的经历,也是一次惨痛的教训。九五爻向人们展示了一条社会铁律:先到为主,后来是客,强龙不压地头蛇。“屯其膏”,即使那一块肥沃土地可能是无主的公地,但是很显然,先来定居的部族具有无可争辩的优先开发权和最大的话语权。后到者想要占据某一块好地盘,只能跟原有居民好商好量;如果要跟先来者争强斗狠,或者一定要论个是非曲直,除非你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否则下场就惨了。上六爻说的就是这种下场。
据《史记》记载,周的始祖弃在帝尧时被委任为后稷,就是农师。并且给了他一块封地,建立了侯国。到了夏朝,弃的后裔一直继承着后稷的职务和侯国国君的爵位。夏朝末年,农官被废弃,周的先祖不窋曾带领部族流落到西戎和北狄之中。不窋的子孙公刘虽处戎狄之地却不忘继承先祖后稷的事业,带领部族在戎狄杂处的夹缝中创建了一个以农耕为主的豳国部落,并且获得不错的发展。可是好景不长,到古公檀父继任的时候,因为不堪周边戎狄部落的袭扰,又就带领族人往南迁徙。走走停停,几经周折,最后来到岐山脚下一个叫周原的地方定居下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立起了西岐侯国。由此推测,作者文王在《屯》中讲的也许正是自己祖上由迁徙到定居岐山的那段历史。文王讲这么一段历史,目的大概是要教育子弟和族人:一要谨记先祖创业艰难,二要守护住祖先好不容易创下的这一片基业,三是希望他们在此基础上开创出一个更大的局面。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卦辞:蒙①,亨②,匪③我④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⑤,告;再⑥三渎⑦,渎则不告。利贞。
白话:少年儿童接受教育,是适时且必须的。但不是老师去求着儿童来接受教育,而是让儿童来向老师求教。就像人们求卜师算卦一样,如果某人初次来诚心求算卦,可以替他卜算并把结果告诉他。如果他不相信第一次卜算的结果,再三要求另算,便有亵渎卜师的意思,就不用再理睬他了。对儿童的教育贵在坚持。
注释:①蒙,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指初等教育。②亨,必需的,适时的。③匪,同非。④我,指老师。⑤筮,古代用蓍草占卜的行为。具体做法是:先用五十根蓍草棍按一定的方法排出一卦(即《易》六十四卦中的某一卦),然后从该卦的卦辞和爻辞中摘出一些词句来为求卦人在某件事情的行止上做出判断。⑥再,第二次。⑦渎,亵渎,不敬。
初六,发①蒙,利用刑人②,用说③桎梏④,以⑤往⑥吝。
白话:少儿教育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借处罚犯人使之知错改错,从而脱掉枷锁远离牢狱的事例。使学童懂得如果犯了过错不予惩戒,任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再想挽救就难了。
注释:①发,繁体字髪的本意是头发的根部,可以引申为起初的,基础的。②刑人,惩罚犯罪的人。③说,通脱,脱离,远离。④桎梏,枷锁,泛指刑罚。⑤以,使,听任。⑥往,前往,指在错误的路上走下去。
九二,包蒙①吉。纳妇②吉。子克家③。
白话:广泛的教育,包括家庭里对孩子娶妻婚配方面的教育,都是有必要的。比方说在男孩还小的时候,给他收纳一个年龄稍大的女子做偏房,也是有好处的。而且,此女所生的儿子长大以后必能持家。
注释:①包蒙,广泛的教育,包,广泛,包罗万象。②妇,年龄稍长的女子。纳妇,纳妾。③克家,能持家;家,用作动词,持家。
六三,勿用取女①。见金夫②,不有躬③,无攸利。
白话:男孩年龄还小的时候,不可以正式聘娶同样年龄还小的女子为妻。因为这样的小女孩见到同样不懂男女之情的小丈夫,不知道如何自处。因此这种做法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注释:①取女,正式娶妻。取,同娶。②金夫,不懂男女之情的小丈夫。③躬,自身,指少年女子。
六四,困①蒙,吝②。
白话:身处穷困之境才想起接受教育,那就很难了。
注释:①困,穷困,走投无路。②吝,艰难
六五,童蒙,吉。
白话:孩童时期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有利的。
上九,击①蒙。不利为寇②,利御③寇④。
白话:青少年初学技击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懂得:学习技击的目的不是为了攻击欺负他人,而是为了防御敌人的侵犯。
注释:①击,技击,武术。②寇,攻击、侵犯他人,不是指盗寇。③御,抵御,防御。④寇,来犯之敌
讲解:释“蒙”为儿童教育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给这个儿童教育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却并不容易。首先古代所谓的童(童子)跟我们今天所说的儿童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童子是指七八岁到成年之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且专指男孩),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青少年;如今我们所说的儿童主要是指七到十五岁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也可以把上幼儿园阶段的小孩包括进来。我们现代的学校教育通常包括初等教育(小学)、中等教育(中学)和高等教育(大学)三个阶段。就蒙卦的卦爻辞所说的情况,除了可以把高等教育排除之外,我们无法定义它到底仅仅是属于初等教育还是初等和中等的混合教育。另外,根据九二爻和六三爻所讲到的“纳妇”、“取女”来推断,蒙卦所说的教育并非只是纯粹的学校教育,而是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包括在内。
卦辞的重点是尊师。那个时代的老师大多是部落里年高德昭见多识广的长者。长者本来就受人尊重,如今受部族的请托出任老师,理所当然更受人们的尊重。“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点明了老师必须得到学生和社会的高度尊重。“初筮告,再三渎”,学生不但必须无条件的服从老师的管教,而且必须专心听讲,用心记诵,同一个问题只能向老师请教一次,否则就是对老师的不敬。除了尊师这个重点之外,卦辞还给我们透露出一些别的信息。信息之一,商代卜筮之风流行,占卜师地位颇高。信息二,当时一些部落和方国的初级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粗糙简单。“再三渎,渎则不告”光强调师道尊严,忽略了学童心智的差异,客观上对一部分少年儿童追求上进起到了负面作用。
初六爻首先强调了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育人。以“刑人”作教材,教育孩子从小懂得遵纪守法;走正道,不走邪路。二三爻讲的是关于儿童婚配的事。你也许要问,为什么把婚配的事情也放在对青少年教育里面呢?青少年怎么能够谈婚配呢?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在古代,男孩二十岁之前都归属于童子,而古代一些弱小的部落为了快速增殖人口,提倡鼓励孩子们早婚早育(估计大概在十五六岁吧)。男孩年纪尚小,先收纳一个身份地位比自家低,年龄比自己大的女孩做侧室,既能干活又能早生孩子,一举两得。到成年以后再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做正室。这番道理和主张与其说是对孩子们的婚姻的启蒙教育,还不如说是针对大人们的关于方国部落增殖人口的宣讲;道理很简单,那个时代孩子们在婚姻大事上没有发言权,一切全凭家长们做主。四、五两爻通过正反对比再次强调了教育要从小抓起。如果小时没学好,长大以后不走正道,误入歧途甚至身陷囹圄,再想回头补课就很难了。上九爻告诉我们古代男孩只要不是残疾都要学习技击武术。包括学习使用刀枪棍棒、掷石、射箭,年纪稍大一点还要学习驾驭车马。重点强调了学武之人要有武德,要从小懂得学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卫,长大后可以保卫家园;而不是为了去攻击欺凌他人。
前面我曾经说《屯》卦的内容很有可能是在讲述西岐国的先辈当初由北往南一路迁徙,寻找合适的屯居地的经历。那么本卦的内容是否也是在讲西岐的历史呢?我的看法是很有可能。大家知道华夏民族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教育,在夏商周三朝,朝廷和跟朝廷亲缘关系近的诸侯大国都有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礼记·学记》里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里的古,应该是指商王朝。其中塾、庠、序、学指的是各级学校,是教育的硬件;往下讲的则是教育的程序和内容。这跟蒙卦讲的教育内容完全不一样。为什么?难道是作者不赞同殷商王朝的教育体系?当然不是。因为他所讲的跟殷商王朝没有关系,他所讲的只不过是自己的西岐国草创时期的教育情况,而且主要是一些简约的教育理念。可以想象,一个区区数百人的部族,经过长途辗转迁徙,好不容易在一个地方落下脚来,决定安家创业,该有多少大事需要去做。像修建房屋,开垦土地固然是当务之急,收集和储备食物、跟四邻联络感情也都是十分重要的事;尽管如此,目光长远的西岐创业者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教育这件大事。没有像样的校舍,只能因陋就简,草坪上、大树下,哪儿都可以上课,但是首先必须尊师;没有完备的课程和教材,就拿处罚罪犯、学习技击这些具体事情来向孩子们灌输正确的人生观;甚至把早婚早育,快速增殖人口这样的大计方针也揉进对青少年的教育之中。这样的教育离规范二字固然相差甚远,倒是很符合那些部落小国草创时期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实际情况;更突出了一个经过颠沛流离,人口减顺严重的部落族群增值人口的紧迫性;另外,习武不为向外攻击扩张,只为自卫的教育理念也符合以农耕为主的寡民小国的治国理念。这一切都隐隐然指向作者的祖父古公檀父初创的西岐方国。
尽管卦中呈现的只是初创小国的粗糙简约的教育情况,但尊师、育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三点重要教育原则却得到了充分体现。而这三点原则在其后中华几千年的教育传承中都是弥足珍贵的。
教育为立国之本,少年强则国强,这些话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卦辞:蒙①,亨②,匪③我④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⑤,告;再⑥三渎⑦,渎则不告。利贞。
白话:少年儿童接受教育,是适时且必须的。但不是老师去求着儿童来接受教育,而是让儿童来向老师求教。就像人们求卜师算卦一样,如果某人初次来诚心求算卦,可以替他卜算并把结果告诉他。如果他不相信第一次卜算的结果,再三要求另算,便有亵渎卜师的意思,就不用再理睬他了。对儿童的教育贵在坚持。
注释:①蒙,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指初等教育。②亨,必需的,适时的。③匪,同非。④我,指老师。⑤筮,古代用蓍草占卜的行为。具体做法是:先用五十根蓍草棍按一定的方法排出一卦(即《易》六十四卦中的某一卦),然后从该卦的卦辞和爻辞中摘出一些词句来为求卦人在某件事情的行止上做出判断。⑥再,第二次。⑦渎,亵渎,不敬。
初六,发①蒙,利用刑人②,用说③桎梏④,以⑤往⑥吝。
白话:少儿教育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借处罚犯人使之知错改错,从而脱掉枷锁远离牢狱的事例。使学童懂得如果犯了过错不予惩戒,任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再想挽救就难了。
注释:①发,繁体字髪的本意是头发的根部,可以引申为起初的,基础的。②刑人,惩罚犯罪的人。③说,通脱,脱离,远离。④桎梏,枷锁,泛指刑罚。⑤以,使,听任。⑥往,前往,指在错误的路上走下去。
九二,包蒙①吉。纳妇②吉。子克家③。
白话:广泛的教育,包括家庭里对孩子娶妻婚配方面的教育,都是有必要的。比方说在男孩还小的时候,给他收纳一个年龄稍大的女子做偏房,也是有好处的。而且,此女所生的儿子长大以后必能持家。
注释:①包蒙,广泛的教育,包,广泛,包罗万象。②妇,年龄稍长的女子。纳妇,纳妾。③克家,能持家;家,用作动词,持家。
六三,勿用取女①。见金夫②,不有躬③,无攸利。
白话:男孩年龄还小的时候,不可以正式聘娶同样年龄还小的女子为妻。因为这样的小女孩见到同样不懂男女之情的小丈夫,不知道如何自处。因此这种做法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注释:①取女,正式娶妻。取,同娶。②金夫,不懂男女之情的小丈夫。③躬,自身,指少年女子。
六四,困①蒙,吝②。
白话:身处穷困之境才想起接受教育,那就很难了。
注释:①困,穷困,走投无路。②吝,艰难
六五,童蒙,吉。
白话:孩童时期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有利的。
上九,击①蒙。不利为寇②,利御③寇④。
白话:青少年初学技击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懂得:学习技击的目的不是为了攻击欺负他人,而是为了防御敌人的侵犯。
注释:①击,技击,武术。②寇,攻击、侵犯他人,不是指盗寇。③御,抵御,防御。④寇,来犯之敌
讲解:释“蒙”为儿童教育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给这个儿童教育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却并不容易。首先古代所谓的童(童子)跟我们今天所说的儿童不是一个概念。古代的童子是指七八岁到成年之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且专指男孩),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青少年;如今我们所说的儿童主要是指七到十五岁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也可以把上幼儿园阶段的小孩包括进来。我们现代的学校教育通常包括初等教育(小学)、中等教育(中学)和高等教育(大学)三个阶段。就蒙卦的卦爻辞所说的情况,除了可以把高等教育排除之外,我们无法定义它到底仅仅是属于初等教育还是初等和中等的混合教育。另外,根据九二爻和六三爻所讲到的“纳妇”、“取女”来推断,蒙卦所说的教育并非只是纯粹的学校教育,而是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包括在内。
