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旅游休闲 >  骑车旅行记(1)——出师不利

骑车旅行记(1)——出师不利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12)

丽丽想家了

1996年2月12日 陆磨村——塘村 阴

最近发现,早上起来时,帐篷布外面满是水珠。开始总以为是夜里下了小雨,后来才发现这是夜里凝结在帐篷布上的露水。露水很重,常从帐篷布缝中滴下来,弄湿睡袋。我们管它叫“露水雨”。
早上9点出发。一路上满眼仍是各种各样的绿。
丽丽对植物有一种特殊的分辨能力。还在海南打工时(我当代课教师),很短的时间内,她就把那么多的热带植物认识了。并且还教我,而我则怎么也记不住。为此她总骂我笨。
广西的植物有许多和海南的一样。路上骑车没事时,丽丽常常考我。
“这是什么树?”丽丽会忽然指着公路两边整齐的护路林问我。她开始数秒了:“五、四、三、二……”
“嗯……是木棉花吧?”我犹豫地说,脑子还没完全转过来。
“揍扁你!气死我了,告你多少遍了,这是夹竹桃。你看叶子,又像竹子叶,又像桃树叶,所以叫夹竹桃。”
我停车仔细一看,果然叶子又像桃树又像竹子。
除了爱考我植物,丽丽还爱考一些她认为我应该知道的知识:
“你知道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吗?”
我低头苦想。
“还用想!是壮族。我上学时背过。”丽丽根本没耐心让我思考。
我有些怀疑她的结论。“当初五族共和时,好像没说壮族呀?汉、满、蒙、回、藏……”我掰着手指头数。
“藏族有多少人?”丽丽问。
“大概有几百万吧。”我在西藏当过老师,知道一些。
“这就对了。广西人口至少有几千万吧。再说解放这么多年了,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又不严,孩子也生了多少万了。”她十分肯定地下了结论。
问我植物及人口,还算是个有用的知识。有时她问的就让人哭笑不得了。
“你知道毛泽东的父亲叫什么、母亲叫什么?”
“嗯……我还真不知道。”我说。
“他母亲叫文七妹,父亲叫毛顺生,反正我们上学时背过。”
“你们怎么什么都背呀?这些有什么用?我上学就从来不背。”
“考试要考,不背怎么记得住?历史、地理、政治、英语,都得背。文科嘛,就是背书。”丽丽说。

今天下午,看见许多妇女担着高过自己头的两大捆柴在公路上走。她们都戴着南方风格的大竹斗笠,穿着很朴素的衣服,裤腿很宽,露着脚踝。
在广西,我们有一个印象,就是妇女比男人干活多。无论是种田、砍柴、担水,还是洗衣、做饭、喂猪,都是妇女在干。而且这些妇女们往往背上还背着孩子。市场上卖菜的,做竹编的也几乎全是妇女。在镇上开小出租三轮的,半数以上也是妇女。碰见盖房子的,也是妇女在一趟趟担砖和灰。甚至能看见很老的婆婆背着小孩挑水、做饭、纺织,忙忙碌碌,干这干那。
“真不知道广西的男人干什么去了!”丽丽说。

晚上在一很小的村庄(塘村)边宿营。帐篷就搭在路边一个小卖部后面收割过的稻田里。地很潮,我们把塑料雨衣垫在下面。让我高兴的是,小卖部里有一台小黑白电视。晚上7点钟整,丽丽在帐篷里打着头灯写日记,我去小卖部看新闻联播(旅行以来第一次!)。小卖部的柜台上放着几张旧报纸,看完电视,我把旧报纸带回来看。
回到帐篷后,我发现丽丽有点难过的样子,问她也不说话,只是把日记本推给我看:

“今天一路上村村户户都忙着贴对联,赶集买年货,煮肉放鞭炮……
已经腊月二十四,我们那儿‘扫房’的日子。家里娘该扫房了吧?明天是去排队做豆腐还是去帮姥姥扫房?后天蒸什么馅的包子呢?大后天二十七该炸麻花糖了……娘忙这些时候心里难过吗?长这么大,第一次过年不在家,不听娘的话,过年那天娘该多伤心呀。
他看电视去了,我很寂寞,我很想家。”

我放下日记,把丽丽轻轻揽在怀里,好久,好久,没有说话。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12)

丽丽想家了

1996年2月12日 陆磨村——塘村 阴

最近发现,早上起来时,帐篷布外面满是水珠。开始总以为是夜里下了小雨,后来才发现这是夜里凝结在帐篷布上的露水。露水很重,常从帐篷布缝中滴下来,弄湿睡袋。我们管它叫“露水雨”。
早上9点出发。一路上满眼仍是各种各样的绿。
丽丽对植物有一种特殊的分辨能力。还在海南打工时(我当代课教师),很短的时间内,她就把那么多的热带植物认识了。并且还教我,而我则怎么也记不住。为此她总骂我笨。
广西的植物有许多和海南的一样。路上骑车没事时,丽丽常常考我。
“这是什么树?”丽丽会忽然指着公路两边整齐的护路林问我。她开始数秒了:“五、四、三、二……”
“嗯……是木棉花吧?”我犹豫地说,脑子还没完全转过来。
“揍扁你!气死我了,告你多少遍了,这是夹竹桃。你看叶子,又像竹子叶,又像桃树叶,所以叫夹竹桃。”
我停车仔细一看,果然叶子又像桃树又像竹子。
除了爱考我植物,丽丽还爱考一些她认为我应该知道的知识:
“你知道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吗?”
我低头苦想。
“还用想!是壮族。我上学时背过。”丽丽根本没耐心让我思考。
我有些怀疑她的结论。“当初五族共和时,好像没说壮族呀?汉、满、蒙、回、藏……”我掰着手指头数。
“藏族有多少人?”丽丽问。
“大概有几百万吧。”我在西藏当过老师,知道一些。
“这就对了。广西人口至少有几千万吧。再说解放这么多年了,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又不严,孩子也生了多少万了。”她十分肯定地下了结论。
问我植物及人口,还算是个有用的知识。有时她问的就让人哭笑不得了。
“你知道毛泽东的父亲叫什么、母亲叫什么?”
“嗯……我还真不知道。”我说。
“他母亲叫文七妹,父亲叫毛顺生,反正我们上学时背过。”
“你们怎么什么都背呀?这些有什么用?我上学就从来不背。”
“考试要考,不背怎么记得住?历史、地理、政治、英语,都得背。文科嘛,就是背书。”丽丽说。

今天下午,看见许多妇女担着高过自己头的两大捆柴在公路上走。她们都戴着南方风格的大竹斗笠,穿着很朴素的衣服,裤腿很宽,露着脚踝。
在广西,我们有一个印象,就是妇女比男人干活多。无论是种田、砍柴、担水,还是洗衣、做饭、喂猪,都是妇女在干。而且这些妇女们往往背上还背着孩子。市场上卖菜的,做竹编的也几乎全是妇女。在镇上开小出租三轮的,半数以上也是妇女。碰见盖房子的,也是妇女在一趟趟担砖和灰。甚至能看见很老的婆婆背着小孩挑水、做饭、纺织,忙忙碌碌,干这干那。
“真不知道广西的男人干什么去了!”丽丽说。

晚上在一很小的村庄(塘村)边宿营。帐篷就搭在路边一个小卖部后面收割过的稻田里。地很潮,我们把塑料雨衣垫在下面。让我高兴的是,小卖部里有一台小黑白电视。晚上7点钟整,丽丽在帐篷里打着头灯写日记,我去小卖部看新闻联播(旅行以来第一次!)。小卖部的柜台上放着几张旧报纸,看完电视,我把旧报纸带回来看。
回到帐篷后,我发现丽丽有点难过的样子,问她也不说话,只是把日记本推给我看:

“今天一路上村村户户都忙着贴对联,赶集买年货,煮肉放鞭炮……
已经腊月二十四,我们那儿‘扫房’的日子。家里娘该扫房了吧?明天是去排队做豆腐还是去帮姥姥扫房?后天蒸什么馅的包子呢?大后天二十七该炸麻花糖了……娘忙这些时候心里难过吗?长这么大,第一次过年不在家,不听娘的话,过年那天娘该多伤心呀。
他看电视去了,我很寂寞,我很想家。”

我放下日记,把丽丽轻轻揽在怀里,好久,好久,没有说话。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13)

“菜贩子”与“要饭的”

1996年2月13日 塘村——龙蟠 阴

开始进山了。不是前几天的小丘陵,当然也不是高山峻岭,而是一般的,但却是真正的山。我和丽丽不紧不慢地推车爬坡。
公路基本上是顺着一条江修的。查地图看,这条江叫蒙江。不知为什么,这条江的水看上去特别黑,就像是墨汁(一点不夸张)。但其实水是清的。你若捧起一捧水,就可看出水是透明的。“这比黑龙江的水还黑。黑龙江的水实际上是灰黄色。”我漂流过一段黑龙江,所以知道。
丽丽问我为什么这条江水这么黑。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旁边的山岩,岩石呈深黑色:“大概是岩石地质的关系吧。江底全是黑石头,江水看上去就黑。”
公路始终是一边山崖,一边江水,山半腰偶尔出现几户人家。很美,很幽静。
丽丽又摇头晃脑地吟起诗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又拽词儿,又拽词儿。”我笑话她。
“你也拽一个嘛,你就会拽毛 诗词。”丽丽挺挺脖子说。
的确,我背不了几首唐诗,但能背毛泽东的所有诗词。还有老三篇。丽丽考过我几次,我都能一个磕绊不打流利地背出来。这让丽丽很惊讶。
在一山村口的树上,挂着两面红布。我们停下来,问一个晒太阳的老头,挂红布做什么用。老头听不懂我们的话。丽丽又拦住一个男青年问。他笑着说:“这是封建迷信嘛。”
“这是干什么的封建迷信?”丽丽刨根问底。
“这是妇女们搞的,我也不大懂。”
老头在一边似乎听懂了,双手合十说了两个字“拜神”。

下午2点半,在离公路不远的一条小溪边找到一个避风的好地方做饭。小溪对面有一户人家,院子门关着。院墙外边,一个老头和一个小男孩在拉锯锯竹杆。我走过去问老头有没有青菜卖。老头看了看我,说:“没有。”我指了指他房前一片绿油油的菜地。老头笑了,说:“那是我们喂猪的饲料菜。”我也笑了。又问真的一点青菜也没有吗?够做一顿饭的就行。这回老头彻底听明白了,“两个人吃一顿呀?那有,那有。我还以为你是贩菜的,要买多少呢。”他马上领我到院子里,喊了几声,屋里出来一个老太太。老头向她嘀咕了几句,老太太就领我到了屋后面。原来这里还有一小块菜地,种的碗豆苗。老太太弯腰为我掐了一大把豆苗。我问:“多少钱?”她连笑带摇头用生硬的普通话说:“菜是自家种的,不是买来的,不要钱。”我接过菜,反复道谢。

傍晚走到一处小丘顶。公路高高的,黑黑的江水在下面;几只小木船在捕鱼;对岸沿江散落着一长溜儿村庄房舍,白墙灰瓦相间,炊烟袅袅升起;远处是一列青黑色的群山做背景。
“太美了,‘清明上河图’。照一张吧!”丽丽兴奋地说。
这个地方是很有特点,只可惜场景太大,我们的小傻瓜相机装不下。再说,天也暗了。
丽丽不甘心,还是取出相机试了试,确实不行。
“唉,咱们要是有广角镜头多好,全能照下来!”
我说:“将来会有的。不光广角镜头,还会有望远镜头。”(广角镜和望远镜的知识前几天我刚跟丽丽讲过。)

