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高致贤关于宗族札叙之连载(添加中)

高致贤关于宗族札叙之连载(添加中)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贵州颁发大通谱简讯
——《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贵州颁发仪式
高致贤

《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贵州颁发仪式于4月29日上午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城隆重举行!
来自北京、广东、四川、湖南省市和贵州省的贵阳、六盘水、安顺、毕节等市的50多名宗亲参加。在 台上就座的有高德原、高路加、高家协、高兴全、高小明、高正茂、高致贤、高扬宗。仪式由高致贤主持,大方县人大常委主任高兴全致欢迎词,华夏高姓文研会会长高德原、大通谱总谱主编高路加、秘书长高家协、高小明先后作了讲话,高德原会长和高路加总编向贵州宗亲代表高兴全颁发《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后,毕节市委副秘书长高扬宗代表贵州宗亲致感谢词。上午仪式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下午,与会宗亲代表游览了贵州宣慰府、奢香陵园、奢香公园、斗姥阁等人文景观。
宗亲们共进晚餐后,整个颁谱仪式在宗亲们合唱《难忘今宵》的歌声中结束!

2012.4.30.于大方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文企联袂创双赢
——读《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心得之四
高致贤

拙作《读〈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心得之三》发表后,在宗亲中仍有不同反响,这很正常。读过一些意见和建议后,引起我想另一个问题:怎样看待企业家与文化人在编修家谱中的作用?
我以为,文企联袂,修谱顺通。文企有如修谱出书行进中的两条腿!两条腿协调,前进速度快,单腿独行困难多!具体说来,编修家谱属宗族事务,人无国家编制,钱无国库开支,编辑班子和印刷资金都得由本宗族自行解决。民间修谱,须有文企两班人马联袂前行。文化人搞编修,企业家搞后勤,文企和衷共济,乃成珠联璧合。二者缺一不可,且不能互相取代。如果各自强调自我之重要而忽视对方,那会成为跛子!
目前的大环境是:潜心从文的人,没有多少心思、精力和时间去赚钱,多为“穷秀才”,编修是其长而赚钱乃其短,写出谱书无钱出版。谱书又是为宗族编修的公益事儿,赚不了钱的!故修谱出版都需要企业家出资协助!而成功的企业家呢,又无多少心思、精力和时间去从文,即使是儒商,心思也多在营利上,编修宗谱是其短,经营获利乃其长。文企联袂修宗谱,便是取长补短之互补。用个不太好的比喻,狼狈为奸已臭名昭著,然而,如果我们反其意而用之,狼狈为善,不是扬长避短得双赢?
何谓双赢?不需赘述。可在编修家谱上双赢就是文企双方都能“亲史”留名!家谱是国家历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国家历史改朝换代还可能受到影响,而家谱却会被宗族永久珍藏!许多文化人写了一辈子,名字还上不了文学史或文化志;编修宗谱呢?芳名便与宗谱并存。企业家捐资善举,上新闻的多,上国家历史特难,难于上青天!而捐资修宗谱呢,善举记于谱书,芳名共宗谱永传!若干代人后的族人,还有依据赞扬你的功绩!
说了半天,要编修完善咱们《中华高姓大通谱》的总谱、分谱及支谱,在全族人士齐心协力的前提下,尚需咱姓高的文化人与企业家并肩携手、和衷共济!在双赢中实现共享!此乃把咱《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分谱和支谱编修完善的又一重要性!家史留名,文企双赢!
2012.4.27.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先问问自己
——读《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心得之三
高致贤

拙作《读〈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心得之一、二》发表后,在宗亲中引起强烈反响,提出不少意见和建议,正反皆有,不管来自哪方面的意见,均说明一个问题:宗亲们都很关注《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以下简称大通谱)!对这些意见,我以为编委,尤其是主编都会表示欢迎的。何也?他们心血与汗水的结晶已引起宗亲们的高度关注,获得宗亲认可,这对进一步完善大通谱增强了受众意见!
作为编修方面会这样想,受者方面如何呢?我以为有些提问者所提的问题,似乎也该先问问自己。
如某人对本家上三代都搞不清,寻根中咨询有谱宗亲,说了点支离破碎的东西,就认为自己可能是某支系的了,这当然没有错,可人家根据他说的线索,查不出依据来,不敢认定他是那个支系的。对此,他不是积极找依据来说明,而是到处招摇某支系的谱书太不全面!理由就是没有写上他家的族史!可他就没有问问自己提供了修谱资料吗?或曰提供了可靠资料吗?不知者不为错,但自己不知而要苛求别人必须知道来满足自己的无理要求,又另当别论了!
比如某持有“史料”的宗亲,在大通谱采集资料时,他不愿给通谱采编人员,待人家书成之后,查阅大通谱中没有收录他们的《xxxx支系史料……》感到很不满,便以大通谱缺少其手中之“史料”来反讽大通谱之不全面。大通谱缺失了某方面的史料,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上述这反讽不是另具讽刺性了吗?反讽者是不是可以先问问自己:当年你为什么不将“史料”给采编人员使用呢?
又如某人问大通谱上能不能查到他们的始迁祖xxx的名字?只知一个名字,其余一无所告,这是对大通谱寄予厚望,渴求寻根之心情可以理解,可他们把大通谱当成高姓族史的“百科全书”,要求实在也太高了。大通谱是有识之宗亲采编的。他们虽然披肝沥胆十余载,对分散流传于全球千余载的宗族史料,又岂是一个编委会一二十年可以搜全的?这类宗亲何尝不可问问自己为大通谱提供了什么族史资料?
“先问问自己”。这并非只为某些人所设。凡是宗亲对大通谱提出的重大问题,编读双方都可自问。编委问问:采编工作中有无重大遗漏?力所能及的工作尽全力了吗?受众问问:自己为大通谱的编修做了什么贡献?
如果编者对读者提批评意见都不予理采,甚而认为是别有用心,那就是自堵言路!须知,已出版的大通谱并非已经达到至善至美、无可挑剃的程度,尚有一些需要补充、修正、提高的地方;这是编委方面。
而受众方面呢?如果认为大通谱有点不足就全盘否定,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那便不是关心大通谱了!须知,金无足赤,瑕不掩瑜,编得再好的图书,也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需要。正如天下一号厨师炒的菜也不能让所有食客都满意一样,众口难调呀!
此间人语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这里对编读双方都有用;责问自己,包容别人,齐心协力,共图大业,乃是把咱《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和分谱以及支谱编修完善的重要性之一!
2012.4.24.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各得其所与两败俱伤
——读《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心得之五
高致贤

