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历史随笔]残阳如血 照在权谋家的刀上 《资治通鉴》要这样读

[历史随笔]残阳如血 照在权谋家的刀上 《资治通鉴》要这样读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观察者2 回复日期:2006-10-30 16:20:36
晕死,手握重兵,良将,外有长子之名,不就是个千里传旨而已,看见形势不对,调队亲兵,中帐一围……
----------------------------------
立马造反可能不妥,飞机兄的话有道理,始皇帝的威信经历文革者可以设想。不过,拖一拖或许可以,把使者禁锢起来,假装不知道,派亲信回来探听消息。蒙毅在咸阳啊。

结症在始皇帝的死讯。赵高秘不发丧看来做得是对的。而且在路上,比在皇宫更容易隐瞒。

长子扶苏政治觉悟太低,也没有自己的情报来源。为后世的皇子们做了反面教材。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飞机哥哥,谨受教。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死在圣西罗 回复日期:2006-10-31 22:07:45
锐圆兄
看来你是多才多艺啊
到处可以看见你活跃的身影
呵呵
希望把这个大坑填满
那我着沙发可值老钱了
---------------------------
天作贱,尤可办,自作贱,没办法。此坑不平,码字不止!希望大家多鼓励哦。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锐圆读通鉴随笔一○四】秦二世胡亥说“我有一个梦想”

(前209)夏,四月,二世至咸阳,谓赵高曰:“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以终吾年寿,可乎?” 高曰:“此贤主之所能行而昏乱主之所禁也。虽然,有所未可,臣请言之:夫沙丘之谋,诸公子乃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陛下安得为此乐乎!”
——《资治通鉴》卷七 秦纪二

秦二世胡亥同志,是个标准的纨裤子弟。有一天,他正儿八经地和他的精神导师赵高畅谈人生。他凝视远方深沉地说:“人最宝贵的是东西生命,这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赵高一听,傻了一半,没想到二世是个有为青年,心下不免惴惴。
“……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可以这样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赵高很紧张,二世不理他,继续背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享乐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穷奢极欲当中去。”
赵高听到这儿,一颗心扑通一声掉的肚子里了。
二世对赵高说:“人生苦短哪。怪不得我老爹成天价想长生不老。但是,我要与时俱进,我……朕不能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妄图不死。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享乐到死,HI到死,我能想到最幸福的事,就是做个快乐的帅哥。你看怎么样?提点意见。”
赵高由衷地感叹到:“专业呀,您这是最专业的皇帝啊!”

赵高是我们看到的最早的有权势的阉人,第一个皇帝和第一个权阉,他们同时代出现。这两样东西将伴随这个民族走过漫长的岁月。皇帝和阉宦是人的两极,一个“悉耳目之所好,穷心志之所乐”,而另一个则是最极端地被污辱和被戕害的。幸福是相对的,现的一个男人包个二奶,就对只守着黄脸婆过日子的哥们生出许多优越感来,皇帝哥哥三宫后院美女如云每天展示给去掉两蛋的太监,优越感还不直冲云霄。
赵高对皇帝阶级进行了自己都可能意识不到的反击,他以智慧污辱和戕害了始皇帝的后代。

《史记》中,秦二世胡亥并不是一味地贪图享受,他担心:“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这样的心理和态度更符合人之常情。胡亥的上台合法性有一点问题,不符合始皇帝的遗愿,在那个时代,先皇的遗愿代表了合法性。所以,胡亥对帮助他上台的赵高失去了控制,一是欠人情,二是有短处的人家手里,第三,他确实太嫩了,才二十一岁,没有政治经验,也不懂得借助李斯或其他人,来均衡赵高的权力。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秦帝国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对国家政策失衡,没有清醒的认识,不知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没有进行政策调整,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强硬政策,适当地缓解一下。历史不能假如,假如胡亥施政温和一点,他的所谓矫诏篡位根本不是问题,他上台有些心虚,心虚导致强硬,从自己的兄弟起,逐一迫害,以至更加损害了他的执政合法性。