天黑时到了龙蟠村。这回村边没有理想的平地,只好进村去找找看(以前都是在村边宿营)。
村中央有一块平平的水泥场院,约有两三个篮球场大,地势也高。我们决定就住这儿。
场院四周都是住户。我拿了水壶,走向最近的一家。一方面要点水,一方面问问能否住在场院上。
院门开着,黑暗中可以看到一男一女两个小孩正在院子里用压水机压水。我站在门口举起水壶比划着向他们要水。
大概是没听懂我的话,那两个小孩马上跑进屋了。接着屋里出来一个四五十岁的妇女,后面跟着刚才那两个孩子。这妇女气势汹汹地向我走过来,使劲摆着手,嘴里喊着土话。看那意思是赶我走开。
我挥挥手中的水壶,又说了一遍要点水。
她理也不理,更加起劲地摆手,大声说:“没有!没有!走!”
这时丽丽也跑过来了。她非常生气,一把拿过我的水壶,比划着大声说:“我们不是要饭的!我们是旅行的!这是水壶,我们只想要点水!水,懂不懂?!”
我也一个劲儿用手指着院子里的那口压水井。
这位妇女终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不再嚷了。两个小孩飞快上来接过我们的水壶,跑到压水井边去压水。
妇女不断用生硬的普通话解释,刚才她以为我们是坏人,要饭的,所以才……
中午被误认为“贩菜的”,晚上又被误认为“要饭的”,真让人哭笑不得。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13)

“菜贩子”与“要饭的”

1996年2月13日 塘村——龙蟠 阴

开始进山了。不是前几天的小丘陵,当然也不是高山峻岭,而是一般的,但却是真正的山。我和丽丽不紧不慢地推车爬坡。
公路基本上是顺着一条江修的。查地图看,这条江叫蒙江。不知为什么,这条江的水看上去特别黑,就像是墨汁(一点不夸张)。但其实水是清的。你若捧起一捧水,就可看出水是透明的。“这比黑龙江的水还黑。黑龙江的水实际上是灰黄色。”我漂流过一段黑龙江,所以知道。
丽丽问我为什么这条江水这么黑。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旁边的山岩,岩石呈深黑色:“大概是岩石地质的关系吧。江底全是黑石头,江水看上去就黑。”
公路始终是一边山崖,一边江水,山半腰偶尔出现几户人家。很美,很幽静。
丽丽又摇头晃脑地吟起诗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又拽词儿,又拽词儿。”我笑话她。
“你也拽一个嘛,你就会拽毛 诗词。”丽丽挺挺脖子说。
的确,我背不了几首唐诗,但能背毛泽东的所有诗词。还有老三篇。丽丽考过我几次,我都能一个磕绊不打流利地背出来。这让丽丽很惊讶。
在一山村口的树上,挂着两面红布。我们停下来,问一个晒太阳的老头,挂红布做什么用。老头听不懂我们的话。丽丽又拦住一个男青年问。他笑着说:“这是封建迷信嘛。”
“这是干什么的封建迷信?”丽丽刨根问底。
“这是妇女们搞的,我也不大懂。”
老头在一边似乎听懂了,双手合十说了两个字“拜神”。

下午2点半,在离公路不远的一条小溪边找到一个避风的好地方做饭。小溪对面有一户人家,院子门关着。院墙外边,一个老头和一个小男孩在拉锯锯竹杆。我走过去问老头有没有青菜卖。老头看了看我,说:“没有。”我指了指他房前一片绿油油的菜地。老头笑了,说:“那是我们喂猪的饲料菜。”我也笑了。又问真的一点青菜也没有吗?够做一顿饭的就行。这回老头彻底听明白了,“两个人吃一顿呀?那有,那有。我还以为你是贩菜的,要买多少呢。”他马上领我到院子里,喊了几声,屋里出来一个老太太。老头向她嘀咕了几句,老太太就领我到了屋后面。原来这里还有一小块菜地,种的碗豆苗。老太太弯腰为我掐了一大把豆苗。我问:“多少钱?”她连笑带摇头用生硬的普通话说:“菜是自家种的,不是买来的,不要钱。”我接过菜,反复道谢。

傍晚走到一处小丘顶。公路高高的,黑黑的江水在下面;几只小木船在捕鱼;对岸沿江散落着一长溜儿村庄房舍,白墙灰瓦相间,炊烟袅袅升起;远处是一列青黑色的群山做背景。
“太美了,‘清明上河图’。照一张吧!”丽丽兴奋地说。
这个地方是很有特点,只可惜场景太大,我们的小傻瓜相机装不下。再说,天也暗了。
丽丽不甘心,还是取出相机试了试,确实不行。
“唉,咱们要是有广角镜头多好,全能照下来!”
我说:“将来会有的。不光广角镜头,还会有望远镜头。”(广角镜和望远镜的知识前几天我刚跟丽丽讲过。)

天黑时到了龙蟠村。这回村边没有理想的平地,只好进村去找找看(以前都是在村边宿营)。
村中央有一块平平的水泥场院,约有两三个篮球场大,地势也高。我们决定就住这儿。
场院四周都是住户。我拿了水壶,走向最近的一家。一方面要点水,一方面问问能否住在场院上。
院门开着,黑暗中可以看到一男一女两个小孩正在院子里用压水机压水。我站在门口举起水壶比划着向他们要水。
大概是没听懂我的话,那两个小孩马上跑进屋了。接着屋里出来一个四五十岁的妇女,后面跟着刚才那两个孩子。这妇女气势汹汹地向我走过来,使劲摆着手,嘴里喊着土话。看那意思是赶我走开。
我挥挥手中的水壶,又说了一遍要点水。
她理也不理,更加起劲地摆手,大声说:“没有!没有!走!”
这时丽丽也跑过来了。她非常生气,一把拿过我的水壶,比划着大声说:“我们不是要饭的!我们是旅行的!这是水壶,我们只想要点水!水,懂不懂?!”
我也一个劲儿用手指着院子里的那口压水井。
这位妇女终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不再嚷了。两个小孩飞快上来接过我们的水壶,跑到压水井边去压水。
妇女不断用生硬的普通话解释,刚才她以为我们是坏人,要饭的,所以才……
中午被误认为“贩菜的”,晚上又被误认为“要饭的”,真让人哭笑不得。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13)

“菜贩子”与“要饭的”

1996年2月13日 塘村——龙蟠 阴

开始进山了。不是前几天的小丘陵,当然也不是高山峻岭,而是一般的,但却是真正的山。我和丽丽不紧不慢地推车爬坡。
公路基本上是顺着一条江修的。查地图看,这条江叫蒙江。不知为什么,这条江的水看上去特别黑,就像是墨汁(一点不夸张)。但其实水是清的。你若捧起一捧水,就可看出水是透明的。“这比黑龙江的水还黑。黑龙江的水实际上是灰黄色。”我漂流过一段黑龙江,所以知道。
丽丽问我为什么这条江水这么黑。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旁边的山岩,岩石呈深黑色:“大概是岩石地质的关系吧。江底全是黑石头,江水看上去就黑。”
公路始终是一边山崖,一边江水,山半腰偶尔出现几户人家。很美,很幽静。
丽丽又摇头晃脑地吟起诗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又拽词儿,又拽词儿。”我笑话她。
“你也拽一个嘛,你就会拽毛 诗词。”丽丽挺挺脖子说。
的确,我背不了几首唐诗,但能背毛泽东的所有诗词。还有老三篇。丽丽考过我几次,我都能一个磕绊不打流利地背出来。这让丽丽很惊讶。
在一山村口的树上,挂着两面红布。我们停下来,问一个晒太阳的老头,挂红布做什么用。老头听不懂我们的话。丽丽又拦住一个男青年问。他笑着说:“这是封建迷信嘛。”
“这是干什么的封建迷信?”丽丽刨根问底。
“这是妇女们搞的,我也不大懂。”
老头在一边似乎听懂了,双手合十说了两个字“拜神”。

下午2点半,在离公路不远的一条小溪边找到一个避风的好地方做饭。小溪对面有一户人家,院子门关着。院墙外边,一个老头和一个小男孩在拉锯锯竹杆。我走过去问老头有没有青菜卖。老头看了看我,说:“没有。”我指了指他房前一片绿油油的菜地。老头笑了,说:“那是我们喂猪的饲料菜。”我也笑了。又问真的一点青菜也没有吗?够做一顿饭的就行。这回老头彻底听明白了,“两个人吃一顿呀?那有,那有。我还以为你是贩菜的,要买多少呢。”他马上领我到院子里,喊了几声,屋里出来一个老太太。老头向她嘀咕了几句,老太太就领我到了屋后面。原来这里还有一小块菜地,种的碗豆苗。老太太弯腰为我掐了一大把豆苗。我问:“多少钱?”她连笑带摇头用生硬的普通话说:“菜是自家种的,不是买来的,不要钱。”我接过菜,反复道谢。

傍晚走到一处小丘顶。公路高高的,黑黑的江水在下面;几只小木船在捕鱼;对岸沿江散落着一长溜儿村庄房舍,白墙灰瓦相间,炊烟袅袅升起;远处是一列青黑色的群山做背景。
“太美了,‘清明上河图’。照一张吧!”丽丽兴奋地说。
这个地方是很有特点,只可惜场景太大,我们的小傻瓜相机装不下。再说,天也暗了。
丽丽不甘心,还是取出相机试了试,确实不行。
“唉,咱们要是有广角镜头多好,全能照下来!”
我说:“将来会有的。不光广角镜头,还会有望远镜头。”(广角镜和望远镜的知识前几天我刚跟丽丽讲过。)

天黑时到了龙蟠村。这回村边没有理想的平地,只好进村去找找看(以前都是在村边宿营)。
村中央有一块平平的水泥场院,约有两三个篮球场大,地势也高。我们决定就住这儿。
场院四周都是住户。我拿了水壶,走向最近的一家。一方面要点水,一方面问问能否住在场院上。
院门开着,黑暗中可以看到一男一女两个小孩正在院子里用压水机压水。我站在门口举起水壶比划着向他们要水。
大概是没听懂我的话,那两个小孩马上跑进屋了。接着屋里出来一个四五十岁的妇女,后面跟着刚才那两个孩子。这妇女气势汹汹地向我走过来,使劲摆着手,嘴里喊着土话。看那意思是赶我走开。
我挥挥手中的水壶,又说了一遍要点水。
她理也不理,更加起劲地摆手,大声说:“没有!没有!走!”
这时丽丽也跑过来了。她非常生气,一把拿过我的水壶,比划着大声说:“我们不是要饭的!我们是旅行的!这是水壶,我们只想要点水!水,懂不懂?!”
我也一个劲儿用手指着院子里的那口压水井。
这位妇女终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不再嚷了。两个小孩飞快上来接过我们的水壶,跑到压水井边去压水。
妇女不断用生硬的普通话解释,刚才她以为我们是坏人,要饭的,所以才……
中午被误认为“贩菜的”,晚上又被误认为“要饭的”,真让人哭笑不得。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14)

情 人 节

1996年2月14日 龙蟠——二七○加油站 晴

今天仍然是在山区里走。路面不错,柏油路;车辆不多,灰尘也少。两边山坡上长满了松树(丽丽说是马尾松)。凡拐进山里去的小路口都立了大木牌子,上面写着“封山育林”,“不准放牧”,“不准砍柴”,“不准带火种进山”等。
路边更不断见到用白灰刷的大标语:“不准烧山!”“放火烧山,牢底坐穿!”“一人烧山,全家遭殃!”
看来只要是山区,我们就不能在野外生火做饭了。
中午走到荔浦县杜莫镇。在找便宜的小饭店时,路过一个小小的中药铺。我忽然灵机一动,对在门口摆摊卖药的年轻妇女说:“大姐,麻烦一下,我们是骑车旅游的,能不能用你家的灶火做一顿饭?在饭店吃太贵了。我们自己有米有菜有锅,就是用一下您家的灶。我们可以交火钱。”年轻妇女打量了我和丽丽一下,说:“我进去看看。”后出来说:“你们进去做吧,灶房在后面。”
一位大娘(大概是年轻妇女的婆婆)把我们领到后院灶房。大娘非常热心,忙着帮我们生火,舀水,淘米洗菜,弄得我过意不去。我让丽丽拿来相机,给大娘照了张相留念。
米饭炒菜很快做好了。我们就在灶房吃饭,听到前面药铺里有好几个妇女在议论我们。
丽丽说:“她们在议论我们是夫妻还是情人。”

