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元首的逻辑——二战时希特勒的决策历程

元首的逻辑——二战时希特勒的决策历程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二七 意大利和意大利人(51)

当大格拉古死之后,他留下的土地改革委员会又勉强维持了一小段时间,这一方面是因为元老院内部仍然有少数元老对土地改革表示同情,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安抚民众的过渡性手段——这个时期土地委员会采取的工作非常有限,分配的土地也极少——接着在小西庇阿从西班牙凯旋归来之后,由他取消了土地改革。是的你没听错,小西庇阿从西班牙凯旋回国了,就是在曼奇奴斯和格拉古打了败仗,而且几乎连裤子都输掉的地方,就是使用格拉古已经认为没有战斗力的罗马军队,小西庇阿打赢了。

小西庇阿打赢战争的最重要秘诀,就是在治军的方式。过去的罗马军队依赖的是公民兵的爱国主义而激发出来的勇气和毅力,而小西庇阿从他在非洲的第三次迦太基战争时就已经知道,这一点已经行不通了,破产和处于破产边缘的罗马农民组成的军队的士气是如此低迷。为了赢得胜利就必须采取最严厉无情的方式治理军队。所以每当他到达军队之后,并不忙着采取军事行动,而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重新整顿军队上。士兵即便是因为很小的错误,也会被严厉的处罚,对战场上溃退的军队,实行毫不留情的十抽一杀法,总之,就是要让士兵们畏惧自己的长官,甚于畏惧强敌,这样他们才会鼓起勇气去杀敌。当然严厉的军法的另一面是,慷慨的赏赐,通过毫不留情的掠夺和将整个城市的人贩卖为奴隶,而获得足够多金钱来赏赐士兵,最后在加上一点作为战士的荣誉感,以及严格的训练这就是小西庇阿治理军队的秘诀。无论是在非洲,在希腊还是在西班牙,都证明这一套非常有效。在过去罗马的军队是处于爱国心去英勇杀敌,而在西庇阿的指挥下,他们是因为对长官的畏惧,对战利品的贪婪的作战,从这一点上说,他们就已经不再是公民兵的性质了。

顺便说一句的是,小西庇阿上战场时往往还带着一支私人军队,这支部队是西庇阿个人出钱加上政治盟友们的赞助招募来的志愿者组成的精锐部队,这支部队类似于中国的古代将领的亲兵和牙兵之类,战场上负责保卫统帅,执行军法,关键时刻也用来作为精锐的突击力量。之所以要有这么一支力量,除了在关键时刻需要用点好钢之外,恐怕也是西庇阿担心在高压之下的军队会出现哗变事件。

在这支部队中,一名出身卑微的年轻人,他的家族世代农民,是罗马元老院除了西庇阿家族之外,最有实力的几家贵族之一梅特鲁斯家族的一名食客,也是后西庇阿时代,主导罗马元老院的最有实力的家族(后来这层庇护关系给他在罗马政坛发迹有非常重要的助力)。这名青年的机智、勇敢、坚强和纪律性让小西庇阿非常喜爱,并经常委以重任,这个人就是马略,他深谙小西庇阿的治军之道,可以说后来他主导的军事改革就是小西庇阿治军方式的制度化。可以说,当时罗马社会改革的首要动因就是为了恢复罗马军队的战斗力,这时候格拉古和小西庇阿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格拉古试图恢复过去的公民兵传统,而小西庇阿则采取军队的职业化。

对当时改革的一个错误的的理解是,由于自耕农的破产,导致了罗马兵员的缩减,因为罗马士兵是要自负武器装备的。但是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问题,罗马的军事危机不是因为征集不到兵源。实际上,罗马并不愁兵源的问题,因为当时的征兵模式基本上是摊派式的,元老院发布征兵令之后向下级地方政府进行摊派,然后地方政府审核自己的公民财产登记簿之后,发现没有足够的兵源,那么自然就会打报告告诉元老院兵源不足的问题,接着元老院就会下调财产资格标准,这样地方就有权利把过去在免兵役的穷人也征入军队。在过去罗马公民兵的征兵标准是12500阿斯,到了格拉古改革时期已经降到了1500阿斯,而且顺便说一句的话,因为对迦太基、希腊和小亚细亚的征服和掠夺,大量的金银以战利品和税收的形式涌入罗马,所以当时罗马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所以说当财产资格降低到1500阿斯之后,罗马政府就可以随意的征发各种穷人当兵了。

当然有人可能要问,穷人没有钱购买武器装备怎么办?这个其实也很好办,政策是可以灵活变通的。虽然原则上罗马公民兵是自负武器装备,但是实际操作上可以反过来,因为罗马士兵服役期间是有军饷的,政府先垫付装备,国库提供给他全套的宝剑、重矛,盾牌,铠甲和头盔,然后从自己日后的军饷中扣除这部分金钱。

所以罗马不愁兵源问题,但是关键是由这样的人员组成军队是否有足够的战斗力,要知道他们中很多人是靠抓壮丁的方式强征来的,他们在战场上不仅士气低迷,甚至出现过集体投降,然后替敌人作战的事情。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你是罗马的统治阶级,你会不恐慌。所以必须恢复罗马军队的战斗力,格拉古提出的方案是重新培养一支有理想,有爱国心的公民兵,但是前提是罗马的统治阶级要让渡利益,而西庇阿指出,不用让渡利益,我也可以让罗马军队充满战斗力。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二八 意大利和意大利人(52)

