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天涯杂谈 >  从署名等身、人不传人高院士到荣誉加身、剽窃他人胡副校长,SCI到底是个什么鬼?

从署名等身、人不传人高院士到荣誉加身、剽窃他人胡副校长,SCI到底是个什么鬼?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2020年的这个阴寒料峭、愁云惨淡的春天,注定让国人禁足闭户、铭心刻骨……
猝然在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面神奇的照妖镜,让各路妖魔鬼怪都在它的面前显出了原形!隔离在家的日子里,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相关疫情新闻动态,在为广大逆向而行、驰援武汉的白衣天使们的英勇事迹而感动和点赞之余,也听到了来自所谓知识精英圈层里的不和谐音:先有高福院士的可防可控和人不传人、后爆胡红梅副校长的肆意剽窃和自杀威胁,我不禁就要问了:是一股什么力量让Ta们处心积虑、拼命追逐,甚至不惜声誉、铤而走险?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令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体噤声的究竟是一件怎样的“皇帝的新装”?SCI和影响因子又是个什么鬼呢?
远山在这里抛砖引玉、发出谏言帖,欢迎盆友们、老铁们就此话题展开充分深入交流、向现行职称评价体制和职务晋级标准猛烈拍砖、吐槽,如果因之而能有所撼动、继而引发改变与完善,甚至于终止和废弃,则善莫大焉!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首先,请出两位至今仍深陷舆论漩涡中的当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先生——
高福,男,1961年11月15日出生,山西省应县人,1986年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非洲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1983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1986年北京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英国牛津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长期从事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领域研究,特别是在病原与宿主的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和原创性工作。曾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基础医学奖等奖项。
现任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首先,请出两位至今仍深陷舆论漩涡中的另一位当事人:先进教育工作者、教改先锋人物、深圳市龙岗区如意小学副校长胡红梅女士——
这真是个无限尴尬的时代。胡红梅本人一方面在课堂上教育孩子们要刻苦勤奋、诚实守信,另一方面却意料之外而又情理之中地被举报者隔空煽了一个有违师德、剽窃著作权的大嘴巴子。表面上看来,这一巴掌虽然说是煽在她一个人的脸上,却又实实在在打在所有造假群体的身上。
“美丽”与“丑陋”瞬间的网络碰撞,让所有善良的人们无力承受,因此,火爆朋友圈和空间动态的攻击、谩骂、宣泄与鞭挞,也就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了,颇有一幅“痛打落水狗”之势……忽然想起一句星爷的台词: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各自事发之后,两个当事人的反应也颇为耐人寻味,惨遭口诛笔伐的高福院士开始一直保持沉默、不肯发声,直至“贵州综合广播”传出其“被拿下调查”的“不实”消息,才通过《中国科学报》正式回应:本尊正在接待世卫专家、获得充分肯定云云,显然是处于既不想背锅,又无法甩锅的尴尬煎熬境地。
反观胡红梅副校长,“美女名师”人设轰然崩塌,迫于舆论压力,对其“抄袭搬运”丑闻很快做出了道歉。但字里行间缺乏诚恳与忏悔,毫无知识网子风骨担当,甚至后来还撒泼威胁:如果还得不到谅解,我也将遗书奉上……如此这般所谓道歉,实在令人跌破眼镜、不敢恭维!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本楼主深知,罗列这些众所周知的新闻,显然并非作者之本意,也无法获得杂谈涯友们的点击和青睐。
下面,进入本帖正题。如《三字经》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没有一个天生就想要做尽坏事、为人为唾弃的个体,普通人如此,学有所成的知识分子就更是如此。高福院士也好,胡红梅副校长也罢,Ta们都可谓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所谓成功人士,必然会追求更好的发展、更高的职场晋升空间。但要如何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实现自己之所求所愿呢?也许有祖荫、人脉、贿赂等等渠道和资源,但对于走职称路线的人而言,绝对有一条路绕不开,那就是罪魁祸首:SCI(科学引文索引 )!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那么,究竟什么是让人又爱又恨又无奈的SCI呢?说白了,它特么就是由一个投机取巧者所创办的一座民间数据库罢了!