下午,僻静的山路旁,忽然出现一座孤伶伶(!)的用竹子盖的“蓬莱山庄”。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路边的饭店都是扎堆的,马路这边几家,马路那边几家。这个样子很精致的“蓬莱山庄”立刻引起我们的兴趣。正好,水壶已经空了,我们走进去要水。
院子正中是一座餐厅,两旁不远各有一间独立的精巧小竹屋(看样子像是客房)。前面的停车场旁还盖了一间厕所(!),且两边的侧门上标明了男女。
一棵粗柳树上拴着一条大狼狗,样子很凶。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矮个子男人站在旁边,默默地注视着我们,没有说话。看他的神气分不出是保安还是山庄老板。
我们走到餐厅门口,一个穿着制服(!)的女服务员迎出来。问明来意后,领着丽丽去后面的厨房打水。
我趁机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蓬莱餐厅。
餐厅分三间。中间是门厅,左右各有一间进餐室,全用竹子隔开。
门厅左右各放一条长长的竹靠凳(沙发式,很精巧)。正面是一个竹柜台,柜台后面站着一个小伙子,黑西服红领带(!),正在整理东西。柜台旁边就是去厨房的门。
门厅两边的竹墙上,挂着几幅优美的风景画。我欣赏了一会儿,视线慢慢移到柜台上方的正面墙上,这才发现那儿挂着一幅很大的外国油画。
这是一幅名画,一下就能感觉出来。油画上是一个披着一条长长的浴巾,刚从浴室里出来的浴女。虽然她近乎全裸,但看上去一点也不淫荡,更不俗气,只给人一种美感,让人赞叹。
还想再看一会儿,丽丽已经打完水从厨房出来了。
回到公路上,我问 丽丽:“打的是井水?”
“泉水。他们用竹管子把山泉接下来,存在一个大水泥池里,然后用水龙头接到厨房。”停了一下丽丽又说:“这儿的服务员挺好,问了我好几遍要不要热水。给我接水时还先把咱的水壶涮了涮。”
“这个山庄确实不错。不俗,有品味。”我说。只是不太明白它为什么出现在这僻静的山里。

下午5点,快到荔浦县城的时候,路边又见一相传是唐代建的鹅翎寺。鹅翎寺挺大,建在一座石灰岩山上。也是文革中被毁,近几年又修复的。
看完鹅翎寺出来,到存车处取车时,丽丽忽然把两手背在后面问我:“今天是2月14日,你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我想了想,不是丽丽生日,不是我生日,也不是我们相识的日子……想了半天,只好摇摇头。
“2月14日是情人节,今天是情人节。”丽丽说着,从背后拿出一枚红红的树叶,做出深情的样子递给我:“送你一片红叶,象征我的心……”
我笑着接过红叶,一看,还真是心形的。不知丽丽刚才上山看鹅翎寺时,从哪棵树上摘的。
“你也送我一个。”丽丽说着,又从背后拿出一枚红叶递给我。
我赶紧接过来,然后郑重地双手回递给她:“我也送你一片红叶,象征我的一颗心……”
丽丽小心地接过去,然后又把两片叶子并在一起比了比,噘着嘴说:“你给我的小,我给你的大。”
我们俩一起笑了。

穿过荔浦县城,傍晚宿营在270加油站对面的一个小黄土堆上。旁边有个小饭店,已闭门关张准备过年了。看店的是老俩口,看我们挺辛苦,过来问我们做饭不,并从不远的家里拿来一暖瓶热水。
晚上躺下不久,听见一群青年男子从我们帐篷边走过。有人在小声说“旅游的”,还有人用手电晃着我们的帐篷,喊:“哈罗!”
“把咱们当老外了。他们这是干什么去?”我问丽丽。
丽丽听了听,说:“去加油站打麻将。”
“他们知不知道今天是情人节?”我忽然没头脑地冒出这么一句。
丽丽没吭声,只是把手伸过来,摸到我的手,使劲握了两下。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15)

美丽的阳朔
1996年2月15日 270加油站——阳朔县城 晴
早晨起来,本想在旁边饭店老俩口那儿做早饭吃。可不巧我们起得太晚(9点),老俩口已经出门了,只好作罢。
空着肚子骑了一会儿,路边出现一个卖粉的小摊。我们停下来,一人要了两碗“粉”。(一碗三两,一块五。)
所谓“粉”,就是先把大米磨成面,再用这种面做成的“面条”。有细圆型的,有宽条型的,长长的,很白,类似北方的面条,但不筋道。这些“粉”都是事先做熟的,卖的时候只需简单地在开水锅里滚一下,捞出来加上佐料汤、辣椒、肉末、碎菜即可。在南方,“粉”是小饭店最普通的食品,这一点也类似北方的面条。
两碗“粉”下肚,浑身热乎乎的。我掏出6元钱递给小老板结账,没想到他说:“没那么多。你们没要肉末,算一块钱一碗。一共四块。”我和丽丽挺惊呀,这还是头一次遇见如此讲价的老板。

11点进入阳朔县境。阳朔县是桂林地区有名的风景区,号称全国旅游第一县。果然风景不凡。过去那些只有在电视和画册里才能看到的桂林山水,现在都一 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座座独立的、浑圆的石灰岩山峰,像一枚枚国际象棋子,被人们成群成片地摆放在这片平原上。山体为青灰色,一层层、一块块的,像是由巨型的大灰砖砌成。一道道“砖”岩缝中长满了红红黄黄的灌木和杂草。近处的山清清楚楚,远处的山总好像有一层雾罩着,看上去朦朦胧胧。
丽丽很兴奋,不停地说:你看这个山像不像头猪,那座山像不像只兔子?最后又总结说:“这儿的山峰一个个像画片似的贴在那儿。远处的不像真山,像是农村皮影戏里剪出来的影子。”
“怎么样,这么好的风光,是谁带你来的?”我逗她。
“是我的车子——”丽丽拉长了声儿。
“嗯——?”我装作很不满的样子。
“——旁边的——”丽丽依旧拉长声音。
“什么?”我赶紧问。
“——师父,带我来的。”丽丽结束了拉长音,赶紧喘气。
“这还差不多。”我做出满意的样子。
“师父”是旅途中丽丽对我的称呼。
“师父,你说这山都圆乎乎的朝上,该怎么描写呀?”丽丽又发愁了。她非常喜欢描写景物。
“自己想!你就说它‘圆乎乎的朝上’就行。”我说。
丽丽白了我一眼,不吱声了。过了一会儿又自言自语:”这要有个广角镜头多好呀。”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近旁的山,说:“我如果在这儿住上半年,再有一套登山装备,非爬上去不可。这山不高,费不了多少体力。——不过,这山上的石头是石灰岩,软,不像花岗岩那么结实,攀岩可能不行。”
“干嘛非要攀上去呀?”
“从山顶上往下看,那又是一番美!”
“——你看,那儿有个情人峰。”丽丽忽然指着说。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两座细长的山峰,紧紧贴在一起,好像两个情人正在拥抱。

下午2点,到达距阳朔县城不远的高田镇。
正逢上高田镇赶圩(赶集)。这是春节前最后一个圩日,街上挤得水泄不通。我和丽丽只好下车往前慢慢挪。两旁小摊上,各种水果、点心、服装、杂货、鞭炮、肉、木炭……还有吃饭的、理发的,路中间又挤上几辆中巴和小三轮车,瞧那个乱吧……
好不容易出了高田镇,觉得饿了。我又故伎重演,到路边一个小卖部和一个50多岁的老板商量借他的灶做顿饭吃。他问了一下情况,爽快地答应了,并给了我们一把青菜。
这回是用蜂窝煤炉子,火不太旺。焖米饭正好,炒菜可费老劲了,最后好歹总算把菜熬熟了。
结账时,老板连菜带煤火钱,总共要了一块。我们觉得他不错,又买了他一袋洗衣粉。临别时,他一个劲儿向我们介绍阳朔县的观光景点。

下午5点到阳朔县城,我和丽丽决定不走了,在这儿住几天。一来我们需要洗澡洗衣服,好好休息。二来快过年了,如果继续旅行,路上一切全关门,什么也买不到,吃饭都成问题。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阳朔是个美丽的地方,我们想好好看一看。
跑了好几家国营招待所,都太贵。最后我们决定试试私人旅店。
第一家私人旅店,还没等我开口问价,丽丽一拉我衣服,转身就走。
“你没有看见门厅里,那一男一女没个正经样儿。”
她说的对,我也隐约看见一个女的坐在一个男的腿上。
又转一会儿,在一个大菜市场边上,看见了一个“市场小旅店”(一楼饭店,二楼旅店)。老板及老板娘看上去挺朴实,价格也不贵,两人一晚上共12元(我和丽丽没有结婚证,不能住一块儿。只好丽丽住单间,我和另一个旅客一起住一个双人间),还能洗热水澡,看电视,并且可以借一楼饭店的蜂窝煤炉子做饭吃。
我们把东西安顿好,马上拉着手出去逛夜市。
街上外国人真多!到处都是黄头发、蓝眼睛、大背包。有小伙子,也有老太太;有情侣,有一家子,也有单身一人。有的坐在写满洋文的咖啡馆里悠闲地看街景,有的在摆满中国土特产的小店里跟会说几句英语的老板侃价,有的三五成群骑着租来的自行车从乡村看风景回来……大街上所有的店铺,无论是大的银行、商店、邮局,照相馆,还是小的饭店、水果摊、电话亭、自行车出租处,都写着中英两种文字。最热闹的、外国人也最多的,要属靠漓江边的那条“中国古街”(我起的名字)。街面不宽,青石板铺路,两边古式青砖房,老板都穿着古式服装。字画店、印章店、古董店、蜡染服装店、民族工艺品店一个接一个。装饰成欧美风格的咖啡屋、卡拉OK酒吧点缀其间。不知是因为要过年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每个店铺门前都摆着一张小方桌,上面放着一个精制的方玻璃罩,里面点着一根或几根蜡烛。配着录音机里播放的英文歌曲,你顺着烛光点点的古街望去,还真有一派“中西结合”的节日气氛呢。
丽丽自然忘不了阳朔的特色小吃。我们先在一处吃了碗姜糖水煮汤圆,又在另一处吃了卤豆腐串,最后又吃了某某、某某,肚子胀起来,实在吃不下了,于是心满意足地回旅店休息。
“明天去漓江边洗衣服。再不洗就洗不出来了。”丽丽边慢慢地爬着旅店的楼梯,边说。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16)

底层一瞥

1996年2月16日 阳 朔 阴雨

昨晚一直没睡好。同屋的那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儿喝醉了,一睡下,马上就打起呼噜。呼噜越打越大,吵得我没法睡。
睁着大眼看着黑暗的天花板,我又策划将来的旅行和经费等筹集办法。想了半天,困了,可是老头儿呼噜太响,又睡不着。无奈,我只好起来,去摇摇他的床,然后又开门、关门。木板门吱吱扭扭声音很大,这一招挺灵,老头儿翻翻身,呼噜声没了。可我一躺下,老头的呼噜又起,真没办法。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老头仰着头睡时,呼噜声最大,侧着睡时最小。于是我使劲把他摇醒,对他说:“你打呼噜声音太大,我睡不着。你侧着睡吧,这样呼噜会小一点。”
老头怔了半天,终于明白了我的意思。他开始侧着睡,呼噜果然小多了。

