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耿耿星河 - 大宋词人的朋友圈

耿耿星河 - 大宋词人的朋友圈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何故乱翻书2016 2016-03-20 10:21:55
为什么上一楼没有翻页,唉
-----------------------------
因为翻页需要整百楼……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熙宁七年,苏轼被调往密州(今山东省诸城)任知州,在这里他写下了至少三首第一流的词作。首先是大名鼎鼎的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描绘了一幅动感壮观的太守出猎图,“老夫聊发少年狂”地豪言要像孙权年轻时一样亲自射杀猛虎。关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我在《唐诗为镜照汗青》书中对《滕王阁序》里的“冯唐易老”典故有详细的解释。中国古代星相学认为天狼星象征着侵掠,苏轼用它来代指西北犯境的宿敌西夏。这可能是苏轼第一次创作豪放词,已经达到了第一流的高度,激情饱满、声韵朗朗。他自己也颇为满意,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忍不住又去和柳永相比了。柳永的词要少女浅吟低唱才柔美无限,苏轼的词则要壮士打着节拍高歌方尽显阳刚。

到密州后第二年正月里的一个夜晚,苏轼梦见了十年前病逝的亡妻王弗,醒来后挥泪作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可称千古第一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十九岁时,迎娶了芳龄二八的同乡女子王弗。王弗是乡贡进士之女,知书达理。红袖伴读对士子乃是最温馨的福分,夫妻两人琴瑟和谐、恩爱情深。可惜她二十七岁就韶年早逝,留下一个年方六岁的儿子苏迈,对苏轼的打击之大不言而喻。王弗去世三年后,苏轼续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我估计这桩亲事的原因有几种可能性:第一,据说王闰之颇有其堂姐的风韵,苏轼的心灵能得以安慰。第二,两人作为亲戚,有机会提前相识了解。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为了王弗所留下的幼儿能得到继母的精心呵护,以王闰之续弦最能让苏轼放心。果然,王闰之对苏迈视同己出,和自己后来所生的苏迨、苏过“三子如一”,苏轼重新拥有了和睦美满的家庭。出于生活的现实,他不可能常常把亡妻挂在心间,但又绝未忘却,这叫“不思量,自难忘”。台湾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搭错车》主题曲《酒干倘卖无》里有一句“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就是这句词的白话版,词、曲由罗大佑、侯德健创作。苏芮与其说是在用情感演唱,不如说是在用生命呐喊,凭它而登顶歌坛封后。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是伤感爱妻的坟茔远隔千里,想去扫墓说说话也难以如愿。其实就算墓在附近,阴阳两隔之人就能够“话凄凉”了吗?死亡,对于人类来说是无法解决的终极问题。结尾一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读之悲凉彻骨,令人黯然销魂。整首词音韵凄厉而铿锵,把生离死别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后人评价为“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的诗句),不但在悼亡词中公认排名第一,而且经常被人在所有的爱情诗歌中排名第一。

苏轼的第二位夫人本来名叫“二十七娘”,是按照娘家大家族同辈女孩子中的排行。当时的女性通常这样随便叫个小名,并没有像样的正式名字,包括书香门第也是如此,比如苏轼母亲在史书里的名字就是“程氏”,他姐姐名叫苏八娘,他传说中有个妹妹但实际并不存在的叫苏小妹,苏辙的妻子叫“史氏”。“闰之”这名字很可能是苏轼为妻子起的,因为她出生在闰正月里。闰之还有字“季璋”,可见在自己父母家中排行第四。

熙宁九年的中秋佳节,苏轼怀念七年未见的弟弟苏辙,酒后写下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一句就是对宇宙终极问题的追问,与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以及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在思想上一脉相承。而且此词有两处在向李白的《月下独酌》致敬:“把酒问青天”是“举杯邀明月”的工整绝对;李白“我舞影零乱”,苏轼也“起舞弄清影”。全篇皆是佳句,既有对出世的向往,更有对人间的眷恋;既有离人的愁绪,更有乐观的情怀。所以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信哉斯言。