拙作《读〈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心得之四》发表后,又收到一些意见和建议,似觉言犹未尽:
我在心得之四的结尾写下一句:“家史留名,文企双赢”!这是指文化人与企业家并肩携手、和衷共济,实现共享的前提下实现的!
假设,【这里指的是假设】文化人强调修普只是文化人的事,只认为有我就行,不屑与企业家联袂,在目前情况下,写出来的谱书也难出版,孤芳自赏,发挥不了谱书应有的作用;如果非儒企业家也只认为我有钱出版就要当主编,否则就不干,或另起炉灶,以钱买了个主编头衔,也令知情者感到不伦不类,贻笑大方!如果这假设成立,那就叫错位,便是两败俱伤!
反之,如果文企联袂,文化人专心编辑,企业家管好后勤,两套人马均署名,捐资芳名留谱上,就会各得其所!何乐不为?
服务编修家谱有功之臣,谱书上均可留名。但愿我们的大通谱编修各得其所。
2012.5.13.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以花喻女看拓荒
——读《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心得之六
高致贤
巴尔扎克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蠢才,” 我还想补充一句:第四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奴才。第五、第六。。。。。。就没法形容了。这其中说明一个道理:第一个拓荒者最伟大!
第一个拓荒者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必须在摸索中披荆斩棘,付出若干若干的心血、汗水和无效劳动,才可能获得点滴成果。事业成功之艰辛,局外人难以言表。可使用成果者,坐享其成还可以从中挑出许多不足之处!使用无可厚非,可恶的是:有的人还将别人的成果剽为己有,偷摘仙桃。就以高路加发起修的“大通谱”而言,不讲他那比杨振宁考取美国公费留学得早的父亲家学渊源对他的影响,就以他本人而言,研究生学此专业,且在20多年的专业工作中,进了多少图书馆,查阅了多少史料;走了多少县乡村,采访了多少宗亲!在广泛收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路加首先出版了《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与《高姓全史》两部专辑,这就为修大通谱打下了史料基础。
在国家政策鼓励下,2006年1月,徐州高超和秦皇岛高有德合作创建《高氏家谱网》,讨论寻根问题。同年5月8日,路加在网上提出:要寻根,就要开展全国范围的族谱抢救性普查;要想组织普查,就要成立组织来部署和指导。遂建议成立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并于同年11月25日,经路加策划,其他宗亲支持,于高琼后裔的主要聚居地温州召开了“高琼逝世一千周年纪念暨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2007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又在厦门连续召开了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二次全国大会和世界高姓宗亲首次联谊大会。这又打下了修大通谱的组织基础。
2008年9月,在全国普查族谱的基础上,路加的《高姓全史》出版,向10月25日在黄山召开的中华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三次全国大会献礼。路加于该会上发布《中华高姓大通谱》修纂计划草案。至此,中华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成员已遍布全国所有省市区。许多省市已经或正在成立分会。香港、台北和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的高氏宗亲会已和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建立了联系,决定每三年共同举办一次世界大会。
2009年2月21至22日,在广州花都召开了“《中华高姓大通谱》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高姓纂修全国统谱的工程已经启动。会议决定,通谱《总谱卷》将于2010年完成。从2011年开始,陆续启动各地分谱编修工程。谱名为《中华高姓大通谱》,是表示涵盖中华全国范围各种来源的高姓宗族,和传统的以严格血缘群体为单位的一家一支各自所修《高氏族谱》有所区别。
几经艰难曲折,通过编委会艰苦卓绝的努力,“大通谱”终于2011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与国内外宗亲见面。诚然,已出版的大通谱也不是路加的专著,它已成为编委的集体成果了。但没有路加的基础并倡议建立组织编写,可能现在也还不会有人想到编写《中华高姓大通谱》,何谈竞相编出?足见路加对中华高姓大通谱出版的拓荒研究,功不可没!
《中华高姓大通谱》的出版本是一件大好事,但却出现一些意外:有人说,志超宗亲们又要另修“总谱”,有人说,高肃宗亲们又要另修“统谱”。看来,他们都是修谱的热心人。但修谱既要有资本。更要有知本,没有文化基础不行。
让我们心平气和的谈一谈:我大小还是个作家,已有几百万字的作品在国内外发表。但要让我离开现已出版的“大通谱”来另修一套“大通谱”,那是万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我没有学过专业知识,又没有修谱实践经验,隔行如隔山啊!如果利用现已出版的“大通谱”作模版来删删改改,增增减减,改头换面去出版,我做得到,还可挑出模版中的许多毛病来加以“改进",但我不能那样干。那是剽窃!即使不算剽窃,也不过是第n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蠢才”,那有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志超和肃是否在大学里学过此种专业?有没有修家谱的实践经验?如果都没有?这一步是否跨度太大啦!?
如果既无专业知识,又无实践经验的话,与其浪费人财物力去当第二个、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不如齐心协力把已出版的“大通谱”,修改、补充、完善、提高为好!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机遇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读《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心得之七
高致贤
有人问:“高路加凭什么当《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的主编?” 这个问题我也想不通,但答案还得事实中去找!



通过有关资料,我们得知1947年,高路加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比杨振宁考取美国公费留学还早,家学渊源对他的影响很好!
童、少年时期,他母亲就介绍大量各国、各民族童话、神话、民间传说给他阅读,引起他对民族差异及其原因兴趣的萌发。高中时期,他的课外爱好广泛,尤其喜欢阅读书中有关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历史的内容。“文革”时期,他在农村中学教数学,业余仍坚持自学人类学、民族史、考古学、语音学、音韵学、英日韩语,翻译20余万字苏联人类学、民族学资料,对苏联“民族人类学”的理论方法有较系统了解。1978年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民族史专业,师从世界辽金史泰斗陈述先生。在研究生院期间,他研究了《史源学》、《辽金史》和《民族学概论》,还选修了中国民族语言学会会长傅懋勣先生的《语音调查的理论和方法》、王辅世先生的《音韵学》,到语言所旁听李荣先生的《切韵与方音的系连》等课程。经常向杨成志、钟敬文、李有义、王静如、林耀华、吴汝康、张振标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权威学者请教。他听过周扬、费孝通、任继愈、于光远、许涤新、马洪、宦乡等社科各领域大家的学术讲座。使他完成从民族研究业余爱好者向专业人员的转变,为形成多学科综合研究、文献研究和田野作业结合的学术风格打下基础。

研究生毕业后,他在广州任讲师时期就参编了《中国语言学大辞典》(古今民族文字全部词条);在《内蒙古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契丹姓氏耶律音义新探》、《契丹小字复数符号探索》、《契丹小字词语拾零》、《契丹小字词语杂考》、《契丹原字“夫”音值考》、《契丹小字的制作与突厥文》等论文。《契丹姓氏耶律音义新探》获中国语言文化学会论文二等奖,《中国语言学大辞典》获中国语言文化学会著作一等奖、中国图书奖等奖项。在广州大学任教授时期应邀出席内蒙古大学庆祝建校50周年契丹文字与历史研究国际研讨会。



1994年,他出版了1984年起在中山大学和广州师范学院授课讲义《中国北方民族史》,至今为新疆师大研究生考试必读书。发表论文《狭义民族史刍议》、《略论民族分类方法》、《从人种类型看汉民族的来源与演变》、《从人类学上看鄂伦春、鄂罗克、鄂罗奇的区别》、《粤西古高凉俚汉民族融合之主要因素探析》(合作)、《关于水族来源的探讨》、《大理国高氏事迹、源流考述》、《辽金元高姓述略》、《回忆和恩师陈述先生的交往》、《陈述先生关于契丹源流的论述》(合作)、《东亚民族人类学研究》(译文);参编《中国历史大辞典·魏晋南北朝卷》(东北民族全部词条)。



1993年起,他担任广州师范学院岭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2000年改为广州大学岭南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成为第一代岭南历史文化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合著《开放的岭南文化》(撰写俗文化部分);发表论文《粤东高氏的源流与文化传统》、《闽粤高姓源流述略》、《珠三角高氏考察记》、《珠玑后裔高氏寻访记》和《岭海姓源》系列文章。



他在广州师范学院(2000年后为广州大学)兼任旅游教研室主任,1994年在国内首开《旅游人类学》课程,2004年主编国内第一部旅游人类学著作《中国旅游人类学纲要》,被许多院校选作教材;发表论文《创建旅游学院,适应广州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创建中国旅游人类学学科刍议》;参与创办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以及旅游硕士点。目前每年为广东导游培训网上讲授中国民族志专题。



1997年,他就出版了第一部高姓系统研究专著《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获广州市社科优秀成果奖)。他在该书《前言》中提出:“笔者以为,以姓氏宗族为单位,不失为深化汉民族史研究的一条可行途径和一个新角度。各个汉式姓氏群体的成员,主体一般属我国汉民族。至少就世界上最庞大、成分极复杂的汉民族来说,对以姓氏为单位的人们群体开展的研究,不单是民族史研究的组成部分,也是把研究推向深入的一个必要步骤。因此,从广州师范学院于1992年下半年组建岭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之时起,他便设想从姓氏来源和移民入手,对岭南汉族三大民系(广府、福佬、客家)的来源、形成、特点进行探讨,作为汉民族史研究的一个局部课题。他又考虑到本身姓高,对高姓群体开展实地调查比较方便;而高姓和某些其他姓氏相比,历史上缺乏纂修统谱的传统,学术界也罕有研究,以至发展脉络、迁徙历程均甚难查考,颇有探讨价值。因此,确定以高姓研究作为他的上述设想的首次实践尝试。”
此后,他研究数十广东姓氏源流;发表论文《20年来的中国姓氏谱牒学》、《中国家谱在文化史研究中的作用》、《高姓谱牒沿革》、《渤海高氏与高姓宗族》、《声威显赫的北宋“高家将”》、《宋将高怀德的生平、先世与后裔》、《北宋名将高怀德家世考》;开展全国实地调查于1997年出版《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后于2008年增补出版《高姓全史》。



