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我,我们家,我们村1

我,我们家,我们村1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难得有时间写写,借宝地一用
没什么文采,就是想写写作文
记录记录我们的成长经历,等老了时候,读给孙子辈听~

-------------------------

先写自己
1 我
我的出生是个意外,老妈说根本没想要老二,上面已经有哥哥了,家里又不富裕,有一个儿子够了。怀我的时候已经开始了计划生育,也许以后这个词就没有了,当时可是很严格的。老妈抓紧找大夫要去手术,那天不巧,护士不在, 村子小,只有那么一个负责的大夫,说,没护士不敢做,让妈下次再去。等待的时候估计聊天比较多,大夫慢慢说服老妈留下我,给孩子好歹做个伴,那时候,很是流行多子多孙的,人丁兴旺才是大门大户。毕竟还是人力农耕,靠天吃饭,人多力量大。
以上都是听说,我被保留了,生我的那天,下大冰雹,邻居老人们都哭了,因为一年的庄稼打没了。出生在本就贫困的家庭,我的到来让家更穷了。还得插一句,那还是挣工分的时代。(插播解释:大集体时期生产队社员参加生产劳动被称为 “上工”,工分就是那时生产队会计记录社员每天上工应得报酬分数的简称。年底,生产队会计根据社员工分数总和计算出全年分红。)那年底,老爸去村里等着分粮食。结果两手空空而归,因为我的到来,因为计划生育,家里一年的劳动付出应该换得的粮食,被全部罚没。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接~~