从维护自己利益集团的稳定性上,赵高只是一个狠人,不是一个智者,斗狠他赢了,斗智他输了。李斯是个智者,但他勇气和狠劲不够,结果只能是徒唤奈何,连溜狗的日子也过不上了。

王夫子在读通鉴论里,看到了皇权二代的瓶颈问题。他说:
“商始兴而太甲放,周始兴而成王危,秦并天下而扶苏自杀,汉有天下而惠帝弗嗣,唐则建成死于刃,宋则德昭不令其终,迄乎建文之变而憯尤烈。天下初定,人心未靖,则天命以之不康,汤、武且不能弭,后代勿论矣。然而胡亥杀兄,旋以死亡;太甲、成王,终安其位;则伊尹、周公之与赵高,相去不但若霄壤也。
“秦始皇之宜短祚也不一,而莫甚于不知人。非其不察也,惟其好谀也。托国于赵高之手,虽中主不足以存,况胡亥哉!汉高之知周勃也,宋太祖之任赵普也,未能已乱而足以不亡。建文立而无托孤之旧臣,则兵连祸结而尤为人伦之大变。徐达、刘基有一存焉,奚至此哉?虽然,国祚之所以不倾者,无谀臣也。”
王夫子认为,第二代接班容易出事,主要是“天下初定。人心未靖”,而解决的方法很简单也很难办,要集体接班,要有忠诚的重臣可以托付。
在古代的政治经验里,王夫子的观点可谓一语中的。什么制度化、法制化,在这儿都是瞎扯。

柏扬在其《中国人史纲》里,也有一段文字专门论及于此。民间也有俗语云:老子不死儿不大,反过来看,一代君主太强了,造成了这么多的衰神二代。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锐圆读通鉴随笔一○五】陈涉煽动了一下翅膀

(前209年)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皆从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资治通鉴》卷七 秦纪二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希望快乐到永远的美好理想,在他做上皇帝宝座的第一年,就开始被现实击破。
统一的秦帝国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也,像焰火一样,在历史的天空,迸发出耀眼的光芒,继而灰飞烟灭,人们对他的强大第一反应目瞪口呆,然而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垮台了,于是第二次目瞪口呆接踵而来。历史像傻瓜一样,张着嘴发呆。

秦亡的导火索,就是区区九百人的揭竿而起,这种力量的反差,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进程是那么不可捉摸,历史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她的魅力也缘于此。
陈涉吴广,匹夫发难而天下影从,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就是陈涉这只蝴蝶的小翅膀一煽乎,于是引爆了摧枯拉朽的飓风,帝国雄伟的大厦就此崩塌。
“蝴蝶”的逻辑非常简单、清晰:横竖是死,与其窝囊地死,不如轰轰烈烈地死。每朝每代,在我们的身边,总有若干位赌性巨强的英雄,在灭亡和富贵之间用生命下注。
“蝴蝶”的策略也是相当到位,诈称公子扶苏、项燕。项燕应该是他们起义地点大泽乡所在的故国楚的贵族,和扶苏不可能站在一起,陈涉这样做,就是为了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向秦二世发出愤怒的吼声。

从后来的情况看,秦长子扶苏的旗帜不好使,号召力不够,粉丝不够多。这就使这次暴动不局限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也不是“只换皇帝,不换法统”的暴力政变。而是改朝换代,国祚不享。当时的陈涉以及后来的项、刘,他们刚开始发起和响应暴动的时候,并没有改朝换代的想法,而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复辟,他们推举楚国的贵族作为起义的领袖,而最令人吃惊的是,项羽在灭秦之后,以无可置疑的领袖地位,居然把自己和下属不加区别地统统封为王,也没想做皇帝,似乎也没有明确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他在政治上的幼稚同样也是让历史目瞪口呆。刘邦做到皇帝,完成了从造反到改朝换代的全部流程,在后世,除了像刘秀这样的贵族“复辟”以外,其他人造反直接打造自己的品牌,因为走刘邦的路径,已经是标准答案。