很早就醒了。因为房外就是菜市场,今天又是春节前最后一次集,一大早就人声鼎沸。起来简单洗完脸就招呼丽丽下楼,用老板的蜂窝煤炉子做饭。饭店吃饭的人多,老板娘也忙,我夹在中间做饭很别扭,结果米饭做夹生了,没吃舒服。
吃饭时丽丽示意我,旁边坐着的那几个男女关系不正常。我观察了一下,还真是,几个女的都偎着一个男的,手指都不断抚弄男的手背。男的是五十多岁的半老头,镶金牙戴金戒指。
我忽然发现其中一个女的(30岁左右)很面熟。想起来昨晚我躺下后,那个同屋的老头在楼下喝酒还没回来,这时进来了一个女的。打开我的房灯,看看我说:“你在这儿睡呀。”我以为她是旅店服务员,就礼貌地点了点头。
她忽然走到我床边,把我脚下的被子掀起来一角,向里看了看。
我不解其意,没吱声,只觉得这个服务员太随便了。
谁知她临出屋时,又返身回来掀了一下我的被子。这次我半个身子都露出来了。我很讨厌这个举动,但心想她也许在找什么东西,就仍没吭声。她就走了。
现在,她正偎在那个老头身边,手抚弄着老头,眼睛却时时往我和丽丽这边瞟。
吃完早饭,依然和丽丽去逛街,同时把旅途上拍完的胶卷拿去冲印。阳朔是旅游区,照相馆极多,装潢都很豪华。但几乎每个照相馆都人满为患,我和丽丽只好多走几步,找到一个偏僻些的小照相馆。
这个照相馆里也有不少外国游客。可惜两个女服务员都不太懂英语,倒要靠“老外们”讲简单的汉语来进行交流。其中两个外国小伙取完照片后,又用英语邀请女服务员晚上去舞厅跳舞。女服务员们没反应,他们只好耸耸肩走了。
我们告诉女服务员人家是请她们晚上跳舞去。
“是吗?你们怎么不早说?”她们一脸懊悔的样子。
中午我们回旅店取脏衣服,准备去江边洗。一上二楼,就看见过道里一个中年妇女和两个青年农民在角落里嘀嘀咕咕。看见我们上来,他们的神色有点不自然。
取了衣服下楼到餐厅借水桶、脸盆,发现不断有男男女女空着手进来,也不吃饭,只管上二楼。
大门口,几个赶集的农民正挂着不正常的笑脸和旅店老板说着什么。老板用本地话小声回答。我们只听懂一句,意思似乎是现在“客满”,叫他们先去转,一会儿再过来。
在江边洗衣服时,丽丽告诉我,昨晚睡觉时,隔壁不断有男女小声说话,不像正常夫妻,也不像情人,可能是妓女。
原以为妓女只在大宾馆有,供大款们消遣。现在才醒悟,农民也需要“消遣“。在最下等的小旅店也有妓女,只不过没那么年轻漂亮罢了。不论贵贱,穿着华丽还是寒酸,人们的欲望都是一样的。我倒没觉得这些普通农民和这些妓女之间有什么丑陋的地方。
美丽的还是漓江。江面不宽,水又清又急。虽然现在是旱季水浅,熟练的船工依然能开着小游艇或逆流而上,或顺江而下。江边洗衣服的妇女很多,不断和游艇上的老外们互相挥手应答着。不知从哪驶出一只捕鱼小竹筏,筏头站了一排捕鱼的鸬兹鸟 (鱼鹰),惹得老外们纷纷取出相机“咔喳”、“咔嚓”……
洗完衣服回旅店,路上又碰见几对外国男子和中国姑娘在散步。那些姑娘都很大方,能说英语。大概是导游吧。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17)

市场小旅社

1996年2月17日 阳 朔 阴雨

今天一直下雨,哪也去不了,正好借机观察一下旅店。
我们住的小旅店叫“市场小旅社”,因为它面对菜市场而得名。
小旅店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小饭店,经营“粉”、米饭小炒及住宿旅客的来料加工。第二层为旅店,有五间屋子。均为木板隔开的小间:一个夫妻间(10元),两个单人间(7元),两个双人间(每床5元)。第三层是店主人自家住房。
客户里的设备很简单,一张木板床,一个木制小桌子。床上铺一张席子,放一个军绿色褥子和一条棉被。被面是紫红和小白点相间,很暗,和褥子的颜色一样,都很耐脏。
旅店一楼有一个小厕所,就藏在楼梯下面,很狭窄。它还兼做洗澡间:拎一大桶热水进去,锁上门,你就可以洗澡了。
丽丽不敢洗澡,说:“就那一个桶,男男女女,不知有多少人用过。”
一楼的小餐厅只能排三张小方桌。遇上赶集人多时,就只能端着饭碗站在大门口吃了。大门口旁支了个棚子,摆上炉子,当厨房。晚上饭店关门时,老板搬出那台小黑白电视,餐厅又成了住宿旅客的放映室。
楼梯拐角口,有一个自来水龙头和一个洗菜池。每天,饭店里那个唯一的女服务员就在这里弯着腰洗碗洗菜。
服务员20岁,个子不高,长的也不漂亮,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不受说话,只管干活。尽管老板娘常喝斥她,也从不争辩一句。不过今天她似乎很高兴,过来过去总哼着歌。因为明天是大年三十,她要放假回家过年了。
老板40多岁,中等个,当过兵。自称不吸烟,不喝酒,不赌不嫖。看了我们去年在内蒙的旅行照片后,他说他也爱骑车旅行。对此丽丽一点不信,我半信半疑。后来他又说他要是有钱,一定资助我们,这我倒是一点不信。真想资助我们,为什么不免掉我们的住宿费?
老板的兄弟姐妹,均在桂林市工作。“只有我没本事,待在这里。”老板说。他有一男一女。男孩还小,就在本地读小学。女孩在玉林市一个财经中专读书。“我女儿考了第一名,直接上的。……现在供个学生可真不容易,第一学期光学费就交了6千,把我几年的积蓄都搭进去了……现在的社会呀,没办法,把我的女儿都教坏了。比吃的比穿的,就是不比学习。”
丽丽不爱听他这些话。没人的时候对我说:“自己不会教育孩子,什么都埋怨社会。他女儿要学习好才怪呢。”
今天中午老板女儿从玉林回来了。中等个,稍胖,脸擦得白白的,打扮得花枝招展。什么活也不干,一回来就坐在餐厅的椅子上看小说,嘴里哼着流行歌,还不时训服务员几句。她有时也好奇地看我们几眼,但更多的时候是跟她父母高声讲话,似乎在争执什么,我也听不懂。
老板娘的个子比老板高出好多,瘦瘦的,一条长长的辫子,很精干。她很爱对我们的做饭方式评头论足:“你们这样炒大白菜呀,啧啧,我看着就吃不下去。”丽丽很讨厌她唠叨。
来这个小店吃饭的几乎全是菜市场上买菜、卖菜的农民。多是吃粉儿,1.3元一小碗,1.5元一大碗。也有个别吃小炒的。小饭店还为菜市场上的农民代存一些东西。
小饭店及旅店的所有权不属老板(是他父母的),但由他经营。生意不是很红火,但也不冷清。白天吃饭的不少,尤其是赶集的时候。晚上12点前,又总有一伙人在一楼餐厅里打麻将。
夜里,老板娘上店门前,女服务员上楼挨门问一下旅客是否全回来了。最后把灯一关(房间里灯的开关全在过道里),大家睡觉。
第二天天还没全亮,菜市场上已有许多人来了,你会在这嘈杂声中醒来(不是惊醒)。一楼传来老板一家捅炉子生火准备做饭的声音,新的一天就开始了……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18)

大 年 三 十

1996年2月18日 阳 朔 阴雨

我们到阳朔那天,天气很热,骑车只穿一件衬衫。可从前天起,天天阴雨。今天更冷,据说有零度。
吃完早饭来到街上,发现好多店铺都已关门了,外国人也少了许多。大家都穿着军大衣、羽绒服来来往往。
只有“中国古街”还是那么热闹,其中一个小酒吧的门口人尤其多,中间还有扛着电视摄像机的。我们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私人画展在举行开幕仪式。这个酒吧的老板姓周,是个美术爱好者,平时有空喜欢画画。他儿子受了影响,也学会了画画。这次展出的就是他儿子从三岁到七岁的作品。
所有的画都装上了漂亮的镜框,围着餐厅四壁挂了一圈。画是水墨画,内容有风景(山、树、房子、小河)、动物(金丝猴、金鱼、人物)。但最多的还是外国人头像,脸部都经过夸张变形,像中国的传统脸谱,看上去挺有“风格”。
参观的人不少,餐厅挤得满满的。因为是开幕第一天,有当地电视台记者来录相、采访,县里的名人来题字,一时觥筹交错,闪光灯频频。老板满头大汗地来回张罗,展厅里热闹非凡。
开幕式的高潮是那个七岁的小画家当众挥毫作画。他穿了一身浅格子的小西服,一副腼腆的样子。作画时却不慌不忙,调色,换笔,一会儿,一幅有山有水,有树有房的风景画就出来了。大家鼓掌喝彩,记者马上伸过麦克风现场采访。
看完画展后,我们又去取了昨天送去冲印的照片(质量一般)。本还想去爬座落着电视塔的那座小山,从上面看看阳朔县城的全貌。无奈风太大,又下起小雨,我们衣服单薄,只好回旅店了。
今天是大年三十,我和丽丽特意改善伙食。花8元钱在菜市场买了一斤鸡翅膀根,由我来红烧。还买了菜花、菠菜、白菜、蒜苗,可算是旅行出发以来最丰盛的一次了。本来还想买鱼(漓江特产),丽丽嫌刺多,没买。为此老板娘又唠叨:“你们怎么那么省呀?连鱼都不买?”
从下午起,菜市场就空空荡荡了。人们都陆续回家准备过年。
旅店里那个和我住一屋的老头也走了。原本他嫌儿子穷,没钱过年,就自己一个人跑出来,用私房钱住旅店,自己买好东西吃。今天下午,他不知怎的,忽然心里不忍了。他把买好的过年东西统统包起来回家,说是给儿子送去。

本以为今天旅店只会有我和丽丽两人,谁知下午四点多,正在一楼吃饭(老板两口子已做好年饭端上三楼吃去了),又来了一个残疾人。他二十多岁,穿着一身蓝衣服,缺一条腿。先以为他是店老板的朋友来串门,谁知他是来住店的。老板给他安排住一个单人间。
吃完饭,天已黑了,又冷,我们早早上楼休息。丽丽那间屋在楼道的尽头,临街,特别冷(南方的旅店没有暖气)。我住的那间在楼道中间,比较暖和,于是就搬到我那间屋里一起住(老板挤眉弄眼地说:两个方面军会师了)。
晚上7点,我下楼看了新闻联播,又到厕所兼洗澡间简单用热水擦了身,然后上楼叫丽丽一起下来看春节联欢晚会。丽丽嫌冷不想看,我只好一个人下来。
春节晚会刚开始,老板女儿就带着两男两女四个小青年来了,说是今晚要打麻将。他们占据了餐厅中央,摆上了小方桌。要命的是,他们打麻将说话声音太大,影响听电视。我只好把音量调大。老板娘也洗了澡,换了新时装,又特意搬了两个炉子进屋让大家烤。老板不在,不知到哪儿串门打麻将去了。不一会儿,那个残疾人也拄着拐“咚咚”地从二楼下来了。就这样,五个小青年打麻将,我和残疾人、老板娘看电视。当我们看节目大声笑起来时,那几个小青年才抬头扫一眼电视,马上又低头看麻将了。如果电视里播出一首他们熟悉的流行歌曲,他们也会看一看电视,并很投入地跟着哼这首歌。
残疾人一声不响,只看电视,不时地笑上一笑。偶尔也从口袋里掏出纸和烟末,自己卷上一支抽。他只和我说过一句话,问我:“你是哪儿的人?”我没有问他是哪儿的人,也没问为什么偏偏大年三十来住旅店。是在家里觉得不痛快,还是无家可归?
看到11点,我起身回二楼睡觉。一进门就发现丽丽正坐在床上哭,身上裹着被子,东西扔了一地。看见我回来,开口就凶我。我先是一怔,但马上明白我回来晚了,她一个人孤单。我经常在外面过年,而她这是第一次。是我的不对。我赶紧把地上的东西拾起来,放好,然后默默地坐到她身边。
过了一会儿,她气消了,轻声说:“刚才我把被子也扔到地上了,后来太冷,又捡回来了。”
“天啊,”我着急地说:“你可千万别那样!东西都摔坏也没关系,你人要是冻坏了,我可心疼死了!”
“你就会说好听的……”丽丽终于破涕而笑,狠狠地捶了我一下。

半夜12点,街上开始响鞭炮,劈劈啪啪一直响到天明。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19)