卦辞的重点是尊师。那个时代的老师大多是部落里年高德昭见多识广的长者。长者本来就受人尊重,如今受部族的请托出任老师,理所当然更受人们的尊重。“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点明了老师必须得到学生和社会的高度尊重。“初筮告,再三渎”,学生不但必须无条件的服从老师的管教,而且必须专心听讲,用心记诵,同一个问题只能向老师请教一次,否则就是对老师的不敬。除了尊师这个重点之外,卦辞还给我们透露出一些别的信息。信息之一,商代卜筮之风流行,占卜师地位颇高。信息二,当时一些部落和方国的初级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粗糙简单。“再三渎,渎则不告”光强调师道尊严,忽略了学童心智的差异,客观上对一部分少年儿童追求上进起到了负面作用。
初六爻首先强调了教育的重中之重是育人。以“刑人”作教材,教育孩子从小懂得遵纪守法;走正道,不走邪路。二三爻讲的是关于儿童婚配的事。你也许要问,为什么把婚配的事情也放在对青少年教育里面呢?青少年怎么能够谈婚配呢?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在古代,男孩二十岁之前都归属于童子,而古代一些弱小的部落为了快速增殖人口,提倡鼓励孩子们早婚早育(估计大概在十五六岁吧)。男孩年纪尚小,先收纳一个身份地位比自家低,年龄比自己大的女孩做侧室,既能干活又能早生孩子,一举两得。到成年以后再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做正室。这番道理和主张与其说是对孩子们的婚姻的启蒙教育,还不如说是针对大人们的关于方国部落增殖人口的宣讲;道理很简单,那个时代孩子们在婚姻大事上没有发言权,一切全凭家长们做主。四、五两爻通过正反对比再次强调了教育要从小抓起。如果小时没学好,长大以后不走正道,误入歧途甚至身陷囹圄,再想回头补课就很难了。上九爻告诉我们古代男孩只要不是残疾都要学习技击武术。包括学习使用刀枪棍棒、掷石、射箭,年纪稍大一点还要学习驾驭车马。重点强调了学武之人要有武德,要从小懂得学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卫,长大后可以保卫家园;而不是为了去攻击欺凌他人。
前面我曾经说《屯》卦的内容很有可能是在讲述西岐国的先辈当初由北往南一路迁徙,寻找合适的屯居地的经历。那么本卦的内容是否也是在讲西岐的历史呢?我的看法是很有可能。大家知道华夏民族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教育,在夏商周三朝,朝廷和跟朝廷亲缘关系近的诸侯大国都有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礼记·学记》里说“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里的古,应该是指商王朝。其中塾、庠、序、学指的是各级学校,是教育的硬件;往下讲的则是教育的程序和内容。这跟蒙卦讲的教育内容完全不一样。为什么?难道是作者不赞同殷商王朝的教育体系?当然不是。因为他所讲的跟殷商王朝没有关系,他所讲的只不过是自己的西岐国草创时期的教育情况,而且主要是一些简约的教育理念。可以想象,一个区区数百人的部族,经过长途辗转迁徙,好不容易在一个地方落下脚来,决定安家创业,该有多少大事需要去做。像修建房屋,开垦土地固然是当务之急,收集和储备食物、跟四邻联络感情也都是十分重要的事;尽管如此,目光长远的西岐创业者任何时候都没有忘记教育这件大事。没有像样的校舍,只能因陋就简,草坪上、大树下,哪儿都可以上课,但是首先必须尊师;没有完备的课程和教材,就拿处罚罪犯、学习技击这些具体事情来向孩子们灌输正确的人生观;甚至把早婚早育,快速增殖人口这样的大计方针也揉进对青少年的教育之中。这样的教育离规范二字固然相差甚远,倒是很符合那些部落小国草创时期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实际情况;更突出了一个经过颠沛流离,人口减顺严重的部落族群增值人口的紧迫性;另外,习武不为向外攻击扩张,只为自卫的教育理念也符合以农耕为主的寡民小国的治国理念。这一切都隐隐然指向作者的祖父古公檀父初创的西岐方国。
尽管卦中呈现的只是初创小国的粗糙简约的教育情况,但尊师、育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三点重要教育原则却得到了充分体现。而这三点原则在其后中华几千年的教育传承中都是弥足珍贵的。
教育为立国之本,少年强则国强,这些话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在心。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需卦
卦辞:需①,有孚②光亨③,贞④吉。利涉大川。
白话:人生会有各种需求。信誉好的人才能在众人之中闪亮发光,办事顺利 ,坚持不懈地探索追求总会成功。有探索精神的人更适合爬山涉水,出外远行。
注释:①需,需求,引申为探索,追求。根据爻辞提供的线索,应该是指青少年们的需求。②孚,诚信,信用;也可以做动词,树立信用。③光亨,光,发光,闪光;亨,办事顺达,容易成功。④贞,坚持最求目标。
爻辞:
初九,需①于郊②,利用恒③,无咎④。
白话:在聚落或城邑的周边郊外寻找、探索。此类活动应该经常搞,不会出什么事故。
注释:①郊,指城邑或聚落的周边地带。②恒,经常。③咎,事故,差错。
九二,需于沙①,小有言②,终吉。
白话:在沙滩上进行探索,(孩子们之间)可能会发生小小的口角,可最终会太平无事。
注释:①沙,沙地,沙滩。②言,言语争执。
九三,需于泥①,致②寇③至。
白话:在泥沼里进行探索活动,可能会招来对手的攻击。
注释:①泥,泥沼。②致,招来。③寇,这里指不友好的人或者陌生人,而并非指真正的盗贼。
六四,需于血①,出自穴②。
白话:活动需要用到鲜血的时候,可以通过捕捉藏身洞穴的小动物来获得。
注释:①需于血,指孩子们模仿大人歃血为盟或者祭祀神灵时需要用血。②穴,指小动物的洞穴。
九五,需于酒食①,贞②吉。
白话:活动需要酒和食物的时候,只要坚持想办法总能得到。
注释:①酒食,指孩子们模仿大人举行祭祀活动或者宴会时需要的酒食。②贞,坚持、不放弃。
上六,入于穴①,有不速②之客三人③来,敬之终吉。
白话:孩子们进到山洞中探险,突然进来了几个不速之客。孩子们恭敬有礼地对待他们,最后相安无事皆大欢喜。
注释:①穴,山洞,岩洞。②速,邀请。③三人,几个人,古人常用三人来表示为数不多的人群。
讲解:前人都释需为需求,这没什么不对;只是我认为将它引申为探索、追求应该更恰当一些。两条理由:其一,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序除了两綜卦成组(如《乾》跟《坤》、《屯》跟《蒙》、《既济》跟《未济》)的模式之外,前后相连的两卦之间也或多或少存在某种联系。《序卦传》把卦与卦之间的联系一律定位为因果相生关系过于武断,但如果刻意切割前后两卦之间的联系,孤立地来理解各卦的内容,就很可能会走到岔道上去。《蒙》与《屯》虽然不是一组卦,但却是前后相连的两个卦,《蒙》讲儿童教育,是师长对孩子们的言传身教;要点在一个教字。有教就有学,怎么学?理解,温习师长的教诲是学;到野外去探索、发现,去模仿大人的行为活动也是学。本卦上承蒙卦而来,叙说儿童自娱自学,自我探索求知乃顺理成章,也符合上古社会的时代特征。其二,大人活动有大人的特点,小孩活动有小孩的特点。如果是说大人的需索追求,那就应讲春种秋收,讲捕鱼打猎,讲真实的祭祀;耕作在原野,捕鱼在江河湖泽,打猎在山林,祭祀要用牛羊猪等牺牲(用作祭祀的牺牲必须是经过精心挑选没有瑕疵的驯养的活的牲畜,现捕的野物非死即伤,不可以充当牺牲)这些东西本卦中一样也没有出现。本卦所讲需求活动的地点一是郊,也就是部落村邑周边;二是沙,沙地,沙滩;三是泥,泥潭,泥淖;四是岩洞。这些地方都不像是大人生产工作的场所,倒很适合少年儿童在此娱乐探奇。因为这些地方离家近,相对比较安全;初九爻“利用恒,无咎”就是常在此地玩,没有危险的意思。在这些场所玩耍探索,不可能收获什么实际性的有价值的东西,但经常会发生一些小插曲。九二的“小有言”就是小伙伴们吵嘴了,九三,“致寇至”就是招来对头了。至于为什么会招来对头?对头又是什么人?需要想象一下:小伙伴们来到泥沼地,衣服脱下来搁在水边干地上,然后赤身裸体下到泥沼里去摸鱼捉虾,或者挖掘莲藕什么的。不料此时从不远处跑过来另一群孩子,他们也许是相邻聚落的孩子,也许是本部落另一群孩子,总之是跟他们关系不友好的人,他们拿走了岸上的衣服和劳动果实,使泥潭里的孩子十分尴尬特受羞辱,这是一次惨痛的教训。四、五两爻讲的可能是孩子们模仿大人举行祭祀活动的情况。祭祀需要血食,就去寻找小洞穴,捕捉山鼠,野兔之类的小动物;需要酒食,就从家里偷拿一点,或者以假代真,比方以水代酒。上六讲的应该是大一点的孩子在离家稍远的山洞里探险的一段奇遇。不请自来的几个人要么也不是成年人,要么就不是正经的成年人,因为正经的成年人基本上没有空闲去钻山洞;突如其来的情况让我们的孩子们心里多少有些忐忑不安,多亏师长平时的教诲起到了作用,他们彬彬有礼地向来人表达了问候和敬意,也得到了对方的回敬,最终大家相安无事。
作者写作需卦,不仅仅是为了再现古代某些效果部落的少年儿童在野外玩耍探奇的情景,更多的是要表达这样一种理念:少年儿童需要通过这些野外活动来认知世界,体现自我,提高自我。在活动中,他们学得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提高了技能,增长了智慧;可以说那是古代少年儿童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如今的社会已经是高度发达的社会,与几千年前的社会状况已然不可同日而语。单就教育的条件和质量,不知道要高出那个时代千百倍。但是从某种角度看,如今的孩子的成长环境还不如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孩子在读书之余,可以成群结队到野外自由玩耍探索;可以通过模仿大人的活动行为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应变能力。如今的孩子所接受的基本上全是封闭式的教育管理模式,除了老师的管教和家长的陪伴之外,少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即便在农村,因为大人都外出务工,留在家里的基本上全是老人和小孩,而且人数寥寥无几,孩子们既不能结伴组队玩耍,又没有模仿的对象,他们能够做些什么?这种情况会不会影响孩子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呢?让教育专家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讼卦
卦辞:讼①,有孚窒②,惕③,中④吉,终⑤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⑥。
白话;之所以引起诉讼,是因为双方相互失去了信任,相互提防戒备。诉讼过程中也许有一方因为获胜而大喜过望,但最终只会两败俱伤。在争讼发生时,应该去拜访一下德高望重的大国执政或朝中大臣,让他们秉公处理或者协调解决;不应该因为输了官司而赌气远走他乡。
注释:①讼,争讼,俗称打官司。②孚窒,互不信任。窒,窒息,阻隔。③惕,警惕,提防戒备。④中,中途。⑤终,最终,到头来。⑥涉大川,指输了官司而远走他乡。
爻辞:
初六,不永①所事②,小有言③,终吉。
白话:没有必要对某件事情长时间地争执纠缠不休,如果能够把它放下,即使引来一些闲言碎语,但最后的结果皆大欢喜就好。
注释:①永,长久,长时间。②所事,引起双方争执的那件事。③小有言,指因为放弃争讼而被人说三道四。
九二,不克①讼,归而逋②,其邑人三百户,无眚③。
白话:官司败啦,回去后便逃离家乡,他家所在的城邑三百户人家,都没有受到些许影响。
注释:①克,胜。②逋,出逃。③眚,眼病,白内障之类,比喻小毛病,小问题。
六三,食旧德①,贞厉②,终吉。或从③王事,无成。
白话:某些人靠上辈的功德生活,固执任性,脾气暴躁,最终也能平安无事。这种人,即便有幸承蒙君主赏赐一官半职,也会一事无成。
注释:①食旧德,依赖上辈的功劳和名望生活。②贞厉,固执暴躁。③从,从事,任职。
九四,不克讼,复①即命②,渝③,安贞④,吉。
白话:有的人败诉以后回家接受裁决,知错改错,保持平和心态,也可以吉祥无事。
注释:①复,返回。②即命,服从命令,此处指服从并执行裁决。③渝,改正过错。④贞,保持。
九五,讼,元①吉。
白话:有时候,诉讼结果会让一方称心如意,大喜过望。
注释:①元,大。
上九,或锡①之鞶带②,终朝三褫③之。
白话:或许朝廷会赏赐给胜诉之人一条皮腰带,但也有可能在下一次朝会上多次剥夺他的荣誉和地位。
注释:①锡,通赐。②鞶(音pan)带,古时用作束衣的皮制大带。③褫(音chi),剥夺。
讲解:《讼》卦上承《需》卦。从内容来看两卦之间似乎并无联系,其实是有着一定关联的。《需》卦讲的是孩子们自娱自学在无忧无虑中成长。《讼》卦讲的多半还是孩子们(当然也少不了成年人)的事。孩子们长大啦,不管是不是那一群孩子。年轻人是国家部落的生力军,他们能干事,也能惹事:他们血气方刚,争强好胜;但缺少历练和涵养,勇武有余而理智不足,不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能是比较重大的事情)争执不下甚至大打出手,最后告到官府交给法官评判,这就是诉讼。当然,诉讼并不都是由年轻人引起的。某些大人(包括位高权重的)因为脾气爆烈或者私利当先、不识大体、不顾大局,也有可能成为引发诉讼的罪魁祸首。
自古以来,诉讼是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从本卦的卦辞和爻辞看,古人对于诉讼其实是颇为嫌厌的。卦辞里说“有孚窒”,意思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消失了,失去信任就会产生隔阂和矛盾冲突;卦辞又说“终凶”,意思是说只要发生了诉讼,肯定会有一方没有好果子吃,而且搞不好最终会造成两败俱伤。九二和九四是说输了官司的,我们暂时撇开;九五、上九说的是一个人赢了官司,其结果也不过是先得赏后受罚,而且赏轻罚重,弄得乐极生悲。诉讼有时候也许只是两个人或几个人之间的事,但大多数的时候却不那么简单,它极有可能牵扯到家人、部落族群、相邻的城邑。如果诉讼发生在一个家族和另一个家族之间,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使两个家族从此结怨成仇;发生在部落和部落之间,处理不当,会影响部落之间的友好交往,对社会是一种负能量;发生在公室和王室内部,处理不当,会引发公室和王室内部的派系之争;轻则引响统治集团内部的凝聚力,重则能让一个政权分崩离析,并由此一步步走向衰亡。由诉讼引发的问题还不止这些:比方某些糊涂法官在不了解案情的情况下,轻率断案;又或者某个贪财的法官收受贿赂之后刻意偏袒理亏的一方,都会使受损害者心生怨恨,甚至戾气突发,进而做出可怕的事。《左传·昭公十四年》记载了这么一个案件:“晋邢候与雍子争鄐田,久而无成。士景伯入楚,叔鱼摄理,韩宣子命断旧狱,罪在雍子。雍子纳其女于叔鱼,叔鱼蔽罪邢候。邢候怒,杀叔鱼与雍子于朝”。案件的最后结局是,擅自杀人的邢候被处死,已经死了的雍子和叔鱼则被处以曝尸街市。像这类恶性事件,无论古今都是人们所不愿见到的。
