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晚清第一改革家:曾国藩

晚清第一改革家:曾国藩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曾国藩将书放下,看了看那位同学,问道:“何事?”
“你把桌子摆到那,把我的光线全挡了,叫我怎么看书!”那同学喝道。
曾国藩听罢,二话不说,默默地将桌子搬回原处,然后依旧在暗淡的光线下看书。
又有一天晚上,曾国藩读书兴致很高,他的那位同学已经睡着了,而他依旧点着油灯,挑灯夜读。读着读着,便发出声响来。读书要高声朗读,这是曾国藩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但刚才他为了不影响同学休息,没有读出声。此刻,他读到精彩处,浑然忘记了同学的存在,发出了声响。
“曾子城,你还叫不叫人睡觉啊!白天读书不努力,晚上却到这里唧唧歪歪,吵死了!”曾国藩正读到精彩处,神采奕奕,突然被他同学的这一声呵斥所打断,毫不扫兴。
曾国藩想了想,觉得是自己不对,于是压低了声音读,希望能够得到同学的谅解。
这样过了一会,那位同学的呵斥声又来了:“曾子城,别读了!你再读也中不了举!灯光耀眼得很,我睡不着!”
曾国藩听罢,深深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心想:多好的时光啊,不能读书,可惜,可惜!过了一会儿,他轻轻地将书本合上,吹灭油灯,也爬到床上。但他仍忘不了书本,依旧默念书中的内容,检查自己是不是真的背熟了,就这样直到深夜才睡去。
不久以后,湖南乡试举行,曾国藩延续好运气,考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在二十四的年纪就已经超过了他父亲曾麟书的成就。
许多同学得知曾国藩中举之后,都前来祝贺。与曾国藩同住一屋的那位同学因为自己名落孙山,本来心情就很沮丧,现在又看到这么多人前来祝贺曾国藩,那嫉妒心就上来了,当即指着曾国藩骂道:“都赖你,弄得我中不了举!这房间的风水本是我一个人的,都被你抢了去!”
那些前来道贺的同学们听他这么一说,都替曾国藩不平。其中有一个对他俩矛盾的由来比较了解的同学就责问曾国藩的室友说:“子城的书桌按照你的吩咐早已搬回了原处,怎么就抢了你的风水了?”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曾国藩的室友一听,更加暴跳如雷,吼道:“我的风水就是被他抢去了,不然我怎么会不中举?”
前来道贺的同学一听,更加气愤不平。然而,曾国藩却依旧泰然自若。只见他含着微笑,对那位室友说:“我马上就要离开岳麓书院了,这间房子就留给你一个人住。风水还是在的,你放心!老兄我祝你下次旗开得胜!”
曾国藩的慷慨大度令那位室友觉得很尴尬,于是他主动向曾国藩赔了不是,两人又重新和好如初。
岳麓书院的山长听说这件事以后,夸奖曾国藩说:“曾子城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胸襟,以后定当成为国之栋梁!”
这个故事和我前面所讲的几个故事一样,故事的编造者也将曾国藩日后的某些特质加到了这个故事中。这个特质,就是曾国藩所称的“忍”字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掉牙,和血吞”。这个思想是曾国藩哲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不错的。但曾国藩是不是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有了这种思想呢?答案不是肯定的。结合我们普通人的情况以及曾国藩日后的行为,我们更应该相信,此时的曾国藩或许还没有这么老成。
这一年的第二年,也就是1835年,是清朝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会试年份。曾国藩自中举以后,就一直在准备北上会试。正是在这段时期内,曾国藩认识了对他日后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位朋友,那就是刘蓉。
刘蓉,湖南湘乡人。1816年生,小曾国藩五岁。他出生在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不愁吃穿。从小聪明好学,但是性格孤傲,不肯做大家都趋之若鹜的事,尤其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试。
刘蓉的父亲刘振宗也是一位思想开明的人士,他不强迫刘蓉参加科考,他最关心的是刘蓉有没有真才实学。在父亲的影响下,刘蓉从小就注重将学问与现实社会问题结合起来考查,善于利用历史经验教训来解决实际问题。