陈涉揭竿而起,罕见地获得了历代主流历史学家的认可,在儒家系统,他是实践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伟大学说的代表,孟子也是个愤青,主张“造反有理”,前提是君主已经异化为“独夫民贼”。司马迁卓有远见地把陈涉列入“世家”,明代思想家李贽的《藏书》,甚至把他列入了帝王排行榜,称陈涉为“匹夫首倡”。毛泽东当然更不客气,词云:“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在文革中,中国历史已经变成了农民起义史,由陈胜吴广到李自成洪秀全,农民起义也形成了自己的道统,陈涉当之无愧地成了农民起义的“始皇帝”。

儒家系统小心翼翼地精挑细选,把陈涉确定为唯一的人民反抗合法性的代表,作为战略力量和思想武器,用以约束和威胁不听话的皇帝主子。秦始皇、陈涉都是这样作为榜样或典型存在于历史上的。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伟大小虫 回复日期:2006-11-1 15:21:17
都是文言文,我语文没有学好,看不懂啊,有没有白话文版本比较好的啊?
-----------------------------------
读古文和学外语有点像,得有语言环境。

我的经验是,先看《三国演义》,半文半白,有文言文的语境,最好找繁体字版本,连爬带滚,顺便连繁体字也混个脸熟。

看注释本,不读文白对照本。

白话文全译本是对文言文的最大损害。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风传千里 回复日期:2006-11-3 04:07:08
世事如棋。不论读史书还是打古谱,都是在与前人对话。既然前人已经用他们的人生为后人展现了成功的经验或惨痛的教训,我们又何必非得要把前人走过的弯路再走一遍呢?反传统并不一定就能展现我们的个性,更多的时候是体现了我们的愚昧无知。
-------------
半夜不睡觉看贴,辛苦ing。
楼主致敬并努力ing :)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锐圆读通鉴随笔一○五】王侯将相 还是有种

(前209年)初,大梁人张耳、陈馀相与为刎颈交。秦灭魏,闻二人魏之名士,重赏购求之。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以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馀谢之。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桀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
——《资治通鉴》卷七 秦纪二 中华书局版第255页

农民起义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被贵族篡夺成果,一种是自己蜕化为贵族。陈涉是前一种,朱元璋是后一种。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有了政权,就有了一切,再继续保持“无产阶级”的字号和品牌,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毛泽东要搞“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也就是掌权以后,还要做无产阶级,那就是全社会都是无产阶级,全部都是穷人。难之乎?难矣哉。
陈涉起义之后,得到天下的响应,原因忒简单:“天下苦秦久矣”。中国人是最能忍受的民族,只要赏口饭吃,骑在脖子上拉屎问题都不大。秦始皇国力太强,军力更强,性格更更强,所以只懂得用大棒,二世不知调整为何物,致使全盘崩溃。陈涉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讲“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还讲“苟富贵,勿相忘”,说明这家伙是个民间精英,这种人什么时候都有,有发展空间,是建设力量,没有,就是不稳定因素。陈涉造反,全国响应,陈涉很意外,六国遗老遗少也很意外,当然意外之余也有惭愧。但是,这帮家伙政治经验还是有的,张耳、陈馀之流,用文革语言讲,就是迅速地“混进革命队伍当中,妄图复辟资本主义”。他们给陈涉的建议和朱升给朱元璋的基本一样,有一条叫“缓称王”,从常情判断,这个策略对陈涉是有利的,找一个六国的后裔,做个傀儡,可能要比自己冲在前面好一点,项梁就是这么做的。
从这些情况看,六国的势力和影响还是有的,起码当时造反的人,都多多少少或真或假地想借助一下他们的余威。
陈涉显然缺乏统筹大局的能力,也没有时间学习和培养这种能力,更要命的是,他没有一种天生的素质,这一点刘邦比他厉害,就是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从谏如流。时势造英雄,有时候时势来得太快,造出来的英雄只是粗糙的毛坯,就像今天的超女一样,人气很旺,影响力也挺大,如果这时能接受专业的指导,背后悄悄补课,最后名至实归,也就成就大事了。倘若自以为天纵英才,谁也不屌,后果基本是死得很难看。