住 进 山 洞
1996年2月19日 阳朔——无名山洞 阴
今天是大年初一。上午做饭时和老板娘产生了些别扭。
我们在阳朔买了一包广式腊肠,6.5元,后来发现吃不惯,而店老板女儿和儿子爱吃,于是我就提出,把腊肠给他们,作为交换,每次我们炒菜时,放一点他们的新鲜肉丝。大概是老板娘没听清,以为我们只用她一次肉丝,就同意了。今天上午炒白菜时,我又用了他们的一点肉丝,于是她很不高兴,唠唠叨叨,说我们占她便宜。丽丽就受不了这些,执意要退房马上离开。我一开始有些犹豫,路上很难再找到小旅店,住帐篷天又太冷。可看到丽丽那么坚决,于是同意她的意见,今天离开阳朔去桂林(本打算初三走)。
气温仍是零度,很冷。丽丽直骂老天爷。
骑到中午,天气更冷,又下起了小雨。不一会儿,起风了,把所有的衣服全穿上也不管用。(每人一件背心,两件衬衣,一件毛衣,一件外衣。)肚里又饿,路边的饭店一律关门。快受不了的时候,忽然看见公路右侧不远的小山坡上有一个山洞,于是赶紧跑上去钻进山洞避雨。(自行车放在公路下的一个涵洞里。)
这个山洞好像有人来过,里面有不少干柴。我们先赶紧生火,然后坐在洞口一边烤火,一边仔细观察这个山洞。这是个岩溶洞,有半人高,三四米深,不宽不窄,两个人并排躺正好够。地上还有一小堆稻草,好像有人在这儿睡过。洞里倒是没有一点风,温度比外面要高好几度。只是山洞的四壁非常凹凸,这儿垂下一大块,那儿伸出一大块,人慢慢钻进去都老碰头。这个小小的山洞里也有发育不全的钟乳石,石笋,还有好多曲里拐弯的大石缝。天气实在太冷,我和丽丽都不愿再走。仔细检查了整个山洞后,我们决定今晚就住在这里。
暖和过来后,雨也停了,我们开始准备做饭。米面蔬菜都有,只是没有水。附近没有小溪,无奈,我只好拎上两个水壶到山下公路对面的小村庄里去要。本以为要点凉水是再容易不过的事,可谁知问了两家,都说没有。怎么会没有凉水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好奇地跟着我的两个村里的小男孩,好心地先后指给我两口水井的位置。可惜一口井已经干了,另一口井又太深,没有绳子、吊桶,无法打水。
最后我敲开一个小卖部的店门。店老板倒热情,说要喝水可以,喝多少都行,就是不能用壶装走。我问其故,原来当地有风俗,过年的时候,不能给外人装走水(所谓“肥水不外流”)。我又问可否交点钱在他家烧顿饭,也不行。最后还是老板娘想出一个主意,她告诉我两里地外有个县办的工厂,那里有自来水,“公家的水不怕外流”。我哭笑不得,只好按她的指点,顶着大风来到那个县办工厂,在传达室旁边的一个洗手间里接了两壶凉水。
回来路过一个村边小菜园时,正好主人在,他热心地为我拔了一把青菜,不要钱。我谢过后,马上赶回山洞。
丽丽早等得不耐烦。听我讲完原委,她惊讶万分:“‘肥水不流外人田’?我老家从来没听说有这种风俗!”
两壶水来之不易,大米就不洗了,直接倒进锅里放上水煮。菜也只随便涮涮拉倒,洗手洗脸更全免了。

吃完饭已经半下午了,我坐在洞口就着亮写日记,丽丽开始收拾山洞。她把那一堆稻草垫底下,上面再垫上防潮垫,铺上睡袋。山洞里自然不用支帐篷,又大又沉的篷布就当被子用,也盖在睡袋上。最后再把我们的两个大旅行袋摞起来堵住洞口。这样洞里一丝儿风也没有,暖和极了。
临睡前,丽丽出洞看了半天夜空,转身回来嘀咕说:“我以后不骂老天爷了。在家时我妈就不让骂,一听见骂就说我。”停了一下又说:“老天爷给了咱们半个月的晴天(2月1-15日),也够意思了。”
天黑了,我们点着蜡烛,钻进温暖的睡袋。洞里的几个小钟乳石在烛光下呈现出美丽的色彩和形状。欣赏了一会儿,吹灭了蜡烛睡觉。

我刚合上眼,丽丽突然抓住我的胳膊说,“有人!”我屏住气听,“悉悉索索”,真好像有人在扒摞在洞口的行李袋。还没等我坐起来,声音忽然消失了,紧接着丽丽一声尖叫。我赶紧问怎么了。“是个老鼠!从我被子上窜过去了。”我反而放松了,笑着说:“咱们该不是住到老鼠窝里来了吧?”
“那可怎么办呀?老鼠会咬咱们的。我有一个同学夏天在外面睡,让老鼠咬了一口。老也长不好,留了一个疤呢。”丽丽很担心。
我和丽丽躺在黑暗中,听着老鼠一会儿动动这儿,一会儿抓抓那儿。大概是我们把东西都包得严实,它找了一会儿没什么收获,就走了。四周重新安静下来。我们坐起来把东西都拍了拍,睡袋也拍了拍,没有动静。看来它是真走了。我们又躺下。
这么一折腾,把睡意也弄跑了。
“刚才听见有声音,真把我吓坏了。”丽丽说。
“不会有事:一、这是村庄公路边,不会有野兽;二、现在是过年,闲人来的概率极小极小。”
“我怕有个乞丐夜里摸进来……”
“乞丐决不会伤人,这点我敢肯定。”
“我知道。可他那样子,半夜里进来多吓人呀!”丽丽真的很担心。
是的,要是半夜真有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也看中了这个山洞,摸进来,真能吓人一跳。
“没关系,有我呢。”我尽量安慰她。
丽丽停了一会儿,又说:“这儿如果是我一个人,非把我吓死。如果是你一个人,你害怕吗?”
“——我也会害怕,但不会吓死。”我有意咬文嚼字。
“废话。我就问你害不害怕。”丽丽又想了好一会儿,问:“世界上没有鬼吧?”
“绝对没有。”
“外星人呢?”
“即使有也来不了地球——多少亿光年呢。”
“那,野人呢?”
“——这个地方绝对不会有野人。野人都在荒无人迹的大山里。”
丽丽不吭了。
我轻轻拍拍她,说:“放心睡吧,有我呢。”随手又摸了摸枕头底下的那把野外生存刀。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20)

洞中一日

1996年2月20日 山 洞 里 阴 雨

早上起来穿衣服时,尽管十分小心,胳膊肘还是撞在洞壁上了。正好碰到麻筋,小手指先麻后烧,整个左胳膊半天动不了。丽丽比我也强不了多少,碰了几次头。
今天又是大风阴雨,比昨天还冷。上午我穿着那件简易雨衣出去,到那个县办工厂取了两次水,然后我们就是守着山洞,烤火做饭写日记(还得不断烤笔,否则不出油),或者坐在洞口看风景。
洞口附近长着一丛丛的小灌木,上面挂着许多心形的小红叶,很好看。洞下面山脚处是一小片草地,过去就是公路。公路再过去是一大片果园和那个小村庄。果园光秃秃的,也不知是什么果树。果园后面就是一座座岩溶山了,胖胖瘦瘦,错落有致地站在那儿。山顶显然是下小雪了,都稀稀拉拉蒙着一层白。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我兴致很高地说。
——那是1988年,我第一次骑车旅行。具体地点记不清了,反正是南方的山区。那天刚下过大雨,公路是土路,特别泥泞。我推着自行车爬坡,怎么也推不动,挡泥板里塞满了泥。把泥挖出来再推,马上又塞满泥。我看到路边有一处运输招待所,专门供往来的卡车司机食宿的。我一般住小旅店或大车店,不住正规招待所。但今天没办法,走不动,只好住这里了。我把自行车停在招待所门口,就进去找人问价钱。招待所是一个很大的场院,里面停了几辆大卡车。登记处就在大门旁边,里面坐着两个小姑娘。我问“住一晚最便宜多少钱?”一个小姑娘反问:“你几个人?”我说“一个人。”她说:“一个人两元。”我说:“好,我住一晚。”她打开登记本,又问:“有车么?”我略一怔,说:“有一辆车。”她问:“大车小车?”我有些奇怪,她怎么问那么细?但还是老实回答:“大车。28(英寸)的。”她说:“大车一晚8元。”我一下惊呆了:“怎么车还要钱?!”她也很惊讶,睁大眼说:“我们晚上有人给你看车呀!”我心想,到也是,也许这里有人偷自行车,琢磨了一下说:“那我晚上把车推到屋里行不行?”这回轮到她惊呆了,看着我说不出话来。另一个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讥讽地说:“你能把车推屋里去?!”我更纳闷了,说:“我怎么就不能把车推屋里去?我这一路上经常把车推屋里去!”两个姑娘互相看了一眼,显然是生气了,一个把手里的登记本啪地一合,说:“你要住就住,不住就拉倒!”另一个说:“我们没时间跟你这扯闲话!”我一下也生气了,扭头就走,边走边说:“哪有这样的道理?人才两块,车就八块,推到屋里还不行!?”我气哼哼来到门外,推起自行车就走。还没走几步,忽然听见后边吃吃笑,扭头一看,是两个姑娘跟出来了。她们相互搀扶着,已经笑得直不起腰了,嘴里不断说:“是单车,是单车……”我心说:“当然是单车了,难道还是……”忽然一下全明白了:她们以为我是卡车!我的气一下全消了,回想起我和她们刚才的对话,也忍不住笑起来。

我让丽丽也讲个故事。
“我没有故事,”丽丽想了想,又说:“正大综艺‘真真假假’节目你看过吧,几个职业人站在那里,让你猜哪个真哪个假。我总是猜不对。”
“这你就不行了,我每次都能猜对。”我有意吹牛。
“你为什么能猜对?”
“这就是我比你阅历多。我主要看气质。”
“我也是看气质呀,可是总错。观众当场还问许多问题,他们答的都挺好,挺全面的。这是怎么回事呀?”丽丽想不通。
“真有本事的人有话不在多,全说到点子上。越是那些假的,越拼命多说凑数,装出一付货真价实的样子。”
丽丽沉思了一会儿。
“你说,”丽丽问,“要是有一天,我也上去让人猜,哪个是真旅行家,人家会不会猜中我呀?”
“那要看你怎么回答了。”我有意逗她,“比如别人问你,‘晚上在野外住帐篷,你怕不怕?’你怎么回答?”
“嗯——我就说,很害怕。晚上稍微有点动静我都紧张,不敢睡,生怕有什么坏人。还有野兽。后来积累了经验,明白了遇不遇坏人是个概率问题,怕也没用,慢慢就不怕了。”
“太罗嗦,”我笑起来,“是真的人家也猜你是假的。”
“那你怎么回答?”
“我就说:一开始怕,后来习惯了,就不怕了。”
丽丽低头沉思一会儿,说:“现在你当旅行家,我当提问的嘉宾,问你几个问题好不好?”
“行啊,问吧。别的不敢说,问我旅行,绝对没问题。”
“嗯——你为什么要旅行?”
“说实话?”
“当然。”
“就是为了玩。用英语说就是‘just for fun’。”
“嗯——玩的东西很多,你为什么非要玩旅行?”
“——这就是每个人的不同了。有的人爱好这个,有的人爱好那个。歌迷喜欢听歌,球迷喜欢看球,棋迷喜欢下棋,我是旅行迷,就喜欢旅行。”
“旅行有什么好呀?风餐露宿,又苦又累。”
“你要真喜欢它,你就不觉得苦。你要不喜欢它,你就觉得苦。——比如说下棋比赛,我不喜欢,看着就累。一连好几个小时,绞尽脑汁。输了自己不高兴,赢了看着别人那个难受样自己也内疚。还有那个摇滚乐,喜欢的人如醉如痴,可对我是一种噪音。旅行就不一样,它对我是一种享受:每到一个新地方,看到一种新景色,经历一种新生活,我都特兴奋,特高兴,特
Enjoy!就说咱们住这个山洞吧,别人觉得苦,我觉得乐。自己生火做饭,自己打铺睡觉,饿不死,冻不着,多自由,多自在!“
…………