2006年发起创建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担任首届秘书长,后探索走合法化道路成为获批准全国性组织“中国高家历史文化研究会”,进而完善转型为“华夏高氏文化研究会”。他声明希望从第二届起不再在宗亲组织担任实职,集中精力于高姓研究。主编《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200万字),由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华文化促进会 高占祥担任编委会主任并作序、题写谱名,于2011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他又开始组织全国各地编修分谱、支谱。。。。。。



看到这里,“高路加凭什么当《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的主编”的问题应该说有了答案。但是还有个问题:中华高姓其他人中,专家、学者、教授那么多,难道就没有一个可以担当《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主编的人了?当然不是。仅我这井底之蛙所知,北大教授高崇文(与入赣始祖同名)就有资格担当。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教授高崇文,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他的学术专长为战国秦汉考古。其代表论著有《当阳赵家湖楚墓》、《两周时期铜壶的形态学研究》、《西汉诸侯王墓车马殉葬制度探讨》等。然而,他的研究方向、学术思考、理论实践等等都不在这方面,仅有资格就能担当吗?高姓人中,此类的专家、学者、教授应该还有很多,不再例举。
相比之下,高路加有思想、理论、实践之准备;适逢国家提倡修谱的大好机遇。名人说:机遇只会给有准备的人。国家提倡修谱的这个大好机遇,正好给了早有准备的高路加,使他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中华高姓大通谱》的主编舍高路加其谁?
也许族人中还有比高路加更适合当主编的,但错过机遇,时不再来!既然上苍已把这个机遇给了高路加,我们又何不齐心协力来辅助他增删、修改、提高《中华高姓大通谱》,使其更加臻于完善?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两首“流行古曲”与两位高姓好汉

高致贤
说起“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敕勒歌》和“风萧萧兮,易水寒,。。。。。。”这两首古曲,你可能知道,但这两首歌和两位高姓古代先民极其相关,你知道吗?不知道不要紧,请听我来说一说。
荆轲唱此歌时,是高渐离为他击筑。高渐离是燕国著名侠士荆轲的好友,擅长击筑(一种打击乐器)。秦国横扫六国,于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攻灭赵国,逼近燕国之际,燕国的太子丹请荆轲出使秦国,伺机刺杀秦王。荆轲出发时,高渐离和太子丹一起送行至易水边。就是在高渐离击筑的伴和下,荆轲唱出了这传世绝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失败牺牲5年后,燕国终于被秦国灭亡。
次年,即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高渐离隐姓埋名,投身宋子门下,充当佣人,有一天,听见客厅里有人击筑,忍不住评论说:“筑击得不错,但还有不尽理想之处。”主人听侍从报告此事后,叫高渐离出来击筑。在场的人一致喝采,都把他作上宾对待。听完高渐离击筑唱歌,客人没有不是流着眼泪离开的。秦始皇接到奏报,就召见他。有人认出他就是太子丹的门客高渐离。秦始皇念其筑击得好,就赦免死罪,但挖去两只眼珠。仍然让他击筑,听后叫好不绝,就坐得越来越近。高渐离暗中把铅装进筑里面,突然向秦始皇砸过去,可惜没有砸中,被秦始皇处死。高渐离被后人作为爱国志士的典型代代传颂。

荆轲与高渐离均是古代名侠,那么,唱《敕勒歌》又与谁有关呢?雄才大略的北齐王朝缔造者、奠基人──高欢
北齐是由高姓创建的第三个王朝,也是渤海高氏创建的第一个王朝。北齐的实际缔造者、奠基人就是高欢。高欢,字贺六浑(鲜卑语),公元496年出生在代京(今山西大同)以北边疆地区的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白道南。他主要活动在北魏末各族大起义时期和东魏期间。
一次,高欢在广阿(今河北隆光东)和韩陵(今河南安阳东北)展开了决战。尔朱氏集团拥有二十万大军,高欢一方只有六镇鲜卑兵三万,高昂率领的汉兵三千,众寡悬殊。然而,双方经过反复较量,称雄一时的尔朱氏集团土崩瓦解。可东、西魏之间一直征战不休,勇将高昂阵亡,引发高欢和宇文泰亲自率军对阵的“邙山之战”,高欢获胜。后来,高欢亲率十万大军围攻西魏的玉璧,苦攻50余天,恰值风雪交加,高欢病倒,因而无功而还。西魏谣传高欢中箭伤重,高欢为僻谣,带病召见文武大员,并命大司马斛律金(敕勒人)唱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芒芒,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曲流传千古的文学珍品《敕勒歌》。高欢亲自和唱,在座者无不感伤流泪,后,高欢大获全胜。
北齐王朝建立后,高欢被尊为高祖神武皇帝。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空军英雄——高志航
高致贤
我们贵州大方县羊场坝是中国第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简称航发厂)旧址、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诞生地。羊场坝街头立有一方刻着“高志航路”的纪念碑,标明清(镇)毕(节)公路的羊场坝段被命名为“高志航路”,以示对抗日空军英雄高志航的纪念!高志航何许人也?
高志航,1907年5月14日生于辽宁省通化县(今属吉林省)三棵榆树村一贫农家庭。父高景文,母李氏。他在家里8个孩子中的长子。为减轻家庭负担,13岁他就毅然投笔从戎,转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1924年东北军扩建空军后,他改名高志航以明其志,报名赴法国学习飞行。
1934年春,高志航晋升为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辖21、22、23中队。1935年,高志航被派至意大利考察航空1年。后在飞行表演中表现出众。归国后,高志航担任教导总队副总队长,协助总队长毛邦初工作,在南昌集训驱逐机部队所有飞行员。培养出刘粹刚、柳哲生、董明德、李桂丹、郑少愚、乐以琴、罗英德等一批优秀飞行员。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爆发。为防止日军突破连云港陷中原,下武汉、切断中方后方资源及退路,空军第四大队于七月中旬由原驻地江西南昌秘密进驻河南周家口机场待命昼夜随时备战。由于淞沪会战爆发,13日中午大队接到航委会命令,全队紧急转场华东,以杭州笕桥机场为前进基地。
14日当天早饭后,大队长高志航飞南京开会,行前指示空军第21中队队长李桂丹率21、22、23各中队按命令提前行动。下午,在经过冒雨、穿云,克服恶劣气象条件的长途飞行后,4大队21、23中队先行达到笕桥机场,高志航大队长也从南京直接飞抵笕桥。而此刻正好收到最新日机进袭情报,敌大型轰炸机若干向笕桥方向而来,高志航立刻前往起飞线前,以喊话、手势命令正在降落的21、23中队队员赶快再次起飞,利用最后一点余油拦截日机。高志航立刻驾机起飞,击落日机一架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击落日机。在十多分钟的空战中,高志航击落日机两架,全大队击落日机六架,而中国方面无一伤亡。当晚日本广播称“十八架飞机中,有十三架失去联络”。此事轰动全国,从此高志航与战友刘粹刚(后牺牲)、李桂丹(在武汉保卫战中与日机互撞时牺牲)、乐以琴并称为中国空军“四大金刚”。
8月15日晨,日本海军航空队第2航空战队派出多批34架飞机从“加贺”号航母上起飞袭向杭州。高志航击落日长机一架,共击落日机两架,后左臂中弹返回机场。杭州各界得知后,纷纷前往广慈医院慰问,时任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特汇来一万元大洋,并专电褒奖,责令送相对安全的汉口治疗。出院后,晋升为空军驱逐机上校司令兼第四大队大队长,专责南京防空任务,指挥三、四、五大队。10月,日机入侵南京,高志航率机迎击,击落日机一架。中国空军在南京上空击落17架日机损失两架飞机。
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奉命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战机,转场至河南周口机场时,遭遇敌机空袭。他率战友迎敌,尚未起飞就不幸被日机命中而为国捐躯,享年三十,英年早逝!
1939年9月,国民政府正式下令每年8月14日为空军节。每逢这一天,航发厂对外开放参观,以示对空军英雄们的纪念。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岳飞的亲家——高登
高致贤