永远的邓丽君先演唱了这首词,后来王菲是翻唱了邓丽君的。何以见得呢?曲调未变不是重点,重点是邓丽君把“绮”字错念成了“yǐ”,王菲重复了这个错误。个人感觉两个版本各有所长。苏轼这首词像是天仙下界,前半阕尤为空灵,而王菲歌声的特点就是空灵,非常般配。邓丽君的演绎则传统、含蓄,更具古典韵味。

熙宁十年,苏轼调任徐州知州。元丰二年,又调往湖州任知州。正是在这次调任的感谢信中,苏轼发了那句“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的牢骚,成为乌台诗案的导火线,最终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无权签署公文,也不得擅自离开安置地,是一种半软禁的管制生活。团练副使这个职位有点像民间自卫队副队长,官职低微,薪俸非常少,很难养活一大家人。为了尽量让大家吃饱肚子,王闰之只能在每个月初把老公的月薪四千五百钱均匀分为三十份,分别用一根麻绳穿起来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长叉取且仅取一串下来用以安排三餐果腹,然后赶快把叉子藏起来。如果女主人勤俭持家,当天能有些节余,苏轼就兴高采烈地把这些意外之喜藏在一个小罐子里,以备万一有客人来访时好买点酒招待一下。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何故乱翻书2016 2016-03-20 10:21:03
低调的翻个页,顺便说楼主求更
-----------------------------
有求必应的楼主已更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何故乱翻书2016 2016-03-20 13:07:39
用手机看的话二十楼就翻页了,那我等着第300楼,不能被别人翻咯
-----------------------------
我手机上装的是“微论(天涯社区)”app,也是整百楼翻页的,看起来还比较舒服。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何故乱翻书2016 2016-03-20 15:37:26
下了微论,用的不是很称手,而且楼主的回复如果不是盖新楼的话我确实是看不到,rio 尴尬,顺便说本人实在算不上高手,只是多看了两本闲书而已。
-----------------------------
楼主也是正经书看得少,闲书看得多。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谁染枫林沉醉 2016-03-20 21:29:44
感谢楼主,有此美文让我等大饱眼福
-----------------------------
欢迎!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jinweijunwu 2016-03-21 08:23:32
第一任 妻子 因为是王弗,还是因为王弗是第一任,到底是因为两者中的哪一种,东坡大人才如此不思量,自难忘……
-----------------------------
很细腻敏感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是因为前者。王弗和苏东坡应该有很多共同语言。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jinweijunwu 2016-03-21 08:20:10
楼主喜欢邓丽君。
-----------------------------
YES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Yaoliuyaoyao 2016-03-21 11:20:55
楼主回答天衣无缝,首先说“红楼梦作者”而不说曹雪芹,这便见楼主是高手,这里暂且不讨论红楼梦作者是谁,那是另一个问题。
若单论诗词成就,红楼梦与唐诗宋词还相差不少,但论红楼梦作者的才华,我认为不只是诗词歌赋方面的才华,而是他的文学造诣,我觉得,他在小说方面的成就,可比肩李杜的诗、苏辛的辞,他们都可称得上文学巨匠,他们的成就都是我国文化方面的巅峰。
-----------------------------
如果论成就,红楼梦的作者可以比肩李白、苏轼。就像杜甫的成就比之李白并不逊色。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何故乱翻书2016 2016-03-21 09:37:54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贴个我大爱的容若的悼亡词。
-----------------------------
我觉得不如苏轼的~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Yaoliuyaoyao 2016-03-22 11:27:25
王国维说南宋辞不如北宋辞,差可并论者,唯稼轩一人,我觉得辛弃疾的辞完全可以比肩北宋一流高手。无论其豪放词还是婉约词,都有宋词巅峰之作。
-----------------------------
那是,苏辛并称嘛。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团练副使这个职位有点像民间自卫队副队长,官职低微,薪俸非常少,很难养活一大家人。为了尽量让大家吃饱肚子,王闰之只能在每个月初把老公的月薪四千五百钱均匀分为三十份,分别用一根麻绳穿起来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用长叉取且仅取一串下来用以安排三餐果腹,然后赶快把叉子藏起来。如果女主人勤俭持家,当天能有些节余,苏轼就兴高采烈地把这些意外之喜藏在一个小罐子里,以备万一有客人来访时好买点酒招待一下。

