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历史随笔]残阳如血 照在权谋家的刀上 《资治通鉴》要这样读

[历史随笔]残阳如血 照在权谋家的刀上 《资治通鉴》要这样读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历史是恶推进的。这好像还是一位革命导师说的。
尽管是恶推进历史,资治通鉴也是一部“三斗史”,斗智、斗勇、斗狠,但是正如兵法讲,正奇相倚,历史如果全是先下手为强,人和非洲草原上的动物也就没有差别了。
以李斯的学养,他是明白政治的正当性的,在沙丘接受了赵高的说辞,他破坏这了种正当性。这对他的内心是有影响的,也许他后来处于一种懊悔的状态中,这种状态会让他在斗争中迟钝,会让他更加得过且过,他以为妥协了以后,二世和赵高会把他当成一种合法性的装饰物,他也努力去这么做了,不料,赵高对权力的贪求是那么“独”,一丝都不愿意和他人分享,一直要置李斯于死地。赵高无疑也是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家伙,李斯临末了曾有一次反扑,但无效。
当然,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皇帝,皇帝不管是好皇帝、坏皇帝,只要他是一个明白人,只要他还亲自掌控皇权,大臣们的斗争尚有空间,如二世时,皇权某种意义上已经傍落到赵高手里,李斯和赵高的政争已经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了,赵高来上天王盖地虎,李斯没有招。说李斯不够狠,不如说他没有控制好二世,甚至不能影响二世(他以前可以影响始皇帝),之所以不能影响,说话还不如放屁响,就是因为沙丘他是被动的,这个关节点上输了,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如飞机兄讲,陈胜只有5个支撑点,第6个支撑就是找个忠心的卫队长,结交N个死士,最后政治上失败了,被敌人杀了,也属正常死亡,被自己手下干掉,说明政治素养太差,权谋的级别太低。政治斗争的牺牲者,虽然都是死,但死的价值不同,陈胜的价值太低,不如项羽。死在大英雄手里,还是比死在屑小手里有面面。
大动乱时期,由乱到治,是一场只有上帝看到结果的淘汰赛,我们不知道谁赢,因为我们不是上帝;但是结果出来,我们还不知道冠军为什么会赢,上帝会说我们偷懒。
另外,政治斗争也是要奇正相倚,够快够狠可以取胜,能熬能拖也能取胜,权谋固然重要,但政治上、道德上的正当性也非常重要。总之,枭雄和英雄是有区别的。
见机快,下手狠,善搏击,固然胜算不小,但醉心于此,不免会影响到做人的气度和做事的格局。“权”要快,“谋”要远,方为权谋家。
飞机兄以为如何?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刚开始大家都是狼,天下一定,胜出的狼升格为狮子,剩下的降格为兔子。是不是?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一一三】你就是俺的真命天子

(前208年)楚王景驹在留,沛公往从之。张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欲往从景驹,道遇沛公,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留不去。
——《资治通鉴》卷八 秦纪三

张良在博浪一椎,表明了他是一个有行动能力的政治家,更关键的是,经此一击,张良遂成老资格的反秦义士,革命比陈胜更早,然而却未见张良有称王之举,也未见有所谓“少年”拥戴张良为王。
之所以有此念头,是因为当是时称王称霸者不知几何,陈胜先称王,被灭了,田儋自立齐王,周文被拥戴为魏王不受,东阳少年欲立陈婴为王,陈婴尊母命亦不受,稍微聪明一点的,就想办法立其他人为王,张耳、陈馀拥立武臣为赵王,东阳宁君、秦嘉立楚王景驹,后来,项梁在范增建议下立了楚怀王的孙子放羊娃羋心,遗老遗少,阿猫阿狗,都有称王的机会,张良当然也应该有。但是张良不仅自己不称王,反而一见泗上亭长刘邦,马上表态,“你就是俺的真命天子”,嘿嘿,有点意思。