昨晚睡觉时底下有点硌。我做晚饭的时候,丽丽重新挪开铺盖,用小铝铲把地又仔细平了平,小石块捡走,然后重新铺上稻草、防潮垫,再摆好睡袋,盖上帐篷布。
晚上睡觉时很静,没听见老鼠响。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21)

到 达 桂 林

1996年2月21日 山洞——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早上一起床,丽丽就说无论如何不在洞中住了,太害怕。
“为什么?”我有些不解。
“我晚上睡不好,总梦见鬼呀、流浪汉呀、地震呀。再说平时在一个地方都是住一天,这次住了两天,我总觉得会出事。”她神情忧郁。
我看了一下天,雨基本上停了,于是同意出发。
做好饭,吃完,收拾好东西,才发现两人的自行车钥匙不知跑哪里去了。以前住帐篷,我们都是把车钥匙、手表和我的眼镜一起放到帐篷通气窗下面的小网袋里。现在住进山洞,钥匙就放到了衣服口袋里。分析了一下,也许晚上脱衣服钥匙滑出来掉地上了。打着头灯在洞内地上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再想一想,钥匙可能滑落到帐篷布或睡袋上,收拾行李时塞进包里了。又重新打开行李,果然,帐篷包里找到一把,睡袋包里找到一把。

我们从公路底下的那个涵洞里取出自行车,又回头给山洞照了张相(不知将来有没有机会再来?),然后出发。
天气可真冷。顶风,风把衣服都吹透了,手脚冻僵。丽丽说她耳朵冻得疼。没办法,只有今天赶到桂林买御寒用品了。
公路旁的地里有人在放牛,生着一大堆枯树叶子烤火。路旁有卖柚子的简易棚屋,人们不是坐在棚子里烤火,就是钻在厚厚的被窝里不露头。路过一个小镇,看到一队舞狮子的,吹吹打打。他们在一个店铺前舞一阵子后,主人就会出来给一些钱,他们再去下一个店铺门前舞。
在小镇街头的自来水管接了两壶凉水,我们开始边走边寻找做午饭的地方。
在野外生火做饭最怕有风。中小风还凑合,可以找个合适的田埂或土坎,坎上挖个坑,把锅坐进去,坎下半腰挖个灶洞,通到上面的坑底,虽说稍微费点事,但把饭做熟是一点问题没有。大风就不行了,不光火不稳定,很难做熟饭,就是人总蹲在风里也冻得受不了。这种情况下就需另想办法——找废弃的房子进屋做饭。
我们选了路边一间旧机井房,里面比较干净,又有许多稻草。把东西搬进屋,用破门板挡住门。先生火暖手,再因地制宜,用稻草烤烙饼吃。
“我10岁就会做烙饼。”我向丽丽夸口。
“等你做出来再吹吧。”丽丽边跺脚保暖边撇嘴。
可惜,因为水紧张(要留出水做热汤),面和得太硬。做出来干巴巴的,不好吃。
“我就知道你吹牛。”丽丽笑着揶揄我。
没办法,只好等将来有机会再好好做一次来恢复名誉了。

下午到了桂林市。第一件事是赶紧去商店买防寒装备。一人一付厚厚的手套,一人一条毛裤。又买了一条儿童睡袋(80元,丽丽个子矮勉强能用),一块防雨蛇皮布。买棉鞋颇费周折,商店里没有合适的号码(我脚太大,丽丽脚太小),好在地摊上有卖的,质量差一些,但御寒是没问题的。丽丽耳朵冷,还需要一条围巾。去了几家商店,都是卖高档真丝围巾,又贵又太薄,不顶用。丽丽说,扯一块花棉布当围巾吧。买了一块,我正怀疑是否能行,她早把扯的那块花棉布熟练地三折两折,折成了一条围巾包在头上。
“怎么样?”丽丽抬头问我。
“行,不难看。”我迟疑着说。
“难看也没办法,你就先委屈点吧。”丽丽白了我一眼。

丽丽有一个高中时的同学在桂林电子工业学院上学,我们决定先去找他。
穿过桂林市区时,路边看见那“熟悉”的象鼻山,许多游人在那里照相。在画册里总看见的东西,现在忽然就在身边了,真让人感叹。
桂林街上,没有多少外国人。据说因为物价贵,外国游客都跑到阳朔去了。
一路打听着来到桂林电子学院,又一路打听着来到男生公寓楼。三个男生正坐在值班室里聊天。丽丽打听她的同学,不巧她的同学刚好回老家了。好在值班的学生都知道这个同学,其中有一个也是河北人,看了我们的身份证,问明情况后,他们热情地请我们进去烤火喝水。
晚上我们就住在电子工业学院学生公寓的一间空宿舍里(1-307号)。公寓长长的过道一片脏乱,走廊厕所不停地自动冲水。学生宿舍内还稍整齐一些,有统一发的被子及水桶、脸盆。
宿舍里有一摞旧报纸,我抓紧时间迅速浏览了一遍。
不知为什么,我带的小收音机在广西境内始终收不到广播,在桂林市里也是如此。中波、调频都没有,只有一片嘈杂声。试试短波,碰巧能收到中央台节目,也不清楚。这样一来,我就听不着新闻了。丽丽倒挺高兴,我不听收音机了,可以跟她多说话。
傍晚出去找到附近的一家小饭店,一人一大碗“粉”,吃得热乎乎。丽丽评论说,“桂林的粉”和以往我们吃的都不一样,更好吃。(我到觉得都差不多。)
回到学生公寓,我们讨论了一下天气。丽丽说2月份属于冬季(12月、1月、2月),所以才这么冷。我说2月属于春季,理由是“立春、春节”。争了半天,谁也说不服谁。临睡前又翻出广西旅游地图,计划了一下明天如何逛桂林,就睡了。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22)

雨 夜 被 赶

1996年2月22日 桂林——灵川 风雨

今天上午逛桂林。慕名来到七星岩公园,门票4.5元。进了公园就直奔那个著名的七星岩洞,谁知溶洞门票又要10元。我有些犹豫:以前我曾随中澳洞穴探险队钻过四川的一些溶洞;再加上我不太喜欢人为的、有众多游客的景观。
丽丽看我犹豫,迟疑着小声说:‘要不我买一张门票进去看,你在外面等我。我还没见过溶洞呢。”
我一下醒悟,丽丽是第一次看溶洞呀,立刻毫不迟疑地买了两张门票一起进去。
溶洞真大,号称全国第一。里面的景点又多又好,有“老人看戏”、“双蛇出洞”、“仙人撒网”、“万里长城”、“鹊桥相会”、“江山如此多娇”等。五彩的灯光照得这些钟乳石活灵活现。导游讲解得也很不错。印象最深的是一处叫“五谷丰登”的景观。导游不断用手电光指点着洞壁上的天然造型说:“这是谷子。这是麦穗。这是花生(旁边有一小花生米)。这是南瓜。这是玉米。这是藕……”导游每指一处丽丽就忍不住“嘿嘿”笑一下。丽丽从小生活在农村,对这些是再熟悉不过的。看到那些天然溶岩造型的各种农作物这么逼真可爱,她自然忍俊不禁,惹得众游客不断回头看她。
七星岩公园里还有一个小动物园,当然又要门票。丽丽没去过动物园,但她这次坚决不进了。让我们高兴的是,动物园门口有两个小伙子用铁链子拴着一只半大的真老虎在那儿招揽照相。丽丽是第一次看见真老虎,我也是第一次离这么近(一米多点)看老虎。 我俩不花钱高兴地看了个够。不过离开时丽丽发愁地说:“这个老虎多可怜呀,让铁链子拴着。”(丽丽的属相是虎。)

下午,我们决定出发去灵川。
回到电子学院收拾行李捆车时,几个路过的男生在一边品头论足:
“你们可够猛的。”
“像这样的全国不多见啊。”
“好爽,是想破纪录吧。”
又有一个高个子男生走过来,他先向别人炫耀了一下刚刚“坐飞机”从家返回学校,然后看着我和丽丽撇着嘴说:“这算哪一行?——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啊!”
听他们的议论,丽丽很生气,一句话不说,收拾好东西扭头就走。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进值班室去道了声谢。
四点左右上路。穿着昨天刚买的防寒装备,身上稍暖和点,但还是冷。晚上赶到灵川天已黑了,仅有的几家春节继续营业的饭店也已关门,最后一家小饭店勉强同意让我们用火,做了一顿热饭。但火费收的也高,要了三元。
吃完饭,天已经完全黑了,伸手不见五指。又下起小雨。丽丽冷,心情不好,又有怨言,怪我没有早点找宿营地。
我眼镜被雨打湿了,视力不太好,天黑了更看不清路边情况,加上心里着急,便不断问丽丽:
“你看在那儿宿营怎么样?”
“你想睡水里呀!那是水坑,你没看见反光?”丽丽嚷我。
“你看这儿怎么样?”
“这是人家刚犁过的地,你没看四四方方的。你想睡烂泥上呀?”
雨大起来,我们钻到路边一家门脸房的屋檐下避雨。这是一栋两层小楼,一楼的店铺已黑了灯,二楼还有一间屋亮着。我发现屋檐很大,可以遮住多半个帐篷,脚下又是一块平坦的水泥高台,不怕水淹。干脆就在这儿搭帐篷宿营吧。只是帐篷紧贴着人家门口,不太礼貌。可天太晚,已无法和主人打招呼,心想明天不等主人发现,一早就走,问题不大。
于是赶紧和丽丽卸行李,支帐篷,锁车子。我们尽量轻手轻脚。谁知好不容易布置好,才躺下不久,被窝刚睡暖,就听见主人家送一个客人出来。主人和那个客人说说笑笑下楼,一出门,显然是发现了屋檐下的帐篷,顿时无声,随即破口大骂起来。
“你们是干什么的?赶快给我滚出来!”
“大叔,我们是骑车旅行的……”我赶紧坐起来,隔着帐篷向外解释。
“我管你旅行个屁!你快点给我滚出来!大正月天的在人家门口搭个棚棚像什么话!”
“大叔,这不是棚棚,是帐篷。我们本来想和您打声招呼,可天太黑了,现在又下雨……”我尽量耐心地解释。
“你别跟我说那么多屁话,赶快滚!”
“我们可以给你看身份证,我们不是坏人……”
“身份证个屁!你就给我滚!”
“我们明天一早就走行不行?现在天这么冷、又下雨……”
“冷我管不着,你快给我滚!”
丽丽顿时委屈万分,眼泪都差点掉下来。无奈,我边安慰丽丽,边起身收拾东西。我也生气了,走就走,我们才不求你呢。我和丽丽迅速穿上衣服,收起帐篷。往自行车上捆东西时,店主已知道我们的身份,慢慢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口气软下来,开始一个劲儿解释,“这里正月里有风俗,不允许外人堵(住)在家门口。”(所谓“堵了财路”。)最后又一个劲跟我们说对不起。我和丽丽一句话不说,不理他,收拾好东西走人。
披着简陋的雨衣默默地推车走。雨越下越大,找宿营地更加困难,不知今晚该怎么过。正发愁,忽然看到路边一个平房,里面亮着灯,门半开着,隐约可见旁边竖的一个牌子上有“饭店”字样。我先转到小店后面(再不想堵在人家门前搭帐篷了),黑暗中发现有一小块略平的地方可勉强搭帐篷。于是又绕回前边走进小店去“请示”。小店里三个年轻姑娘和一个老大娘正围着一个炭火盆烤火。我一进门,老大娘就热情地站起来招呼我(听口音是北方人),三个姑娘也忙着摆凳子倒水。我说明来意后,老大娘出门看了一下我们的行李和自行车,马上表示同意。并说店后那块“平地”是倒垃圾的地方,太脏,且不避雨。她领我们来到后面不远处一个新盖成的两层小楼的大屋檐下(这个新楼也属于她,还未住人)。“这儿又挡风又避雨,还干净。”我们谢过后马上开始卸行李搭帐篷,搭帐篷时,老大娘始终在一旁打着手电为我们照亮。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23)

真 冷 啊!