生活凄苦,自然容易心境悲凉,乐观如苏轼者也不能免。他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两首五言《寒食诗》: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这两首诗苍凉惆怅,不过只是苏轼的一时遣兴之作,在他的诗歌中不算上乘。当时他随手用行书把两诗写在一张素笺上,运笔起伏跌宕、气势奔放,结果成为他书法的代表作,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世人遂将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宋苏轼《寒食诗贴》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史载唐太宗大爱《兰亭集序》,将原稿带进了陵墓;而《祭侄文稿》和《寒食诗贴》与绝大多数顶级文化国宝一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就在苏轼过着这种贫苦生活的时候,天无绝人之路,老朋友马正卿专程前来看望。见苏轼如此窘迫,马正卿立刻找到昔日同窗、当时正任职黄州太守的徐君猷,请他将城东一块闲置的坡地拨给苏轼垦殖。徐君猷本就欣赏苏轼,当即首肯,这一下就解决了苏家的吃饭问题。苏轼大喜过望,想起当年白居易担任忠州刺史时在东坡植树种花,还乐天知命地写下了《步东坡》诗云:“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便效法白乐天将这块坡地称为“东坡”,并自号“东坡居士”。中国文化史上最响亮的名字“苏东坡”便从此诞生了。

那年秋天有两位客人来拜访东坡,大家仰望明月诗歌唱和,不觉大乐。东坡突然叹口气:“虽有佳客,却无酒无菜,真是浪费这月白风清的良夜啊!”客人道:“今天黄昏时我们在江中撒网捞上来一条鱼,巨口细鳞,很像是松江鲈鱼。只是哪里能搞点酒来?”东坡一听来了精神,马上跑回家去问王闰之:“现在有鱼,菜不愁了。咱家那陶罐里还有余钱可以拿来买点儿酒吗?”闰之笑道:“我有一斗酒,藏在家里好久了,就等着应付你这种不时之需。”东坡大喜,立刻和客人带着酒和鱼,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下去赏月吟咏。这一去,就诞生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我们一般说苏东坡是豪放派的领军人物,代表作就是这首词,他的幕僚将苏词与柳词对比时也是以此词为例。有的版本中是“乱石崩云”、“强虏灰飞烟灭”,总之就是当年战场乱石高耸入云,北方强敌曹操的战船都被周瑜一场火攻烧得樯橹灰飞烟灭,从此进入“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的时代。借凭吊古战场,追念一代豪杰们的文韬武略、气度功业;借绝代佳人小乔,侧面烘托能与她相般配的英雄周郎。然而即使周郎这样的风流人物,也被历史的大浪淘尽了。反观自己,年轻时曾经雄心万丈,如今两鬓已生白发而功业未成,不能不感叹人生如梦。末句高举酒杯祭奠万古长存的明月,尽显东坡特有的旷达之情。

不过三国时代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并非东坡当时游览的黄州赤壁山(又名赤鼻矶),而是在上百公里以外的蒲圻(pú qí)(现湖北省赤壁市)。如果东坡当时知道这一点,他又不能擅自离开黄州,就写不出这千古绝唱了,我们实在应该感谢这个美丽的误会。