当然,张良也不是相面相中了刘邦,而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张良在此之前,拿所谓黄石公兵法忽悠其他人,没人理他,没怎么读过书的基层干部刘邦却买他的帐,张良激动得眼泪哗哗地:“啥也别说了,跟你干了”。
倾盖如故,白发如新。政治盟友和少男少女一样,也有一见钟情的情况。张良和刘邦就是典型。
张良是贵族出身,要说起来,他在反抗暴秦的革命中,觉悟的最早,行动的最早(博浪刺杀秦始皇),准备的也最充分(《太公兵法》达到博士后水平),组织化的也不迟(亦聚少年百余人欲往从景驹),但是他没有野心,没有树立自己的旗帜,有点怪哦。
我有时会闭目想象一下张良的形象,他应该是一个面色表露出一点忧郁,嘴角表露出一点坚毅,神情表露出一点恍忽的清俊帅哥。革命是坚定的,自己做领袖却又是犹豫的,心中渴望着一个英雄并希望能依赖他、信赖他、追随他。我有点怀疑张良哥哥心中有座断臂山。

出身草根的革命领袖,往往以其豪迈的气慨、豁达的胸襟、生动的语言、甚至有些粗鄙的作风……满足了有小资格调的贵族青年的性幻想。
刘邦显然对张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天上掉来个刘哥哥,张良由此臣服。
刘邦也很明白这一点,他后来怀疑过韩信,怀疑过萧何,但始终没有对张良的忠诚表示怀疑。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依落蓝 回复日期:2006-11-19 21:00:24
煮酒的高人们,谁能帮帮俺?
我现在一读《资治通鉴》晚上就做噩梦,不是死人、尸体、火葬厂、就是从高处突然摔下的场景、、、、、、
----------
同情ing,小时看三国演义也有类似情况,不过不算恶梦,梦见和三国人物在一起玩,讲半文不白的话。阅读印象太深的缘故,在一天之内不要光看书,还要干点别的,大脑内存的剪贴板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东东了。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但答案不好找。
最难的,就是揣摩历史人物的心态。何况他们也是不停在变化的,刚开始有饭吃就行了,后来要风光,要地位,要财富,也不能说他们的努力没有人生理想。人的需求不是有人分为五级吗,或许能解释苏张的行为。

当时,有天下,有国,天下是周的天下,国是列国,有些人可能只认定自己是“天下”人,没有“爱国主义”情结或者障碍,有的人可能有。张良有点爱国主义,他是韩国贵族,对老东家心存眷恋,找机会就报答,他在项梁的支持下,立了韩王。但是,后来,形势变了,他也很自然地做了汉家的留侯。

基于民族国家的爱国主义是后来的观念,当时恐怕没有。我更愿意设想他们就像今天一个行业里的竞争企业,互为对手,员工也有跳槽情况,员工从A家跳槽到B家,有人会有一点道德歉疚,有的也无所谓。国君就象各个企业的老板,谁听我的,我就为谁用。苏、张作为同学,可能会有瑜亮情结,你要连横,我就偏偏要合纵,人生感意气,有的人会这样,他一生或其中一个时期的目标,就是和某个对头制气,非要争上长短,同学间更容易有这样的事情。

至于各个国君为什么吃他们俩人的忽悠,形势所迫。国美到处扩张,你给苏宁的老板讲,有一个遏制国美的办法,苏宁的老板肯定愿意听。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一一四】你就是俺的真命天子(续)

张良的爸爸是韩国的宰相,张良的爸爸的爸爸也是韩国的宰相,做官三代,才懂得穿衣吃饭,累世公卿,N代贵族,这就是张良哥哥。
秦始皇灭了六国,当然也包括韩国,此韩国非现在的彼韩国。张良从高干子弟,宰相候选选人,一下子变成了平民……,不对,连平民都做不了,所谓国破家亡,成了一个盲流。
张良的最后结局大家都知道,“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光荣退休。但锐圆哥哥一直有个疑问,就是张良为什么甘心屈居刘邦之下?
张良说到出身,是贵族公子,在今天,相当于博士后,比文盲最多初中生的刘邦要强得多;说到智慧,连刘邦都承认“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说到胆识名气,张良绝对不是一公子哥儿,在刘邦还在带着老婆孩子种地的时候,张良已经招募私勇,在博浪沙用铁椎刺杀秦始皇,“焚书早种阿房火,收铁还留博浪椎”张良这一击,绝对奠定了反秦革命前辈的资格,汪精卫刺杀铁良也是一击成名,成为辛亥英雄,做到国民党总裁地位;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张良马上也是拉起队伍,投身反秦大潮,他和刘邦两支队伍汇合时,势均力敌,为什么就从此放弃做老板的念头,甘心打工呢?