一个普遍性的观点是,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国,由从帝国走向军阀混战,关键性的动因就是在于军队的职业化。但是关于军队职业化的问题,其实现在很多误区。比如美国的军队是被认为是职业化的,有知名军事专家以不可以质疑的口吻指出了军队职业化的好处——因为现代战争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对士兵的培训和训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义务兵制度因为服役时间过短,士兵往往刚学会军事技术就面临退役,这样的军队必然无法对抗职业化军队。当然但是说这种话的到底算是专家还是砖家是在很难评论,毕竟我朝已经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社会阶段。一个反例就是,以色列国防军被认为是世界上人员素质最高的军队之一,不过这支军队却不是职业军队,而是义务兵。

一个事实是,即便是被看做职业化典范的美国军队,大部分士兵的也仅仅签订了2到3年的服役合同,这一点和义务兵国家的服役期限非常类似,美国的军队的职业化并不是为了适应所谓的现代战争的技术发展,而是社会危机的回应——当越南战争的需要把征兵计划扩大到大学校园时,富二代子弟们造反了,后面有他们的父母撑腰,结果把美国政府搞的灰头土脸,只好用雇佣制取代义务兵。

另一个事实是在二战就被证明的,那就是随着战争的技术水平上升,在军队里真正负责扣扳机的一线战斗员的比例很少,大部分被征召如军队的士兵会发现,他们在军队中的工作和在和平时期的工作很类似,过去的开卡车的现在也在开卡车,过去的维修工从修民用车辆过度到维修坦克,过去的仓库管理员现在调度军用仓库的物流配送。反过来也一样,他们在军队中学到的技术也可能用来在日后退役时求职,比如现代的西方军队服役的士兵就有很多是就业市场不景气时希望到军队过度一下,并且免费学点技术。所以一个国家的平时的工业化水平和国民教育对进行战时动员时产生的军队素质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国民的受教育水平也觉得了军队的素质,比如当年十月革命之后,很多沙俄炮兵流落到中国,当时号称中国最现代化的军阀张作霖就对这些俄国炮兵惊为天人,因为炮打的太准了,而中国炮兵都是文盲和半文盲,更不懂数学,根本不会计算弹道,这一点训练很多年的中国老兵油子也比不了俄国的年轻炮兵。

所以说,如果要客观的评价所谓的西方职业化军队是很不妥当的,在二战结束之后,随着美帝统治下的和平年代里,除了朝鲜半岛上之外,大部分国家都不需要让所有适龄青年入伍,所以即便是采取普遍义务兵制度的国家也是采取抽签或者其他方式入伍。现代西方的军队与其说是职业化,不如说是采取了制度性的设计,避免社会上强势阶层的子女被不情愿的征入军队服役。

正如我上面所说的,在现代大部分国家里无论它的士兵是如何进入军队的,但是总体上他们的服役时间并不长,仅仅是他人生中的一小个片段。而在马略改革之后,士兵的服役年限达到16年之久,这样他们就逐渐和主体社会隔绝开来,形成了一种亚文化群体。

除了因为服役年限的漫长之外,新生的罗马军团的兵源成分也非常成问题。理论上说,罗马军团应该是由罗马公民组成,但是实际情况是,每年200多个银币的军饷对罗马公民的吸引力非常有限,按照当时的估计,在罗马城里,非技术工人一天也能赚到一个银币。所以如果一个罗马公民如果不算太懒的话,决定可以赚到比参军更多的钱。顺便说一句的是,当时的罗马军队除了武器装备是国家免费提供的,其余的衬衫、靴子、皮带,都是要士兵直接付钱,同时还有扣除伙食费,在加上繁重的训练,所以罗马士兵的职业吸引力不高,尤其是对享受免费面包供应和政府廉租房的有罗马公民权的人来说,更是没有吸引力。在马略改革之后,很快就发现,他们提供的待遇在罗马公民中根本不足以组建数量足够多的军队,在军队中很多人都是没有罗马公民权的意大利人,其中有一些有拉丁公民权,另外一些连拉丁公民权也没有,甚至还有很多奴隶背着主人参加军队。

所以新组建的罗马军团,在生活方式上是与主流的罗马社会脱节的,人员组成上也是非罗马化的——后者也是始终困扰罗马政权的问题,罗马军团的士兵来源总是来源于罗马化最浅的边疆地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非常有限——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统帅如苏拉和凯撒可以轻易的让自己的军队向自己的首都进攻的原因。当然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现代国家,在所有的时代里,如果采取付钱招募入伍的方式,那么都要面临如何花最少的钱,得到数量最多的军队,所以必然形成从边缘群体和边缘地带大量招募人员的现象。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二九 意大利和意大利人(53)

西元2015年,由于中东和北非的战乱和旱灾,大批难民涌向欧洲,当浩浩荡荡的难民潮穿越巴尔干涌向欧洲腹地时,在匈牙利边境,马扎尔人作为昔日欧洲的入侵者扮演了欧洲守门人的角色,他们派出军队和警察,在边境拉起铁丝网,阻挡住了难民。不过决定这些难民命运的人并不在布达佩斯,而是在柏林,随着欧洲女王的一声令下,边境被打开了,德国和奥地利政府派出了大巴车和志愿者帮助难民潮穿越边境前往欧洲最富裕地带,从此尽情享乐。

这些难民是幸运的,不过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就是另一种光景。在西元前110年左右,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发生了严重的骚动,这场骚动的起因也许是战争,也许是恶劣的气候,当然更有可能是两者兼有,天灾导致生存资料短缺,短缺引起战争,战争又让物质更加短缺,天灾和人祸最后就交织在一起。总之,上百万的日耳曼人在这里待不下去了,他们拖家带口的向南浩浩荡荡进发,寻找土地肥美,气候适宜的土地。