矛盾客观存在,诉讼又不能完全避免。那么,作者最希望看到的是什么呢?一,通过调解解决纠纷。卦辞“利见大人”(大人通常指诸侯国及王室的执政大臣,是最有权威的人),就是希望借大人的威望来调解纠纷。二,对惹不起的主让着点,或者干脆躲着点。比如像六三爻里的那位主,凭着先辈对朝廷有功,对乡亲有恩,平日里态度横一点,脾气暴一点,未免惹人讨厌。怎么办?只要不太出格,最好是能让就让,能躲就躲,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也是明智的做法。三,如果诉讼已经发生,败诉已成事实,那就勇敢地面对和接受。像九二里的那位,败诉之后,为了自己和本乡邑人的颜面,采取远走他乡的方式;九四爻里的那位败诉者做得更好,不仅完全接受了裁决结果,并且能借此自我反思,改正错误,从此大彻大悟,心平气和地做人做事。
一篇《讼》,话语不多,对后世的启示却弥足珍贵。当今的社会尽管已经非常和谐,但矛盾和纠纷却依然普遍存在。如何有效地处理和解决矛盾纠纷?除了依靠法律的权威公正之外,每个公民的素质修养也很重要。大是大非面前我们固然要据理力争,鸡毛蒜皮的小事则大可不必斤斤计较、纠结不清,至于有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事情,能靠当事人和朋友的包容和智慧协决就协商解决,不要动不动就走法律程序,毕竟打官司费时费力,又是最伤感情的事。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师卦
卦辞:师①,贞②,丈人③吉,无咎④。
白话:军队一定忠于自己的部族和国家,对部族的领袖、国家的君主忠贞不二。只要本部落出身的朝中某大人吉祥平安,本部落就出不了大乱子。
注释:①师,军队。②贞,忠贞。③丈人,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从本卦的爻辞看,应该是指与该部落城邑有密切关系的某位朝中大臣。④咎,差错,乱子。
爻辞:
初六,师出以律①,否臧②,凶。
白话:军队出征一定要严守纪律,听从号令;如果有的听号令,有的不听号令,那就很危险。
注释:①以律,凭借纪律约束。②否(pi)臧,否,恶,引申为作恶,不守纪律;臧,善,为善,守纪律,听指挥。
九二,在师①中,吉,无咎。王三锡②命③。
白话:新继位的某部落首领身处以王师为中心的大军之中,他是安全的,没有危险。何况他还得到了天子的三道赐命。
注释:①师,这里指以王师为主体各路诸侯军队为随扈的联合大军。②锡,同赐。③命,王命,这里指天子专门下达给某部落新首领的命令,等于认可了他的首领地位。
六三,师或①舆尸②,凶。
白话:(联军中)出现了用战车载着老首领的尸主随军出征的情况,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注释:①或,有,出现。②舆尸,用车载着尸主。古代君王,诸侯,或部落酋长死了,需要挑选一位嫡孙装作老主坐在上位,名为尸主,接受属下的祭拜。
六四,师左次①,无咎。
白话;我军驻扎在王师的左侧,这种安排不会出问题。
注释:①次,军队宿营地。
六五,田①有禽②,利执言③,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輿尸,贞④凶。
白话:田猎有所擒获,天子心情愉快,是臣下进言的有利时机,不会被责难。于是某大臣向天子进言说:某某部落首领才刚去世,本来由嫡长子做了军队的主帅,现在又有他的一帮兄弟们簇拥着坐在战车里的尸主跟他争夺指挥权,双方相持不下;如果大王您不及时干预,恐怕要出大乱子。
注释:①田,田猎。②禽,同擒,擒获,猎获。③执言,古代负责对君王进行劝谏的言官;泛指大臣向君王进言。④贞,使继续,任其发展。
上六,大君①有命②,开国③承家,小人勿用。
白话:于是天子颁布敕令,正式册命某部落嫡长子开创侯国,传承家业,不许任用小人。
注释:①大君,就是王,天子。②命,赐命,册封。承上爻,大君听从言官的劝谏才下此册命。③开国,开创侯国。
讲解:《师》卦与《讼》卦有没有联系呢?据《序卦传》说“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意思是说诉讼纠纷引发了部落与部落之间、城邦与城邦之间的群体争斗,相关部落和城邦各自组织成立护卫队,后来不断扩展演化成为一支颇具规模的正规军队。这种说法也许是有道理的,但本卦的内容无关军队的组建,也不是关于行军打仗的事。而是有关一个部落内部争夺军队统帅权,争夺首领继承权的历史故事。
这个故事的中心人物(或者叫主角)是某个城邑部落首领的长子。
这个城邑部落(我们姑且称它为A部落)很可能是一个独立自治的部落,也有可能是一个诸侯大国的附庸;领地在王畿附近,拥有一支颇具规模的军队,在王朝中有说得上话的关系人,因此有幸在王庭挂上了名号。故事的起因是天子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狩猎活动,通知王畿周边的诸侯率军随扈助威,A部落首领也在被通知之列。可是当天子的通知送达时,A部落的老首领刚去世了。按规矩应该由老首领的嫡长子顺理继位,不过由于兄弟不和、族中长老也存在派系之争,致使继位典礼迟迟没能举行。可是王命不可违,何况随王出征狩猎是给全部落长脸的好机会,所以只好权且让长子做了临时的行军统帅。
这个临时统帅可不那么好当。军队出征最重要的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可是这支军队刚出发就有人不听号令、故意捣乱,明摆着是要给临时统帅制造麻烦。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让我们这位主角的心里忐忑不安。等到与王师会合之后,他才稍稍放下心来:因为估摸着第一那帮家伙不敢当着天子和诸侯公开发难;第二在行军途中天子的几道命令都是指名道姓下发给他的,那就等于天子已经认可了他作为部落首领的地位,这让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可是那帮跟他作对的人并不死心,他们想出了一个损招:弄了一个象征老首领的所谓尸主放在战车上随军行动,企图以此来分散削弱临时统帅的权力。这一损招确实很有杀伤力,因为按当时的社会习俗,老主死后如果服丧期未满,尸主可以在各种祭奠仪式中代替老主接受臣属的朝拜,并发布一些指令。多亏天子身边有一位老大臣看破其中玄机。这位大臣跟A部落的渊源颇深,跟那位嫡长子的交情也不错。他不希望看到A部落发生内乱,而在部落继任人问题上又比较属意于嫡长公子,所以在天子面前千方百计为他维护周全。“师左次,无咎。”大军扎营的时候想办法将A部落的军队安排在王师的近旁,不给那些乱党分子搞事的机会;“田有禽,利执言。”不失时机地向天子陈明利害,说动天子颁布敕命,正式册封A城邑部落为诸侯国,敕命其嫡长子为该国开国君主、继承其父的家业,并明令不准任用那些搞阴谋诡计的小人。一场内乱于是乎被消弭于无形。我们这位主角不但坐稳了他部落首领的宝座,而且还意外高升一级,真的是鸿运当头,双喜临门了。
本卦所叙的故事线索一明一暗,明线是随天子出征狩猎,暗线是某部落领导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故事情节生动且相对完整。据笔者看,当属殷商时代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因为在殷商乃至周、春秋那种分封制王朝,回绕权力而内斗的事件比比皆是,很不稀奇;但又不会是在西岐国内发生的。为什么?因为西岐从古公檀父在周原安家落户、创立根据地到文王姬昌仅只三代,当年古公檀父传位给小儿子季历,迫使太伯、仲雍兄弟俩远走他乡,以及后来姬季历传位给嫡长子姬昌,期间都没有发生过重大纷争,这在史书上有案可查,无可置疑。它很可能发生在某一个与西岐相邻且与西岐交好的诸侯方国。因为从本卦言辞中看得出来,作者情感天平的重心自始至终明显偏向卦中的主人公。这并不表明作者是一个嫡长子继位制度的忠实拥护者(他的父亲季历本不是以长子的身份继位,他也没有将自己的爵位传给长子百邑考),只是表明作者对于政权的内斗颇为厌恶。此外,故事还揭示了一条切实好用的道理:朝中有人好办事。“丈人吉,无咎。”故事中的主人公能够转危为安并且开国承家,他本人颇为成稳的性格固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最关键的因素还是来自于那位朝中大臣的尽心周全。事实上姬昌父子和西岐的大臣们都深谙此道。姬昌在位期间,西岐给王庭上下可送过不少好东西,也因此结交了若干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是他姬昌最终能够逃出囚牢,并让西岐国赢得充足的时间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的重要原因。估摸作者在写作此卦的时候,心里一定充满着期待吧。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比卦
卦辞:比①,吉。原筮②元永③,贞④无咎⑤。不宁⑥方来,后夫凶。
白话:为道义而亲近、结盟,这是好事。就比方原卜和筮卜同样源远流长,至今盛行;是因为无论用原卜的卜师还是用筮卜的卜师一直以来都谨遵了同行之人只能相互维护不得相互拆台的缘故。那种平日里与邻为壑、独往独来,直到内部动乱不安才想起要来参加结盟的部落和方国,如果还不按期赴会就很危险了。
注释:①比,并也,有亲近、交好等意思,引申为合作,结盟。古代特指为道义而亲近交好。《国语·晋语五》赵宣子论比与党,“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夫周以举义,比也;举以其私,党也”。②原筮,原卜和筮卜;原也是一种古老的占卜方式。③元永;盛行久远。④贞,坚持,遵守。⑤咎,指责,拆台。⑥宁,安宁。后夫,迟到的人。
爻辞:
初六,有孚①比之,无咎。有孚盈缶②,终来有它③吉。
白话:有诚信的人(或者国家)相互亲近联盟,是没有害处的。如果有十足的诚信,则到头来还会有意想不到的好事。
注释:①孚,诚信,信任。②盈缶,满罐,比喻十足。盈,满;缶,陶罐。③它,别的。
六二,比之自内①,贞②吉。
白话:亲近团结应该从内部开始,内部保持团结才能万事吉利祥和。
注释:①内,指内部。②贞,保持,坚持。
六三,比之匪①人。
白话:如果所亲近结交的不是什么好人,就等于弄错了团结对象。
注释:①匪,同非。非人,非其人,不是那种讲道义人。
批:此爻爻辞似有缺失。无论卦辞爻辞,通常都是在陈叙情况之后,加上结论,像吉,凶,利,无咎之类。本爻‘比之匪人’后面没有说结果,明显不完整。
六四,外①比之,贞吉。
白话:同时也要跟外部的人亲近联合,搞好关系。坚持跟多方搞好外交关系会好处多多。
注释:①外,外部,指邻邦甚至远方邦国。
九五,显①比,王用三驱②,失前禽③。邑人不诫④,吉。
白话:最高境界的亲和是认知一致,合作默契。比如王师狩猎时从三面驱赶而缺其一面,这样一来,跑在最前头的那些野兽就会逃掉。而猎场附近的乡民也不会将野兽逃跑的方向报告给狩猎的王家军队,因为这是普天下围猎的规矩。
注释:①显,彰显。②三驱,从三个方面包围驱赶。③禽,野兽,猎物。④诫,告诉,提示。
上六,比之无首①,凶。
白话:结盟的时候如果缺少一个合适的盟主,也很危险。
注释:①首,首领,盟主。
讲解:比有亲善、团结、联合、结盟等含义,但是不要忘了在这些词语前面必须加上“为道义”这个修饰成分。把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把握了本卦的纲领和精髓,对于我们正确解读卦爻辞会有很大帮助。
《比》承《师》。前面我们讲了,《师》的重点不是讲军队的组建和行军打仗,而是讲部落内部兄弟不和争夺继承权的事。这类事情不是好事,而是坏事,丑陋事,但凡善良、正直、理性的人都不希望看到它的发生,因而它是作者要批判的社会现象。有批判就得有提倡,为道义而亲善、而团结、而联合、而结盟就是作者要倡导的东西。与其说《比》承《师》,不如说《师》和《比》是相反相成的一组文章。从表述方式看,《师》以记叙为主,而《比》以议论为主,一叙一议,好像也是刻意安排的。
本卦的内容说白了就是关于个人交友和国家部落结盟的问题。卦辞“比,吉。”开宗明义,指出为道义而亲善、团结、联合、结盟是人类社会美好吉祥的社交行为。作者接着从正反两面举例说明:原卜和筮卜同是古老的占卜术,它们之所以能够并行不悖流传至今,是因为操原卜的和操筮卜的都能严格遵守行业规矩,从不内讧,必要时还会互相配合的缘故。而有些人(部落邦国)平日里特立独行,不把联盟放在眼里,等到自身惹了大麻烦,内部出了大乱子,才想到要参加联盟,如果他们还没有诚意,不能严守盟规的话,一定会受到严厉惩罚。
爻辞阐述了团结合作得范围和注意事项。初爻首先提出诚信是团结合作的基础,诚信度越高,等于基础越扎实,友谊就越牢固,发挥的能量就会越大,收获的好处也就越多。二、三爻说内部团结问题(包括个人交友的事)。内部团结永远是第一位的,团结才有力量,才能政通人和,才能在自保自立的基础上谋求发展。反之,如果内部不团结,派系林立,各自为政,争斗不休,不仅白白消耗了自身的实力,使家国日益羸弱,在国际上无法立足,而且还容易招来外侮。个人交友是内部团结的一部分。亲近团结的基石是为了道义。交友、举用人才也一样要遵循这个原则。《左传》记载:赵宣子赵盾向晋灵公举荐韩献子韩厥,让他担任掌管军纪的司马。河曲之战中,赵宣子派人乘自己的战车侵犯队列,韩献子将这个违纪的人抓起来实施了相应的处罚。众人都说:“韩厥一定不得好死,他的主人早晨提拔他,晚上他就把主人的车仆给杀了,谁心里能舒服呢?”赵盾把韩厥召来,以礼相待,说:“我听说侍奉君主的人亲近道义而不结党营私。人们顾全大局出于道义而亲近,叫做比;如果出自私心,就是结党营私。军中不能犯纪,犯纪的事不能隐瞒,这就是大义。我把你举荐给君主,最当心的是你缺乏能力。举贤却推举了无能之人,那就是最严重的结党营私。侍奉君主而结党营私,我有什么资格执掌国政?我是故意以此来考察你,你好好努力吧。”如果交友不慎,则很可能被人带坏,受人利用,做出有违道义、有损国家利益的事。第四爻讲要坚持搞好外交关系。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殷商王朝的国际形势动荡变幻,每一个诸侯方国、氏族部落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要么发起组织联盟,充分发挥大国在国际上作用;要么选择加入适合自己的联盟,使自己的生存得到某种程度的保障。第五爻“显比”讲最高境界的亲和表现在统治阶层跟广大民众在理念上有共同的认知,能够配合默契,没有隔阂,我们可以称之为上下和谐。第六爻“比之无首,凶。”对一个联盟组织来说,推举一个优秀称职的领导者至关重要。一个联盟最糟糕的莫过于缺少一个称职的盟主。春秋时期,中原联盟的盟主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不自量力争当盟主。为了立威,他毫无理由的捉拿了滕国国君婴齐,又指使邾文公杀死鄫国国君并用来祭祀次睢的土地神,引发盟友的强烈不满,离心离德;为了挽回颜面,他甚至于不惜跟实力强大的楚国开战,结果宋军败得一塌糊涂,襄公本人也因伤而亡;中原联盟由此分崩离析,大部分成员都选择投靠了楚国。直到晋文公姬重耳入主晋国之后,修内政而纳襄王 ,一举成名,使周王室有了依靠,中原诸侯又有了主心骨。于是乎晋国理所当然坐上了中原诸侯联盟的盟主的位置。