说起民族英雄岳飞,国人家喻户晓,可要说他的亲家高登,知名度就比岳飞低多了,但又是史实。
己丑年我游杭州西湖时,从风波亭瞻仰到岳王庙,始终处于震撼之中。瞻仰2004年杭州市政府于西湖钱塘门重建的风波亭时,只见亭旁有一眼纪念岳银瓶的「孝女井」,看了纪念碑文,我对岳飞子女的爱国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不知道那抱瓶投井的烈女——岳娥竟然是高登的未婚儿媳。近来学习高姓历史,始知此事。
高登,字彦先,生于崇宁三年正月初一,11岁时其父高拱去世。高登的母亲靠绩麻卖钱供他读书。他对母亲也极为孝顺。宣和七年金兵进逼汴京、钦宗即位时高登22岁,作为太学生,他便和陈东等太学生去皇宫上书请求处死主降的蔡京、童贯等“六贼”。靖康元年,高登又和陈东等率数万百姓到皇宫请求挽留因主张抗金而遭罢免的李纲和种师道。绍兴二年高登考中进士,被授予右迪功郎、贺州富川主簿之职。八年,高登又因上万言书触怒奸相秦桧,被贬为静江府古县令。次年,静江府太守胡舜陟为巴结秦桧,要为曾任古县令的秦桧之父立生祠,受到高登的坚决抵制,因而高登遭秦桧迫害下狱。绍兴十一年秦桧杀害高登的亲家、民族英雄岳飞。十三年,高登任惠州归善(今广东惠阳)令,次年,主持潮州科举考试,因所出题目又触犯了秦桧,被贬至容州(治今广西容县),绍兴?二十八年闰八月十三日逝世,享年55。二十年后,在丞相梁克家、漳州知府何万请求下,朝廷恢复了高登的官职,又过三十年,由于漳州知府朱熹上书,高登又被追赠为承务郎。高登生四子。老四高拂和岳飞之女岳娥订亲,尚未过门,岳飞遇害,岳娥抱银瓶投井,为父殉难,故被称为“银瓶小姐”。此后,高拂出家为“真人”。
《说岳全传》提及岳飞次女岳娥闻父兄冤死,欲为他们鸣冤不果,抱银瓶投井而死,终年13岁,世称为「银瓶小姐」。南宋词人周密《癸辛杂识》、清代以来的杭州地方志、清末学者俞樾的文章《银瓶徵》等,对岳银瓶的事迹均有记载。
《岳氏宗谱》、《岳飞史迹考》载,宋孝宗景定二年,岳银瓶被敕封为「至一正烈节女,清源妙行,仙宫通灵显圣银瓶娘子」。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朝廷在西湖书院西厩设银瓶像,俗称「银瓶娘子庙」。另外在岳飞故居东南方,有一井名「孝娥井」,纪念岳银瓶为父殉难的孝行;河南汤阴岳王庙侧亦有一座「孝娥祠」纪念岳娥这位「至一正烈节女,清源妙行,仙宫通灵显圣银瓶娘子」。(见《宋史·高登传》、《闽漳漈都高氏家谱》、《漳浦县志》)
高登:字彦先,号东溪,生于1104年,逝于1148年
上疏请斩奸相 不愧武穆亲家
高登,字彦先,生于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正月初一,其祖父兄弟二人因逃避宰相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自山阴(治今浙江绍兴)迁居福建。一人居福清,后裔传衍于闽东一带;另一人居漳浦九都(今漳浦杜浔镇),成为闽南漳州和粤东潮汕一带高姓主干开基祖。漳浦高氏第二世高拱,字时中,也就是高登的父亲,于高登11岁时去世。高登的母亲靠绩麻卖钱供儿子读书。由于近海地带屡遭海盗倭寇侵掠,高登移居县城东郊,当地有小河名东溪,故后来以“东溪”为号。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兵进逼汴京,徽宗退位,钦宗即位,此时高登22岁,为太学生,和陈东等太学生去皇宫上书请求处死主降的蔡京、童贯等“六贼”。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高登又和陈东等率数万百姓到皇宫请愿,请求挽留因主张抗金而遭罢免的李纲和种师道。王时雍领兵前来镇压,高登等十人仍挺立不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竟处死陈东。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高登考中进士,被授予右迪功郎、贺州富川主簿之职。八年,高登又因上万言书触怒奸相秦桧,被贬为静江府古县令。次年,静江府太守胡舜陟为巴结秦桧,要为曾任古县令的秦桧之父立生祠,受到高登的坚决抵制,因而高登遭秦桧迫害下狱。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秦桧杀害高登的亲家、民族英雄岳飞。十三年,高登任惠州归善(治今广东惠阳)令,次年,主持潮州(今属广东)科举考试,因所出题目又触犯了秦桧,被贬至容州(治今广西容县),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闰八月十三日在此逝世,享年55。上疏请斩奸相 不愧武穆亲家
高登,字彦先,生于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正月初一,其祖父兄弟二人因逃避宰相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自山阴(治今浙江绍兴)迁居福建。一人居福清,后裔传衍于闽东一带;另一人居漳浦九都(今漳浦杜浔镇),成为闽南漳州和粤东潮汕一带高姓主干开基祖。漳浦高氏第二世高拱,字时中,也就是高登的父亲,于高登11岁时去世。高登的母亲靠绩麻卖钱供儿子读书。由于近海地带屡遭海盗倭寇侵掠,高登移居县城东郊,当地有小河名东溪,故后来以“东溪”为号。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兵进逼汴京,徽宗退位,钦宗即位,此时高登22岁,为太学生,和陈东等太学生去皇宫上书请求处死主降的蔡京、童贯等“六贼”。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高登又和陈东等率数万百姓到皇宫请愿,请求挽留因主张抗金而遭罢免的李纲和种师道。王时雍领兵前来镇压,高登等十人仍挺立不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竟处死陈东。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高登考中进士,被授予右迪功郎、贺州富川主簿之职。八年,高登又因上万言书触怒奸相秦桧,被贬为静江府古县令。次年,静江府太守胡舜陟为巴结秦桧,要为曾任古县令的秦桧之父立生祠,受到高登的坚决抵制,因而高登遭秦桧迫害下狱。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秦桧杀害高登的亲家、民族英雄岳飞。十三年,高登任惠州归善(治今广东惠阳)令,次年,主持潮州(今属广东)科举考试,因所出题目又触犯了秦桧,被贬至容州(治今广西容县),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闰八月十三日在此逝世,享年55。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扬州“八怪”中 高家有“二怪半”

高致贤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而今已闻名于世界。其中就有高翔、高凤翰这“二高”。可这二高的名字又不在一个组合。有关资料称: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位画家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有人说这八个,有人说另外八个。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因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

八怪画家首推郑燮
郑燮(1693-1765),字郑燮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今人谓之为八怪之首,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图》......
其次就是高翔。高翔(1688-1752年),字凤冈,号西唐,又作犀堂、西堂、樨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江苏扬州人。一生布衣,性格清高孤傲,与汪士慎意气相投。青年时便与寓居扬州的石涛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石涛死后,高翔每年为他扫墓,直至辞世,可见受其影响之深。他善画山水,其次是梅花。山水画取法弘仁、石涛,用笔简练秀雅,但大幅山水缺乏气韵,笔墨松散,然取材于扬州的近景山水则别具情趣。高翔与汪士慎皆以梅花名世,又各具特色,金农评道:“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皆是世上不食烟火人。”他擅八分书,工篆刻,师法程邃,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

