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德军仅用39天击败世界第一强国法国的前因后果

德军仅用39天击败世界第一强国法国的前因后果

楼主:宁以致远2020  时间:2020-10-17 15:42:18
波兰战役结束后,希特勒公开提出和平呼吁,不过,他暗示必须承认德国的征服结果,遭到了英法的拒绝。

希特勒命令陆军总司令部立即制定西线攻势计划。希特勒并不打算——他认为也做不到——彻底击败英法联军,迫使法国投降。他的计划是对英法联军取得局部的,一定的军事上的胜利,英法就会向他求和,然后转向东方,击败苏联。这是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就已提出的目标。

希特勒的命令使德军总司令部陷入一片慌乱。德军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以及在前线的大多数高级将领军均认为若发起进攻德军会遭致失败。希特勒认为德国的坦克兵种和空军在目前无论为攻为守都已经达到了任何其它国家所不曾达到的技术高峰,将领们则不认为新兵器能够压制对方训练有素的军事人力上的优势。当时的法国陆军号称欧洲第一,德国的兵力总数也是远少与英法两国。德国是从1935年才开始征兵,并重整装备,短短几年内从10万陆军极速扩展到几百万,其中有整整36个师是缺乏训练与装备。希特勒也承认法国人在较旧式的兵器方面享有优势,尤以重炮为然。但他辩论说:“在机动作战中,这些兵器并无决定性的重要”。

在一战爆发之前,德国已准备了很多年。但血战四年最终还是输给了法国。而现在,从希特勒上台执政时百废待兴的局面至今也不过才六、七年。

德军参谋本部在希特勒催促下仓促制定出来的作战计划代号为“黄色方案”,很像是1914年施里芬计划的翻版。右翼冯.包克的B集团军群负责主攻,方向是通过比利时中部(就像是1914年一样);左翼龙德斯泰的A集团军群则是准备通过丘陵起伏,森林茂密的阿登地区,执行助攻。所有的装甲师都是配给了B集团军群。而盟军也料到了德军很可能会从比利时进入,就把全部英国远征军和法军主力配置在了比利时境内。如果真是按照黄色方案实施了,那么德军的攻势主力将会一头撞在实力最强和装备最好的英法联军的正面上。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只在人数上与德军势均力敌的军队。如果这样,则可能会在西线上形成一个僵局,于是整个战局就要完全改观了。曼斯坦因后来就这个事情,这样讲道:“我们也许可以击败在比利时的联军。我们也可以征服英吉利海峡的沿岸。但非常可能的,我们的攻势将会停顿在索姆河上。于是就会形成一个像1914年一样的情况……那将永无达到和平的机会。”

但是,就在战争即将打响之时,发生了一件偶然的事情。这件事当时看来是不幸的,但后来证明这对于希特勒来说却是非常之幸运的。这个偶然事件也使一位被后人称为最有军事天才的德国将领曼斯坦因,开始他第一次的大显伸手。

希特勒将西线进攻的日期定在1940年1月17日。但就在1月10日,一位德国第七空降师的联络官所乘的飞机因受恶劣天气影响,迫降在比利时境内,其身上携带的西线作战计划未能完全焚毁,就被比利时人俘虏了。这样德军只能立即停止了马上就要进行的西线攻击,必须重新立定一份新的作战计划了。西线的德军暂时放下了紧张的心情,士兵们打牌的打牌踢球的踢球。

曼斯坦因当时是任即将在西线执行助攻任务的A集团军群的参谋长,职务并不高。A集团军群接到两份进军指令(也就是黄色方案)。曼斯坦因在看了后大为不满意,自己重新构想一个大胆的,不无风险的作战计划,写成一份报告,通过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斯泰将军向陆军总司令部呈文。陆军总司令部对他的计划根本不予理睬。曼斯坦因在两个月内向陆军总司令部递交了六次函件,企图说服他们。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和参谋长哈尔德对这个胆敢一直与他们的作战计划向对抗的人深感不满,就解除了曼斯坦因A集团军群参谋长之职,调任他为第38军军长,以免他再喋喋不休。曼斯坦因被挤出了主要路线之外,不再有发言的机会了。但是世事难料,这个决定反而促成了曼斯坦因与希特勒的见面,使得他能够直接向最高统帅充分解释他的想法。