本卦文字简约但语重声长。这些话是作者说给儿孙听的,说给周国臣民听的,也是说给后世天下人听的。可惜能听到和听懂的人太少了,况且,即便能听到听懂又能怎样?中国历史上有过数不清的动乱纷争、内忧外患,直到二十世纪中期才好不容易重新站稳了脚跟。又通过几代国人数十年的努力奋斗,才把国家建设成今天这样繁荣富强,真正当得起政通人和四个字,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格外为之自豪,为之珍惜。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小畜卦
卦辞:小畜①,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白话:小有积蓄是亨通发达的起步。在我们城邑的西郊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即将来临。
释词:①畜,同蓄,积蓄。
爻辞:
初九,复①自道,何②其咎③,吉④。
白话:驾着牛车在回家的路上走着,男的主动向妻子承认自己误判了天气的过错,妻子不再抱怨,气氛一片祥和。
注释:①复,返回。②何,同荷,承担。③咎,过错。④吉,气氛祥和。
九二,牽①复②,吉③。
白话:男子下得车来,帮着老牛一起用力拉车往回走,滑稽的模样逗得妻子很开心。
注释:①牵,指拉着牛车。②复,回家,往回走。③气氛融洽和睦。
九三,舆①说②輹③,夫妻反目④。
白话:牛车的轮轴脱掉了,妻子被摔伤,夫妻俩为此生气吵架。
注释:①舆,古代用牛或者马驾的车。②说,通脱。③輹,压在轮轴上的凹形木块,这里指轮轴。另说同腹;指车的底板。《左传·僖公十五年》“车脱其腹”。④反目,翻脸,吵架。
六四,有孚①,血去②惕③出④,无咎⑤。
白话:事后夫妻俩相互谅解,没有隔阂。伤好以后外出时格外小心,就没再出事。
注释:①孚,信任,这里指没有因为吵架产生隔阂。②血去,指伤口血痂脱落,伤痕完全消失。③惕,警惕,小心。④出,出门。⑤咎,事故。
九五,有孚挛如①,富以②其邻。
白话:男子诚实守信,跟邻居们处得像孪生兄弟一样,靠邻居们的帮助,他们家生活渐渐富裕了起来。
注释:①挛,同孪;挛如,跟孪生兄弟一样。②以,因,靠。
上九;既①雨②既处③,尚④德载⑤。妇贞⑥厉。月几望⑧,君子⑨征凶。
白话:接连几年好雨水,家庭生活平稳而富足。男子在劳作的同时又格外重视学问和品德的修养,成就很大。只不过他妻子的暴脾气依然未改。在一个差不多月中的日子,突然传来君主的诏命,紧急征召我们这位男士到国都任职。
注释:①既,已经,既然。②雨,雨水合时,暗指农业收成好。③处,居家过日子,指生活稳定。④尚,崇尚,注重。⑤载,承载,比喻成就很大。⑥贞,继续,依旧。厉,暴躁,偏激。⑧望,古代每月十五月圆时叫做望。⑨君子,通常指德才兼备的贵族领袖,这里指国君。征凶,征,征召;凶,这里是紧急的意思。
讲解:本卦讲叙了一段颇为生动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以农耕为业的男子。他有一位妻子,家里也许还有孩子和老人,生活过得比较艰难。他为人诚实守信,喜欢读书,心思没有完全放在农事上;而他的妻子总体看还算温柔美丽,可是一旦发起火来却十分吓人,一有机会就会数落她丈夫。
他们家住在某个城邑,城外西郊有他家的一片耕地。夏季的某一天,夫妻俩正在自己的土地上干着活,突然之间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将下未下,空气异常沉闷。夫妻俩赶紧放下手中的农活,急急忙忙驾着牛车往家走,希望能赶在大雨下来之前回到家中。可是,老牛破车实在走的太慢,惹得妻子一路唠唠叨叨抱怨不停;丈夫一再向妻子说好话,承认自己不够能干,没能给家里置办一驾新车;又没有看准天气,害妻子吃苦了。见丈夫如此自责,做妻子的心情好多了。后来丈夫干脆跳下车去帮着老牛一块用力拉车,这样一来,车确实走得快了些,但是颠簸得也更厉害。突然听到一声尖叫,原来是轮轴上的木块脱落,导致车身倾倒,将妻子从车上摔落下来。大概因为摔得很痛,她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仿佛变成了一只河东狮子,冲着丈夫大吼大叫;当丈夫想去搀扶她的时候,还动手把丈夫的脸给抓破了,搞得丈夫也很生气。回家以后夫妻两很快和好了,因为两个人内心其实都是爱怜对方的。好几天妻子不让丈夫出门,担心他脸上的伤会招来邻居的议论,直到伤痕完全消除。从那以后每次外出都格外小心,生怕再闹出上次那种事来。
家里虽穷,丈夫却一贯诚实守信,对乡邻坦诚相待,邻居有事随叫随到,关系好的跟亲兄弟一样。而左邻右舍尽管目不识丁,却都知道礼相往来的道理;而且一个个都长着一双慧眼,看准这小子将来必能飞黄腾达,所以都愿意帮他的忙,特别是在农活方面;于是没几年他们家的生活也渐渐宽裕了。
接连几年风调雨顺,收成不错,生活过得稳稳当当的。期间做丈夫的总是忙时干农活,闲时修习道德学问,德业日臻完美,名声远播。他的妻子一如既往的可爱可敬,一会温柔的像一只绵羊,过一会也许还会变回河东狮子。终于在某个月中的日子,国君下达紧急文书,征召他到朝廷做官去了。
本卦内容上跟上一卦没有任何牵扯,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就是作者将我们的视角从统治阶层拉向了普通平民。故事的主人公原本是一个普通的自由平民。他以务农为生,靠在土地上辛勤劳作来养家糊口,连一挂新牛车都置办不起,日子过的挺紧巴的。但他又是一个与众不同下层平民。第一,他虽身为农人,却没有把心思和精力完全放在农事上,以至于收入不如别人,日子过得很拮据。第二,性格开朗、大度,生活的艰苦和妻子的抱怨并没有使他心烦意乱,总是心平气和地变着法子逗妻子开心。第三,诚实守信又有学问,深得乡邻的信赖和爱戴,大家都愿意来帮助他共同致富。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修习德业是他平生最大的追求,任何时候都不肯懈怠。他终于成功了,德馨远播,连都城的君主都知道了,召他到朝中做官,为国家出力。
这是一个古人励志的故事。故事是否为西周以前的史实我们无从考证。春秋时期倒是有一位身为平民而因为重视品德修养最终被举拔重用的真实人物,他的名字叫郤缺,也叫冀缺。其父郤芮因为反对晋文公当国君而被杀,郤家因此被贬为庶民。若干年以后,晋文公的大臣胥臣出使途中看见他在田间锄草,他的妻子给他送饭,两人相敬如宾,觉得他不是一个平常人,就下车和他交谈,才知道他的身世,也了解了他的学问品德,于是将他带回国都,向晋文公极力举荐。晋文公不计前嫌,封他做了大夫,郤缺和他的子孙在晋国都地位显赫,为晋国的持续称霸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这类故事揭示了一条道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最后有必要讨论一下本卦卦名的确切含义以及卦辞和爻辞的排序问题。小蓄,直观的理解就是小有积蓄,而且主要是指财富方面的积蓄。主人公的家庭由资产贫乏到“富以其邻”,是小蓄的具体表征,它符合古人以农为本、以农富国的政治理念,是作者极力倡导和乐于见到的。不过,小蓄的含义似乎不止于此。它的内涵似乎更偏重于鼓励提升国民的道德文化素养,希望由此为国家积蓄人才。本卦卦辞“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是故事发生的具体场景(背景),也是故事的起因,照理应该当作爻辞的开头才对,不知道是作者的随意还是后人在整理《易经》时的失误所致。另外上九“既雨既处”跟故事开头的“密云不雨”之间存在数年的时差,不能混为一体,否则很难解释得通。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履卦
卦辞:履①虎②尾,不咥③人,亨④,利贞。
白话:外出游历,紧跟在像老虎一样的武夫身后,不会被武夫伤害。这么行走江湖会比较顺利,应该坚持。
注释:①履,这里既有外出游历的意思,又有紧跟的意思。②虎,这里不是指真正的老虎,而是比喻那些凶猛如虎的武人。③咥(音die),咬,吃。④亨,顺利。
爻辞:
初九,素①履,往无咎②。
白话:既无经验又身无长物,一个人独自外出闯荡,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注释:①素,白色的,空白,引申为身无长物。②咎,出事。
九二,履道坦坦①,幽人②贞③吉。
白话:一路走来,路途平坦,没有什么危险阻滞。只是挂念家中的妻子,希望她能坚强忍耐一些才好。
注释:①坦坦,平坦的样子,泛指旅途顺利。②幽人,指守在家中的妻子。③贞,坚强、忍耐。
六三,眇①能视,跛②能履③,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④于大君⑤。
白话:瞎了一只眼的人也能看得见事物,跛了一只脚的人也能走路前行;可是他们如果跟随在像老虎一样的武人后面,是会受伤害甚至送命的,太危险了。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愿意跟随武人,是因为武夫们在天子面前很吃香啊。
注释:①眇,瞎了一只眼睛的人;比喻脑瓜不好使,不会见机行事的人。②跛,坏了一条腿的人;比喻笨手笨脚,行动不敏捷的人。③履,这里是跟随的意思。④为,受重用,得宠。⑤大君,天子。
九四,履虎尾,愬愬①,终吉。
白话:追随在老虎后面,一定要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如此才能逢凶化吉。
注释:①愬(音shuo),愬愬,恐惧的样子。
九五,夬①履,贞②厉③。
白话:决定结束游历生涯,不再追随武人;尽管坚持这么做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注释:①夬(音guai),决断,指中止游历,离开武人。②贞,坚持,固执。③厉,危厉。
上九,视①履考②祥,其旋③元吉。
白话:审视自己的每一段经历,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那么等他回去的时候一定会大有用处。
注释:①视,审视,检讨。②考,总结考评。③旋,返回,回家。
讲解:译完此卦,第一反应是想起了小学课文中《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本卦的“履虎尾”与其确有相似之处,都是要借老虎的威风。不同的是一个走在老虎的前头,一个跟在老虎的后头;一个是要仗势欺人,一个是为了借虎威而自保,也许还有拜虎为师的意思。
本卦的故事里也有一个主人公,年龄大概在二十五到三十五之间,反正是一个中年男子;已经结婚成家,家里有妻子,还有没有别的人不知道。其祖上也许是没落的贵族,也许祖祖辈辈都是自由平民,也许务农,也许干别的行业。离家远行的原因十有八九是不安于现状,想出去历练历练,套一句时髦话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如果碰巧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再好不过。因为没有什么背景,家里又穷,所以出门的时候既没有名人的推荐信,也没带几个盘缠,打算一路的衣食住行能不花钱就不花钱,古人称之为“素履”,现如今叫“穷游”。开头一段路程走得也还顺畅,可随着时间延长,离家越来越远,对妻子的思念牵挂也越来越沉重。后来走到一个地界,他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两个凶神恶煞的武夫在前头走着,后面跟着一队半边瞎子和跛子,武夫偶尔回头看见有不顺眼的,就抓过来暴打一顿,有时简直是往死里打;可是那帮残疾人依然紧跟不舍。再后来才发现跟在武夫后面的残疾其实只是少数,多数都是健健康康的走远路闯江湖的。经过打听才知道:眼下世道很乱,远行客常受地头蛇的欺侮,只有跟着面目凶恶的武夫,才会安全一点;因为据说武人如今在朝廷很受重用。于是我们的主人公也小心翼翼的跟着走了一段日子,发现所言不虚,但心里却总觉得不是滋味。再后来,他觉得没有必要再走下去,就毅然脱离了那帮人,踏上了返乡之路。过后他回顾这一段经历,觉得多少还是有所收获的。
古代游历的方式有外出打工、经商、游学、从军求仕等等。舜耕历山的故事听起来很光鲜,实际上不过是舜在家里不受待见,跑到外地种地制陶去了;傅说曾经做过筑墙的工头;姜尚四海钓鱼;孔子周游列国,一边讲学传道,一边也是为求做官;重耳借流亡的机会,几乎把所有的大国都游了个遍,也算是一种游历。这些都是古代的名人,他们在外出游历之前,都已经很有本事,自身带着光环;尽管如此,在游历途中也还是吃了不少苦头。有本事的人尚且如此,普通人外出游历的艰辛可想而知。但无论如何 “履虎尾”都是不可思议的社会现象,难道真的是因为“武人为于大君”?没错。所谓上行下效,此类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说的是楚灵王欣赏腰细的臣子,于是好多大臣每天只吃一顿饭,穿衣打扮时尽力收紧腹部系紧腰带;个个饿的虚弱乏力,要扶着墙才能站起来。秦始皇想长生不老,方士游医如苍蝇逐臭,充斥宫庭,献丹献策;于是有了徐福率三千男女浮海求长生不死药的传说。南朝帝王信佛,佛寺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于是留下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感叹。当君王的有所偏好,就必然会有一帮谄媚臣子投其所好。换一种说法就是君王偏好什么,就会重用什么样的人。本卦中的大君(天子)尚武,甚至喜欢穷兵黩武,于是武人在大君那里能吃香喝辣,得到重用。于是乎天下的武人趋之若鹜,那些从前行走江湖不受待见的游侠猛汉现在像老虎一样威风八面,可以横着膀子走路。普通良善百姓见到他们避让唯恐不及,而一般在外游历的人却紧跟在他们身后,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路途上的安全。
我们有必要弄清楚那些“履虎尾”者的身份。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呢?首先他们不可能是正儿八经的贵族子弟。因为真正的贵族子弟坐享父辈的爵禄,不但可以免费接受良好的教育,成年后可以跟随父兄参与狩猎,必要时还可以随军参战,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独自离家外出游历。他们(履虎尾者)中的一部分有可能是贵族的旁系支族子弟,因为世系相隔太远,已经被注销了贵族的身份,祖上留下的产业也越分越薄,又不情愿像普通平民一样下地干活,于是希望通过行走江湖来碰碰运气,能谋得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最好,再不然哪怕学点谋生的门路也行。所谓“素履”就是说他们出门远行时身无长物,并不害怕损失什么,只是担心不受人待见,被人欺负。所以在旅途中遇上那些像猛虎一样的游侠猛士时,便有意无意地跟在他们后面,希冀得到一点保护,顺便长点见识,学点经验。不过时间久了,他们便意识到这帮所谓武人根本不干正事,而且很被老百姓嫌厌,所以才决定离开他们,结束所谓的游历生涯。因为他们毕竟是贵族的后人,身上还留有些许贵族的气节和价值观。另外一部分属于普通平民子弟。在君王尚武黩武的年代,经济建设(包括农耕)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父辈所从事的行业眼看着越来越不景气,年轻人觉得前途渺茫,于是乎动了远走他乡另谋出路的心思。至于外出途中跟着猛虎一般的武夫前行,也只临暂时借光而已,并非他们的初衷。其次有必要界定一下所谓“武人”的身份。在殷商王朝乃至西周、春秋时代,王族、公族和别姓卿大夫、士都属贵族阶层,凡贵族除从小身患残疾之外,人人都必须文武兼习。他们平时庙堂上讨论治国方略,战时个个都能披坚执锐,战场上厮杀,所以不存在文人武人之分。卦中所谓的武人,一部分当指朝廷中好战斗勇的士大夫,另一部分应该指从下层军士中选拔上来的猛士以及从社会上网罗来的游侠武夫。再其次要说一说卦中的“大君”,所谓大君就是天子,殷商王朝喜欢征战的天子也有好几位,其中殷高宗武丁算一位,帝辛也算一位,我们不知道作者在本卦中指的是哪一位。