答案只能在刘邦身上找,刘邦太有领袖的魅力了。
刘邦出身低微,但他知道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固不可取,但以常人之心度常人之腹却是非领袖不能做到。
刘邦是低层,所以他知道低层的想法,知道人的基本需求,也知道人在基本需要满足后,还会有新的需要不断产生出来,所以,同样是进行反抗暴政的革命运动,革命口号震天响,项羽想到的是“打倒秦始皇,火烧阿房宫。”而刘邦想到的是,打倒了秦始皇,是不是可以分给兄弟们一人一套房。
说小一点,对跟着自己奋斗的小兄弟们,要该封王的封王,该奖赏的奖赏,你想做皇帝,别人不能天天只喊革命理想,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懂得分享,共同成长”。项羽呢,境界太低,富贵不还乡,如锦认夜行,他自己知道富贵以后有炫耀的心理需要,自己的兄弟呢?刘邦不啬赏,项羽则比较抠门,“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说到最后,项羽还是没吃透人心,你有压力,我有压力,你有衣锦还乡的理想,别人也有。所以,做老板做大以后,开上奔驰,不要让骨干开QQ,要听小平同志的话,共同富裕。
再往大说点,就是要知道民间疾苦。出身寒微,吃过苦,这不算什么,关键是自己富贵以后,还记得吃苦时的感觉,没有忘本,以自己吃苦的心态面对现在还在吃苦的兵仔们,到澳门一掷千金的时候,给职工食堂加个荤菜就别哆嗦了。
做了皇帝能知道百姓的疾苦,上了财富榜还知道青菜的价格,这样,庶几近于仁矣。
张良对天下大局、政治形势有自己的判断,但他不能像刘邦那样洞察人心,对人有极强的驾驭能力。刘邦对张良也可谓深知,张良是贵族高干子弟,从爷爷那儿就侍候国君,知道忠诚的道理,也习惯于忠诚主子,所以,刘邦从来不怀疑张良的忠诚度,反而对韩信这样的平民精英,时刻保持警惕。当然,张良自从跟随刘邦,自己主动放弃了兵权,哈哈。身怀利刃,杀心必起;手握兵符,野心膨胀。
刘邦是神仙、老虎、狗,样样都有。张良是神仙,韩信是老虎,吕后、樊哙是狗。神仙可以高谈战略,建言献策,老板喜欢就用,不喜欢就扔一边;老虎是喂养起来吃别人的,但他掉过脸来也会吃主子,所以,对老虎,要防一手。狗是豢养起来看家的,监控系统,他们离了这一个主子就没有饭吃,和老虎的区别就在这里。
刘邦打下了天下,老虎基本上没用了,所以唱“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能守的,不是狗是什么?韩信还想继续扮老虎,不愿意改行做狗,所以被老板cut了。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给飞机兄提个意见,把标点符号设置为“全角”的,你现在用的是外文标点,看起来有些探别扭。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计划飞机 回复日期:2006-11-20 12:12:17
我看到的版本是毛泽东看资治通鉴看了43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绝对胡扯,一天看8小时,看一遍;怕要看半年,43遍,自己算算时间,老毛不用干其他事情了.
======================================
太祖看通鉴,是17遍。这是后来工作人员从通鉴上的批注整理出来的,大概是17个批次。我的理解,老人家通读一两遍是有很能,后来很可能是挑着看,或者就某个问题跳跃式地看。17遍,乖乖,也是巨大有工作量啊。
我等浏览一遍已经算不错了,有些章节,有些课题,有时间再细看看也就是了。研究历史的,不妨当工具书来用。
我现在是资治通鉴和史记,两本参照地看,辛苦了一点,但正好互补,通鉴是时间连着,人和事不连着,史记是人和事连着,没时间概念。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幸福小破孩 回复日期:2006-11-20 13:48:05