这个时候,就得和我哥对比一下了,我的出生是夏天,本就青黄不接,还被冰雹干掉一年的庄稼,损失颇大。而我哥就不同了,出生在9月底,每年的十一,统计人口,发补贴,不足一岁的我哥,当年是按成人分得了所有的福利。
也难怪爷爷重男轻女,不待见我了,估计当时我也不待见我自己。爷爷有好吃的都给哥哥不给我,妈妈经常让我拿着小碗自己去要,要了还是能多少分点的。但是爷爷带哥哥去苗圃工作就从不带我了。
小的时候,哥哥一直看着我,在炕上,爬来滚去的,差点掉的时候,都是哥哥死死拽着,并大喊,“妈妈,我老妹要掉地上了”妈妈大喊回复“拽住,一定拽住”,所以,我几乎没有掉下去的机会,还是很安全长大的。这个时候,再对比哥哥,就可怜了,老妈说忙活的时候只能把他拴在窗框上,哥哥只能自己拽着绑绳视图站起来,或努力往外挣扎。听着妈妈说,我都觉得自己幸运大啦~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4 接
成长中的一些关于吃印象
1、和哥哥在家玩,门口有卖雪糕的,当时是5分钱一根,俺哥俩只有九分钱,但是想买两根,哥哥然给我去砍价,我去了,顺利的砍成功了,每人吃到一根纯冰棍。/2、村子中心有家小卖部,方块糖一毛钱10个,后来8个,6个,5个,随物价而上涨。我经常给老妈跑腿,打个酱油醋什么的。有时候会剩个毛八分的,我就买糖块吃。话说,为什么是打酱油呢?因为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瓶装的,商店里是一大桶,黑咕噜懂的,买的人自己带瓶,店老板用漏斗一打一勺,大概几毛钱,这个我就不记得了,因为酱油不能当零食吃。
3、学校的门口总会有百宝箱一样的小卖店,各种吃的,我都想不出来,怎么能生产出那么多样。我偶尔能吃的有汽水糖,超级迷你的汽水瓶的样子,粉色的糖外皮,里面有一丢丢水,具体是啥我也不知道。酒心糖,是比较高级的了,比较大块,里面的酒味有点浓。无花果丝是小小的像纸袋的包装,我不是很爱吃那个。
4、集市上的碎方便面。方便面厂出来的碎渣渣,超级便宜,5毛钱就够我吃一顿了,我喜欢泡水里但是还没有泡烂糊的时候,有软有硬的吃。后来去县里上了高中,住校了,才开始吃袋装的方便面。我还是喜欢干吃的,当时有个牌子叫熊毅武,现在没了呢,还有福满多之类。
5、姥姥家在山沟住,周边都是山,只有一条相对平坦的沟,就成了一个村子。那产梨,是我印象中最多的梨的品种,花盖梨、秋梨、奎梨、苹果梨、桉梨、小梨子、八里香、丫梨、白梨……当然也有苹果啊葡萄啊山楂啊李子啊沙果啊樱桃啊什么的。每年姥姥和舅舅们到时节果熟了,都会给很多,但还觉得不够。我太羡慕住那了,觉得可以随便吃。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和表弟一起去山上落梨---就是正常人们摘完果子了,偶尔树上还可能剩下的,我们去找。主要上树摘梨的还是以表弟为主,毕竟爬树是个技术活。我只负责在底下捡他打落的。话说,现在回忆起来,那种美味还会在心中流淌。剩下的果子,吸收了更多的日夜星辰,阳光雨露,味道登峰造极,尤其摘下的瞬间就进到了嘴里,美味没有一点流失。怀念。
6、想到落梨,就必然想到落花生、落地瓜。其实农民收过秋之后,你去地里什么都可以落的,现在也是的。当时捡豆子的多,因为豆子容易炸开掉地上,不好收。我只想念花生和地瓜,因为我爱吃。落地瓜我做的不好,我哥还行。一来我不会判断哪有,二来我刨不好,一锄头下去,难得有个好地瓜也八成被我刨烂了。落花生还是可以的,拿着锄头挨垄沟刨就行了,总能捡到。我现在也爱吃生花生。整体来说,我下地干活很少,我不喜欢去地里,我看那一眼望不到头的田地就犯怵,我怕土地里的各种虫子,我讨厌高粱叶子、玉米叶子刮身上的疼。所以,我必须念书走出村子。
7、没有钱买零食的时候,家里收秋了,会有炒黄豆,炒花生,老妈还给我们炒过油炒面。都很好吃的。没有炒瓜子,因为我们那不种向日葵。冬天每家必备的是爆米花。黑锅,玉米,一点糖精,嘭的一声,一袋子的爆米花就伴随一个冬天了。去谁家串门,都会拿笸箩装一盘待客。为了蹦爆米花有点好玉米,其实我们家里叫苞米,老爸会在家里菜园子周围单独种一些,这活是少不了我的,老爸泡坑,我放玉米种子,踩几脚,埋土,再踩几脚。特意种的是白苞米,蹦出的爆米花白色,好看好吃。
8、过年的时候是零食最多的时候,现在想想也不过瓜子啊糖瓜啊饼干啊柿饼啊之类。比我现在给儿子平时买的品种都少,没办法,那时候见识短,都想不到还会有什么好吃的。记得有一年过年,老妈买了一盆瓜子,还有其他零食若干,还有老妈为过年炸的套环、金银条---其实就是面食,加鸡蛋糖精之后弄出一些形状,下油锅炸。还有炸地瓜。总之吧,那年的吃食比较充足,我和哥哥就敞开了吃了,每次我俩出去玩都是比着装,然后吃光了回家。那一年,我第一次知道了吃“漾食”的滋味,太不好受了。
9、过年都要送礼,家家经常会用果匣子,等我上中学的时候就不怎么见到了。果匣子里面有各式面食糕点若干,做的很好看的, 一样两块,有一斤装,二斤装。每家串门之间经常都不打开的,互相换来换去,有时候换到最后一家,送不出去的时候才会吃,可能打开的时候,里面会有糕点长毛现象,甚至个别可能被换成窝窝头了。老妈给我们打开吃过,我能记得一种白色的花型的上面撒着白糖红点的一个糕点,吃起来有点硬,甜甜的,就是硬饼干的感觉。
10、仔细想想,小时候已经没有什么零食了,再大些就是上高中,夏天学校门口有炸蘑菇,蒜茄子。五毛一份,搭配食堂二两米饭还挺不错的,高中我一个月饭费好像是45。我吃不惯肉菜,经常配饭的是老妈给做的各种酱-鸡蛋酱、土豆丝酱。偶尔和同学合买一根蒜肠、二两花生米、一袋榨菜,也吃的很香。当时有个好友,家里人过来看她经常带去饭店,从她嘴里听过坛肉、锅包肉、溜肉段。这些东北名菜,我到高中以后才知道。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PS: 太久不玩论坛,有点忘了规则~
自己写的连续的东西,竟然还分别发帖了~~~
太不好意思,占用网站资源了~~
让大家无聊了~~~
sorry
今天
重新粘贴过来
只在这一个地写~~~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3--- 顺序乱了
现在问大多数家庭,要二宝不?都会犹豫,说什么养不起之类。(逼得国家都要放开计划生育的政策了)
当年的父母在那么穷的时候生的我,估计也没担心会饿死孩子们,用老妈的话说,过了“低标准”“三年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了,现在有口饭吃还是很容易的,重点--我们那也开始“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了,家家都有自己的几亩地,保证能吃饱肚子了。
我们那的主要粮食是高粱,属于粗粮,城里人吃的话,会觉得剌嗓子。但是超级能顶饿,因为不好消化。后来条件慢慢好起来,就算买得起大米了-属于细粮,但是干农活的人家还是爱吃高粱米的,说是吃大米饭不顶饱,走到地头,还没干上活呢,就没劲了。唉,庄稼人常年的粗粮胃消化细粮肯定快。
我小时候说话比较晚,虚岁三岁还不太会说,不过脑子很灵光,很会看眼色办事那种。姥姥来家里吃饭,我会摆筷子,让姥姥先吃;老爸在装粮食,我会趴下炕,帮去撑口袋;;去加工厂磨粮食,我也都跟着去,老爸会把我放进粮食的出仓口,让我打扫剩余的粮食,我保证扫的干干净净,这个活,大概干了好几年,因为印象颇深。
有一次,也是三四岁的时候,老爸老妈去农田收粮食,莫名的印象是收花生,不知道哪来的印象。哥哥可能是自己出去玩了或者大概率是被爷爷带去了,反正只有我一个人在家,自己睡醒后,在房间里小作了一下,弄的很脏很乱,然后就去邻居家串门了,跑前院的奶奶家混饭吃去了。老爸中途送粮食回来,发现我不见了,急忙回去地里告诉老妈,然后俩人一起回来找,四处找邻居家问。最后问到前院奶奶家,奶奶说没见到孩子,老妈瞬间急了,那个时候有一点还好,人贩子不多,妈更多的应该是担心我是不是掉什么坑了。奶奶看见妈妈着急,又笑了,老妈放心了,进屋接走我的时候,我还和人家吃的香着呢。好像奶奶当时是有客人的,忘了是新姑爷还是新媳妇了,反正是有好吃的就对了。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5-续4
接上回 零食记忆
11、农村的孩子,更多的吃食在田间。春天,野菜野果子,有一种黑紫色的圆圆的甜豆最好吃。姥姥家山沟的野樱桃属于上品美味,现在还是很喜欢,有些人家会把樱桃苗子弄家里后院种上,每年吃起来就方便多了。
插播--老爸也给我们在家种过果树,不知什么原因,从为成活。记得有两棵树过一年就要长果子了,我们却把老房子卖了。到新房子那再种树,却也没吃到果,因为结果的时候我求学离家了。--结束。
等到七八月份,是最好的时候,小梨子(不是小个的梨子,品种就是小梨子)最先下来,舅舅们给送来一些,放在衣箱子里慢慢捂着,每天都可以吃点,从脆脆的到最后软软的,都很好吃。再接着,就是沙果,小苹果(也是一个品种)等陆续下来水果就可以连上吃了。
不过,我们当地不产西瓜、香瓜。夏天最热的时候,吃的这些都是卖货人从外地一大车一大车的拉过来,在集市上叫卖。那些卖果的人很辛苦的,基本每天就和那么一大堆瓜果吃睡一起,晚上都不能回家。
我上中学的时候,有同学是周边村落汇合过来的。当时人缘挺好,每到时令季节,会有好朋友送水果,那味道可不是一般的香甜。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6--零食记忆Q3
我们住的村子属于平原,都是大片大片的地,不种树。但是我们也能淘到其他吃食。首推甜杆秸--同音。其实就是高粱杆子、玉米杆子。还没结果实的时候,杆子里水分比较大,有些甜甜的味道。这个是要会挑选的,挑不好,会很酸。高粱的比玉米的好吃。后来,老爸特意还给我们种过一种专门的“甜甘蔗”。和高粱杆类似,但是,更粗壮,水分更多,结的粮食穗子很稀疏,不能当做收粮,但每个都很甜! 那一夏天啃的我和小伙伴们口舌生疮,满嘴的紫药水涂了很久。当时以为书里说的甘蔗就是种的这种了。后来发现不是,真正的甘蔗竟然是黑皮的,那么粗壮,抵这个四五个粗了。味道更是顶五六十倍。现在我也很喜欢买甘蔗吃,只是每次不敢多吃了。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7--零食记忆Q3
农村种粮,还是一种可以作为零食的,叫“乌米”。我很想带我儿子去认识一下这个的,但现在也不好找到了。农村种高粱的越来越少,粮食种子的品质也越来越高,不出产“乌米”了。科普一下----“乌米又称高粱黑粉,是一种生长在作物顶部的真菌,颜色多为黑色,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一般生于高粱、玉米、黍子上。”---现在网上竟然有卖的,说其价值极高,可算是粮食界的黑松露。当时的庄稼人可不这么认为啊,每次看到乌米,都很可惜的,因为有它,就少了一穗高粱,一个玉米棒子。如果不挑出来,和其他好粮食一起收一起打磨,还会影响粮食颜色,成分受影响的。有一次二姨家包地,种了很多玉米高粱,收粮食的时候也收了好多乌米,二姨回家蒸了好大一锅,给我们吃,吃的我满嘴乌黑。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8--零食记忆Q3