但是他们没有两千多年后的后继者们幸运,在罗马的元老院内部既没有白左也没有自由主义者,他们几乎不需要讨论就决定了,禁止这些日耳曼人进入罗马领地,除非是他们变成死人和奴隶——这件艰巨的工作就交给了当时罗马最有名望的将领马略。马略迅速按照新进改革的军事制度,组建了数万人的罗马军团,率领他们北上抵御日耳曼难民的南下。经过三年的激烈战斗,马略不负众望,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当北方的军事压力消除后,罗马元老院发现,无论是在东线的希腊和小亚细亚,还是西线的西班牙,所有的地区,罗马的面对的军事需求都处于一个低潮期。那么出于财政考虑,这样的局面下,就应该裁军。

我们中学历史课本上写的,马略改革规定了16年的服役年限和退伍份地,实际上是鉴于编写人员低能导致的误解。在马略改革时,并没有规定服役年限,理论上罗马元老院有权利根据需要随时,解散军团,同时也没有退伍份地的固定标准。所谓的退伍份地,它不是硬性规定,而是一条罗马的潜规则,那就是对经历过重大战役的士兵们,罗马当局要会根据情况设立军事殖民地,分配给老兵,这样既可以让士兵满意,又可以加强对新征服地区的控制。通常的模式是,执政官带领一队罗马人,杀了一大群敌人,敌人死了之后,这个拥挤的星球上就空出一片地,然后执政官就会向元老院打个报告,建议在这个地方建立殖民地,安置有功将士的同时,可以巩固边境地区的控制。在这条潜规则里,士兵负责砍人,给人挤人的大陆表面清场,元老院负责批准,给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是事情能成不成,最关键的是靠将领在中间穿针引线,这样在士兵眼里,一个好将领的标准就是战场上能打胜仗,能够搞到战利品,退伍时在元老院里有路子,能搞到殖民地的人。

但是按照这个标准,马略在三年抗击日耳曼难民潮的表现就是完全不合格。首先,和他们打仗的既不是希腊人也不是迦太基人,他们和穷的几乎赤身裸体的日耳曼人作战几乎没什么战利品。其次,这是一场防御战,虽然士兵在马略带领下砍死不少人,但是没有砍出土地来,所以也没有地方建立新的殖民地。第三,就算没有战利品,也没有土地,抓点俘虏当奴隶卖也可以弄点钱给士兵发发福利吧。但是这一点也落空了,因为日耳曼人特别刚烈,男的战场上都拼命作战,女的听到丈夫死了也跟着自杀。所以日耳曼的壮丁都战死,漂亮的娘们儿也都跟着自杀了,抓到的都是不值钱的老弱病残。所以这三年来,士兵们跟着他几乎没有捞到什么。对此,马略心理也是怀有愧疚的,弟兄们跟了自己过了三年刀头舔血的日子,一些人甚至还是过去征战北非的老兵,已经跟了七年,现在眼看裁军了,自己连片土地都没法给他们弄到,自己对的起弟兄们吗?所以为了兄弟们的退伍生活有个着落,马略开始在罗马政坛上蹿下跳,努力给自己的老兵们寻找福利待遇,最后这些活动引发了罗马政局的动荡,演变成一场几十年的内战——当然这些不是本文的重点,也就不再叙述。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三一 意大利和意大利人(55)

京城贵族们集资开办了一家书院,书院花巨资炒作捧红旗下的姑娘,其中的头牌叫苏圆圆,琴棋书画,色艺俱佳,五陵公子无不倾倒,为书院赚到大笔财富。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圆圆姑娘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喜欢上了一个穷书生,经常怠慢来书院潇洒的豪客们。这一天京城李公子同时也是书院的股东李尚书家的儿子,想来书院嫖苏圆圆,但是圆圆姑娘正忙着和穷书生谈诗论画,兴致正高,于是就借口身体抱恙,把这单生意推了。但是李公子也不是等闲人士,书院里的眼线很快就把实情禀报给他,他知道圆圆姑娘在免费赔穷书生而不来陪她。接下来有可能发生以下几种情况:

一,李公子哈哈哈一笑,转身离开,李公子赢得了大人大量的美名,娱乐圈又多了一段佳话,同时苏圆圆的名头也更亮了。

二,李公子勃然大怒,带着家奴闯了圆圆姑娘的闺阁,打了穷书生一顿,然后硬嫖了苏圆圆。

三,李公子企图硬闯硬嫖,但是很快被闻讯赶来的其他股东给制止了,因为书院捧红一位头牌花费不菲,同时从这位头牌身上也得到了更多的收益,但是如果有人这么折辱头牌姑娘,就等于砸了牌子,从此苏圆圆就不值钱了。而且不仅是苏圆圆不值钱了,书院的知名姑娘都不值钱了,因为连头牌都可以随意折辱,那么其他人就就更没法维持形象,这样所有股东利益都受损。

四,李公子硬闯硬嫖,然后其他股东闻讯并不阻止,反而决定是时候给不听话的姑娘们一点颜色看看,让她们知道这家书院到底是谁在做主,事后还让老鸨子把苏圆圆吊起来,剥的赤条条的打了一顿。

这个比喻也许很多人并没有看明白,我在这里解释一下,所谓书院可以比喻为一个国家的统治机构,书院的股东们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集团,而书院推出的当红姑娘们就是法律制度,通过法律制度,他们可以用更低的成本维持统治,也就是形成了收益。总体来说,法律对于统治集团的成员们是有益的,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操纵立法的过程和细节,但是有时候这些法律制度也会妨碍他们——也就是他们捧红的头牌爱上了穷书生这种事情。当发生类似的事件时,他们就有了上述的四种选择。