按照人事惯例。新任命的几位军长要受到元首的召见并赐宴。2月17日。一批包括曼斯坦因在内的新任命的军长们与希特勒共同进餐。曼斯坦因在他的回忆录中对当时的情况,曾记载如下:“当宴会结束我们起身告退时,希特勒就命我随他到书房去,在那里,他请我把个人的意见讲给他听。我不知道他是否已经知道我的观念,或了解到何种程度,但无论如何,却发现他了解的非常快,并且完全同意我所说的一切。”

此后,希特勒就迫使勃劳希奇和哈尔德接受曼斯坦因的这个构想,虽然布劳希奇和哈尔德强烈反对曼施坦因的建议,认为其所谓的秘密通过,实在是一种疯狂的假设,它将使德国装甲部队的精华面临法军侧翼攻击,并可能导致全军覆没。但希特勒施加的这个压力是如此之大,他们遂终于屈服,并开始按照曼斯坦因的构想重新设计了一个西线作战计划,这个新计划也有了一个新代号:“镰刀计划”,意思是德军要像一把镰刀一下把敌人的根部割断。据当时任第19装甲军军长的古德里安说,除了希特勒、曼施坦因和他本人以外,几乎再没有任何人对这个计划是具有信心的。

曼斯坦因的计划就是如下内容:

原计划在比利时实施主攻的B集团军群应该进行佯攻,这样英法联军就会慌乱的驰赴比利时。原计划在中央的阿登地区实行助攻的A集团军群应该成为主攻,用庞大的装甲部队突破阿登森林,因为盟军将领和大多数德国人一样,认为这个多山的森林地带不适于大量使用坦克,因此一定可以产生奇袭的效果。突破阿登森林后,在强渡过色当北部的缪斯河,就进入了适宜装甲部队前进的广阔平坦的地区,然后就可以一口气冲到索姆河下游,并沿河一直挺进到英吉利海峡岸。这样就完全切断了比利时境内英法联军与后方的交通线,英法联军的大部和比利时军队就陷入罗网之中。

阿登地区一向被欧洲军人视为天险, 阿登天险是欧洲自古以来各国所认同的。认为装甲部队无法通过阿登地区,是以过去经验为基础的判断,但二战时的科技进步已改进了战车和其它运输工具的能力,由于装甲部队在当时是新兵种,还很少能在实战中展现它的能力。不过德军要在如此险要并有敌军防守的地区通过庞大的装甲部队,也着实冒着很大的风险。

原本要在1940年1月17日发动的西线攻势一直拖到了五月份,待到五月初天气转暖时,德国部署了世界上从来也没有见过强大兵力,在西线待命进攻。从数量上来看,双方势均力敌——德国136个师, 英、法、比、荷135个师。坦克数量上,双方也基本相等,但盟军并没有像德军那样把坦克集中起来使用。

法国的作战思想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它强调的是严密控制军事行动,由炮兵控制战场和部队进攻。如同法军战术条令所强调的,“火力为坚固堡垒提供了强有力的抵抗力量”,法国陆军只有在“集中了火炮、坦克、弹药等强大物质手段的有利条件下”才实施进攻。这就是法国所推崇的“井然有序”的作战样式。法军在1929年颁布的《坦克战斗运用教令》规定:“坦克配属于步兵,只可加强步兵的战斗力,但不能用以代替之。”这样,坦克作为步兵的法定组成部分一直持续到1940年。德国487陆军条令详细论证了坦克部队的编成,特点及其使用方法,强调坦克是进攻性武器而非防御性,“坦克如附属于步兵,将丧失其固有的速度优势。”,“最高统帅部将在决定性地点使用坦克。坦克部队必须达成突然性,必须在宽大正面上大规模使用并实施纵深突破,以便随后足够多的预备队投入作战。”