《履》与《小畜》是一组卦。粗看两卦之间没有什么关联,仔细品味不难发现,两卦中的政治氛围是相反的,君主用人的理念也是相反的。《小畜》的大环境是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君用人看重的是学问和品德,《履》的大环境是社会动荡,民心不稳;君王用人注重的是勇武。二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通过这种对照,我们多多少少能看出作者对于治国用人的态度。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泰卦
卦辞:泰①,小往②大来③,吉④,亨。
白话:为了使天下太平,对周边少数不从命的方国部落实施讨伐,树立威信,使其他众方国部落都来归附。这么做是正确的,一定会一帆风顺。
注释:①泰,安稳,太平;用作动词,使安稳太平。②往,指去征讨。③来,指来归服。④吉,正确,有利。
爻辞:
初九,拔茅茹①,以其汇②,征③吉④。
白话:拔起茅草并带出它的根,日积月累,把大片荒地变成耕地,实现民富国强。然后出征才会旗开得胜。
注释:①茹,连根带出。②汇,汇总,积累。③征,出征。④吉,吉利,这里是成功的意思。
九二,包①荒②,用凭河③,不遐遗④,朋亡⑤,得尚⑥于中行⑦。
白话:在征讨戎狄方国的时候,必须沿黄河岸边行进,不要离河流太远。万一失去了沿途友邦派出的向导和护送部队的支持,就只能靠负责外交的中行官来指挥前进了。
注释:①包,包罗,众多的。②荒,荒服,指戎狄部族方国。《国语·周语上》“蛮夷要服,戎狄荒服”。③凭河,沿着黄河河岸。冯,同凭,依靠,沿着;河,古代专指黄河。④遐遗,远离。遗,遗漏,错失。⑤朋亡,朋指沿途友好国家派出的向导和护送部队;亡,逃跑,失去联络。⑥尚,倚重。⑦中行,中行官,古代主管外交往来的官员,也有可能是经常出使各国的使节,他们大都熟知各国地理民情。
九三,无平不陂①,无往不复,艰贞②,无咎。勿恤③其孚,于食有福④。
白话:再平坦的路也会有坎有坡,再顺利的出行也难免走回头路。所以出征途中必须要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所到之处不要吝惜自己的诚意和信用,这样才能取得当地人的信任,受到当地人的欢迎和犒劳。
注释:①陂(音pi),斜坡。②艰贞,苦苦坚持。③恤,爱惜,吝惜。④于食有福,在饮食上有福,这里指得到食物犒劳。
六四,翩翩①不富以其邻,不戒②以孚③。
白话:风格高洁,不索取邻国的财物来充实本国。在别人的地盘上不设警戒以示信任。
注释:①翩翩,很有风度的样子。②戒,警戒。③孚,信任。
六五,帝乙①归妹②,以祉③元吉。
白话:帝乙把妹妹嫁给某诸侯为妻,以祝福某诸侯的国运吉祥。
注释:①帝乙,殷商王朝第二十九任君王。据考帝乙的父亲文丁把女儿嫁给了西岐诸侯季历,但不能确定此处的帝乙归妹是指这件事。②归妹,嫁妹妹;古代女子嫁到夫家叫归。③祉,福,这里作动词,祝福,赐福。
上六,城复①于隍②,勿用师③。自邑告命④,贞⑤吝。
白话:如果被征讨的小国都城城墙破败,傾倒在干涸的护城河中,这样子就不要再对它用兵了。如果他们的君主已经从栖身的小城邑派使者前来请罪,再坚持对它用兵就过分了。
注释:①复,同覆,傾覆。②隍,干沟,指干涸的护城河。③用师,派兵进攻。④告命,回复王命,指请罪。⑤贞,坚持(用兵)。
讲解:一讲到泰,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国泰民安这四个字。一个国家内部,统治者的政策顺乎民意,治安又好,民众安居乐业,这当然最好不过。但是,《泰》卦之泰不是现在式,而是未来式,意思是为了未来的国泰民安。卦辞“小往而大来”乃本卦的核心。什么是往?什么是来?不是朋友之间的我往你来,也不是做生意出小本赚大利。往,指的是朝廷或大国对外发兵,去讨伐那些不服王化,不遵道义的野蛮、混乱的方国部落,安抚那些备受欺侮的弱小国家,借以树立中原王朝的威严德望。所谓来,是让周边蛮夷、戎狄等方国部落都来归服。所以,《泰》卦之泰的意思应该用作动词,直接理解为,使天下太平,附带有扩大,扩张的意思;就是要扩大势力范围,至少是扩大影响力。这是某些有作为的大国之君的理想和抱负,当然,你要说是野心也可以。
要实现这个理想和报负,需要制定怎样的计划,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原则需要掌握呢?
要想征服别人,自己首先必须得有实力。实力是什么?实力是充足的存粮、精良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军队。这三个方面爻辞里没有具体讲,只说了一句“拔茅茹,以其汇”。这说的不是垦荒吗?正是。那它与一个国家扩充实力有何关联呢?殊不知在长期动荡不安的年代,总会有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大量的田园被抛荒。一旦局势略为安定,无论是新兴的国家,还是复兴的政权,第一要紧的事就是垦荒屯粮。把茅草连根拔起,开出一小片一小片的耕地,再连成大片;耕地多了,粮食自然也多了。所谓家有存粮,心中不慌。老百姓家有余粮,国家仓廪充盈,一切事情都好办了。“拔茅茹,以其汇”可能还有一层意思,虽然垦荒种粮的是老百姓,但是鼓励扶持的政策来自上层。做君王的为了兴国强军,鼓励和督促民众积极垦荒,艰苦奋斗,他自己多半也不会追求奢华;而是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勤民养民,与民同甘共苦。古代天子在举行籍田典礼的时候,需要亲自扶着犁走几步,虽然只是做做样子,但以身作则,督劝农耕的理念总算表现了出来。
九二爻讲的是出征行军路线的设计。因为戎狄不服王化,王朝和中原诸侯跟他们少有往来,对他们地盘上的情况不很了解,所以必须要规划一条安全系数最大的路线。“用凭河,不遐遗”,沿着黄河河岸前进,不要离河水太远。无论古今,凡大一点的村落,城邑,都傍水修建。沿着黄河走,既不会迷失方向,要补充给养也比较容易,是最保险的。大凡朝廷或者大国出兵征讨,沿途的属国和友邦通常要派出引路的向导和小股护送部队,他们的任务是将客人送出边境为止。过了边界,失去了向导的远征军,就只能靠熟知地理的中行官来指挥前进了。
第三爻运用了辩证法来说明尽管准备充分,计划周密,征程大体上顺利,但困难和挫折是难免的,所以将士们必须要吃苦耐劳,要以最坚强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来应付任何意想不到的困难,包括缺水缺食等等。要用最恰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比方说对沿途经过的村落,城邑,不仅仅要展示我方的军威,还要毫不吝啬地展示诚意和信用;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他们的首领就会领着民众带着食物前来犒劳。
第四爻强调了一条重要原则。这次出兵,目的是威服不臣者,惩戒作恶者,让四方戎狄接受教化,都来归服;而不是为了掠取他们的资源财富,收受他们的宝物来充实自己的国家。所到之处,一定要把这些跟当地首领讲清楚,充分展现我中原王朝和大国的气魄和高洁品格,让对方心悦诚服。军队驻扎的时候,要做到纪律严明,既不扰民,也不特别加强警戒;使他们对我军既敬畏又放心。
如果戎狄已经基本归服,众多诸侯国也已经安定,还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来巩固所取得的成果。比方像帝乙那样,将王室女子嫁给某方国诸侯为妻,既可结姻亲之谊,又可作羁绊之用。这也体现了君王老谋深算的一面。
最后一条原则是:败国不攻,穷寇莫追。就像上六爻讲的,一个混蛋小国之君,荒唐糜乱,作威作福,把自己的国家搞得一塌糊涂,又不听华夏王朝的教谕。朝廷派军队去讨伐,一看对方国都的城墙都已经倒塌了,根本用不着攻打。而且那混蛋国君已经逃亡到他的一个属地乡邑,派人来向朝廷和大国请罪。基于这种情况,明智的统帅应该表现出宽宏大度,主动停止进攻。否则,可能会背上一个没有怜悯之心的恶名。
本卦的内容有叙有议,而叙事明显多于议论,且线路比较清晰,情节颇为完整,很像是一段征战史实。至于征战具体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段?发起征讨的是什么人?谁被征讨?这些问题没人能给出准确答案。但是我们可以从卦辞和爻辞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做一点分析和推测。最明显的细节当属“帝乙归妹”,我们不能断定作者是在举例说明帝王的权谋之术还是在直接陈述历史事实,如果是后者的话,那本卦内容所对应的年代就比较清楚了。第二个细节是“拔茅茹,以其汇”,一看就知道是在讲发展农业的事,又含有从头做起发愤图强的意思。这种事按理应该发生在某个新兴国家或者复兴王朝的身上。如果是后者,殷商王朝中也有两个成功的例子,高宗武丁是其中之一,可是兴农似乎不是殷商政权的核心工程,只有西岐周国才把兴农当作自己的生命线和富民强国的不二法门。第三个细节是“包荒”。荒在这里不是偏远蛮荒的意思,而是特指属于荒服的戎狄方国部落。在殷商时代,戎狄部落的领地跟华夏诸侯的领地交错混列,一些戎狄部落名义上附庸于殷商朝廷,他们的首领(酋长)终身只需朝见一次殷天子即算尽到礼数,这就叫荒服。因为他们本质上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生性彪悍好斗,一向不受王朝的约束,特别是当王朝政权处于衰落的时候,他们便肆无忌惮的对华夏诸侯实行各种侵扰。史料记载;帝乙的父王文丁在位时恰好是殷政权的衰微阶段。新兴的西岐周国凭借自己兵精粮足,第二代君主姬季历打着匡扶王朝的旗号,率领周人由西向东讨伐不尊王化、猖獗施虐的戎狄部落,一直打到河洛地区靠近王畿一带。所过之处,戎狄部落要么落荒而逃,迁往别处,要么举手投降,称臣纳贡。周人不但收获了大片土地,而且还赢得了天子的嘉奖,“帝乙归妹”大概算是奖品之一罢。
以上只是个人的推测,对与不对由读者各位自己判断。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卦辞:否①,之②匪人③,不利君子。贞④,大往小来⑤。
白话:世道逆转,形势转向对卑劣小人有利,而对坚守道义的君子不利。这种时候,若还执着于要做诸侯的宗主,不管你如何劳师动众、刀兵相逼,都挡不住大家伙离你而去,愿意跟随你的国家会越来越少。
注释:①否(音pi),衰退,走下坡路。②之,作动词,转向,有利于。③匪人,指指奸佞贪鄙小人。④贞,固执。⑤大往小来,频繁出征而来归服者少。
爻辞: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①。贞,吉,亨。
白话:不断地将茅草连根拔起,日积月累,扩大耕地规模,如果能将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继续保持的话,其结果必然美好吉祥,国运亨通。
注释:①拔茅茹,以其汇,字面与《泰》卦初九相同,意思也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泰》卦初九讲的是实际行动,而本卦此处讲的是假设。
六二,包①承②,小人吉,大人③否④,亨⑤。
白话:宗主国摊派给本国百姓的税赋和派给从属国各种各样的贡赋,这就给贪婪的官员提供了侵吞公物,索取贿赂的门路。所以说对于小人是大好时机;可对于正派的主政大臣来说,却是背时倒霉的时候,不过这也是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挡不住的。
注释:①包,众多的,各种各样的。②承,承担,负担,指税赋和贡赋。③小人,谄媚贪婪的官员③大人,指那些正直的卿大夫,也有可能指执政(首辅)。④否,权力被削弱,说话不管用。⑤亨,必然的,挡不住的。
六三,包①羞②。
白话:朝廷(或宗主国)因此而蒙受各种耻辱。
注释:①包,众多,各种。②羞,耻辱,负面影响。
九四,有命①,无咎②,畴③离④祉⑤。
白话:有人来传王上口谕:“赦他们(那些使朝廷蒙羞的人)无罪。”于是,那一帮贪赃枉法的小人都沾了福气。
注释:①有命,君王派人传旨。②无咎,无罪,没错。③畴,同类,指一班小人。④离,同罹,蒙受。⑤祉,福祉。
九五,休否①,大人吉。其亡②其亡,系③于苞桑④。
白话;衰败的趋势被踩刹车,正直的大臣们重新掌权,祸国殃民的小人纷纷出逃,都在桑林中被捉住。
注释:①休,停止。②亡,逃跑。③系(音ji),捆缚,拘捕。④苞桑,桑树的嫩枝,指桑树林。
上九,傾①否,先否后喜。
白话:衰退的局面被扭转过来了,真是否极泰来、先悲后喜啊。
注释:①傾,傾覆,颠倒,指局势被扭转。
讲解:“否极泰来”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按理说还应该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成语,“泰极否来”。只可惜成语词典里没有它,也不知道为什么。《泰》的体现尽在“小往大来”四个字,否的体现则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内政方面,一群巧言令色、溜须拍马、挑拨离间、贪赃枉法的小人深得君王宠信,在那里呼风唤雨、播弄是非,而那帮忠心耿耿、公正无私敢说真话的大臣却坐了冷板凳。另一个是外交方面,由于君王和一帮权臣贪得无厌,将属国诸侯的贡赋不断加码,使诸侯不堪重负,诸侯之间出了问题又不能秉公执法、主持正义,弄得大伙怨声载道,跟朝廷离心离德,最后自然会一个个弃朝廷而去。
否卦的初爻跟泰卦的初爻都有“拔茅茹以其汇”,字面意思完全相同,区别在于泰卦初爻的“拔茅茹以其汇”是征讨戎狄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战争取胜的必备条件,而否卦初爻的“拔茅茹以其汇”只是一种假设。以身作则、艰苦奋斗是老几辈人的事,在现如今的统治者眼里早已是过时的皇历,被弃之敝履了。