插播1--- 一棵高粱杆只接一个高粱穗,一根玉米杆子只有一个玉米棒子(偶尔长出两个,必然有一个不好,或者两个都不好)。我一直想,它为什么不能多长一点呢,像花生,拔出一棵,下面好多花生角,或者像大豆那样,一个细杆子,好多豆荚;现在技术这么好,也没改变这个。当时都是人工收割,我只是觉得,如果一棵多长点,那收割的时会提升效率。现在农业技术好了,整体粮食产量上升,质量提高,播种收割都是机器操作了。人力付出没那么辛苦了。想想每个人钻在地里,一个一个的掰玉米棒子,满身的玉米花,不管多热,衣服也得穿厚点,防止被玉米叶子割伤,也延迟被露水打湿。
插播2:----我最近的一次干农活,也是大学的时候了,十一假期 ,带男朋友回家,当时正收玉米,我们没有去田地,留守在家里等着卸车。一三轮车的玉米棒子,一个一个的扔下来,摆放在院子。等晒干,到冬天,再一个一个的把玉米棒子搓成玉米粒。
插播3---今年的冬天特殊,因为疫情,让我们都窝在家里,我一直想,曾经东北的冬天,都不用下地干活的,我们是怎么度过的呢。终于想起来了,就是在一个一个的搓玉米粒当中过的。还有人家剥花生粒。当时每家的条件都有限,没有那么机器化。多数人家的玉米都是以点点剥下来的。后来,有一个小小的人力机器,可以放进一根玉米棒,然后手摇,粒慢慢脱离。可以不让手扒那么疼,但是能干的庄稼人,早已满手老茧,没有痛感,觉得机器的效率还不如自己的手来得快,基本借助一个空玉米棒,就能嗖嗖的干了。玉米棒子没有人收的(就是买),所以只能变成粒再卖。有一些生产大户,也会去利用机器。小门小户的就自己手来了。
花生销售是可以带着皮卖,也可以花生粒卖,粒的价钱相对高一些,很多人赚这个差价。打花生的机器比较普遍,有些生意人冬天就专门去收花生,回来用自家机器打,然后挑花生粒,按大小分成色,会有很多女人去打零工专门帮着挑花生。我二姨家就打了很多年。我经常吃到挑剩的小角花生----那花生角太太小了,扔到机器里,都没有磨掉皮,和被磨皮的大花生粒一起出来的那种---其实小花生粒更甜,生吃超好吃。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语斯言 2020-03-04 21:12:37
写得不错,语言朴实凝练,是不是新号提不了贴?帮你提一下。
-----------------------------
谢谢~ 谢谢支持~~
只是随便写写~ 没什么文法~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8--零食记忆Q4