第一,被冒犯的统治集团成员选择了遵守法律,那么就像头牌姑娘会因为这件事而身价更高一样,从长远看民众更加尊重法律,那么统治成本机会更低,给统治集团带来更大收益。

第二,他违反了法律,一旦发生了这种事情,那么法律的尊严就受到损害——就像书院的头牌姑娘被折辱了一样。在这种事情发生之前,她还是高高在上女神,但是发生这种事情之后,她就不值钱了——同样当民众们开始轻视法律,那么法律为统治集团带来的收益也会减少。

第三,在统治阶级内部存在强有力的内部纪律,就算有人想要违反法律,那么其他人也会及时制止他,因为他的行为会给整个统治集团带来损失。

第四,统治集团全体都认为眼前的利益比长远利益更重要,所以集体践踏了法律,那么一旦发生这种事,那么再也无法挽回。那么在格拉古事件中,罗马元老院贵族们的做法就属于第四种,他们赤裸裸的践踏了罗马的法律和制度,他们谋杀一名保民官。从此在罗马的政治生活中,所有人就都不在相信法律而是相信更加直接和看得见力量,低成本维持统治的时代就一去复返,由此开启了罗马共和末年的乱世。举个例子来说,大格拉古死的时候,他们的支持者是缺少武力准备的,而它的弟弟小格拉古死的时候,他的支持者已经集结起来作战,而后续曾经作为马略政治盟友的另一位保民官萨杜尔尼努斯,当得知元老院打算对他使用武力时,立即集结所有支持者,并且以罗马元首的身份宣布解放奴隶,释放囚犯,赦免债务。格拉古的被杀在罗马内部留下第一滴血,然后就有了第二滴,第三滴……直至血流成河。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三二 意大利和意大利人(57)

我们再来梳理一下小格拉古的政治策略,首先是扮猪吃老虎,让政敌掉以轻心,然后混入保民官行列。紧跟着以《农地法》先声夺人,把自己打造成兄长未竟事业继承人的形象,聚拢人气。然后通过《小麦法》和《公共事业法》给贫民阶层带来直接实惠,巩固他们对自己的信心。最后则是真正的目的《殖民城市法》来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

接下来格拉古又退出了《陪审员改革法》和《行省法》。《陪审员改革法》改变了罗马法庭陪审员的身份,过去罗马法庭的陪审员是由元老院元老们组成,而格拉古提出的法案今后陪审团将从骑士阶层中产生。而《行省法》则改变了罗马行省的税收模式,过去行省的税收由当地总督主导,在行省首府对包税人进行竞标,经过改革之后,今后这项权利将收回罗马,在罗马进行竞标。

这两项法案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联系,但是其中的奥妙和门道却很深,这两项法案连立起来,就会给罗马的骑士阶级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我们先说《行省法》中把包税竞标从行省首府转移到罗马,这样罗马的包税人集团自然就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在罗马有法律限制元老院成员经商和从事高利贷行业,虽然也有很多元老通过被释奴和愿意充当白手套的骑士来偷偷进行这种行当,但是毕竟还是很不方便,所以罗马的商业和金融集团大多数都是属于骑士阶级。

骑士阶级在罗马原来的含义是,能够自己拥有马匹和购买全套骑兵装备上战场的人。要知道在农业地区饲养马匹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所以成为一名骑士,必定家里很有钱。所以骑士阶级经过发展和演变,就是指在罗马统治阶级中,财富仅次于元老阶级的哪一群富人。后来罗马出台法律限制元老阶层参与商业和高利贷行业,所以在罗马本土,从事这些行业的大部分都是属于骑士阶层。

而要成为包税人,首先第一条条件就是,他们必须有钱,在完成竞标之后,他们必须立即以标价把一大笔钱直接付给罗马国库,所以穷人是没法参与竞标的。其次,是要有相应的技能,熟悉商业往来、税收、财产计算和金融汇兑,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掘税基,征到足够多的税来获得利润。所以当格拉古出台《行省法》将行省的包税权竞标从地方集中到罗马城,自然就会落入罗马骑士阶层的口袋中,他们纷纷组成股份公司,来参与竞标,从此把罗马行省的包税利润掌握住。

当然这么做就直接损害了行省总督的利益,他们每年从包税竞标中获得的大量灰色收入就消失了。而总督是谁,卸任的执政官,而执政官都是来自于罗马元老院的资深家族,而元老们由不方便参与罗马本地的包税竞标,无法分享这部分利益,所以这就等于《行省法》直接损害元老院的经济利益。利益被损害,自然就意味着对方会反击。那么我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包税这个行业从来都受人谴责,因为包税人集团以竞标价把一大笔钱付给国库之后,那么就要想方设法征收更多的税金,来产生利润,这样征税过程中,就难免进入一些灰色地带。这样拥有行政和司法权力的行省总督自然就有资格去制裁这些行走在灰色地带的包税人。但是包税人集团也可以反抗,因为罗马法律规定,如果在行省对总督的行为存在异议,可以到罗马法庭提起诉讼。