高凤翰也名列“八怪”之中。高凤翰,字西园,清代胶州(今属山东)人,雍正初年(1723年)任安徽绩溪知县,后被罢官,寓居江淮一带,患偏瘫症,用左手作画,成为著名书画家。性格豪迈,收藏古砚愈千,著有《砚史》。还收藏司马相如玉印,视为至宝。著作有《湖海集》、《南阜集》、《归云集》、《砚史》等。高凤翰工花卉山水,宋人雄浑之神和元人静逸之气在其作品中同时流露,艺术造诣十分精湛。高凤翰的画不拘成法,因而被人归于“扬州八怪”,也有人将他列为“画中十哲”。 他的诗、书、画、印被人称为“四绝”。高凤翰的藏砚也被人们肯定。高凤翰的传世作品有数百之巨。

?清初名画家中还有个高其佩(1660-1734)字韦之,亦书韦三,号且园或书且道人,又号南村,清代铁岭人(《清史稿》作“辽阳人”)。高其佩以名门望族身历宦海,历任知州、员外郎、署运使、刑部侍郎。虽为高官,但他却以工指画著名。高其佩一生画作甚丰,精妙独到。凡花木、鸟兽、鱼龙,人物靡不精妙。作品达五、六万幅之多,代表作品有《怒容钟馗图》、《水墨杂画册》等传世,其作画大都题款以"铁岭高其佩指画"或"铁岭高其佩指头生活",等字,时人尊称为高铁岭。他8岁学画,遇稿则摹,以指蘸墨,仿其大略,尽得其神,信手拈来,皆成妙谛。所绘人物生动、形象,堪称开宗立派的大家。现铁岭银冈书院存有其《猫蝶牡丹图》和《风竹图》。他著有《且园诗钞》。可他的名字没有进入“扬州八怪”之列,但因他的画挺有名气,也有人把他列入“扬州八怪”之中。故有人戏称他为半个“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另辟蹊径。他们的作品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打破当时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新的生机,影响和哺孕了后来像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艺术大师。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扬州八怪”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仅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为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于全世界。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著作等身的土司传人——高映
高致贤
高映为大理高氏第52代,字雪君,别号结璘山叟,生于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其父姚安土同知高泰翟追随南明永历皇帝,最后又投降满清并出家为僧。年方12的高映完全被动地因袭了姚安土同知的职位。作为四品文官的高映,好读书,不分昼夜寒暑,凡经史百家,先儒论说,诗词古文及近代制艺,皆窥其底蕴,各有心得。
高映初接世职时,因年幼,由母亲木氏代掌土司印信,未正式呈请袭职。直至26岁,即康熙十二年,才奉准正式承袭姚安土同知世职。此时,云南已平定,平西王吴三桂统治云南,由吴报奏朝廷,高映被任命为川东巡按。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叛清。此后近五年,高以川东巡按的身份呆在四川,不附逆,但因为家族在姚安,也不敢公开反对吴,直至1677年托病辞官才回到云南。十七年(1678年)八月,吴三桂暴病身亡。1679年,吴军主力14万被歼,十月清军占领贵阳,吴世璠自杀,叛乱平定。高映利用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影响力,积极参与了粉碎吴周势力的斗争。他先用计使南下入滇的吴军大将胡国柱无法与驻守楚雄的伪国公马宝汇合,使其被各个击破;又单骑前往劝说伪怀忠将军,解决了其部队;再是劝滇西驻军将领刘汉章等投诚归顺。而后又收缴姚安府、姚州、大姚县、白盐井提举、经历司、府学和县学的伪印七枚,亲到清军中报到。清廷对他的努力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除让其继续世袭姚安府土同知,又加封了云南布政司参政道官衔。高映清楚卷入叛乱事件的污点无法清除,于是选择辞官,以保全家族利益。二十三年(1684年),他将世职交给了长子高映厚,自己归隐于今姚安西北部的结璘山,时年37岁。
高映此后23年间,开始人生的另一篇章,其一是学术研究。他一生创作涉及哲学、史学、文学等多领域,主要著作有《太极明辩》、《金刚慧解》、《春秋时义》、《妙香国草》、《鸡足山志》等。民国《姚安县志》评价他:“平生著书八十一种,为邑中先正著述之冠。清季北平名流有谓:清初诸儒,应以顾、黄、王、颜、高五氏并列。”其二是教书育人,高映归隐后,在结璘山藏书几万卷,招收远近青年学子学习。他的学生成进士的有22人,中举人的47人,考上秀才的135人。高映曾自铸一尊“安”字形铜睡像,今藏于姚安县博物馆,上有“有酒不醉,醉其太和;有饭不饱,饱德潜阿。眉上不挂一丝丝烦恼,胸中无半点点烦嚣,只是一味的黑甜,睡到天荒地老”的题词。高映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去世,享寿60。高映之后,高家的世袭土同知又经历了两代,即53世高映厚和54世高厚德。至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归流”【以流官代替土司】已成历史趋势,清政府借故参劾高厚德,将高氏嫡系流放江南,高家在姚安700余年的世袭统治至此结束。(见民国《姚安县志》、陈九彬先生《高映评传》、《文化姚安》、《姚安文史》,高洪祥提供,“高氏家谱网”)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少些批评 多些考证
高致贤
代更正:
1、高登卒於绍兴十八(戊辰)年(1148年)。
2、高映应为高奣映。

有人看到别人的文章中有一点错误,不是帮助改正,而是猛烈批评。这不利于作者改正。
须知,批评别人的文章易,纠正自己的错误难。纠正别人文章中的知识性错误更难。写文章的人,总是认为自己的文章没有错了才发出去。为他们纠正错别字、病句之类的常识性错误,他们容易接受;如果要纠正文章中的人名、地名、时间、数据,资料来源于不同版本,这就需要有充分的说服力。充分说服力来自哪里?来自确切的考证。最近我发表了一些高姓人物介绍,其中两篇出现硬伤,都有依据和出处。可因得到读者的考证,使我心悦诚服。
《岳飞的亲家——高登》一文发出去,在一片赞扬声中,高祺宾宗亲对高登的卒年作了纠正。我用的是卒於绍兴二十八(戊寅)年,(1158年)。他提出应该是卒於绍兴十八(戊辰)年(1148年)。两种版本都有出处,到底哪个版本正确呢?髙祺宾运用考证说服了我。
高祺宾说:研究高登——东溪公的资料最多的是高山水和高平和,高平和是中华高东溪裔孙联谊会会长。他有《东溪公生卒年考》。

《东溪公生卒年考》中说:高东溪生於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生年无异议,至于卒年记载有二。
一,卒於绍兴戊寅年,(1158年)。1,《高氏族谱》世系表,卒於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闺八月十三日。2,《高东溪先生墓志砖记》二十八年(1158年)闰八月十三日終。3,《高氏族谱》初序;绍兴戊寅年卒。
二,卒於绍兴戊辰年(1148年)。1,《高东溪集》高东溪先生言行录;而公薨矣,是岁,绍兴戊辰也。2,明翰林院编修,湖广布政司右参政林楷春撰《邑先贤高登传》,绍兴戊辰卒于寓舍。3,据《邑志》周翠渠瑛撰;《东溪高先生传》绍兴戊辰岁卒。
一,绍兴戊寅年,是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二,绍兴戊辰年,是绍兴一十八年(1158年),相差10年。10年,对一位历史名人来说,是不平凡的岁月,有考证的必要。
以下几点推论,应是卒於绍兴戊辰年(1148年)
1,绍兴二十八年(戊寅年)无闰,抄写人将十八年错写为二十八年,将戊辰年错写为戊寅年。绍兴十八年(戊辰年)年闺八月。
2,《宋史》高登传。有道;后五十年,朱熹为守,奏乞褒录,赠承务郎。
朱熹守漳是1190年,离绍兴戊辰年(1148年)有42年,时间基本符合。
3,《高东溪集》奏乞褒录高东溪忠义状(朱熹)有道;乾道间,近臣梁克等,始援绍兴二十六年赦书以请,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东溪公健在的话,他应该释放回漳浦老家,不会在绍兴戊寅年(1158年)卒於广西。
4,《高东溪集》奏乞褒录高东溪忠义状有道;桧没之后,诸以口语为桧所陷者,高宗皇帝深察其冤,巨细存亡无不甄録。秦桧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当时,东溪公健在的话,他是可以平反复职。
(高山水)
高山水的考证有理有据,据事说理,我认为很有力。对此考证的不仅是专家,还有高登的直系后裔。我便服从并采用了。