哥哥印象中的吃食
男孩子就是不一样,哥的吃食说起来,比我就多多了,而且层次都上升了,下面的讲述了,会多次提到肉。
一 夏秋时节,最多的“烤肉”。
1 烤蚂蚱,肚大肥圆籽多的,用个铁丝串一串,随便笼个火,烤的糊糊巴巴的,哧溜一口吃下去,满嘴糊香。
蚂蚱很好抓,双手并拢,一扣一个,我不敢吃,只敢抓着玩。还有一种扁了勾,也经常抓,但是不吃,因为没肉。去年夏天带孩子去山里玩,还找到了一只。螳螂也是是常见常抓的,不用来吃,用来放在家里的窗户冷布上,可以让它抓蚊子吃。(科普:冷布-极稀疏的布。夏天用以糊窗,取其通风透明并防蚊蝇。顾名思义它是一种“布”,但由于它的经纬线又软又细,织得又稀,因此不能用来做衣服,只能糊在老式房子的木格窗上当窗纱用。)插播----夏天还经常抓蜻蜓放窗户上,也是为了抓蚊子。但实际,并没有看见它们抓到多少。
2 烤青蛙,我们那叫蛤蟆,有绿蛤蟆和黄蛤蟆,哥哥和小伙伴们都去村里的南河套找,他们不敢抓癞蛤蟆,据说抓了手上也会长癞巴巴的。我是哪个也不敢碰的。抓了蛤蟆需要处理,先扒皮,然后去内脏,再穿铁丝,笼火。又是烤的糊糊巴巴的,吃下去也是满嘴糊香。现在大多饭店也都有青蛙卖,多是牛蛙,估计味道类似吧,我依然都不吃。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9--零食记忆Q4