二三两爻讲如今的君王只管花钱享乐,佞臣们一门心思只想弄权捞钱。兴农也好,重商也罢,都是地方官吏和职能部门的事,中央政府只管你完没完成派发的指标。政绩考评凭红包说话,处理国际纠纷只看你进献的宝贝稀罕不稀罕。上行下效,地方官吏、职能属员不在劝农促商上下功夫,只管对百姓巧取豪夺、横征暴敛,其后果无异于涸泽而渔,杀鸡取卵,弄得民不聊生。于是乎百姓背井离乡、盗贼蜂起的乱象出现了。属国诸侯不能忍受贡赋的年年加码,又对朝廷在国际事务上假公济私的做法十分不齿和愤懑,于是跟朝廷(宗主国)的关系渐行渐远,有的甚至公然站到朝廷的对立面去了。这些都是君王自找的耻辱,怪不得别人。九四爻写国家的衰败和时局的动荡,使那些被晾在一边的忧国忧民、正直无私的公卿大臣不得不出来犯颜直谏,要求严惩几个罪恶昭彰的弄臣。可是做君王的护着他们,为他们开脱罪名,使那帮大大小小的祸国殃民分子得以逍遥法外。九五爻写衰败的乱局被及时叫停,忠良大臣重新执掌朝政,乱臣贼子纷纷出逃,最后也没有逃脱惩罚。怎么会出现这种好事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昏君佞臣的所作所为使老百姓长期的积怨终于爆发,都城的民众都起来造反了,簇拥着正直而有声望的公卿大臣向君王逼宫,强烈要求诛杀那帮害人虫,否则决不罢休。此时此刻,一切都由不得君王了,忠良的公卿大臣在民众的拥戴支持下果断地拿乱国分子开刀,坏人纷纷出逃躲避,最终在城外的树林里被悉数抓获。另一种可能是老昏君驾崩归西,继任的新君励精图治,当然要重用贤良,惩治宵小,所以忠良的公卿大臣得以扬眉吐气,而乱国者最终在劫难逃。上九爻“倾否”就是国家朝廷回到了治平的正道,以前的忧心忡忡如今都烟消云散,真是可喜可贺呀。
《三国演义》说得好,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泰》和《否》的轮替转换正好印证了这条规律。从古到今,一个国家也好,一个王朝也好,一个国际联盟也好,都逃脱不了这一规律。“亨”的意思是说规律是不可阻挡的。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规律?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穷能求变,富思安逸是人类的天性,当一个族群、一个国家处于贫弱状态的时候,往往能激发人们艰苦奋斗、团结求强的本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必须得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而一旦政权稳固,国家安定了,物质条件好了,人的进取心就会渐渐消减,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就会多起来,私欲膨胀,每个人都替自己打算,社会责任感也就少了,到这种时候,想不分都难。其次有史以来,无论是哪一种政治体制,当权者无非是人。人跟人在智慧、能力以及品格各方面是有差别的。上一任领导人英明神武,不能保证继任者不是败家子。齐桓公前半生大度胸怀、任人唯贤,在管仲的辅佐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春秋时期中原第一位霸主。晚年昏聩,任用小人,死后齐国公室内乱,自顾不暇,哪还有能力来做霸主?中原联盟于是几乎瓦解。后来流亡公子姬重耳当上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文公。在一班贤臣的扶持下,晋文公勤政爱民,富国强军,又不失时机的为王室平叛,一举登上霸主宝座。他死以后,虽然继任的儿孙并不都是明君,但好在一任接一任的执政大都是忠君爱国的优秀人才,所以晋国才得以前前后后做了一百多年的中原盟主。说是一百多年,其实到了中后期,其盟主的地位也并不稳当,几个中原大国不太买她的账,一些小国因为得不到她的保护又转而投靠实力强大的楚国去了。勉强留下来的几个诸侯也对她心怀不满。郑国执政大臣子产的一席话道出了其中原委:“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无观台榭,以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 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宾见无时,命不可知。……”所以说,人类社会的分分合合是正常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不分不和的社会形态才是奇葩,它也许存在于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数千年以来都停留在最原始的状态,像人类的活化石一般;也许这种不分不合的奇葩社会形态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同人
卦辞:同人①于野②,亨③。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白话:如果在偏远的荒村野地结识异族人并相互认同,那是运气好,也是顺乎时势。这种事对经常走南闯北爬山涉水的人以及远征异域的军队都非常有利。明智的君主对此类事情应时刻留心并加以重视。
注释:①同人,同化异族人或得到异族人的认同。指不同民族的人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文字,相互认可并接受对方的生活习俗等②野,荒村野地,多指戎狄部落散居的地区。③亨,顺乎时势,交好运。
爻辞:
初九,同人于门①,无咎。
白话:将投奔到自家门下的异民族人同化,不会有错。
注释:①门,家门,家。意思是将异族人收为家中奴仆。
六二,同人于宗①,吝②。
白话:把外来民族人同化到自己的宗族里,可能会有灾难。
注释:①宗,宗族,家族。同人于宗的意思是让异族人跟自己同宗同姓,成为自己家族的人员。②吝,阻碍,灾难。
九三,伏戎①于莽②,升其高陵③,三岁④不兴⑤。
白话:在林莽中伏击戎族人的队伍,然后登上他们占据的高山,此后若干年内就不用兴兵了。
注释:①戎,戎族人。②莽,山林,林莽。③陵,高山大岭。④三年,若干年。⑤兴,兴兵讨伐。
九四,乘①其墉②,弗克③攻,吉。
白话:登上了敌人的城墙,却围而不攻,这么做是有好处的。
注释:①乘,登。②墉,城墙,高墙。③克,能,这里是采取的意思。
九五,同人,先号咷①而后笑。大师②克③相遇。
白话:那些即将被同化的外族人,在被围困俘虏时,通常都会嚎啕大哭;后来知道不会被杀,还受到优待,就高兴了。然后,我方各路军队胜利会师
注释:①号咷,即嚎啕,大哭。②大师,我方各路军队,还有可能指我军跟王师。③克,能,胜利。
上九,同人于郊①,无悔。
白话:将那些被俘的外族人安排在郊外居住,以便日后慢慢训练教化他们,使其被我同化。这么做不会有后悔。
注释:①郊,指国都或者城邑的郊区。
讲解:所谓同人,就是将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或者同民族但不同地域不同习俗的人改变成跟自己使用同一种文化同一种习俗的人的过程。反之就是被同化,或者叫异化。
卦辞“同人于野”的野不是现在一般意义的野外,而是指远离家乡甚至远离本国的少有人烟的荒野地带。因此同人在此处应该是广义的,既包括两个或几个陌生人在荒野相遇时双方以礼相待,相互学习交流;也包括大部队辗转迁徙(或者远征敌国)的途中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偶遇小股异族人,通过威逼利诱或者感化,使其成为己方的向导。这种事不仅对经常出外远行的人十分重要,而且作为英明的部落领袖和一国之君也一定要谨记在心,不可忽视。还有一点需要提醒,这里所谓的异族不一定完全指华夏之外的种族,也许还包括同为华夏民族但不同国家不同姓氏的人互为异族,比方说姬姓的晋国跟芈姓的楚国之间。
爻辞初九、六二讲的是同一件事。两爻中所提到的人要么是远来投靠的外地人,要么是朝廷赏赐给卿大夫家族的奴隶(外族俘虏)。对这些人的同化必须坚持一条原则,你可以对他们和善一点,把他们当做家仆甚至门客;但绝对不可以让他们成为同宗同姓的族人,否则会惹出麻烦。九三、九四分别陈述讨伐戎狄部落的两种不同战术:对占据山陵险要的戎族部落,先采用中途伏击的办法消灭其有生力量,然后攻占他们的山寨巢穴,杀死抵抗者,俘虏其男女老幼,使其漏网的残余数年之内不能恢复元气。对实力强大的戎狄方国,则采取分兵包抄的战术,先截断他们的退路,再登上他们的城堡,却围而不击,迫使对方缴械投降,然后押解着俘虏凯旋而归。这两爻表面上讲攻敌取胜的战术,实际上是在说明大批俘虏的来源,为下文九五爻做铺垫。戎狄人做了俘虏以后,开始的时候非常惊恐害怕,以为自己会遭屠杀或者会受到各种虐待,因为他们自己对待被俘的敌人就是这么干的。可是过了一阵他们发现胜利者并非想象的那样凶残可怕,而是相当和善,除了能干活的必须干活之外,衣食住宿都安排得妥妥的;还教他们说中原话、烹煮中原的食物以及中原人的一切行为习俗,除了缺少自由,生活各方面并不比原先差,所以渐渐地也就减少了忧愁,变得快乐开心起来。经历多年的征伐,取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之后,终于跟中原诸侯的援助部队以及王师胜利会合。上九爻交代对大批俘虏最后的处置措施:除了将其中一批当做战利品献给天子外,一部分赏赐给作战有功的将领做家奴,剩余的大批俘虏全被安置在都城的郊区,派专人监督管理和教化,使其成为一种半自由式的农奴。这么做对国家发展农耕事业,增强经济实力大有好处,是不会让人后悔的。上古时代,平庸的部落酋长、方国君主及其贵族只是以占有俘虏为荣耀,并不在乎他们的生死存亡;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才会意识到大批的俘虏也是一种增强国力的重要资源,需要珍惜和妥善处置。
也许有人觉得很奇怪,作为一代明君,即便身陷囹圄,要考虑的大事多了去了,为什么偏偏想到这个问题,专门拿它来做一篇文章呢?说起来也不奇怪,首先因为作为周人的领袖,他的心中始终有一段抹不去的历史记忆,就是其先祖不窋曾经带着族人流落到西北戎族部落中间生存了很长一段时间,受尽异族的欺凌挤压,差点没被戎狄人同化;后因为始终不能适应游牧民族的生存方式,又不能忘记其先祖发展农耕事业的初心,才又从首领公刘开始辗转回迁,最后在古公亶父的率领下落脚于岐下周原这段历史。周人没有被戎狄同化,可是包括戎狄在内被周人同化的却不是个少数目。对歧周来说,这种同化工作简直可以算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项工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古公亶父在位期间。古公亶父的兴农裕民政策吸引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大批流民来到歧周,这些人大部分虽然都属于华夏民族,但因为原先生活的国度不同,所以在语言和生活习惯上都跟周人有或多或少的差别,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他们的到来使歧周的人口规模得以迅速扩增,国家的实力也很快强大起来。第二阶段从姬季历在位到姬昌入狱之前,主要是通过战争俘获了大量的戎狄人口,将他们充作周人的奴隶或者半自由民。如此一来歧周就有了跟殷商王朝抗衡的本钱。
同化现象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时很常见。不是你同化别人,就是你被别人同化。外民族被华夏民族同化最显明的而有据可查的例子发生在唐朝。由于唐朝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包容的政策,从西方波斯、阿拉伯等国来到大唐的商人、使团及其他各类人员总计达十几万人,光长期留住首都长安的就不少于十万之数。他们多数在长安及各地经商;有些在长安留学、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考中的就在大唐做官。他们在中华娶妻生子,子孙后代成了名副其实的汉人。反过来华夏人被异族同化的例子也不少。史载,从炎黄到尧舜到夏商,华夏民族的旁系支族因为战乱和别的原因,辗转流窜迁徙到东西南北戎狄蛮夷领地的不在少数。大家熟知的蚩尤部落原本是中原三大部落之一,后来被炎黄联军打败,逃到南边的深山老林,跟当地土著融合,衍生出苗族;炎帝部落又被黄帝部落打败,迁徙散落到南方各地,跟土著结合,派生出瑤民、吴越人和瓯越人等(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情况称为异化)。据历史学家考证,鲜卑人原本是黄帝的后裔,不知什么原因跟周人的先祖一样流落到西北戎狄部落中,因为长期与中原隔离,又逐渐适应了戎狄部落以游牧打猎为主的生存方式以及戎狄民族衣食住行各种生活习惯,就慢慢地被同化了,成了所谓的胡人。到南北朝时期,鲜卑的拓跋氏南下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政权后,推行汉化,改姓氏为汉姓元;另一支鲜卑人在如今的北京一带建立了北燕政权,也推行汉化政策,改姓氏为汉姓慕容。不知道他们算是认祖归宗还是同化的回炉。客观一点讲,历史上不同民族相互参杂渗透,情况复杂多样,不是同化二字能表达清楚的。比方说满清入主中华以后,尽管把汉人的地位压得很低,还强迫汉人剃发扎辫子,但又完全采用了汉人的政治体制、文化制度,以汉语为官方通用语言;满清的贵族都以能说汉语、习练汉字书法、诗词,取汉名字号为荣。更不用说清朝灭亡后几乎所有的满人都完全汉化的事了。
同化现象是人类历史不可或缺的篇章,它与苦难相伴,谈不上美好,却也并非一无是处。同化过程中难免有暴力压迫、凌辱歧视,浸渍了血和泪,包藏着人类社会一切丑陋腌臜的东西;同时也得承认,在一定历史阶段和社会区块内,它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提升社会生产力的作用。近代史上,大量非洲黑人被西方的白人殖民者贩卖到美洲当奴隶,作为最廉价的劳动力,在白人殖民者开发美洲的过程中做出了不菲的贡献。南北美洲广袤无垠的金黄的麦田中,白雪一般的棉花地里,密不透风的甘蔗林边至今仿佛还闪动着他们那黢黑的魂灵。
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日益频繁,广义的同化现象越来越普遍。中国人从清末在北京创办第一所外语专科学校同文馆,到如今英语列为全国初、高中学生的基础课程;从长袍马褂,中山装到西装革履;再到吃西餐,过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都已司空见惯。而很多老外也钟情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东西。我们也许不该把此类现象称之为同化,事实上也很少有人再提起同化一词,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文化趋同。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大有
卦辞:大有①,元②亨。
白话:国家遇到丰收之年,万事亨通。
注:①大有,即大有之年,指农牧业丰收。《幼学琼林》:“岁歉曰饥馑之岁,年丰曰大有之年”。②元,大。
爻辞:
初九,无交①害,匪②咎③,艰则无咎④。
白话:农牧业生产没有遇到太多的自然灾害,也没有匪患。只要肯艰苦努力,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注释:①交,交互,交害,两种以上的自然灾害。成语“风雨交加”。②匪,强盗土匪。③咎,作灾祸解。④咎,问题。
九二,大车以载①,有攸往②,无咎。
白话:用大车装载上粮食,或者去救济受灾的邻国,或者去进献给天子,这么做没错。