东坡的客人说钓上来的很像是松江鲈鱼,其实也不难辨别。在赤壁被一把火烧得大败亏输的曹丞相有一次大宴下属,著名魔术师左慈做了不速之客,看了眼主菜生鱼片,把嘴一撇:“要吃生鱼片嘛,只有松江鲈鱼最美味。”今天很多人知道生鱼片是日本人的传统食物,但它最早起源于中国。曹操正想收拾这个妖道呢,冷笑一声:“你光动嘴皮子有什么用?松江与此地千里之隔,怎么取得到那里的鲈鱼?”左慈道:“这有何难?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教人拿来一把钓竿,在相府的鱼池中顷刻间钓出数十尾鲈鱼放在殿上。曹操一皱眉:“这些鱼是我家池中原来就有的。”左慈笑道:“丞相开玩笑了。天下鲈鱼都只有两腮,唯独松江鲈鱼有四腮,由此可分辨也。”众人视之,果是四腮。《三国演义》里记载了这个灵异故事。西晋张翰在长安为官时,有一年秋风初起,突然思念家乡苏州的时令美味莼菜羹和鲈鱼刺身,当时便辞官而归,后人就多用“莼菜鲈鱼之思”来作为辞官归乡的理由。范仲淹自小在那一带长大,熟知渔民劳作的艰辛危险,著有《江上渔者》一诗: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康熙、乾隆都很喜欢松江鲈鱼,下江南时必大快朵颐。三年“自然灾害”(现在大家都知道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时候,太祖看全国人民都在饿肚子,也做表率不吃最爱的红烧肉了,改吃松江鲈鱼,让古牧直送北京。尼克松来中国时还能吃到,等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来的时候点名要吃也没能如愿,因为已经被中国的领导们吃绝了。后来经国家 李先念特别批示,不知道从哪里又找来一点余种开始繁殖。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四鳃鲈鱼终于重现江湖。

东坡与客人们在长江上饮酒吃鱼,唱词作赋,直至夜半兴尽方归。不料回到江边临皋亭的自己家时,家僮早已熟睡,如雷的鼾声将敲门声完全掩盖。东坡敲到手腕酸麻屋内也毫无反应,只好和客人站在门外听江水哗哗直到天亮,好好思考了一番人生和哲学,顺便完成一阕《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第二天清晨家僮开门,东坡进屋且不骂家僮,也不吃早饭,趁着酒兴未散先将此词写在纸上。客人们看了纷纷拍案赞叹,出门就对人传诵东坡作了这么一首词,事情传来传去很快就变成:“昨夜苏轼作了此词,将官帽官服挂在长江边上,驾舟长啸而去,不知所踪了。”太守徐君猷听到传闻,吓了一大跳,苏轼是属于“监视居住”的罪人,这么失踪了自己可是要负监管不力的责任,急忙亲自赶来视察。东坡正在床上呼呼大睡还未醒来,鼾声比昨夜家僮犹有过之。“苏轼逃跑”的笑话一直传到京城,连神宗都听说了,心想朕给苏轼的处罚是不是太重了点,过阵子还是把他调回来吧。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何故乱翻书2016 2016-03-23 22:35:47
1.终于写到三国周郎赤壁了,但是写大嘟嘟的地方没有我以为的多。

2.看到莼鲈之思,想到,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查了一下全词又是辛弃疾写的,真的学过好多好多他的词。

3.看到前面有人提苏辛,粘贴过来一句话。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
因为在《唐诗为镜照汗青》里讲了不少大都督的故事了,不想再重复。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Yaoliuyaoyao 2016-03-24 11:31:16
@路加

个人以为路兄如要出书,还是以谈论诗词为要,不必谈论政治,有跑题之嫌。
-----------------------------
出书的时候,出版社会把政治内容都给删了。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苏轼逃跑”的笑话一直传到京城,连神宗都听说了,心想朕给苏轼的处罚是不是太重了点,过阵子还是把他调回来吧。

苏轼既然按律不得离开黄州,又不能管理公事,垦殖东坡之余就在辖区内东游西荡,把大小景点都逛了个遍。有一天他晃到歧亭镇时,突然眼前一亮,巧遇了一位故友陈慥。原来当年他制科高中后由组织分配的第一份工作是凤翔府判官,那时候年轻气盛,与顶头上司太守陈希亮相处得不怎么融洽,却和陈希亮的四儿子陈慥很谈得来。陈慥号“龙丘居士”,家资巨万而为人狂放不羁,对于做官不大热心,就喜欢走马射箭、谈古论今、讨论佛学,一看就是和苏轼臭味相投那种人。他在黄州的住处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美貌歌女,有客来访时就以美人歌舞待客。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嫉妒暴躁,经常在这种时候醋性大发,高声大吼,给歌舞来点儿不协调的配乐,弄得陈慥很是尴尬。苏轼在他的《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中取笑道: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陈慥本来和苏轼等一众客人兴致勃勃地一边饮酒,一边高谈阔论关于“空”啊、“有”啊的佛学词汇,彻夜不眠直到东方既白,突然听到老婆一声怒吼,顿时惊慌失措。因为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所以山西古称“河东”,秦汉时的“河东郡”包括今天的运城、临汾一带,在魏晋隋唐年间是柳姓的郡望,运城人柳宗元就称为“柳河东”,在此用“河东”代指柳氏。“狮子吼”也是佛家用语,形容释迦牟尼说法时的威严,这里比喻柳氏态度之严厉、骂声之洪亮。陈慥字季常,后人就用“季常癖”比喻怕老婆的妻管严,用“河东狮吼”比喻老婆大人的威风凛凛、宝相庄严。