5月10日天刚破晓,进攻比利时的右翼德军和突破阿登地区的左翼德军同时发起了攻势,右翼德军本是进行的助攻、佯政任务,但也打得非常精彩,五天就打下了荷兰,荷兰女王和政府乘坐两艘军舰逃亡到了英国。德国人只能腾出一个装甲师的兵力,用于荷兰的战役,远比对抗他们的荷兰军队要少,这次战役主要是由伞兵和空运部队降落到敌军防线后面而取得成功的。这是世界战争史上首次大规模空降部队的进攻。到了第五天,荷兰军队就投降了,虽然其主要防线尚未崩溃。荷兰的被攻占,不仅对盟国的战术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当训练有素的荷军彻底崩溃的消息传出后,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在攻打比利时时,必须先攻占艾伯特运河上面的两座桥梁以及著名的埃本埃迈尔要塞,才能让装甲部队作有效的展开。

埃本埃迈尔炮台控制的缪斯河和艾伯特运河的交叉点。盟军和德军双方都认为这个现代化的、具有战略地位的要塞是欧洲最难攻克的工事,它比法国的马奇诺防线或德国在西壁防线建筑的任何工事都更为牢固。它是由一系列深入地下的钢筋混凝土的交通壕所构成,它的炮楼有厚甲板保护,共有1200人防守。原来预计它可以无限期的抵抗任何威力最大的炸弹和炮弹的连续不断的攻击。

德国人在1939年至1940年的冬天,就在国内建筑了埃伯特运河的桥梁和要塞的复制品,训练了大约400名滑降部队。5月10日的黎明,一名上士指挥着80名德国士兵,乘坐着9架滑翔机悄无声息地降落在工事的顶部,结果只有六人死亡,19人受伤便轻取了这个有1200人守卫的要塞,后者连扳动电钮炸掉桥梁都没有来得及。

这次奇袭的成功,桥梁及要塞的被夺以及德第16装甲军所支援下攻势之猛烈,使盟军最高统帅部更加深信,德军攻势的主要锋芒和1914年一样是在右翼。比利时的突破不仅把同盟国的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而且更把同盟国兵力最机动的部队吸入已经在那里发展的战斗中,直到5月15日晚上,比利时、英法联军还坚守在比利时境内的防线上。他们一点也没弄明白,真正致命的威胁是在中部的阿登地区。所以盟军不仅坚守,还开始全力反攻。“当消息传来,说敌人正沿着整条战线前进,”希特勒回忆说,“我高兴得真想哭,他们中计了!进攻列日是一条聪明的计策。我不得不让他们相信,我们仍忠实于旧的施里芬计划。”勒布的C集团军群也摆开架势。他们正在对马奇诺防线进行的佯攻表演得非常成功,使得法国从南部撤回部队时犹豫不决。

5月10日凌晨,前所未有的大量坦克集结在卢森堡公国的对面。那是由3个装甲军组成,排列成为纵深三层,前两层为装甲师,最后第三层为摩托化步兵师。德国的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负责指挥坦克,在最前面,克莱斯特将军统领整个装甲兵团。这些装甲部队组成的方阵只是这把尖刀的刀尖,其后还有近50个步兵师的A集团军群,都密集在一起,构成一个狭窄而纵深的大正面,准备的一起冲入阿登地区,而阿登山区只有盟军战斗力较弱的几个师把守着。

成功的机会主要就看德国装甲部队能否迅速冲过阿登高原地区,并渡过默玆河。只有过了河,坦克才有运转的余地。必须尽快渡河,否则一旦法国人明白过来,就会集结后备部队阻止他们过河。但是德国空军的照片显示在色当附近的河岸上有一个很大的桥头堡,上面工事坚固。有不少人原先就对希特勒—曼斯坦因作战方案有所质疑,这一来那些人的怀疑更是有增无减了。他们认为坦克无法冲破那些坚固的工事,要拿下那个桥头堡至少得好几天。

在开始进攻的前一天,这些照片交给了一位擅长解读空中照片的奥地利军官,他果然独具慧眼,指出照片显示的法国防御工事刚刚动工不久,还没完工呢。他的报告立刻被送到克莱斯特将军手中,德军的疑惧心理顿时烟消云散。克莱斯特将军十分清楚他必须让装甲部队和步兵同时推进,而不必等步兵清除前进障碍后再行动。向默兹河的进军就像一场赛跑,而不像一场通常意义上的军事行动。