由秦帝国的崩溃我想到了清帝国的崩溃。辛亥革命从形态上看,与陈涉起义颇有类似之处。都是一不小心,就用竹竿捅塌了巍峨的大厦,武昌首义也是急就篇,即兴表演,谁也想不到,大清国就此忽喇喇大厦颓倾。第二个相似点是,一处火起,顿时燎原,体制外的造反力量和体制内的异己力量相互呼应,先以推翻旧王朝为共同目标,然后随即从革命演变成权力斗争。第三个相似之处,陈涉是反秦革命第一浪,最后死在沙滩上,虽然他没有主动放弃主导权,但主导权还是被旧贵族夺走了。武昌起义的下层士官,一开始就放弃了主导权,从桌子下拉出了旧官僚黎元洪,由此看来,帝王将相,还是有种的。最后还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发端于楚。唯楚有材,多是造反之材。www.ry114.blog.sohu.com 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锐圆读通鉴随笔一○五】王侯将相 还是有种
应为【一○六】。抱歉。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刚读完《史记》中的张耳、陈馀传。两人后来闹翻了,从好朋友变成势不两立的仇人。人生际遇多变幻,不如风雨可预测。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佛地魔 回复日期:2006-11-5 3:25:18
--------------------
对半夜读贴的哥哥,除了亲切,还有感谢!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佛地魔 回复日期:2006-11-5 3:25:18
农民起义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被贵族篡夺成果,一种是自己蜕化为贵族。陈涉是前一种,朱元璋是后一种。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有了政权,就有了一切,再继续保持“无产阶级”的字号和品牌,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毛泽东要搞“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也就是掌权以后,还要做无产阶级,那就是全社会都是无产阶级,全部都是穷人。难之乎?难矣哉。

=====================
...........
---------
此番感受全从现实中来,哥哥在天涯“经济论坛”和“房产观澜”以过一篇《房奴的政治经济学》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idarticle=96082&stritem=develop&idwriter=1574168&key=596476157&part=0&flag=1
有跟贴的兄弟呲牙咧嘴地要革命,我就告诉他,年轻的理想主义者,革命去了,机会主义者拿着篮子,等着收获果实,暴动以后,上台的未必比下台的好,而革命糞青往往是“血沃中原肥劲草”(恕我篡改鲁迅的原意)。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和光同尘的狼 回复日期:2006-11-5 14:34:18
本已潜水很久,为顶锐圆老哥的帖子,特地上来冒个泡!

另外,老哥的名字是否有“内锐外圆”之意?
----------------
没有那么高深,和哥哥身份证上的名字正好谐音。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回火狐男:

你说的对,他是想建立一个“理想社会”,但在这个“理想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实施的政策和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引一句老掉牙的诗,——这年头引用诗要小心,呵呵,诗人越来越像猪,猪越来越像诗人,哼哼唧唧——我们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一○七】革命的革命 割据的割据

(前209年)……张耳、陈馀至邯郸,闻周章却,又闻诸将为陈王徇地还者多以谗毁得罪诛,乃说武信君令自王。八月,武信君自立为赵王,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邵骚为左丞相;使人报陈王。陈王大怒,欲尽族武信君等家而发兵击赵。柱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信君等家,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陈王然之,从其计,徙系武信君等家宫中,封张耳子敖为成都君,使使者贺赵,令趣发兵西入关。张耳、陈馀说赵王曰:“王王赵,非楚意,特以计贺王。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愿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自广。赵南据大河,北有燕、代,楚虽胜秦,必不敢制赵;不胜秦,必重赵。赵乘秦、楚之敝,可以得志于天下。”赵王以为然,因不西兵,而使韩广略燕,李良略常山,张略上党。
——《资治通鉴》卷七 秦纪二