3 烤麻雀,麻雀在我们当地叫家雀-发音qiao,三声。我还是不吃的,可是我喜欢看他们抓。抓家雀很需要技巧,找个空地,撒点米,上面悬空一个大大的笊篱(圆形的大铁丝网,深度10-20公分,上周围一圈竹子把),安静的等着,有馋嘴的麻雀准备进去的时候,也会左右乱蹦,它在试探,这时候抓鸟的人不能心急,要屏住呼吸,麻雀发现没有动静,就会越来越往里面走,奔着粮食去,进到深处的时候,抓鸟人迅速拉下笊篱上的绳子,麻雀就被扣住了。冬天无事的时候,老爸还带我们抓过,我们没有吃,只是玩。
烤麻雀的吃法和烤小鸡差不多,味道很是鲜美,据说而已。
4 烤其他鸟,哥哥的伙伴们有些能人,可以爬上很高的树,掏鸟蛋,抓各种鸟。那时候,村子周边有大树林,里面的鸟还是挺多的。他们抓到能吃的就吃了,太小的或者不能吃的,会给我抓来玩。记得有一年,家里甚至出现过喜鹊、猫头鹰。但是基本两天就放生了,因为它们不吃家里喂的粮,估计很生气呢。有过一只小斑鸠,倒是爱吃家里粮食,所以养了很久,老爸还特意给做了木质的鸟笼子。白天把笼子放在院子里,听鸟叫,晚上拿进屋。有一个早上,小斑鸠吃饱喝足,叫声清脆,我顾着听,忘记关笼门了,等晚上再看的时候,它飞走了。
那个时候太穷了,孩子们实在没什么吃食,有些人家填饱肚子都困难,所以他们才会去找吃各种吃的,现在你让孩子们上树,他们都不敢了。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10--零食记忆Q4

二 秋收后的“烧”
东北农村做饭,都是土垒的灶台,通着炕的。用的大锅,超大的那种。每次在灶坑边烧火,都是我或者哥哥能帮忙的大事。秋收后,粮食进家,就可以在灶坑里顺道烧吃的了。地瓜、花生、玉米棒都可以烧。添柴的时候把它们埋在柴火下面,随着火慢慢烧,一会就熟,用洋chuozi(类似簸箕,一般白铁质,比较小)把柴火灰一起端出来,翻腾扒出,无论什么,都烧的黑乎乎的,慢慢吃吧,老香的啦。
姥姥家冬天必备“火盆”,不记得什么材质了,里面总是满满木炭柴灰,散发热气。记得最深的就是姥姥的大烟袋锅子,总用它点烟。我们去的时候,就会用火盆烧吃的了,烧什么都好吃。哥哥最爱吃的“坛肉”就是从那开始的。一个小瓦罐,放点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深埋在火盆里,慢慢煨熟。咬一口,满嘴流油,香味直奔心脾。这一般是姥姥给哥哥专门预备的。有时候姥姥要妈妈在我们这边的集市帮买细粮,哥哥要顶风骑自行车30里,给姥姥送去,冬天的裤子都会被汗浸湿,那么辛苦,吃点小灶也是应该的。
说起姥姥,还要提一下它的麦乳精,那时候奶粉不多见,在外工作的姨啊舅啊经常会给姥姥买的补品是麦乳精。(科普:以乳粉、炼乳、麦糠、可可粉为主体,添加蛋粉、奶油、柠檬酸、砂糖、葡萄糖、维生素等成分,经真空或喷雾干燥制成的一种速溶含乳饮料)我们每次去姥姥家的时候,常会偷偷挖一勺子,放进嘴里,干吃,那奶香、可可香。弥漫嘴里很久。比冲着吃好吃多了。以至于,后来有了奶粉,我还是喜欢干吃一口。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11--吃食记忆Q5