注释:①载,装满(粮食)。②有攸往,意思是去往该去的地方。
九三,公①用②亨③于天子,小人弗克④。
白话:我们的君主因此得到天子的礼遇,受到天子盛宴款待。小人挑拨离间的阴谋诡计没能得逞。
注释:①公,古代对侯国君主的敬称。《左传》记事一般对本国君主称公;对他国君主称其实爵,在前面加国名,如郑伯,齐侯;对他国已故的君主称其谥号,一般以公称呼。②用,因此。指国家丰收之后把多余的粮食用来接济受灾国家或者进献给王庭这件事。③亨,同烹;但很可能是“享”字之误。古代君王以高规格的酒宴款待宾客叫享。④克,能。
九四,匪①其彭②,无咎。
白话:只要我们的君主没有自我膨胀,就没事。
注释:①匪,同非。②彭,同膨,膨胀;比喻人在荣誉面前得意忘形,自我膨胀。
六五,厥①孚交如②,威如③,吉。
白话:他的诚信好像月光一样皎洁,他的威望也越来越高,真是值得庆贺的大好事。
注释:①厥,他的,意思与“其”同。②交如,皎洁明亮的样子,交,同皎。③威,威望。
上九,自天祐①之,吉,无不利。
白话:有来自上天的保佑,一定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注释:①祐,神的佑护。指丰收的事。
讲解: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农牧业主要是靠天吃饭。遇到自然灾害,就会歉收;碰上风调雨顺,就能丰收。但是,自然条件的好坏并不是决定农牧业收成好坏的唯一因素,决定农牧业收成好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为。 国内政局是否平稳,国家高层是否爱民重农,管理是否到位,百姓有没有生产积极性等等,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农牧业生产发展。本卦第一爻“无交害,匪咎”满足了农牧业生产丰收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这才有了“大有”的结果。联想到上一卦《同人》,由于外族袭扰,国家不得安宁,才果断发兵征讨。不但消除了外患,而且由于对外来人口(主要成分是战争的俘虏)处置得当,获得了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国家安定了,人口增多了,再加上风调雨顺,大丰收顺理成章,这是一个优秀国君跟他的执政团队的业绩。
一个真正优秀的国君,不会只满足于国内政治安稳,物资富足;他必定要考虑自己对外的影响力。第二爻“大车以载,有攸往。”派出满载粮食的大车队伍,一部分去支援受灾的邻国,救人于急难,使之感恩戴德;一部分去向天子进贡,表示对天子的尊崇拥戴,以博得天子的奖赏,借此在诸侯中树立起威望。
第三爻表明国君如愿以偿:“公用亨于天子,”享是天子设盛宴款待诸侯国君的典礼,通常只在两种情况下举行。一种是诸侯国君按规定时间集体朝觐天子的时候,另一种是某诸侯国君为王朝平定了叛乱,向天子献捷的时候,天子特设盛宴款待,以示褒奖。这对于受款待的侯国君主是难得的殊荣,也是他日后称雄于诸侯的一种政治资本。“小人弗克”向我们暗示了两件事:一是每个成功者的周边总会有几个羡慕嫉妒恨的小人存在;二是小人的挑拨离间污蔑陷害暂时没能得逞。第四爻写他最难得的是受到褒奖之后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没有自我膨胀。既没有对天子提出违制的请求,也没有在诸侯面前炫耀张扬,而是一如既往地谦恭有礼。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以此减轻天子的猜疑和其他诸侯的羡慕嫉妒恨。第五爻写他又因此赢得邻国诸侯普遍的信任,树立了威望,“厥孚交如,威如”。他的诚信像皎洁的月光,威望蒸蒸日上。这是极致的溢美之词,是“大车以载,有攸往”和“匪其彭”最理想的结果。上九“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既包含了对过往成就的自慰,也展现了对未来充满信心,兴高采烈溢于言表,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一幅举国上下欢腾庆祝的场面。
本卦第三爻爻辞有两个地方值得注意。一是“公”的出现。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对于君王的称谓有王,大君,天子等;对诸侯和卿大夫称君子、大人,出现的频次都比较多。而“公”的出现并不多见。按《左传》惯例,在所有的记录中,只对鲁国的国君直接称公,而对其他诸侯国的国君的称呼,一般是在实爵或者谥号前面加上国名,如郑伯,齐候,秦穆公之类。因为《左传》是鲁史《春秋》的演绎,鲁国史官在记录自己国君时当然要用诸侯最高的爵位“公”来称呼。因此我推测本卦中的“公”是否就是指作者文王的父亲季历或者祖父古公亶父。二,“小人弗克”是泛泛而论还是实有所指?据前人考证,文王的父亲季历继古公亶父之位为西伯。一生勤政爱民,兴修水利,训练军队,在商王的支持下征讨消灭了十数个戎族和狄族部落,得到商王的封赏;同时也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实力,如此一来就招致商王文丁和一些邻国诸侯(如崇侯虎)的猜忌,最终被文丁骗至商都囚禁而死。如果九三爻中的“公”实指西伯季历的话,那么所谓小人应该指一向跟岐周作对并向帝文丁说西伯坏话的某诸侯(如崇侯虎)及某些朝中大臣。他们的说词不外乎西岐的崛起强大对殷商王朝已经构成威胁之类。“弗克”只是说明这一次他们的阴谋没有得逞而已。从这个角度看,上九的“无不利”就有点高兴得过早了。
《大有》承《同人》。《同人》讲的是征讨异族乱国,将他们消灭的消灭,驱逐的驱逐,兼并的兼并;既扩大了地盘,又增加了人口,可以说为侯国的强盛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有》讲的则是天公作美,风调雨顺,农牧业喜获丰收,侯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威望也大大增强,简直是锦上添花。两卦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领会两卦之间的联系,对把握文王作《易》的思路历程应该很有帮助。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卦辞:谦①,亨,君子②有终③。
白话:为人谦逊,做事就会顺利,君子办事一般都会有成效,谦逊的美德使他终身受益。
注释:①谦,谦逊,谦和。②君子,泛指明君、有礼貌有气质的贵族、贤人等。③终,完成,成功;有终可以理解为终身受益。
爻辞:
初六,谦谦①君子,用②涉大川,吉。
白话:谦虚和悦的君子,凭他的品行出门远行,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会吉祥如意。
注释:①谦谦,气度谦和的样子。②用,凭借。
六二,鸣①谦,贞②吉。
白话:坚持做到言语谦和,会给自己带来好运。
注释:①鸣,说话,言辞。②贞,坚持一贯。
九三,劳①谦君子,有终吉。
白话:勤劳做事而不居功自夸的君子,最终会大获成功,吉祥如意。
注释:①劳,勤劳。
六四,无不利,撝①谦。
白话:尽管无往不利,仍要保持和发扬谦虚的作风。
注释:①撝,(音hui)与挥意思相同,发挥,发扬。
六五,不富以其邻①,利用②侵伐③,无不利。
白话:不占夺邻国土地财产来丰富自己国家,以此为原则去讨伐淫乱之国,没有不顺利的。
注释:①不富以其邻,即不以其邻富,不以掠取邻国的财产来富裕自己。②用,以此。③侵伐,征伐。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①,征邑国②。
白话:言辞谦和,用在行军打仗上也是有利的,可以较为顺利地讨平敌方的城邑和国都。
注释:①行师,行军作战。②邑国,城邑和国都。
讲解:“谦受益,满招损”这句名言相信大多数人耳熟能详,但知道它出自我国最古老的文献《尚书·大禹谟》的人可能为数不多。“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我们华夏民族的先贤们真了不起,数千年前就总结出了如此精辟的人生哲理,并冠之以“天道”。何为天道?天道就是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为人处世的宝贵经验,是百试不爽,颠覆不破的真理。有人说谦虚是一种个性,有人说谦虚是一种品德,还有人说谦虚是一种工作作风,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第一种说法偏向说谦虚是先天生成,是娘肚子里带来的,骨子里固有的东西;第二种说法强调谦虚是后天养成的,而且是通过长期的学习、认知、修炼慢慢养成的;第三种说法侧重于谦虚属于办事的态度和方法,是可以随时拿起来使用,也可以暂时放置一边的。研究本卦,发现作者的观点既有立足于品德修养的意思,也有着眼于功利的成分,而且以功利劝人谦虚待人的成分占了主导地位。这并不是说作者是一个功利主义者,而是说明功利往往是诱导人们改过从善的甜蜜药丸,一代明君姬昌不愧为淳淳善诱的导师。
卦辞“谦,亨,君子有终。”谦虚是一种柔性的力量,它像春风一样,所到之处,寒气消退,草木荣发,万事畅顺。君子具备了这种优秀品质,所以做事情往往都能成功,可以说终身受益。
爻辞分别就几种不同情况说明谦虚待人的强大功能。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谦谦”形容君子待人接物一言一行都谦虚和悦、彬彬有礼,这样很容易获得他人的亲近和尊重。君子无论是一个人行走江湖、闯荡天下,或者在带领族群辗转迁徙的途中,难免会遇到问路、求食、求宿诸多问题,谦虚的态度可以换来对方以礼相待和适当的帮助。至少会减少跟他人的矛盾冲突。如果遇上同路的,想结伴而行,谦虚有礼的人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如此一来,你的长途跋涉会变得相对轻松顺利。
对人谦恭有礼在细节上也分好几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言语要谦虚和悦。六二爻“鸣谦,贞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对话,通过对话,对方可以基本了解你的为人,你的需求和你的态度,从而给予你相应的反馈。所以无论何时何地,保持言辞谦恭总是有好处的。除了言语,行为举止也很重要;“劳谦君子,有终吉”勤勤恳恳的做事,有功劳而不自居,那是高风亮节的真君子,会让众人佩服景仰,终身受福的。显然作者生活的时代曾经出现过此类模范人物,由于历史资料的散轶,我们不能知其姓名罢了。不过,《左传》倒是记载了这么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士燮,因为他们家的采邑在范地,所以也叫范燮,死后谥号为文子。晋国跟齐国在莘地那次战役中,士燮是上军副帅。此战役晋军打败了齐军,凯旋归来时士燮最后一个入城。他的老父亲对他说,难道你不知道我在盼望你早点平安归来吗?他回答说,军队打了胜仗,首都的百姓欢天喜地来迎接,走在前头的必定万众瞩目,那不是代替主帅接受荣誉吗?我可不敢。他父亲放心的说,我们老范家日后可以免灾了。当晋侯对三军将领一一慰问时,士燮跟其他将领一样,把主要功劳推让给别的同僚。这种相互谦让在晋国卿大夫中一时蔚然成风,给她中原盟主的形象加分多多。六四爻“无不利,撝谦。”强调即便事业一帆风顺,也不能骄傲自满,而是要继续发扬谦虚谨慎的作风。六五爻“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看似与谦虚无关,但在古人的观念里,真正的谦谦君子应该少私念而讲公理,觊觎邻国财富的人不过是贪婪之徒,出于公理道义发兵征讨乱国才是正人君子的本色,因此才能无往不胜。上六爻“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是对六五爻的进一步发挥。在出兵征伐他国城邑都城的过程中,己方商讨制定作战方案时将帅之间应该言语谦和,避免因言辞过激引发内部矛盾冲突,各持己见,各行其是。《左传·襄公十四年》“夏,诸侯之大夫从晋候伐秦,以报栎之役也。晋侯待于竟,使六卿帅诸侯之师以进……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这就是因将帅言语不和而使得出征劳而无功的典例。
《谦》承《同人》、《大有》。国家打了胜仗,扩大了疆域;又喜逢丰年,简直是一路高歌猛进,顺利得不得了。按常理 ,一个人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如果事业进行的太顺利,取得了太多的成果,很容易使人产生骄傲自满的思想情绪,露出得意忘形的人性底色。所以这个时候给大家敲一敲警钟,反复叮嘱国人务必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的作风可以说适当其时。各种迹象表明,《同人》、《大有》写的是歧周的事,而作者姬昌正是其中主要的当事人。可是别忘了,我们的这位作者此时正在羑里的大狱里蹲着呢!为什么?照史书的说法,因为西伯昌率领周人打了很多胜仗,拓宽了领地,引起了帝辛的猜忌,被帝辛囚禁了起来。但事实也许并不像史书轻描淡写的那样,也不是《大有》卦自诩 的“匪其彭,无咎。”而是周人侵伐戎狄方国的动作过猛,占地太多,已经侵犯到周边华夏候国的切身利益,使他们感觉到了威胁,于是纷纷跑到朝廷去表达不满和抗议;而帝辛也觉得歧周的势力太过强大,隐隐然有动摇王朝根基的意思,所以把姬昌召来对质。也许就是在商王的朝堂上,姬昌言不谨行不慎,触怒了帝辛,使自己陷入了牢笼。如果情况属实,那么姬昌在牢中真的需要面壁思过,好好的检讨自己,写一篇关于满招损的文章才对;可是不知道出于何种考虑,作者竟然反其道而行,写了一篇有关谦受益的文字,生生的把一份检讨报告写成了经验总结,又暗中捎带着满招损那层意思,真是文章高手,让人不能不佩服。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豫卦
卦辞:豫①,利建侯②行师③。
白话:凡事早作准备,这对于建立侯国和行军打仗都是有利的。
注释:①豫,同预,预先准备,预防。②候,诸侯国。③师,军队,军事。
爻辞:
初六,鸣①豫,凶。
白话:将准备要做的事或者预防的措施公开宣布出来,这种做法很有危险。
注释:①鸣,说出,公布。
六二,介①于石②,不终日,贞③吉。
白话:守卫在两座石山之间,只需坚持不到一天的时间,就会平安无事。
注释:①介,夹,《左传》“陈,亡国也----以介于大国,能无亡乎。”介于石,意指在两山夹峙的隘道上防守阻击。②石,陡峭的石山。③贞,坚守。
六三,盱①豫悔,迟有悔。
白话:事到眼前才做准备会后悔莫及,也就是说准备得太晚一定会后悔。
注释:①盱(音xu),睁大眼睛,这里指事到眼前。
九四,由①豫,大有得。勿疑②,朋盍簪③。
白话:因为事先做好准备,所以大有收获。用人和交友不要猜疑犹豫,这样才会有很多朋友来跟你聚首。
注释:①由,由于。②疑,猜疑,犹豫。③盍(音he)簪,聚会,聚首。盍,聚合,聚拢;簪,发簪,这里指头。
六五,贞①,疾②,恒③不死。
白话:坚持凡事做好预防,对身体而言,即使得了病,通常容易治好,可保性命无忧;军事上如遇紧急情况,可以进退有据,化险为夷。