把陈涉起义后的局势简单介绍一下,再做评述。
陈涉起义后,人民争着杀掉地方长官来响应,在楚地,几千人一队的武装比比皆是。
陈涉当时的战略是西向攻秦,但张耳、陈馀等提出了北向进入原来赵国的战略。路线斗争开始了。陈涉缺乏政治经验,没有坚持西向的战略,反而分兵给武臣、张耳、陈馀等。当时,陈涉集团内部凝聚力严重不足,英雄草创,也是势在必然,分兵的结果就是割据。武臣等在赵国称王,陈涉不得不追认。韩信后来也学这一套,逼刘邦就范一次。
陈涉令周文直接进攻秦的心脏咸阳,在危急的时候,秦二世听从了章邯的建议,组织一支由犯人、奴隶、造墓的民工组成的军队,阻击周文。秦国的军事素养还是过硬的,这支乌合之众,击败了周文。
与西线的恶战相比,北线比较幸运,在范阳人蒯彻的建议下,做到了“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
这时,原来“张楚”阵营的武臣,自己提拔自己,从武信君升格为赵王,而且从革命派迅速地转变为割据派。成了秦、楚之外的第三方力量。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推翻暴政的革命力量牺牲了,投机家和野心家低调潜伏,等待时机,然后出来摘取胜利果实。这一策略屡试不爽。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692930 回复日期:2006-11-5 22:32:45
有跟贴的兄弟呲牙咧嘴地要革命,我就告诉他,年轻的理想主义者,革命去了,机会主义者拿着篮子,等着收获果实,暴动以后,上台的未必比下台的好,而革命糞青往往是“血沃中原肥劲草”(恕我篡改鲁迅的原意)。

哥哥太直白了吧.
-------------------
房产观澜有一帮盼望房价暴跌的空军,天天喊着要到赵老太爷的府上革命,哥哥为了社会稳定就劝,他们就不听,最后逼着哥哥说了上面一番话。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飞机兄:
回来了,两天不见怪想的。同气相求,砥励学问,正是在下所盼。
就以赌博说事。天下大乱,各路英雄都拎着大好头颅上桌,这个没错,世无棋局,那是比到最后,两个势力决赛的情况,刚开始预赛,淘汰赛,肯定是乱哄哄一齐上。
但是,在历史的赌局上,刚开始嚷嚷要重新开局的,叫喊要支起桌子赌一把的,往往是愤青,他们对现实不满,忍受度最低,故而爆发得最早。但是就赌术而言,他们也同样是不很精通,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高手一开始是低调的,保存实力以图久战的策略往往一开始就制订好了,“缓称王”的策略,高手们都能心领神会,保存实力个个无师自通。
当然,结果不一定按老油条的计划推衍,比如,汉末,讨董卓,老油条们坐山观虎斗,只有新生的曹操和孙坚奋勇向前,最后,他们的赢面最大;但秦末,陈胜吴广先发而后制于人,并没有一鼓作气夺取胜利,最后面了淘汰赛的牺牲品。

历史确实是势利的,只记录成功者,后世棒臭脚的读书人写书人更是层出不群,把革命的赌徒描述成了先知先觉者。但是,全凭运气,恐怕也解释不了历史。策略和技术发挥还是有差别的。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世无棋局”应为“世如棋局”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历史不是按编好的剧本演义的,但也不完全是无序地推进,不论在天下大乱的时代,还是在局势渐趋明确、双雄竞争的时代,战略家的作用是客观存在。
在大动乱时代,有很多以天下为怀的英雄,革命理想高于天,但也一定有很多有预算的战略家,谋定后动,一将功成万骨枯,用别人的血染红自己顶戴。
热血青年容易被人利用,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草根英雄如果没有战略家的帮助和介入(如诸葛亮隆中对这类),很容易成为后来枭雄的垫脚石。这是第二点。
造反派,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以推翻旧统治为理想,一种以取而代之为理想,两者之间可以转换,一般是前一种转换成第二种。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一○八】泗上出了个刘高祖1刘邦的卖点

