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连载中《刀尖上的舞者——南宋初年的那些事》(9)

连载中《刀尖上的舞者——南宋初年的那些事》(9)

楼主:赵宋布衣2019  时间:2020-04-23 04:53:15
第2节 国是之争

无论在哪个时代,中央朝廷都是一个名利场,既代表着权力,也代表着利益,所有官员都挤破了脑袋想到中央朝廷去当官,但真正能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少之又少,可谓是凤毛麟角。李纲入朝斗争如此激烈,原因就在于此。经过一番斗争,李纲在赵构的支持下终于战胜了对手,但是,他战胜的对手实力并不强,而且声名狼藉,就是没有赵构的支持,李纲要收拾他们,其实也不是很难。
南宋初年的朝廷,实际上十分复杂,斗争亦十分激烈,而且他们的斗争早已经脱离了单打独斗的阶段,进入拉帮结派群殴阶段,每个活跃在朝堂上的官僚都有属于自己的派系。
如果将南宋初年的朝廷进行派系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派系:
(1)随龙派:皇帝在即位前身边一般会跟随一大批文武官员,为其出谋划策,等到皇帝登基后,往往会破格提升自己身边的官员,宋人称这种现象为“随龙”。赵构登基,原来大元帅府里的那一帮文臣武将有协助真龙天子登位之功,此时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随龙功臣。这一派人与天子共患难,深受新天子信任,其代表人物是黄潜善、汪伯彦等。
(2)主和派:在靖康年间,那些力主割地议和的主和派大臣,他们对北宋亡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代表人物是范宗尹、颜歧等。
(3)主战派:靖康年间,力主抗金,反对割地议和的大臣。代表人物李纲、宗泽等,这一类大臣此时声望日著,人心所向。
(4)僭伪派:张邦昌被扶植为伪楚皇帝,朝廷中许多大臣都接受了伪楚朝廷的官职,在当时,张邦昌这可以叫作“僭位”,群臣叫作“污受伪命”。
(5)卖国派:在靖康之难中,为苟全性命而替金人奔走效命的大臣,代表人物是“卖国牙郎”王时雍、“虏人外公”徐秉哲,“急脚鬼”吴幵、莫俦等。这些人又都接受了伪楚的官职,同时属于“僭伪派”。
(6)守节派:在靖康之难中,有反抗敌人的行为,或拒绝参与卖国卖君,保持了最低限度的名节的大臣,如吕好问、张浚、赵鼎等。其中吕好问还为保全赵宋宗社,劝逼张邦昌退位,协助赵构登基立了功。
经过李纲的入朝之争,主和派、僭伪派、卖国派基本上已经被清除出朝廷。朝堂之上活跃的只有风头最劲的主战派,隐藏在幕后的随龙派,以及首鼠两端、风吹两边倒的守节派。
一般来说,朝堂上真正的实力派,往往都是隐藏在幕后,就如同隐藏在草丛中的毒蛇,等待对手露出破绽的时候,露出獠牙一击致命。随龙派就是这样的毒蛇,很快他们将成为主战派李纲的主要对手。
李纲是一个实干型的官员,他之所以入朝当宰相无非也是为了解天下之倒悬,至于权力、地位、利益之类的东西,并不是李纲考虑的问题。宋徽宗二十多年“轻佻治国”,使得朝堂之上活跃的官员大都都是庸碌之辈,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李纲必须重新召回原来被贬谪的主战派人士,并且还要大量起用新人。于是,主战派人士宗泽、张所、傅亮等人被李纲重新召回朝廷。宗泽被李纲派往东京去收拾残局,而张所、傅亮则被派往河北、河东,消息传出天下震动,百姓欢呼雀跃。
原本宗泽就与汪伯彦和黄潜善矛盾很大,而张所也是因为得罪了黄潜善才被贬官的。现在李纲又把他们召了回来,这在无形之中又加大了与随龙派的矛盾。
随龙派已经被李纲逼到了墙角,不出手不行了。
黄潜善、汪伯彦忧心忡忡地来劝赵构,说他们与李纲政见不同,现在先逐走张邦昌,又下诏经理两河,势必招致金兵再来。两河州郡只剩下一些残兵败将、盗贼流寇,都是乌合之众,凭借他们是挡不住金国铁骑的。
赵构觉得他们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于是问他们该怎么办?汪黄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那就是——议和迁都。这的确是为赵构的个人安全考虑得十分周到,如果能议和成功,让金兵不来是最好,如果议和不成功,反正也已早早的退到了东南。
赵构心动了,赵构确实非常担心金兵再来,能跑到安全的地方那是最好,但是代价似乎有点大,难道就此放弃祖宗之地?
赵构犹豫了。
黄潜善、汪伯彦迁都议和之策刚一传出,立即激起强烈的抗议之声。
