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周光召说文革科技:尊重人才,气氛民主

周光召说文革科技:尊重人才,气氛民主

楼主:柳鲲鹏  时间:2020-01-11 08:35:35
周光召说文革科技:尊重人才,气氛民主



柳鲲鹏

http://quantum6.vip.bokee.com

2008-1-28



关键字:周光召 文革 科技 民主 人才

简介:周光召对比现在和文革时期,羞羞答答的承认文革时期是尊重人才,科技气氛也很民主。





在主流的宣传里,文革是“十年浩劫”、“面临崩溃的边缘”。主流贤达们喋喋不休的说文革一片混乱,有着遍地都是的各种各样的“迫害”。同时他们还会不断的举出一些例子证明文革是如何的阻碍科技的进步,如何的“迫害”科技人才。谎言重复了一万遍之后,相信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

但主流们又往往是矛盾的,一会儿又说文革停步不前,一会儿说毛 时代科技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听起来似乎是说毛 时代中国科技发展,只是文革期间出了问题。但事实恰恰不是如此,在文革期间,中国在所有的高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世界第三强国当之无愧:杂交水稻,激光照排,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醚,导弹,卫星,核武器,核潜艇,大飞机,计算机,……尤其是前四者,是新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对全人类都有巨大的贡献。那就奇怪了,如果科技人才不受尊重,科技气氛压制,甚至科技人员经常受迫害,这些东西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还是说中国的科技人才普遍有“受虐倾向”,必须在迫害的环境下才能出成绩?

与此相对应的是,笑贫先生上台之后,号称要尊重人才、重视科技教育,结果反而把中国的科技教育体系搞崩溃了。到现在中国只有在军工方面靠着毛 的底子有一点东西,其他方面全面成为科技殖民地。不夸张的说,中国现在任何有科技含量的东西,如果不是跟军事有关,就只能依赖进口。

回过头来,显然中国的科技人才也是在受尊重、民主的气氛下才能出成果。如此说来,文革期间,科技人才是受尊重的了?科技气氛是民主的了?恰好,《南方周末》登录了一篇访问周光召的文章。周光召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前院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周的讲话是不能说得太明白的,吾在这里把周的意思说得更明白。



首先,要证明周的讲话没有深入。请看:

解放之初,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氛围,吸引了数万名知识分子从海外归来——这些人的回国,不仅仅是因为向往新中国,也是被当时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所吸引。

鲲鹏点评:这一点,戳破了所有的污蔑新中国的谎言,也戳破了所有的关于文革期间的谎言。如果文革期间受迫害,人才不仅不会真心工作出成就,也会想方设法逃离中国的。

而且,除了周恩来、聂荣臻、陈毅等领导人真心实意地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外,中国政府还对核武器研制进行了战略部署。

鲲鹏点评:说到尊重科学,竟然不敢提伟大的人民领袖毛 !没有毛 ,新中国就不可能在吃不饱肚子的情况下搞高科技,早象笑贫先生上台之后那样吃喝享乐掉了。是毛 下决心搞高科技,是毛 要造核武器的,是毛 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是毛 要造卫星的,是毛 要造核电站的,是毛 要造大飞机的,是毛 要造计算机的,是毛 发动群众搞学习扫盲的,是毛 号召工人们搞各种小改进的……没有毛 ,就没有新中国的高科技!没有毛 ,就没有尊重科技人才的气氛!没有毛 ,就没有其他人员尊重科技和人才的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吾倒是要问一下周光召,汝还知道自己的良心在哪里吗?难怪在汝当院长的情况下,中国科技也没有任何进步。今天装模作样的来批评,难道不是汝这种人把自己良心抛弃的结果吗?



作为主流的一员,周光召也不例外的把大跃进和浮夸风混淆起来。大跃进是出了一些丑事,闹了一些笑话,但大跃进同样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只说两样: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每秒运算1万次的快速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汝周光召可别吹嘘没有这两样东西也能搞出核武器啊。那样的话,吾就要怀疑汝的真实水平了。顺便要说一句,这东西,也不是想造就能够造的。下面来看看他前后矛盾的话吧:

1958年开始的“反右”和“大跃进”等运动,完全破坏了科学研究的秩序和应该遵循的规律,使得整个社会丧失了科学精神……解放初期形成的良好科学研究的氛围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被破坏殆尽。

直到1961年,这种情况才得以纠正。

鲲鹏点评:前面说“破坏殆尽”,后面就说3年之后就“得以纠正”。这速度真是“大跃进”啊。改革开放不久的科技民主氛围也“破坏殆尽”,已经过了30年,是大跃进的十倍,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得以任何纠正?是那个时候的人太厉害了,还是现在某些人太无能了?



说到现在的科技落后,绝大多数都抱怨条件不好,投入不够。周光召则批评了这谬论。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可以说“都是在物质条件相当差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世界范围也是这样,上世纪科学界最重要的三个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DNA的双螺旋结构,都是在相对困难的条件下产生的”。

周光召对那个伟大的时代,充满了无比的自豪:“回顾‘两弹一星’的研究,那时候团队精神和学术民主的氛围都很好。拿今天的话来说,是软环境很好。当时,我们完全是针对问题本身展开各种讨论甚至争论,根本没有等级和身份方面的顾虑和限制。大家都积极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大家讨论,早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年我们没有上下级之分,也没有说谁是教授谁是刚毕业的学生,大家都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争论”。

周还严厉批评了改革开放之后的科技界的风气:“现在,这种情况很难看到了,反倒经常出现两种不开放的情况:一是缺乏学术民主的氛围,往往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二是实行不必要的封锁,大家都生怕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知道了。”



显然,周是既得利益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是主流,说话的口气也是主流。因此一不小心,又说出了一些谬论,这就是改革开放之初污蔑公有制的谬论:

在很长时间内,我们的很多奖励都给了集体,但强调集体过头了,就扼杀了个人的积极性;后来我们又只奖励个人,只突出个人的成就,这就产生了另一方面的影响:在需要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时,不利于凝聚一大批人,去解决复杂的科研难题,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考虑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能不能得奖。如果不在得奖之列,就很可能失去参与这件事的积极性。

鲲鹏评论:这不是打自己的耳光吗?新中国的所有伟大科技成就,成为世界第三科技强国,没有哪个人得到了什么奖励。那个时候强调集体了,请问扼杀了个人的积极性吗?改革开放之后强调了个人积极性,请问有什么科技成就可以拿出来鼓吹一下?没有谁能够看到。



周光召提出了几个疑问,值得中国最高领导,好好思考一下。这里就引用过来,作为文章的结尾,请所有的中国人,一起来思考吧:

我们有没有建立能够激发所有人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创新环境?有没有一个目标能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楼主:柳鲲鹏

字数:2705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08-02-13 18:22:00

更新时间:2020-01-11 08:35:35

评论数:6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