作者:锐圆 回复日期:2006-11-20 12:13:05

所以,刘邦从来不怀疑张良的忠诚度,反而对韩信这样的平民精英,时刻保持警惕。
---------------------------------------------------
韩信是韩国的王孙啊!要论贵族地位,当初比张良家高.
-------------
是吗?
没注意到。是贵族也没落许久了。张良哥哥是新鲜贵族哦。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像张良这样见过富贵有些傲气的清华公子不少,历代都有,今天也有,但还有行动能力,能做实际事情的就不多了。找到苏轼有《留侯论》贴在这里——
====================================================================
留侯论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材,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句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
苏轼的观点今天看来都不错,达观之人必有旷远之论。不过苏轼认为张良刺杀秦始皇不足取,我到以为没有这点血性也不足以成就张良。从秦始皇死后,秦帝国轰然而倒的情况下,张良一击得中,也必然会改写历史。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天空中飞过 回复日期:2006-11-20 23:27:41
斗智斗勇斗狠不假,但似乎还少了一个斗忍。
===========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三斗”从此改成“四斗”——斗智斗勇斗狠斗忍。做新时代有四斗新人。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一一五】权阉标本

(前208年)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以私怨诛杀人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言之,乃说二世曰:“天子之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也。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陛下不如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常居禁中;赵高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资治通鉴》卷八 秦纪三