1996年2月23日 灵川——严关

半夜我冻醒了,总觉得后背凉。开始以为是防潮垫湿了,翻开一看是干的。才知道就是因为气温太低了,水泥地变得冰凉。没办法,只好不断侧身,这边凉了睡那边,那边凉了睡这边。或把两手垫在背下面睡,手一会儿就麻了。就这样一直折腾到天亮。丽丽也觉得冷。在桂林新买的儿童睡袋质量太差,根本不顶事。
因为太冷,早早就起床了。外面仍然下小雨。帐篷湿了半边,也没法弄干,只好先塞进包里。昨晚大娘的小店早上还没开门,也没法吃饭。空着肚子上路,心里犯愁。
幸好,走出几里地后,看见路边的一小饭店半开着门,我进去说明情况后,男主人挺同情,请我们进去烤火、看电视。饭店虽然还没开始营业,主人仍特意为我们炒了一个肉片菜苔,味道真不错。只是米饭太少,吃到一半就没了。主人又笑着出去到邻居家找饭。丽丽共吃3碗,我则吃4碗半。算账时,主人一共才收了我们8元钱。
主人家养着一只小鸟,叫的声音非常好听。丽丽问是什么鸟,原来就是有名的画眉。
吃得热乎乎上路,情绪开始好转。虽然还是顶风,但已可以忍受。路上风景也开始变了,不再是典型的“桂林山水”。两边高高的土山顶上有一层薄雪,像长了一层白毛,挺好看。
村民的住房样式也有了明显变化,呈现出新的风格。房顶依然是典型的四面坡,但四个角的房檐向上高高翘起,远看有点像脸谱化妆中向上高高弯起的八字胡。这四条长长的八字胡上,装点着各种各样的琉璃瓦小饰物:小蛇、小龙、小花……
路边的植物也变了。甘蔗、菠萝早没有了,夹竹桃、羊蹄甲也消失了,开始出现的是一片片的桔树林。这是接近湖南的典型标志。我1988年在湖南中部骑车旅行过,那儿最多的就是桔林和茶树。
中午雨停了,风也没了。我和丽丽精神大振。
“我有时候心情不好就爱拿你撒气,并不是你真有什么错儿。”丽丽忽然对我说。
“那你以后心情不好不要拿我撒气好不好?我多委屈呀。”我说。
“不行。”丽丽毫不犹豫,“不跟你撒气我跟谁撒气呀?反正我得撒气。”说完又想了想:“你心情不好也冲我撒气,我不怪你。”
“我从来不拿别人撒气。”我说。
“瞎说!你路上也吵过店老板,拿人家撒气。”
“……反正我不拿你撒气。”
“那我就没办法了,是你不撒,又不是我不让你撒。”丽丽一副很有理的样子。

下午3 点多,肚子又开始叫了。一个好心的小卖部店主,60多岁的老头儿,同意我们用他的灶火做饭。
老头儿姓颜,非常热情。怕我们用不惯他炭火坑,亲自为我们焖米饭,很香。我们一边吃饭、烤火,一边观察这间很有特点的厨房。一切都是木制的。木瓢、木盆、木桶……四面墙也都是木头的。墙上挂着打鱼用的篓子和网。房顶上吊着熏得黑黑的腊肉。火就生在腊肉下方的灶炕里。整个厨房也带有湖南风味了。
吃完饭,付了火钱和菜钱(共3元),谢了老头儿,继续赶路。
又起风了,走了一小会儿,吸取昨天的教训,早早就找宿营地。昨晚冻了一宿,“今天最好能住进屋里。”走到严关村,我看见路边有一间刚完工的空房子,就去旁边一家问可否借宿。主人看了看我,爽快地答应了。我赶紧出去叫丽丽。主人一看见她,就说:“还有个妹子呀。那可不行。新房子不能给一男一女住,我们有风俗。”又是个奇怪的风俗!这几天净碰见“风俗”了。先是不准外人取走凉水,后是不准外人住(堵)家门口,现在又是不许外人一男一女住(新的)空房。
主人看我犯愁的样子,就说:“要不让这个老妈子(丽丽)去跟我的妹妹一起睡,你一个人住空房这里。”我们想了想,也只好如此,入乡随俗吧。
晚上我一个人睡在这间空房子里。说是一间房子,其实只是一个空房架,只有砖墙和水泥屋顶。前后的门、窗还没安,露着大窟窿,风一个劲儿往里灌。床自然更没有了。抹好不久的水泥地还有些潮 。好在丽丽去别人家里睡,用不着防潮垫,我可以把两个人的防潮垫摞在一起用。临走时丽丽又怕我夜里睡着了冻感冒,坚持把两条长睡袋都给我留下,自己只拿了那条不顶用的儿童睡袋走了。
我简单清理了一下地面,找了个相对避风的屋角支起帐篷。为了挡点风,我把那块在桂林买的防雨蛇皮布也搭盖在帐篷上。吸取昨天晚上背下凉的教训,垫上两块防潮垫后,咬咬牙,我又把一条睡袋也垫在底下当褥子。然后去旁边主人屋里灌了一铝壶开水,盖好密封盖,放进睡袋当热水袋用。最后我把帐篷门和通气孔都扎死,钻进睡袋后,又把所有的衣服都压在上面。
尽管采取了一切措施,半夜我还是冻醒了。依旧是背下面冰凉。摸摸当热水袋用的铝水壶,早没一点热乎气了。外面风更大了,吹得帐篷啪啪地响。我心想这回丽丽可舒服了,有暖房子住,有火烤,说不定还能看电视呢。我在这儿可倒霉了,翻来覆去换着膀子睡。可一定要坚持住啊,宁可下半夜不睡了也不能冻感冒……有点后悔,应该把那块防雨蛇皮布多叠几层也垫在底下才对……这股寒流什么时候能结束?明后天就要进入大山了,靠这点夏季旅行装备怎么行?没想到南方的2月竟这么冷!无论如何,明天到兴安县城后一定要买一床质量好的被子,花多少钱都必须买!再不能弄一条类似儿童睡袋那样不顶用的东西了……
就这么胡乱想着,一直熬到天亮。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每日一顶a 2020-04-19 22:21:26
不错,如果配上照片,就是今年天涯的大片了
-----------------------------
谢谢!!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24)

灵 渠

1996年2月24日 严关——新坪乡田林村

清晨,我刚起来穿好衣服,丽丽回来了。她一钻进帐篷就诉苦:昨晚一直没睡,太冷。住的也是还没完工的新房,两面透风,被子太薄,冻得她缩在被窝里偷偷哭。后来是同住的主人(妹妹)女儿问她:“你冷不冷?你要是冷咱们合盖一条被子吧。”丽丽说:“冷!”于是她俩合盖一条被子睡。被子不是很大,“一会儿脚露出来,一会儿胳膊露出来,还是很冷。”丽丽说着又想哭。
我赶紧安慰,让她钻进睡袋再睡一会儿,把所有的三条睡袋都给她裹上。我在帐篷里记了一下日记,10点左右,我钻出帐篷,不由眼前一亮:太阳出来了!多少天来地上第一次出现了物体的影子!我赶紧告诉丽丽,她把头伸出帐篷一看,高兴得叫起来!
我们精神大振,立刻收拾,把所有湿的东西拿到门口太阳底下晒。太阳真好,晒得人暖洋洋的。自2月15日以来这场近10天的寒流终于过去了!
在小卖部买了6个小面包,又要了几杯开水,然后边晒东西边吃饭边看地图。
从地图上看,我们现在距兴安县城大约25公里,路上要经过有名的秦始皇修的灵渠。
早就从书本上读到过灵渠,知道它是一条把长江流域的湘江和珠江流域的漓江联结起来的运河。只因它太远,太偏僻,压根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有机会来看它。而现在它就静静地躺在距我们只有十几公里的地方,正等着我们去看呢!

11点钟收拾好晒干的东西出发。出发没多久,我就开始留意公路边有没有灵渠,以免错过。
果不然,走不多久,路边出现一条宽七八米的大渠。堤岸全部是用大大小小的天然鹅卵石堆砌成的,不是那种用水泥建的现代沟渠。渠水很清,缓缓地流着,看上去有些古色古香。我怀疑这就是灵渠,于是拦住公路上一个骑自行车的小伙子问。他戴着一副眼镜,很有文化的样子。他先说这就是灵渠,犹豫了一下又说这是灵渠的一个支渠。不管是主渠还是支渠,我都要仔细看。于是招呼丽丽推车下公路,一起沿着渠岸走。我不让丽丽说话,自己开始调整思绪进入秦朝。刚酝酿好情绪,那个戴眼镜的小伙子又骑车赶回来了。他说他仔细想了想,这不是灵渠,而是人工修的一条引水发电的渠,引的水也不是灵渠的水。小伙子一个劲向我们表示歉意,并说前面到兴安县城后就可看到真正的灵渠了。
小伙子走后,丽丽马上打趣地笑我白怀了半天古。我自己倒并不泄气,反正今天一定会见到灵渠。
很快到了兴安县城,远远就看见宽大的十字路口一座高耸的石碑,顶上是秦始皇的雕像。秦始皇头戴两头垂着珠帘的皇冠,一手按剑,一手平指,好像在发布命令,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围着底座还塑着三个人的雕像,或捧书,或持剑,但不知各是哪一位秦朝的名臣名将。
我们仔细看了一下这些塑像,然后进街,先在一个小店耐心地吃了砂锅米饭,然后才不紧不慢地去看灵渠。
灵渠从城中流过,有几十米宽,水不深,清清的,两岸是青石垒成的堤,上面种着树,绿树成荫。堤上不断有方便人下到水边的台阶,台阶上有不少洗衣服洗菜的妇女。灵渠隔不多远就有一座让人过河(渠)的仿古亭子桥,油漆得古色古香,还起了各种富有诗意的名字(如《沧浪桥》)。
我沿着渠岸慢慢走,尽力想像当年修建这条运河时的情景……当年这些水也是这么缓缓地流吗?这些土、这些石还是当年的土、当年的石吗?当年又是用什么样的简易工具修的灵渠?……修建灵渠的劳工后来回家了,还是留下一部分来维护这条运河?现在的兴安城里有多少他们的后裔?……几千年了,这条运河伴随了多少代人的生活?……多少船夫、多少纤夫撑着篙、拉着纤、喊着号子经过这条运河呢?……他们知道后人怎么想像他们吗?……他们知道我千里迢迢特意来这里吗?……运河荒僻偏远,没有那么多的诗人、文人来这里,也就没有留下什么诗篇……可今天我来到了这里啊……我看到了这两千多年前修的灵渠啊……
顺着灵渠,我们一直走到江渠结合部的坝闸枢纽处。这里游人不少,看上去大多是港台游客,附近停着几辆豪华旅游车。照了几张像后,我们又参观了旁边的“四贤祠”,里面有主持修建灵渠的秦朝史禄、以及曾对灵渠进行大规模维修的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的塑像及简介。最后我在灵渠展览室里那个仿真灵渠模型前站了好一会儿,彻底搞通它的原理才离开。(丽丽一直默默地在一旁等我。)

看完灵渠,打算去资源县。别人告诉我们,直接从兴安去资源,要翻大山。山上前几天寒流时下了大雪,路很难走,公共汽车已经停开。丽丽昨晚有些感冒了,身体状态不好,于是我们决定绕个弯走平坦一些的公路。
离开兴安时,为了彻底解决夜晚寒冷问题,我们特意在一个军用品商店咬咬牙买了一床绿色的双人军用棉被(140元)。又一人买了一双军用布棉鞋(在桂林地摊上买的棉鞋早开线掉底了)。军品样子虽不好看,但结实、保暖。
晚上天快黑的时候到达田林村,在一个路边小卖店里买了四包方便面,两个鸡蛋,然后就在小卖店堆满柴禾的灶房里用蜂窝煤炉子做了一顿热乎乎的饭。灶房很大很宽敞,征得店主人的同意,我们就在灶房里打地铺过夜。
丽丽对小卖店男主人翻来覆去的盘问有些反感:“身份证上不都写着的吗?问了又问!”
夜里很暖和,多少天来的头一次。一方面是因为在有门有窗的屋里睡,另一方面是我仔细设计了地铺:在屋里依然支起帐篷,然后把防雨蛇皮布对折后铺在最下面,上面再并排铺上两人的防潮垫,最后再把三条睡袋都展开依次铺上(三层褥子)。当然更主要的是有那床双人军用棉被,又大又厚,非常、非常暖和。以往睡觉都是刚躺下时较冷,要过一会儿睡袋才能慢慢暖热,可今天一躺下就觉得暖呼呼的。
“今天晚上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我说。
“哪两个字?”丽丽问。
“天堂!”
“对!天堂!!”丽丽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五味子2018 2020-04-22 22:54:47
那时候被子140元,相当于现在1400吧
-----------------------------
应该是的。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25)