好了,关键问题来了。如果包税人集团在行省横征暴敛,被总督制裁了。然后包税人们不服,到罗马打官司,那么他们能打赢吗?如果是在《陪审员改革法》之前肯定打不赢。因为总督是前执政官,而执政官都是在元老院内有势力的人,而组成陪审团的就是元老们,所以告总督,肯定告不赢。但是在《陪审员改革法》之后,就百战百胜了,因为原告是骑士,陪审团也是骑士,大家是一伙人。所以《陪审员改革法》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提高骑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当然这肯定是有社会地位的提升。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给罗马包税人集团在行省的活动保驾护航。这两项法律通过了之后,就开启了一个罗马包税人集团在地中海世界横行霸道的年代。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三三 意大利和意大利人(58)

早在大格拉古第二次竞选保民官时,当时的他的朋友们就聚集在一起商讨竞选策略,一群人经过研究认为由于元老院贵族们在平民中散布了很多不利于格拉古的谣言,所以格拉古这次竞选保民官如果单单依靠平民阶级的选票,恐怕有落选风险。而落选的后果可能是严重的,因为元老院的对手们已经放话出来,只要他不在是保民官,那么就马上宣布他为罗马公敌。所以为了稳妥起见,他们最好能够开辟一些新的支持者,于是他们就把目光聚集在骑士阶层上。

骑士阶层不属于贵族,所以有权利参加平民大会。骑士阶层很多都是商业和高利贷者,很多都聚集在罗马城内,其余即便是在其他城市也有足够的财力来罗马参加平民大会,所以他们人数没有平民多,但是投票率会很高。而且很重要的是,他们中间的公地占有者很少,不会去对格拉古推行的土地改革横加阻拦——所以争取骑士阶级绝对是一步非常好的妙招。当时大格拉古的朋友们就为他想出了一条拉拢骑士阶级的法案,改革罗马法庭陪审团制度,由过去完全从元老阶层中产生陪审团,改为元老和骑士各产生一半。可以说后来的小格拉古的《陪审员改革法》的雏形就是这部他哥哥当年提出的预案。

但是小格拉古的政治履历中有着更多的从事行政工作的经历,这一点和大格拉古在成为保民官之前主要是军队履历不一样。小格拉古有着丰富的行政工作经验,尤其是以财务官身份住撒丁岛的经历更是大格拉古不具备的。因为撒丁岛就是罗马的撒丁行省,而财务官是一个万金油的职位,这这个职位上从行政、司法、税收和军队的后勤都是要管理,所以他非常了解行省的事务,所以也清楚包税可以产生的巨大利润,通过把这个利润给与骑士阶级,那么就可以收买他们的支持。

另外在行省的工作经验让小格拉古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有少部分罗马总督是清廉公正的,比如他的父亲在西班牙的总督经历。但是绝大部分罗马总督都是贪腐和专横的,尽管罗马法律规定,可以到罗马城的法庭来对总督提出诉讼,但是这种诉讼几乎没有能够告赢的,因为陪审团是元老院的成员,总督也是元老院的成员。于是他就想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罗马的陪审团可以成为在行省中的为所欲为保驾护航,为了能够让骑士包税人集团在行省的工作顺利,就必须把罗马的陪审团也附赠给他们,所以仅仅向过去大格拉古提出的元老和骑士各占一半的陪审团组成方式就行不通,必须完全由骑士组成陪审团,这样骑士们在行省的活动,就有了一个“伞”可以罩着,自然不用看总督的脸色了。

好了我们在回顾一下小格拉古的一连串政治策略,首先是扮猪吃老虎,让政敌掉以轻心,然后混入保民官行列。紧跟着以《农地法》先声夺人,把自己打造成兄长未竟事业继承人的形象,聚拢人气。然后通过《小麦法》和《公共事业法》给贫民阶层带来直接实惠,巩固他们对自己的信心。最后则是真正的目的《殖民城市法》来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最后连消带打,通过《行省法》和《陪审团改革法》的组合拳,成功拉拢到了骑士阶级为核心的罗马工商业和金融业者,从此在罗马的政治事务中,骑士派和民主派变成了可以互换的名词,比如说后面说的马略和凯撒被称为民主派,同时也被称作骑士派,这也是从小格拉古开创的局面。

经过这一系列的高超的政治操作,小格拉古在罗马政坛上进入了如日中天的状态,并且成功的连任了保民官——这也是他哥哥没有达到的高度。但是这个时候,他却决定去趟一滩浑水,这个不理智的行为给他的败亡拉开的序幕——那就是罗马公民权问题的改革。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外篇 福利帖 从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探讨为什么特斯拉会失控

二战之后,战斗机的技术在冷战背景下不断突飞猛进,苏美两国的设计师们都努力想方设法的压倒对方。美国设计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改变飞机的操纵方式,从过去传统的机械和液压式,改为全电操控,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飞机的重量,而且因为全部采用电信号,所以可以把飞机的操控系统和计算机结合起来,因为二战后飞机设计越来越复杂,飞机上的操纵面也越来越多,包括尾翼,立翼,前后翼襟,以及还出现了可变掠翼,飞行员不可能同时手动控制这么多结构,虽然引入了线控技术,当时操纵性能来说,还并不理想。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让电脑去处理,飞行员推动操纵飞机时,信号并不是直接传到操纵面,而是输入电脑,让电脑经过协调之后,调动各个操纵面。

当然把美丽的落实到现实之后,航空界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种系统即便是在硬件和软件都完美无缺的情况下,也会发生莫名其妙的错误。于是航空设计人员意识到了电传动系统和传统的机械液压系统有一个根本的区别,那就是所有的机械液压系统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只要工艺过关那么在不发生损坏的情况下,它们总是能够可靠的运行。但是人类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像驾驭机械系统一样精确的驾驭电路内部的乱窜的电子,尤其是集成了无数二极管的半导体芯片,在它的内部很容易出现一些调皮捣蛋的电子——就像你的电脑和手机,即便是硬件软件都没有问题,也会偶尔出现莫名其妙的故障一样。

