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我的大学 >  驻地计划展览 | 马颖汶:门「里外」的生活延伸(转载)

驻地计划展览 | 马颖汶:门「里外」的生活延伸(转载)

楼主:燕岭驻地计划  时间:2020-04-18 13:03:16
三月中下旬开始,全国各省市逐步开始解除了为控制疫情的封城措施,疫情的中心点武汉也计划将于4月8日解封。

随着城市功能和日常生活的逐步恢复,因为疫情而搭建起来的空间边界逐渐被打破,「燕岭青年艺术家驻地计划」第三期的两位艺术家也在这期间完成了他们的创作。

由于仍受疫情影响,第三期的成果汇报展会以线上形式展出。



农历开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焦点。

那时,第三期驻地艺术家马颖汶刚刚完成了对驻地周边的考察,参观的工厂、店面都为她指引了创作的方向。

带着思考,她踏上了返港的列车,预备过完年后再回来驻地进行创作。








▲ 马颖汶在地期间


随后湖北封城,多个省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香港也有多个口岸关闭,马颖汶被困家中,迷茫不知归时。

一直高速运转着的社会,几天之间突然放缓了脚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上各类纷沓而至的信息:疫情扩散,物资紧缺。

马颖汶与许多香港人一样,为了购买到防疫物资而辗转在各个药店、超市之间。戴着口罩的面庞,排成长龙的队伍,超市里越来越空的货架……这些和日常明显不同的变化,都转变为焦虑,填满了这座城市。

马颖汶一直认为,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然而这段时间的经历,让她产生了动摇:当下的我们连最基本的需求都解决不了,艺术又可以带给我们什么?

带着这个思考,马颖汶开始利用身边的工具,尝试制作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用品。




▲ 马颖汶曾自制防疫用品

随着疫情的大范围爆发,马颖汶开始了居家防疫的日子。全身心回归到住所的她,才发现自己和家的距离:

心情烦闷的家人们同在局促的空间里,常常会发生各类争执;

住所内空间规划糟糕,家私及物品分布无序,让家里显得更为拥挤;

属于自己的可控空间,仅仅只有自己的卧床以及一张小巧的正方形桌子……

一两个郁闷的星期过去后,马颖汶终于下定决心展开了近几年一直未实行的计划——为家中物件来一场大清理。

透过收拾物件,她重新占领并分配家中空间,尝试把自己投射于物件中,增加控制权,扩展自身对这些物件以至空间的归属感,从而获得待在家中的舒适感,亦尝试着在这个过程中平复自己的情绪。

在清理过程中,她也观察到家中很多物件都被错误安置,阻断了功能性物品的正常运作。

由此她意识到,家人对住所的概念只是停留于每天回来休息睡觉的层面,而这也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这不禁令她思索:「家」和居住者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然而疫情把这个问题无限放大了。

当家门一关,热闹嘈杂甚至常起争执的家和冷冷清清空空荡荡的公共区域瞬间成了对比,门里门外像是两个世界。

马颖汶想:本应只在公共空间进行的活动,倘若搬进室内会是怎样的体验呢?

最终,她付诸行动,把露营、野餐、喝早茶、放风筝等活动带进家门,引导着家人和她一同在「门里」体验「门外」生活,以此展开他们对家的想象,把生活重新带回家。同时,她把整个过程以相片、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并最终形成了这一部驻地作品——《里外 Outside In》。
「里外 Outside In」

疫情改变了我和家人的生活模式,家屋成为了生活上密不可分的场所。

当一家人同时活动在小小的单位内,令本已小巧的空间变得更压迫,郁闷与烦躁感亦随之增加,生活亦日复日地重覆。在香港,我们对居所的使用只停留在吃饭以及休息,惯性地把自己的生活侧重于在外活动。这不但忽略了自己跟居住所的关系,也失去了对居所的想像力。

疫情下,公共空间成为了生活的禁区。然而,这也引发了更多我对家的想像:假如我把公共空间的生活搬进家中会是怎样的体验?

我引导家人和我一起在家里体验门外生活,以开展他们对家的想像,把生活重新带回家。

——马颖汶





▲ 搬入室内的户外活动



这份围绕着隔离、亲缘和生存环境进行的作品,是特殊时期下真实而又质朴的记录,也引发观者脱离日常思维,展开对空间用途的全新思考。


PS:查阅以下链接,可查看完整视频。

马颖汶作品「里外 Outside In」

楼主:燕岭驻地计划

字数:1582

帖子分类:我的大学

发表时间:2020-04-15 01:06:35

更新时间:2020-04-18 13:03:16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