苏轼等损友们被女主人这么指桑骂槐地厉声一喝,也不好意思继续待下去,赶紧知趣地起身告辞。众人悻悻然回家的路上,又被一场不期而至的阵雨浇得好不狼狈,可谓祸不单行。唯独苏轼一人兴致高昂,就算淋成了落汤鸡,还一面走一面哼起小调《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元丰六年,苏轼得到第四个儿子,乃是侍妾王朝云所生。苏轼年轻时曾任职杭州通判,在西湖上认识了年少的歌女朝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佳句很可能就是在欣赏她美妙歌舞时的有感而发。“朝云”此名来源于巫山神女,因其自称“朝为行云,暮为行雨”。苏轼对朝云十分喜爱,将她收为侍女,还为她起了一个字“子霞”,云、霞相对应,不是紫霞仙子。朝云自幼家境贫寒而沦落风尘,起初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但聪慧机敏,慢慢向苏轼学会了认字、书法甚至写诗。她因为受到苏轼夫妇的善待,决意追随终身。苏轼贬官黄州以后,朝云也长大成人到了婚龄,由侍女改为侍妾。苏轼为这个孩子取名“遁”,八成是想远离政治漩涡而遁于世外的意思。遁儿满月之时,苏轼写《洗儿诗》一首自嘲: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此诗牢骚太盛、过于直白,不是顶级佳作,但却很好玩,所以后人多有模仿之作。其中明末才子钱谦益的《反东坡洗儿诗》与之相映成趣:
东坡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
但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

钱谦益的继室夫人比他更出名,乃“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柳姑娘的身世有点像王朝云,同样自幼家贫堕入风尘,起名为“柳隐”;也同样聪慧好学,诗歌、书法都登堂入室,读到辛弃疾的词《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大爱之,故自号“如是”,人中柳如是,是如柳中人;后来也同样因为倾慕而嫁给了比自己年龄大很多的才子。钱谦益后来将柳如是娶作继室,称为“河东君”,大家看过前文应该知道“河东”二字的来由。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南明弘光小朝廷成立,钱谦益当了礼部尚书。不久清军南下,国势无可挽回之际,柳如是劝老公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走下水试了一下,苦着脸道:“水太冷!”柳如是奋身跳水,却被老公硬拉住了,这是一个著名的段子。后来钱谦益腼腆地投降了“我大清”,去北京做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柳如是却留在南京不肯北上。钱谦益不断受到妻子的影响,半年后便称病辞归,暗中与郑成功、张煌言等人联系,重新投入抗清阵营一方。柳如是四处奔走,资助、慰劳抗清义军,并劝勉那些试图全身远祸的人说:“中原鼎沸,正需大英雄出而戡乱御侮,应如谢东山(谢安)运筹却敌,不可如陶靖节(陶渊明)亮节高风。如我身为男子,必当救亡图存,以身报国!”她虽是女儿身,但论到见识、胆略、节气、功绩却远胜一众须眉,包括她大名鼎鼎的丈夫。正是靠着柳如是的义烈,才冲淡了人们对钱谦益变节降清的反感。陈寅恪先生赞她为“女侠”、“国士”,认为她是我们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代表,花八十多万字写了《柳如是别传》。但钱钟书先生说,不值得为柳如是写这么大的书。呵呵。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Yaoliuyaoyao 2016-03-28 09:59:42
东坡写诗的水平与词相去太远,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放在唐朝,东坡的诗也就3流以后了,果然一代有一代的气象,一代有一代的代表文体!
-----------------------------
总体来说,确实如此。