----继续哥哥的吃食记忆
哥只比我大不到两岁,但吃食的丰富比我可强多了。
1 饭店-我们村子只有一家饭店,还是烧煤阶段。每每放学回家,路过此段,那煤烟混着饭店特有的油烟,总忍不住让我们这些孩子们停下脚步,深吸几口。哥在儿时的时候就去过饭店,我可是高中才开始的。
那时候,爷爷偏爱哥哥,偶尔会带他去村里唯一的饭店提升油水。必点的菜是“清炒肉”---青葱炒肉。当年肉还是是稀缺产物,基本想吃的时候就是纯净的吃肉,才够爽快。过年的时候家家都有一道“扣肉”---一片片的薄薄的肥肉一层摞一层,最下面藏着瘦肉块,放点调料,大火蒸,熟的透透的,肥肉入口即化。想的我都要流口水了。
插播:有一年过年,四五岁的我第一次被爷爷连喂了四五片肥肉,然后出门玩的时候,受了风,一下子顶着了。从那以后。再未吃过肥肉,偶尔吃菜遇到一点,就会有想吐的感觉。
冬天上饭店还有一道必点菜是砂锅酸菜白肉。东北人切酸菜一定要把酸菜帮片着切,越薄越好,再切丝,切的细细的,肉呢是最好的五花肉,各种调料,放砂锅慢慢炖。老哥说那味道就是和家里大锅炖酸菜不一样!美味度差的好几层级!
经典的酸菜汆白肉,现在也是东北美食之一。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12--吃食记忆Q5

2 摊位-我们那每逢阴历三六九会有集市,周围四邻八村的人们都会来我们这赶集。集市上的小吃摊就多了些,常见的也不过是油条油饼包子馅饼。有一家孙姓奶奶,做的馅饼超有名,每到集市期间,她家门口就开始排队,馅饼的价钱也是一毛、二毛、五毛,随物价而逐渐上升。老妈偶尔能给我们买一次,面饼薄薄的,大馅满满的,没什么肉,却是烙的及香。囫囵吞枣般的三四口就吃没了。一直纳闷,小时候总觉得同样的东西,集市上卖的就是比家里做的好吃。长大了却相反了,总觉得家里的味道比什么饭店的都好吃,永远吃不腻。
我们那的油饼不叫油饼,叫“炉箅子”---绝对“像形文字”,和油饼类似的做法,但是比油饼略小,略厚,然后多两条道道。真的就和家里生炉子上的“炉箅子”很像,微缩版。一般里面会加点糖精,所以吃起来,肉肉的甜甜的。比油条更有味道。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13--吃食记忆Q5

3 学校门口的小吃点- 每个学校门口都一定有一个小卖店,卖些基本文具,多数都是玩具,应景的贺卡之类。大多数都是零食,各式各样的,挂满墙--包装都很小的,所以都可以挂在墙上。孩子们放学就会涌进去,用为数不多的一两毛的零花钱,买点这个糖那个水或者一点干脆面之类。哥印象很深的是门口的糖葫芦,尤其那叫卖的广告语-“糖葫芦,好吃的糖葫芦,甜度180度!!”---现在和哥说起这个甜度180度,还乐的不行,真不知道这180度是从何评估而来。
但是东北的正宗糖葫芦,还真的是超好吃,我们那糖葫芦都是用白砂糖熬制。不像有些地方用的糖水,好像什么甜菜提炼的,颜色类似红糖色,甜度不大。
上好的大个山楂,洗净,用小刀片,切一半开口,挖出籽,穿成串,六七个正好。炉火熬制白砂糖,小火至糖水透明色,糖水用筷子挑起不粘,成晶莹条状,即可,火候恰到好处,必须争分夺秒。迅速将糖葫芦在锅里转一圈,啪一声,打在泡过水的木板上,轻轻下拉,上面留下一块冰片。稍微放凉,再插到糖葫芦把子上。糖片甜又脆,绝不粘牙。山楂刚好烫软不酸,味道极美。剩下的白砂糖稍微过了火候,就会变黄,凝结成块。吃起来有点像以前提到的方块砂糖。就做不吃糖葫芦了,但是直接吃的味道也很好。因为老妈会做糖葫芦,所以写的详细些。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14--吃食记忆Q5