SCI-科学引文索引——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 )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 )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SCI最为重要,创办人为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 September 16,1925~ February 26,2017)。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称霸全球、通行天下、一家独大的SCI游戏的创立者——
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1925.9.16——2017.2.26),是美国著名的情报学家和科学计量学家,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科学引文索引)及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即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现为汤森路透科技集团的一部分)的创始人,生前曾担任汤森路透科技集团终身名誉董事长。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早在1960年,聪明的美国佬尤金·加菲尔德即创办了ISI,尽管叫做研究所,其实是一家私人公司。它于1964年开始出版SCI。一经推出,就迅速地成为了替代繁琐同行评议的简捷评估方法。
加菲尔德早已发现,人们总是倾向于尽可能简单快速的方法,而无意了解指标背后的意义。比如现在在SCI系统内最受欢迎的一种评估方法“H指数”,只要在系统页面上输入要评估的人名,然后按下一个按键,不到一秒钟,这个人的“学术能力值”就计算出来了。
“我不得不说,这些其实都是非常简单粗暴的方法。它对变量考虑得不够周全,计算出来的结果也不够准确,但是却很便捷。因此就很受欢迎。”加菲尔德说:“人们不用准确,他们只想要一个快速的答案。”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1964年,科学情B+研究S这个不伦不类、有点唬人懵事的私人公司首次出版SCI报告,此后逐年出版、一直延续至今,异常深刻地影响了全球学术生态。而尤J这个二战滑雪兵出身的老滑头,也从中攫取了数额惊人的财富、赚得盆满钵满。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这里有一段老菲当年好友默顿吹哨预警的文字,怎么也发不出去呢?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SCI大行其道多年以后,反抗“影响因子”的时刻来临了吗?2017年2月26日,游戏一生、中饱私囊的老尤金驾鹤西去,而他所玩的把戏并没有就此中至,世人仍然在击鼓传花中玩得乐此不疲。
但是,事实上,随着对有关历史事件及其背景的研究逐渐深入,以及近年来国际期刊江湖的风云变幻,学界对加氏的“批判性欣赏”正变得与日俱增。甚至,进而提出了“再也不能跪拜影响因子啦”的吼声!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神经涯 2020-03-07 18:29:22
人家老高是红袍加身。不得不服!
-----------------------------
高蝙蝠现在也许是有苦说不出,简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现在肠子悔青了也没用,假如时光可以重来,他一定会谨言慎行、闭上那粪坑!(但是那发论文,已经成了思维惯性,就算这厮得了星爷的月光宝盒,穿越回去一万次,也必然会重复发生)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当激情和感性的群情激粪,逐渐在舆论的沙滩上退潮,这个叫做胡红梅的副校长,将会像泡沫一般被喜欢看热闹的网民迅速遗忘,很容易就会被其他人的学术不端的丑行所覆盖。她的咖位还远远不够,只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心不甘、情不愿地过来跑个龙套、露一小脸、脏了美颜、还丢了饭碗,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突然间的笑谈。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可但是,这高蝙蝠却又是不同的了——
第一,他本身的咖位足够,既是学术明星般的中科院院士,又是中国疾控中心主任,学界和政界横越双跨,还拥有众多海内外荣誉头衔,自然是更加引人注目的;
第二呢,虽然说是他当初做为专家组负责人去武汉调研疫情时措词失当,触发舆情汹涌、口诛笔伐,但这厮至今并未应声落马,而是岿然不动,甚至还有空在《西安晚报》上顾左右而言他、主动回应争议:不能去网络吵架,在研究狡猾病毒!