1834年,刘蓉就读于岳麓书院,在这里结识了曾国藩以及日后曾国藩的另一位重要朋友郭嵩焘。当然,此时的曾国藩和郭嵩焘还不认识,他们日后的交往乃至结成生死之交,都是刘蓉促成的。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当时,曾国藩正在准备来年的会试,几乎所有的人都盼望曾国藩能够会试告捷,为湘乡争光,只有刘蓉规劝曾国藩不要再考了,建议他和自己一起致力于经世致用的学问。当然,此刻的曾国藩功名心很强,是不会听他的。
1835年的会试,曾国藩没能延续前两年的好运气,最终落第。因为第二年,也就是1836年有恩科会试,所以曾国藩留在了京城,准备来年再考。然而,来年的会试,曾国藩还是没考中。日后的湘军大帅、比曾国藩还小一岁的胡林翼正是这一科的进士。
连续两次会试都没考中,曾国藩只得离开京城回家。不过这次,曾国藩并没有走从北京到河南周家口,再到湖北汉口坐船回湖南的这条正常路径,而是绕道江宁(今江苏南京),溯江而上回湖南。
当曾国藩来到江苏睢宁县的时候,身上的银子已经不多了。正好当时的睢宁知县易作梅是湘乡人,曾国藩前去拜访、求援。易作梅听说有家乡才子前来拜访,非常高兴,盛情款待了他。当曾国藩向他诉说出自己的难处后,易作梅非常慷慨地借给他一百两白银。
曾国藩得了银子,准备回家。当他经过江宁的时候,在书肆中看到一部装帧非常精美的《二十三史》,标价一百两。
当时的江南江宁、扬州一带,出版印刷业非常发达,古籍善本大都出自那里。像曾国藩看中的这个版本的《二十三史》,别说长沙买不到,武昌买不到,就是京城都未必买得到,即便有买,价格也是翻了几倍的。如果错过这次的话,下次再想这么便宜地买到这样的好书可就难了。
曾国藩很想买下这套书。但是,如果买书的话,他刚刚借到手的一百两可就又花出去了,怎么回家都会成为一个问题。
曾国藩是个典型的书痴,他想狠下心来不买,却又实在舍不得这套好书,忍不住前去抚摸。他想买下来,却又担心回不了家。一连几天,曾国藩都下定不了决心,在那书肆外面徘徊。
最后,曾国藩终于痛下决心,将自己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部放到当铺当了,换得几十两白银,回家的路费是足够了。曾国藩这才将那一百两白银往那书肆的柜台上一摆,在众多读书人艳羡的目光中搬走了那套《二十三史》。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重新回到老家的曾国藩,除了这套《二十三史》之外,什么都没剩下了。不仅考试没考上,银子全花光,身上值钱的东西也都没有了。
虽然是在京城生活了将近两年,对于一个农家子弟来说,算是见了大世面了,但曾国藩没敢大肆宣扬。他担心,父亲曾麟书知道他用一百两白银买书,会狠狠地教训他。毕竟节俭是曾家家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一百两白银对于当时的曾家来说也确实不是小数目。他在想,如何向父亲交待。
出乎曾国藩的意料,曾麟书在得知事情的经过之后,不但没有责备曾国藩,反而对他说:“宽一啊,你喜欢读书,这很好。你要买书,我也支持。只是这些书啊,你要给我圈点一遍。不然你就是不孝。”
曾国藩听后,非常感动,发誓要努力读书,一定要考中进士,不让父亲的心血不流。
这之后的两年,曾国藩都在准备1838年的会试。在这期间,通过刘蓉的介绍,曾国藩认识了一位重要的朋友,那就是郭嵩焘。
郭嵩焘,湖南湘阴人。1818年生,小曾国藩七岁。和刘蓉一样,郭嵩焘也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
尽管郭嵩焘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三代人都没有走上读书做官的道路,也没有成为著名的学者,但他的父亲还是想把他送去多读点书。于是,郭嵩焘自幼受到过严格的封建传统教育。由于他聪明好学,进取心非常强烈,所以很快就脱颖而出。
1835年,年仅十八岁的郭嵩焘考中秀才。第二年,在父亲的积极支持下,他考入岳麓书院,期间他结识了刘蓉、曾国藩、左宗棠等朋友。
郭嵩焘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刻苦日励、淳朴忠厚以及诚实守信的品质,令曾国藩很佩服。郭嵩焘在1837年中举之后,曾国藩与他约定,一起前往北京参加1838年的会试。
对于曾国藩的邀请,郭嵩焘自然是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然而,刘蓉却坚决反对郭嵩焘参加会试。他像三年前劝说曾国藩一样劝说郭嵩焘,但郭嵩焘也没有听他的。
曾国藩一生有许多的朋友,但真正算得上生死之交的,就只有刘蓉、郭嵩焘两位。曾、郭、刘三人在长沙的相识,就相当于《三国演义》里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虽然刘蓉、郭嵩焘不能像关羽、张飞那样替曾国藩冲锋陷阵,但这两人对于曾国藩日后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实在是太关键了。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云淡心远 66楼 2014-07-23 15:58:35