古德里安亲率的坦克师一举突破卢森堡的国界防线,并势如破竹般攻克盟军的几道防线,仅用了两天时间就穿过了110公里长的阿登山脉的峡谷,然后越过了法国的国境,并在发动攻势的第四天清晨到达了默兹河的河岸上。

德国空军派出12个中队的俯冲轰炸机(近400架)来支援渡河行动。从5月13日上午11时起就分批次对准默玆河南岸的法军阵地和炮兵群进行猛烈的轰炸,投弹如雨,使大多数法国炮兵都躲在掩体里不敢出头,长达5个小时的狂轰滥炸,并使法军的精神发生了瘫痪现象。

下午四点钟,德军分乘400艘橡皮艇开始强渡默兹河。法军的炮弹不断在水面炸开,子弹雨发出嗖嗖的声响。德国士兵死伤不少。到了下午5时30分,德军终于在默兹河南岸建立起一个滩头阵地,接着德国工兵很快架设了一座浮桥,于是坦克像流水一样蜂拥而过。到下午8时,古德里安属下的第一装甲师渡过了河并已经穿透法军阵地,突入相当纵深。至14日下午,古德里安的三个装甲师已全部渡过了河。

“德国人强渡马斯河是法国之战的关键。在以后5个星期中还有其它同样大胆的行动,但是没有那一次能对事态发展产生过这样惊人的影响。”


客观的说,曼斯坦因的计划确实冒险,如果一旦古德里安率领的装甲部队被堵在阿登山脉或森林里面,那怕只是迟滞他们五六天,那么结局就会很不一样。


到了这时,盟军统帅部才明白过来形势的严重性,必须破坏德军在默兹河上架的桥梁,如果不能切断德军的后续部队,在比利时境内作战的英法部队就会被包抄,联军的整个防御系统就会有崩盘的危险。盟军迅速增派十个战斗机中队与驻法英空军和法国空军一起实施反击。

古德里安的高射炮兵团就在这条唯一建成的浮桥周围布置下了一个浓密强大的火力网,一再击退联军飞机的攻击,在一天之中,共击落了敌机150余架,这是一个辉煌的战绩。德国空军也赶忙派来战斗机参战,损失惨重的英法飞机只好撤走,德军保住了桥梁,而后又击退了一只前来增援的法军,摧毁其坦克70辆。

到了5月14日傍晚时分,德军所建立的桥头堡阵地已扩展到了30英里宽,15英里深。

5月15日清晨七点,英国首相丘吉尔被巴黎的保罗.雷诺总理打来的电话叫醒了,雷诺用英语激动地在电话中喊。:“我们打败了! 我们打败了!”丘吉尔不相信,伟大的法兰西军队一周之间就败了?这是不可能的。他后来写道:“我简直弄不明白,运用大量的快速装甲部队进行袭击,这种战术在上次大战以来会引起这样剧烈的变革。”

到了此时,向西的道路——直通到英吉利海峡的海岸——已经完全开放在德军面前。

可是装甲兵团司令克莱斯特下令让古德里安的部队原地待命,不准超出原有登录场的范围,以等待最高统帅部的进一步指示。古德里安后来说:“我不能够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命令,因为它会使我前功尽弃,完全丧失奇袭的作用。”他立刻给克莱斯特打电话,坚决要求他收回承命,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后,后者终于勉强同意“准许再继续前进24小时——那只是以拓宽桥头阵地为目的。”

古德里安对于这个勉强的许可就立即加以充分的利用,他给予他的装甲师以尽量前进的全权。他率领装甲部队向前狂奔,如入无人之境。这样也就使法军全面崩溃了。

5月17日,就在古德里安带着装甲军到英吉利海峡去已走了三分之一路程时,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的命令,让古德里安停止前进,等到步兵大部队到达,在对侧翼形成强大的保障后,再发起进攻。

默兹河竟被如此轻易地攻克,德军高级将领无不感到惊讶,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幸运。更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居然没有遇到像样的反击。古德里安也曾认为在突破阿登高原时,法国陆军总司令兼西线盟军总司令甘末林会让后备军从其侧翼猛攻,但并没有发生这种状况。5月16日,丘吉尔首相亲自飞往巴黎去探明这一点。下午他在法国政府的办公处问甘末林:“战略后备部队在哪里?”甘末林向他摇了摇头,耸了耸肩回答说:“没有!”“我奇怪的说不出话来”,丘吉尔后来追述道,从来没有听说过, 一只大军在受到攻击的时候会不留些后备队的。“ 我承认”丘吉尔说,“ 这是我一生中所碰到的最令我吃惊的事之一。”战争结束后,甘末林说,他的回答并不是“没有”,而是“不再有了”。看来,右翼德军异常凶猛的攻势已把法国人的全部兵力吸引了过去。