进 入 大 山

1996年2月25日 田林村——车田湾小学

早上起来,丽丽问我,她的脖子是不是脏成一道一道的了。我一看,果然黑白相间,十分明显。“我早就猜着是这样了。”丽丽并不太在意。
在灶房里做了早饭,米饭炒菜,临走时,又给主人一家照了两张像,并记下地址邮编,以便日后寄来。主人一家很高兴。老板娘送我们一些自家做的米花糖及青菜。由于昨天丽丽拉肚子,也不知是因为着凉还是因为水土不服,老板娘听说了,特意给她拿了包茶叶。“煮水时放点这种茶叶,要不山里水让人肚子疼。”主人的女儿又塞给我们两个大桔子。大家高高兴兴地分手。
昨天傍晚及今天上午公路都是沿着漓江上游走。两边是高高的山,长满松树、桔树和竹林。公路上没车也没人,非常幽静,只听见风吹松林的声音。江水可真清,蓝蓝的,像“液体蓝宝石”(我的形容)。丽丽说:“像是用颜料调出来的。”我本打算取一些江水来喝,被丽丽阻止。她怀疑这水不正常:“肯定是河床的石头特殊,泡出颜色来了。可千万不要喝。”丽丽的家乡也有一条河,可惜被造纸厂污染成了“酱油汤“,以至她从没见过这么蓝的河水。
沿途的风景已是明显的山区风格。山间的房屋常用松树皮做顶,很别致。田埂上则是用剖开的竹筒架接起来搭的引水小渠(我们管它叫“栈道水渠”)。小河中常见用装满石头的竹筐做桥墩的小桥。这种小桥很好搭,但经不起山洪冲击,估计是一年搭一次吧。出田林村不久,我们见到唯一 一座用多根钢丝绳拉起来的一座吊桥。这座吊桥是永久性的,桥面距水面有几十米高,山洪冲不到。建这座桥是附近村民集的资。桥头立着一块石碑,写着全村270人每人捐资78元,并注明凡今后出生的小孩或因结婚迁入的人口,每人都要补交78元,以做为此桥的维护费用。

中午在一小山村的路边小店吃“粉“。小店里坐着男女老少许多人,其中有一个非常清秀的老奶奶,边烤火边和别人聊天。大概因为很少见到外乡人吧,她总爱和我们搭话,可语言又不通,惹得周围的人直发笑。那个长得和她同样清秀的小孙女急得一个劲拽她:“人家听不懂嘛。“但是丽丽很乐意跟老奶奶说话,耐心地给她解释遥远的北方是个什么样子。当然也常常是所答非所问,同样惹得周围的人发笑。
下午开始爬坡。路是柏油路,也不算特别陡,可是太长了,绕啊绕,总也到不了顶。好在中午吃饱了,不饿,慢慢爬吧。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毛竹。远处山头上有许多积雪,大概也是因为那场寒流吧。山上不断有流下的涧水,大概有几十条吧,它们汇成小溪,成为漓江的源头。
半山腰上遇到一片小钨矿区。照例全是个体开采,东一个窝棚,西一个窝棚,挖出来的矿渣也到处乱堆。我们走进一个窝棚看了看,里面到处是拉扯的电线,和以前我们在内蒙看到的个体金矿、煤矿、粘土矿一个风格。
走走停停,下午5点30分,终于登上了坡顶。坡顶有很多积雪,路旁边的松树头上都披着白。站在山顶望去,远处的山是雾蒙蒙的。看了坡顶竖的牌子才知道,这就是有名的南岭中的越城岭。时间不早了,不敢久留,照相留念后,开始下山。
考虑到下坡会很长,路上又净是融化的雪水,车闸有可能打滑,于是我给丽丽做示范,在车闸不灵时怎样降下身子用脚蹭地来刹车。可惜丽丽试了几次都不行,还差点摔着。无奈,为了安全,只好我骑车在前面走。遇到坡太陡、弯太急时,及时通知丽丽提前下来推着走。
下山时遇到一个林场,路边到处是一堆堆剥光了皮的粗大的松树干,绵延好几公里。
下山后到中峰镇吃了个快餐,每份4元,米饭随便吃。又走了一会儿,到田家湾小镇时天已黑了。我们在镇口路边选中一个带遮棚的废煤房,正准备在遮棚下搭帐篷,路上走过来一个矮个女青年。她问了我们的情况后,热情地请我们到她任教的小学校里去住。
路上我们知道她叫姜红英。从一些细节可以看出,她很善良。领着我们往学校走时,她拦住两个女学生,让她们跑去通知她丈夫准备招待客人。两个女生通知完后跑回来,她又给她们手里塞糖。去学校路上有一段小上坡,她非要帮丽丽推车,说丽丽太累(丽丽看上去确实有些疲惫)。到学校后,她热情地给我们弄火烤,关心地问我们吃没吃饭,又特意洗香菇给我们烧汤喝。我和丽丽都感觉她是真热情而不是客套。
她丈夫姓刘,中专毕业。现在辞了职,承包了学校小卖部,兼修无线电。还准备做生意,干一番事业。从谈话中可以感觉出夫妇两个都很朴实。他们有个小男孩叫刘姜,四岁了,好奇心极强,把我们的傻瓜相机摆弄来摆弄去,能动的地方都动了。家里还养着一条小黄狗,很可爱,懂事,老跟刘姜闹着玩。
晚上就住在学校一间教师宿舍里。“真是进入山区了。山里人热情好客。”我和丽丽一致得出结论。
丽丽身体不太好,早早就睡了。我先是翻看了一下宿舍里的旧报纸,又写了日记,然后才睡。

楼主:戎小捷  时间:2020-09-06 20:12:39
骑车旅行记(26)

在打工仔、打工妹家作客

1996年2月26日 车田湾小学——晓锦村

早上,姜红英老师为我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言谈中,他们得知丽丽还没有钻过天然的溶洞,于是,吃完早饭后,她丈夫小刘便拿上手电要带我们去转附近的一个大溶洞。小刘姜也嚷着要去,姜红英找出一条粗布带,麻利地把小刘姜绑到她丈夫背上。
溶洞离学校只有几百米,确实挺大,高的地方有十几米,矮的地方也有两三米。丽丽第一次钻天然的溶洞,很高兴。洞里恰好有十几个七八岁到十一二岁不等的山村女孩子,叽叽喳喳也在“探同”。她们蛮有经验的,人手一只蜡烛,还带了好些青竹枝放在每个叉洞口做路标用。这群小姑娘在洞里爬上爬下,很利索,决不是城里的女孩们能比的。
钻完溶洞,又在姜红英家吃午饭。吃完饭,我们准备出发去梅溪。姜红英老师挑了我们路上拍的四张照片留纪念(丽丽有点舍不得),又送了我们好些野山菇,怕我们冷,还要送我们毛衣。走出好远了,她还在向我们张望。

出发不久,就到了资源县城。山区的县城不大,有点像平原地区的一个小镇。离县城不远,有一个资江漂流旅游点。我也喜欢漂流,很想看一看他们漂流用的军用橡皮舟。可惜不是旅游旺季,拿库房钥匙的人不在。我不死心,搬了一个旧木架当梯子,从高高的仓库窗户上往里望。橡皮艇很大,看来也便宜不了。
整个下午都在爬坡,比昨天陡多了。又是土路,雪后泥泞,车轮沾满泥,推起来十分费力。爬到一半就走不动了。丽丽身体不好,感冒带拉肚子。我找出黄连素给她吃了。最后她实在推不动车,我就先把我的车推上去一段放好,再下来推她的车。丽丽很好强,不肯空手走,非要跟在后面帮我推。就这样两人一起推一辆,放下,再回来推另一辆。速度自然慢了,休息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几十米就要歇一次。
休息时我俩商量,将来旅行是否骑小三轮车更好一些?平路两人轮流骑,坡路两人一起推。而且小三轮车最好用铝合金的,又轻快又不爱生锈。
就这样,推推停停,停停推推,只有四公里的坡路,我们竟用了三个小时!
翻过这道高山后,又饿又累,决定不再走了,就在山下的晓锦村里宿营。村子很小,既没有旅店,也没有饭店。前两天连续的阴雨,地上很湿,没法搭帐篷。
我只好去村边一户人家碰碰运气。院门开着,院里也没有人。我边问“有人吗?”边走进一间敞开门的大木屋,看见几个青年男女坐在一起烤火。
“麻烦一下。我们是骑自行车旅行的,两个人。爬山累了,这儿附近又没有饭店、旅店。我们想在这儿做顿饭吃,我们交钱,行吗?”我尽量说得很慢,怕他们听不清。
“你们是骑单车旅游呀!快请进来烤火!”一个胖乎乎的姑娘马上说,一口南方音的普通话。
我正高兴,刚想回身去喊丽丽,旁边侧屋里出来一位大妈,手里纳着鞋底。“我们家有客人了,你去问问别人家吧。”她的语气并不冷淡,可我的心一下凉了。
那几个年轻人(四女一男)马上用本地土话和大妈说起来,看样子是在劝。说了几句后,一个姑娘转身对我说:
“你们在我们家吃饭吧,没问题。就是我们家没有空闲床铺了……”
“我们自己有。帐篷、被子、褥子,我们什么都有,只要找一块平地就行。”我赶紧说。
大妈不再反对了,于是我把丽丽叫进来烤火。
烤火时,几个年轻人非常活跃,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我们表示敬佩。原来这家男主人已去世,只有女主人一人在支撑。不过,四个姑娘一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他们都在外面打工(最远的在广州),现在过年了,才回家来聚到一起。
女主人为我们热了许多米酒,里面放了好多胡椒和糖,我喝着味道很怪,不过丽丽连夸:“好喝,真好喝。”
接着女主人开始做晚饭。现在还是过年期间,吃的全是肉:腊肉、鲜肉;猪肉、鸡肉。这里的做法是:先把肥腊肉放铁锅里,炼出油来,舀出多余的倒进油罐,然后锅里再放瘦肉,炒一会儿,再放鸡块,再炒一会,倒进好多水,盖上锅盖煮,再过一会儿,放入姜、味精、酱油、盐,再加几块油豆腐,再煮一会儿就好了。
到7点钟,我们和她们全家围着火塘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开始吃饭了。想想怪有意思。山里人跑到城里去打工,城里人跑到山里来过年。交谈中,当女主人知道我们是在一个山洞里过的大年初一时,不断同情地啧嘴。
丽丽很喜欢吃腊肉,吃饭时详细询问了腊肉的做法。原来是先把鲜猪肉切成一块块长条,放盆里,用盐、酱油、酒拌着腌几天,然后拿出来挂在灶火上方熏。
吃完了饭,我们问交多少钱,几个年轻人坚决不要,说:“你们要不出来旅行,还到不了我们家呢。这是缘份啊。“女主人一直不说话,站在旁边看着她的孩子们笑。
晚上女主人安排我们住在一个侧间小库房里。没有床,我们就在地上支起帐篷。丽丽米酒喝了好多,非常兴奋,不住说:“ 我吃到腊肉了,喝了米酒了,还有……”丽丽还是一个孩子,馋嘴。她在兰州上大专时,兰州的牛肉面、麻辣烫、羊肉串……她都非常爱吃,至今还不断对我提起。我们一起在海南打工时,她也常跟我说:“买这个吧,我没吃过。”“买那个吧,我没吃过……”
看到丽丽今晚那么高兴,我心里自然也美滋滋的,只是有点担心,喝了那么多米酒,会不会加重她拉肚子?

楼主:戎小捷

字数:158850

帖子分类:旅游休闲

发表时间:2020-02-18 18:41:45

更新时间:2020-09-06 20:12:39

评论数:15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