另一篇是《著作等身的土司传人——高映》,我将她发给我的好友吴勇,他立即对高映这个名字提出质疑,并将他的考证(附后)发给我。他考证高奣映的生平和我写的高映完全吻合,比我写的还详细,只是名字中多了一个“奣”字。吴勇对我国大西南的彝族历史文化颇有研究,他已经出版了《水西悲歌》、《柔远夫人》、《天下夜郎》等3部西南彝族历史长篇小说,正在写彝族巾帼英雄奢香夫人的长篇历史小说《大节千秋》已有30多万字了。几十年来,他一直在研究西南彝族历史。我对他的考证作了在考证,他是正确的,我便采用了。
附件:织金吴勇:好象在大理开会时见过资料,有个土司学者的名字是在高\映两字中还有一个字,是“明”字下面一个“空”字,读keng.是不是你说的这个人呢?存疑。
织金吴勇:上面说的那字有错,是天字下面一个明字。这个先贤有部著作:《鸡足山志》高奣映 注释 解说词:芮增瑞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01月01日出版
织金吴勇;芮增瑞老师我认识,他曾经送过我这部书,但是一时找不出了,否则我就给你。
织金吴勇:彝族学者高奣映(1647~1707),字雪君,小字遐龄,别号问米居士,又号结磷山叟,系大理国高氏家族在姚安的分支,世袭土官。
......
高奣映现存著作近十种,兹举重要几种如下:《太极明辩》共三卷,现由云南省图书馆珍藏。......高奣映所授生徒,包括了川、滇一带的私淑弟子,前后共有22人考取进士,47人中举。在从事著述和教学之余,热衷于社会事业,正如民国《姚安县志》所载:“好公益,喜施济”。由此而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佳话。

贵州老高:我在《康熙字典》上查得"奣"读weng.
织金吴勇 :奣wěng,意为天空晴朗无云。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续 修 宗 谱 之 我见

——序续修高氏明兴公支系宗谱



族之续修宗谱时,余因尚在潜心尽忠,退休便旅居深圳,诸事缠身,未能参与效力,十分惭愧。家兄退休得早,得以参与续修工作,尽了大孝。那是一种幸运亦是幸福。这里,我只有向列祖列宗跪歉了,并向为续修宗谱出力的众族人遥致谢忱。

宗谱,曾一度被许多政治无知者视为“封建遗物”,加以“四旧”之罪名而破之,实在可笑。宗谱是一个宗族之正史,亦是整个中华民族光荣历史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却被一些学究称为“野史”,真不知他们的“正史”是怎样产生的。余以为,只有各姓族谱的综合,那才算完整的国史,或曰民族史。缺少宗谱内容充实完善的国史,最多只能算作一部由某些政要指使下的文人编造的残篇破简,可信程度应大打折扣。余以为本族人续修我宗谱,实为宗族、国家和民族之大计,堪称美事。修谱者值得钦佩。

所谓正史,往往是官史,不过是一些畸形枯骨架子而已,能有中华民族的多少血肉?东南亚某国家到中国觅宗,最后确定他们皇室祖宗在我国的就是某氏宗族家谱。足见宗谱已成为海外华人寻祖觅根的可靠依据。不然,那么涉及到国际问题的严肃认祖,没有确凿的史料是绝对不行的。续修宗谱工作之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我说宗谱之重要,绝不认为宗谱就是十全十美的东西。宗谱也有其局限性,但多是很真实的。诚然,在一个官本位之风盛行的国度里,修谱也难免受些影响,也会有人往往想找些大官来装璜族面,不惜牵强附会。国家是需要有官来管理的,族人中有人参加管理国家大事有何不好?但谱中所收录的官职,必须有依有据,千万不能错认祖宗,更不能乱认祖宗。倘有乱认、错认,就是一种不孝,一种耻辱,将愧对列祖列宗。修谱是在写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拉大旗作虎皮。

姓氏如何形成?那是姓氏学家们去抠髓之事,与修谱人关系不大,当然,若能有依有据地记入宗谱,也算一种知识表现,没有,也不影响宗谱的性质。姓什么,无非是一个符号或曰代号而已,有何值得炫耀?我们只要把自己能搜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将本族人的来龙去脉理个大体清楚,就算一大贡献了,要想绝对理清是不可能的,也没有那个必要。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姓氏观念在逐渐淡漠,人员也在不断交流,不断融合,完全依父定姓的时代逐渐过去。从父从母姓的风气也在兴起。若干年后,谁是某姓的嫡系子孙,也很难确定,只好是认姓就认谱了。好在我们现在修谱,尚未受到“乱姓”的什么影响,谱中所录,皆我高氏子孙无疑,值得庆幸;以后的,我们可不去管他,其实也管不了啦!

族人令我作此谱序,我心悦诚服。作为高氏子孙一员,这是我千应万该所尽之责任。也许有人认为:因为我系咱高姓本支系中第一个正式评聘为记者,又是第一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贵州分会的正式作家的所谓文人,才得以撰写谱序。记者、作家是真的,但与众多族人相比,只不过我先获得那个正规手续而已。其实,族人中比我文化知识高、写作能力强的人多得很,只不过按宗族辈分我稍高一些。然而,后来居上,一代胜过一代,那才是我宗族人才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诚然,其他姓氏也有请我为他们写宗谱序言的,那只是想借我的名而已。在我本姓人中,我是个普普通通的文化人,比我强的多,将会有更多人强过我,但我也不是没有作为的。退休前发表几百万字的作品不说,退休后旅居深圳这个国际性的都市里,能在3000多名研究生上岗和专家、学者、教授如林的南山区立足,且能受请到一个单位主持文字工作,还受聘为一家报社的专栏作家,自立于高级知识分子之林,总算没有给族人丢睑,也感谢列祖列宗的庇荫。我能冲破某些框框套套,超越某些陈规陋习来写此序,也感谢列祖列宗遗传下来的独立自强基因。

作序,也可将谱书的内容提炼概括,扼要介绍一下,抑或将修谱者的辛劳记录一番。可这两方面我都没有做到。因我暂居外地,起草此文时尚未拜读过宗谱稿本,也未参加过修谱工作,在这里只有检讨的份,哪还能指手划脚、说三道四?故我希望修谱的族人们能写个内容概要和后记,以弥补我之不足,拜托啦!