-----------------------------
谢谢!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吉日春雨 67楼 2014-07-23 16:08:58
@廖正华 力顶美文~
-----------------------------
谢谢!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守阳明 73楼 2014-07-23 17:34:51
赶上直播了 呵呵
-----------------------------
谢谢!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自顶!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1838年,曾国藩与郭嵩焘一起来到京城参加会试。这是曾国藩第三次站在会试考场上了。经过两年的苦读,曾国藩觉得自己的水平已经远远高出两三年前,他感觉自己是时候跨过会试这科举考试的最后一道门槛了。
礼部会试结束,曾国藩得中第三十八名进士,郭嵩焘没有考中。之后的殿试,曾国藩被取为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虽说是考上了,但曾国藩还是高兴不起来。曾国藩的梦想是进翰林院,但三甲四十二名这个成绩基本上意味着他与翰林院绝缘了。
按照常规,只有排名靠前的进士才能入翰林院。翰林院是国家储备人才的地方。里面的翰林分两种,一种是红翰林,升迁很快,基本上都是六部侍郎和地方按察使以上官职的备选人员。一种是黑翰林,得不到升迁,尚且不如去地方做知县。像曾国藩这样勉强上榜的进士,往往进不了翰林院,而是直接被派到地方去当知县。
曾国藩想:我的这个成绩,就算去参加后来的朝考,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既然进不了翰林院,我还是回去算啦。小小知县,我曾国藩不屑为之。
郭嵩焘得知曾国藩要走,大惊失色,连忙劝他说:“涤生兄,切莫轻举妄动。朝考还没有结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二十多年苦读,不能就这么自我放弃了。我相信会有峰回路转的一天。”曾国藩听郭嵩焘这么一讲,暂时打消了回家的想法。
正在这时候,改变曾国藩命运的大贵人出现了。他的名字,叫做劳崇光。劳崇光,湖南善化人,1832年进士。此时任职翰林院编修。
劳崇光这个人,豪爽好客,希望帮助人。他听说家乡有个名叫曾子城的才子因为殿试失利准备放弃朝考,心里很焦急,连忙叫下人前来阻止曾国藩南归,并请曾国藩来他家,一起商讨朝考的事。
奄奄待毙的曾国藩突然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兴奋不已,连忙跟随劳崇光的下人来到劳崇光住的地方,正式拜见他。
劳崇光和曾国藩叙礼完毕后,对他说:“涤生兄,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仅仅因为殿试有些小挫折,就心灰意冷,这不是大丈夫所为。你的殿试成绩虽然略差,但朝考也不是没有办法可想。事在人为嘛!”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曾国藩听完,眼前一亮,道:“不知辛阶兄(劳崇光,字辛阶)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到子城?”
劳崇光道:“涤生兄熟读历史,应该知道唐朝科考有行卷的风气。”行卷是盛行于唐朝的一种科举习俗。唐代礼部试是不糊名的,应试举子可以先将自己的得意诗作献给达官贵人看,以求他们在看卷过程中优先录取自己。
曾国藩点点头说:“略有所闻。”
劳崇光说:“我的办法,便是仿照唐代的行卷。你的诗文写的很好,我看过。你等下回去,叫下人拿十几部你的诗文集给我,我帮你送给那些达官贵人。要让他们知道,今年会试真正的人才是你曾子城,不是别人。还有,今年会试的主考官穆彰阿穆相,在皇上那儿说话很灵,你有必要专程拜访一下,我给你引见。”
曾国藩说:“我和穆相私下里也见过,他貌似不太看重我曾子城。”
劳崇光听罢,呵呵一笑,道:“你是汉人,又无权无势,纵使有经天纬地之才,穆相又如何会看重你?不过你放心,我和穆相私交甚好,有我做介绍人,他会对你另眼相看的。事不宜迟,你这就随我去穆府。”
曾国藩点点头,一边吩咐仆人回去取诗文集,一边跟随劳崇光上了马车,前往穆彰阿府邸。
一路上,曾国藩忐忑不安,他心里在想:穆彰阿毕竟是当朝宰相,皇帝面前的红人,他会在意我曾子城吗?为了不出差错,曾国藩不停地向劳崇光打听穆彰阿平时的习俗、政治观点等等。劳崇光都一一作答。最后,劳崇光着重强调了一句:“现在争论得最激烈的,莫过于严禁还是弛禁鸦片的问题。穆相主张弛禁,你在他面前,切莫学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新进士,大放厥词说要严禁鸦片。其他的都没什么,这条最要紧。”
两人说着说着,已经来到了穆彰阿府邸外。穆府的仆人在通报之后,将他们带进了穆彰阿所在客厅。
穆彰阿见是劳崇光做介绍,又见曾国藩一举一动都中规中矩,气度不凡,果然对曾国藩另眼相看起来。宾主之间聊得很开心。
说着说着,穆彰阿果然谈到应该严禁还是弛禁鸦片的问题上来了。曾国藩赶紧将自己早就打好腹稿的支持弛禁的言语全都倒了出来。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吉日春雨 77楼 2014-07-24 14:49:33
@廖正华 问候、支持~
-----------------------------