法国没有预留后备队,但德国最高统帅部并不知道。而且空军发来情报说,法国人即将大举反攻,试图截断正在向西前进的德国装甲部队。不仅如此,就在17日这一天,古德里安军团遭到了戴高乐上校指挥的第四装甲师的顽强阻击,虽然并没有从侧翼切断德军的联系,却使德军统帅部受到了震动。

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在5月17日的日记中记载道:“一个非常不愉快的日子,元首神经紧张透了。他担心自己能否取得成功,不愿冒什么险……担心左翼。”5月18日的日记记录道:“元首对于南翼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焦虑,他大发雷霆,叫喊着说,我们会使整个行动毁掉,我们有遭到失败的危险。他不愿继续西进。”

德国最高统帅部的不少人与希特勒持一样的观点,因而希特勒给前线的装甲部队下了命令,禁止他们再前行,等到步兵赶到保护侧翼后再行动。这是一种传统的军事方法。默兹河法军防线的迅速崩溃,一批少数装甲师孤军冒进,在敌人后方又作了这样深入的战略性渗透,胜利似乎来的太容易了,德国高层的不安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他们的指挥远部离前线。

古德里安收到命令后,马上以辞职抗命。

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只好重新给他下了道命令,允许他进行“大规模的军事侦查”,但古德里安的19军的军部必须留在原地。 古德里安接到这个命令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速向英吉利海峡前进。他甚至将前线指挥所与军指挥所之间的联系方式由无线电改成了有线,从而避开了陆军总司令部和最高统帅部的侦听,活动便可以更自由一些了。

在此战的初期,德军已经赢得了很多时间,攻克了敌方许多据点,所以最高统帅部的这次叫停所耽误的一天并没有对德军产生严重的后果。

一只由七个装甲师组成的强大楔形德国军队,无情地在松姆河北岸向西挺进,他们每昼夜行进20至40公里。德军行进速度太快了,以至于在路上遇到一股股溃散的法军士兵,都不愿意耽搁时间下车去俘虏,而是仅用扩音器喊道:"我们没有时间俘虏你们,你们要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道。"英国一个炮兵连正在操场上进行开火演习时被俘,当时炮手们的手里只拿着空炮弹。

5月19日早晨,德军装甲部队进抵离英吉利海峡只有50英里的地方。

古德里安后来叙述道:

“5月19日,我们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旧索姆河战场。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在埃纳河,塞尔河和索姆河在北边前进,这些河流对于我们的左翼恰好构成了天然的掩护。这一翼所能给我们的威胁事实上也很有限……19日那一天,有少数的法国战车已经突入我们的防区,距离我在何隆森林中的前进指挥所,不到一英里远。当时的确使我们紧张了一下,可是不久这些不速之客就又改变了他们的方向。另外,我们也知道在巴黎地区,还集中的一个法国预备军团,一共只有八个师的兵力。不过我却估计只要我们不停的活动,那位法国的弗利将军就绝不会对我们进攻。根据法国的基本战术原则,他一定要等待把敌情完全弄清楚之后,才会采取行动,所以我们要一直让他猜不清楚,换句话说就是继续前进。”

5月20日晚,第二装甲师抵达索姆河口的阿布维尔,比利时军,英法联军的共约40个师已陷入了重围。当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将攻克阿布维尔的消息用电话通知希特勒时,他惊奇不已,激动得连话都说不出来。把人人都夸奖了一番。约德尔在日记中写道,元首欢喜若狂,“谈论中,他夸奖陆军及其领导。他忙着准备合约。该合约的主要要点是:归还近400年来从德国人手中抢走的土地,还有其它重要问题。”

这次军事作战,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杰作。古德里安居功至伟,是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兵拖着整个德国陆军向前追奔,这样才产生了近代史上一次最大的胜利。