在冷战期间,人类是舍得在军事上花大价钱的。电脑控制——全电传动这个概念是在太吸引人了,所以航空界决定不计成本,搞出了三余度飞控系统。所谓三余度就是指飞机的控制系统内同时有三套完全互相独立的飞控系统——由于取消了笨重的机械和液压结构,所以即便三套系统重量也要轻于旧系统——飞机的每个操纵面同时从三套系统中接受电信号。如果三者信号一致,那么自然没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有一套系统出现了错误信号,那么飞机操作面机会然后对比三者的信号,然后执行多数信号的指令。比如对尾翼下达向左的命令,其中一个系统出错产生了向右的信号,那么尾翼一看两个向左,一个向右,那么它就知道现在应该向左。接着设计人员为了万无一失又追加了一台备用系统,这样就有了四套完全独立的系统,也就是现在军用飞机和高端民用飞机上使用的四余度飞控系统。要知道,上个世纪70年代,一台电脑有多昂贵,如果可以用一台机器解决问题,那么绝对不会使用四台。

特斯拉引以为傲的设计之一,就是把所有的操纵系统都集成到了同一台电脑上,并认为这是自己领先传统车企若干年的技术——对这一点我不做评价,但是这套系统在原理上就等同于飞机的电传飞控系统,而且是没有采取三余度或者更更高设计的系统,这种系统很多年前的航空界已经证明过,即便是完美无缺的状态下,也会产生错误的信号。但是飞机的试飞员都是经验丰富的老鸟,飞机操纵有一点不正常都会觉察到,但是驾驶特斯拉的富人和白左们就不会有这么敏锐,也许只有一些严重的错误才能觉察到,比如自动驾驶状态下突然加速,刹车时突然加速。然和如果找个第三方检测机构,给出的结论也是车辆硬件没有质量问题,特斯拉也会拿出后台数据,说我们的软件也没有问题——即便这些都是真实的,那么这种设计本身就是问题。除非采用三余度系统,这种设计不会有太高的安全系数,当然如果改成三余度的话,特斯拉不仅成本会激增,而且还必须召回过去销售的车辆进行升级,那么直接结果就是,他们会马上破产。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特斯拉的刹车问题网上争论挺多,不过自称内行的一批人经过专业的论证,证明特斯拉不会失控,一定是当事人把油门当刹车用了——这帮人真的以为自己在车行当了两年维修工就无所不知了。我今天写这个东西,是因为突然发现这个帖子已经点击量过百万了,所以应该发点福利庆贺一下,其中一个目的是让大家看了之后,有点高端的东西和别人吹牛逼。第二目的,是让大家珍爱生命,远离新能源汽车。什么是他们的新能源,说白了就是电瓶车,一大堆易燃易爆的锂电池,然后为了显得高端一点就找个电脑来控制。为什么很多最精密的东西都是机械控制的,因为电子控制的东西容易出现延时和错误信号,如果这是你在码字上网的电脑,你可能只需要同时按下Ctrl+alt+del就行了,但是汽车上你这么干就是找死了。这个这就有点像跑步机一样,我上淘宝上搜了一下,发现越是国产低端的品牌越是热衷于在跑步机上装电脑,反而国外知名品牌却没有这么花里胡哨。提高跑步机的质量、脚感这些东西需要很多经验和研发,但是装个电脑很简单。

前几天,网上热议特斯拉会上315,我觉得这帮人单纯让人厌烦,中国有句话叫吃柿子要挑软的捏,现在马斯克有多硬——国际资本市场的宠儿,白左势力的偶像,国内新能源政策风口上的领军者,还有魔都政府在后面撑腰。嘴巴有点大,但是从来不在敏感问题上乱说话,就目前来看,天朝地面上还没有谁敢碰他,315这种吃软柿子的机构,更不敢碰马斯克。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三四 意大利和意大利人(59)

罗马起于一个城邦国家,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罗马在战胜另一个城邦国家之后,往往要求加入自己领导的联盟体系,罗马让对方保留自己除了军事和外交之外的全部自治权力,在发生战争时,这些同盟国家要为罗马的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在罗马指挥下作战。同时还要缴纳出一部分土地,这些土地其中一部分被用来建设罗马人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通常都在交通要冲的地方,通过这些罗马殖民地,罗马既解决了自己的无地农民的问题,同时这些军事据点的存在就强化了罗马对自身安全和对盟友控制力。而殖民地建设之外剩下的土地则变成了罗马国有土地的起源,这些土地被以一定的租赁价格出租,收入进入罗马的国库。

这样在罗马的同盟中,就存在两种不同的公民身份,罗马城以及罗马殖民地的公民,被称为罗马公民,他们在罗马国家里享受各种政治、经济和法律上权利。罗马同盟城邦的公民——意大利人,他们在自己的城邦内享有政治、经济和法律上的权利,但是在罗马国家没有权利。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拉丁公民权,大体上,你可以看做这是一个绿卡,持有这种公民权的意大利人拥有除了参加选举和担任罗马官职之外的其他罗马公民权力。