赵高的行状,演绎了一个权阉接近权力、觊觎权力、谋取权力、滥用权力的全过程,极具标本的价值。在此之前,应该也有类似的人物,但仅于我本人的印象而言,中国历代但要言及阉祸内乱,一般从赵高始。
中国的所谓“封建时代”,皇帝专制一以贯之,各个朝代或有些许差别,君权至上是几千年的共同特征。君权至上并不排除权臣、外戚、宦官专权,法定的皇帝大权傍落,这样的事时有发生,但是,不论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什么垂帘听政,不论是权臣辅政,还是皇族摄政,抑或什么“仲父”“亚父”越俎代庖,他们行使的,仍然是皇权。其他人分享皇帝的权利,没有一丝现代意义上制衡和约束,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和集体领导,反而,因为名不正,言不顺,皇权傍落之时,也往往是政局动荡不安之日。皇帝在位掌权,这就像今天的私营企业,他再差劲,按一般逻辑推断,他会对自己的祖宗江山负责,对自己公司的资产负责;而其他人代理,就有点像国有企业,他再优秀,人们也会怀疑他有私心,不能对公司资产负责,也同样不能对皇家的江山社稷负责。
赵高是以自己的才能以得到秦始皇的赏识,我没有仔细研究,好像赵高和后代专门在宫庭侍候皇帝的太监不尽相同,而是一位阉人的身份出任的正儿八经的官员。司马迁后来也一样,被施以宫刑,但并不等于太监,仍然是太史令。在秦始皇时代,赵高并没有恶行表现出来,李斯也不必靠阿谀奉承混日子,他们的才能都得到了正面的发挥,这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古代政治的不确定性。从后来赵高的专恣嚣张来看,那时他或许是很压抑的。
在皇权至上的时代,最大的功劳就是拥立之功。赵高明白这一点,他有意识地在胡亥身上投资,成功地策划了一次政变。
政变以后,他迅速地诛杀政敌,先是扶苏党,然后是其他皇族子弟,这一点上胡亥给予了全面配合和支持。在这方面,赵高可以说是为了巩固二世的地位而战。
赵高的权力来于秦二世胡亥,控制二世胡亥,就是他的核心工作。任何想和他共同参与控制、或者影响二世不接受他控制的人,都是敌人,这样的敌人,毫无疑问是要坚决清洗的。
赵高严格地控制了二世,基本上代替二世行使着皇帝的权力,到了这样的地步,即使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也应该一切围绕巩固二世的权力和地位而努力,但是,这位赵先生不论政治素养还是行政能力,都似乎不足以应付局势,诛杀异己时精明得要死,面对日益恶化的全国局势,他只能傻眼。整个秦帝国好像只有大将章邯在那里忙忽,看不到中央给他有什么支持和配合。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怯怯地问一下老天涯:什么情况下可以分页?另:外面怎么回事,一个人的贴子整整齐齐排着翻?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计划飞机 回复日期:2006-11-21 17:03:15
你多写点呀,给我点好处我一次全给你顶了,你看排着翻不.排着翻还普通,一天点击100万的都见识过,呵呵.
------------
这么辛苦,为什么呀?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搞不太明白,给详细讲讲。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来去两由之 回复日期:2006-11-21 22:56:45
很佩服锐圆兄的犀利文笔,我也在读通鉴,获益匪浅,真是人如棋子,史如棋局,帝王将相也好,贩夫走卒也罢,人人皆是局中人,自有上帝之眼在天上默然而视。很想把锐圆兄的读通鉴系列介绍至国学网去,不知允否?(不好意思,实则我已先斩后奏,见谅见谅)
---------------------------------------------------------
告下链接。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lzyjt 回复日期:2006-11-22 11:00:38
可惜我不是出版商,不然将楼主的作品出版成书,并将楼主与飞机的精彩讨论也附上,效果绝对不会错,比纪连海、阎崇年之辈肯定要要强多了。
--------
这个机会会有的。飞机兄要坚持哦!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计划飞机 回复日期:2006-11-22 13:12:52
这个机会会有的。飞机兄要坚持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坛是啥?论坛就是茶馆,按四川话说,冲壳子摆玄龙门阵的地方,有闲空来坐坐,有吹的拢的吹一吹,要的是那份心情.吹不拢可以一个人端着茶杯数汽车,但不会影响心情.
身体放松,大脑脱缰,俗世纷纭,暂时撂到爪哇国去.
带了目的就满不是这么回事了,要奔出书去,就要看书商脸色,观察看官老爷的好恶.然后心思就用到整版排队翻贴,一天点击百万上去了.结果如何咱不讨论,起码兄弟我这份摆玄龙门阵的心情是不存在了.
人人都有生活有事业,要出名要发财,路子还多,除非有志当写手,象飞机这种懒人,可以天天没事泡茶馆,不肯安心码稿纸.
-------------------------------------------------------------
友直友谅友多闻,飞机兄近矣!
如果有出版机会,当然是件开心事,一是有更多读者,二是还能弄俩人民币,锐圆哥哥和谁都敢做对,但不和人民币做对。人民币人民爱。古人讲,得意之事无非是:“乘他一座轿,讨他一个小,刻他一部稿。”追慕一下古人,呵呵!
问题是,本哥哥搞的是“世纪工程”,不知道哪天才能读完写完。读完或许容易,但老有写的就不一定了。

书商的脸色怎么样,没见过;作为乙方,甲方的各种脸色到是见过不少,大多不错,也有个别恶劣的,见惯了也就觉得习惯了。
且不管他,此间乐,不提这些鸟事!

楼主:锐圆  时间:2021-02-07 17:26:17
作者:疯子阿诚 回复日期:2006-11-22 15:54:44
去年闲在家里读了几本历史类的书,但跟这《资治通鉴》相去甚远,就不发表评论了,以免漏馅。另外,锐圆老师这些文章,几年前零零散散倒有些阅读,只是个人阅历太浅,就是想发言,也没有资格了。

作为锐圆老师的曾经旧部,顶下帖子,以谢曾经的提携之恩。
------------------------------------------------
还在北京吗?近况如何?留个电话给我! :)
[email protected]


楼主:锐圆

字数:1656447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06-10-27 05:39:00

更新时间:2021-02-07 17:26:17

评论数:3206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