只有“春江水暖鸭先知”和“若把西湖比西子”和唐诗相比拿得出手。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元丰七年初春的一个夜晚,深宫之中的宋神宗孤独地吟咏着流行歌曲《水调歌头.中秋》中的“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句,觉得这正是自己心情的写照,叹口气道:“苏轼终是爱君。”第二天叫来宰相王珪商量:“修国史这件事情至关重要,让苏轼回来负责如何?”王珪面露难色:“自从把这帮批评者赶出京城以后,咱们牢牢掌握了舆论阵地,每次民意调查中政府得到的好评率都远超列祖列宗,朝野上下散发着正能量,耳根煞是清净。只怕让苏轼回到京城,他又胡言乱语妄议新法的大政方针,人心散了队伍可不好带。”神宗看王珪不赞成,皱皱眉头:“如果苏轼不合适,那就暂且先用曾巩修史吧。”曾巩写好开国皇帝赵匡胤部分的《太祖总论》进呈,神宗看来看去觉得不太满意,这次也不找苏轼的政敌王珪了,干脆亲手写诏书,改苏轼为汝州团练副使安置。虽然是职位一模一样的平调,地点却从偏远的黄州调回了河南境内的汝州,离京城政治中心非常近,重新起用之意昭然。

但这时候的苏轼,经过了乌台诗案的生死关头和黄州五年的生活磨练,已经不再是对政治一腔热血的愣头青年,而是恬淡从容的东坡居士了。他的内心并不想重返朝廷中枢,所以打点行装离开黄州后,根本没向北回汝州,而是向东先去“路经”了一下庐山。如果看一下地图,就明白完全是南辕北辙,越走离汝州越远。进得庐山之后,奇秀景色实乃平生所未曾见。山中的平民、和尚都惊喜相传:“苏子瞻来了!”东坡也是人嘛,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随口作了一首五绝: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我们今天旅游时经常看攻略,东坡也是一样。他一边游庐山,一边看朋友送给他的一本陈舜俞写的《庐山记》,读到其中一段前朝诗人的有趣故事,不觉哑然失笑。按照唐代的科举制度,各州县选拔士子进贡京师,参加由礼部主持的进士考试,称为“会试”。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时,“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的作者才子张祜去请他贡举自己为杭州赛区的出线代表,没想到正好遇上另一位才子“天下三分明月夜,两分无赖在扬州”的作者徐凝也跑来想请白刺史举荐自己。两雄相争,互不相让。徐凝昂首言道:“张兄,你的诗再好,也没有能和我咏庐山瀑布之‘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匹敌的句子吧?”张祜默然不答。白居易叹道:“论到你们两位诗歌的比较,就像廉颇和白起在狭小的鼠穴中相斗,胜负只在于一战之间啊!”秦国的白起、王翦和赵国的廉颇、李牧,号称战国四大名将。白起是四大名将之首,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最著名的是在长平之战后期重创纸上谈兵的赵括所率领的赵国四十万主力;一生夺城逾百,杀敌百万,可谓百战百胜,为秦国一统天下立下了第一大功,被封为武安君。廉颇则曾为赵国大破齐国;屡抗强秦;长平之战前期成功抵御秦军,使得秦国不得不用反间计诱骗赵国换上赵括为帅;长平之战后率领赵国残兵还能击退燕国趁人之危的入侵,斩杀敌帅栗腹,逼得燕国割地求和,被封为信平君。这两位都是常胜将军,有趣的是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却从未有机会正面交锋。在白居易的心目中,徐凝的《庐山瀑布》不输于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张祜的《观魏博何相公猎》不输于诗佛王维的《观猎》,两人如今同堂争胜,就像廉颇、白起两位不败名将狭路相逢于鼠穴之中,不得不一决雌雄。这个比喻既含有怜惜之意,又不失为难得一见的盛事。仔细比较之后,白刺史还是评判徐凝险胜。这让名气比徐凝更大的张祜非常难堪,也使得张祜的好友杜牧发飙,写诗嘲讽白居易“睫在眼前长不见”。这个故事在拙作《唐诗为镜照汗青》中有详细的记录。