注释:①贞,坚持(有备)。②疾,疾病;另释为紧急、危机。③恒,常。
上六,冥①豫,成②有渝③,无咎。
白话:暗中预备,即使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也不会出问题。
注释:①冥,幽冥黑暗,暗中。②成,大。③渝,改变。
讲解:豫是预先准备的意思。卦辞 “利建侯”,就是说在侯国还没建立起来之前应该多做准备工作。跟屯卦“利建侯”的道理一样,强调准备工作是建立侯国的必备条件。再说行军打仗这种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准备工作越充分越好。从选拔将帅,集结军队,到车马,武器,粮草供应,还有作战部署,哪一样没有到位都不行。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殆:今人说,不打无准备之仗,都是这个道理。
初六爻“鸣豫,凶。”鸣豫为什么会凶呢?你想啊,如果一个部落在没有得到天子的封敕之前,就敲锣打鼓的到处说,我们要建立侯国啦。你让其他部落的人怎么想,让诸侯们怎么想,让天子怎么想。我猜大多数部落首领和诸侯君主都会说,小子,你那么张狂,看我们不整死你。君王也多半会想,小子,就算你有点能耐,我偏不给你封国,憋死你。如此一来,不但建侯的希望渺茫,而且很有可能招致众多势力的排挤打压,后果不堪设想。军事上更不用说了。古人云:“兵者,诡道也。”行军打仗本来就应该是极其机密的事,兵力,战力,粮草供给,行军路线,都不能让敌方知道底细。如果让敌方知道了,就会打你的伏击,劫你的粮道,避开你的实力,攻击你的软肋,使你损失惨重,有输无赢。 所以,用现代一个词语来解释鸣豫,应该叫泄密。
六二爻讲的是纯军事问题。一种凭借有利地形阻击或伏击敌人的战术方法。两座陡峭的石山之间有一个隘口,如果作战的一方预先在隘口构筑起防御工事,部署一队人马,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犯之敌强攻不下,损兵折将之后,只好撤军作罢。如果山谷狭长,还可以在山谷的两端预设伏兵,给敌军布一个口袋阵,让敌人有来无回。这类战术的运用,胜败也取决于一个预字。谁先查明地形,谁料敌在先,谁先抢占了有利的地理位置,谁就是胜利的一方。
六三爻讲不做准备的害处。有些部落首领脑子不想事,浑浑噩噩,只顾眼前吃饱喝足,不想将来的吉凶祸福。等灾难到了眼前,他才后悔当初为什么没做准备,可是后悔已经迟了。
九四爻讲由于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很周到;所以得到的好处也是多方面的。但是又指出预防是针对敌人的,对朋友则无须防备猜疑,如此才能延揽到更多的有用之才,交到更多可信的朋友。
六五爻以假定的最坏情况来说明时刻做好各种准备的重要性。疾,可以解释为生病,也可以解释为紧急,危急。人人都会生病。上古时代,没有医院,职业医师也非常稀缺,所以每个部落里都得有人传承或自学一点病理知识和药理知识。明智的部落首领会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或者延揽一些懂医的人(尽管他们算不上专业医师),会要求人们适时采集和储存各种草药,以备不时之需。还有自然灾害,那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须要有丰年防灾,居安思危的思想准备。最重要的还是战争。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在敌弱我强或者势均力敌的形势下要考虑如何战胜敌人。但是在敌强我弱,寡不敌众的形势下,明智的首领应该未雨绸缪,预先给自己部落想好退路,尽量保存实力,以免全军覆灭。
最后一爻从正面强调准备工作的私密性。特别是事关本部落生死存亡的计划方略,从纲领到细节都要注意保密。要像古代各行各业的名家高手对待自家的祖传秘技一样,像现代先进的科技公司对自家的专利技术那样,严加保密,绝不外传。只要准备工作做的机密,不管局势发生多大的变化,都不会出问题。只有这样,当我们发起进攻时,才会使对手猝不及防;当我方撤退时,也会让对手毫无察觉。
部落社会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古人所总结出来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宝贵经验还需要我们牢牢记住。
《豫》跟《谦》是一组卦,谦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好态度,预是一种做事的重要原则。如果一个人养成了事事谦恭和凡事都有准备的好习惯,那这个人就同时拥有了两种优良品质,那么他的事业就可以顺风顺水,基本上立于不败之地了。
有前人曾释“豫”为逸豫安乐,不知道其依据是什么。大凡喜欢古典文籍的人都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这条古训;但要说逸豫安乐有利于创建侯国和行军作战,那任谁都会一头雾水,何况还有“鸣豫,凶”、“冥豫,成有渝,无咎”这些爻辞中的豫又怎么用逸豫安乐来解释呢?相反,预防准备工作正是基于忧患意识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和行动,是确实有利于建侯和行师的。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解释古文献中字词的含义应该根据具体的语境,再结合常识,才能做到八九不离十;否则南辕北辙,不知道会把读者带到哪条沟里去。
楼主:班荆谈  时间:2020-06-12 10:35:43
临卦
卦辞:临①,元亨②,利贞③。至于八月有凶④。
白话:天子、诸侯巡守自己的疆域辖地,顺乎天理民心,使上通下达,这种制度应该贯彻执行。巡守工作到八月可能会有凶险。
注释:①临,莅临,巡守(或巡狩)。这里指天子、诸侯莅临巡守所辖的城邑,疆域。②亨,合乎制度的,亨通的。③利贞,作为一种制度应该坚持执行。④八月有凶,巡视到八月里可能会出现凶险。
爻辞:
初九,咸临①,贞吉。
白话:巡守四方的活动应该坚持进行,这么做会有好效果。
注释:①指天子一年之内巡守王朝域内东南西北四方。咸,周遍,指域内四方。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白话:(二度)巡守四方,同样平安吉祥,对王朝的管理样样有利。
六三,甘①临,无攸②利。既③忧之④,无咎。
白话:如果君王把巡守工作当作游山玩水娱乐消遣,那就没有任何益处。如果他秉持忧国忧民之心去巡守,就没有问题。
注释:①甘,甜美,指娱乐消遣。②攸,所。③既,已经,如果。④忧之,为国计民生忧心。
六四,至①临,无咎。
白话:巡守经过某些城邑而不停留,没有什么害处。
注释:①至,到,经过,路过。
六五,知①临,大君②之宜③,吉。
白话:在巡视途中随机应变,对天子来说是切实可行的,可保顺利吉祥。
注释:①知,同智,机智。②大君,天子。③宜,方便,适宜,指见机行事。
上六,敦①临,吉,无咎。
白话:心怀宽容厚道去巡守,会吉祥顺利,不会出错。
注释:①敦,敦厚,宽容。
讲解:天子巡守王朝的疆域,诸侯君主巡视自己的领地,往小里说这是他们(包括普通人在内)天生的欲望,往大里说这是他的本职工作,是全部施政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指标。《礼记·王制第五》:“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好辟。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祗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东巡守之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礼。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如西巡守之礼。”这段文字对古代天子巡狩的时间、方位和顺序,祭祀仪式,以及考查的内容、目的作了明确交待,对我们理解《临》的内容有很大帮助。也许有人质疑,《礼记》说的是周朝的制度,怎么可以套用于商朝呢?据史料记载,早在尧舜时代就已经有了天子巡守制度,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大禹一边治水,一边考察全国各地的地理民情,制定出一整套有差别的纳税朝贡制度。殷商王朝承袭了夏朝的制度,周王朝又承袭了商朝的制度,尽管做了一些改动,但总体上应该差不多。
卦辞“元亨,利贞”是说天子巡守合理合法,目的是要通过下去实地考察,了解各诸侯国对王朝的大计方针及礼法制度贯彻执行的实际情况,以便赏善惩恶、奖勤罚懒,使王朝的施政收到最好的效果。“至于八月有凶”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殷王朝某位天子在一次八月西巡时曾经发生过凶事,卦辞这么说纯属记录历史事件;二种解释是殷人笃信鬼神和阴阳五行,认为西方主杀伐,八月(秋季)又是处决死囚和出兵征讨的时段,当然会有凶。决不可以把它作为预测吉凶的依据。
爻辞初九和九二分别记录某位殷天子先后两次顺利完成巡守四方的情况。为什么说是两次呢?理由之一,受限于当时的书写条件,作者理当惜墨如金,不可能把一件事重写一遍。理由之二,参照《蛊》初六和九三两条“干父之蛊”就是先后两次拜访其父的两位情人,可以确定这里写的是两次出巡。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不记录一次或者记录多次呢?这得从殷商王朝的王位继承制度说起。殷商朝的王位继承采取兄终弟及为主,那种时代不搞计划生育,一父所生的兄弟众多,大家排着队等候上位,轮到后面的自然都年纪大了,在王位上也呆不了多少年。这样的君王能够在庙堂之上坚持把政务处理完就不错了,长时间出巡风吹日晒车马颠簸对他们来说实在要求太高。事实上整个殷商朝在位时年富力强又有出息的天子就那么几位,作者记录中的那位两度顺利完成巡守任务实属难得,所以作者的言辞中带有明显的嘉许。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天子巡守是职责所在,无可非议;但如果把它当成游山玩水赏心乐事,那就百无一利。因为天子出巡少不了车马仪仗,军队随扈,沿途驻跸的招待开销,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是特别烧钱的事,无论对朝廷还是地方都是不小的负担。巡守而无利于国计民生,就是极大的浪费。如果天子出于忧国忧民的考虑,出巡时就会尽量轻车简从,减少不必要的开销,这样就会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不会引发民怨之类的问题。“至临”是说巡守所到之处,能不停留就不停留,避免劳民伤财。“知临”是说天子巡狩时需要动用智慧,灵活运用各种调研手段,获取真实详尽的资料,以便有理有节的解决问题;“知临”还包括在巡守途中无论是身体保健还是安全保卫都要格外小心,规避风险。“敦临”是说天子巡狩时需要慈悲为怀,关心民众疾苦,对诸侯国君、地方官吏一些无心之失,不要小题大作,揪住不放。天子只有做到了这几点,才能使自己幸无过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的抱怨指责,赢得大众的好评和拥戴。
总的来看作者文王十分赞同天子巡守疆域的行为,并从原则上作了一些阐述。他的儿子周公旦则为天子巡守制定了一整套严格明细的条文制度。父子俩的观点有一致的地方,也存在差异。文王的《临》是活泛的理念上的东西,透露出来的是温情;而《周礼·王制》将天子巡守格式化,适合操作,透露出来的是严厉。不过《周礼》有关天子巡守条例看似易于操作,实际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就拿西周来说,武王灭商之后不两年就驾崩。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平三监而征东夷;自他以下直到穆王,几乎每一位周天子都忙于东征西讨,消灭叛乱的,讨伐不服的,就便大肆扩疆拓土,兵车所到之处,大大超出四岳的范围。要说这是巡守行为也没错,但若对照《周礼》的相关条文,则至少不完全符合。至于他们在征讨之余,有没有遵《周礼》去祭四岳、觐诸侯、察民情、施赏罚,史书上缺少记载,我们也不能说什么。周穆王之后,王朝国力渐衰,厉王强充硬汉对外发兵,弄的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引发国人暴乱,将他轰下天子宝座,赶出了王城。从此以后,不要说天子征讨不服已然成了昨天的故事,就连排着队伍,举着旗帜,敲着鼓点去巡视四方、祭祀四岳这种场面都不见了。一来也许他们觉得与其出远门栉风沐雨讲排场,不如呆在宫里吃着火锅,喝点甜酒,哄着美人,听听音乐来得实惠;二来也许他们真的囊中羞涩,藩属诸侯又不肯赞助,巡守二字不提也罢!
最后有必要再补充说明一下,卦辞中那句“至于八月有凶”特别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以为八月是不宜君王出巡的时间段,八月之前必须结束巡视,赶紧回宫,否则必有凶险。持这种见解的人一定是完全把《易经》当作预言来看的人。殊不知作者说的是他生平所见所闻的历史事件,他只想借此事件告诉我们:古代君王出巡也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他可能遇到与他有杀父之仇,灭国之恨的刺客;也可能赶巧碰上饥民暴动起事;还可能遭遇悍匪山贼拦路打劫;更多的可能则是由旅途劳顿、暑热风寒,水土不服而引发疾病。历史上帝王出巡遭遇不测的案例不在少数。这里举两个大家熟知的例子:一个是舜帝南巡。舜帝南巡到云梦泽附近(大概是今天湖南省洞庭湖周边地区),遭到大批山民的围攻,据说他们就是当年被黄帝部落打败并被驱逐到南方偏远山区的蚩尤部落的后裔,那是要报亡国灭族之恨呀。虽然舜帝没有死在那一场恶战之中,可后来却因为生病死于苍梧之野,也就是今天湖南宁远县境内九嶷山附近。第二个例子是秦始皇第五次东巡。先是在博浪沙遭到行刺,刺客就是后来帮助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的大名鼎鼎的张良。可惜张良不是一名合格的杀手,他掷出的铁锤只擦到了皇帝的副车,连皇帝的毫毛都没有伤到。张良原本是被秦始皇灭了的韩国的贵族子弟,这次行刺也是为报亡国之恨而来。秦始皇虽然躲过此劫,却未能扛住病魔的威胁。在返回咸阳的路上,病重不治,终于一命呜呼了。顺便说一下,虽然舜帝死于何年何月已不可考,但秦始皇死亡的时间可以推断是在夏天。因为据史料记载,秦始皇死后,尸体在运回咸阳的路上用冰块冷藏起来,可还是因为天气炎热而腐败发臭。而中原地区农历八月的天气应该十分凉爽了,所以,可以排除秦始皇的死亡时间为八月。由此可见,“八月有凶”只是一个个案,而不是普遍规律,跟宿命论也没有关系。

楼主:班荆谈

字数:17832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11-02 19:09:45

更新时间:2020-06-12 10:35:43

评论数:9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