李纲、宗泽等主战派立即上奏折反对议和迁都,赵构看着主战派的奏折,感觉他们说的也很有道理。赵构迷茫了,不知道听谁的好,此事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与此同时,朝廷对污受伪命大臣的追查也到了最后的时刻,让赵构没想到的是,一些“守节派”的大臣居然也被卷了进去,这其中就包括赵构十分信任的执政大臣吕好问。
吕好问在南宋初年的朝堂之上,按照派系划分属于“守节派”,但他却并非单纯的“守节派”,他其实有着十分显赫的身世。
吕好问家族乃是宋代少有的政治世家,家族内人才辈出,如太宗朝的吕蒙正,仁宗朝的吕夷简,神宗朝的吕公弼、吕公著等等。这个家族在朝廷中影响极大,而吕好问就是这个家族在朝廷中的代表,他对主政宰相李纲的态度至关重要。
应该说吕好问对李纲这个宰相是十分欣赏的,李纲确实是那个人才凋零的时代中杰出的实干型政治家,朝廷内外比李纲更为厉害的宰相确实没有。但是,在吕好问看来,李纲也有着作为宰相的严重不足。
李纲的问题在于他对人对事太较真,说的不好听点就是迂腐,关于这点李纲自己也承认,一直说自己“迂直”。李纲的迂腐,在处理朝廷中的僭伪派表现的淋漓尽致。对此,吕好问一直心怀忧虑,他也曾忧心忡忡地对李纲说:“王业艰难,正是含污纳垢之时”,但是李纲没有听从吕好问的建议,反而认为他是首鼠两端。
如今惩治污受伪命大臣牵涉到了吕好问,按照宋朝的制度,作为执政的吕好问应该主动辞职。于是,主战派官员时任右正言的邓肃在奏章上稍稍涉及了一下吕好问在推立张邦昌时曾任事务官,后来又接受了伪职之事,希望吕好问能识趣点自己主动辞职。
还没等到吕好问主动辞职,皇帝赵构知道了这件事,他对吕好问一直比较倚重,值此国家危难之际,赵构也需要像吕好问这样政治世家出身的官员来支持他,况且吕好问也是赵构登基的重要功臣之一,无论如何不能让这样的支持者离开朝廷。
赵构决定自己亲自出面为吕好问说情,他对主战派大臣说:“张邦昌僭越称帝初始,吕好问就派人送信禀告,详细陈述京城内外之事。金人刚退去,他又派人来劝联登极。考察他的心意,非他人能比。”
吕好问听闻此事之后,心里却是别有一番滋味。想起李若水以身殉国,孙傅、张叔夜拒不推举异姓,秦桧冒死抗争而终被金人掳走,正所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吕好问自问没有他们那样的气节。
如今,皇帝亲自出面为自己辩护,这更使吕好问倍觉惭愧。再则,自己议事又常与李纲不合,一方面觉得李纲有些措置欠妥,可又提不出更好的方案,每每不知如何是好。
吕好问再三考虑之后,向赵构上表辞职:“张邦昌窃位之时,臣若闭门不出洁身自保,实在不算难事;只是因为世代蒙受国家恩惠,所以甘受贤人的指责,冒着重围送信给陛下。”现在陛下登基,中兴有望,臣心愿已了,自当求去,望陛下恩准。
此时吕好问是去是留,李纲的态度至关重要。其实,吕好问本来是李纲在靖康元年举荐入朝的,但此时,李纲却没能做出一个高明的决策,可能他认为惩治伪命大臣对立国至关重要,而吕好问遇事又常常是首鼠两端,所以李纲这次没有把吕好问留下来。
七月十五日,赵构下诏罢免了吕好问尚书右丞之职,以资政殿学士知宣州。一年前曾与李纲共事于枢密院的许翰,经李纲力荐,被召回朝廷,任尚书右丞。
李纲此举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他日趋孤立了。他对吕好问这样立过大功的大臣都不轻饶的态度,不仅可能使“僭伪派”狗急跳墙,也使“守节派”开始和他疏远、对立;在国是之争中他又与“随龙派”的矛盾日趋尖锐,无意中他把这三派推到了一起。
也许李纲此时都还未意识到,国是之争已在逐渐演变为派系斗争。
李纲身为宰相,理当由他提出一套完整的国策纲领,让李纲始料不及的是,他制定的国策提出,朝廷内部的斗争竟然迅速升级。
李纲拟定了一个计划:
1、沿黄河、淮河、长江设置帅府、要郡、次要郡,依次驻军防守。其中沿黄河设置十一座帅府,沿淮河设置二座,沿长江设置六座,另有四十个要郡,三十六个次要郡,以上累计需兵力九十六万七千五百人。
2、屯积钱粮,尽力使帅府能积聚的粮草要够三年之用,要郡有达到二年,次要郡一年。
3、宋朝的军队以步兵为主,难以抵敌金国的铁骑,必须购买马匹,增加骑兵,并制造战车,以克制金国骑兵。
4、在长江、淮河一线制造战船,训练水军。
5、实施的步骤李纲提出三项建议:一、募兵;二、买马;三、募民出财以助军费。
整个朝廷,还没有人能提出比这更详细的计划和更具体的实施步骤,赵构随即下诏,依次施行。

楼主:赵宋布衣2019

字数:333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4-20 16:24:01

更新时间:2020-04-23 04:53:15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