在最开始的时候,这套统一战线体系运行的还挺和谐。当有强敌打过来的时候,大家进行集体防御。如果没有敌人威胁的时候,罗马人作为领头大哥就带着小弟们出去抢钱抢粮抢娘们,除了获得的土地之外,战利品大家平均分配。罗马公民虽然有可能获得殖民地的土地分配,但是他们承担的兵役和更重,在战场上也处于最核心的位置上,所以伤亡也更大,所以普通意大利人并不会太嫉妒罗马公民。而其他意大利城邦的统治阶级则有可能从中获利,大格拉古土地改革时,对罗马国有土地进行调查时就发现,这些非法占有罗马公地的人并不仅仅限于罗马的富人,而还包括其他意大利城邦的富人,可以说,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包含所有意大利城邦上层阶级的利益均沾体系,后来小西庇阿废除《农地法》时提出的主要理由就是,重新分配公地破坏了罗马和盟友之间的亲密关系。

但是在汉尼拔战争之后,罗马经历了一个大征服时代,从一个亚平宁半岛中部的地方性强国,成长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大量被征服地区不在是以联盟中同盟者的身份,而是以行省的身份编入罗马的国家体系,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利益,这样不仅罗马的元老院贵族们发了大财,而且罗马的普通公民也得到了点汤喝。其中之一,就是罗马的财产税取消了,当然这个最大受益者是有钱人,但是对于穷人来说,能少交一点税也是有好处的;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福利待遇,比如小格拉古提出的《小麦法》,此外从《农地法》到《殖民城市法》可以看出,罗马正在保民官的领导下在努力为无地的罗马人寻找土地,这样待遇其他意大利人也自然想分一杯羹。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罗马公民权并不难获得,只要是意大利人在罗马城内工作和生活一段时间后,就可以获得罗马公民权。但是随着大征服时代的到来,巨大的财富涌入罗马城,发了战争财的罗马的消费市场一片繁荣,自然各种工作机会也多,再加上越来越多的福利待遇,各地意大利人都纷纷前往罗马,从这个时代开始,罗马的公民权就不再是可以随便获得的了,很多意大利人待在罗马城内,等待获得公民权,而更多的不在罗马城的意大利人也满怀嫉妒的渴望得到罗马公民权。

对于罗马同盟体系内的其他城邦统治阶级也同样不满,过去的利益分配模式是,罗马的统治阶级吃肉,同盟城邦的统治阶级啃骨头,罗马公民喝汤,意大利人舔盘底。现在罗马发达了,可以每天龙虾鲍鱼的啃,但是同盟者还是在啃骨头舔盘底,这样自然让人不满。所以为了维持罗马同盟的稳定,那么就必须由旧的城邦模式转化为一个新的国家模式,把旧同盟的意大利人全部转化为罗马公民,同时把同盟城邦的统治阶级吸收入罗马的元老院里。但是对于这样的大趋势,无论是罗马的元老院贵族,还是罗马的普通公民,都是充满抵触情绪的。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三五 意大利和意大利人(60)

在小格拉古的第一个保民官任期接近尾声的时候,他提出了自己的《公民权改革法》,这个法案提议将完整的公民权授予已经取得拉丁公民权的意大利人,同时将拉丁公民权授予全体意大利人。这个法案在罗马上下都不受欢迎,它的结局是显而易见的无法通过。至于小格拉古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法案,难道他不知道这个问题是罗马当时最烫手的山芋吗?连一度作为罗马第一家族领导人的小西庇阿都不愿意碰这个棘手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小格拉古要去做这件事。

其中一个说法是,为了选票和权力。这些新获得公民权的人都会去投格拉古的票,都会在他日后提出的各种法案中投支持票。当然这种情况就像现在西方白左势力一样,他们帮助非法移民获得公民权,然后这些非法移民日后就都成为他们稳定的票仓。实际上,当时小格拉古的政敌们也是采用这一套说辞来攻击他的,他们声称小格拉古是为了获得选票和新支持者才提出的《公民权改革法》,而一旦获得这些新的选票和支持者,那么小格拉古将利用他们实现自己的独裁统治。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的话,似乎这种说辞似乎不太可能。首先,小格拉古在当时的罗马政坛如日中天,没有迫切的获得新的选票和支持者的必要,实际上,他的《公民权改革法》公民大会否决了之后,他依然成功的连任了保民官,这说明他当时在民众中的声望之隆。这一点和现代白左就很不同,因为现代选举中,选情的胶着程度很高,任何新开发的票仓都是有价值,而在当时的罗马,小格拉古完全没有这种必要。而任何一个人都明白,授予意大利人以罗马公民权这种事情肯定是会让现有的罗马平民们感到不快,所以与其为了虚无缥缈的未来选票,损害现有的触手可得的选票,都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而且当时的选举制度不是一人一票,而是一个部落一票,总共35个部落,而且选举地是罗马城,没有其他投票站之类的东西,只有在选举时前往战神广场参加集会的罗马公民才能投票。如果新获得公民权的意大利人在四个罗马城市区部落中,那么完全是浪费,因为在这个四个部落中小格拉古的支持率是稳如泰山的,如果在农村部落中,他们也未必有机会参加集会,所以这种选票既是虚无缥缈的,又是被选举制度严重打折的,以当时小格拉古的政坛态势上看,完全没有必要依靠这些。

既然我们可以排除了小格拉古是为了选票才提出《公民权改革法》,那么就可以认定,小格拉古完全是为了罗马的国家利益才提出的改革动议。好了,我们现在复习一下前面的内容:在一个国家和社会中,无论他们采用了什么组织形式,或者宣称什么,那么他们的统治阶级(无论是富人统治还是教士或者官僚统治)那么他们都不希望普通民众参与到政治的决策中来,并且有能力这么做。一旦当一个国家的普通民众有机会参与到政治上的“非娱乐性”内容中,那么一定是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分歧。