这背后所释放出的信号是什么?其实当局并不准备真的动他,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高蝙蝠惟国际期刊马道是瞻、不惜贻误战疫良机而跪舔等着发论文,他也是中了老加菲尔德SCI的绝情冷血之毒,成为特殊时期影响因子的背锅大虾。若放在平时,很多情况下没有疫情爆发,这种情况就是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稀松平常二五眼,根本没有可能进入公众视野。
所有偶然当中,都蕴藏着必然。只不过,这一次,轮到了高福。
也许此时此刻,高福院士正满怀牢骚和委屈,对着暗黑的角落不停地腹诽。
高蝙蝠啊,念你从山西应县一路走到帝都、身居高位要职也不容易,哥可以教你一句新学来的武汉口头禅:老子不服周!只怕,借你一个胆,你也不敢对天喊出来!!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痛腐 2020-03-07 20:16:27
赵括确实误国!好在我们没有像赵国那样力阻廉颇披挂出征。历史上的赵括被他的纸上谈兵送了命,当世的赵括岂能永久逍遥不成?
-----------------------------
兄台高见识!纸上谈兵者古已有之,历代生生而不决,期望如您所愿:就此疫情而打住!!不再孳生其他余孽!!!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又特么有点扯远了,再次言归正传——
本来,办学术期刊的目的,是帮助学者之间进行学术交流;而办普及杂志的目的,是将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以相对通俗的形式介绍给更多读者。这就是办杂志最为原初的动机,也可以谓之“使命和初心”吧!
至于一本杂志的优劣好坏,当然是看杂志上刊登的文章本身水准高不高,读者口碑好不好了。这样的标准,数百年来早已成为天经地义。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ty_baby洁 2020-03-07 20:29:25
这两小人开除公职了没有
-----------------------------
胡红梅副校长已被火速革职调离,高蝙蝠大主任却是涉险过关、暂时无虞了。只能寄望于新冠疫情结束后,官方有所清算举动吧。忽然想到李文亮,那个被训诫的调查结果至今未出,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般地追认了防疫先进个人了事……骸,已冷,鲠在喉,一言难尽。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可但是,这平静美好的一切,从1975年开始(当时中国正在文革中万马齐喑),逐渐被颠覆了。特别是近十年来,西方科学杂志的江湖更是进入了全新时代,办杂志的“初心”,早已被许多杂志彻底抛弃,丢到遥不可及的爪哇国里去啦!
为什么是1975年呢?也许聪明的涯友们都已经猜到了:因为在这一年苦尽甘来的加菲尔德的私人商业公司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开始逐年出版“期刊引证报告”(即JCR报告),潘多拉的魔盒,就此被嗅觉灵敏的老尤金所打开……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yangzhenjun 2020-03-07 21:06:39
那就只有自己献身。
-----------------------------
集香木自焚、浴火而重生的那是传说中的火凤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虔诚祈祷我大中国能够在经历这场新冠肺炎疫情的残酷洗礼过后:涅槃新生、勃发焕命!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凉开水3 2020-03-07 21:17:28
不少的人把心思放在了求文凭,发论文的功夫上,以换取名利。在工程技术方面这样做,或许没有错,但在医疗教育行业,这样做的人却会替换行业中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开拓型人才,使后者被埋汰。
-----------------------------
一语中的,切中恳綮。因着牵连那共同利益,游戏得以继续下去——明明皇帝光着屁股出巡,而围观的人们却抢着说:看啊,威武的皇帝穿着华美的新衣……
楼主:远山之阿  时间:2020-03-11 11:04:44
感谢涯友们的留言、接龙支持,抽空继续盖楼——
加菲猫处心积虑地出版JCR这种报告,正是为了发起一项名为“影响因子”的游戏。
在此之前,这只来自纽约的加菲猫已向世人兜售SCI数据长达10年了。也许是因着二战滑雪老兵的坚韧,老尤金认准了这条生财之路,从未轻言放弃。不得不说,他不是江湖骗子,也算不得政治掮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善于创新的商业精英吧。
SCI收录一定范围的期刊,通过在期刊论文和论文参考文献之间建立“引用索引”,可检索学者们的SCI论文发表数量和被引用次数。在理工领域,对学者学术水平的评判,现今主要取决于为类数据。
不得不说,这位在一个犹太--意大利人家庭中长大,中学毕业后,当过电焊工人、建筑工人、滑雪兵又转战哥伦比亚大学的美国励志榜样开创了一门别具只眼的好生意:伴随着“刀勒”的滚滚流动和财务自由,SCI收录的期刊数量逐年增长,目前已超过8856种之多,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楼主:远山之阿

字数:7912

帖子分类:天涯杂谈

发表时间:2020-03-07 22:23:19

更新时间:2020-03-11 11:04:44

评论数:5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