4 雪糕汽水。再次确认,哥记忆的吃食就是比我好吃。我只记得9分钱买了两根冰棍,哥想的是当年村里唯一的一家汽水厂生产的“大世界雪糕”,奶味超级浓厚的大块冰砖。据老板说,那是真正的真材实料,大桶大桶的奶粉熬制而成。还有特色的冰镇汽水,每逢年节或者有客人老妈才会买的。我第一次喝,被那碳酸气泡冲的满舌尖都是辣味的感觉,吓的再未喝过,直到今天。哥超爱喝,咕噜咕噜一小瓶,爽歪歪的节奏。现在哥也爱喝可乐。
插播一下:当时走街串巷卖雪糕的工具,自行车后面,绑一个大大的泡沫箱子,里面铺着厚厚的被子,把所有的雪糕都包在里面,上面也盖着厚厚的被子,有人买的时候,就一层一层打开,拿出,再盖严实。冬天温度低,加上棉被子保存凉度。后来去县城里,才发现,人家很先进,有大大的方形保温盒,里面放着一根一根的冰棍,比村里看见的棉被箱子高大上了很多很多。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15--吃食记忆Q6

记忆的零食说的差不多了,说说其他吃食。
一.前面说过,我们的主食都是高粱米。玉米虽然也种,但多数留着卖钱去了,偶尔用玉米面做些吃食,还挺有意思的。常吃的有“发糕”。现在也有卖的,但是味道怎么也没我记忆的纯了。
当年新收的玉米,晒干磨面,老妈制作的时候会添加点白面,放点糖精。(那个年月,糖精是常备的调味品,比白糖便宜,比白糖使用范围广)用大锅蒸满满一锅,平铺的,出锅后,再用刀切成一小块一块块吃,松软喧腾,别有一番味道。
还发生过一个小故事。有一次,老妈看收成的玉米不错,打磨的时候,留了点“玉米大碴子”--那种大粒的,玉米只是磨掉外面一层的。现在也有玉米大碴子粥。我们村在当年倒也不常吃。偶尔吃一次,还挺新鲜,恰巧一个邻居家的孩子来找我玩,看到我们家的米饭,很奇怪,回家也和老妈要。他老妈也没听明白孩子要啥,也没当回事,孩子倒生气了,那天晚上没回家,急的家里到处找。那是我第一次听说离家出走,后来听说,在家里的菜棚子里找到了。
我小时候总觉得,什么吃食都吃不够。就算是自己产的,也是。
家里种花生的,每年也只是留一点给孩子们吃,再留点做种子,其余都卖了;地瓜这种孩子们爱吃的,也是如此安排;山沟里产梨的水果的人家,更是。庄稼人,想吃点自己种的粮食也不是那么痛快,还想着能多换点钱啊。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16--吃食记忆Q6