用什么来结束此序呢?余以为:咱高氏作为伟大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尊老爱幼、团结和睦、互敬互爱、互相帮助、遵纪守法、勤俭持家、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以及开源节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等时代精神,都应记住,且将其发扬光大。希我族人珍视。

明兴公十一代孙高致贤敬撰

公元2003年季春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以花喻女看拓荒
——读《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心得之六
高致贤
巴尔扎克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蠢才,” 我还想补充一句:第四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是奴才。第五、第六。。。。。。就没法形容了。这其中说明一个道理:第一个拓荒者最伟大!
第一个拓荒者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必须在摸索中披荆斩棘,付出若干若干的心血、汗水和无效劳动,才可能获得点滴成果。事业成功之艰辛,局外人难以言表。可使用成果者,坐享其成还可以从中挑出许多不足之处!使用无可厚非,可恶的是:有的人还将别人的成果剽为己有,偷摘仙桃。就以高路加发起修的“大通谱”而言,不讲他那比杨振宁考取美国公费留学得早的父亲家学渊源对他的影响,就以他本人而言,研究生学此专业,且在20多年的专业工作中,进了多少图书馆,查阅了多少史料;走了多少县乡村,采访了多少宗亲!在广泛收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路加首先出版了《高姓群体的历史与传统》与《高姓全史》两部专辑,这就为修大通谱打下了史料基础。
在国家政策鼓励下,2006年1月,徐州高超和秦皇岛高有德合作创建《高氏家谱网》,讨论寻根问题。同年5月8日,路加在网上提出:要寻根,就要开展全国范围的族谱抢救性普查;要想组织普查,就要成立组织来部署和指导。遂建议成立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并于同年11月25日,经路加策划,其他宗亲支持,于高琼后裔的主要聚居地温州召开了“高琼逝世一千周年纪念暨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2007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又在厦门连续召开了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二次全国大会和世界高姓宗亲首次联谊大会。这又打下了修大通谱的组织基础。
2008年9月,在全国普查族谱的基础上,路加的《高姓全史》出版,向10月25日在黄山召开的中华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三次全国大会献礼。路加于该会上发布《中华高姓大通谱》修纂计划草案。至此,中华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成员已遍布全国所有省市区。许多省市已经或正在成立分会。香港、台北和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的高氏宗亲会已和高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建立了联系,决定每三年共同举办一次世界大会。
2009年2月21至22日,在广州花都召开了“《中华高姓大通谱》编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标志着高姓纂修全国统谱的工程已经启动。会议决定,通谱《总谱卷》将于2010年完成。从2011年开始,陆续启动各地分谱编修工程。谱名为《中华高姓大通谱》,是表示涵盖中华全国范围各种来源的高姓宗族,和传统的以严格血缘群体为单位的一家一支各自所修《高氏族谱》有所区别。
几经艰难曲折,通过编委会艰苦卓绝的努力,“大通谱”终于2011年8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与国内外宗亲见面。诚然,已出版的大通谱也不是路加的专著,它已成为编委的集体成果了。但没有路加的基础并倡议建立组织编写,可能现在也还不会有人想到编写《中华高姓大通谱》,何谈竞相编出?足见路加对中华高姓大通谱出版的拓荒研究,功不可没!
《中华高姓大通谱》的出版本是一件大好事,但却出现一些意外:有人说,志超宗亲们又要另修“总谱”,有人说,高肃宗亲们又要另修“统谱”。看来,他们都是修谱的热心人。但修谱既要有资本。更要有知本,没有文化基础不行。
让我们心平气和的谈一谈:我大小还是个作家,已有几百万字的作品在国内外发表。但要让我离开现已出版的“大通谱”来另修一套“大通谱”,那是万不可能的,为什么呢?我没有学过专业知识,又没有修谱实践经验,隔行如隔山啊!如果利用现已出版的“大通谱”作模版来删删改改,增增减减,改头换面去出版,我做得到,还可挑出模版中的许多毛病来加以“改进",但我不能那样干。那是剽窃!即使不算剽窃,也不过是第n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蠢才”,那有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志超和肃是否在大学里学过此种专业?有没有修家谱的实践经验?如果都没有?这一步是否跨度太大啦!?
如果既无专业知识,又无实践经验的话,与其浪费人财物力去当第二个、第三个把女人比作鲜花的人,不如齐心协力把已出版的“大通谱”,修改、补充、完善、提高为好!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我们为何只要一种“大通谱”?
——读《中华高姓大通谱》心得之八
高致贤