1940年5月24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距离敦刻尔克市只有不到20公里,已经完全封锁了这个港口城市,里面龟缩着近四十万的英法联军,后面几十个德军步兵师也在陆续跟进。 但这时他们却突然接到了元首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的命令。这个命令对德军造成的不良后果就不用说了,谁都知道。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道命令呢? 希特勒向来政治感觉良好。进军莱茵兰,兵不血刃征服捷克,奥地利,都是他力排众议一个人办到的。但是在具体的战术战役上,都是和众将领一起商量着办的,最后由希勒勒择优录取,拍板定案。这一次也是,而且这一次还是采用的人多那一方的策略。 以龙德斯泰元帅为首的多数德军高级将领希望尽量保留装甲部队的实力,尽快南下击溃法国。65个师的法军已经沿索姆河和埃纳河布置了一道临时防线,阻止德军南下。相较之下,敦刻尔克只是个次要目标。 而经过两个星期急行军赛跑式的闪电战,人员疲惫,坦克故障的现象严重,急需要修整。作为先锋的装甲部队已经甩开主力太远,战线过长。而且敦刻尔克一带沼泽河流众多,十分不利于装甲部队作战。所以需要停下来,等待大部队。 另外空军司令戈林保证,仅靠空军轰炸就能把暴露在海滩上的盟军一扫而空。熟料天公不作美,阴雨连绵,在盟军撤退的九天里,适合飞机出动的时间,加起来也就两天。基于以上多种因素,希特勒作出了停止攻击的决定。

33.8万的英法士兵渡海逃回英国。盟国生力军得以保存,给德国后来的作战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法国的失败是已成定局。

在敦刻尔克陷落的第二天,6月5日的清晨,德军以143个师的兵力转而进攻法军的残部65个师。法军在索姆河和埃纳河整个600公里宽的横贯法国的北部构成了临时的防线,试图阻止德军南下。德军向索姆河以南发起新的攻势,是在法国的第二阶段也是最后阶段的战役就此打响。

新攻势的序曲最引人注目,原先在西面英吉利海峡方向追击英军的德国装甲师迅速转向南面和东面, 准备发起新的攻势。能如此迅速地重新集结部队转向新的目标证明机械化运动战已经改变了老一套的战略战术。

索姆河的防线之所以迅速被突破,是因为一个叫隆美尔的大胆的,足智多谋的将领带领着第七装甲师巧妙,勇猛的切入,致使法军顿时混乱,无心守卫渡口,德军就这样紧跟着法军的脚后跟冲了过去。隆美尔长驱直入,绕到防线的背后,迫使法军的五个师投降。

古德里安的装甲兵团迅速度过马恩河,以赛跑的速度前进,越过了朗格勒高原,直驱贝藏松和瑞士的国界,6月14日,古德里安的部队以席卷之势闯入著名的马奇诺防线的后方,滞留在马奇诺的近50万法军被切断了后路,除少数逃到瑞士外,绝大部分都被歼灭了。自强渡埃纳河以来,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在10天中长驱400多公里,俘虏法军25万之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6月10日,法国政府匆忙离开巴黎,逃到波尔多。

德军于14日上午开始进入巴黎。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冯.包克将军乘坐联络飞机来到巴黎的凯旋门。在现代战争史上,战役的指挥官赶在部队的前头,先行抵达目的地的情形并不多,包克便是其中之一。德军进入巴黎,说是战斗不如说是游行,包克有空去拜谒拿破仑墓,在里茨吃完午饭后,他去商店买了点东西。

6月16日,雷诺辞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英雄贝当接任总理,就职的第二天,就通过西班牙大使向德国请求停战。6月22日,法国政府宣布投降,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法国战败出局。希特勒率领德国众将仅用了短短六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德国在一战的四年时间里未能完成的目标,这是一个惊人的胜利。现在,他可以全力去对付苏联了。


楼主:宁以致远2020  时间:2020-10-17 15:42:18
嗯??
楼主:宁以致远2020  时间:2020-10-17 15:42:18
我发丁个笑脸,怎么成问号了?

楼主:宁以致远2020

字数:904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4-23 18:29:57

更新时间:2020-10-17 15:42:18

评论数:8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