在这种分歧中,力量薄弱的一方如果发现他们的主张在某些方面能够给普通民众带来一些利益,那么他们往往会采用发动民众的方式来给多数派施压。但是一旦民众被组织了起来,那么的他们力量就增强了,但是他们利益却未必和领导他们的统治阶级少数派完全一致,甚至来说,只有很少的利益取向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么这些统治阶级内部的少数派,就必须做出抉择。第一,重新回到统治阶级的大家庭内部,联合阶级兄弟共同镇压民众;第二,继续发动群众,随着群众的被发动和更好的组织,那么他们力量也在增强,最后这些统治阶级少数派就发现,他们不得不顺应民众的意愿,而不是继续自己的理想。第三,也是最危险的,那就是继续按照自己原来预想路线前进,那么这些少数派就被夹在准备清理门户的统治阶级,和日益对他们失去信心的民众之间,就如罗伯斯庇尔和他的雅各宾同僚们在1794年的选择一样。


楼主:淼水有鲸  时间:2021-04-03 03:17:26
四三六 意大利和意大利人(61)

如果根本的目的上来说,格拉古兄弟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保障罗马元老院贵族阶层的长期利益,这也就是需要解决当时罗马的三大危机,军事危机、社会危机和联盟危机。他们给与下层罗马公民以利益,其实并不是为了和元老院贵族们作对,而是因为这个统治集团大多数人的短视和逐利无法用正常的方式推动改革,所以需要以民众的压力作为一种“劝诱”的手段。

所以格拉古兄弟既没有暴力推翻元老院而取而代之的计划,也没有完全顺应民众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利益的想法。最重要的他们对民众有一种过于天真幼稚的认识——他们天真的认为民众的热情欢呼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永远追随自己的脚步。实际上任何民粹领导人从群众中获得的支持都是变幻莫测的,民众的欢呼,民众的激情,源于他们贫瘠的内心世界和乏味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渴求一种激情的发泄渠道,就像现代人追求娱乐和体育明星一样,他们可以狂热的为偶像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可能因为某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瞬间“粉转黑”,或者因为明天有一个更讨人喜欢和更有新鲜感的偶像到来而移情别恋,总之,期待民众长期稳定的追随自己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

而对于这一点来说,元老院贵族们却比他们更有经验。因为他们知道格拉古兄弟没有趁着自己在民众中声望最高的时候暴力夺权的计划,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在他们民众声望最高的时候和他们硬碰硬,反而可以用长期斗争的方式来制服这两个年轻的叛逆者。对于大格拉古,他们采用的是在农地改革受挫时散布谣言,让追随他的罗马人“粉转黑”。但是对于已经吸收了兄长失败经验,并且来势更凶猛的小格拉古来说,光靠一小点谣言还不够,所以他们必须给民众一个新的欢呼偶像,来分散旧偶像的粉丝团。

在公元前122年,小格拉古连任保民官成功,完成了他哥哥都没能完成的壮举,并且这是在他提出《公民权改革法》触怒了自己的基本盘之后实现的,所以可以看出他当时在罗马平民阶层的中的影响力是何等的高。不过这时元老院给他准备的竞争对手也出现了,他就是和他同列保民官行列的李维乌斯·德鲁苏斯。

小格拉古和德鲁苏斯的第一次交手发生在殖民问题上,按照小格拉古的计划,建立殖民地是解决罗马失地农民的主要手段。在亚平宁半岛上,小格拉古选择了三块地作为新的殖民城市,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意大利本土,空闲的土地已经几乎没有,这三个殖民地不仅面积很小,而且土地贫瘠,靠它们来解决问题根本是杯水车薪。所以小格拉古又在外高卢和西班牙寻找土地,但是即便是在这里,如果不能发动一场对土著的大规模屠杀,也是找不到足够土地的。最后,小格拉古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非洲,在曾经的迦太基耸立的地方,那里相当于相当于突尼斯北部的地区,在今天也算是比较发达的农业地带,而在当时这里的气候要更加湿润和有利于耕种。迦太基能够在这个地方强大起来,除了航运线路上的有利地位之外,也是因为这里能够提供足够的粮食和农副产品和淡水,来养活庞大的城市人口。

第三次布匿战争时,罗马攻陷了迦太基城。作为报复和惩戒,罗马元老院下令彻底摧毁迦太基城,并且禁止重建,他们找来祭祀对当地进行诅咒,然后夷平所有建筑,并在土地里撒盐——当然后者仅仅是象征性的,因为在生产力有限的古代社会,盐也是一件很贵重的东西,哪有那么多盐可以往土地里撒——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蒙古人的做法,他们在屠城之后,会在城市里播种燕麦和草籽,饱饮了人类血肉的燕麦和牧草来年会长的非常兴旺,这样他们路过这里时就可以喂养自己的战马。

总之,迦太基被毁灭了,但是大量的耕地存留下来,而且在此后是二十多年里,因为战争、强盗、瘟疫和蝗虫灾,这个地方始终荒芜,还没有人占有,所以被用来兴建新的殖民城市再好不过。按照设计,在迦太基旧址上设立的新殖民城市,被起名为朱诺——这个名字属于罗马神话中最高神朱庇特的妻子。城市的规划规模很大,第一期就将移民6000户——而通常状况下,在土地充足的情况下,罗马建设新殖民地也只移民3000户。而且除了这些农民之外,还会移民商人和手工业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期、三期的移民,新的朱诺殖民地将会成长为人口众多的大城市。


楼主:淼水有鲸

字数:79510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9-22 20:31:16

更新时间:2021-04-03 03:17:26

评论数:149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