东坡信步进了开先寺,主持大师见大名鼎鼎的苏子瞻光临,喜出望外,赶紧备下笔墨求诗。刚刚看完八卦故事的苏轼若有所思,挥毫写下一首绝句: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以苏轼的成就和眼光,一旦评价“郊寒岛瘦、元轻白俗”,事后都成了定论。现在他说徐凝的《庐山瀑布》是“恶诗”,和谪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一下子就让徐诗彻底挂掉,宋朝以后再没有什么人来为其翻案。这场跨越唐宋的论战,张祜和杜牧在强大友军苏轼的帮助下,终于完胜了徐凝和白居易。

东坡这么刻薄地评论徐凝,很可能是在潜意识里认为李白《望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根本无法被超越,所以徐凝的“今古长如白练飞”是班门弄斧。既然如此,他自己当然也就避开瀑布而只写山景。苏轼在西林寺的墙上留下了《题西林壁》,作为游览庐山后的总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诗久负盛名,但我个人认为其艺术性在徐凝诗之下,因为只有说理而没有形象描写,更像是一篇议论文。怪不得有人说苏轼是用写文章的方法来写诗,如果单以《题西林壁》为例,这个评价确实恰当,还好苏轼的大部分诗歌并非如此。诗人大凡抒发起生活哲理,常常是由于心有所感,东坡很可能在庐山悟到了从新党、旧党的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只有跳出党争之外才能看清国事的全貌。在这样的思绪中,他继续沿江东下直到金陵,去拜访新党前领袖王安石,从而发生了前文所叙的那一幕。

苏轼在金陵收获了与王安石的友谊,另一方面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期望着“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的幼子苏遁中暑不治,夭亡在母亲王朝云的怀中。遭此沉痛打击的苏轼更加无心北上汝州,上书朝廷说自己生活条件窘迫,想到常州居住,因为在那里有点田产,可以自给自足。奏书早上到了宋神宗手中,当天傍晚即被批准。就在苏轼收到批复,打点行装准备从金陵出发去常州时,远在京城的皇帝驾崩了。

常州一带是江南鱼米之乡,不但物产丰富,而且风景优美。苏轼来到此地以后,既无饥寒之忧,又远离了政治纷争,大概是一生中最为优游的一段岁月。他在这里写下的著名篇章,是为惠崇和尚《春江晚景图》的题画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的这幅画作已经失传,但从此诗生动的描写中,我们似乎能想象其画面的春意盎然。“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传神入妙,也富有哲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东坡对肥美河豚即将上市的垂涎欲滴。河豚之鲜甲于天下,所以民间一直有“拼死吃河豚”的比喻,作为美食家的苏轼自然不会放过它。常州有个人特别善于烹调河豚,特意邀请苏轼去品尝自己的手艺,全家妇孺都躲在屏风后面窥探,期待“舌尖上的大宋”节目金牌主持人苏东坡先生能品题一句,得以身价大增。东坡闷头大嚼,却像哑巴一样一言不发,一直在屏风后探头探脑的人们十分失望。整顿饭吃完,东坡把筷子一放,油嘴一抹,点头说了四个字:“也值一死!”全家人轰然大乐。

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后,之前因为反对新法而被贬的大臣们陆续复职,苏轼也被调回京城担任翰林学士,重返朝廷中枢。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青梅煮酒1970 2016-03-30 16:29:23
路师兄,个人觉得苏轼的诗放在唐代也丝毫不会逊色。
-----------------------------
想起来“人生到处何所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这首放在唐代确实丝毫不逊色。
楼主:路加  时间:2020-04-08 14:08:07
@Yaoliuyaoyao 2016-03-31 09:59:09
@路加

期待陆游和唐婉的凄美故事
-----------------------------
四大重头戏:苏轼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楼主:路加

字数:219676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5-12-25 00:20:00

更新时间:2020-04-08 14:08:07

评论数:152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