谢谢!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嘉靖皇帝的末日 76楼 2014-07-24 11:32:03
@廖正华 欣赏好贴。
-----------------------------
谢谢!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鼎湖听泉 78楼 2014-07-24 15:05:53
支持
-----------------------------
谢谢!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云淡心远 81楼 2014-07-24 16:40:47
沙发
-----------------------------
谢谢!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守阳明 82楼 2014-07-24 19:30:45
板凳
-----------------------------
谢谢!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穆彰阿听后,大笑道:“今年新进的这些进士当中,你曾子城的诗文未必是最好的。但是要论起治国之道来,那些人都比不上你曾子城。就像你说的,那些主张严禁鸦片的人,就是存心想把咱们这个好端端的国家拖入战争。像你这样的人才,才取了个三等四十二名,真是太屈才了。你放心,只要有机会,我就在皇上面前提提你。朝考你就不必担心了,回去好好准备就是。”
听到穆彰阿的这一番言论,曾国藩的双眼早已涨红了,只见他毕恭毕敬地对穆彰阿一拱手,道:“穆相知遇之恩,子城定当铭记在心!”
“很好,很好。”穆彰阿一边示意曾国藩坐下,一边说。突然,穆彰阿像想到了什么似的,自言自语地嘀咕道:“子城,子城……”
这样嘀咕了大概七八声之后,穆彰阿对曾国藩说:“涤生啊,你这名字不好。子城,子城,不够大气,看这字面意思,人家还以为是一个人被困死在城中了呢。我给你改个名,像你这种人才,以后应当成为国家的藩屏,就取名叫做‘国藩’好了。你看怎么样?”|
曾国藩刚坐到椅子上,听穆彰阿这么一说,立马站起身来,对穆彰阿拱手说道:“谢穆相赐名!”
接着,三个人又聊了好几个时辰。穆彰阿得了曾国藩这么一个见识超群的门生,高兴得很,便留曾国藩、劳崇光吃晚饭。直到午夜时分,曾国藩才回到租住的屋内,将一天的遭遇告诉给了郭嵩焘。
接下来几天,曾国藩闭门不出,一心温习功课,准备朝考。郭嵩焘则每天出去打探消息,看看劳崇光的计策是不是奏效了。
郭嵩焘打探到的消息令曾国藩感到非常兴奋。由于劳崇光的运作,这几天“曾国藩”的名字已经在达官贵人当中传遍了,都说今天新进的进士当中有一个诗文天才,写诗可以媲美李白、杜甫,作文可以比肩韩愈、柳宗元,反正是吹得天花乱坠。郭嵩焘还听说,连道光皇帝都知道“曾国藩”这个名字了。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郭嵩焘性格急躁,毫无城府,说话经常是一大堆一大堆的,然而曾国藩听完后,只冷冷地说了一句:“皇上知道我的名字,那么穆相就可以进言了。”
到了朝考那天,曾国藩准备充分,文章做得很好。本来他被取为第三名,但道光皇帝看到试卷后,想起这个“曾国藩”就是前些天传得沸沸扬扬的诗文天才,连首相穆彰阿都称赞他,于是,皇帝朱笔一挥,将曾国藩的第三名改为第二名。曾国藩也因此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一直以来,曾国藩的梦想就是当翰林,此刻他的梦想终于实现。
就这样,在老乡劳崇光、恩师穆彰阿的帮助下,曾国藩成功地实现了从殿试三等第四十二名到朝考第二名的惊天大逆转,一条官场的康庄大道已经展现在二十八岁的曾国藩面前。(第一章完)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云淡心远 91楼 2014-07-25 15:36:13

-----------------------------
谢谢!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廖正华 90楼 2014-07-25 14:55:45
郭嵩焘性格急躁,毫无城府,说话经常是一大堆一大堆的,然而曾国藩听完后,只冷冷地说了一句:“皇上知道我的名字,那么穆相就可以进言了。”
到了朝考那天,曾国藩准备充分,文章做得很好。本来他被取为第三名,但道光皇帝看到试卷后,想起这个“曾国藩”就是前些天传得沸沸扬扬的诗文天才,连首相穆彰阿都称赞他,于是,皇帝朱笔一挥,将曾国藩的第三名改为第二名。曾国藩也因此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入翰林院深造。一......
-----------------------------
@嘉靖皇帝的末日 92楼 2014-07-25 15:58:35
关注精品。
-----------------------------
谢谢!
楼主:廖正华  时间:2020-04-13 23:58:54
@守阳明 101楼 2014-07-25 18:21:28
翻页 呵呵
-----------------------------
谢谢!

楼主:廖正华

字数:17780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4-07-18 00:27:00

更新时间:2020-04-13 23:58:54

评论数:398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