二 我们那常年的配菜是豆腐。这个记忆从儿时贯穿到大学,二十多年。 村子里也就这十年物质丰富,才有所改变了吧。
有各种豆腐,都是卤水点的那种。大块豆腐、水豆腐、冻豆腐、干豆腐、油豆皮。卤水点的豆腐和石膏点的不一样,我也是大学走到北京之后吗,才发现,这的豆腐怎么都这么嫩,但是味道没有那么浓的豆子味,进而也觉得不那么香呢。
1 大块的豆腐,一般早上拌着吃,配自家大葱,我们那的大葱没山东那么大,尤其夏天,主要吃的还是葱叶,一茬一茬的,每天吃点摘点--严格说叫pi(三声)葱叶。加上自制的大酱。东北大酱是个宝,家家都有,什么吃食都没有的时候,就和大酱也能吃点饭。
有孩子们上学的人家,基本要早点做饭,没时间做菜也没东西可做,一般就给孩子们买块豆腐,好点的人家会舍得个孩子煮个鸡蛋,多数都是留着卖的舍不得吃。条件再差点的人家连豆腐都不舍得买的。高粱米饭,葱叶拌豆腐,是大多数孩子的早饭,上学的时候,听见某个同学打嗝,一股大酱葱叶豆腐的味道立刻弥漫教室之间。
2 水豆腐,一般人家办事情才吃。办事情,一般指的婚丧嫁娶,生儿添女,也有盖房添瓦,下地收秋之类。谁家办事了,村子里有人情往来的都要过去帮忙,随份子。早晚人多的时候,就吃水豆腐了。水豆腐比大块豆腐更嫩,味道更香,尤其必配高粱米饭,这时候办事情的主人家也会请帮厨,配的就是炸酱了---把大酱加点葱花过油炒了。水豆腐加炸酱,香味锦上添花。大家吃饱帮忙干活更有劲了。
3 干豆腐,我们老家的干豆腐很有名,现在也是哦。薄、软、嫩、香。价钱比前两种豆腐贵多了,是个可以成为请客菜的食品了。就算不做成炒菜,单独买一卷放那,卷个小葱之类的,就是一道名菜了。坐过东北火车线路的都知道,干豆腐卷大葱,是不是超有名。一片干豆腐,抹上酱,加点葱,轻轻一卷,方便携带,一口一吃,配口高粱酒,美味冲头。都不用提“尖椒干豆腐”这等高级名菜了。
小时候,我不喜欢豆腐味,觉得有腥味,所以块豆腐 水豆腐都不爱吃,唯独干豆腐喜欢吃。
4 油豆皮,豆腐中的极品。和豆腐相关里我最爱吃的一种。(科普:豆浆煮沸之后表面形成天然油膜“挑”起来晾干成的豆腐皮,“油皮”、“腐竹”、“豆腐衣”)---我爱吃的,和后来认识的腐竹完全不同。或许是记忆所致,或许本身工艺材料等皆不同。
油豆皮在我们当地都是一片一片的卖的,有点褶皱,用开水泡开,直接粘酱油吃,味道就很鲜美,完全没有豆腐的腥味,只有油香味。如果过油炒一下,香味加倍提升,吃起来超下饭。
其实小时候,油在我们当地的百姓家庭,也不是能顿顿舍得吃的,更不是谁家都吃得起的。所以很多食物都是能生吃就生吃的。
楼主:无聊写写2020  时间:2021-03-25 13:15:12
17--吃食记忆Q6

三 家里的菜园子
每户人家都一片菜园子,按人口分的。我家的菜园子就在院子门口,很大一片。小时候最盼望天热。天热了,园子里的黄瓜就要熟了。我每天早上都要去“查看”,一旦发现大小可入口的,就抓紧摘下吃了。曾有一阵子,太小不懂事,发现黄瓜嫩嫩的最好吃,专门吃了好多刚长出一点点的黄瓜伢子,上面的小黄花还新鲜的开着,不敢随意丢在地上,怕老妈发现挨批,都偷偷藏在墙瓦缝隙。真不知被我浪费了多少大黄瓜。西红柿熟的也很快,见红的我就开始盯着了,要宣告家人,那一颗是我的。待全部泛红,等不及去洗的,摘下就吃,我喜欢掰开两半,看着上面的沙瓤,吸溜一口,味道真的酸爽的不得了。现在几乎吃不到了,我总想着,等退休的时候,回村子里再去找找。
夏秋季节,家家饭桌上会慢慢丰富。小葱、黄瓜、茄子、柿子椒、生菜,都可以蘸酱吃。对了,开春的时候,还可能采到各种野菜。其他日常时令菜慢慢熟了,也都可以上餐桌了。但是,有些菜,还是会留着卖的。
老妈每年开春会扣菜棚,专门种芹菜,小芹菜香味特别浓,老妈跟侍弄孩子一样照顾着,当时妈还在一个苗圃打工干活,只能每晚收回一大堆芹菜,摞屋子里老高,大晚上的慢慢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妈绑的特别精致,杂草废叶子都扔掉,摆的整整齐齐的,至凌晨干完。老爸再骑车八九十里地,到另一个批发菜的城市卖掉,清晨,再骑车返回,有时候,老爸卖的好,会给我们带回一些零食,好像也不过是油条饼干之类。记不太清了,最深的就是灯光中老妈坐那捆菜。后来,老妈还捆过烟---也是地里种来卖的。至今,我也不爱吃芹菜,我不喜欢那浓厚的香味,连带香菜之类所有自带香味的蔬菜都不喜欢。

楼主:无聊写写2020

字数:9934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3-03 01:22:29

更新时间:2021-03-25 13:15:12

评论数: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