我们为什么只需要一种《中华高姓大通谱》(简称“大通谱”)?简而言之,这是大通谱的作用所决定的。《中华高姓大通谱》就是根据当前全球高姓宗亲需要互相了解、互相沟通而产生的一种历史工具书。她在宗亲沟通、联系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如果我们把高姓宗族比作一株大树的话,大通谱总谱就像主干。她由须根、大根、主根同心协力汇长成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根的“营养”通过主干输送到枝叶,枝叶反转来通过主干去寻根。一棵不管多大的树,连接主根的只能是一根主干。多了叫一丛,或叫分枝,就不是一株了。“大通谱”可以理解为贯通高姓的历史,就是我们这个家族从最早的文明到现在的历史。凡在大通谱形成期间以高为姓的人,都可运用“大通谱”联系宗亲。
之所以强调“在大通谱形成期间以高为姓的人”,是因为每个姓氏都不可能只是一个姓的人遗传下来的,高姓也不例外。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姓高的人叫高元,他的后裔不见记载;之后获得以高为姓的高傒,被后人认作高姓始祖。种种原因,后来又有许多人改姓高,又有一些姓高的人改为他姓。不过,在大通谱形成期间以高为姓的人,凡没有改姓的,都可以从大通谱中寻找依据,去理顺支系关系。即使已经改为他姓的,尽管他们可以不再执行《中华高姓大通谱》了,但也还可以从《中华高姓大通谱》中寻到根。也不可能与《中华高姓大通谱》断然决裂。大通谱叙述的内容,体现高姓历史的发展脉络,使我们对中华高姓历史有一种整体的认识。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著者的才华、积淀和理论素养。同样涉及一种史实的第二种“大通谱”,如果大部分照搬第一种,那叫抄袭,如果离开史实胡编,那叫伪造。在这一点上,平庸和经典的差别是显著的。
已由高路加主编的《中华高姓大通谱》虽然还不算尽善尽美,但主体是很不错的,外姓人也以之作为借鉴版本。这个版本来之不易,对于其中某些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可以继续补充、修改、更正,使之不断提高,完善,臻于完美。
诚然,每个姓高的人都有权利修纂高姓大通谱。只要不是借修谱之名去捞取私人资本,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已经有了第一种高姓大通谱版本之后,假如你再编纂另外一种高姓大通谱,不管怎样乔装打扮,也不管怎样改头换面,都离不开宗族历史。既然宗族历史已经用于出版了的大通谱中,你再拿来用,不是抄袭,也属浪费资源。这还是其次。更大的问题是:两种通谱,还会造成“一姓二高”,扰乱宗亲寻根,造成宗亲分裂,给后人埋下隐患。那你将辛辛苦苦地成为历史的罪人。何苦!
一家之言、个人浅见,未必正确,欢迎批评指正!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如何写好寻根信?
高致贤
在宗亲群、网上,我随时收到或看到一些寻根信息,可多数让人难以提供帮助。原因是信息写得太简单。例如:有一位[匿名]新浪网友对我的博文《高姓祖宗溯源第一至第九十六世》的评论中发问:“我现在只知道我的老祖从大方一个叫瓦厂田的地方把我的爷爷和姑奶用箩筐担到息烽。现在不知道那个地方还有没有人可以问”?
读完此信,感概良多:祖先迁徙之原因,多于兵燹、灾荒,于兵荒马乱中流离失所,生命尚且难保,哪还顾得着家谱?加之五四以来传统文化受到许多不应有的冲击,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很难得保存下来的一点点家谱也被付之一炬。而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国家提倡修谱,百姓也想寻根,可是,能够提供信息却很少,这也不能怪宗亲......
我认真从上述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有效信息只有:这位[匿名]新浪网友可能姓高,其老祖从大方一个叫瓦厂田的地方把他的爷爷和姑奶用箩筐担到息烽,从他的老祖到他才4代人,而且他的老祖是把他的爷爷和姑奶用箩筐担到息烽的。就是说,他们从大方迁出去才3代人,不过60来年,当地80左右岁的人还可记得。所以,我回复说:“这在大方可以问到”。
但是,仅仅凭他已提供的上述信息是完全不够的。譬如:大方有个瓦厂塘,那里也有高姓人家,但是瓦厂田这个小地名就得现找。所以,还需要补充:瓦厂田周边的地名,或离家时经过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他老祖公、爷爷、姑奶的名字和出生地和出生年。上述这些条件,想来他应该知道一些,至少可以打访到一些,这就要尽量提供清楚,让别人好回忆。
还有,你既然有求于宗亲帮助寻根,就就应该把自己的实名、身份和地址等基本情况告诉对方,取得对方信任。另外,在圈友外发评论,网络只允许用匿名时,你也要在评论内容中写下地址与实名,让对方知道,便于联系。
看了不少信息,我感到有很多,并不是作者不想告诉别人,而是作者缺乏社会经验,不为别人作想,以为自己知道的,读者也知道。民间有言:“一个人藏得好,十个人找不到”。你知道的东西,别人未必知道。故尔写寻根信息时,除了历史沿革、字辈等主要内容外,还要尽量将人名、地名、时间、地点等关键内容写清楚。人名还可以包括乳名、绰号、字;地名包括新、旧地名;在县城何方?离县城多远等等,让人一目了然。收效会更好。写封求职信也要自己的情况介绍清楚,何况寻根信?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高固与五羊城
高致贤
我国南方大城市广州亦称五羊城,早已广为人知。可这五羊城的来历与高固有关,知道的人不是很多。
据广州旧志记载,周惠王令楚熊子。恽统治岭南,南海臣服于楚,作楚庭以朝,所以广州又称楚庭。楚子熊商灭越国,征服南方广大地区,后成为楚威王,他素知越国有个叫高固的南海人(一说是姜齐后裔)才能过人,就任用为相。广州曾一度出现连年灾荒田野荒芜,农业失收,民不聊生。高固建议威王以儒家学说治理国家,因而“文教日兴”,感动天庭。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传来一阵悠扬的音乐,出现了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不同毛色的山羊,羊口衔着一茎六出的优良稻穗,降临楚庭。仙人把稻穗给了广州人,并祝愿此处永无饥荒。祝罢仙人腾空飞逝,五只仙羊化为石头留在广州山坡。从此,广州便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这就是广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称的由来。
传说很美,虽然可以虚构,但却反映民心。这个美好的传说也有其历史依据。学者杨东晨在《论先秦至秦汉时期岭南的民族及其经济》一文中也谈到:先秦时期岭南的今广东、...楚灭越,在番禺(今广州)设立楚庭,派姜齐后裔高固专统治,以安抚人心等内容。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走出寻根问祖的误区  高致贤
在时下的寻根认祖热潮中,出现了一个误区,就是仅仅凭本支系的字辈去衡量全姓人。关键在于缺乏宗族历史知识。
曾记否,在那极左路线专政时期,人们不敢认宗亲,家族历史在青少年头脑中几乎为零。作为教师的我,也只是小时候从父兄口里知道我们高家是姜子牙之后裔,不能与姜家开亲;我们从江西迁贵州的祖人是高明兴;我们的字辈是“应登世玉文......”等40个字。这便是我直到60岁以前所知的宗族知识。且还不知道这字辈只是明兴公支系在贵州新订的。于是就自己知道的那个小小范围里,用自己知道的这个字辈作为寻根认宗的唯一准则。这种根只能寻到明兴公那里。我多次以此标准在省外高姓和明兴公之后省外迁到贵州的高姓中去寻亲支,均无效果。
通过学习,我方知字辈源于宋朝,兴于明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兵燹、灾荒等多种历史原因,人类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大逃亡、大迁徙,同一个祖先的后裔,天各一方,分为许多支系,互相不知情况,无不像我们明兴支系这样各自另取字辈。而今许多人,尤其是许许多多的中青少年和我以前一样,以为自己知道的字辈就是全姓人统一用的字辈,便以自己知道的字辈为依据去寻根,这最多只能寻到自己取字辈的这一支系的根。
在同姓人中寻访亲支,字辈是一种常用的依据,但在寻根问祖中仅仅限于自己知道的亲支的字辈,那就会陷入误区。
为什么说在寻根问祖中仅仅使用自己知道的亲支的字辈会陷入误区呢?须知,现在一个姓氏中已有很多很多支系字辈;人们拟订字辈都选好字眼,所以,用于字辈中的字就有不少相同的,不同姓氏的字辈中也有不少相同的字,同一姓氏里不同的支系的字辈中更有相同的字,甚至在不同支系的字辈中有几个相同的字,还有几个相同的字辈连在一起的,但那也许只是一种偶合,并不一定是一个支系的字辈,也不一定是亲支。可是,有的人因为某些不同支系的字辈中有某一字或某几字相同,就有意无意地认定是一个支系。还有借此欺骗宗亲的。所以,寻根千万不要误入这个误区,要看总谱,才能寻总根。  就以我们高姓来说,先祖为炎帝,因住姜水而姓姜。炎帝17世孙姜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姜太公已是炎帝的54代孙了。传到太公的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公子高之孙取名高傒,才正式姓高。这已是炎帝的第64代孙了。这64代人绝不会是单传,其间不知繁衍了多少人口,分散居住在多少地域,修订了多少支字辈,你还能用本支系的字辈去寻到全族人的根吗?  再从我们高姓使用字辈的历史来看:宋太祖赵匡胤开始用字行(辈)来命名子孙之后。由于高琼功绩显赫,宋真宗赵恒特地赐予他“继遵士公世之子不彦善克守乃可久汝必由良师”20字,作为排行字辈之用。可见从高傒到高琼之间的各代人是没有字辈的。迄今又经过了一千多年,高姓人又繁衍了多少子孙分散到世界各地,又重新修谱,新建了多少支系字辈?还有由他姓收养而三代还宗等等原因不知本姓以前的字辈了,另改字辈的也很普遍。如果再以某支系的字辈去寻根,已经很不现实了。那么,没有统一字辈怎样寻根呢?确切地说,寻根就得从认亲支开始,上溯到分支!如我们目前只认识到我们的入赣始祖高崇文,凡属崇文公分支,不管字辈合不合都是亲支。再由崇文公上溯到高傒,从高傒再上溯就可寻到总根。从姜太公到现在,已经有百余代人了,史书中各个姓氏的世系表的人名,也不全是某人的直系后裔,有的只是代表那一代人。只有从自己开始,一代又一代地逐代上溯,才能寻到总根。
作为一个姓氏的寻根访主,仅仅站在一个县、一个市的范围内不行,一个省的范围内也不行,必须胸怀全国,放眼世界。寻根不容易,好在我们已经有了《中华高姓大通谱。总谱》,便可以从支谱上溯到分谱,再从分谱上溯到总谱,这就方便多了。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作者:XX家深远A 回复日期:2012-07-15 18:48:40  回复

顶,我的老家祖祠门口,有一副对联:北海家深远,青齐世泽长。楼主老人家可以猜到晚辈我的姓氏和源流了吧?
xxxx
北齐高氏后裔,是吗?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20-05-18 16:50:16
请不要仇视咱高姓祖先  高致贤
看了这个题目,也许有人感到奇怪,谁仇视咱高姓祖先啦?这当然仅仅是我听说的一种信息,说出来请大家分析。
我写了《高固与五羊城》等历史故事,旨在宣扬我们祖先中的好人好事,让我们这些后裔们效法。发于我们高姓等多个群里,得到许多宗亲和外姓网友的支持。可是,有人却要将此类文章删除(或许已经删除)。不过,我看那种人既非群主,也非管理员,却在那里发“删除”,显示他们有“斩杀自由权”似的,以此吓唬人。其中原因不少,有偏见,有成见,有无知,有幼稚,有嫉妒,有无名火等等等等。我以为,如果是对我个人有意见,不管是属于哪一种,都欢迎摆事实、讲道理,我会对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我踢出也无所畏。如果是把对我的气出在祖先的身上,那就不对了!甚至于会使我对这种人是否出身于高姓也产生怀疑,请注意,我仅仅是怀疑。如果删除此文出自外姓人之手,那又另当别论了!不过,我只是听说,不见事实,但愿这仅仅是我的一种自作多情就万幸了!
作为高姓子孙,对我们的祖先都应该尊重,尤其是对那些利国利民的英模人物,我们更应学习。如果宣扬我们祖先中的好人好事的帖子你也要删除,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有此行为者,还好意思称为高姓后裔吗?

楼主:贵州老高

字数:41482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4-24 23:11:00

更新时间:2020-05-18 16:50:16

评论数:33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