(前209年)九月,沛人刘邦起兵于沛,下相人项梁起兵于吴,狄人田儋起兵于齐。
刘邦,字季,为人隆准、龙颜,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初为泗上亭长,单父人吕公,好相人,见季状貌,奇之,以女妻之。
——《资治通鉴》卷七 秦纪二

刘邦出场了。项梁和项羽也出场了。从揭竿而起到楚汉战争,从革命到分赃,如是而已。
历史是由成功者写的,即使不是成功者写的,成功者在历史上也会占据较大的篇幅。
刘邦是最后的成功者,对他的介绍也就格外详细,连屁股或者大腿根上有七十二个黑子都记录在案,这肯定有说法: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乖乖,挑了个多的。
对刘邦的包装,非常成功,《史记》给我们提供了“可信”的文本。分析一下,看看古代政治明星是怎么炼成的。
第一、最搞笑,最有娱乐精神的是刘邦的出生。“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皇帝的血统不能太平凡,尤其是精子,要越高级越好,像开国皇帝,一般都耻于承认亲爹提供了精子。还好,皇帝的半神性,不排除他是从娘胎里出来的,大禹是他妈踩了熊的脚印怀上的,这个有点离谱,离常识远了些,所以到刘邦这里,变成了蛟龙和他妈发生性关系,而且让他爹亲眼得见。儿子的血统高级了,自己的绿帽子也随之高级,刘太公牛啊!我不知道司马迁是从哪里查到的档案,我有点怀疑他是用今天娱记的手法埋汰皇室,公报私仇。
第二、刘邦哥哥喝高了,醉卧之时身上有条龙。这个说法,在多人身上用过,曹操、薛仁贵、还有袁世凯,这也是一个老俗套子。
第三、“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適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兒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相面的先说老婆是贵人,顺藤摸瓜说儿子是贵人,这里故意虚晃一枪,因为母以子贵也是常事。最后才把大富贵的根源找到,那就是刘邦哥哥。蛟龙强奸了老妈,荒诞不经之外,有哪个胆肥的敢追问详细。说醉后身上有龙,也不敢要求在电视上直播。刘邦觉得(或者说帮忙文人觉得更准确)有必要找件可以查证的事说明天命所归,于是就创作了这个为全家相面的故事。刘邦这么一说,或者吕后先透露这个故事也未可知,一个皇帝,一个皇后,再加上太子和公主,都说确有其事,这么过硬的人证,相当于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一齐投保,绝对确有其事了。
第四、刘高祖醉斩白蛇,还要创造出一个老太太说,这条蛇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斩了。斩蛇应该是所有包装里最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一次,但解释就离谱了。这种策划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至于斩后有没有炖一锅蛇羹则没有记录了。
第五、有一种说法,说秦始皇曾说过“东南有天子气”,而吕后马上言之凿凿,说刘邦一段时间脑袋上老有一股气,云蒸霞蔚,不过肯定是除了她谁也没看见过。
看来,刘邦对自己的出身低微而遂得大位,心下还是有些惴惴不安,所以摇尾系统或在授意之下,或者揣摩上意,搞了这么多无聊的东西。
哥哥为客户做广告文案时,逼急了,也这么胡编,一二三四五,管他靠谱不靠谱。
www.ry114.blog.sohu.com

楼主:锐圆

字数:165644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06-10-27 05:39:00

更新时间:2021-02-07 17:26:17

评论数:320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